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室内施工总结

室内施工总结

室内施工总结

室内施工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结构;逆作法;施工技术

引 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逆作法是最为先进的一种,随着高层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不断发展,做好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1 逆作法施工的技术特点

1.1 缩短工程施工的总工期

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 如采用传统方法施工, 其总工期为地下结构工期加地上结构工期, 再加上装修等所占之工期。而用逆作法施工, 一般情况下只有地下一层占绝对工期,其他各层地下室可与地上结构同时施工, 不占绝对工期, 因此可以缩短工程的总工期。地下结构层数愈多, 用逆作法施工工期缩短愈显著。

1.2 可节省地下室外墙及外墙下工程桩费用

多层地下室采用常规的临时支护结构施工, 地下室需设置外墙及外墙下工程桩, 工程费用相当可观。而采用逆作法施工, 地下连续墙既作基坑开挖挡土阻水的支护结构, 又与内衬墙组成复合结构作为地下室永久性承重外墙, 把临时性支护结构与永久性地下室承重外墙合为一体, 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可利用地下连续墙承受地下室各楼层、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外墙的上部结构的垂直荷载。所以, 采用逆作法施工可省掉地下室外墙及外墙下工程桩的工程费用。据分析, 可节省地下室工程总造价的1/3左右。

1.3 基坑变形小, 相邻建筑物的沉降少

采用逆作法施工, 是利用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作为周围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的内部支撑。由于地下室结构与临时支撑相比刚度大得多, 所以地下连续墙在侧压力作用下的变形就小得多。此外, 由于中间支承柱的存在使底板增加了支点, 浇筑后的底板成为多跨连续板结构, 与无中间支承柱的情况相比跨度减小, 从而使底板的隆起也减少。因此, 逆作法施工能减少基坑变形, 使相邻的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的沉降减少, 在施工期间可保证其正常使用。

1.4 可节省支护结构的支撑

深度较大的多层地下室, 如用传统方法施工, 为减少支护结构的变形, 需设置强大的内部支撑或外部拉锚, 不但需要消耗大量钢材, 施工费用亦相当可观。而用逆作法施工, 土方开挖后是利用地下室结构本身来支撑作为支护结构的地下连续墙, 可省去支护结构的临时支撑, 不需要拆除内支撑的爆破及其废渣的外运, 避免了环境污染。

1.5 使底板设计趋向合理

钢筋混凝土底板要满足抗浮要求。用传统方法施工时, 底板浇筑后支点少, 跨度大, 上浮力产生的弯矩值大, 有时为了满足施工时抗浮要求需加大底板的厚度, 或增强底板的配筋。而当地下和地上结构施工结束, 上部荷载传下后, 为满足抗浮要求而加厚的混凝土, 反过来又作为自重荷载作用于底板上,因而使底板设计不尽合理。

1.6 简化基坑的施工工序, 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采用逆筑法施工, 一般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墙采用两墙合一的形式, 一方面省去了单独设立的围护墙, 另一方面可在工程用地范围内最大限度扩大地下室面积, 增加有效使用面积。此外, 围护墙的支撑体系由地下室楼盖结构代替, 省去大量支撑费用。而且楼盖结构即支撑体系, 还可以解决特殊平面形状建筑或局部楼盖缺失所带来的布置支撑的困难, 并使受力更加合理。由于上述原因, 再加上总工期的缩短, 因而在软土地区对于具有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 采用逆作法施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一般可节省地下结构总造价的25% ~35% 。

1.7 可节省土方挖填方费用

多层地下室采用常规的临时支护结构施工, 为了给地下室外墙支模和外防水层施工提供操作面, 一般情况下基坑临时支护结构与地下室外墙之间要留lm 净距的施工操作空间,所以基坑上方势必要多增加开挖土方量, 待地下室施工好后,又要增加地下室外墙四周围超挖的回填土方量。而采用逆作法施工, 就可在地下室外墙处构筑地下连续墙, 因此可节省此部分土方挖填方工程量及其费用, 据统计可节省土方1/4左右。

2 深基础逆作法的施工流程及其技术分析

2.1深基础逆作法的施工流程

逆作法施工流程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工程的具体条件和要求、主体结构形式、施工的可操作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其工艺流程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可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地下部分采用逆作法施工,顶板以上部分按常规从下而上顺序施工,在地下部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之后,上下部可以同时进行施工。

2.2建筑深基础逆作法的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2.2.1工程桩、地下围护桩施工

(1)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建设单位移交的控制点,准确地放线及复核,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后,方可开挖桩身土方。

(2) 浇注护壁时,先抽干孔内积水,用敲击模板或用钢钎捣实混凝土,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及时堵塞或导流,防止地下水通过护壁流入孔内,确保混凝土质量和施工安全。

