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冬天的诗歌

冬天的诗歌

冬天的诗歌

冬天的诗歌范文第1篇

赵员外

诗歌是抒情性最强的一种文学体裁,相对于小说、戏剧、散文来说具有较突出的独特性,它高度概括生活,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分行排列,凝语言练,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由于诗歌写作的特殊性,普通的习作者对于诗歌的构思特点、表达方式和表现技巧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少人视诗歌写作为难事,甚至产生惧怕心理。

笔者在长期的写作教学中,对指导学生诗歌写作入门探索出一个简单易学的方法,就是巧用比喻句。方法是课堂上布置一个主题,先让学生围绕着该主题写一句比喻句,然后教师按照一定的诗歌构思规则扩展成一首抒情短诗。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形象,从而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构思的方式有许多种,而作为写作入们最重要的一步是找到恰当的诗句,找准诗歌抒发的意象,诗歌创作常常是从捕捉“意象”入手,围绕着“意象”的安排和经营完成全过程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有了意象,诗歌构思也就有了骨架,诗歌才可以依此进行展开,或深入开掘意象的意蕴,或层层递进诗句的外延,或反复咏唱作者的情感……也就是说,诗歌作者有一个想法(即获得诗歌的主题思想)后,必须借助物象把所要表达的情感呈现出来。

而意象是通过比喻完成的,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指出:人们使用比喻的原因之一是比喻以较少的言词表达了较多的内容。(1)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比喻常常用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而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就具有意象的某种相似的特点,找到了比喻句就很容易引发意象的生发,因此韦勒克和沃伦又称之为“比喻性的意象”。(2)

所以,意象如果不通过一种以抽象的感觉相似性为基础的比喻作用,难以投射到诗境界的层次。构思过程中诗歌意象比较是难以恰如其分地生发的,这就需要借助比喻句进入诗歌的想象天地。

我们试着来分析两首诗歌,看看比喻在诗歌构思上奇妙的作用。

第一首是比如汪国真的诗歌《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诗篇其实就是运用一个排比句,按照反复的抒情方式安排段落,简单的构思和布局却带来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再如艾青的诗歌《冬天的池沼》

冬天的池沼/寂寞得像老人的心——/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冬天的池沼/荒芜得像老人的发——/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冬天的池沼/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冬天的池沼》这首诗写得深沉悲凉。诗人面对冬天的池沼,内心深处在焦灼地期待着,期待着这种景象的改变。全诗采用一种比喻的写法,以生动传神的比喻,来刻划“冬天的池沼”的形象。这四组比喻,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也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这首诗的构思。

运用比喻句巧妙进行诗歌构思的方式,可以运用到诗歌写作的课堂训练中。比如,笔者给了学生“爱”的主题,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写了不少比喻句。

(一)爱如转角的你总会不期而遇;(二)爱如璀璨的宝石总会让你怦然心动。

笔者根据这两个比喻句扩展诗歌:

爱/在转角/不期而遇//有一颗宝石/璀璨在/你和我的梦里。

又如:(三)爱如冬日里的阳光,能将所有的冰雪融化。

笔者扩展成诗歌:

给我一缕阳光/融化/你冰雪的目光//在冬日里/温暖/漫长的等待。

又如:(四)你是黑夜里照亮我前行的灯火,让我恐惧的心趋于平静,让我有勇气穿过黑夜。

笔者扩展成诗歌:

你举着灯火/照亮我前行/在黑夜里/我恐惧的心趋于平静/感谢你啊,举火的爱人/就在这一刻/我充满勇气/穿过未知的黎明。

又如:(五)爱像一杯酒,越久越醇

这个比喻句比较老套,但也可以扩展成一首不错的短诗:

放置一杯酒/沉淀/365个日夜/苦酿/那一度香醇。

又如:(六)爱似一双眼睛,用温柔的目光凝视着你

笔者扩展成诗歌:

凝视你的双眸/你的温柔/一寸一寸融化/我的卑微。

又如一个排比句:(七)爱就像一杯咖啡,苦涩又甜蜜;爱如一捧清泉,哺育时代佳人;爱就像阿尔卑斯山融化的水。

笔者扩展成诗歌:

我和你喝一杯咖啡/让心飞越阿尔卑斯之巅/在心灵的那片荒漠/捧一泓清泉/浇灌彼此的饥渴。

以上几句比喻句,也可以运用反复的手法,合成一首诗歌:

