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秀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优秀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优秀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优秀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很高兴写这篇心得体会,因为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通过了考试,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即将开始我人生中的新征程。虽然有过两年的工作经验,但这对于伟大的教育事业来说,却是极其渺小的,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让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工作,期待已久的培训终于到来,开班仪式上教育局的各位领导对我们表示祝贺,同时又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几天的培训下来,感触颇深,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也让自己对以后的教师之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远的计划。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投入自己饱满的热情,在教育事业上展现自己,同时做出自己的贡献。

培训中几位校长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讲座的内容很丰富,包括新教师怎样做一个有情怀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理论与实践、构建高效课堂、做有创意的教师、做一名有理想的名师、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介绍了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这几方面的学习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教师这个行业的重要性,它不仅担任教书的重任同时育人是教师终身的奋斗事业,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真正的为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

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我从中得到了很多的体会和启发。首先,九中的刘世凯校长给我们讲的做一个有情怀的班主任给我的印象最深,刘校长一见如故,当年上初中的时候是我隔壁班的班主任,那时候刘老师刚到实验,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得到了我们多少同学的仰慕,他经常带学生参加比赛获奖,另我们十分的羡慕,没想到时隔多年会在这里见到刘老师,可这次完全不一样,刘老师已经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年轻校长,刘老师跟我们介绍了他的经历,同时阐述了班主任的重要性。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师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角色,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老师的这句话: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一群好班主任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批好班主任就是一方好教育。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会争做班主任,做好一个班主任,做一名合格优秀的班主任。

其次老师跟我们讲了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效课堂以及怎样做一名智慧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师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通过这篇讲座我了解了课堂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怀着谦逊的态度认真学习,向书本学,向老教师学,向经验学,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多走入老教师的课堂,多学习,多反思,同时我还会邀请老教师走进我的课堂,对于老教师提出的不足,我会认真思考,及时改正,争取让自己尽快的成长,尽快的适应工作的要求。

再次,南关小学野校长为我们阐述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野校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从宏观的角度让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自己的身份,身为教师所需的知识、技能、理念,自身专业成长和规划。使我认识到教师责任重大,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素养等的重要性,但也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校长提出的六点“信念、自主、学习、反思、挑战”值得我们新教师细细的揣摩,并能够真正的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得以实现。

对教师来说,成长最重要的是以终身学习为途径的自我培训,我的自我培训之路还很长,我的专业成长道路也还很长,我要像朝圣那样虔诚而持久地搞好自我修行,争取做个无愧于“老师”这个神圣称谓的好老师,做个不断进步,永不停步的阳光教师,用自己扎扎实实的教学探索和实践践行好素质教育!

对我自身来说,我会初步做一些规划,首先我的目标是半年适应,一年胜任,两年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新教师上岗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十分欠缺,需要多听、多看、多请教,更要多讲,才能一点点的锻炼自己,让自己尽快的融入到教学工作中,适应教学。在自己度过“适应阶段”后,就需要尽快“胜任”,这就要不断的去充实自己,这个期间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学习,去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能够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力争早日胜任教学工作。

一个教师成功的标志就是有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我定的第二年的目标,便是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优秀的教学成绩,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这个目标是十分艰巨的,但我会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去努力,并付诸实际的行动!

前面只是自己的一个短暂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以后漫长的教师之路,我还有一个更远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让学生愿意与你交心的老师。他不管在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都愿意和你说让你去帮助他;他有高兴地事情也喜欢与你分享,我希望自己在孩子们心里撒下的不仅是知识的种子,还有阳光,有对生活的热爱。也许这个理想很难实现,但我会一直为之努力,一生都去追寻,同时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梦想是能够成为一名名师,就像这次给我们培训的各位校长一样,能够坐在那个位置分享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

优秀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摘要:教师研修机构在培训提高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方面承担着专业引领和专业指导的职责。本文从三个方面重点关注了教师研修机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策略:研修一体,整体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突出骨干,全力打造教师队伍领军人才;辐射示范,着力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育 研修一体 教师专业发展

开发利用好教师资源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第一要务。我们践行“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和“用最强的师资支撑最大的民生”理念,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实施“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共同发展”策略,以校本全员培训为基础、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教改科研为先导、“导师制”培训为龙头、名师骨干培训为重点、登记制度为保障,加大统筹力度,加强培训工作,教师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进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队伍和教育质量保障。

