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能源管理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精选

建筑能源管理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第1篇

1.当前我国建筑电气节能现状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能源的利用率低,在建筑投产和使用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产生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在当代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对于开发商来说,他们最关注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为了最快的产出,不惜一切代价使用能源,污染环境,至于如何达到建筑节能的标准,他们很少去考虑,因为节能设计会比普通设计的成本高很多,会导致将来的楼价更高,以至于消费者不会买单,使得建筑楼盘的销售成为很大的问题,因此,建筑的开发商很少会考虑建筑电气的节能问题。面对我国能源消耗量大的问题,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发展,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筑电气工程要注重加强电气节能设计,在保证安全用电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对变压器、空调、照明设备、电动机、电梯等耗能系统进行优化管理,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2.建筑电气节能应遵循的原则

建筑电气节能应在保证正常用电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电气的优化管理和能源高效利用。

2.1要满足建筑物的功能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就是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类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满足人们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此基础上满足建筑电气的节能要求。

2.2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实现节能并不意味着使用更多的资金,而是在实际的施工设计过程中,合理地选择节能设备,对于增加的节能设备的投资,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收回的,因此,要考虑到长远的效益,即保护环境,又可兼顾实现电气的节能效果。

2.3使用先进的技术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建筑物达到节能的效果,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最少的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经济又高效。电气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经济、安全、适用和可靠等原则,通过合理的设计,并采用先进的技术,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的效果。

3.实现建筑电气节能的方法和途径

3.1建立科学有效的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指的是对建筑中消耗的水、电、气等的使用数据,进行系统的自动检测、记录和分析,为建筑节能提供依据,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调控,使得能源能够合理利用,减少消耗。能源管理系统是建立在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分类、储存和管理,进行实施监督和掌握系统运行的状况,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和解决,使系统维持在最佳的状态。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管理系统就要减少能源系统的运行成本,优化能源管理的具体流程,实现能源设备管理和运行管理,有效的实施以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评价系统,通过加强绩效考核,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利用监控系统,对整个用电建筑区进行远程监控,实施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减少人力成本,简化能源管理程序,提高效率。加强对能源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通过提高对能源系统的监测能力,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指挥系统,在出现故障和异常时,可以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由此可以看出,能源管理系统的建成,会通过优化能源管理的方式,改进能源平衡的技术手段,实时了解能源运行情况,保证和维持能源的正常有效的运行,为实现建筑电气的节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

3.2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节能

对于已经使用时间很长的电气设备,会引起老化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或者当时的生产工艺已经落后于现在的生产工艺,针对这些现象,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来实现电气设备的更新,加快落后机电设备的淘汰和高耗能低效机电设备更新和改造进程,达到节能的目标。改造现有的供配电系统,保证电能的质量。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发展,非线性用电设备在电网中进行大量投运,造成电网的谐波分量占得比重越来越大,进而会造成电网供电损耗的增加,引起电网的保护装置与自动化装置出现误动和拒动,对电网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可以通过优化系统负荷分配,缩小负荷峰值谷值差距,分层、分区、就地平衡无功功率,合理配置有载调压装置和普及电压质量控制装置,改进电网结构,缩短供电半径来降低供电电压偏差。

3.3供配电方案的选择

首先,对于电源的选择,针对于普通高层居民住宅区,关于这类的高层建筑,对于消防用电、电梯用电、排烟用电、排污泵以及生活用水泵用电、应急照明、警卫值班照明和障碍照明等按一级负荷供电;对于楼梯过道照明用电、地下车库照明、商场照明等按二级负荷供电;对于住宅内部的用电设备按三级负荷供电。然后,对于变压器的选择,变压器的台数应该根据负荷的特点和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对于有大量一级或二级负荷,季节性负荷变化比较大的,集中负荷较大的,使用两台或者两台以上的变压器。这时候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选择两种等容量的变压器,互为备用,通过采取合理的分配负荷,使两台变压器在正常运行时负荷相当;另一种是选择两台不同容量的变压器,一台为主变压器,另一台配合其使用。最后,对于照明设计的选择,在选择照明设计时,一般要根据国家民用照明标准为基础,根据国家节能的要求,照明光源要选用高效、低耗的节能型日光灯和高效金属卤化物灯。例如,在厨房、水泵房等潮湿的环境下选用密封型的荧光灯,在应急照明的时候选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型灯具,保证在断电的情况下,也能应急灯亮。为了达到节能的效果,还可以通过提高照明率、使用高效灯具,减少开灯的时间,保持适当的照度,在不必要的照明地点减少开灯,实现局部照明,进而实现照明节能。

