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范文第1篇

近日,我阅读了,《用感恩的心的去工作》一书,大致内容是: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产生抱怨;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感到乏味;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会觉得工作是为自己;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在受到批评时就不会感到委屈;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才能真正做到宽以待人。

作为一名公交驾驶员,由于工作的性质,接触的人比较多,受的委屈也不少,但是这个工作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满足,在付出我们的努力之后换来的是更多的理解和赞许。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认为驾驶工作很乏味,每天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日复一日,觉得工作没有太多乐趣。可当看到别的同事每天积极向上开心的面对工作,他们让我明白收获快乐是如此简单。工作可以没有乐趣,但不能没有感恩,对工作对乘客对同事都要怀有感恩之心,那么生活就有了内涵,生命就会变得有意义,对待乘客要始终抱着感恩之心,宽以待人,心怀帮助。我想人人都这样,社会就会和谐,人际关系就会改善,企业就会发展,国家就会富强,最重要的是你就会快乐,工作就有乐趣了。

企业为我们创作了工作机会,我们应当珍惜这份稳定的收入,稳定的收入是生活的源泉,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哪份工作必须你来做才能完成,而是你必须要有一份工作来维持你的生活,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每个人都需要一份工作。

在工作中学会感恩,感恩公司,作为员工,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感恩乘客,让我们的付出换来丰厚的回报;更需要感恩的是我们的驾驶员工作,带给我们人格的成熟,品质的提升,使我们内心最善良的一面得到体现,即使受到委屈,但是自问无愧自己的良心,那就够了,何必为一时的不痛快而失去自我呢?只有心怀感恩之心才能体会生活的美丽,才能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之中寻找到乐趣。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范文第2篇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我的理解是:“原来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三十几岁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这样的道理不但融入在生活当中,同样也渗透在工作里。

对于在座的大家,很多人不觉得读书是多么困难的事,其实对我来说,求学之路并不容易。此时此刻,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我的故事,记得是在我虚岁八岁的时候,到了上学前班的年龄,那个时候农村还没有幼儿园,同龄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而我没有。那个时候爸爸还是个民办教师,工资很低,家里的几个姐姐都在上学,支付不起那么多学费,所以爸爸让我晚一年上学。可是看着别的同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姐姐们也去上学了,我急了。爸爸每天离开家去学校,我就偷偷的跟在他后面,后来他也很无奈,索性就每日带着我,他给了我一本一年级的旧教材,这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接触到的书,从此,我成了我爸爸的小跟班,去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室蹭课,当然,我是乐此不疲的!有了这样的经历,决定了我对书的嗜好,我觉得有书读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只因为有这样的生活不易,我现在更加懂得读书的意义。

我和我老公都是爱读书的人,以30开头的我们,比以前更爱读书,并且偏爱纸质书,喜欢那种翻书的感觉。我们选择读自己喜爱的书、自己想读的书、自己愿读的书。每年我们都会额外拿出一部分钱来买书,很多人双十一买衣服,而我买的是书,去年双十一我给家里买了800多块的书,其中包括不仅有大人喜欢的书籍,还包含几百块的儿童读物。我和老公喜欢读书,所以家里孩子也喜欢读书。新家装修,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除了书房外,我将客厅的电视墙打造成整面墙的书柜,这样,家里到处都能看到书。一个满是书香的环境,孩子阅读犹如吃饭一样正常,孩子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书,也便于孩子随时翻阅。有了这样的一个读书环境,我打算给孩子举办小小读书会,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让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读书,一起探讨书中的人物,这样的读书会对于孩子们的成长非常有益。我们家将会成为小朋友们的小小“图书馆”。

