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土保持生态生态环境工作应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对全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监测,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政策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四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水利部统一管理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负责制订有关规章、规程和技术标准,组织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国内外技术与交流,全国水土保持公告。

水利部各流域机构在授权范围内管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县级以上水行政方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设立的水土保持机构、以及授权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对辖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实施管理。

第五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按水利部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

第六条省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作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组织实施。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进行修订的,须经原批准机关审查同意。

第七条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心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或报请同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监测站网的建设与资质管理

第八条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指导下,按基本建设程序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其运行实行分级负责制。

第九条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由以下四级监测机构组成:一级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二级为大江大河(长江、黄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及辽河、太湖等)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三级为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级为省级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

省组重点防护区监测分站,根据全国及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设立相应监测点。具体布设应结合目前水土保持科研所(站、点)及水文站点的布设情况建设,避免重复,部分监测项目可委托相关站进行监测。

国家负责一、二级监测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三、四级及监测点的建设和管理。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建设的监测站点不得随意变更,确需调整的须经规划批准机关的审查同意。

第十条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应设立专项监测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向项目所在地县级监测管理机构报告监测成果。

第十一条下级监测机构应接受上级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十二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须由具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格证书单位承担。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由水利部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从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须经专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岗位证书,方可持证上岗。

第三章监测机构职责

第十四条省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网,承担并完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任务,负责对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质量保证,开展监测技术、监测方法的研究及国内外科技合作和交流,负责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对下级监测成果进行鉴定和质量认证,及时掌握和预报水土流失动态,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报告。除本款规定的职责外,各级监测机构还有以下职责: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具体管理。负责拟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标准,组织对全国性、重点区域、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负责对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和技术认证,承担对申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质单位的考核、验证工作。

大江大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参与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和开展跨省际区域、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工作。

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对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的管理,承担国家及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监测工作。

第十五条省组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的主要职责:按国家、流域及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计划,对列入国家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的水土保持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

监测点的主要职责:按有关技术规程对监测区域进行长期定位观测,整编监测数据,编报监测报告。

第十六条开发建设项目的专项监测点,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接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第四章监测数据和成果的管理

第十七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成果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第十八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实行年报制度,上报时间为次年元月底前。

下级监测机构向上级监测机构报告本年度监测数据及其整编成果。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数据和成果,向当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报告。

年报内容按有关技术规范编制。

第十九条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成果实行定期公告制度,监测公告分别由水利部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省级监测公告前经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审查。

监测公告的主要内容: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水土流失危害及发展趋势,水土保持情况及效益等。

国家水土保持公告每五年一次,重点省、重点区域、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成果根据实际需要。

第二十条各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对外提供监测数据须经同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同意。

第二十一条对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无故不上报监测数据,不按规定开展监测工作,在监测工作中弄虚作假,未经同意擅自对外提供监测数据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附则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是发展的基础,而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围绕环境保护宗旨的起点展开的。目前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进行污染控制治理和防止环境治理下降,以保障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双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为一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技术手段,其发展现状与前景都应得到重视。

二.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1.采样技术与分析方法有待完善。

科学采样是环境监控的前提,但目前无论是大气采样、水质采样或污染源采样的代表性均难以保证,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同时,现有的分析方法也无法全面应对应急事故处理、污染源的全面监测,特别在生物污染、有机污染、化学品污染、废气污染等领域现有的监测方法还非常薄弱。

2.标准物质品种不足影响了监控质量。

目前标准物质的品种还无法完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特别在气体、生物等领域,严重制约了现代化监测方法的应用。再加上全程序质控数据的缺乏,这些都直接导致环境监控的质量保证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3.监控设备和应用程序等软硬件条件有待改善。

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设备老化的比较严重,缺乏必要的更新和维护。特别在西部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基本的监测设备也难以完全保证。再就是现代的便携式装备严重不足,无法应对应急事件的处理。在软件方面,我国缺乏全面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数据的综合传输与处理还有很多障碍。

4.监测技术的发展缺乏指导与规划。

国家相关相关部门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缺乏全面科学的规划,对监测技术的发展缺乏指导,而且现有监测技术缺乏必要的配套支持,很多还是纸上谈兵,无法应用于实践。再就是对监测技术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三.针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法

