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第1篇

来安县汊河镇中心学校采正龙

一、活动背景

围绕少先队活动课的目标——“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结合当前时事以及四年级队员的特点,设计该方案。

1、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途径队员对抗日战争的历史及相关知识并不陌生,社会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氛围也很浓厚。

2、四年级学生的收集资料能力和分组合作互助的能力,经过之前的锻炼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以及革命英雄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各小队接受任务通过多方面途径学习和收集相关资料。通过朗读、小品、器乐演奏、绘画等表现形式,引导队员感悟英雄的精神,激发爱国之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激发队员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勉励队员以实际行动来为祖国添彩。

二、活动准备

辅导员准备:微视频、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PPT

队员准备:

1、自主设计和策划队会活动。

2、观看微视频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3、各小队展开相关讨论,在课上跟大家交流分享。

4、各小队根据兴趣、特长编排节目。

三、活动实施过程

队会仪式(3分钟)——活动导入(2分钟)——活动展示(30分钟)——活动总结(3分钟)——活动仪式(2分钟)

一、队会仪式

1、整理队伍,清点人数,三级报告;

2、辅导员同意开会并预祝队会取得成功;

3、出旗(奏出旗曲)、敬礼;

4、齐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5、中队长宣布“与英雄同行为祖国添彩”少先队活动课开始,请主持人上场。

二、活动导入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标志着长达八年的抗战终于结束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个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少先队活动课的主题。

三、活动过程

(一)回顾历史

1、回顾微视频

2、针对队员们课前完成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对他们进行提问(你们都学了哪些有关抗战的历史?)

第一小队搜集抗日战争真实照片并做简单介绍:

1、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拉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

2、淞沪会战,日军轰炸上海南站,炸死候车室内的妇孺200余名。这个满身鲜血的婴儿因伤痛、惊恐和失去母亲而嚎啕大哭。

3、南京大屠杀,30万以上中国同胞被日军残忍杀害。

4、长沙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中国人民一直顽强地战斗着。

5、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军签署投降书。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设计意图:观看微视频将队员带入抗日战争的历史中,队员们自己动手搜集整理的抗战照片生动直观的将战争的残酷、人民的顽强抵抗展现出来。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队员们自主学习、体验、感悟的过程。】

(二)追忆英雄

1、小品《二小放牛郎》

主持人:看到这些照片,相信队员们的内心一定非常震撼,血淋淋的历史摆在我们的眼前,多少英雄儿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换来当今的和平。

第二小队表演英雄小故事《二小放牛郎》。

2、英雄故事

主持人:每一首动听的歌曲背后都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有多少与大家同龄的孩子们,为了今天的幸福而血染疆场,你们还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呢?(交流讨论搜集的抗日英雄)

3、抗日儿童团

主持人:在抗战时期,有一群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们成立的抗日儿童团,也就是我们少年先锋队的前身。他们当时使用的武器——红缨枪。(观看《开心第一课》中肖爷爷教耍红缨枪)

第三小队展示如何操练红缨枪。

4、唱响红歌

主持人: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的英雄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第四小队歌舞表演《映山红》(葫芦丝伴奏)

5、绘画展示

第五小队:我们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学习了英雄的故事,深受感动,我们小队决定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为主题创做了纪念信封,我们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展示手工绘画纪念信封)

【设计意图:这个队员们都熟悉的抗日小英雄引出今天的主题“与英雄同行”,队员之间交流、学习英雄的故事,感悟英雄们大无畏的精神。通过模拟抗日儿童团,操练红缨枪的训练加强了队员们的组织性、纪律性。各小队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采用歌曲、舞蹈、葫芦丝、绘画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三)当代英雄

1、畅谈当代英雄

主持人:那么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英雄呢?(交流讨论自己心目中的当代英雄)

2、向英雄致敬

全体起立献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全体队员起立、立正、敬礼)

【设计意图:由抗日英雄联系到当今社会的英雄,不同的时期,英雄的事迹并不相同,但他们的内心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都是相同的,号召队员们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

(四)为国添彩

1、诗歌朗诵(我的祖国)

主持人:祖国,我们亲爱的祖国,你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信仰,指引着我们前进。

第六小队诗歌朗诵(我的祖国)

2、畅谈如何为祖国添彩

主持人: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来建设祖国、建设家园的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身上,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长大才能担负起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交流讨论畅谈想法)

3、集体宣誓

我们是英雄的子孙,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学习英雄的精神,接过英雄前辈的旗帜,从现在起坚定立志,把祖国的强盛当成自己的梦想。我们要:城市善良、勇敢自信、自立自强,做伟大祖国的接班人。(全体起立,举起右拳)

4、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全体队员合唱《团结就是力量》,号召大家集小力合成大力,共同努力为祖国添彩。(钢琴伴奏)

【设计意图:由诗歌朗诵《我的祖国》将课堂的氛围推向高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由英雄的事迹帮助学生结合自身讨论,如何学习英雄的精神,为我们的祖国添彩,将爱国的热情华为具体的行动,在誓言中立志,在歌曲中团结,万众一心,为祖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活动总结