送你一缕阳光/在冬日/温暖你的寂寞//送你一捧清泉/在干枯竭的季节/温润你的芬芳//送你一眸刚强/在你失去勇气的时候/去收割属你的/甘甜。

又如:(八)爱是阳光中的一棵树。

笔者扩展成诗歌:

站在阳光里/如一棵树/你的爱如潮水/涌来/在你的汪洋中/容纳所有//一树绿叶/渐趋深红。

又如:(九)爱是孤岛上的一盏明灯。

笔者扩展成诗歌:

潮起潮落/点一盏明灯/在你的孤岛/照亮浪花的足迹/路的尽头/是你的目光/凝眸一瞥/我用一生阅读。

又如:(十)爱在心中不平凡老去。

笔者扩展成诗歌:

爱/在心中/在平凡与不平凡之间/在信与不信之间/在痛苦与快乐之间/……./老去/重逢//爱在心中。

再如,笔者给了学生“生活”的主题,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写了比喻句:

(十一)生活如一面镜子照亮苦和涩。(十二)生活是一味调味剂,充满苦和涩。

笔者扩展成诗歌:

竖起一面镜子/在路的那一头/照着你/蹒跚的脚步//倒一些调味剂/在你的菜肴中/增添苦和涩的滋味//让香甜更香甜/让美满更溢满。

总之,这种方法容易化复杂为简单,使多变的诗歌构思方式变得有迹可循,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逐步窥得诗歌写作的门径。尤其适合学生课堂训练写作。甚至开发儿童诗歌写作等类似的校本课程。

当然,在扩展诗句的过程中,要符合诗歌语言的特点,诗歌语言首先是分行分行是意义的需要,是情感韵律节奏的变化,同时语言内涵富有弹性,富有言外之意的张力和跳跃感。

【注释】

冬天的诗歌范文第2篇

冬天的手是什么?是冰封河面下深埋的那一个个春天的精灵,还是北风呼啸吹来的悲壮与凄凉?是大雪纷飞送给孩子们意外的惊喜,还是动物入穴做一个漫长的美梦?

或许,冬天的手是麦苗盖着被褥,等待时机破土而出,是农民们放下农具,期待着来年再获丰收,抑或是孩子们争分夺秒博览群书,还是大考冲刺,来迎接一个快乐的假期?

牵着冬天的手,让我们在灿烂的年华里沐浴诗的光辉,你一定会发现冬天一阵阵缓缓的款步、一段段动人的童话、一首首瑰丽的诗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这句诗绝妙地表现了冬天万籁俱寂的别样情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黄昏时分,诗人刘长卿于芙蓉山脚下巧遇农家主人,适逢天降大雪,故有感而发。严寒之夜,大雪纷纷,岑参心生感慨,挥笔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瞧,凄凉而壮丽,浪漫又豪放,冬天是多么富有诗意!

牵着冬天的手,让我们在迷人的雪夜静悄悄孕育着美丽的梦,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新年来临那美妙的一瞬,用灵异的笔触去描绘寒冬独特的风情。“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奔驰过田野,欢笑又歌唱……”圣诞雪夜,皮彭特倾注精力,把《铃儿响叮当》这一名曲作为献给世人的圣诞礼物,歌中没有上帝,没有圣诞老人,有的只是风雪弥漫的冬夜、穿越寒风的雪橇上清脆的铃声,有一路的欢笑歌唱,有不畏风雪的年轻朋友的美丽邂逅,更有童话世界般的美好与纯真。“如果春天已经到来,冬天还会远吗?”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把冬天喻为春天的使者,寓意深刻,令人浮想联翩……

牵着冬天的手,你就牵住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牵着冬天的手,你便可以做一粒种子,在芬芳的泥土中悄然孕育,等待着生根、抽芽、吐叶、开花,待来年送人一个灿烂的春天!

