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范文第1篇

知识与技能:

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能说出本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教师在介绍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帮学生了解康桥在诗人感情世界中的独特地位,理解其眷念之深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对母校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

1.咀嚼、吟诵,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2.能说出本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构思别致,不流于浅露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块: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播放电视剧片段和电视散文《再别康桥》,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徐志摩”根据预先找的相关资料,交流“我所知道的徐志摩”

2.放《神秘园》乐曲,配乐范读,充分营造读诗氛围从而帮助学生入境。

3.看课文、听朗诵注意重点字词读音与全诗意境组织评价,确定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讨论、交流阅读全诗后的感受。

第二块;配乐朗诵,加深理解

1.组织学生边看康桥风光片,边放声朗读,自行品味:诗中哪些字词激起你的共鸣?换一种组织学生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理解诗眼:第一节中的“轻轻的”三个字须重读,节奏整体上呈轻微跳跃之感

②理解意象:第二节中的“金”、“新娘”、“艳”、“心头”重读,“荡漾”用琶音

③理解抒情法:第三――第五节是情感发展高潮段,读时应投入,表现诗人的豪情,突出个别动词,节奏加快。

④理解诗意跌宕:第六节诗人抒情格调陡转,此节读前要有较长停顿,语气突转后再一气呵成。

⑤理解诗的回环美:要将“浓得化不开”的离情充分表现出来,重读“悄悄的”、“云彩”二字可采用拖音或一字一顿,以显示结句的意味深长。读法会怎么样?教师适时点拨。边读边品味交流,与教师可达成互动。

2.小结:这首诗描绘了康桥如画的美景,景中又蕴涵诗人浓浓的深情,情与景的交融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

3.再次播放音画,组织全班朗诵。

第三块:课后学习,巩固提高

1.找徐志摩另外一首《偶然》进行自我朗读鉴赏。

2.仿写精彩诗节,多读好诗,有条件可以试着配乐。

3.选择与亲人团聚或分别时的―1―2个场景,学写一首小诗。10行左右,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附板书设计

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开头――感伤、无奈

柳影――由衷欢喜

青荇――永久恋情

清潭――陶然忘情

高潮――快乐至极

再别康桥教案范文第2篇

一、文体特征

诗歌的语言是简洁的、思维是跳跃的、意味是多重的。现当代诗歌尤其善于运用意象、暗示、象征等表现手法,造成了诗歌情绪层次的跳跃性和诗义的朦胧多义性。因此,解析现当代诗歌就不能太明确、太清晰,更忌诗义统一。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作者和背景材料透视,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诗歌的主题意义。

《再别康桥》作为徐志摩的代表作,对于学生来讲可能不是很陌生。但对于现当代诗歌特征,学生可能并不是很了解。所以,首先应向学生介绍现当代诗歌的产生、发展历史及其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并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情操,品味言外之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趣味。

二、作者

接下来,就要向学生介绍作者――徐志摩了。这个时候,我们如果简单地按照课本或教案上讲的介绍,学生对徐志摩是有一些了解,但这些对学生理解诗歌又有多大帮助呢?学生对于诗人灵感的闪光――诗歌,又会有多大兴趣呢?答案恐怕不能令人满意。

假使我们换一种方式,从徐志摩与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茵、陆小曼)的故事入手进行讲解,也许效果就会好得多。我们知道,作为一代才子的徐志摩,他所经历的爱情波折也许比他留下的诗篇更令后人感兴趣。同时,我们通过讲述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可以把徐志摩从杭州中学时代,欧洲留学时代,北京、上海教书、出版刊物时代一直介绍到他去世。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也对学生理解《再别康桥》有很大帮助。

三、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是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重要因素。我们只有把作品与作者创作的时间、地点及其当时的生活、思想感情联系起来,才能体会个中“滋味”。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一直以来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实,翻开《徐志摩小传》,不难发现,准确的说法应为:《再别康桥》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为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

四、文本特点

对一个文本特点把握程度的高低决定着我们对该文本理解的深度。《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正如谢克强先生所说的“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就其思想内容而言,的确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只不过是表达一种极其平常普通的离情和那种微波似的轻烟似的别绪,并无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但有一点却是我们所不该忽视的,那就是这首诗的艺术美、诗意美。

《再别康桥》的艺术美表现在诸多方面: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十分注意诗的结构、形式的美和音乐美。同时,这首诗还具有丰富的联想性、趣味性,还借助音乐节奏来加强和推动它。然而,在构成诗的艺术美的诸因素中,至关重要的却是诗的意境美。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间,巧妙地把气氛、情感、形象三者融合为一,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

五、作品补充

现代教学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能局限于课本。除了讲析课文外,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补充,这也就是所谓的“知识迁移”。因此,教师在教《再别康桥》这篇课文时,要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下徐志摩的其他作品,如:《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和《我等候你》等。通过介绍这些诗篇,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徐志摩诗歌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的特征。

