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施工项目

建筑施工项目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建筑施工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建筑施工项目

建筑施工项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一、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工程项目正在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项目的复杂度较之以往呈指数级倍增,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需要通过更严格的监控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二、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1、建筑施工项目质量体系在多数项目上未能得到真正有效运行,程序文件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在这些工程项目上,具体有如下表现: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欠针对性,施工作业指导书不能紧贴作业面。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弱点,但有些项目部却照搬方案;材料进场检验及试验不到位,致使有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被使用;工程技术交底笼统、形式化;过程检验不规范,作业人员以完工为目的,质量好坏不管,而项目质检员又未能尽责;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与管理不合理、不规范,关键、重点部位有失控现象;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不客观、不及时;一些地方和部门,市场准人制度管理疏漏,在施工企业中出现虚假的有资质无能力或高资质低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存在无证施工、借证卖照、超规定范围承包,或逃避市场管理、摘私下交易等等。其他事例,不一而足。

2、建筑施工企业法律意识波薄。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3、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

三、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对策

1、抓项目质量管理必须选好项目经理,配好项目班子。⑴项目质量管理领导班子的人员选拔。常言道:内行管内行,没处躲没处藏。建立一个精兵强将的管理班子,是每一个建设单位营造更高利润、打造和完善健康发展路径的基础。内行的管理人员应该从基层而来,从基层一步步实干而走出来的有经验的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德才兼备的年轻管理者群体中来。实施现场管理远远区别于办公行政管理,现场管理是一个多社科、多专业、多门类的复合型管理场所,没有一定的现场管理、协调、防御经验是无法胜任在众多经验丰富的被管理者当中去管理他们的光荣任务。有了精兵,需要一位善于人事管理的“大哥大”,团队精神和凝聚力是其工作重点。当然,成员中新人的比例最好是不超过两成。⑵建筑质量管理项目领导班子的必要素质。项目经理是企业在项目上的全权人,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形成过程的总指挥,除应有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外,还应要求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项目班子(包括项目经理)由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是履行质量职能的骨干力量,又是执行质量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选配项目班子要注重总体功能。⑶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有领导责任及终身责任,要依法管理企业。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建立项目的质量体系,确保体系的正常运行。企业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和体系文件的编制,这是GB/19001—2000标准的要求,也就是常说的企业贯标工作,它的作用是应该肯定的。目前,我国已经有相当一批建筑企业贯彻实行了ISO9000系列标准,建立了质量体系,实施了体系认证。但由于国外建筑企业范围有所不同,不同的企业应针对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体系要素。在此基础上,科研、设计、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可选择ISO9001,施工企业选择SO9002,试验室、监理公司等单位可选择ISO9003,以不同的模式实施对外保证。

3、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关键在于人的执行,如果施工项目管理的人员素质不高,将给管理带来和大的阻力。为增强施工技术力量,企业应用施工间隙组织“规范、标准”讲座,对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大规模质量培训;对各级员工进行贯标意识、观念的教育和培训,让员工懂得每一个岗位的工作质量对于整体质量保证水平的影响和重要性,真正按规范要求实施运作,按程序要求作好记录;我们将施工方面法律讲座内容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人员法律意识一个重要途径,严格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专业操守。

建筑施工项目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如何加强事前和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具体措施,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1前言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控制为辅的管理方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书面为依据,做好事前预控,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根据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作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

系必须而且必然在动态管理中得到发展。但是在现实企业管理中,常常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为提高工程质量,扩大企业影响,提高技术等级,争创少数“精品、名牌”工程,无形中增大了投入,使其它工程的质量状况得不到保障;其次,为严抓质量,加大奖罚力度,奖罚额度之大超出了单项工程本身的价值,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易造成恶性循环,未必有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持久开展;第三,加大现场监控力度,实行监理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质量问题的产生,但易造成施工人员和监控人员情绪上的对立,也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求发展的建筑企业设置质量控制点,其管理层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很多企业将成本、利润奉为宗旨,这种现象由上至下蔓延,形成一种不利于质量管理发展的氛围;最后,很多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是“事后处理型”的,很难起到预控的作用,这就形成这样一个怪现象:企业宁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事后解决质量问题,也不愿多花一点功夫在事前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这种短视的行为必须纠正。

