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措施

教学措施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教学措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学措施

教学措施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究能力。自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调整的问题。本文从生物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比较肤浅。

其次,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而大多数学校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原本可以很生动的生物课显得枯燥、无趣。由于学校没有实验经费投入,生物教学无实验室,无实验器材,无实验材料,严重影响着生物学的教学。

另外,教学评价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往往只注重定量评价,注重分数,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师只从考试成绩上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强调评价的管理功能。这样一来,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概念不能很好的理解,对术语、词汇的记忆和使用能力也较差,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改善生物教学质量的途径

1.加强对生物课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物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我国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课不是专业课,也不是劳动技术课,而是每一个接受中等教育的公民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加强对生物学科的重视,改变教学现状,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应该增加投资,切实改善生物学教学环境,引进各种实验设备,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学生为本

生物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能从生物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

3.改变教学手段

中学生物教学应该结合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现代化,使生物教学跳出文字和教室,使学习成为兴趣,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现代的探究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教材按大纲要求改编成电子教科书,图、文、声并茂,把教师难以说清和教室里不好演示的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跨越时间与空间,跨越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4.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深入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生物学教学应使学生学习比较系统的生物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展师生双向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因势利导,结合讲授课、讨论课和实验课,不断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多地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获取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以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5.实行探究式教学

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教师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为主要学习方式。例如在讲解“绿色植物的色素种类及功能”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大棚蔬菜和地膜育秧为什么都采用白色的薄膜覆盖?这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什么样的联系?然后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活跃课堂气氛。

6.改革评价机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也需加以改革,评价内容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合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在个人品质学习与探究、交流与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的发展,从而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力的保障。然而,现在仍然有一些教师才用陈旧的教育理念,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日常教学工作,忽视了系统学习、研究生物课标和生物教材。因此,教师除了加强对生物的系统学习和研究生物教材以外,还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学习,积极参加学科培训,在持续学习中更新教育思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三、小结

随着生物学科重要性的提升,初中生物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改革评价机制,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合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使学生学习比较系统的生物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多地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获取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以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教学措施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着力分析了目前旅游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考试导向、语言环境和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旅游英语教学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旅游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一、前言

1999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将原来的专业阅读改为专业英语,这标志着专业英语教学的真正开始。它是作为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延伸,是一门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随着旅游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旅游英语成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二、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l.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的教学计划中,没有设置语音课。正确的发音是涉外导游的基本要求,而朗读既可以提高语言的节奏感,又可以提高口语水平。因而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目前的教学设施,开设“视听说”课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2)课程设置上未能充分重视语言课程与专业的结合。如“英语写作”课程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学生的写作练习方面都没有突出旅游应用文的写作。“泛读”课至今仍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既没有固定的教材,又未能把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作为专业课的“导游英语”,教学内容单薄,且缺少旅游管理和旅行社管理英语的内容。

(3)目前的课程设置上讲授类课程多,而研讨类课程少。旅游英语的毕业生肩负着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介绍给外国旅游者的重任,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广的知识面,并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由此,课程设置也应与专业要求相配套。

(4)目前的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不同的课程。目前,各校“三校生”增多。“三校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无论是在外语基础上还是在专业学习上都有所区别。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课程设置是各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2.考试导向问题

目前,旅游英语教学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考试导向问题。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等学校之前,已习惯于题海战,而进入高校后,又一次陷入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题海至中。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引导不力。二是大学中对听力、口语课的要求有所降低。三是四、六级证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3.语言环境

众所周知,课堂上的语言环境是有限的。学生的一大半时间还是在课外。从目前的情况看,学生刚入学时讲外语的热情较高,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热情减退,并逐渐放弃用外语进行会话交流。特别是在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压力之下,不少学生认为只有大量的笔头练习才是实实在在的学习。因而,校园里的英语角和英语沙龙越来越冷清,学生晨读的人数也越来越少。

4.学习方法指导

近几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重压之下,不少教师拼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是如饥似渴地认真学习,而结果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我们大家对语言教学的特殊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远远不够。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措施