4.结语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第2篇

国外在建筑节能理论研究方面,主要可归纳为节能的可行性分析、激励政策、合同能源管理、评估体系4个视角的研究。

1.1基于经济分析的建筑节能可行性研究

建筑节能实施的可行性及实施的制约分析是国外早期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Bon等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绿色建筑实施的困难,并提出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市场导向的政策解决这一问题。Bartlett等在分析不同决策者的基础上,指出不同决策者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对其决策的影响。Larsson等在分析绿色建筑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建筑实施的挑战和可行性。Bordass以英国的项目为例,从项目的各个阶段分析了绿色建筑的成本和价值。

1.2基于经济激励的政策和融资研究

Amstalden等在基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碳税等不同能源价格预期及经济激励政策的基础上,站在业主的角度对瑞士建筑节能改造进行了经济分析,指出瑞士的经济激励政策能够使业主获利受益,进而促进业主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Grosskopf等提出了一个经济激励的框架,旨在激励房产商并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

1.3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应用研究和风险分析

Sorrell提出不同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可行性分析框架,在考虑了影响改造费和服务费的各项因素基础之上,对不同的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出不同的评估方法[8]。Millsa等就节能项目中资金及项目管理风险问题提出了分析框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精确分析,并以建筑节能领域财务风险分析为例,就如何鉴定、量化以及管理风险进行技术指导和实证分析。

1.4基于绿色建筑评价的评估体系研究

Lützkendorf等分析了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评估任务,把“工作共享法”和设计工具相结合,建立了“建筑物整体绩效”的体系,并为未来评估工具的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Papamichael分析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工具,并讨论了适用于不同用户的不同特点。从国外对建筑节能研究情况来看,其涉及面较为广泛,从建筑节能的可行性分析、经济激励政策研究到合同能源管理和评估体系的研究,从建筑节能的施工过程到未来的研究方向,从项目的层面到企业的层面,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从研究阶段上来看,经历了从建筑节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到建筑节能运作的研究再到总结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大多数文献都是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建筑节能实施的过程,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提供了研究基础。因此,上述研究对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研究现状

2.1研究进程

1982年原国家能源委员会委托原国家建委建工总局下达了有关建筑节能方面的科研任务,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和空调调节研究所承担了JGJ26—8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采暖住宅建筑能耗现状的调查、实测与计算分析》《我国民用建筑金属外窗的能耗现状及其节能措施的研究》和《墙体保温性能的改进研究》四项研究课题。这是我国(建设部)开始进行建筑节能工作的标志。但是,1997年中国政府才开始强制实施建筑节能。自建筑节能实施以来,建筑节能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认知和概念引入阶段(2005年以前)由于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等概念是舶来品,所以在这一阶段的研究文献中,研究人员着重介绍可持续建筑或节能建筑的概念。对中国可持续建筑的定义、特点、技术原则进行了论述,并确定了中国可持续建筑的理论框架。Chen提出,由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可持续性的原理和概念的认知上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提供了实施建筑节能的有利机会,并根据中国实施可持续建筑的实践情况,指出中国的政策方案仍处在愿景阶段。

(2)深化阶段(2005—2009年)在这一阶段,由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开展了大量的各项基础研究工作,为建筑节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现了大量的有关“建筑节能”的研究成果(如图1所示)。供热体制改革、能效标识项目、外墙保温等强制性标准和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背景。这一阶段的研究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从节能建筑实施的影响因素、节能建筑的经济评价,到节能建筑的实施运行管理、绿色建筑节能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图1各研究阶段数量

(3)总结反思阶段(2009年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基本建立起了一套建筑节能标准体系,新建建筑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超额完成。理论上,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建筑节能实施几十年实践和理论的总结上,包括技术成熟度分析、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节能运行管理研究综述等。周楠等对近几十年的建筑节能政策、能源价格、税收财政政策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这些节能政策对中国未来的节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祥飞等对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建筑节能的激励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建筑节能实施的阶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识别了建筑节能机制的缺点,并对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实施建筑节能提出了建议。李百战等总结了中国交付低碳建造环境的障碍,并识别了研究的机会,文章提出研究活动应强调各参与方的合作,使中国不仅在技术层面而且要在知识前景领域在国际合作中居于领导地位。郭汉丁等阐述了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与发展理论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在外部性、经济激励政策、合同能源管理等4个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主体行为分析的既有建筑改造市场培育机制的研究方向。