(3) 灌注桩身混凝土时,混凝土料必须通过串筒输送,并在离灌注面高度2m以内方可下料,混凝土表面积水深度不得超过50mm,否则应设法将积水排除后才能继续混凝土施工,施工过程边灌注边用振动棒振捣密实,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4) 矩形孔桩,桩顶设计标高处的混凝土强度必须确保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小低于C35混凝土),桩顶设计标高处不得有浮渣,在地下室顶板施工时,首先凿除桩顶浮渣至设计标高,并检查桩顶混凝土的密实性,如发现有浮渣、蜂窝、麻面现象,或混凝土达不到设计强度时,必须先将这部分混凝土凿除后方可施工地下室顶板及桩顶冠梁。

2.2.2锚杆与喷锚支护施工

(1) 钻孔要保证位置正确,要随时注意校正好锚孔位置及角度,防止参差不齐和相互交错。

(2) 钢筋使用前要检验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设计,同时检查有无油污、锈蚀等情况,如有不合格的应进行更换或进行技术处理。

(3) 拔出钻杆、锚杆就位之后,虽然伸缩段的外套留在孔内暂时不会轻易坍孔,但间隔时间亦不能过长,以防锚固段坍孔或流砂涌入管内造成堵塞,影响锚杆的注浆质量。

2.2.3施工监测

深基坑在施工期间至地下室完成阶段,均应由基坑监测资质单位进行支护施工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资料改进施工,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监测内容主要重视以下几点:

(1) 根据工程需要合理布置沉降、位移观测点和测斜孔。

(2) 测斜孔用钻机成孔,与基坑边线的水平距离保持约1.5m。

(3) 测斜管埋置及安装要求是:钻孔――清孔――安装测斜管――灌注水泥净浆,测斜管的导槽应力求垂直于支护结构面。

3 结束语

总之,在高层施工技术中,逆作法作为先进的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施工中,这种施工技术随着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日趋完善,尤其对于深基坑支护中,因此,不断的完善逆作法的施工技术,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徐至钧.逆作法设计与施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4.

室内施工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 管理评审

Medicine laboratory management appraisal

Li Junyan Chang Zhishui

Abstract:At present examines the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examina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causes the medicine laboratory the automaticity to enhance day by day.The home were very many the large-scale hospital the laboratory facility, the equipment disposition already approaches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y level, but the clinical examination quality and technical ability and overseas compared still have the big disparity.Not only therefore must introduce the advanced test installation, but also must introduce the advanced management idea.The very many medicine laboratory or the attempt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15189 establishment, the movement laboratory quality control system, the nation had more than 60 laboratories already to pass the medicine laboratory approval.It is well known, in moves and establishes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process, must carry on internal verific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But very many laboratories all only will treat as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 in laboratory approval process an essential step, in order to approve makes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 but will not have to manage the appraisal to take will carry on the powerful method to oneself laboratory which the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will improve continually, will cause the management appraisal to become a mere formality, will come apart with the laboratory supervisory work, has not played the role which its itself will be supposed to have.Will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provision explanation, the union case analysis, how carry on the aspect to the medicine laboratory which the practical effective management appraisal and will be supposed to pay attention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Keywords:Medicine laboratory Management appraisal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11-02

目前检验医学的发展和检验技术的进步使得医学实验室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国内很多大型医院的实验室设施、设备配置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但是临床检验质量和技术能力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不仅要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

很多医学实验室正在或尝试用国际标准ISO15189建立、运行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全国有六十多家实验室已经通过了医学实验室认可。众所周知,在运行和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但是很多实验室都只把管理评审当做实验室认可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步骤,为了认可而做管理评审,而没有将管理评审作为一个对自己实验室进行全面总结和持续改进的有力手段,导致管理评审流于形式,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脱节,没有发挥它本身应有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条款的解读,结合案例分析,对医学实验室如何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评审和应该注意的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标准解读。

首先我们看看准则中对于管理评审的要求――管理要素4.15 管理评审。

4.15.1为确保为患者的医护提供持续适合及有效的支持,并进行必要的的变动和改进,实验室管理层应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全部的医学服务进行评审,包括检验及咨询工作。评审结果应列入含目标、目的和措施的计划中。管理评审的典型周期为每12个月一次。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为了使实验室的质量和能力能持续地符合临床需求。管理评审是由实验室管理层组织进行的。管理评审的内容要包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其全部的医学服务,这里面容易忽略的是只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评审,而忽略了很多技术能力方面的评审,对临床的沟通、检验结果的解释、咨询服务这部分内容更是常被忽略。

4.15.2管理评审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管理评审的内容准则中列了13项,并指出包括但不限于这13项内容。这些内容也就是管理评审的输入。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室的工作实践逐条进行解读。

a) 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解读:每次管理评审,都会有输入和输出。前一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后一次管理评审的输入。尤其是管理评审中识别出的需要改进的部分,很可能是下一年度工作的重点或需要解决的难点,更要在后一次的管理评审中进行重点评价。

b) 所采取纠正措施的状态和预防措施。

解读:内审、前次管理评审或日常质量监督工作中导出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状态应该进行总结,应该在纠正措施全部关闭后才进行管理评审。