1.加大培养教育力度,提高我国环境评价单位和监测单位在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工作中对环境保护监测控制的认识深度。从个人思想上认识环境监测工作对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对于本底监测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本底监测工作旨在为拟建项目提供可靠精确的数据依据,保证环境保护在审批环节上的严格把关。

2.健全和完善项目环境评价分析的评审责任规章制度体系,要求评审工作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评审监测环境质量的内容。

3.施工企业组织建立起环境影响评价关于时间、经济和难度三方面的相互制约的机制。环境影响评价时间因素是作为其评审阶段比较重要的条件之一,严禁急功近利,赶进度,压缩和忽略自认为不重要的工作内容。应根据环境监测计划时间进度和经济预算稳扎实打地进行工作,以达到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4.可考虑在项目环境监测工作中引进“3s”等先进的新技术,充分发挥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准确地对环境监测点进行测定并利用其高精度测定特点对采集环境监测数据等方面进行应用。

四.关于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的管理

1.趋于加强安全性管理。建立管理和技术等多个层面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入侵检测和安全反应等技术管理, 采取内外网隔离、物理断开等方法,通过防火墙有效阻止外部入侵者,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与合理利用,有效维护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安全。

2.趋于提高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软件系统的试运行力度。一体化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管理系统,涉及很多工作流程和所有的网络用户,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梗阻。系统是否实用,是要建立在较大范围的试用基础之上的,并且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来进行我国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安全性精确性的有效检验。

3.趋于加强对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控强度。国家重点城市若有一个空气自动站直接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管建设一个独立于地方政府的真正国家控制自动监测网,必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从而提高我国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实施范围。

4.趋于“监”“测”分离。当代环境监测体系的改革, 认清“监”与“测”的关系,掌握此项技术应用的范围及尺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将影响自动监测系统的发展。目前我国一些重点城市已经将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以承包经营的方式让专业运营司负责,监测部门主要负责质量监督和数据的收集处理,这种分工有利于提高监测人员的主动度,推动了环境自动监测的发展。

5.趋于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相关法律体系逐步完善。法律是提高一项技术的实用性的有效保障,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飞快,同时我国也会逐步的完善这方面的相关法律,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使得此项技术的有序运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使此技术的效益最发挥到极致,进一步稳固我国的环境预测监测行业的发展。

五.我国环境监测今后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过程当中起着良好技术保障作用。然而综合观察我国目前环境问题的现状以及环境保护具体工作情况上来看,我国应当继续以保护国家环境的目标与计划作为指导,按照环境保护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全面的提高监测技术从而为环境的保护工作有效地提供技术保障。其中还需进一步发展环境监队伍的综合素质。吸纳、培养顶尖的专业化技术型人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环境监测发展的首要任务。

1.还需要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分析,应当强化对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据相关调查表明,随着当今工业的开发与发展,大批化学物品等有机污染物已经逐渐成为了目前环境污染中的主要的污染源,为此,有关应当有针对性的建立起一个有效地监测方案,然后开展研究整治工作。

2.应当注重相关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制与创新设计工作,并且保证设计仪器的实用性。因为水类污染以及空气类污染问题的逐步恶化以及难以控制的特性,为此必须强化对自动化的便携式监测仪器等的开发或研制,有利于加强对水、空气污染现象的自动检测与连续分析。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对一些重点污染地区或者是突发污染事故的监测研究。一方面,不仅要做好在突发污染事故之前的预防工作,还要在事故过程当中的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监测工作,以及事故后的评价与恢复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求对重点污染地区进行强化检测与调查工作,并相应地作出防治措施。

监测技术应向着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首先,应当大力地发展多项监测技术,从而适应不同污染程度的监测需求。然后,由于生态监测属于新兴的监测技术,因此需要对其加强研究,从而实现突破性的进展。与此同时,还应当充分的借鉴世界上先进的专业技术经验,从而提高我国的相关技术水平。最后,争取充分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与成果,为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做出贡献。

3.环境监测管理应当朝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进行发展。这是因为实验室管理系统对环境监测而言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的准确性以及自动化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掌握以及完善在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环境监测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通过反映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的监测数据来研究环境污染的起因和发展趋势,从而有针对性的予以控制。可以说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灯塔",它对于有效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突出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对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的阐述能够对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万本太,蒋火华.论中国环境监测发展战略[J].中国环境监测,2005,21(1):1- 3.