针对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旅游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旅游英语的课程设置既涉及英语教学又涉及专业教学,需要两方面的科研、教学人员通力合作,以制定出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课程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基础课程与专业的关系,核心课程与专业特色的关系以及课程设置与教学对象的关系。同时努力抓好课程建设工作。在课程建设工作上,一要加大投入。二要一年突出一个重点。三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强调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专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上,使专业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形成互补;在教学手段上,则强调深入浅出,形式多样,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开展教学教法研究,切实加强教研活动,特别是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上、科研上出成果。

2.切实扭转考试导向

在学校教学中,考试是无形的指挥棒。四、六级考试固然重要,而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听、说、口译方面不突出的话,就不能被称为是合格的学生。根据这一要求,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要切实加强听、说考试的难度,在口语、口译方面可以实行联考,做到教考分离,从而使口语、口译的教学恢复其应有的地位。

3.积极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外语学习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在学生的学习热情减退时,教师更要积极加以引导。学校可通过举办外语讲座、竞赛、观看外语录像、电影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倡导学生晨读,收听外语广播和阅读外文书刊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使学生对语言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我们要充分重视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的效果。

4.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听与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对信息的获取和积累才能使学生厚积薄发,在说和写上有所提高。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坚持朗读大量的文章,在反复朗读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语感。为了让学生读到一些好书、一些好文章,教师自身需要阅读、略读大量的书籍和文章,以切实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根据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外语教学也要注意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让学生用英语谈论不同的话题,特别是有关旅游资源、旅游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旅游英语已成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当前旅游英语教学存在课程设置、考试导向、语言环境和学习方法指导等问题的背景下,进行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旅游英语的教学质量。

在当今旅游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英语教学是必然趋势,旅游专业英语教师应注意学习和积累,为专业英语与旅游专业课合并为一的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打下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潜龙.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外语教学,2000.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学方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教学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适应;外语教学;措施

一文化适应模式的理论基础

文化适应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群体的语言、文化和价值体系在与另一不同语言、文化和价值体系的群体相互交流中产生的过程。导致文化适应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二语习得者和目的语使用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学习者文化适应的程度决定在二语习得中进步的程度。Schumann的文化适应模式所研究的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中二语的习得,而在外语课堂教学环境中,学习者没有机会和目的语群体直接接触,因此诸如动机,态度或自我渗透等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比社会因素重要得多。

Brown把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文化适应分为四个阶段:起初接触新文化时的兴奋感和幸福感;文化震惊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目的语文化的生疏感和抵触情绪,逐渐舒缓的文化紧张;同化。他认为在这些阶段中,文化震惊和文化紧张是学习者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为了帮助这些学习者比较顺利的度过这些阶段,避免太多的石化现象,教师应该尽量帮助学生缩短学习者团体和目的语团体之间的距离。

二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文化适应的措施

1语言和文化相结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语言就是在学文化。任何语言,由于受独特的历史背景、价值观、世界观和哲学思想的影响,都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是传播该种文化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用来进行思维和交流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工具。汉英两种语言分属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代表着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反映着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陈光磊先生主张在外语教学中移入与目的语语义、语用相关的文化内容,这包括: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特有的概念在词汇和语义上的呈现;词语在文化涵义上的不等值性;不同文化对同一对象所作的概念划分的差别在词语及语义上的显示;体现一定文化内容的定型的习用语,主要包括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由此,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解释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还要帮助学习者多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对于涉及到的语言材料或文化内容,要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解释涵义或阐明不同的社会规约和交际语境。