C)管理或监督人员的报告。

解读:管理人员不仅仅指的是科室主任、副主任等实验室高层管理人员。更应包括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实验室常设的各专业组组长、内审员、质控员、设备管理员、文档管理员、信息管理员、安全员等。这些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如各类各次例会或检查中,可能都会形成一些检查的记录或工作总结,将这些材料汇总分析后形成的报告,就成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这些报告是构成实验室正常运作的各关键岗位人员对于实验室方方面面工作的点滴总结,是贴近实际工作的详实记录和对一线工作的真实反映,可以说是实验室管理的第一手素材。所以对这部分内容,应该让上述管理人员根据各自日常工作认真进行总结。

d)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

解读:一般情况下,在两次管理评审间隔期内,应该对体系进行过完整、全面的内部审核。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观察项,以及针对此采取的纠正措施,导出的预防措施,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有效性跟踪验证等都成为管理评审的重要输入。

e)外部机构的评价

解读:因为进行管理评审的大多数实验室在准备或已经获得认可,所以有些实验室对此条款的理解仅仅是认可机构对实验室进行的现场评审的评价。实际上,认可机构进行的现场评审虽然是外部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仅仅局限与此。与医学实验室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很多外部检查、评价活动,都可以涵盖在里面。例如各省市举办的医院质量管理年的评价考核,等级医院复审,生物安全检查,卫生部及各省临检中心进行的基因扩增实验室技术验收或复审等等。这些检查的结论,是临床一线专家经验的积累,为实验室改进工作提出了真知灼见,也是管理评审输入的重要方面。

f) 外部质量评价和其他形式的实验室间比对的结果。

解读:这里主要指的是最常见的参加国内国际能力验证活动的情况,和卫生部及各级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的情况。有部分项目没有室间质量评价,应按要求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对参加能力验证、室间质量评价、实验室间比对的成绩,结果反馈,不满意成绩的回顾分析等,都可在此进行全面的总结。

g)承担的工作量及类型的任何变化。

解读:一般情况下,医学实验室工作量可能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有可能医院业务量的增加,实验室的合并可能会带来工作量的大的变化。除常规工作外,承担了某些科研试验,新药临床试验,或某些新项目的开展等,都可以在此总结。

h) 反馈信息、包括来自临床医师,患者和其他方的投诉和相关信息。

解读:此条款反映了医学实验室的特点。医学实验室的用户是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和交流是医学实验室工作、服务的重要部分。除了临床医护人员和患者等的投诉以外,他们对于工作其他方面的反馈,和实验室的交流,例如对实验室服务方式、工作流程等提出的意见建议,包括对于开展新项目的需求等,都要定期进行总结反馈。

i) 用于监测实验室对患者医护贡献的质量指标。

解读:实验室可以开展的项目,出报告时间,室内质控的常规条件下变异系数,检验项目的准确度,室间质评情况,差错率,投诉率,临床满意度指标等等很多在质量目标中的指标,都要定期进行评价和总结。

j)不符合项。

解读: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和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不符合工作。

k)周转时间监控。

解读:一般实验室将此理解为近年来临床检验中常用的名词――标本周转时间。(TAT)也就是指从标本采集开始到检验报告发出的时间。在管理评审中应该对各检验项目尤其是危急值项目或对标本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进行TAT的监控。

l) 持续改进过程的结果

解读:这里包括对新员工的培训要求和对现有员工的知识更新要求。实验室人员针对质量管理过程和临床检验技术操作提出的改进的建议。

科室每年度应该对所有员工制定培训计划,对新员工或特定工作可有针对性的培训。应对培训实施的情况,以及培训效果评价做全面的总结。员工的继续教育也是医学实验室工作的重要部分,应对员工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从而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

m) 对供应商的评价

解读:科室可以从供应商供货及时性,仪器维护保养规范性,服务质量等各方面进行总结评价。

除了准则上列出的上述内容外,还有其他内容各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例如很多和日常工作紧密相关的技术工作,如室内质控分析,仪器设备校准检定情况,检验项目分析性能验证总结等。尤其对于新增、更换检测设备,开展新检验项目的实验室更具有实际意义。很多实验室在管理体系建立或运行初期,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种记录表格,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不断修订、改版,对这些体系文件的适用性,修订情况应做总结。

进行管理评审时,在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后,需要组织者先将管理评审要评审的内容通知给各方管理人员。各管理人员要将各分管的工作做全面总结,这些总结就是管理评审的输入。管理评审正式会议时,将针对这些输入分别进行评审。总结应该具体、翔实,有客观数据的分析评价,如果能结合图表的形式,则更加直观。常见的问题是对工作进行空洞而泛泛的总结,缺乏客观量化的描述。

第二部分:案例

下面我们模拟一个医院检验科进行管理评审,并对此次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进行点评和分析,以讨论如何实际进行管理评审计划。