[2] 孙天华,刘晓茹.浅评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现状[J].2006,27,(3):78- 81.

[3]《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分析方法标准实务全书》编写组.环境监测管理和环境质量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实务全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4] 张凡秀、赵鹏、张思宝,浅析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及对策[X].山东化工2008.37.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展望

一、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因子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程度的过程。从广义上讲,环境监测就是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分析方法监视和检测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为政府部门进行环境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用科学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和这些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进行监测。由于污染源强度、地理条件、气象因素的不同,污染的范围和影响也就不同,范围有局部性的、区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影响有短期、急性的和长期、慢性的以及潜在性的。因此,要在一定范围内设置若干监测点,组成监测网络,监测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并据此制定防治对策。一般采用化学法和物理法进行监测分析,早期采用比色、电导等化学方法,现已发展到用化学发光法、脉冲紫外荧光光谱法、色谱法等方法。用于水体污染自动连续监测的方法有: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电导法等。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为了解环境质量状况、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又为相关的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及执行各项环保法规、条例而提供客观的科学的数据支持;同时,环境监测还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为环境执法提供技术监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二、我国环境监测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一步一个台阶,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相应的管理体系,在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水专项等环保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我国环保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我国环境监测能力日臻完善

1.监测网络不断完善,覆盖面广阔。我国环保系统组成多为管理型,同时也组建了以环境要素为基础的跨部门、跨行政区的监测网络,据统计目前隶属于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站达2223个,全国其他行业和部门建立的环境监测机构约有2634个,从业人员达到57万人。在这些现有的监测站中,具备各环境要素监测能力的环境监测站有:980个站从事空气质量监测,1078个站从事地面水监测,1131个站从事环境噪声监测,63个站从事海洋监测,111个站从事地下水监测,16个站从事生态监测,185个站从事酸雨监测,43个站从事放射性监测。

2.自动监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随着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我国在探索研究自动监测技术手段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我国有约70个城市建立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在31个省和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卫星通讯系统的建设;在淮河流域及部分省市开展了污染源废水和废气在线自动监测试点工作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3.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形成。我国已有各类方法标准400余项,多数污染因子均已有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标准,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环境质量报告制度。在一些区域进行的预计污染物调查研究及部分城市开展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在群众中产生强烈的反响,极大的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二)环境监测物质基础不断加强

据最新统计,环保系统现有监测仪器价值约615亿元,仅原子吸收、离子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色质联机等已有1257台。据对178个国控站的调查,共有监测仪器价值约3137亿元,占全国的51.19%,其中大中型仪器661台,占全国总数的50%左右。每年600亿的国债项目把环保产业包括监测仪器仪表技术装备纳入计划中。“十五”期间,环保投入达7000亿元,重点是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地表水和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三峡库区及上游监测能力建设项目、重点流域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等。

(三)环境监测科研工作发展迅速

全国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开展了涉及环境容量、排污许可、空气污染预测预报技术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监测队伍整体建设尚存问题;监测技术不强;监测管理的水平较低;监测技术配套性差;经费投入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自动监测系统大多依靠进口(约占67%)等。

1.监测队伍建设尚存问题。环境监测队伍素质与紧迫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发展不协调。环境监测人才的引进、管理、培养等缺少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导致我国多数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出现监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缺乏复合型高级监测人才。解决这一问题要求监测人员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同时完善人才管理和培养机制,减少人员的流动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监测技术不强。监测技术对监测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设备相对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大多数仍以人工现场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为主要的监测手段,各级环境监测站普遍存在重视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忽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监管力度不够,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薄弱,使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得不到有效的运行。此外,污染事故快速反应能力差,预测预警能力缺乏。为此不仅需要充足的经费投入,还要加强监测质量和监管力度,加强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事故后快速反应能力。

