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秀教师论文

优秀教师论文

优秀教师论文

优秀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优秀 初中 语文教师 策略

一、实现多向交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现在提倡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多向沟通,而不是传统的教师教的过程,只是一味地讲解,没有与学生及时地进行交流与沟通。作为教学基本关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据相关研究分析得到,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取得高效教学,活化现有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作为最敏感的群体,他们上课的专注度和兴趣跟老师的关注度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思想,主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爱心和照顾,这样他们在课堂上才会展示自我,参与课堂教学。据有关调查分析,要想实现活化的课堂教学,必须为传统的师生关系解绑,严肃的传统教师传授的课堂,根本无法实现课堂的活化。学生只有在比较宽松的课堂才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才会有可能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们都喜欢亦严亦松的教师。当学生感到老师的关爱时,才会吐露心声,自觉尊敬老师,理解和信任老师,这样就会师生互通,形成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二、乐于奉献,热爱语文教学

教师作为默默耕耘的园丁,必须要乐于奉献,无私工作,做好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教师曾经这样说过教师的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愉悦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精神享受。所以说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语好者,同时热爱自己所教学科。而这种爱好可以帮助教师抵御许多外界的诱惑,真正投身于教育事业,而不是仅仅把教育当做挣饭吃的职业,而是把教育当做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在教学中创造有魅力的教育教学特色,形成自己成熟而清晰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令自己感到欣慰和满足的语文教学艺术。

三、与时俱进,完善自己

每一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一定是具有健康的教育精神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的人。这样的教师善于改变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具有自己的教育行为品质。改变自己,告别重复,这就意味着作为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自己的专业教学方式。通常我们有太多的语文教师习惯于重复过去的教育教学方法,重复过去所运用的内容,这样的教师往往依赖于其过去的经验进行教学,没有创新。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坚决杜绝机械重复的教育人生,告别平凡和守旧,形成自己的专业习惯,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文化影响力。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活化教学,实现高效的课堂必须活化初中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语文教学新大纲的要求进行上课,同时,语文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再组合和排列,重新编排,形成学生乐于接受和易于学习的教学内容,这样就会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四、善于读书,提升素养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离开了书籍,人类就不会进步。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阅读不仅是自己教学的一部分,更应该把它当做自己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不读书,还能去教书吗?课堂是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场,中国有句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古代黄金和宝玉,分别代表的是尊和贵。这就说明在书籍中可以获得尊贵。作为一名教师阅读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坚持阅读,让“教书人”和“读书人”融为一体,并让自己在读与教的过程中“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

五、坚持写作,表达教育生活的体验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善于表达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是具有写作精神的创作者。写作就是表达,而我们要表达,就必须要有敢于表达的勇气和善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作为语文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依据自己每日的所见所闻,及时地记录下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于教师而言,写作并非是完全的创作,更多的是教师教育生活方式的一种体验,一种升华。著名的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曾说“写作即观察”,就是说,教师的写作是从教育开始的。教师通过观察教育活动中的人和事,观察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从而凝聚心灵的感悟,形成创作的源泉。

同时,经常的写作还可以促进教师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从而有助于教师提高认识、反思行为、改善实践、实现创新。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自己成为读、教、写有机结合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优秀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优秀吸引;教师;科研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7-0048-03

【作者简介】1.凌红,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00)校长;2.许惠芳,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实验小学(江苏无锡,214000)教科室主任。

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师的科研活动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纵观学校的教师科研,教与研通常是貌合神离:简单化――将教师科研简单理解为写论文,写的内容与教育教学实践疏离;功利化――教师以论文为主的科研成果其功用仅仅是为了应付考核和职称评定;边缘化――听评课过程中,就课论课,过度纠缠于教学内容环节和教师行为,忽略对教学规律、学生认知发展的思索等。

“优秀吸引”是指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借助优秀教师、优秀团队的力量,充分挖掘教育教学书籍、教师行为、备课研讨活动中的优秀资源,通过倾听、对话、行动验证等形式,将优秀资源合理介入到各种教科研活动中的一种培训方式。发现“优秀”――卷入“优秀”――跟随“优秀”,直至生长“优秀”,是“优秀吸引”所倡导的教师成长路径。

一、阅读:从荐读分享走向思想共振,开启知性阅读旅程

1.专业导读,“优秀”带动。通过优秀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的导读,将优秀教师与专业书籍对话的过程,即对书中观点的理解和吸纳过程,展示在教师面前,呈现专业阅读之法的同时,实现书籍的推荐。