全部对应上述13个方面

评审准备方案

“1.上次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持续改进的方面落实情况。”

点评:管理评审一般不提出不符合项,但在评审结论中会提出需要改进的工作。这一条内容是很重要的输入。

“2.各职能部门/岗位负责人提供各自不合格报告对应纠正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应采用的预防措施建议;最终报告汇总至实验室管理层。”

“3.各职能岗位09年度关于质量自查的工作总结报告。”

点评:各职能岗位(质量负责人、技术组、科研教学、医疗咨询组、仪器管理、试剂管理、质控组、文件管理、信息等)和监督员历次工作总结。重点是报告中提出的问题。

“4.见内审报告。”

点评:对本年度历次内审(可能对全部要素分次进行了内审)的情况加以总结。重点是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总结。

“5.实验室相关方或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的评审汇总,如临床部门对我科室工作的反馈。”

点评:相关方的表述太笼统,会使具体进行总结的部门或人员如质量负责人不易理解。最好能具体表达清楚。

改为:本年度“等级医院复审”、卫生部“质量万里行”检查组对本科室进行的检查评价总结。

6.“建议各实验室对09年度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若结果满意,可阐述自身具备技术能力情况概要;若结果不满意或可疑,必须认真分析原因,通过纠正措施加以改进,恢复能力;还可与之前的质评数据结果进行平行分析。”

点评:笼统和不全面。可改为:

统计全科参加卫生部和省级室间质量评价的项目,无室间质评而进行实验室间比对的项目计划和完成情况。各专业组一年来室间质评结果,对不满意结果的分析和纠正情况。质量控制小组对室间质评结果的趋势性分析。总结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对实验室进行的盲样测试结果及分析。

7.“结合各实验室目前各自的工作量、申请项目及人员设备的匹配情况,分析目前质量体系对各实验室操作不适应的部分,并策划保证质量体系的完整性的方案。”

点评:可改为:各专业组统计工作量,并和去年做比较;仪器设备故障报修情况总结,并结合样本周转时间达标情况、临床反馈或投诉情况分析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是否满足需求。本年度新开展项目的评价(包括:该项目的标本采集,检测周转时间,室内质控完成情况,室间质评成绩/实验室间比对情况分析,标本量,以及临床反馈情况)。

如果有新开展的项目为委托检验,应对委托检验情况进行评价。(委托实验室外送项目的技术协议。包括标本采集、检测周转时间,以及委托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情况。)

8.“参考实验室面向的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问卷调查,对客户满意程度和不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和客户的投诉/申诉等信息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等。”

点评:各专业组对于临床沟通记录和分析总结。各专业组对于投诉处理记录和总结。检查科室临床沟通座谈会记录和相应反馈情况。

9.“采用问卷对检验科人员进行随机抽查,以收集如下信息:质量目标和方针是否被实验室全体员工所理解、贯彻;质量目标、质量活动是否充分体现、贯彻了质量方针的要求;质量方针与实验室的战略发展规划是否协调;质量方针是否有特色、起指导作用;质量目标是否先进合理。是否达到,并是否需要修订。”

点评:这是对此条款理解有偏差。在这里不是指要对质量手册中的质量目标进行总结和修订,而是对一些重要的质量指标进行监测。当然,有的指标是直接包含在量化的质量目标中的。

可改为:

统计各专业组相应检测项目的室内质控变异系数是否达标?室间质评成绩是否达标?样本周转时间是否达到要求?差错率是否达到要求?检验项目性能验证情况总结。(包括各定量项目的准确度、精密度、可报告范围、定性项目阴阳性符号率、手工检验项目的比对一致性评价等)危急值评审和回报情况总结。

10.“内审报告”

点评:除了内审报告中不符合项的总结,监督员、质控员在日常工作中开具的不符合项、质控失控报告等都包括在此,可进行归纳总结。

11.“检验周期和报告出具周期执行情况汇报”

12.“讨论因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有关实验室报告/证书或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检查内容:除已进行的纠正和纠正措施,有无其他改进的目标,如何发现改进的挈机,怎样实施改进,评价改进的效果.各报告最终汇总至质量管理负责人,由其进行信息汇总分析。”

点评:第9条曾经列出的内容可以在此进行分析。质量目标和方针是否被实验室全体员工所理解、贯彻;质量目标、质量活动是否充分体现、贯彻了质量方针的要求;质量方针与实验室的战略发展规划是否协调;质量目标是否达到,并是否需要修订。

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初期,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本采集手册、SOP、记录表格可能运行一段时间后都需要修订或改版,以更加适合实际工作需要。对这些体系文件改进的内容可都以在此进行总结分析。

室内施工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路;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制度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也备受重视。只有科学、准确的数据才可以正确指导公路工程施工,提高公路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因此公路实验室在现代公路工程施工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确保其正常、高效运作,提高检验数据的精确性、科学性,是公路实验室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公路实验室管理评审工作主要是检查、监督实验室日常活动,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中制定的所有文件要求全面落实,由此可见,做好管理评审工作,就可促进实验室管理体系的高效运作。