这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影响着我的生活,同时也影响着我的工作。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越来越觉得读书对工作非常重要。在工作当中,比起那些心灵鸡汤,我更喜欢读实用性强的书,专业知识的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那是我们的武器,除了这些专业知识的书籍,我选择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因为在工作当中我遇到了很多困扰,我解不开,通过在网络学院平台上学习了赵了了老师的心理沟通课程,受益匪浅,我觉得心理学的实用性是非常强的,它融入在我们生活和工作里的方方面面,它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选择了读心理学方面的书,为了学习更专业更高效,我购买了5800元的中科院心理学基础培训课程,从今年三月份至今,我坚持每天学习,现在已经拿到培训合格证书。我很庆幸,这半年多的学习对我自身影响非常大,同时也给我的工作带了很多改变,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客户,我更能理解客户的需求,更能多方位的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同事,我们通过聊天疏导一些不好的情绪,解开一些困惑;对于领导,我更能准确的领会到领导对工作要求,并能积极主动的沟通;对于我自己,我会正视自己的问题,工作中,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解决办法,而不是抱怨,并且经常会带着头脑思考工作,平时思考的多了,就能找到更好途径和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读心理学的书,确实是给我带来了太大的改变,让我不断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突破自己。

既然说到了心理学,我真的很想给大家推荐两类心理学的书,一类是发展心理学,讲述的是我们人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学习了这个,我们就不会焦虑我们的孩子、其他家人和我们自己在各个年龄段的困惑了,另一类是社会心理学,这一类讲述的是我们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我们个体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我们和客户之间交流,和同事之间交往,和家人之间的相处,都需要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一类知识。

简而言之,这大概是“用读书所得去工作”吧。

“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工作”,我想,对生活、对工作、对读书都是特别有心且用心的人吧,有文字相伴,对生活和工作会有更丰富的想法和更好的态度。

林清玄说,“你心柔软,却有力量”。所以,多用心读书,带着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感悟去读;用读书所得去柔软内心,让自己有力量的生活和工作。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范文第3篇

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如果没有基本的词语、句子,纵有再恢弘的情感也只能变成“有舟无水,寸步难行”;而人文性又是工具性的“精、气、神”,只有工具性,没有人文性,有水无舟,也无法欣赏到“小小竹筏江中游,悠悠青山两岸走”的绝妙景致。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开展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以达到熏陶学生情感的目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就非常有必要继承我们传统的母语教学方法,即,多读书,多动笔,多积累语言,从而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熟读、精思、博览、多作是学生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法宝。

1 注重读的训练。采用多种形式读,品味感悟语言文字,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读的训练要有多种,需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不同的读的方法。

预习文章时的三读:第一步是初读,读准字音,扫除字词障碍,读通课文;第二步,要边读边想象文中的情形,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感同身受;第三步,浏览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齐读:现在的语文课堂多强调个性有感情地读,对齐读比较避讳。不过,我认为,不同的课文,运用齐读比个性读更有魅力。如,在学习《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时,对于洪水袭来时的咆哮、党员老汉对儿子铁面无私那一吼等等环节,让同学们齐读,更能感到到那时情况的紧急、老汉的刚直,当同学们那磅礴的读书声充斥课堂时,这篇课文比任何时候都更具有了震撼力。

有感情地读,这种阅读方式对于学生理解文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的理解不同,读出的效果自然不一样。听过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文,其中在文末作者去北海公园看后的感受时,作者看到了淡雅的、白色高洁等各色的,于是,老师启发学生从“”,作者受到了怎样的启示,当学生归结到作者感受到要“好好活”时,老师启发同学们根据不同的,读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于是根据淡雅的,同学们就用平淡朴实的语气读出了“咱娘俩好好地活”,根据绚烂的,同学们就用高亢的语调读出了“咱娘俩好好地活”这句。同样的文字,不同的理解,读出的语气也就不同。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字后,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恐怕就是阅读教学的真正高境界了吧!