3建设工程项目如何加强质量控制

3.1加强事前控制

3.1.1对工程各项参与者进行审查:监理工程师应该是懂经济、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因此在资格审查时必须严格,做到持证上岗。施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及身体素质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为此,在审查时发现有不合格者,坚决不能上岗。

3.1.2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进行检查、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首先在人员、设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的进货多源头、多渠道,需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检查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缝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通、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要求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对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有哪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组织整改、进行有效管理。

3.1.3对工程设备进行审查:永久性生产设备的采购,应通过质量管理人员的认可,并且要经过验收后才可进场。重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提供机械性能检测报告,经质量管理人员认可后方可使用。

3.1.4对施工方法进行审查: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核后即作为施工依据。

3.1.5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签字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在进行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时,首先要求各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好验收表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材料齐全,各层标高、轴线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理方检查。监理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或返工完的,还要在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3.2完善事中控制

质检员验收时要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在质量控制中要改静态管理为动态控制。包括:工序的质量控制:一方面,每道工序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都要对影响工序质量的条件或因素进行控制。如:要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去参加工作,以防由于疲劳而出现怠工现象等。另一方面,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运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对其进行检测,确保其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工程质量的预控:其目的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抓住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对施工中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事先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对其进行预先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作为重点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质量管理人员主要采用的检查方法有目测法、仪测法、实验检验法等。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首先是施工操作质量检查,对违章操作及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应及时纠正。其次是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指前道工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第三是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这一部分是防止质量隐患和事故的关键。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

例如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如加工精度与施工机具有关;计量不准与计量设备、仪表有关;危险源与失稳、倾覆、腐蚀、毒气、振动、冲击、火花、爆炸等有关,也与立体交叉、多工种密集作业场所有关等。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3注意事后验收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及时停工整改,第一时间报监理及建设单位。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是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结语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是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正确配置施工生产管理要素和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才能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交付建设单位一个满意优质的工程。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项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项目;项目管理

一、强化项目进度管理,解决进度拖延的措施

(一)对引起进度拖延的原因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它的影响,防止它继续造成拖延或造成更大的拖延,特别对计划不周(错误)、管理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拖延。

(二)对已经产生的拖延,采取措施以弥补或部分地弥补。主要通过调整后期计划,修改网络计划,采取措施赶工。

(三)采取措施保证后期的活动按计划执行,特别对关键线路活动。缩短后期房屋建筑的工期,常常会引起一些附加作用,最典型的是增加成本开支或引起质量问题。在实际房屋建筑中经常采取如下措施:

1.增加资源投入,如增加劳动力、材料和设备的投入量。当然这一方面必须有可用的资源,另一方面要考虑会造成成本的超支。

2.重新分配资源,如将服务部门的人员投入到生产中去,投入风险准备资源,采用加班或多班制工作,改变供应商,将原计划由自己生产的结构件改为外购。

3.减少工作范围,包括减少工作量或删去一些工作包(或分项房屋建筑)。但这可能产生如下影响:

(1)必须经过业主和设计单位的批准;

(2)会对房屋建筑的完整性,经济、安全、高效率运行产生影响,或提高

项目运行费用。

二、加大项目质量管理力度

(一)严惩造成房屋建筑质量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这是对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越轨行为必要的制裁和警示。对于特别重大事故的主要肇事单位,应不惜迫使其破产、倒闭;对于个人,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应追究相关政府官员的领导责任。

(二)全面实施房屋建筑建设监理制。实行监理制是搞好房屋建筑建设行之有效的一种体制。尤其是对房屋建筑质量,它能有效地监督、管理、及时纠正发现问题。所谓全面实施房屋建筑建设监理制,一是要按照有关法规规定,该委托监理的必须委托监理,否则,不许开工,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二是必须实行“三控制”监理,因为工期、投资与质量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三是监理工作要向房屋建筑设计等阶段推进,以便更好地发挥监理的作用。

(三)密切份理层与劳务层之间的关系。从许多单位成功的经验来看,采取亲情手段和相对稳固的合同形式等措施,密切了企业决策层、管理层与劳务层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其间的亲和力,使一个项目组、一个企业形成步调统一的整体。这样,就不会出现重大失误。

(四)房屋建筑项目经理技术化。社会的发展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任何工作的知识含量、科学技术含量都在与日俱增,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也是如此。项目经理是房屋建筑施工的第一线指挥官,经常要处理技术性较强的具体问题。