1公路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基本概念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表明,在实验室中,最高管理者应该按照预期制定的程序及日程表,对实验室管理体系进行定期检测、评审,如果发现有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改进,从而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科学性、充分性。具体而言,管理评审也即是以管理体系有效性、科学性、充分性等为基本原则和目标,客观评价实验室管理体系业绩,寻找实际业绩和之前预定的预期目标的差距,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创新、改进措施。其次,还需要立足于研究分析结果,对比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以及自己所处的市场地位,从而找出后期改进的大体方向。

2管理评审实施的前提条件

为了使公路实验室管理评审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高度管理评审工作。因为只有实验室最高管理者积极主动参与管理评审,同时给予内部政策支持以及人力、物力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才可以使实验室管理达到预期目标。同时,管理体系部门以及关键岗位人员应充分发挥其作用。实验室管理评审需要的材料信息主要来自于管理体系部门及其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体系部门及人员在输入管理评审材料时,一定要保证输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这样才可以在管理评审活动中进入深入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3公路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实施

3.1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周详的管理评审计划是管理评审活动展开的向导和框架,管理评审计划的科学、合理性会直接影响管理评审活动的实施效果。通常实验室管理评审计划主要分为评审时间、目的、内部、成员等。而管理评审的主要内容是评价、总结实验室在过去1年时间内的业绩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是完成、达到、超标还是未完成。同时还要评价在评审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下,实验室在新1年里的管理、监督状况是否达到预期要求。

3.2组织准备。在正式开始管理评审活动前,管理体系运行管理部门应向管理层质量负责人、最高管理者提交评审活动策划、实施方案,得到审批后应明确管理评审机会内容的责任方,并且将其送往实验室管理体系管理层及相关人员进行认真审核,检查评审内容是否存在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完善,最后再根据评审内容事前准备好管理评审需要的相关材料,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确保输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

3.3具体实施。应该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负责主持管理评审活动,参与人员应包括实验室最高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每一个部门责任人、关键岗位人员。质量管理部门责任人应对近期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相关工作进行总结、汇报,根据其汇报的内容,所有大会参与人员应共同参与讨论、研究、分析,最后质量管理部门还需要做出书面总结报告。最后一个环节应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体系做出针对性、有效性的总结,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而管理办公室人员应该将整个大会进行的评审内容详细记录下来。

3.4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主要是总结管理评审活动,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对管理评审基本情况的介绍,分析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要求等。对当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价。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在办公室人员记录的内容基础上对评审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管理评审报告需要上交给最高管理者审批,管理体系管理层及相关部门人员一旦收到评审报告,应该根据管理体系中的相关文件,对各部门以及部门内部加强监督、指导,及时纠正、改进评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5管理评审后续工作。管理评审的最终目的是有效评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协助相关部门正确实施纠正及预防措施,尽量避免一些不达标项目产生,因此,需要做好管理评审活动的后续工作。首先应收集、整理管理评审相关的记录、报告,妥善存放在办公室内。同时应跟踪验证管理评审报告内容,尤其是不符合项目,需要和相关部门责任人和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督促进行纠正措施,并且检查是否按期完成不符合项目纠正工作,评价纠正后的实施效果。

4提高管理评审活动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实验室管理评审活动首先应联系实际,应结合实验室质量管理活动实际情况,建立和实验室管理体系结合的管理评审活动制度。当然,管理评审活动需要突出重点,不需要完全覆盖所有要素,在实验室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评审计划。同时,管理评审活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真实、客观的分析实验室发展、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有效的改进实验室运行缺陷,提高评审的实施效果,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

管理评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1)管理评审制度是否与单位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相符。(2)应定期评价管理评审中的结果,找出其中的问题,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尽可能将质量安全隐患消除。(3)对于质量管理问题的改进对策,应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商讨、协商。(4)应加强现有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相关技能。(5)应制定中长期实验室质量管理方针以及中长期规划。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进行改进验证,也即是跟踪验证管理评审活动提出了的纠正措施。

结语

施工质量是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核心,不仅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公路施工企业获得效益的关键,因此公路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公路施工质量监控。确保施工数据准确性,维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是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而管理评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值得深入研究。

室内施工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室内环境;检测;甲醛;氨;苯;放射性物质氡;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

中图分类号:TU972+.12 文献标识码:A

室内环境检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以间断或连续的形式定量地测定环境因子及其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观察并分析其环境影响过程与程度的科学活动。 室内环境检测治理研究表明:中国是人口大国,通过对各地方性人口健康调查发现室内环境检测指数较好的环境人口普遍寿龄高于居住在环境较差的地方的寿龄,这是室内环境检测中得出的科学结果。

1 室内环境检测的目的

室内环境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室内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并为室内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室内环境规划、室内环境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根据室内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室内环境质量。