2异同对比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使用过程中所受的文化规约和语境异同,用相同之处来加强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用差异之处来防止负迁移作用。“这种从语言的深层次结构出发,透过语言的外表进而对所学外语所反映的与母语文化的相同点或异同点进行对比的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它有助于克服学生在习得所学语言和文化时的心理障碍。”以“individualism”一词为例:中国人习惯上将它理解为“个人主义”。汉语中“个人主义”往往同“自私自利”、“爱出风头”等消极含义的词联系,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汇。而英语中,individualism是一个褒义词。此词英语的权威定义为“一种赞成个人行为自由和个人信仰绝对自由的社会理论”(socialtheorythatfavorsthefreeac-tionandcompletelibertyOfbeliefOfindtviduals)。in~vtduahsm是美国人民所恪守的最主要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之一。这个从15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就在西方社会受到青睐的词汇在20世纪的美国社会达到了顶峰。美国人认为每个人都有其完全不同而且极其精彩的一面,个人与个人不同,每个人都尤为珍贵,都特别出色。他们认为“个人追求”和“个人利益”至高无上,而所有其他的价值观念,权力、义务等都建立在此基础上。它强调个人进取、个性独立、个人特点和个人隐私等方面的西方文化内涵。在美国,“个人主义”意味着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绝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利用垒真材料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了解目的语群体的文化可以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因此外语教学的教材应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即具有真实性(authenticity)。王宗炎先生对au—thentLcny的解释是:“指材料的文字和语言是自然的,而不是人为的。以选自报刊,杂志的文章和录自广播,电视的节目为教材,那就是具有真实性的教材。”每个单元应注重目的语文化知识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介绍,教材的编排应有利于教师挖掘那些含有民族文化背景知识的语言现象,并结合语言现象向学生传授文化、语用、认知等方面的外部世界知识。

4拓宽渠道,加强自我体验

外语教师应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目的语的使用者,自己体验西方文化。教师应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语境的外语课外活动。如:读外语名著,听外国专家报告,参加英语角,英语戏剧表演等;引导学生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材料;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自我体验的途径更加多元:网络提供原汁原味的语言输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语言教室提供多样的外语学习环境;网络强大的交流体系提供真实的外语交际环境,同时,学生按照个人需求、喜好和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进度和方式,其融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交互功能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

三文化适应在外语教学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从实际情况来看,英汉两种语言所包含和表现出来的文化因素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丰富多彩多角度多方面的。有人建议将这些文化“差异”归作七大类,从思维文化、习俗文化、历史文化、心态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和体态文化七个方面进行研究}也有人主张从词汇层面、语法层面、语用层面、颜色词方面和成语方面进行探讨。不论从哪一角度切入,教师都需要向学生明确:了解其他文化是为了和其他文化群体更好的进行交流,而不是完全成为其他文化群体的一员或是轻视甚至忘记自己的文化。

教学措施范文第4篇

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应进行观念的转变。首先要将以往忽视现代教育技术在人文学科中应用的思想,或者觉得现代教育技术实际运用过于繁琐、难度大的畏难思想全面转变;其次要将现代教育技术视作一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错误观点转变,充分地认识到以先进计算机为重点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的重要性;而教育范畴中运用信息技术,使得我们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模式得到了全面的变革,并且带动了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以及教与学理论的巨大变化。总而言之,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形成、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各方面的教育目标间是息息相关的。

另一方面,转变教学模式。纵观现有的教学软件,它所遵循的设计思想依旧是以教为核心,它的任务还是辅助教育者怎样在实际课堂中讲授,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事项考虑的甚少。其实,这一设计和传统的统治课堂的以教育者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脱不了干系。由此可见,如果不将教学模式进行全面转变,光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先进,是很难在政治课堂中顺利开展素质教育的。所以,应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基础上,采用具有较强交互性、较好共享性、网络等优势特征的多媒体,实际中,制定出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相融合的教学软件,从而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寻找结合点,全面体现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要求

初中政治课在人文精神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中均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内涵。而新课改后,更是增设了大量的有着人文精神的内容与材料,比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强意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律己观念等等。教育者在上《善于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这一课时,先为学生介绍了有效调节不良情绪的方式,比如,心理放松法、理智消解法,带学生做课文材料中的心理放松操等。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良好情绪的形成,而且还使得他们内心的道德感、美感、爱国主义情感等大大提高。其次,可以采用以例说法、模拟法庭等各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让他们学会通过法律的手段对国家、社会以及自身正当权益予以维护,增强依法同不法分子作斗争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加强对自己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另外,要让学生准确地区别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加以认识,对世界上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加以了解,合理地看待升学与就业,培养学生树立起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促使其情感进一步升华,自觉地将祖国未来的发展、命运、个人前途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自身行动中。

教学措施范文第5篇

在有效的开展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作品理解能力,要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不断培养学生民族声乐学习质量。通过实践研究,本文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科学的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希望分析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有效的开展基本技能培养