辅导员在队员们活动小结的基础上,对队员们的表现予以肯定,提出希望,并号召队员向英雄学习,将为祖国添彩的愿望化为一个个小的目标,用行动去完成。

五、队会仪式

1、呼号

2、退旗(奏退旗曲)、敬礼

3、宣布活动结束

引导要点

本节活动课课前辅导员要根据队员的特长、兴趣爱好进行分队。通过微课的学习,以及课前多种途径的搜集完成自主活动任务单,引导队员自主准备相关的节目,辅导员在课前给予相应的指导。由于课前的学习和搜集,在课堂上队员有话可说,能积极发言,主动参加讨论,在课后能把课上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精神。

活动评价

这一课的主题是“与英雄同行,为祖国添彩”。本节课结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抗日战争中英雄联系到当今和平年代的英雄,并从他们身上寻找出可敬、可学的精神品格。

本节课,课前学生观察微课、搜集资料、排练节目,准备充分,这位他们在课堂上的翻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上分为4个篇章。在“回顾历史”中,队员们观看视频、图片,聆听讲解,深刻的了解抗日战争的残酷以及中国人民的顽强斗争,感悟当今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在“追忆英雄”这个环节,队员们观看小品,讲述英雄故事,模拟英雄训练,唱响英雄赞歌,寻找抗日战争中英雄身上顽强拼搏、英勇无畏的精神品格。在“当代英雄”中,队员们交流学习当代英雄的事迹,引导队员感悟到不同时期的英雄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做贡献。在“为国添彩”这一环节,号召队员们争当新时代的小英雄,用实际行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祖国添彩。

整个活动下来,队员们全员参与,以自主活动为主,展现了他们资料搜集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变现力。队员们为英雄的精神深深感动,并且确立里自己为祖国添彩的目标,决心实现一个个小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

课前自主活动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学习主题

与英雄同行为祖国添彩

2、达成目标

①学习了解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背后的历史。

②学习了解抗日英雄及抗日儿童团的故事,继承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

③培养团队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特长。

④学会感恩、追求和平,逐步形成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意情怀。

⑤激发探究热情,培养合格品质,融入集体。

3、学习方法建议

通过书籍、网络、父母等途径搜集、摘抄;

和小队成员合作互助,共同学习;

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从身边的谈感想。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课堂交流探讨、视频观看、节目展示等

二、学习任务

1、观看微课,记录下抗日战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2、通过书籍、网络、父母等途径搜寻一个抗日英雄故事。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第2篇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红色先锋,立志争当先锋,我校各班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利用少先队活动课组织学生通过班班通观看《红领巾剧场》系列剧目,并组织开展观后感、学习心得等活动。

微电视剧共10集,包括《卢沟桥事变之王冷斋》、《华侨抗日领袖——陈嘉庚》、《东进抗日——叶飞》、《抗日华侨女英雄——李林》、《福建抗日战役——大湖之战》、《狼牙山五壮士》等经典抗日故事。每集10多分钟,以抗战故事、本土名人、少年英雄为蓝本,择选普通少先队员为演员出演剧中人物。微电视剧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看,同学们专注的眼神,严肃的表情,相信大家一定深受鼓舞,获益匪浅。

红领巾剧场观后感300字(二)

为贯彻落实"从小学会做人,从小学会立志,从小学会创造"重要讲话精神,团福建省委、福建省少工委拓展福建少先队"先锋行动"内涵,近期结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与福建省委教工委、福建省电视台公共频道携手打造《红领巾剧场》微电视剧。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第3篇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抗日故事》,看后,我万分激动。

《抗日故事》里讲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王小二的故事》……将抗日战士们的英雄气概、日军的滔天罪行尽显在眼前。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准备渡河时遭遇日伪军的猛烈攻击,这时,准备渡河的妇女团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渡河,毅然放弃了渡河,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攻击,但是他们被敌人围困在河边,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集体沉入江底,壮烈殉国。

这些抗日英雄为了祖国的自由,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他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所以,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的时候,都会想到这是用抗日英雄们的鲜血染红的;每当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每当我戴上红领……我就会觉得很幸福,很自豪,我们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后去创造更美的未来。

六年级:雪婷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第4篇

童年,我常听爸爸、妈妈给我讲战争的故事。那个时候党在我心中,就是由一串串故事和一个个英雄组成的。像描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孩子》、《飞夺沪定桥》,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兵张嘎》、《英雄王二小》,描写解放战争时期的《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以及后来描写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儿女》,还有毛泽东、周恩来、董存瑞、黄继光,这些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故事和这些闪亮的名字,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扎下了根。

那个时候,我总是问爸爸妈妈,谁是好人?谁是坏蛋?当我知道谁是共产党员的时候,我可以肯定的说他一定是好人。而且,每当看到电影上,有人喊出“共产党员,跟我冲!”我就会激动不已,甚至也会和他们一起呐喊“冲啊!”那时,我的理想就是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名英勇的解放军战士,更要做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因为他们顽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铭刻在了我心中。

渐渐的我长大了,懂事了。党在我心中,已不仅仅是一个个英雄和一串串故事,而是由这些英雄和故事贯穿其中的一部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抗争史、奋斗史、革命史。