(五)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贵任制。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新建房屋建筑项目实现政企分开的初始条件。即使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公益性房屋建筑,也应组建项目法人。落实项目法人的职责权限,必须弱化政府对房屋建筑项目建设的直接干预。

三、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理的对策

(一)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低成本、离质.、高效益”的市场竟争观念。

1.要树立以优取胜,以精品房屋建筑占领市场的观念要把建筑产品的房屋建筑规模、科技含量、内在质量、外在观感度作为创造精品房屋建筑的基础,变为全体员工的一种自觉行动,建造更多的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精品房屋建筑,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2.要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确实把企业的各项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上来,用效益第一的观点来统领企业的各项工作;以效益评先进、用干部,形成人人讲效益,环环抓效益,事事增效益的良好氛围。

3.牢牢抓住成本甘理的“牛耳子”正确处理好成本与质量、规模、方案设计、预测、决策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实现最佳结合,追求成本管理的极限效应。

4.树立科学决策,化解市场风险的资任愈识科学决策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适应市场、获取市场份额的头等大事,也是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水平的试金石。同样的市场,同样的环境,不同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命运。

5.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成本甘理思想成本管理的主体一一人,是决定成本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挖掘人力资源,极大地调动人在成本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必须树立新的成本,理理念

施工企业从房屋建筑信息跟踪、投标中标开始,经过组织施工生产到全部房屋建筑完工,项目解体为止,整个运行过程都会影响成本的变化。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正是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成本的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调节、事后分析考核兑现转变。成本管理范围的变化,决定着成本管理质的变化,而这种范围和质的变化则是成本管理创新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成本管理由生产经营决定成本,逐渐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的开拓型成本管理方向发展;向企业的预测决策领域渗透;向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扩展。成本管理对象除生产成本外,已逐步扩展到预测决策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安全成本、方案设计成本、体制机制成本、人才培养成本等。既有事前事中的成本管理,又有事后的成本管理:既有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又有对未发生的成本或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既有以财务收支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又有以方案、工期、质量、安全、技术、无形资产等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

(三)必须搞好施工项目成本的测算评估,推行目标贵任成本管理

建立房屋建筑项目成本预测评估制度,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项目标成本指标,是现代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又一特征。因此,房屋建筑项目一开工,必须由法人、项目经理部按照谁管谁测评、谁干谁测评的原则,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房屋建筑项目成本客观公正地进行测评。测评的主要内容:

1.测评投标报价的科学性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论证和详细的现场核算,来检算投标报价是否合理,有无错编错列,漏算漏项现象,将报价成本与现场测算成本进行对比,测算评估出经营效益,指标项目目标成本的分解。

2.合理测定目标成本通过对施工方案的优化,科学设定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按作业层直接成本费用(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现场独立费);项目部间接管理费;上级机关管理费(利息、税金、基金等)进行分层测评。按单位房屋建筑、分项房屋建筑和施工工序所耗用的实物量,测算出市场能够接受的成本单价,科学确定各项成本指标。

参考文献

1.前明辉编著,《项目管理》,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

建筑施工项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模型;关键因素;指标

在建筑进行的过程中,对影响项目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在施工的过程中更好的协调项目的业主、承包商和监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让项目更好、更高效地进行项目的目的。而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可以让我们从项目的业主、承包商和监理三个不同的视角出发得到不同的项目关键因素。下文对此做出简要的分析。

1关键因素模型

项目关键因素模型是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关键因素和对应的指标关系的集合,它包含项目关键因素和项目关键因素的指标两个部分。下文分别对着两个部分做出分析。

1.1项目的关键因素

项目的关键因素是指对一个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项目的完成度有较大的影响的因素,它决定了项目进展的快慢以及项目最后能达到的效果。以下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项目关键因素。(1)前期准备因素。项目的前期准备关系着项目的进展速度。在前期准备因素中,我们要考虑到项目的图纸、项目的流程设计、项目的可用资源等方面。对项目的前期准备考察可以从项目计划是否完整、物资准备是否充沛、负责人是否合格、对紧急情况是否有防范等方面进行;(2)风险责任承担因素。在风险责任承担因素中,要对风险的责任划分是否合理、公平做出考核,这是建立和谐的三方关系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项目的最大利润者需要承担最大的项目风险;(3)对项目的了解因素。此因素主要考察参加项目的三方———业主、承包商和监理对项目的预期、目标等相关信息的了解程度。对项目的了解越深,项目进行时业主、承包商和监理之间出现矛盾的概率就越小;(4)项目的创新因素。项目的创新因素主要考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是否使用了先进的、创新的工具以及管理方法;(5)积极性激发因素。项目的积极性主要考核项目中的管理方法能否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积极,例如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6)交流因素。项目的交流因素主要考虑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情况,它考察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作关系;(7)综合合作因素。这是对项目中的人际关系的综合考察,例如对信任度、协调性的考察。