一、研修一体,整体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我院担负着全区83所中小学的教学指导和质量监控工作,履行着研究、指导、培训、评价、服务等职能,是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智囊和助手。强有力的专业引领和专业指导,并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院的生命线。培训好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我院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工作,让全区中小学每一位教师都优秀起来,让优秀的教师更优秀。

一是完善指导服务功能。

在创建教师进修学院的基础上,完善与直辖市文化区地位相匹配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功能,切实加强中小学干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育教学科研指导、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教育信息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远程教育等五个中心建设,增强学院持续健康的发展能力。

二是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坚持开展教职工论坛、“两课”活动、教研展示等活动,采取学习培训、上挂锻炼、下校交流(或蹲点)等措施,搭建高端培训、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平台,切实加强教科研人员能力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助推专家型教科研人员的成长。

三是整合科培研德力量。

进一步整合教研、科研、培训等力量,优化部门职能和工作规范,强化每个教科研人员“科、培、研、德”四位一体的职责意识,勇于担当,鼓励创新,促使每个教科研人员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承担各类教师培训任务,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四是加强“四化”建设。

立足课堂教学,着眼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教研方式变革,按照“教研专题化、科研培训化、培训课程化、研修一体化”工作思路,建立健全研修一体化的科学管理运行机制,形成教师教育“一盘棋”工作的活力。

五是提高课堂教学胜任力。

坚持开展职初教师、农村教师、边远薄弱学校教师等培训和学科优质课大赛,以赛促培,赛训结合,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胜任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重庆市首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基本功大赛决赛中,我区8名选手获得了7个全能一等奖,在24个单项奖中获17个一等奖。在重庆市首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我区6名选手全部夺得一等奖的第一名。在重庆市教委直属小学与主城部分示范小学教师技能大赛中,我区教师获5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

六是加强教师研修平台建设。

开展网络教研,建立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构筑教师研修共同体,助推教师发展。同时,总结推广“校本教研与教学优质化”研究成果,深化校本教研,开展教育部规划课题“区域性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实验工作,指导各中小学加强教师校本培训,立足本土催生教师发展。

五年来,全区5000多名城乡中小学教师100%参加了继续教育,合格率保持100%,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中小学教师STM体系研究”(选拔、培训、管理)课题成果获市政府首届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

二、突出骨干,全力打造教师队伍领军人才

中小学教师高端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培养一支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家队伍,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是我区充分发挥科教文化区优势,聚集利用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开展中小学教师高端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家等基础教育高端人才的一项新的教师研修模式,是我区坚持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目前,“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已先后聘请148名在全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专家教授,为我区中小学培训了423名优秀骨干教师。第五届“导师制”99名学员和第三届“名师班”20名学员的培训工作持续扎实推进。“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在探索起步的基础上提档升级、深化发展,突出了三个重点,做到了四个结合,实现了三大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突出了三个重点。

从培训对象看,重点加强对优秀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带动整个队伍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从区域类型看,重点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促进城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均衡发展;从价值目标看,重点培养培训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着力追求教育家办学。

二是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专家教授、优秀教研员和学员有机结合。从重庆市教科院和西南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教育学院等聘请的专家教授,从我院聘请的各学科优秀教研员,与从全区各中小学选拔出来的优秀骨干教师,组成相应的学科组,拧成一股绳。按学科教学特点要求,导师、学员和联络员根据学员实际,量身制定学员培训发展计划,从理论水平提升、教学技能提高、科研能力增强、成果业绩展示、示范作用发挥等方面,导师对学员开展结对培训,提供“全程服务”。二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和各中小学有机结合。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院、学员送培学校、导师、学员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任务,形成互动共向合力机制。三是学员发展的现实基础、最近发展区和发展愿景有机结合。从学员自身实际出发,找到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科学确定学员发展愿景目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培训,高规格要求,高质量展示,引导每位学员立足现实发展的起点,着眼长远可能发展的目标,追求专业发展的快乐和生命的幸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差异发展,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和风格。四是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精品课堂教学、项目驱动、科研引领、成果展示等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三是实现了三大创新。

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师培训方式,“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一是创新了教师研修模式,把“学、研、修”融为一体,提高了骨干教师内涵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二是创新了教师培训制度,坚持定期开办,加强考核激励,对学员培训后的持续发展和作用发挥等及时跟踪,完善后续跟进培训;三创新了联络员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培训主体之间的桥梁问题,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