默读、浏览读、在自己感觉深刻的地方批注课文,是高年级学生在读书时应该灵活运用的读书技能。

其次,在课堂上我们注重让学生放开声音读,以为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认识,其实,我认为,低声读,也是对学生认识的一种强化,有时候比高声读更能起到强调的作用,更能帮助学生静下心来去思考,去琢磨。

总之,各种读的形式和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合的方法,一味地注重了感情朗读,而忽略了其他方式的读,注定学生会读得尴尬,读得索然无味,也读不出见解,读不出韵味。

2 发挥学生想象,调动学生的思维。

读书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语文学习更忌讳“灌”。以往的教学教师好把自己的理解一股脑地灌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了一味地“记”,课堂上鸦雀无声,听不到不同的声音。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发言权”得到了尊重,其实这就是尊重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古人尚有“学而不思则罔”的训诫,那么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中思考的能力。

思考能力重在培养。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一旦对学习语文有了信心,就会对其所学的文章潜心思考,反复诵读。

其次,从文章的题目或其中的一个词语,一个段落鼓励学生想开去。如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在读到在农耕社会人们的生活状况时有这样一句话,“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汽车。”我鼓励学生想想那时侯人们的生活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补充完整,“那时侯没有电灯,人们只能__________,没有电视,人们只能___________,……”这样一个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到了农耕社会的艰难,同时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

第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课堂上的“冷场”现象有时候是表明老师的问题不合乎学生的“口味”,而更多的时候是说明教师没有启发学生的心智,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时间。

课堂上,当一个新的思考点抛给学生后,就要像垂钓一样,用鲜美的鱼饵和足够的耐心来等待鱼儿上钩。通常的做法是不要急于叫同学回答,也不要立刻肯定回答的正确与否,让学生的思维激起其他学生的思维,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各自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然后教师再看火候给予学生鼓励。

坚持以上做法,学生的思考能力定会有所长进。

3 博览群书,开拓眼界。

语文学习还特别强调积累。课外阅读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而课内阅读又为课外阅读提供了阅读方法,二者相得益彰,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丰富了学生视野。

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并利用晨读的时间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本学期,我在班级中建立了图书角,每周周五上阅读课。这两节阅读课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从图书管理员的一本正经,到孩子们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紧拧的眉头,都看出了学生是进入了读书的情境。

趁热打铁,当学生被读书课和自己喜欢的图书深深吸引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积累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语、句子、课外读物中的知识。本学期,我们还举行了读书会,就一个主题——“走进童话”,由学生用讲故事、演剧本、双簧等形式来再现童话故事,表现各自对童话故事的理解。赢得了学生的欢迎。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读书课,回答问题时的表达普遍条理了,而且能说出对某句话、某个片段自己的理解。语文学习兴趣有了明显提高。

4 多习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思考能力。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属,习作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观察、感受、思考能力的最佳载体。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习作也是最不好掌握,最不被学生接受的项目。为此,我对学生做了如下尝试性训练:

4.1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的敏锐性来自于细心的观察,没有对周围事物进行细心的观察,感受便无从谈起。因此,首先要对观察能力进行训练。我曾在课堂上做过这样一个试验,问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来感受秋天的到来,绝大部分同学说从落叶或黄叶,很少有同学想到用其他感官去感知,比如秋风的声音,秋天的气息,还有秋风掠过脸庞的凉意等等。这些体验学生不是没有,而是没有被激发,或者说没有被有效地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鼓励同学们自己泡豆子,观察豆子每天的变化,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写成观察日记。同时,为了给学生铺平道路,我也亲自泡豆子,并在每天早上的晨会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观察,并在观察中渗透给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心灵去联想等观察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把豆豆当成了自己的伙伴,关心之情在同学们的习作中随处可见。

观察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每个人观察的角度可能不同,但是观察的方法却是可以传授的,只要教师做有心人,持之以恒,学生的观察能力会有提高。

4.2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感受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细心的观察是形成感受的基础,但还不是全部。要形成感受,没有情感的参与是不行的。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

于漪老师说:“一书一画,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声赞叹,一次批评,一个场景,无不是诱感思维的因素。要让学生懂得,习作时不能拿到篮里就是菜,至少要把握两点:不是着力写景状物,描摹事物的本身,而是仅仅以它们文章的由头,为思绪的触发剂,认清它们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所选择的事物须和自己的心灵有沟通之处,外物和内情碰撞,才可能闪现火花,否则,物与情隔离,思路就阻塞,难以流出新鲜的思想。”(《于漪语文教育论集》第50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观察对象容易只停留在初级阶段,也就是只能描述观察对象的一些外在特点,至于触及内心情感学生比较难做到。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训练方法:

4.2.1 给学生例子:在教学中,我坚持利用每周的几节晨会课给学生读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散文,如《白杨》之例的,让他们在听后简单说说他们的感受。同学们在听了这些文章后,也能从文章中悟出道理一二。于是再让他们观察小事物后写文章,总会把自己喜欢、珍惜等情感蕴涵在其中。

4.2.2 教学生联想:所观察的对象不仅得入眼、入耳、入鼻,还得入心,如何入心,我在教学中通常让学生从眼前的事物和自己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比如,观察一只小狗存钱罐,在描写小狗的眼睛时候,就可以想象它仿佛在想什么,或想对主人说什么?身体上的一个小装饰,让小狗看起来怎么样,和自己的什么东西相似?

4.2.3丰富学生的情感:人生路上,时刻都有情感伴随,或喜或悲,不过这些感受如果不及时抓住,会稍纵即逝,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于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订一个名为《心理有约》的本子,在这个本子里记录自己的各种感受,甚至对老师的某件你认为不满意的事情也可以把自己的意见记录在里面,每周定时间在好朋友之间交流,也可以给老师欣赏。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有心里话向本子宣泄的习惯。文字也成了学生情感记载的最好朋友,在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把自己的欢、悲伤和朋友分享,情感世界顿时有所丰富,更主要的是学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写的习惯。

4.3. 先想后写,培养学生的写作思想。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感受是受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思考,则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对生活的理性认识。在写作中,思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作者在感受生活的基础之上,产生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写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又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有思考才会有思想。

如在写《给王虹的回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写作时,先让学生感受王虹的思想,想想自己就是王虹,说说此时的感受,此时有很多同学把类似于王虹的经历回想了起来,争相交流。同时也为给王虹回信起到了铺垫作用。思考王虹的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王虹应该如何去处理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同学们有了深刻的感受后,想出来的办法都是如同身受,也很流畅。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范文第4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从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难点

从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课前准备:总理工作照片,重点句段课件。

一、谈话导入

提起总理,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曾学习过《温暖》《难忘的泼水节》等课文,总理关心清洁工人,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依然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同学们知道吗,总理生前最喜欢在胸前佩带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是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代表。从总理一夜的工作中,你一定会有所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总理一夜工作的。

2.把使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读,做一些简单的批注,准备把自己感受讲给同学听。

三、汇报交流

1.读后,总理给你留下怎样印象?文章是怎样概括说的?(出示文章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2.学生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和资料袋内容从多方面谈一谈自己感受。

3.把学生的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学生自读感受深的重点段落。

4.质疑。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没有,文章的题目是“一夜的工作”,可作者却写了那么多反映总理生活简朴的内容,这是否与题目不符,谈谈自己看法!

5.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看一看总理是怎样工作的吧!请大家看插图,把你此时此刻想说的话写在图旁边。

四、读中升情。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鼓励学生积累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抄写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一小学郑淑丽)

B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任国家总理。通过课外阅读,你对有哪些了解?

2.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一夜”

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一夜的工作的?

(生活简朴、工作劳苦)

2.初读了课文,你对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默读课文,文中的哪些描述让你深受感动,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b有感情地读一读划住的句子,在旁边标住自己的感受。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小学阶段学到的读书方法去阅读课文。如:善于抓住文中印象深的场景、人物或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善于通过重点词语体会它们在表达方面的作用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探究阅读,感悟“每夜”

1.这样简朴的生活、劳苦的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一个晚上吗?从文中找依据。

2.阅读课后“资料袋”

3.补充阅读

身患重病后,仍然每天坚持工作二十多小时。经常是一个会还没结束,另一个会又等着他参加。有一段时间,由于过度劳累,总理的嗓子哑了,医务人员只好在总理去开会前,用药水给他喷喷嗓子。干起工作来,经常是顾不上吃饭,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只好带上点干粮,请总理在途中的汽车上吃;有时这个会刚开完又去参加另一个会,来不及吃饭,工作人员只好用开水泡几块饼干,递给总理,在开会时喝下去,算是吃饭了。

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十年后的今天,读着课文,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伏案工作的身影。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1976年1月,当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悲哀。联合国也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世界伟人。)

四、指导实践,延伸课外

用心去工作读后感范文第5篇

大家好!