2.2研究内容建筑节能的实施和推进依赖于政策法规、技术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

从历年来的研究内容上看也基本涵盖了这三方面的内容,但是技术在一定时期稳定的情况下,节能的实施和推广更多的是依赖于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的管理。

2.2.1基于政府行为的建筑节能政策的研究

政府在推进建筑节能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对整个建筑节能市场的运行起着监管作用,特别是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政府的监督作用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能够推动建筑节能的运行。适当的经济激励政策是促使建筑节能市场外部性内部化的主要手段,可有效地弥补由外部性带来的市场部分失灵,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培育的主要措施。刘贵文通过对经济激励政策和强制节能政策比较分析,得出经济激励政策更具效能的结论。张丽等论述了经济激励政策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推动作用,并借鉴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热力管网改造及围护结构和室内热能系统改造的激励建议。王洪波等以新建建筑为研究对象,从激励对象、激励目标、激励力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激励政策体系的方案设计。钟韵等提出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对于提高建筑节能是必要的,并通过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这一模型,根据不同的激励对象和节能效果进行激励,并以北方采暖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特别要以节能绩效为基础进行激励,以防止搭便车的现象。戴雪芝对中国能源政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建立了经济激励政策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依据此指标对经济激励政策效益进行了量化评价。为实现对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韩青苗等从建筑能源利用效用最大化、激励政策协调机制、公平性、效率和可接受性5个方面构建中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2.2.2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研究

建筑节能的推广和实施单纯依靠法律和行政的监管手段是不够的,要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建筑节能。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施建筑节能以来,关于建筑节能的运行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外部性分析、信息非对称性分析、合同能源管理运行分析、风险分析以及建筑节能运行评价体系的分析。

(1)基于外部性和信息非对称性的运行制约机制分析目前业内学者基本达成共识,即建筑节能投资存在较强的外部性,这为政府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学者研究经济激励政策提出了要求。卢双全等分别通过对建筑节能的外部性分析,提出了消除建筑节能外部性的政策措施。金占勇等分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对节能改造的影响,并提出了分阶段、针对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激励方案。在建筑节能改造中,政府和建筑业主存在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基于这个前提,韩青苗等分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政府与既有建筑业主之间的利益博弈,确定了使委托人期望效用最大的合约参数,并总结了提高经济激励合约效果的关键因素。续振艳等则分析了节能改造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并通过对世界各国解决不对称问题的经验分析,得出通过信号传递、信号甄别、建立能效标识制度来解决此类问题。尽管王洪波等认为激励需求端的激励机制缺乏现实条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是通过对供给端即开发商的激励可以有效的推动建筑节能的实施。而占松林等则通过分析建筑节能市场中的利益相关者,认为购房者的行为选择是建筑节能市场的源动力,并从消费引导的角度提出扩大建筑节能市场需求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宣传、建立能效标识等的建议。

(2)基于节能改造成本和收益的运行风险分析在建筑节能实施的初期进行的影响节能改造措施实施的原因调查中,认为初期投资太高的占到80%。由于节能各个利益相关方特别是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融资缺乏合理成本分担机制、金融市场支持机制以及市场失灵矫正机制,使得资金筹集十分困难[28]。针对以上问题,刘玉明等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建立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孙金颖等则从建筑节能金融服务市场的角度分析了建筑节能服务市场投融资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并提出了适合中国建筑节能发展的5种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框架模式,为推动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3)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建筑节能运行模式研究研究者们表明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通过建立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可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瓶颈的问题,而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市场的主要运作机制。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一方面,对建立建筑节能市场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另一方面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可行性及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

(4)基于评估体系的建筑节能运行评价的研究要科学的发展节能建筑,进行能效测评和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是必需的,它不仅能评价一个建筑是否是“绿色建筑”或其“绿”的程度是多少,而且对节能建筑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学者们分别对不同的单体建筑和不同地区的建筑进行了能耗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能耗测评方法。秦佑国等针对我国建筑发展现状对绿色建筑评估的指标权重体系及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杨红霞等从能量、经济、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节能的能量评价法、经济评价法和系统评价法。杨玉兰等在描述了评价中国住宅建筑节能指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评价指标,其指标的建立为其他气候地区建立评价方法提供了思路。