四是取得了显著成效。

“导师制”和“名师班”培训新机制的建立,让所有教师都有了不断提高、梯次提高的机会,提升了教师争当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和教育家的积极性,使一大批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家等为龙头的优秀教师群体。目前,全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名,全国模范教师4名,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5名,全国先进集体2个,重庆市优秀教师群体1个,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重庆市学科带头人1名,重庆市名师4名,重庆市特级教师20名,重庆市教育终生贡献奖2名,重庆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2名,重庆市骨干校长8名,市级骨干教师154名,中学研究员级教师11名。

三、辐射示范,着力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

作为重庆市首批教师进修学院和中小学教师教育市级培训基地,我院积极承担部级和市级有关教师教育工作,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缩小城乡学校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提供教育公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顺利完成市级培训项目任务。

我院先后承担重庆市小学数学培训、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初中英语骨干教师、香港田家炳基金会援教涪陵英语教师等培训项目,为全市培训学科教研员和优秀教师397人。

二是扎实开展“国培计划”工作。

“国培计划”实施以来,我院与四川外语学院合作,组织全市各区县59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完成了“国培计划”重庆市初中英语教学能手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农村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院 组织区内9所中学和28名优秀骨干教师,承担了重庆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初中语文、地理和化学置换脱产项目38个区县142名学员的影子跟岗培训工作,呈现出“培训层次高、培训规模大、培训模式新、培训资源优、培训定位准、培训监管严、培训实效显”等特点,得到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办和市教委的充分肯定。

三是真心真情开展对口援教工作。

我院组织教科研人员先后对部级贫困县奉节、城口、武隆、涪陵、秀山、酉阳等送教17次,听课308节,评课275节,上示范课47节,开展专题讲座86场,问卷调查5650份,受培教师达22500多人次;同时,还组织区内市、区级优秀骨干教师48人次送教12次,上示范课105节,听课280节,交流研讨86次,受培教师达8000多人次。

四是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影响。

优秀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的本领、技能非常多。通过今天三个讲座的学习,我认为这样的几种技能是优秀教师必须要具备的。

一、尊重学生

优秀的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新课改倡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俯下身子教书,其涵义就是师生关系的平等,抛弃师道尊严的面具,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教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师才会耐心的了解学生。一切的教育都是从了解学生开始,了解学生,才会因材施教。才会悬置先入之见,了解学生,才会对学生的行为举止理解、宽容。

学习了今天的讲座,使我对一些“问题”学生的问题多了一份宽容与理解,尤其是对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身上暴露的一些毛病,今后我会更加慎重的处理,决不能凭自己的主管臆断去解决问题。

二、掌握练习的量,拒绝题海战术

在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一些老师凭“题海”战术,小学村级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取得了高升学率,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顺理成章的冠之以优秀教师的称号。但在教师“名利”双收的背后,是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被挤占,老师整天也埋头在作业堆中批改作业,精疲力尽。这种以牺牲师生大量课余时间,身心俱疲的方式取得的成绩是不可取的,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真正优秀的教师,绝不是单凭“题海”战术获取成绩,而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之上,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研究恰如其分的习题量。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人说“熟能生巧”,我曾经怀疑过,但不够自信,学习了今天的讲座,找到了理论依据,“熟也能生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熟也能生厌”,“熟也能生拙”。什么意思呢?对于新知识,需要一定的习题量巩固,并且在刚开始阶段,随着习题量的增加,学生的解题技巧、能力以及解题速度肯定是上升的,但习题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学生的“巧”已达到最高点,如果还是盲目的增大习题量,学生的“巧”反而会降低,大量的机械的重复训练,学生心力俱疲,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所以优秀的教师会研究习题量的度。

优秀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机制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6-0061-03

【作者简介】1.左坤,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南京,210000)教师,高级教师;2.陈韵妃,南京市教师培训中心(南京,210000)教师,高级教师。

青年教师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遵循教师职业成长规律,依据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南京市教育系统不断创新机制,搭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拾级而上的阶段平台,积极构筑外部支持系统,努力激活内在动力因子,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生机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

一、凡进必考:把好入口关

为了优化师资队伍,确保新教师质量,南京市早在2004年就在全国率先实行新教师录用“凡进必考”制度,即自愿报名、凡进必考、双向选择、择优录用。随着“凡进必考”制度的不断完善,这项改革还起到了另外两个作用:

1.引导准教师的专业修炼方向。南京市新教师招聘一般采取“笔试+面试”的形式,笔试由市教育局按一定开考比例统一组织,主要考查公共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公共知识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包括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面试由各区教育局和各中学举行,面试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模拟课堂、结构化面试、现场答辩等多种形式。这就要求应聘者必须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也必须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经过这些环节被录用的新教师,可以很快适应教育教学岗位的要求。

2.引导了师范大学(院校)的培养模式转变。为了适应南京市新教师招聘的要求,一些师范大学(院校)的教师培养模式,逐步由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转向以提高教师教学知识为中心,由比较重视理论学习和科研,转向更加重视实践能力和应对处置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南京晓庄学院本着“早接触、不断线、全程化、系统化、主题化”的思路,致力于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南京市部分小学合作,组织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顶岗实习・置换研修”,即由大学生到农村小学进行顶岗实习,同时以2?X1的比例置换出小学教师来到南京晓庄学院置换研修,做到高校和小学的双赢。“顶岗实习・置换研修”项目帮助师范生真正进入真实而复杂的教育情境,体验教育教学活动,检验自身专业素养,也为青年教师日后的快速成长创造了条件。

二、职初教育:走好第一步

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只是为其今后的成长提供一种可能,他们能不能真正胜任教师岗位需要,还必须依赖上岗后的持续培训和实践历练。职初教师如何培训?不少地方一般采取暑假集中培训方式,用三五天时间,对新教师进行所谓的上岗培训,然后就把他们投向了教学岗位,让他们“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南京市早些年也是采取这种做法,可事实证明,短短几天的培训,新教师仍然很难适应教学需要。如何让这批教师能够快速地适应、胜任,帮助他们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南京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新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始实施“新教师高起点发展工程”,着眼于教师教育课程的系统规划,整体设计,着手于教师职业生涯的第1个五年,即职初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于2014年正式启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初教育培训与考核工作。

职初教育由市、区两级培训机构联合实施。市级教师教育管理者做好三步:一是研制《南京市中小学职初教师教育课程方案》,明确职初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规范区域培训与校本研修不同的课程学习模块,确定组织实施、指导监督责任单位。二是编著《职业适应期教师教育课程读本》作为区域课程实施的载体,编撰《南京市职初教师校本研修指南》,汇编《职初教师校本研修案例》,为课程的实施打开思路,提供策略,给予切实可行的指导。三是制订职初教育考核标准,明确相应的考核要求,既是目标导向,又是过程控制,更是阶段性的发展性评估。

职初教育培训实施的工作主体为各区各校,活动分三个阶段:一是教师见习期,即工作第1年,完成规定动作――区域培训课程(含部分校本研修课程);二是教师适应期,即工作第2~4年,完成自选动作――实践性课程(含市、区、校三级学科研修课程);三是教师巩固期,即工作第5年,完成对课程学习的反馈、评价与展示。

职初教育阶段性考核由市教师培训中心牵头各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完成,分两步:一是考核。各区教育局在区、校两级职初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基础上,按“三个一”的要求,即一份个人专业发展档案袋、一节独立备课的常态课、一场教师专业基本素养笔试考核,对职初教师进行阶段性评价;二是展示。各区抽取10%比例的职初教师参加市级展示,即课堂教学技能展示和学生教育情景问答。

职初教育培训与考核工作实施三年来,不仅在一定层面上肯定了我市自2004年起实施的新教师录用“凡进必考”这一人事制度,还给教师教育注入了可持续发展力。各区各校共性与个性兼具的培训培养模式,以及阶段成果展示,带动了学校、区域教育教学团队,带动了一批批中老年骨干教师,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对“教师第一课”的研究热情,有更多的教师带着更多的实践经验参与到职初教育课程中,成为课程的主人。

三、多措并举:激发内驱力

当下社会复杂多元,青年人加入教师团队,并非都是因为热爱教育,其中不乏考编谋生者。有的新教师虽然对教师职业抱有较高热情,但在最初的新鲜感消失后,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加上工作中不断遭遇挑战和挫折,他们渐渐产生职业倦怠。如何让青年教师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南京市的做法是激发教师的职业内驱力。

1.通过持续的培训激发内驱力。目前,南京市中小幼专任教师总数为62193人,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占42.4%,年均有5万多人次青年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培训。其中,部级培训,省级培训(含省级网络培训)参与人次占26.5%。除此,遴选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境外培训,如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赴英国、加拿大培训,赴新加坡、澳门影子式培训,“国际视野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两年培训计划,市级引智培训项目――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行为及教学评价培训等。这些培训的作用不仅在于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更在于让青年教师始终处于一种学习进取的状态,特别是青年人在一起互帮互学,激发了他们不断进取的雄心和激情。

