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范文第1篇

倾听深谷幽泉,倾听泡沫聚散;

倾听黄鹂鸟的优美歌声,倾听玫瑰花的幸福花语;

倾听歌的美妙,倾听心的梦想;

倾听雨的泪水,倾听真挚的诗歌;

人们,倾听吧——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范文第2篇

教育需要倾听,教师对每一个心灵的谛听,源自于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理解、接纳、赏识与期待。“二十四番花信风”,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都有不同的成长姿态和花期。有的花儿开的早,有的花儿开的晚,但不论花期早晚,要相信每一朵花儿都会盛开在春风里,都会在对的季节、对的气候开放。我们要做的就是 静听花语,做“花儿”的“知音”,为其提供适宜的土壤和养分,静听生命拔节的声音,感受生命律动,做个“赏”花人,让“花”为悦己者容。因此,我们要学会放慢追逐的脚步,让孩子自己慢慢走,学会在成长中守候孩子,用倾听滋养孩子的生命,才能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花期里悄然绽放。

面对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心灵,在您实施教育教学之前,您都一一倾听孩子的心声了吗?倾听本身亦是一种教育。它不是单向和封闭的,教师在倾听中,在和孩子的共同学习和成长中会不断地对自己心性、学养进行砥砺,进行修炼;在倾听中,自己的德行、学问得到不断完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的路“有来有回”,我们认真倾听和引领了孩子,孩子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他们也在用儿童世界的真、善、美引领我们,亦会认真倾听我们的教育之音。

教育需要倾听,需要平等对话。需要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明亮的眼睛是小小的,纯洁的心灵也是小小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小”的身心特征,不揠苗助长,不想当然地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用成人的思维来要求他。蹲下身心,放下架子,丢掉既往的思维偏见,每天多倾听一会儿,听听孩子对事物的理 解、感受,听听孩子的诉求,听听孩子的困惑、疑问,听听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爱,了解其内心世界、生活习性、学习境况……以走进孩子的生活、语言、 心灵和思维频道,寻找生命成长的密码,这一切都将从耐心地倾听开始。

孩子成绩下滑你先不要批其心不在焉、丧志等,要先静静聆听。这是因为孩子的家庭问题、生活问题和教师的问题,还是自身问题所致?如此,瞄准耙子,对准核心部位,方可“一击即中”,对症下药。

两个孩子打架违纪,请您不要不给孩子任何辩解的机会、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顿连珠炮式的痛批痛骂和定性评价。请您先丢掉既往偏见和思维定势,不要急着“否定”孩子,请静静倾听这些孩子的心声,让他们把话讲完。听听他们各自的“道理”“理由”,理清来龙去脉,找到事情根源,而后加以牵引、疏导,动情动理,用一颗同 理心去换位思考,宽容接纳,用教育大爱去触及学生心灵,实施心灵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教育感化,从而祛草除根。

……

俯下身心静静倾听孩子的内心,你就会懂得孩子的苦和累,懂得孩子的需要、追求和幸福,能够真正“读”懂孩子这本书,“读”懂教育的发生应该是自内而外、自下 而上进行的。不是教师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说教和灌输,真正的教育是应先触及孩子的心灵,唤醒其灵魂,而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多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你就会发现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来不得半点儿急躁,一点也勉强不得。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这时候,我们需要静静地倾听、陪伴和等待。

听懂孩子的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会先进行心理换位体验、心理品尝、自我测试,而后再实施恰切的教育。这样,教师不会为了追逐分数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课外 家庭作业来填满孩子的课余时间,让学生苦不堪言;不会老拿别人的优秀、长处来对比自己学生的缺点和短处;不会认为自己的学生无可救药,否定其一无是处,不会对自己的学生求全责备,动辄发怒、泄气,而会理解、宽容学生,爱护、接纳学生。

用心灵去倾听范文第3篇

用美好的心灵去倾听世界的歌声。让我们知道其实世间有很多的波折在等待着我们面对,等待我们去迎接成功的喜悦,只要我们不为自己的挫折而压迫自己,只要我们能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那么,我们到最后一定能获得成功。

用美好的心灵去倾听世界的歌声。就如同我们把99%的汗水以及1%的灵感都用到的心灵,那么始终会汇聚100%的成功。相反,如果没有把自己心中的那扇窗打开,那么你就永远无法走到最后,只会半途而废,留给自己的只是一生中无法抹去的伤痕,不要在犹豫下去了。我们正是青春繁荣的时期,也正是我们展现自己才能的时期。我们要好好的把握,不要在这样下去了,这样会使自己感觉在这个世界上好累。打开自己的心房吧。用自己的能力其倾听世间万物那美妙的歌声,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到达世界的顶峰。

用美好的心灵去倾听世界的歌声。在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要勇敢面对。只要坚持就是伟人,没有到达不到的地方;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划不过的海;努力才可以成功。