3.资源配置不合理。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而我国目前大多监测站仪器因使用年限长久,没有及时的更新,很多设备坏了后找不到配件,甚至无法维修,影响了我国监测技术的发展。走出这种困境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另一方面,健全资源配置手续和制度,减少浪费,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展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监测数据需求种类的多样性也越来越突出,这就为解决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遇。同时,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眼睛和基础手段,环境监测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水平。环境监测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素质建设,加快推进环境监测的现代化进程,提高监测数据处理能力和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分析能力,为依法行政和监督管理提供更大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万本太,蒋火华.论中国环境监测发展战略[J].中国环境监测.2005

[2]王心芳.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J].中国环境监测.2004

[3]胡学聪.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中作用的浅见[J].大庆社会科学.1998(1):47~48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 监管主体 定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b)-0061-02

环境监测被称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此称呼比较恰当地说明了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其为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和有效证据,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内容。如何才能将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下去一直受到环境保护部门与环境监测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文章对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职责定位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帮助到相关从业者,进而为我国环境保护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 当前形势下环境监测的管理主体及其职责

环境监测的管理主体主要是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和专业环境保护机构。全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由市或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监督管理资源合理开发和污染预防等环境保护工作。健全的环境监测制度由国家负责制定,而监测规范和组织环境监测网络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并监督附属机构完成此方面的建设,除此之外,建立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也是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众多职责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其中,各类环境监测站点的设置应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监测机构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组织有关部门或专业环境保护机构开展环境调查和评价工作,此类部门不仅要完成调查和评价工作,还要建立污染预防和资源合理开采,且制定符合当今时展的环保机制。国家负责对跨行政区的重点区域进行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被破坏方面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同时,还应该监督附属机构完成这方面的任务,并通过统一制定、统一检测、统一预防和治理来解决现在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还应该对大气、水、土壤等进行调查以及检测,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最终目的。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重点排污单位应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仪器和设备,并保存所有的检测记录。

2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的行为主体及其准确定位

环境监测的行为主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各级人民政府附属的环境保护机构。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同时还可以赋予有关部门自行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的权力。对环境进行调查、评价以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处理都在此类政府机构的职责范围之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各级人民政府附属的环保机构具有比较明显的公益属性,便是此类政府机构的准确定位。第二,排污单位。重点排污单位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安装或使用标准监测设备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是环境监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因此,排污单位必须保证监测设备和仪器能够正常工作,才能让其后续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并且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或其他经营者提出落实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辅助该条例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第三,接受人民政府委托的专业环境保护机构。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机构的作用不容小觑。从以上内容不难推断出,环境监测的监测活动,应该由国务院、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单位以及省级以上的人民政府机构之间,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成效。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工作,应该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其附属的专业环境保护机构负责开展,企业单位应该自行负责自己的环境监测工作,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 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分为以下几方面:(1)在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量标准的制定上起到了类似于“螺丝钉”的作用。不仅如此,在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中环境监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污染,减少了环境保护者的工作量。(2)为环境质量的调查和评价以及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调查和评估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并保证环境保护修复制度能在规定时间内落实。(3)有助于政府环境保护机构了解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量,政府环保机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效性得到了提高。(4)服务好环境健全和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质量分析和风险评估工作的实际开展打下了坚定基础。(5)为环境公共污染预防机制提供服眨对环境突发事故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准确性,以此结果公布制度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以上提到的几点就是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作用。

4 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4.0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速度增长较快,给我国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空气质量和水质严重恶化。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完成。以水污染治理为例,污水监测工作人员要对入水口和出水口进行抽样检查,并进行化验得出水质检验结果。这种办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然而我国污水技术人员人才有缺口,如果临时培养技术人员会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时间,并且检测次数有限、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随机性较强、对后续监督工作造成了新的困难。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缓解这一问题,通过近几年来传感器监测水质的情况来看,物联网传感器能有效地监测水质并提供人们需要的信息。物联网传感器检测水质耗时少,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也有限,并且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劳动成本,显著提升了污水监测的精确性,有助于我国污水治理工作人员科学治理污水,为水资源的二次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运用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其他领域。物联网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和治理方面,这种方式的优越性弥补了我国原来人工监测环境的不足和弊端。

5 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破坏,并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对此,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是势在必行了。我国人民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应该全面配合国家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光靠国家政府机构的力量是无法将环境保护工作做好的,因此全国公民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尽到保护环境的责任,才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家园”。

参考文献

[1] 范云.环境监测与环境监察职能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6(7):135.