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切忌操之过急,而是需要将基本的技能与方法首先教育给学生。众所周知,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声乐都存在一定的区别,所以在不同的民族歌曲演唱上其方法存在不同的方法。教师要预先培养学生的乐感与技巧,掌握正确的方法,为后续的持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演唱技巧的变化也能够带来不同的欣赏效果与体验。因此,从本质上来看,民族音乐演唱效果的实质反馈就是演唱技巧的表现。目前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打好自己针对演唱的技巧以及基础,对自己的演唱有着盲目的自信与认同,针对不了解的民族唱腔与歌曲随意尝试,结果却没有演唱出应有的效果。结合教学的经验来看,民族声乐的表现并非体现在歌曲的难度之上,如何将一首歌曲能够唱好、表现得当,才是体现学生水平的关键。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知循序渐进的教学技巧,在选择更为合适的曲目基础之上,夯实自己在演唱技巧和方法上的训练,才能更好契合学生的水平发展,平日练习中也要有意识地加强基本功的锻炼。

3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针对声乐演唱的技巧以及方法来看,除了学生的能力以及技巧的展现以外,对民族声乐有深刻的理解与共鸣,也是获得良好演出效果的前提。作为教师,教学的内容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的理论知识之上,而是要深入浅出地分析每一个作品的逻辑以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帮助学生加强对作品的分析与理解。在每一首曲目的教学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利用互联网等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针对曲目背后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概况做出查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前往民歌的发源地进行体验,更好感知作品创作时候作者的灵感以及想法,体会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风土人情。只有加强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共鸣,才能真正意义上体会到来自作品背后的价值,在演唱的时候才能更好表现情感,吸引更多的听众认同,将作品表现得更好。挖掘曲目背后的价值,也能引导学生更好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通过培养学生理解作品能力,利于教师有效的进行教学指导,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内容,以不断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4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所以在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除了将理论知识以及演唱技巧传授以外,还需要结合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薄弱的特点,做好心理素质的训练与辅导工作。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部分学生在平日训练的时候能够发挥不错的效果,但在具体表演的时候却没有正确表现自己的能力,甚至出现较大的失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其心理建设不足,没有发挥应有水平。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和途径,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一些肯定,让学生承认自己现有的水平,对未来的结果有积极的信念;训练和实践要相结合。无论学生水平如何,都要尽可能给他展现的机会,让他多积累舞台经验,从而不断积累自信心,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歌唱兴趣。在每一次的登台表演以及比赛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过分注重结果,而是要充分感受表演时候的氛围。民族声乐的目的是为学生带来欢乐,只有让学生放平心态,才能更好发挥其学习的内容。

5科学选择多元的教学模式

民族声乐的教学并不仅仅是音乐课程的一种表现和一种拓展,民族音乐是我国多年历史以及文化流传下来的重要财富,所以教师必须挖掘民族声乐背后的多元教育价值。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并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在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教师在预习的时候要利用发达且高度资源共享的互联网,找寻有关于民族声乐课程的相关内容。学校方面也需要开设专门有关于民族声乐文化的专题课程内容,鼓励学生以多样化的方式接触到民族声乐内容,加强对民族声乐文化的认知,也通过这样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激发自己对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做好更多的铺垫。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大多围绕一对一开展,尽管这样的方法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但无法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力,学生的视野也会因此变得狭窄。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在理论知识上的教育,更需要以此出发做到帮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力求其演唱的时候更好理解曲目背后的价值与作用,更以民族声乐作为基础与依托,得到更多素质文化上的进步。教师也可以设置更多元、更开放的课堂,鼓励学生之间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和方法进行学习,针对民族声乐背后的思想感情进行积极的讨论和分析,深化教学的价值与作用。

6结束语

总之,在有效的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时,要重视结合时展,科学的制定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案,从而才能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以有效的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有效性。作为民族声乐教师,更应该不断加强专业能力,积极提高教学实践水平,从而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民族声乐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梁婷子.论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思想理念创新[J].北方音乐,2019,39(22):124+129.

[2]何璇.高校民族声乐的多元化教学探析[J].戏剧之家,2019(35):17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