在这金秋送爽的丰收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七个教师节,今天,我有幸代表学校进行这次升旗演讲,心情非常激动。此刻,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支部和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向所有辛勤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的行政后勤人员致以最真诚的敬意和祝福。让我由衷地道一声:大家辛苦了!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骄傲》。

童年时代,我最敬佩的人是老师。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粉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就是这份无私、这份执著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人生的信念更加坚定。于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此踏进了教育这方热土,而且还是一块特殊的教育天地——工读教育。一转眼,我在工读学校已经度过了18个春秋,虽然人已中年,但我没有后悔,相反我为我的选择而骄傲。

身为人师,在这收获的金秋,又赋予我对这个神圣职业更多的感慨:虽然工读教师工作在大山里,工作很辛苦也很清贫,但我骄傲我是一名工读教师。因为在这远离市区的大山里,我们每天都从事着一项我认为最高尚的职业——那就是用我们的爱心、恒心、热心、诚心和信心去关爱、感化、引导那些偏离航线的孩子们。用我们无私的爱和博大的胸怀去感召那些脱缰的野马,用我们心田里无比甘甜的雨露去滋润那些蒙尘的花朵,看着他们渐渐懂事,渐渐成熟,看着他们学得做人的道理,学得一技之长后,离开我们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是那么的欣慰!那么的骄傲!

万里青云展开路,待鲲鹏奋搏。对于第二次创业中的锦州市工读学校,我更为自己的学校而骄傲。自上个学期来,我校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校外教育蓬勃发展。

为了进行第二次创业,张校长到任后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了工读学校的第一手材料。他主要抓好两件事,一是走出去宣传工读学校,以赢得有关部门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二是转变学校教职工的思想观念,激发所有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工读学校的实际情况走改革创新之路。张校长一直认为工读教育的职能不能只局限于校内的工读教育,而是要将工读教育的职能向前延伸,对行为偏常的普通中学的学生进行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实施工读预备生制度,使工读教育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普通中学。正是在张校长的积极努力下,今年6月19日,市教育局下发了100号文件即《关于在普通中学实施工读预备生制度的通知》,使我校的校外教育工作有章可循,使工读教育的职能向前延伸,使工读教育增添了无穷的活力。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校的风气明显好转,社会声誉日益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看到今天学校取得的成绩,作为工读学校的一员,我们能不感到骄傲吗?

学校教育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我校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全校教师的努力。就拿孙长山老师来说,他年近60,身患严重的糖尿病,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但是当时又没有合适的班主任人选,他体谅学校的难处,从未向领导提出过任何要求,一直默默的工作在班主任的岗位上,直到今年暑期身患心脏病做了两个心脏支架后,才离开班主任岗位。还有我们学校的李刚老师,他不管做什么工作总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以校为家,和学生打成一片,一心扑在工读教育事业上,在工读教育的天地里默默的奉献着。孙老师、李老师只是我们其中的一员,但像他们那样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在我校还有很多......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刻苦钻研,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们是工读学校的脊梁,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构建了工读学校的和谐校园;正是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才彻底改变了工读学校的校容校貌;也是他们的无私奉献才创造了工读学校喜人的业绩。我为我们学校拥有这样的好老师而骄傲!

如今,我们全体师生正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披荆斩棘进行着艰苦的第二次创业,虽然路途坎坷,但我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竭的动力,我们正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的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走去!

作为一名教师,我为我的选择而骄傲,我为我校的这些教师而骄傲,更为自己是工读学校的一员而骄傲!因为我相信:锦州市工读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