[2] 余振荣.垂直管理体系中区县环境监测职能的思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7):8-10.

[3] 吴志强.上收监测事权对环境监测部门职责定位的研究思考[J].北京农业,2015(27):193-194.

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技术分析;具体措施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极大的带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创造出GDP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由于我国排污监管机制的不健全,近些年来我国每年排放的污水量都远远超出自然代谢的能力,虽然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出现非常严重的灾害损失,但在一些地区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污染导致的水体恶化。近年来水污染治理的问题已经开始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水质监测技术也有很了很大进展,其中质量控制技术最受重视。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这方面的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必须意识到我国水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以我区地区为例

我区各类地下水动态监测点14个,监测点平均密度0.103个/km2。水温监测点17个(包括5个地表水监测点),地下水水质监测点12个(包括4个地表水水质监测点)。

2水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是通过化学、生物和物理领域的技术方法进行综合,利用统计学抽样技术来进行被测水体中的污染物成分和含量,进而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得出水体污染程度报告。现阶段我国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展,无论是模型建设、检测技术、检测结果分析及理论支持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而随着对水体中污染物的认识越发深入,污水处理也进入了一个新层面,给我国水污染的治理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中还有一定缺陷,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3我国水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总储量虽然很高,但人均用水量却远远达不到国际水平。总的来说,我国还是极度缺乏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是我国发展无法躲避的问题。为了做到这一点,对水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下文就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水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

3.1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任何行业的工作质量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大多并非科班出身,对工作本身的认识比较肤浅。在具体的工作中,只有少部分工作人员可以正确操作仪器,其中能够认识到数据含义的人更少。另外,在这些从业人员中,许多人对工作只是敷衍了事,工作态度并不端正,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现有质量控制技术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使水环境监测迟迟得不到发展,不利于进一步保护水资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2水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不完善

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政府的监督控制。我国的水体检测法律建立较迟,目前还有许多漏洞,且在整体上没有系统性,现实工作中遇到问题很难操作。这些情况最终导致了法律执行的力度有所前欠缺,工作人员没有从中感受到压力,工作积极性很低,工作随心所欲,使水环境监测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国家水环境监测政策的漏洞如果能得到改善,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当前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进展。

3.3水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水污染处理问题虽然已经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国家也建立了水环境监测体系并不断健全,但目前为止,其中还有许多漏洞。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制度上的缺漏。由于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在地方监测网和国家的监测工作之间经常会出现不协调,导致重复工作和工作漏洞,造成了监测工作中人力和物力的损失,同时也导致水环境监测出现工作混乱,不利于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推广,也不利于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4进一步提高水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的具体措施

4.1进一步提高水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从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在行业的准入阶段,提高就业准入的门槛,要求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技术考试才能开始工作,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在工作职责范围内有效的完成工作。同时要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和文化修养,使工作人员能够自觉主动的去完成工作,提高工作质量。这样才能保证现有的工作效率得到完全的发挥,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能力。

4.2逐步的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的监督体系

我们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的监督体系,通过总结水环境监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用多种形式来展开监测,弥补其中的不足。通过加强对工作人员、监测流程、监测结果等方面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水环境监测的监督体系,促进水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4.3完善水环境监测中质量的控制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的完善是在现有的监测水平下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由于管理制度的缺陷,地方监测网的工作无法与国家总监测对接,出现资源浪费和工作漏洞,同时也导致人员工作散漫。改善工作制度,需要制定完善的工作人员工作守则,规范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加强政府的监控力度,对监测工作的结果———监测分析质量报告、数据分析报告等加以重视,采用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流程,让监测结果真正发挥作用。

4.4加强国际间关于水环境监测技术的合作

我国在水环境监测技术上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借鉴、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能够让我国的工作人员少走一段弯路,更早发展出适合我国情况的水污染监测技术和处理技术。同时,还要坚持技术创新,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后还需要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做出一定的试验和改进,让引进技术成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

5结束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采用了高速发展、增进GDP的政策,在高度的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尤其是水污染问题,已经给我国许多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我国的水环境监测控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控制污染的水平,还需要继续发展技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国情做出调整和创新,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玉倩.浅谈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保障措施[J].科技资讯,2014(5).

[2]申娅,王爱雯.浅谈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