1.2 根据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发展趋势和速度,追踪污染源,为实施室内环境监测和控制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1.3 根据检测资料,为研究室内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预测预报室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4 为制定、修订室内环境标准、室内环境法律和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1.5 为室内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 室内环境检测的要求

室内环境检测的要求可大致概括为五个方面。

1.1 代表性: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及采样方法等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使采集的样品能够反映整体的真实情况。

1.2 完整性:主要强调检测计划的实施应当完整,即必须按计划保证采样数量和测定数据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1.3 可比性:要求实验室之间或同一实验室对同一样品的测定结果相互可比。

1.4 准确性:测定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1.5 精密性:测定值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3 室内环境检测项目及采样规则

3.1 室内污染物质的种类及检测标准

空气质量检测标准按 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实施检验,出具 CMA 权威检验报告GB50325-2001 规定五种污染物限量数值。目前在常温下从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中释放出来的有害物质主要有甲醛、氨、苯、放射性物质氡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氡的污甲醛污染浓度限量为≤0.08mg/m3;氨的污染浓度限量为≤0.2mg/m3;苯的污染浓度限量为≤0.09mg/m3;染浓度限量为≤200Bq/m3;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污染浓度限量为≤0.5mg/m3。

3.2 现场检测的要求及取样方法

一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建筑工程;二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侯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

一类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二类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

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应按房间面积设置:

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时,设1个检测点;房间使用面积大于100时,设3~5个检测点。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并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凡进行了样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且检测结果合格的抽检数量减半,并不得少于3间。当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结果不符合规定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可进行再次检测。再次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增加一倍。

全装修民用住宅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应在工程竣工至少7日后或在工程交付使用前进行;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米、距楼地面高度0.8-1.5米。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免通风和通风口;首先以样板房进行检测,在检测合格的情况下,抽查同批全装修住宅数量的2.5%;室内环境中游离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全装修住宅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一小时后进行;室内环境中氨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空调的全装修住宅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全装修住宅工程,应在房间的对外门窗关闭24小时后进行;布点应考虑现场的平面布局和立体布局,高层建筑物的立体布点应有上、中、下三个监测平面,并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布点;确定采样时可用交叉点、斜线布点或梅花样布点的方法;全装修住宅检验时应当覆盖受检住宅不同功能的自然间,采样时应准确记录采样现场的温度和大气压。

4 室内环境检测现行国家标准及规定

全装修住宅工程室内空气氡的检测除可采用国家标准《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GB/T14582-1993中的4种测量方法,即径迹蚀刻法、活性炭盒法、双滤膜法和气球法之外,还可采用现场仪器测定法;甲醛的检测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进行测定,也可采用现场仪器检测方法;氨浓度应按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或国家标准《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测定,当发生争议时应以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为准;苯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居住工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规定;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规范规定。

5 室内环境检测结果判定和处理

当检测结果符合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时,可判定该工程室内环境质量合格。系指各种污染物检测结果及各取样检测点的检测结果两个方面,均要全部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规定,否则,不能判定为室内环境质量合格。

当检测结果不符合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规定时,应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可进行再次检测。再次检测时,抽检数量应增加一倍,再次检测结果符合室内环境污染浓度限量规定时,可判定为室内环境质量合格。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相应提高,全装修住宅的越来越成为居民生活的首先。而由于装修不当所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危害,由此关于其室内环境质量监制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装修监理人员对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何小军.室内环境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广东建材,2008-10-20.

室内施工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狭小场地 施工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现就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施工场地狭小的项目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前期策划

不管对于任何项目,都需要进行前期策划;而对于场地狭小的项目,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往往要根据合同工期和节点进度目标,结合工程量表和现场实际情况,分析出各个阶段的材料、劳动力、机械用量,来确定合理的平面布置,从入场道路到垂直运输,从生产、生活区布置到大型设备布设,都要综合考虑,可拿出多个方案分析、讨论和对比,也可就一个方案不断深入完善,最终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现场平面布置方案来进行实施。

我所讲的这个项目在开工前都进行了详细周密的策划和部署。但是光策划是不够的,还要组织培训,让每个参与者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让策划目标最终实现!

二、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某项目总建筑面积287886平方米,地下室单层面积近25000平米,该工程东临二环,南邻市政路,北临家属院,西邻超市,由四层地下室、六层裙房(局部七层)和三栋(23-27层)塔楼组成,基坑深达18.8米,局部核心筒位置深度23米,基坑上口距围墙边场地距离:西侧3.2米(为放坡状态,无法利用)、南侧17.4米,北侧约10米,北侧局部仅1米,东侧也仅剩8.2米,加之本工程地处西安二环,车流、人流量大,且地铁后期施工将东侧场地全部占用,给大量的施工材料连续进场及运输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现场实际情况

现场平面布置图(地下室阶段)

2.2.总体施工部署:

现有场地利用方面根据项目部测量人员仔细对现有场地进行测量的结果,组织所有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分析研究,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场地及坡道、地下室顶板以及屋面顶板。考虑到施工场地非常狭小的实际,在尽可能的利用围墙内场地的同时,积极协调开发利用就近场外场地和东北侧家属院拆迁场地,为大面积展开施工创造前提条件。现场平面布置原则,分地下、地上裙楼和地上塔楼三个施工阶段进行分别布置。

2.2.1地下及地上施工阶段:

2.2.1.1地下室施工阶段,充分利用北侧室外坡道进入基坑内组织施工,并将地下室中部2区及北侧两区筏板基础预留,垫层硬化后作为施工场地,布设2个钢筋料场和2个混凝土浇筑点,同时运送设施料。基坑周围场地主要用于布置办公及生活区,南侧剩余场地布置料场。

2.2.1.2地上裙楼施工阶段,充分利用回退的地下室顶板,提前与建设及设计单位沟通,对地下室顶板进行结构加固,出正负零后迅速回填放坡区域,形成行车通道,并将基坑料场及浇筑点转移至地下室顶板上,展开地下室预留区域施工。

2.2.2塔楼及大型设备布置:

2.2.2.1塔楼施工阶段,充分利用屋面顶板进行材料倒运,同时拆除裙楼所用塔吊,在塔楼位置布设施工电梯,合理展开竖向作业面施工。另外在首层室内布设安装专业场地。

2.2.2.2塔吊布设,以三栋塔楼为主,裙楼为辅,覆盖半径相互交叉,尽量减少吊装盲区的原则,共布设5台6013型塔吊,位于地上结构外侧的地下室顶板区域内,安装拆除方便。

2.2.2.3施工电梯布设,以主楼为主布设三台SC200/200型施工电梯,同时考虑与塔吊的间距,避免拆卸时互相影响。

2.3.总体施工顺序:根据塔楼位置和设计后浇带位置,将本工程总体分为三大施工段,共18个施工区域,组织大区段同步+小区域流水施工。

地下部分施工主要利用北侧坡道及基坑内预留4个区域场地来完成其余14个施工区域的施工任务,按期出正负零并达到完成相当于地下室面积的节点形象进度。

出正负零后,基坑内料场移至地下室顶板,进行预留区域地下部分施工及其他区域地上裙楼施工。同时保证塔楼区域的裙楼施工总在最前,为裙楼以上的塔楼部分主体施工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年前塔楼封顶目标的实现。

施工区段划分图

三、应变与调整

工程是固定的,但实施条件是多变的;尤其是外部条件变化后,项目部应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应对和调整。如:该项目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原来的方案考虑外墙单侧支模与结构同步施工,但经过实践后发现,单侧支模工序众多,与结构同步施工会影响到其它地下结构的相关节点工期;通过方案调整,最终利用设置施工缝将外墙单侧支模调整为后结构施工外墙的方案,对地下室节点形象进度的完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总之,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不仅针对施工场地实现了功能区域的划分、预留施工段,并合理对生产生活场地、加工场地、材料堆放场地等进行了布局,进而充分满足了交通与施工的方便,减少了施工用地和二次搬运,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主要包括了生活生产设施、现场临时库房、临时供水、供电、材料堆放等一系列相关内容的部署。

四、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意义

通过合理的现场临时道路布置、加工场地布置、材料堆放场的布置等,能够降低施工成本。

通过垂直运输设备、材料加工场地的良好布置、等使施工现场财产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从而使施工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通过合理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能极大的方便员工的生产与生活,提高了工程的效率,使工程项目的整体工期得到缩短。

通过合理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能良好的解决施工过程中排污、排水的问题,符合工程对环保的要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污染,为文明施工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五、场地狭小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容易存在的不足

当场地较为狭小时,对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仍然需要进行完整布置,以确保工程的有序进行。然而容易存在着许多缺陷与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部署不合理、脱离实际、不能满足施工工艺需要。

5.1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不合理: 狭小场地部署容易出现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没有采取科学的部署方法,而大多只是凭经验进行部署,导致部署效果不合理的情况。当前,我们施工的大部分工地对项目的整体规划并不明确,不能有效的控制,使得在狭小场地的部署时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也导致了临时设施的建设与拆除过多,加大了施工企业的建设成本。

5.2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脱离实际 :这种情况主要是指施工平面的布置图,往往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没有经过严谨的探讨与研究,就擅自改动原有平面布置,不仅导致了施工效率低下,也容易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平面布置策划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3不能满足施工工艺的需要:在狭小场地中,如部署不合理,不仅会导致现场物料运输不畅,而且容易使得人与物、物与物交通的相互干扰和交叉,势必会引发整体工程项目的实施困难,工程成本和工期都会一定程度上增加。

六、场地狭小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施工部署

6.1.部署原则:

6.1.1在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的基础上,应尽量少占用施工现场。当场地无法充分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强对仅有的狭小场地的有效利用、积极办理占道手续、借助协调周边可利用外场地以发挥出最大的实际价值。