冬天的诗歌范文第3篇

诗一般的风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一般的国度,李白的浪漫,辛弃疾的沉郁,刘禹锡的豪迈。

诗一般的语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一般的年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诗一般的时代,“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的春景,诗中的春风。在王安石的笔下春风的到来以及带来的变化,曾添了诗人对家园的思念的心情,诗一样的春*。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诗中的水碧波粼粼,诗中的花香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夏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在高骈的笔下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诗一样的夏景。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中的夕阳,诗中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在马致远的笔下透露了断肠人的悲凉情怀,以景托景,景中生情,诗一样的秋暮。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中的梨花,诗中的冬雪,在岑参的笔下漫天飞舞,这是冬的灵魂,这是冬的乐曲,诗中的雪,诗中的冬,诗一样的雪天。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

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就像“诗言志,歌永言。”一样,就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一样,就像“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一样。

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诗,是在这历史尘埃中绽放的绝世之花。

那一刻,我发现了诗的美!诗,是中国流传华夏千年的不老传说。

冬天的诗歌范文第4篇

弗罗斯特是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在《美国文学史》课程中一定会学习的诗人。他的诗歌看似简单,涵义却很深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又是学生畏惧的形式。本文试图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接受、欣赏弗罗斯特的诗歌作品,进而能够理解为什么看上去用词简单的诗作却获得了很高的荣誉。

关键词:弗罗斯特;诗歌;教学

罗伯特・弗罗斯特,一位获得了四十多个荣誉学位、四获普利策诗歌奖的诗人,并不为中国大学里英语专业的学生所熟悉。他诗歌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措词简单,内容常常是描写田园生活,看上去并不深奥,学生对其诗作的理解容易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笔者试图结合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来分析三首弗罗斯特的诗歌,来帮助英语专业的学生和英好者们更好地理解弗罗斯特。

一、《牧场》(“The Pasture”)

《牧场》一诗由于其篇幅短小(全诗仅八行)、用词简单(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而言,诗中也仅有两个生单词rake和totter)。弗罗斯特仿佛是一位悠闲的新英格兰居民,用平常的语言讲述一件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第一节中,诗人准备去清理牧场上的泉水。但是学生对这件乡村小事发生的时间判断不准。看到 “to rake the leaves away (清理树叶)”,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时值秋季,因为秋季才有落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如果是每天都要从中取水的一眼泉,是不会积累太多枯叶的。新英格兰的纬度和我国东北差不多,在冬天,室外的水是会结冰的。那么,人们无法在冬季到泉眼处取水,经过了整个冬季,泉水必然积累了许多残枝败叶。当春天到来,雪消冰融,能够再次取水了,才会有必要清理泉眼。通过讲述一些生活常识,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比直接将答案提供给他们效果要好。

这首简单的小诗中还带有传统的音乐效果。介绍其中押头韵的词(alliterated words)时,学生还容易理解,因为押头韵作为修辞方法,他们也常常接触。但是学生对准押韵的词(assonanced words)这一概念就比较生疏了。教师有必要先举例讲解“半韵”这一概念,然后再挑出第一节中going, only; clean, leaves; gone, long这些词是准押韵的。这样,学生就容易注意到并体会诗中的音乐效果了。

二、《雪夜林边逗留》(“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这又是一首用词简单的诗。108个单词中,只有一个三音节词,另外有18个双音节词、89个单音节词。学生也会觉得几乎没有生单词,而且句型多是简单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中事件的背景也是一片让人心旷神怡的田园风光。教师试图从诗人创作此诗的经历入手:诗人因创作长诗《新罕布什尔》整夜未眠,当他终于写完长诗,发现清晨已经到来。他走到室外去欣赏日出,突然就有了创作《雪夜林边逗留》的灵感。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只消几分钟,就毫不费力地写出了这首诗。”

诗中讲述的故事较简单,大部分学生能看懂,在此文中不细说。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首诗。诗中两次使用“黑(dark)”。第一次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一年四季最漆黑的夜晚。”读者容易产生这样的疑惑:夜晚都是相似的,何谈“最漆黑”呢?从感觉上来说,夏日人们入睡晚,熄灯的时间也较晚。冬天人们睡的相对早,熄灯的时间也较早。另外,一年当中,黑夜最长的日子是“冬至”。黑夜早早降临,人们感慨“白天短”,对“黑暗”的印象更强烈。让中国学生说出冬至的日期不是难事,这样就推断出诗中故事的发生时间是12月22日左右。在美国文化中,这正是圣诞前夕。学生知晓了这些事实,此时再介绍弗罗斯特的回忆,学生就能进一步理解这首诗了。弗罗斯特曾回忆起他们家住在新英格兰地区的德瑞农场里的那些艰难岁月。一年冬天,眼看圣诞节就要来临,弗罗斯特套上马车,拉了些自家种的农产品,到镇上赶集去了。他赶着马车,走了很长的路,心想或许能用那些农产品给孩子们换回些圣诞节的小礼物。可是,那是个寒冷的冬天,镇上人家的生活也不富有,赶集的人很少,他的买卖没有做成。当他赶着马车,沮丧地往回走时,大雪纷飞,夜幕降临。他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沉重,就连他的马儿似乎也已感觉到主人的沮丧心情,因此在回家的路上,跑得特别缓慢。就在他要看见自己的农庄时,弗罗斯特突然想起他的家人可能正在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归来。他自叹无脸见自家老小,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消除家人的失望之感。马儿逐渐放慢了脚步,最终在一个拐弯处停了下来,它知道主人这会儿想做什么。弗罗斯特“就坐在地上,像个孩子似的,哇哇大哭。”所以说,对弗罗斯特而言,“黑”不但意味着天气的寒冷,也意味着经济上寒冷。