2.细致研读,“优秀”摄取。专业阅读离不开教师个体与书本的深度对话,需要教师带着钻研精神展开细致的理解性阅读,凭借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已有经验去理解书中观点,反复涵咏,才能很好地吸收。在导读的基础上,学校可对部分骨干教师展开任务驱动式研读,让一部分教师成为专业阅读的先行者,通过他们,将与教育教学实际贴合的优秀理论摄取出来。

3.互启阅读,“优秀”延展。“选择印象深刻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展开解读,帮助他人理解积累。要求解读贴近教育教学实际,表述简短生动。”这是我们在推进专业阅读过程中着力做的一件事,在倾听他人的解读中寻求一种知识的迁移,以期优秀的理性种子能够在思维的共振中生根。

4.如切如磋,“优秀”内化。对互启阅读过程中共振度高的语句,我们通过多方“举证”,丰厚理解,助推优秀理论观点的内化,而这些语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运用,往往能融合到学校积极教育的理念之中。如我们专业阅读过的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一书,在论述课堂上的对话交流时,佐藤学指出,必须有“我”这个第一人称的个性以及“我”和“你”的关系。我们通过各学科师生对话的例子,不断验证、考察教师的话语是否指向学生个性化的语言和帮助学生建立互学的关系上。

二、研课:从就课论课走向微课题聚焦,卷入实践反思涡流

1.“微课题”的导向。每一次听评课活动都有聚焦的主题,主题源自于两方面的考量:一是紧扣学校积极课堂课题研究的主题,这一类主题一般由教科室与教研组长在学期初共同商定;二是由备课组内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临时拟定的,这类主题着眼点小、针对性强,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直接目标,更受教师欢迎。如有一次我们围绕二年级学生生字词记忆“回生”的现象展开识字写字教学的主题研课,老师们从字词理解、写字指导、识记规范等多方面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2.“家常课”的心态。我们强调用以主题研课的课堂可以试上但不预演,以“家常课”的心态对待“公开课”。这一要求是要向老师们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的研究是为解决日常教学问题而开展的,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家常课”的心态中包含着一个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思考,突出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过程、结果的观察和审视,而不必一味地纠缠于课堂细节的设计上。

3.“持续性”的关系。主题式研课需要依托多个团队的力量来推进,首先是基于师徒关系、备课组协作关系的小团队研读教材、学生,以主题为突破口展开备课组试上环节。其次是骨干教师介入后的同僚关系团队,就主题环节的步步深入给予指导。再次,全体学科组成员参与的论证、研讨,研讨过程立足主题突破,不求面面俱到,旨在以“这一课”为例,探究“这一类”的教学经验等。最后,通过备课组合作的形式,将研课过程中生成的经验展开回顾整理,应用于其他平行班的教学之中,同时也体现一种伙伴关系的持续性。

三、写作:从个体经验走向合作共研,提升核心行为意义

1.团队选题论证,浸染“优秀”思维。通过写作可以使个人的缄默知识转化为可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显性的公共知识。可以说教育教学写作是教师个体行为,一些优秀教师对于写作都有自己的经验之谈,从选题到搭建框架,从查阅资料到撰例成文,这一系列过程虽然具有鲜明的个性,但也不乏思维的共性。我们在学校“科研快车道”团队中开展团队式的选题论证,通过陈述论题的来源、思考及论文框架,呈现思维过程中的共性,互相启发,互相提点,促成更具实效性的论文写作。

2.师徒同研共写,熔炼“优秀”经验。我们每一学年都会组织教师师徒结对,要求通过看课、磨课、议课等形式,互相深入对方的课堂,手把手地展开课堂教学指导。我们发现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师徒结对指导,其指导的原点都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把科研的思想引入到师徒结对的协议之中,倡导把指导问题变成师徒课题,将磨课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教学论文加以呈现。师徒合作,同研共写,不仅突出了现实针对性,使问题解决立竿见影,更增强了实践思索的理性,构筑起教师的“研写”氛围,还能使优秀的教学经验得以更好地推广传播。

3.专家面授点化,助力“优秀”表达。综观我校教师写的论文,有丰富的例子、出色的点子,但由于专业阅读积累不足,提炼表达能力欠缺,这些优秀的教育教学行为往往止于操作层面的行为,不能得到提升、拓展和推广。为此,学校特聘论文写作方面的专家――原《无锡教育》的资深编辑慎言老师定期来校,面对面、一对一地指导老师论文写作,使教师优秀的教育教学点子、行为,更具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四、推介:从旁观见证走向迁移融合,共持科研成果生长