再别康桥教案范文第3篇

北京市顺义区教委根据本区教育系统的实际,制定并颁布了在全区相关教育机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北京市板桥中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形式对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开研讨会、请专家指导等方法,制定出了板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计划。

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举措

(一)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办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板桥中学的办学思想具有多元特色,旨在促进学校整体和谐发展。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干群和谐,师生、生生和谐,人的身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落实办学目标的重要一环。

(二)树立“服务”、“发展”的管理思想,使用好尊重、调节的管理方法,树立为师生发展服务的管理思想,使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1.召开改革领导班子会

(1)会前学习交流。每次班子会前几分钟进行学习交流,这样既强化了干部的学习意识,又可互相启发。交流的内容比较丰富,有干部学习的内容,也有外出开会的精神,还有平时管理的体验等。

(2)实行设计、反思制。每位干部汇报自己近期的工作,确定自己下一步所负责的工作,并制定较为详细的工作计划,自己先行设计好工作方案,然后与大家交流,一起完善;校长对每位干部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提出建议。干部的主体性大大增强,主动想问题的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2.把教师会开成教研会。改变以往教师会光由干部讲、教师只是作为听众的做法,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轮流发言,畅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分析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教师不再只是听众,而是以主体出现。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不再无故不参会,而是觉得不开会是一种损失,有的还要求用幻灯片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果进行展示。

3.为女教师过别致的“三八节”。关心女教师的身心健康,每年都要为全校女教师过一个别致的“三八节”。2009年“三八节”主题是《做成功靓女人》,女教师们在一起讨论“家长里短”:处理好婆媳关系的妙招、教育子女的办法等。女教师热情非常高,收获也特别大。多种以调节身心健康为主题的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干部和教师的身心和谐发展。

4.校长亲自为教师进行《健康・成功・快乐》的讲座,讲座分为四部分:快乐的人生、成功的人生、健康的人生、潇洒的人生。在做讲座过程中,会议室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笑容挂在教师们的脸上。通过这次讲座,教师们掌握了不少调解心理、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

(三)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了如下工作:请市、区心理专家来校为心理活动课“会诊”,悉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规范心理课教案,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发展与提高。

(四)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校各层次德育工作的开展。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结合,彰显德育实效性;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巧妙的对接,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校各项德育活动中;在班级德育中插上“心理翅膀”,使班级管理工作更有实效。

二、成效

正是由于我校办学思想正确,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学校由此发生了振奋人心的变化,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缓解与解决;教师们掌握了调节心理的科学方法;心理教师指导学校心理活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心理活动课的效果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和谐;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北京市顺义区中小学第一本校本心理活动课参考书于2009年6月出版。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我校各方面工作的提高:我校党支部在乡镇四十几个支部中被评为先进党支部;2008年9月板桥中学与顺义三中、八中同时进入顺义区科技教育示范校行列;同年12月,我校被评为顺义区科技教育先进集体。2008年中考,我校有五科获优秀奖,会考科目中有两科获优秀奖,学校获学科成绩优秀集体表彰,同时获英才教育优秀集体奖,等等。

三、体会

再别康桥教案范文第4篇

命,多中媒体、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成了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表现。

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无疑最具有挑战性,计算机辅助教学(CAl)、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为我们语文教师开辟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新天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多媒体,对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在无用论的晃子下纯粹不用,不是与时俱进,课堂上用各种媒体作秀,更是不切实际,新时期的教师要在媒体运用与教学目的达到之间找到一个比较科学的结合点。我在高中一年级《再别康桥》的教学中尝试运用多媒体——

《再别康桥》是近代著名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建国以来第一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其编入新版高中语文第一册,这是使受教育者多视角审美情趣的提高,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大胆尝试,教读这种纯艺术而非“时代精补的单纯的传声筒”(马克思《致斐.拉萨尔》)的精美作品,以高雅健康审美观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而多媒体与教学的结合,为语文教师优化教学、提高效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提供了新舞台。

《再别康桥》的多媒体教学立足于大纲“着重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教学思路借鉴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关于文学欣赏课的设计(见陕西师大《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三期),具体从三个方面去做: 第一是美美的听、美美的读,第二是美美的品、美美的悟,第三是美美的说、美美的写。

一、美美的听 美美的读(第一课时)

课件1:背景——夕阳西下,火焰般跳动的晚霞,融入作者姓名、课文标题等文字。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了毛泽东主席的《沁圆春·长沙》,展示的是爱的主题,表现了一代伟人对祖国大好河山、伟大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执爱。今天我们学习建国后第—次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再别康桥》,这是近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作品,它表现了人类永恒的情与爱主题,流露出作者对闻名世界的康桥胜景的迷恋与痴情,我们如何学习这首诗呢,我分三个板块从三个面与同学们共赏这首诗。引入课件2