3中国建筑节能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者们在建筑节能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能源资源基本国策,深入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根据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要求,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淘汰低效照明产品、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照明技术、产品,开发应用太阳能光电等自然资源照明技术。把绿色照明工程作为完成“十二五”公共机构节能目标任务的重要抓手,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在海南文明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切实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二、工作目标

到年底前,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实现高效光源使用率100%;

到年底前,全市公共机构中的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科技场馆、礼堂及会议场所等大型建筑高效光源使用率100%;

年前,LED等国体光源及太阳能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使用率10%以上。

三、改造范围及技术、产品

(一)绿色照明改造范围。全市各级公共机构管辖范围内的绿色照明改造包括:室内办公照明、室内公用场所照明(大厅、楼道、卫生间等)、办公区庭院照明(路灯、草坪灯、建筑物泛光照明)、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科技场馆、礼堂及会议场所、各级学校、各级医院、机关食堂照明等。

(二)绿色照明技术、产品。

高效光源包括:紧凑型荧光灯、直管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发光二级管(LED)等;

高效设备技术:反射式灯具、智能控制装置等;

可再生能源技术:太阳能光电设备等;

自然光采用技术:主要指部分礼堂、会议场所,通过在房顶安装自然采光设备管理满足室内会议或工作需要。

四、运作模式

(一)单位投资模式。对于数量较少、规模不大的照明改造项目,可由本单位拿出部分资金或财政专项拨款更换节能灯具。以国家和我省每年推广使用节能灯工作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和本省的财政补贴政策,及时进行更换。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于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的照明改造项目,各级公共机构要积极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按规定程序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充分利用社会节能服务公司资金及技术对公共机构照明设备及灯具进行节能改造,落实绿色照明改造工作任务。

在绿色照明改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政策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对建筑节能改造的财政支持或财政奖励资金。

五、责任分工

(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为全市公共机构绿色照明改造的主管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指导,并对改造实施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完成市直办公大楼办公区绿色照明节能改造任务,合署办公单位要积极配合改造工作。

(二)市级及乡镇级机关单位、东方工业园区、住建局(路灯站)、教育(包括中专院校、科研所、中小学校等)、交通运输局(包括车站、码头、公路等)、科技、文体(包括各大广场、图书馆、电视台、体育馆等)、印刷厂、卫生局等系统负责制定本系统绿色照明改造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本系统的绿色照明改造方案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市直独立办公单位负责本单位绿色照明改造工作,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绿色照明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按规定要求和时间,完成绿色照明改造任务。

六、建设进度

年月前,市直公共机构完成办公区室内绿色照明灯具的更换工作;

年月前,市直公共机构完成办公区室外照明设备的改造工作;

年月前,市直各系统完成各类场馆等大型建筑的室内外照明改造工作;

各乡镇和市级教育、科技、文体、卫生等系统及有下属单位的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的实际自行制定绿色照明改造工作计划,但必须在市政府总体建设进度时限内完成。

全市公共机构绿色照明改造工作从现在开始全面展开,改造工作可以边部署、边进行,建设进度在总体时间要求内可根据各级公共机构实际作适当调整。绿色照明改造工作必须按照《建筑绿色照明示范省总体方案》(琼府办128号)的规定,在年底前完成。

七、相关政策及措施

公共机构绿色照明改造工作的相关政策及措施参照《绿色照明示范省总体方案》执行。

(一)绿色照明节能改造形成的节能量将依据《节能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城镇公用事业(照明)附加费收支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给予奖励。

(二)“十二五”期间,市政府加大财政资金对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设绿色照明工程的支持力度,推广30万只财政补贴节能灯(视需要可适当增加推广数量),优先支持各责任单位实施照明节能改造计划。

(三)绿色照明改造工作完成情况将作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专项检查和考核评价的重点内容。

市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领导小组每半年对绿色照明改造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

八、工作要求

(一)各单位要加强对绿色照明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和工作进度安排抓好落实,同时做好宣传培训工作。

(二)各单位应于年月日前将公共机构绿色照明改造方案(计划)和工作进度安排表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备案。绿色照明改造进展情况按季度报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汇总后报市推进合同能源管理领导小组。

(三)要认真做好能耗分类、分户、分项计量,以及相关线路和控制系统的改造工作,为考核评估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奠定基础。

(四)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采取公共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在市级积案或省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承担项目施工任务。对项目改造使用产品的质量、节能效果进行严格评审。

(五)要全面淘汰国家禁止使用的照明产品,淘汰不符合国家照明节能设计标准以及本市节能要求的照明设施和照明系统,采用先进技术及产品对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和建设新的照明系统。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第4篇