2.通过增加青年教师的成就感激发内驱力。站稳课堂,开设公开课,是青年教师获得成就感、增加专业自信的基本途径。由于种种原因,青年教师往往很难获得开设公开课的机会,“出头露面”的机会很少。针对这一情况,南京市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我要上公开课”活动。每两年,南京市通过网络采集一次网络培训需求,并在网络培训系统性、结构化的课程框架下,研发年度网络培训课程征集指南,面向全市公开进行招标竞选。这个只拼实力不看资历的无门槛课程资源征集,让众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或与名特优教师组团,或参与区级、校级团队,或是搭建青年教师群组,既可以参与定制课程,也就是所征集课程申报,又可以参与自荐课程,也就是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和成果转化为网络课程的申报。一经评审竞标成功,不仅可以获得课程制作经费支持(每学时4000元),还可以获取课程制作研发证书。至2016年年底,南京市已建设了主题组班式网络培训课程16个项目,约461学时培训视频;建设菜单式网络培训课程269个项目,约1047学时培训视频。这些网络课程资源的“主角”三分之一以上都是青年教师。

3.增强青年教师的“被需要感”激发内驱力。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取决于他们的德性德行,而德性德行的生长又取决于能不能获得较强的职业幸福感。南京市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让其有“被需要感”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有“自主”,有“创造”,更能体会成功,体验幸福。从2013年开始,南京市启动了由教师自愿参加的的“教师志愿者联盟”公益项目,向学生、家长及社会无偿提供权威的、专业的教育教学专业志愿服务。经过三年多的实践,青年教师注册并参与志愿服务已接近80%,他们在传递教育正能量的志愿服务中体现教师职业价值,增强职业愉悦感和幸福感,自觉地将教师所应具有的爱心和奉献真正落地开花,并从中获取个人成长动力,促发内驱力的强大、持久,从而为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四、鼓励成名:迈上新台阶

青年教师大多渴望成名成家、渴望获得认可,把他们的这种心态引导好,可以鞭策其不断精进,在教书育人的“长征”中不断走向新的台阶。

为了激励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南京市从1995年起,面向各级各类学校在职在岗的青年教师,每隔三年评选一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至今已评选出八届2594名优秀青年教师。这一举措同时也带动区县、学校层层开展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活动,在青年教师队伍中产生了巨大的辐射效应。

_展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活动,并不单单是遴选出若干教师授予称号,更是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和导向的过程。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的评选办法,一般从教师师德表现、职称考核、班主任经历或组织社团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经历方面划定基础线。同时,明确了校级领导占比,明确了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农村教师倾斜,并做到各类教育、各个学段全覆盖。依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好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按以下程序操作:(1)个人申报;(2)学校推荐;(3)区教育局(市直属学校)初评;(4)市教育局组织专业基础知识与教学基本理论水平考核(以下简成为“笔试”);(5)组织材料评审、教学绩效考核评审;(6)组织课堂教学考核;(7)终评,公示。之所以设置如此严密的评选程序,就是要增加“优秀青年教师”的“含金量”,营造激励优秀、尊崇优秀的良好氛围。同时,按照“岗位需要什么就考什么”的原则,精心设计考试、考核的内容,引导青年教师“自己缺什么就补什么”,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使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工作能较好地发挥“指挥棒”的作用。

优秀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优秀习惯 职业院校学生 高技能人才 训练瓶颈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以高技能人才楷模为榜样,分析总结人才楷模赖以成才成功的优秀习惯,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系统性的优秀习惯培养训练,是对学生成长成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积极尝试。而优秀习惯培养训练的中后期往往是最难突破的瓶颈期,深入分析造成习惯养成训练瓶颈的原因,进而找到突破训练瓶颈的有效方法,对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优秀习惯培养训练卓有成效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决定习惯养成训练成败的关键。

一、优秀习惯培养过程中的三大瓶颈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优秀习惯训练的执行过程中,需要经过对不良习惯的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由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三个阶段,这三个转化阶段也正是习惯训练过程中需要突破的三个瓶颈阶段,如下图所示。

1.不良习惯及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有些已经成为“自然”的不良习惯是长期“养成”的结果,学生恐难在较短时间内接受老师灌输的正确认识,更难正确认识自身不良习惯。