1.2关键因素指标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不同的关键因素对项目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个关键因素中的不同结果对最终的结果影响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需要对不同的关键因素中的不同结果进行量度处理,这样可以大大简化我们的分析步骤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关键因素指标的设计一定要符合科学性。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对可以已有的规律加以利用来得到一个符合自己项目的项目因素指标。

2结构方程模型与实证方法的选择

结构方程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其科学性得到了认可。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我们可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来分析一组互相都有关系的数据———即对项目关键因素做出分析。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中的探测性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不同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测量方程与结构方程。测量方程被用来分析潜变量和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构方程被用来分析不同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项目关键模型中包含的关键因素较多、关键因素的可取值较多,我们利用诸如多元关系回归的传统方法达不到快速、准确分析的目的。与传统分析方法不同,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对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比较广泛的数据做出分析,所以我们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可以采取结构方程模型。

3数据的处理

对我们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复杂的数据。以下从数据的获得、数据的分析、结果的验证和权值的分配四个方面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对数据的处理。

3.1数据的获得

在得到数据前,我们需要确定样本数量。值得注意的是,样本数量一定要选取适中,这是因为过少的数据达不到对整个项目的全面、整体的分析,而过多的数据则会浪费一些不必要浪费的时间。接着,我们需要分析样本的对象。一般而言,我们要对项目中的主要负责人和普通人分别做出考核。对不同的调查方面,我们应该使用不同的调查问卷,不同的调查问卷是为不同的职业者所准备的。然后,我们要将自己预设的模糊关键因素具体为可以对之进行分析的事件并对每一个因素的不同事件做出全面的考核。例如,在对积极性激发因素进行考核时,我们可以对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对制度的满意度、对管理层的满意度、对自我的责任评价度等具体方面进行考核。在进行考察时,我们需要对不同的调查结果可能性进行分层处理,这是科学简化复杂因素的方法。例如:在调查员工对项目实施方的满意度时,我们应该选择“十分满意”、“一般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四个答案作为可选项,而不是以百分比作为可选项。

3.2数据的分析

在此阶段,我们需要以上文中的关键因素指标来对得到的数据量化。在对不同的样本中的数据统计分析时,我们需要使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来去除样本中的“不准确数据”。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去除样本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把多个样本值计算成最后值的方法有:取样本数据出现的众值、平均值或者加权值。这三种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例如:在样本数据之间间隔比较大时,我们可能会获得相差比较大的不同众值,这种情况下是无法获得最后的数据的。除此之外,样本数据数值间隔较大时众值可能会造成样本数据的浪费。但是,在数据比较密集、非密集区域值与密集值相差较大时,使用众数作为最后的值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考虑后,在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数据分析中,使用加权值来获得最后的数据是比较合理的方法。

3.3结论的验证

在获得了相关的结论后,我们需要对其拟合度做进一步的分析。分析拟合度是对所得到关键因素是否为项目的关键因素的验证。当拟合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用数据得到的关联结论。值得注意的是,项目的业主、承包商和监理的拟合度要分别验证,它们并不存在某种数值上的关联。为了验证两个变量是否相关,我们要利用结构模型。当对结构方程的显著型检测的值为正数时,则说明两个变量正相关。反之,对结构方程的显著型检测的值为负数时,则说明两个变量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两个变量不能通过显著型监测,则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

3.4项目关键因素的权值分配

通过把直接路径系数加到间接路径系数上,我们可以获得路径系数。值得注意的是,当不存在间接路径时,我们需要对直接路径系数实行归一化处理。

4总结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业主、承包商和监理三方所认同的关键因素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他们负者的事物不同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分析关键因素有利于协调业主、承包商以及监理三方的关系,对高效快速地完成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关键因素模型是分析不同角色视角的施工项目的关键因素的方法,其由选择关键因素和确立关键因素指标两个部分构成。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样本的数量以及样本的对象做出选择。在处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诸如量化数据、去除不必要数据的方法。在得到最后结果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结构模型。

参考文献

[1]黄定轩,尤建新,杜波.不同角色视角的建筑施工项目关键因素实证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7.