(一)工业节能

1.深入开展技术节能。采取清洁生产审核、电平衡测试、节能技改项目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能源监察等有效手段,加大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全年完成30家以上年用电300万千瓦时以上企业(含商贸企业)电平衡测试;50家以上重点用能企业、重点耗水企业和重点污染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培育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力争开展10个以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完成36家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和公共建筑单位的能源监察,依法开展能耗限额强制性标准对标达标监察,严格执行超限额标准用能电价加价制度,对国家明令淘汰设备强制整改。2.形成高能耗行业倒逼机制。完善省、市能源信息系统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数据申报,提高数据申报及时率和准确率。强化高能耗企业用能的量化管理和总量控制,科学设置能耗指标,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六大高能耗行业中开展年耗能1000吨以上且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规模企业平均能耗的企业能源消费总量、总用电量、万元增加值单耗控制,并开展跟踪督查。继续在印染、建材、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实施关停淘汰。

(二)建筑节能

全面推进节能建筑向绿色(低碳)建筑的跨越,严格执行12层以下(含12层)居住建筑实施太阳能热水系统强制性规定,在商品住宅和农村住宅大力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因地制宜推进地源热泵、外遮阳系统、屋顶光伏发电、日光照明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增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积极申报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加强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根据《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市区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实施细则》等规定,严把审查关,提高民用建筑能评实效性和服务性。开展节能评估机构培训考核,提高业务素质,完善能评单位预选库进退机制。

(三)交通运输节能

加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运输组织及运力结构,加快推进货运车辆向厢式化、重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客运车辆向大型化、舒适化、全承载方向发展,倡导标准型船舶,提高内河船舶平均吨位。积极推动公交车、出租车纯电动、油气混合、油电混合运用,及时更新老旧公交车辆20台以上。加快公共自行车向塘栖、瓶窑、五常、闲林等镇街扩展,新建服务点109个(与主城区换乘点4个)、扩容服务点8个,投放自行车3200辆;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争取达到270个以上、自行车达到8000辆。同步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质量,加强监控、调度、运营、热线、维修等环节数字化管理,适时扩充24小时服务点。促进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广泛运用,加快烤漆房“油改电”和环保节能型场地电动训练仪推广力度,使用电烤房企业达到85%以上,电动训练仪新增15台。落实《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防止超标车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

(四)商业和民用节能

积极开展零售业、餐饮业等商贸服务业节能降耗行动,推进绿色饭店创建。着重开展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营业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或年用电量100万千瓦时以上商场超市的节能目标管理。重点推动企业做好照明、空调、电梯、冷藏及其他耗能设备以及商业建筑物保温隔热等节能工作,严格控制商业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能耗,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制度。推进无纸化电子商务建设,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抑制商品过度包装。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能源紧缺体验日”、“绿色出行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全社会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使用高能效家电、太阳能热水器、T5直管荧光灯等节能产品,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支持乘用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五)公共机构节能

完善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培训、能耗统计和定额管理、专项检查等基础性工作,制定出台卫生、教育、公安等特殊行业能耗定额考核指标,全面开展区级公共机构下属单位能耗考核工作,实现节能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按照《区区级公共机构节能规范》规定,督促各公共机构加强设备日常维护,严格节能监管。重点抓好能耗超标单位整改措施的落实,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公共机构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推广使用外墙保温、铝合金窗断桥隔热、中空玻璃、T5荧光灯、集中式供水器、智能节电插座等节能技术和产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要求,将办公设备节能采购落到实处。抓好区“市民之家”政府综合办公楼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示范工程,有效推动全区各公共机构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重点工程节能

(一)炉窑节能改造

严格集中供热区域生产性和生活性供热锅炉行政许可(审批),继续推进工业锅炉、炉窑节能改造。支持高效煤粉锅炉等清洁能源替换工程;鼓励垃圾电厂开展湍沸复合流化床锅炉节能改造;推广使用尾气余热利用、富氧燃烧、信息控制等炉窑节能技术,实施系统优化改造,提高热效率。

(二)绿色照明改造

全区政府机关等公共机构在2013年底前淘汰全部白炽灯、T8卤素荧光灯等低效照明器具,替换为节能灯、T5日光灯,并开展LED灯等新光源示范试点。经济技术开发区、临平主城区等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继续开展路灯节电智能控制改造。