转变认识,就是让学生认识优秀习惯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和不良习惯对个人发展的消极影响,敢于正视自身缺点,查找自己有哪些不良习惯,从而正确对待优秀习惯的养成训练。

2.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

在对中职学生进行优秀习惯培养训练的初期,经过说服教育和适当的训练后,学生对优秀习惯成就高技能人才和不良习惯阻碍个人发展有一个正确认识,但有了正确认知并不等于一定会产生正确行为,正所谓知易行难。在习惯训练中,真正做到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还会受多种因素影响。

(1)认识与情感关系的影响。学生对优秀习惯的认识若是以其亲身体验和了解形成的,这种正确认识转化为正确行为的一致性就较高;反之,学生对优秀习惯的认识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的,那么就难以保证一致性的转化。

(2)认识对象与个人的关联程度影响。如果优先选择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较大的优秀习惯开始训练,那么学生对此所产生的认识就会与行为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3)个体的人格因素影响。具有较强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其行为较少受个人情绪影响,而更多的是根据环境的要求去表现。而自控能力弱的学生,其行为易受个人情绪影响,表现出不确定性。

3.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

在观察行为改变时,克特·温勒提出行为改变分为解冻期、改变期和冻结期。优秀习惯养成训练中,学生由正确行为向习惯行为的转化期称为“冻结期”。在这一时期,新行为要形成习惯必须进行强化。

(1)习惯教育气氛要民主化。尊重、关心、激发学生自信心,创造宽松训练氛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习惯价值,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我。

(2)坚持激励为主、奖惩结合。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引起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励他们按照评价指引的方向继续努力,使那些与要求和标准相符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

(3)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集体风气中养成良好习惯。

二、突破习惯训练的瓶颈

职业学校中很多学生不良习惯已根深蒂固。因此,习惯培养训练要有耐心,需要学生的意志努力和教师的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持续强化,是实现转化的关键。在培养优秀习惯训练时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1.训练须持之以恒

优秀习惯的培养训练要持之以恒。因为养成一个好习惯,尤其是改变一个坏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抓,天天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一以贯之,切不可“前紧后松”,更不能“一曝十寒”,要有耐性,更要持之以恒。

2.训练须“严字当头”

优秀习惯培养还要强调“严格”二字。训练就要有“狠劲”,不见实效决不收兵。训练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改变不良习惯,成就好的习惯。

3.训练要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优秀习惯培养训练要“严”字当头,更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完美配合。否则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导致坏习惯滋长,事倍而功半。所以调动学生参与训练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训练兴趣,同时明确要求加强纪律制约,反复强化,结合检查评比,建立网络,发挥整体训练功能,方能提高训练成效。调动学生参与习惯培养的积极性,要做到五个结合:

1.激发学生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

高技能人才优秀习惯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需要学生战胜许多困难。所以训练中强调“苦练”,提倡不怕苦、不怕烦。同时,苦练中增加“趣练”,训练活动设计体现一定的趣味性、多样化,让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氛围中接受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

训练中给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训练。具体到教师的指导过程,一些小的细节习惯,指导时要加以讲解,循序渐进。

3.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在优秀习惯训练过程中,只要求没检查,要求就容易落空。但检查评比是外力,也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养成优秀习惯最终还须靠内因,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自我评价是学生改变不良习惯获得进步的源泉,只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才会产生完善自我行为的强大动力。

4.纪律约束与自律要求相结合

职业学校学生的自觉性不高,良好习惯的养成还须辅以必要的纪律制约。优秀习惯的养成训练虽然本着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但训练小组还是要制定严格的纪律,约束训练中学生的不当行为。但是,纪律制约要与学生的自我要求紧密结合,让学生自愿接受约束,并能够主动地在训练中自我提醒、自我教育、自我克制。

5.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

高技能人才的优秀习惯的养成,对职业学校的在校生而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反复强化。连续强化时间过长,也会造成学生倦怠情绪。因此,强化训练要与积极疏导相结合,抓住学生训练的积极因素,耐心疏导,使学生走上正规训练轨道。

总之,在职业学校学生中开展优秀习惯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让好习惯成为学生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优秀习惯的培养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和艰苦的,需要教师的激情投入,需要科学的方法指导,更需要耐心和坚持。但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习惯的过程,不论这一过程有多少困难、多少未知,都要不断地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