三、《熟悉黑夜》(“Acquainted With the Night”)

这又是一首用词简单的诗,又是弗罗斯特的重要作品之一,因此笔者选择向学生介绍它。不会因为难度太大而使学生看不懂,又能让学生体会弗罗斯特的创作水平。

从诗的题目入手。教师提问学生:“从语法上来说,be acquainted with 后面接?”学生能不假思索地回答:“somebody”。借此,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指出,弗罗斯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教师提了第二个问题:“什么样的人熟悉黑夜?”因为问题简单,学生敢于回答、敢于思考。答案包括失眠症患者、心情不好而无法入睡的人、特定职业的人。排除掉可能性很小的选择,再看看诗的

内容,学生自己就能得出结论――这是一首描写抑郁和孤独的诗。这时教师从音韵效果的角度加以分析,进一步证明学生的结论。比如诗人在第一行中连续使用[ai] [i:] [ei] [ai]四个长元音,给人以缓慢而沉重的感觉。[2]

教师也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提问引导学生,比如:“诗中人为什么要走到城市的灯光照耀不到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诗中人身处在什么之中?”学生不难推断,诗中人身处黑暗。有的学生还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判断出诗中人选择呆在黑暗之中是因为谁也不想见、什么也不想看。由此可见,虽然诗歌是不易为学生接受的文学体裁,但用适当的方式,还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参与到课堂之中的。

有些学生会觉得弗罗斯特的诗通俗易懂,不理解为什么评论界给他的评价那么高。教师试图以此诗为例,说明《熟悉黑夜》形似十四行诗,采用的是terza rima(三行诗节 隔行押韵)的形式,韵脚为aba bcb cdc dad aa。这种形式由但丁在《神曲》中首创。但是意大利语里的许多单词都以元音结尾,英语则不是。所以创作这种形式的英语诗歌,实属不易。甚至很少有英语诗人敢于尝试。

[参考文献]

[1]黄宗英. 弗罗斯特研究.第一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237-238.

冬天的诗歌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东西南北风;意象;地理季节

中国古代诗歌注重表情达意,形成了凝练、含蓄、形象等特点。意象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表现物,很好的满足了这一需要。王弼在《周易略例》中说,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得意而忘言,得意而忘象。意象的表意性、暗示性,让形象丰富、立体、多极。在几千年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积淀中,一些意象被古代诗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内涵,具有了固有的表意表情功能。比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风这一意象,在诗歌的应用过程中,不同的风被赋予不同的情感、思想。本文从这一思路出发,试着浅谈一下东西南北风的各自被赋予的内涵和成因。

一、东风

东方旭日东升,为一日之始,预示着生机活力,诗人们往往借东风表达温暖、和煦、热闹、喜庆、欢乐之情。东风往往又和春天联系在一起,变成了春风的代名词。如李商隐的“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青玉案》)。作为春风,还有唤醒万物、破旧立新的功能。如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中“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东风催化万物,诗人们或喜或愁,表现各部相一,但春风的意义是很明确的。有时诗人为了反衬对比,往往又借东风表达忧伤、烦恼之情。如欧阳修《青玉案》中的“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再如晏几道《玉楼春》中“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东风既可以欢愉,又可以伤情,往往一忧愁居多,尤其在宋词中,这和那个时代是紧密相联的。

二、西风

和西方相关,夕阳西下,日暮途穷,诗人们往往用以表达忧愁、寂寞、孤独、凄伤、惆怅之情,往往和秋天联系在一起。如白居易的《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如晏殊的《少年游・重阳过后》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诗人有时又以西风表现昂扬乐观、雄壮豪迈之情。如贺铸的《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i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借西风表达悲壮慷慨,无非是西风意象自有苍凉萧瑟之意,方可托起诗人的胸襟气魄。诗词中东风西风相反相成,往往对立又相互转化,全在于诗人的所处境遇,所达心思所决定的。