6.1.2有效的对设备进行组织,使其能按照顺序进场堆放,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

6.1.3在施工中做到科学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调度。现场平面的布置及施工部署应随着施工进度进行相应的安排与调整,需与该时期的重点施工项目相适应;对施工材料的堆放,应尽量在垂直运输机械的覆盖范围内,以减少二次搬运;临时设施的布置应遵循方便工人生产、生活作为首要条件。

6.1.4 合理划分场地,确保交通的便利。对施工现场的中小型机械布置应将其设置在安全的环境中,并尽量避开高空物体有可能坠落的范围内;合理的组织交通运输,确保现场运输的道路畅通,以尽量节省场内的运输费用。

6.2部署要点:

6.2.1运输道路的布置:在场地狭小的施工现场,应优先利用永久性道路作为施工道路使用,或者先建设道路路基,工程结束后再进行路面的铺筑。运输道路的布置应尽量形成环形路线,并沿着生活性设施与生产性设施进行布置,以保证道路的畅通。运输道路的宽度应不小于3.5米,并在两侧设置排水沟,以保证排水。在道路每隔一段距离以后,应设置1个回车场,同时在施工现场至少应设置两个道路的出口。

6.2.2供电设施的部署:在进行供电设施的部署之前,应对施工用电进行综合考虑和计算,首先计算出施工用电的总量,并选择出相应的变压器和支路导线的截面积,最终确定施工供电网的形式。在狭小施工现场,应尽量采取埋设,并努力使线路最短。

6.2.3塔吊的部署:对塔吊的平面部署,应根据工程实际特点、环境条件、塔吊性能等因素进行确定。对施工主材堆放场地,应设置在塔吊的工作范围内,尽量减少工作死角情况的出现。塔吊的平面部署还应结合整体平面布置,考虑塔吊的附墙的设置,以尽量避免附墙角度太大或太小、距离太长的情况出现。在群塔的部署时,还应考虑到相邻塔吊的安全距离,塔吊任何部位在垂直与水平两个方向上,都应确保不低于2米的安全距离。

6.2.4分阶段平面部署要点:在建筑结构的施工阶段,主要布置加工场地,塔吊、钢筋加工和混凝土地泵等;在装修施工阶段,则主要布置施工电梯、临时物料、设备的堆放场地。在对施工现场的组织设计中,应分别绘制出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施工阶段的现场平面布置图。

七、针对狭小场地部署的技术措施

7.1.地下室外墙单侧支模技术:该项目地下室正式外墙距基坑支护结构表面的平均宽度不足400mm,地下室外墙无施工空间,经过项目部技术人员讨论,并结合原有单侧支模工艺和现场实际情况,经过优化后最终形成了多层地下室钢管地锚桁架单侧支模施工工艺,通过采用该工艺,很好地解决了多层地下室外墙无施工空间的难题,该工艺操作简单,材料宜于采购和加工,支撑架体一次搭设后经过简单拆改可多次利用,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目前该工艺经过提炼形成公司工法后,已获得省级工法。

7.2地下室顶板前期加固:该项目出正负零后,东侧地上结构回退8.5米,北侧回退15米,南侧回退9-12米,西侧回退7.5米,考虑地下室结构顶板的充分利用,经过前期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沟通,对结构回退部分的地下室结构顶板进行了结构加固(即在原有板厚配筋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框梁截面,并加密次梁间距,由原来的4.5米调整为2.5米),以满足顶板行车和堆载要求。当然地下室顶板上的后浇带众多,也成为一项不安全因素,对此项目部编制了地下室行车顶板后浇带加固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后实施了加固。上述措施很好地解决了地下室顶板的堆载、行车问题,也确保了地下室顶板的利用率。

7.3地下室CPS反应粘结型防水卷材应用:因本工程工期紧,仅120天时间便要完成四层地下室近10万平米的施工任务。普通的防水卷材需待基层干燥后方可施工,施工技术间歇时间较长,而采用的CPS反应粘结型防水卷材为湿铺防水卷材,可不考虑间歇问题,胎模施工完成打磨平整后即可进行防水层施工,达到了节约工期的目的。

7.4地下室后浇带提前封闭、回填:地下室的后浇带成为制约室外回填和地下室顶板利用的重要原因,后浇带不能及时封闭,影响室外回填、通道形成及顶板场地利用;项目部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将外墙后浇带外侧封闭的措施,有效解决了不能及时进行室外回填的问题,及早地实现了地面二次场地布置,为裙楼及塔楼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先决条件。

八、沟通与协调

普通项目的协调工作量相对较小,但狭小场地的项目内外协调工作量相当之大,如在过程中,各环节沟通协调不到位,很有可能造成大量材料进场无处卸车,又或是所进的设施料根本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导致项目出现大量材料积压或是停工待料的局面,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因此,过程沟通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