课件2: 三个板块 美美的听、美美的读 美美的品、美美的悟 美美的说、美美的写

课件3:背景——剑桥风光,或沪沽湖、香格里拉图片,或自摄罗甸风光照片。配乐——《梁祝》。文字——诗歌全文自下而上缓慢进入。朗读——较圆润的女声,与画面同步。

课件4:修改课件3,配乐《二泉映月》,较雄浑男声朗读,其余同课件3。

课件5:修改课件3,配外国小夜曲,略欢快的男女声混合朗读,其余同课件3。

在播放听的几个课件之前,提醒学生注意音色、节奏、和声、旋律等音乐语言是如何刻画音乐形象来表现主题的。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注意插入的背景音乐与康诗意境的转移和沟通,每听一遍都有—定的提高。第一遍听,要求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脚,体味诗歌的“音乐美”,第二遍听,要求领悟诗歌的形象和用词,特别注意表现不同色彩的用词,欣赏诗歌的“绘画美”,第三遍听,注意第—诗节和最后诗节的异同,中间几个诗节的某些内在联系,领会康诗是“凝固的音乐”,具有“建筑美”的特色。通过声、像、图、文并举,多种媒体共用,多曲道诉诸于学生视觉和听觉器官,真正使学生在这种声画同步、视听一体的新教学模模式中,美美的听,听得美美的,产生强烈的共鸣,心灵受到艺术的洗礼和熏陶。

听是品的准备,也是品的开始。

美美的读:

课件6:修改课件3,除去朗读声,其余相同,

循环播放课件6,指导学生默读、诵读、齐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

在不同形式的美读中,要求学生体味、发掘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情感是什么,这就是诗歌的“意”。同时也要明确诗歌写了哪些具体的景,“意”与“景”的结合达到了什么样的艺术境界,这就是诗歌意境的美。

二、美美的品、美美的悟(第二课时)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诗歌鉴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可以说是第—板块听读的检测、延续、升华和总结,这个阶段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教师以“班长”的身份组织学生讨论,《再别康桥》美在哪里,例举具体美点,并说明理由。在讨论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旁观者”,教师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圆其说,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求答案。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诱导点拨:

1、韵律、韵脚的美。

2、节奏、旋律的美。

3、客观景物形象的美

4、作者主观意象的美

5、作者的“意”与客观的—景”结合,艺术境界深远的美

6、“一”(只、个、潭、船……)数量词点缀的美

7、前、后、中诗节排列组合的美

8、重章叠句、往复照应的美

9、色彩斑斓艳丽的美

10:新颖贴切比喻的美

……

第二步教师以点带面,播放课件选择两个美点来讲评。

课件7:两幅图片,一幅是夕阳西下,落日余辉,另一幅是垂柳飘拂,倒映在碧绿的水中。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个性化形象思维能力,简述两幅图片的内容,想象两幅图片融合、重叠的景象,由此及彼体味到第二诗节“金柳”“新娘”“艳影”的意蕴之美。

三:美美的说、美美的写(第三课时)

说,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学生由知识把握到能力形成的表现,引导学生说好,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具备初步文学创作能力的体现,更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

《再别康桥》表现了作者对康河的一往情深和无限的眷恋,情爱是人类社会最永恒的话题,人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独特微妙的,下面就两个画面说一句热爱的话。

课件8:数码照片,学校附近的一处自然景观。 ·

这是我们家乡的一大胜景,通过对《再别康桥》的学习,我们初步明白了诗歌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同学们根据画面的内容,用一句富有诗意的话来表达赞美和热爱。

例句:我可爱的家乡,待嫁的新娘

课件9: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这是被称为国宝的大熊猫,现在正面临绝灭的危险。今天,保护生态环境,同野生动物共处地球家园,越来越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请说一句关爱野生动物的话。

例句:你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朋友。

少了你,这个世界便缺少了真

更说不上善

哪里还有美?

再别康桥教案范文第5篇

A.几番风雨

B.落红无数

C.天涯芳草

D.脉脉此情

E.春又归去

37.《一句话》这首诗中反复句的表达作用有( )。

A.具有一唱三叹之妙

B.体现了人们所受的苦难

C.表现了当时中国的黑暗

D.强化了全诗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E.突出了主题

38.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赏心悦目的诗性美感著称,其诗性美感主要体现在( )。

A.语言朴实直率不用修辞

B.诗歌体式的建筑美、音乐美

C.韵脚时有时无

D.诗情画意的意象美

E.抒情手法的精彩多样

39.下列属于戴望舒诗集的有( )。

A.《我的记忆》

B.《红烛》

C.《雨巷》

D.《望舒草》

E.《死水》

40.与等待、希望和追求的象征意义相对应的意象是( )。

A.独自彷徨

B.丁香姑娘

C.撑着油纸伞

D.默默彳亍外语学习网

E.颓圮的篱墙

参考答案:

37. 正确答案:ADE答案解析:本诗中的反复修辞主要有以下作用:有一唱三叹之妙,突出了主题,而且高潮迭起,强化了全诗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38. 正确答案:BDE答案解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性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诗情画意的意象美,其二是抒情手法的精彩多样,其三十诗歌体式的建筑美、音乐美。参见教材204页提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