[2]魏伟青,丁海潮,钟发枝,等.施工项目管理关键因素实证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09(23).

建筑施工项目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如何加强事前和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具体措施,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1前言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包括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在施工阶段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控制为辅的管理方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书面为依据,做好事前预控,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根据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作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

系必须而且必然在动态管理中得到发展。但是在现实企业管理中,常常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为提高工程质量,扩大企业影响,提高技术等级,争创少数“精品、名牌”工程,无形中增大了投入,使其它工程的质量状况得不到保障;其次,为严抓质量,加大奖罚力度,奖罚额度之大超出了单项工程本身的价值,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易造成恶性循环,未必有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持久开展;第三,加大现场监控力度,实行监理制度有效地控制了质量问题的产生,但易造成施工人员和监控人员情绪上的对立,也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求发展的建筑企业设置质量控制点,其管理层往往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很多企业将成本、利润奉为宗旨,这种现象由上至下蔓延,形成一种不利于质量管理发展的氛围;最后,很多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多是“事后处理型”的,很难起到预控的作用,这就形成这样一个怪现象:企业宁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事后解决质量问题,也不愿多花一点功夫在事前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这种短视的行为必须纠正。

3建设工程项目如何加强质量控制

3.1加强事前控制

3.1.1对工程各项参与者进行审查:监理工程师应该是懂经济、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并且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的综合性技术人才。因此在资格审查时必须严格,做到持证上岗。施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及身体素质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为此,在审查时发现有不合格者,坚决不能上岗。

3.1.2对工程所需的材料进行检查、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首先在人员、设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的进货多源头、多渠道,需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即要有质保书、合格证,还要有材料复试报告),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检查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缝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通、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要求保证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对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浇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如有哪道工序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立即组织整改、进行有效管理。

3.1.3对工程设备进行审查:永久性生产设备的采购,应通过质量管理人员的认可,并且要经过验收后才可进场。重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提供机械性能检测报告,经质量管理人员认可后方可使用。

3.1.4对施工方法进行审查: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核后即作为施工依据。

3.1.5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签字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在进行隐蔽工程的签字验收时,首先要求各施工班组自检合格,再由公司专职质检员核定等级并签字,并填好验收表递交监理。然后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现场检查复核原材料,保证材料齐全,各层标高、轴线也要层层检查,严格验收。要求施工质检员签字不能只流于形式,要真正去检查验收,再由监理方检查。监理方发现问题及时以书面通知或返工完的,还要在进行复检,严格检查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3.2完善事中控制

质检员验收时要检查工程是否按图纸、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在质量控制中要改静态管理为动态控制。包括:工序的质量控制:一方面,每道工序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都要对影响工序质量的条件或因素进行控制。如:要保证有足够的劳动力去参加工作,以防由于疲劳而出现怠工现象等。另一方面,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运用一定的检测手段对其进行检测,确保其能够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工程质量的预控:其目的是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抓住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对施工中重要部位和薄弱环节事先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对其进行预先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作为重点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质量管理人员主要采用的检查方法有目测法、仪测法、实验检验法等。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首先是施工操作质量检查,对违章操作及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应及时纠正。其次是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指前道工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下一道工序。第三是隐蔽工程的检查与验收:这一部分是防止质量隐患和事故的关键。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确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

例如在某些工序或操作中,则应以物的状态作为控制的重点。如加工精度与施工机具有关;计量不准与计量设备、仪表有关;危险源与失稳、倾覆、腐蚀、毒气、振动、冲击、火花、爆炸等有关,也与立体交叉、多工种密集作业场所有关等。也就是说,根据不同工序的特点,有的应以控制机具设备为重点,有的应以防止失稳、倾覆、过热、腐蚀等危险源为重点,有的则应以作业场所作为控制的重点。

3.3注意事后验收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质量控制中最后的补救措施是事后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及时停工整改,第一时间报监理及建设单位。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是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结语

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控制,是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正确配置施工生产管理要素和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才能实现工程项目预期的使用功能和质量标准,交付建设单位一个满意优质的工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