(三)电机系统节能改造

一是使用高效电机,限期淘汰列入国家《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二批)》名单的Y系列电动机,积极落实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使用一级能效的低压和高压三相异步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高效电机。二是开展变频器调速,优化电机系统的运行和控制。

建筑能源管理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约使用能源和提高利用效率为主题,以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为主线,以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为抓手,围绕重点领域,实施重点工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政策节能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的表率示范作用,带动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率先垂范,注重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带头作用;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日常节约管理与源头控制相结合;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引导公共机构自觉节能;坚持行为节能、管理节能与技术节能相结合。

三、工作目标

(一)宏观节能目标

到年,以年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耗为基数,人均能耗下降15%,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2%。

(二)宏观管理目标

到年,建立完善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体系、政策法规和制度标准体系、能耗统计系、监督考核体系、宣传培训体系,形成全县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长效机制。

四、工作重点

(一)重点领域

1、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及用能系统。新建公共建筑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进行节能设计,全面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发挥公共机构新建办公建筑在节能及用能管理方面的带动作用。乡镇(街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大力推进配电、空调、电梯、饮用水设备、食堂灶具、排烟设备等重点用能系统节能改造。

2、政府采购。深入推进高效节能产品政府采购,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要求,落实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鼓励采用国产自主产权、技术先进、能源效率等级较高的节能产品,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功能和市场导向作用。

3、公务用车。加强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压缩公务用车规模,优先选用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严格车辆使用管理,全面实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制度,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制度及定期核定行驶里程、用油额度、运行费用支出统计报告和公告制度。

4、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大推广公共机构应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的力度。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工作。

(二)重点工作

1、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程。在全县各级机关、学校、医院、科技场馆、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等公共机构中选择节能工作基础较好、能耗总量较大、具备一定代表性的40家单位,开展示范单位建设,重点推进建筑围护结构及用能系统的节能改造,树立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典型。到年,实现示范单位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明显低于县公共机构平均能耗水平。

2、绿色办公工程。推进办公设备节能:推广服务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节能型办公设备,严格控制待机能耗标准,采用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实现零待机。

推进数据中心配电和制冷系统节能:采用优化布局、间接自然冷节,UPS绿色休眠节能技术,改造UPS供电和措施,建立绿色数据中心,有效降低电耗,实现数据中心的总体能耗水平较年有明显下降。

3、绿色照明工程。新建建筑要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安装高效照明产品。既有建筑要加快淘汰低效光源,推广紧凑型荧光灯、直管荧光灯、LED灯等高效光源,楼梯、走廊、卫生间等公共部位的照明,安装节能技术较为成熟的延时开关或感应开关等自动控制装置,对于大功率的公共照明系统,加装智能照明控制设备,年实现县10家节约型机关示范单位办公区高效光源使用率100%,年县级层面实现100%,乡镇(街道)层面实现100%。

4、分户计量工程。倡导集中办公区供气(热气、冷气)、供水、供电实行分户计量,通过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有效减少能源资源浪费,明显降低行政开支。新建建筑或者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分户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和供气(热气、冷气)系统调控装置。“十二五”末,力争实现所有公共机构办公建筑按单位加装独立的计量仪表,实行按照实际用量收费。

5、合同能源管理示范工程。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引入市场机制,完善多种资金参与政策,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公共机构节能服务市场。到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机构节以有服务体系,建成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示范工程20个,合同能源管理成为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年在县直部门中选取1—2家开展试点工作。

6、节水工程。重点推广节水器具,开展雨水收集和中小回用试点示范工作,积极开展水平衡测试。年完成所有公共机构的水平衡测试,85%以上公共机构通过市节水型单位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重点推进县乡两级组织机构建设,年县级设立公共机构节能科室,完成定编、定岗工作。到“十二五”中后期,建立起乡级公共机构节能组织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期间,推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能力相应的节能管理和监督机制;“十二五”末,构建起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相互配合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

(二)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县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县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额标准》、《县公共机构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完善《县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工作制度》、《县公共机构节水节电管理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制定《县节约型机关评比标准》,纳入县级文明机关考核体系,推动全县节约机关建设。

(三)建立节能资金保障机制。设立县级公共机构节能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用于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节能改造,监督管理,以及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对重大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项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支持。

(四)开展检查和考评活动。抓紧组建公共机构节能执法队伍,依法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检查。每年定期组织全县公共机构节能检查工作,适时开展能源消耗定额、能源审计等专项检查。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县、乡机关年度目标考核。定期开展全县公共机构节能专项评比表彰活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