当教师的科研取得一定成果之后,我们并不止步于论文的发表、教学的获奖,而是努力将个体经验、静态成果转化为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动态过程,还原科研思考过程,以期通过群体效应,不断论证成果的实践意义,深入完善,在成果推广过程中让更多的老师获益。

1.探“例”。全体语文教师自主学习许老师的科研成果论文《习作教学中儿童“伙伴语言”的运用》,初步了解探知“伙伴语言”的内涵及教学实践策略。在此基础上,由许老师执教“伙伴语言”习作理念课,通过微讲座讲述思考研究过程。“论文+课堂+微讲座”的推进形式,让每一位老师有“例”可循。

2.仿“例”。将“伙伴语言”深入家常课的过程中,许老师同年级的老师及徒弟首先获益,他们通过搬课、仿课的形式,将许老师的个体研究成果直接迁移到自己的课堂之中。迁移运用的过程是一个验证与反思相结合的过程,老师们自主形成了科研小团队,由“这一堂”放开去,从而关注到“这一类”的教学,悟到一定的教学之法。

3.拓“例”。同一理念、同一策略,面对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不同教师的课堂演绎中会生成不同的操作样态,这就是从“范式”到“变式”实践过程。老师们的群体智慧拓展了对“伙伴语言”这一概念的理解,丰富了“伙伴语言”在习作教学中的操作策略,依托“伙伴语言”展开习作指导,在我校语文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共性化的习作教学策略。

优秀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所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劳动过程中、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的思想、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观念与生活方式的综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形成给予影响,使他们成为思想品德合格的大学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历史沉淀的精髓。其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地万物,人之为贵”的人本主义精神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深深挖掘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其提供教育内容上的有力支撑;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精华,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1、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

大学时期是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是大学生提升自身修养的有效途径。《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尚书》中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思想,都是关于修身的宝贵文化遗产。也多次引经据典,提出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其中一种便是自省意识,就是要经常自我约束,经常自我反省,“检身若不及”。[1]这是中华民族重视克己修身的原则,有益于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情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忧患意识、强化其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等,对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深远意义。

2、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文化修养与自身涵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丰富,对高校教师自身文化修养、专业技能的提高及教育方法的完善都有积极作用。韩愈的《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明教师并不是只需教授完教材中的知识,还要传授学生做人的道理,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品德,才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论语》中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方法都是很具实效性并可以被教师借鉴吸收的教育方法。高校教师可以结合当代科学技术,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教学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结合,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3、有利于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可以使学生树立品德意识;又可以使教师提高自身素养,言传身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在修身立德还是笃行劝学等方面都有丰富的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体现了其时代价值,迸发着时代光辉,有利于活跃思想政治理论课气氛、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

4、有利于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要建设以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先进思想文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至关重要。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若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带来的问题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现象严重

首先,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许多高校只有部分专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课程,重技能、轻人文的教育理念也使此?课程较计算机、外语等课程少,不能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很多高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与能力不平衡,有些教师甚至是刚毕业的学生,其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深,无法给学生深刻的指导。最后,很多高校的宣传栏等成为广告免费地。加之校园流行元素多样化的冲击,致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

2、外来文化的冲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挑战

当前,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外来文化,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渠道就是新媒体。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新旧观念交替、冲突。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影响,从而一味认可西方文化,忽视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造成“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外来文化中丑化我国民族英雄等不良因子,容易腐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思想境界、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无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

3、腐朽文化的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腐朽文化层出不穷。无论是杂志书籍还是网络环境都存在许多腐朽文化,混淆视听,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冲击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阻碍。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

要想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把二者紧密结合。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张耀灿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沃壤之中,并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激荡中获得发展的文化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发展创新,必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加强高校优秀传统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宣传栏等有利资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其次,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在日常娱乐中也可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再次,高校多开设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使学生系统学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自觉遵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自身也成为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最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具体实践活动,加深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身体力行,提升其思想境界,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

2、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获得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有重要意义。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看待、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结合,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得到提高,减小思想政治教育难度。

3、高校教师加强自身文化素质培养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高校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高度重视自身薄弱环节,在专业技能必不可少的条件下,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以身作则。其次,教师要自觉改进教授方法,借鉴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经验,将其中包含的高尚道德情操运用到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最后,教师多与学生进行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方面的交流,对其感兴趣或者存在疑问的内容,要及时沟通,争取能在沟通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4、发挥高校社团活动的优秀文化渗透