三、南风

南风的意象比较模糊,诗人用得也少,但通常是比较温暖,舒适,幸福的意象,多写暖春以及夏天。比如: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此诗中南风似老友,趣味盎然安慰诗人淡淡寂寥。立夏后是农忙季节,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所以夏季温暖的南风合乎时令,可以增长老百姓的收成,在诗词中的意象也往往是积极美好的了。南方湿热,所以往往和夏天联系在一起,表现温暖、舒适、幸福之情。如李颀的《送陈章甫》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写庄稼写收获往往和南练习在一起,固然和南亩等传统意象有关联,更重要的是南方适宜、温暖有关,才会有辛福、美满的意味。如宋・刘(bān)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还有宋・沈瀛《减字木兰花・棋枰响止》棋枰响止。胜负岂能全两喜。不竞南风。忽尔三生六劫通。客方对酒。一片捷音来自寿。甚快人何。大胜呼卢百万多。饮酒猜卢,南风送爽,何其愉快。

四、北风

北风是冬季肃杀凛冽的意象,但诗人又往往以北风的磨砺来表现人的坚强或是表现豪迈情怀,尤其是边塞诗之中。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冬季大雪纷飞之景。又比如: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树将何为?北风吹,能几时!这是以物咏志了。北方寒冷,北风往往和冬天联系在一起,表意肃杀凛冽。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种气候的寒冷,也只有北风将其表达的更加深彻、形象,给人切身临境之感。如宋代苏庠的《菩萨蛮・北风振野云平屋》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e。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荒坡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北风在表达苏庠离别之情时显得更有气魄和广度,全诗才会体现出畅达之感慨,洒脱之气度。

五、东北风、东南风

(1)东北风也有寒冷的意味,比较北风略轻,往往表现忧愁凄伤。唐代白居易的《送兄弟回雪夜》日晦云气黄,东北风切切。时从村南还,新与兄弟别。但有时在困难中,表现出了诗人的豪迈之情。如王安石的《定林寺》城市少美蔬,想今困捶佟G移径北风,持寄岭头云。

(2)东南风。中国的大江大河大多向南流去,东南风即是顺风,有顺成助长帮扶之意。如白居易的《续古诗十首》虽有东南风,力微不能吹。宋代仇远的《留饮筱坞承隐君山庄》东南风顺帆上桅,一转瞬间行十里。人生交契无故新,他日停云从此始。

六、西北风、西南风

(1)西北风,略逊西风,也有寒冷凛冽的意味,往往表达悲愁凄婉之情。如唐代崔曙的《山下晚晴》云尽山色暝,萧条西北风。故林归宿处,一叶下梧桐。苏轼《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浮天自古东南水,送客今朝西北风。都有伤感之调,而无贬义,和现在的西北风相去甚远。

(2)西南风,和东南风比,虽也有顺成助长之意,但往往是被动消极的,往往表达忧愁情感。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赵崇蟆豆嗜恕饭嗜宋髂戏纾遗我一束诗。长哦结幽想,慌惚若见之。

七、结语

由上述可知,不同的风是和地理季节相关联的,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季节特点:东方(春天)温暖,西方(秋天)凉爽,南方(夏天)湿热,北方(冬天)寒冷,与之相对应的东西南北风也就有了程式化的欢快忧郁,豪迈婉约,奔放深沉等。意象要形成特有的表情物,必然是在人民共同的感悟体会下,润如千姿百态、千人千面的个性,形成各自代表的特有的、固有的、可转化的内涵,方可绵延长久,发扬播越,为一代又一代诗人继承创新。东西南北风的意象不仅体现出了古人对于地理气候的直观感受,更传达出的是中国的诗歌文化的深邃内涵及所蕴含的精神、气质和传统。

参考文献:

[1]王祝英.敦煌辞书的集大成之作――读《敦煌经部文献合集・小学类》[J].辞书研究.2013(04)

[2]雷华,王祝英.大国大典盛世丰碑――《汉语大字典》编纂、修订、出版历程侧记[J].辞书研究.2011(05)

[3]江非.推进“诗歌岛”建设,打造21世纪“诗歌海军”――“海南・澄迈诗歌创作基地”授牌仪式暨首届海南诗歌文化研讨会综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