正所谓:天才本无有的,勤奋无所不有,要想到达成功的尽头,就必须付出100%的汗水。

用心灵去倾听范文第4篇

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其中有欢乐的音符也有痛苦的音符。要认识这些音符,那就应该去倾听。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觉得音乐就在你心中;人生又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有骤然翻起跳跃着的水花,也有波澜起伏的大浪。要感受这海的心声,那就应该去倾听。一旦你有了这种感受,你就会感到大海就在你心中。

倾听是心灵之花,能折射出纯洁而热情的光芒;倾听是一缕清风,能吹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倾听是划破漆黑夜幕的流星,能给人们带来希望;倾听是一朵开不败的花,它能绽放出生命之蕊,换取人们的欣赏和信任。

倾听长者的教诲,就如同读一本好书,会使你受益匪浅。倾听朋友的诉说,与朋友共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会让朋友感觉自己不再孤单。倾听他人的牢骚,会让他人感到舒畅、满足和轻松。闲暇之际,独步山间树林,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鸟儿的歌唱,昆虫的鸣叫,泉水的呜咽,山风的呼啸……让人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热土,让人寻回内心深处最美丽的真实。

学会倾听,还灵魂一片洁净的天空,让阳光、花朵和蝴蝶成为心灵的伙伴;学会倾听,在自然与人的絮语中让疲惫的灵魂安歇,让快乐与幸福回到生活中来;学会倾听,在自己的的心跳中感知岁月与季节的脚步……

倾听是一种美。

【作者系湖北省枝江一中高一(20)班学生】

点评

用心灵去倾听范文第5篇

目前,“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作为对时代精神的回应,对话教学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语言交流,心灵交融,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教育领域里正孕育着全新的“对话”与“倾听”的意识,教育对话与倾听或多或少地体现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中。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想深人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感受当代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不仅要实践对话,而且需要学会倾听。

以此来审视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会发现班主任基本上垄断了教育的话语权,更多地把学生培养为忠实的听众,苛求他们无条件地倾听老师的教导。道德教育不仅是老对新的教育,更应是双向的教育。正如朱小曼教授所指出的:“新时代的新文化是互补互生的文化,是交融出来的文化。因此成人对待儿童的最聪明、最明智的方式就是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和相互补充。”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让德育创造完美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德性,我们更强调班主任的“倾听”,所以,对“倾听”可作这样的诠释:

倾听是一种民主的氛围,消解师道霸权,放飞学生心灵,沟通无限,时时使师生交往气氛融洽,精神愉悦;

倾听是一种真诚的谦虚,教师要蹲下身子,眼睛平视,敞开心扉,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作姿态;

倾听是一种热情的期待,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的差异,饱含期望的等待,会促成心灵的共鸣;

倾听是一种欣赏和尊重,欣赏是一种风景,尊重是一份赤诚,互尊互爱的课堂如沐春风,其乐融融;

倾听是一种宽容和包含,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一种真正的互惠,实现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亲和……

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处理学生的发言常有这样一些表现:一是“听而不闻”,对学生的发言漠然处之,生怕学生的发言影响正常教学工作;二是“表面应对”,只做简单的应答,“是的……我知道了……”事后根本不进行调查或采取措施;三是“粗涉”,学生话未讲完,就轻易作出判断或处理,这样往往会造成误会和冲突。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这样说:“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听懂我们日常听觉范围以外的深层含义,能倾听世间各物对我们说的话。无论是谁,如果想了解教师、母亲、父亲或者孩子的世界,就应该倾听他们生存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话语,懂得这个世界各种事物的含义。”作为新课程中“平等中的首席”,班主任必须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方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如何才能做个真正的倾听者呢?不妨从“五心”人手:

平常心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博爱”的教育主题,已让我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角色定为“导游”、“主持人”以及“导演”、“朋友”等等,不再是独霸讲台高高在上,而是以一颗平常心,用和善欣赏的目光,倾听学生的心声,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让师生的心扉彼此敞开,并随时接纳对方的思想。这时双方的“对话”同时也是一种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乃至共同分享的关系。

细心倾听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师注意力要高度地专注,还要有警觉意识,将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结合,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话语中,倾听出学生独到的见解,倾听出学生丰富的情感;倾听出学生的困惑或者疑虑,倾听出深刻的或者肤浅的思想;倾听出学生的欲望需求,倾听出学生的差异区别。相反,如果似听非听,只能停留于表面,无法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真实的世界。

耐心与学生交往时常处于一种静默对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要有充分的耐心,要有执著的精神。有时短暂的沉默之后,时常会绽放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的光芒。师生交往中留一些思考的时间,留一些发展的空间,留一些“空白”,让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往往会进人更加广阔的领域。

信心如果对话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对话就可以成为平等关系,意味着彼此之间的开放与回应,否则,离开了对人的信任,对话就无可避免地退化成家长式操纵的闹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充分地信任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个特征鲜明的个体,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无论是对话中有失偏颇的观点,甚至是一些“异端邪说”,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切不可训斥或者嘲笑,否则失去的将是学生的信任,得到的将是永远的缄默,从此再也无法进行平等的对话。师生在平等交换意见的过程中,教师专注的神情、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其间产生的“张力”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孕育出“全新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