高校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社团活动是最容易聚集大学生的一种方式。社团建设是加强学生民族精神和文化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高校社团活动的优秀文化渗透,既能建设社团文化,又能有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锻炼大学生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的同时,可以使优秀传统思想更快、更有效地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优秀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一、 主要措施

2007年之前,我校开展了两轮优秀班级体建设实验活动。经过专家的热心指导和实验班班主任的不懈努力,学校既建设了几个优秀班集体,又培养了几个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的优秀班主任。但是,随着教师流动的频繁,新教师不断流入,单靠几个实验班的创优活动来培养优秀班主任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快我校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步伐、大面积提升班主任专业水平,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校开始以年段为单位,全面推进创建优秀班集体工作。

(一) 树立榜样,践行承诺

为进一步落实县教育局提出的“育好教师,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思路,学校利用暑期组织教师开展“正师风、铸师魂”的师德教育活动。我们邀请了原金华市教育工会主席蒋相忠老师作专题讲座,邀请本县“十佳师德标兵”来校作师德报告,同时结合学校评优评先的契机,让本校优秀教师介绍自己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的经验体会。在争先创优活动中,学校树立师德榜样,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反思自己的师德行为,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向先进看齐。在开学典礼上,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面向学生集体作出宣誓承诺,学校领导和党员教师在学习、工作、生活诸方面身先士卒,积极带头履行承诺。同时,学校认真组织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问卷和家长反馈等方式,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履行承诺的情况,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同时,学校要求教师适时调整承诺内容,不断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水平。

(二) 整合资源,优化结构

学校将教育理念新、带班成效好、组织能力强的优秀班主任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充实到各个年段的管理组织中去,积极开展优秀班主任与新班主任的“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最大限度挖掘班主任校本培训资源,使各年段在开展群体创优活动中均有领头雁。学校进一步优化各年段班主任队伍的结构,为群体创优工作和班主任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组织保障。与此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大新教师培养的力度,积极开展“教坛新秀”评选、“教学骨干”评比和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倡导新教师互相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样就整合了新老教师的智力资源,进一步优化了新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和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大大缩短新教师的教育教学适应期。此外,学校通过均衡分班、合理搭配教师,并在各年段都建立家长委员会,既合理配置了内部资源,又整合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了教育结构,为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 创设平台,总结反思

在群体创优活动中,学校在“认真总结开展优秀班集体建设基本经验并以此作为各年段创优的共性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年段和班级文化展示活动这个平台,鼓励年段管理组和广大班主任积极开展富有年段和班级个性的文化创新实践活动(包括年段和班级的教室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多次邀请专家,针对班主任开展创优工作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零距离的指导。各年段利用教师例会时间,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常规培训,有的年段还自发组织了班主任工作沙龙,适时组织班主任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学校专门添置班级管理理论读本百余种,供班主任借阅;增设教科研园地,经常上传现代教育理论文章,供班主任学习;成立班主任俱乐部,多次举办班主任德育论坛,开通校园网,开设德育论坛以及教育随笔专栏,及时将班主任的经验总结和教育案例发到校园网上。近几年,学校不断总结广大班主任在群体创优活动中取得的新经验和新成果,先后整理编印了《春风拂双岩》和《众人划桨开大船》两本专辑,并作为班主任校本培训的必读教材,为促进广大班主任相互交流经验、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创设了平台。

(四) 建章立制,行政推动

借助群体创优活动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需要经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先进理论的引领、成功经验的支撑,也需要制度的保障。为此,学校提出了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分阶段工作目标要求:

【七年级】以军训、形式多样的先进评比、晨会讲评、班级文化建设、野炊远足、知识竞赛等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八年级】通过开展感恩教育、行为规范强化训练、优秀班集体鉴定、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巩固规范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成果。

【九年级】通过理想和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分层评价、“师生走班式”分层教学、分阶段的动员大会等活动,深化规范养成教育,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接受中考检阅。

为达成这样的目标,学校先后制订了班主任校本培训制度、群体创优实施方案、班主任工作常规、值日班主任基本职责、值日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班主任晨会集中讲评制度、七年级班级文化展示制度、八年级优秀班集体考核及验收制度,由相关科室负责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以及班主任绩效工资挂钩。同时,开学初,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制订创建优秀班集体活动计划;学期结束前,要求每位班主任写出创建优秀班集体工作总结。由于制度的健全完善、行政的强力推动,我校班主任专业发展培训日益走上正轨。

优秀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优秀教师;标准;特征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在此次的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优秀教师作为教师团队中的积极活跃分子,其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优秀教师作为教师队伍殊的团体,那怎样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呢?

一、优秀教师的概念

在我国,国家官方机构对于这个概念没有清晰的界定,各位专家学者对于“优秀教师”这个概念也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赖学军(2004)从哲学角度指出,优秀教师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得到了同行专家确认,并能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探索新设想,制作新产品,对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者。王芳、蔡永红(2005)指出,优秀教师是我国为表彰在教育领域里表现的特别优秀的中小幼教师而特设的一种兼有先进性和专业性的教师称号。唐海林(2005)认为优秀教师是一本“百科全书”,值得我们一生去研读。张秀丽和张爱国(2012)指出,优秀教师是在教育领域内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开拓进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并得到了同行业以及权威专家的认同,对教育事业拥有特殊贡献的群体。张大均(2005)指出,专家型教师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由此可见,对于优秀教师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但其实大同小异,都是指教师团体中比较卓越的那部分教师。而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应该是指在教育领域内,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教学能力强,教学机智比较灵活,深受学生喜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并在教育领域内做出比较大的贡献的教师。为了统一称谓,便于课题的研究,笔者将前人研究中的“专家型教师”“名师”“骨干型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胜任教师”“好教师”等出现的关键词,统称为优秀教师。

给优秀教师下了可操作性的定义之后,对优秀教师的标准进行分析。

二、优秀教师的标准

对于优秀教师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那么相应的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标准。而1987年美国教师职业标准评定委员会(NBPTS)认为优秀教师标准应围绕5个核心思想来制定,这五个核心思想就是教师为学生及他们的学习承担责任;教师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并知道如何将该科目教给学生;教师有责任管理、组织学生学习;教师系统的思考教育实践并从经验中学习;教师是学习社会的成员。那么制定任何一种具体的学科优秀教师的标准,都要围绕这五个核心思想制定。德国比较重视民主和道义,提出过好教师的标准,就是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敬业的精神;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热爱自己的执教学科;对自己的执教学科很有信心;很有把握懂得学习;具有民主精神;具有良好的师德。而我国的大部分学者不以讨论优秀教师的标准,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讨论优秀教师的标准问题,赖新元(2007)在他的书《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中,提出了优秀教师应具有的十大标准,即1)态度决定一切;2)身正为范;3)师生关系和谐;4)与团队共辉煌;5)教书的同时,注重育人;6)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7)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8)勿以分数论英雄;9)决不甘于平庸;10)认真、灵活的对待教学。其余的学者主要是凭与教育相关的理论或是经验总结概括出优秀教师身上所具有的特征。赖学军(2004)从哲学的角度概括优秀教师具有五大特征,其中他认为创造性是优秀教师的本质属性;优秀教师具有一定的时间畴属性(历史动态特征)就是指优秀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优秀教师具有一定的空间范畴属性,在某个地域里是优秀教师,在其他的比较发达的地域就可能不是优秀教师;优秀教师创造的成果具有特殊性,他们是用自己的德识才学创造新一代的学生;优秀教师是在教育圈子里有积极影响的人,并且得到了专家同行的认可。秦发盈(2005)认为,优秀教师具有以下五大特征:追求品质上的德高望重;兼顾业务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能力;积极改革创新;善于认知反思;拥有学术专家式的渊博知识。郑和(2007)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和名师相比,总结概括出优秀教师具有六大特征,教学创造性比较强;拥有学术潜能;持有坚定的专业信念;对专业的不断追求;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个性;并且获得了一定的专业地位。综合一些学者对优秀教师的标准和优秀教师的特征探讨,笔者制定了以下的优秀教师的标准。

标准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优秀教师能够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比较前卫。

标准二:优秀教师有着对教育的一种坚定和执着的信念,把教育当做一份事业来做,而不是谋求生活的职业。

标准三:优秀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比较认同,自我效能感比较高。能在工作、生活中体验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标准四:优秀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视野比较宽阔,实践、反思和研究能力比较强。具备能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

标准五:优秀教师的学习是自主的,主动的,自我学习能力比较强,而不仅仅是参加培训的接受学习。能够终身的学习,而不会出现“优后固化”的现象。 标准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很受学生欢迎的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标准七:优秀教师能够平等、民主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差异,并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标准八:优秀教师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学生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与他们的关系比较融洽。

优秀教师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怎样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呢?笔者认为,达到以上八种标准的教师才可以称得上是“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张秀丽、张爱国.关于优秀教师的个案研究――以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为例.教师建设.2012(10)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赖新元.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优秀教师概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赖学军.教育评论.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