亲爱的党啊,你是巍峨的万里长城,我就是长城上的一块砖石;你是烙印着铁锤和镰刀的红旗,我就是旗帜上的一丝纤维;你是一座郁郁葱葱的青山,我就像一棵小草,在春风的摇摆中,在归鸟欢愉的鸣唱中,谱写着绿色的篇章。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山西题材;电视剧;美学风格

山西题材电视剧近年来优秀作品很多,屡在央视亮相,总体属于“主旋律”方向,以文化学为依据可分为晋商题材、抗战题材、农村题材、先进人物和其他题材几个系列。本文将对其美学风格展开研究,分析依据主要借鉴曾庆瑞先生的电视剧美学品格四标准:(1)所选题材和对题材蕴涵意义的开掘,是不是在尽可能深广的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真实。(2)所塑造的人物是不是反映了我们民族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代表一个时代前进方向的人物的人性的美善。(3)画面叙事策略是不是创造出了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需求、民族的审美期待相适应的电视艺术文本。(4)电视剧的审美价值是不是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有益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健康成长。[1]

晋商剧的大气美

晋商剧指反映近代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的电视剧。具体作品有:《昌晋源票号》《龙票》《白银谷》《乔家大院》《晋商》《走西口》等。此类电视剧反映了晋商之魂,以及大院文化景观,以诚信为叙事链条完成对主导话语和精英话语的对接,形成主旋律题材类型。以胡玫导演的《乔家大院》为典型文本,该剧将晋商汇通天下的主题衍化为一种美学意识潜入到电视剧的画面构图、镜头剪辑、声画融合等艺术语言表达中,兼收并蓄电影技法,又不失电视剧叙事之本体强势特征,使其在整个山西题材影视中处于翘楚地位。这部剧虽以生活场域作为剧名,但并未对大院的本体进行展示,乃是核心人物乔致庸的个人传奇。导演借用大院之名,承载了晋商乃至中国商人的至高道德理想,契合了当下中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要求,将个人理想与家族兴旺以及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展示,形成儒家思想知识分子中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高人生哲学。全剧用联系并非理想化的视角,使得全剧视野开阔、场面宏大、人物丰满、剧情连贯,富有张力,整部戏以一种大气的美学风格树立了晋商题材电视剧的新标杆。大气指(1)大的气度;大的气势。(2)气度大;气势大。(3)样式、颜色大方,不俗气。[2]254对于国家乔致庸是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生意人”,一生为国家尽其所能,体现出其胸怀天下,大气磅礴的晋商气度;面对家族利益乔致庸牺牲爱情和事业是大气;个人在商场上信守诺言,坦诚待人,公平竞争,锐意进取,屡破陈规也是大气;生活中随意大方,不吝钱物,济困乡亲,对伙计下人视若亲人又何尝不是做人之大气。全剧儒学浸染的痕迹无处不在,文化内涵上显得儒雅而不俗气,乔致庸亦文亦商、儒家思想、文人情怀贯穿一生。乔家祖训“义、信、利”将利的追逐放至最后,推崇关公忠义思想,恪守诚信精神。剧中电影动感镜头为全剧带来大气磅礴的视觉张力,大胆采用紧贴跟拍镜头,大型摇臂的推拉摇移增加画面纵深感。对于人物塑造采用多镜头、多视角切换,全景展示民俗生活景观。剧中山西音乐特有的高亢、悠远、雄浑和剧情、人物配合形成强大视听张力。全剧大范围的人文地史直接参与叙事,给人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大气美感。

抗战剧的英雄美

抗战剧是指以发生在山西的抗日战争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具体作品有《上党战役》《百团大战》《八路军》《吕梁英雄传》《亮剑》等。此类题材属于宏大叙事,为塑造英雄人物调动各种电视语言手段,生动地再现抗日精神,讴歌爱国主题,注意以写实与写意的手段来营造环境氛围,从而产生有通感美的作品。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拍摄的三部电视剧《吕梁英雄传》《八路军》《亮剑》代表着中国抗日剧的最高制作水准。抗战剧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代表国家话语,其美学风格属于主流文化范畴,三部电视剧从不同视角对抗战中的英雄进行塑造,但其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英勇杀敌的英雄美却是始终如一的。不论是《吕梁英雄传》中康家寨的悲壮却不失幽默的英雄群像,还是《八路军》中视野开阔的叙事中五个由普通民众成长为革命战士的英雄故事,以及《亮剑》中的李云龙非传统模式的英雄形象,英雄主义的表现手法虽然在不断变化,但对于中华儿女在亡国灭种的国难面前所表现出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不怕牺牲、共同抗日的英雄豪情却未曾改变。英雄指(1)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2)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3)属性词,指具有这种品质的人。[2]1632英雄美出自人物的杰出行为,最能表达这种行为的是为人民利益无畏牺牲。《吕梁英雄传》注意对农民身份建构,悲苦中不失幽默天性,保持了《吕梁英雄传》农民小人物所特有的鲜活感。正是这些农民将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具化到最基层,他们在外敌入侵,个人的存在合理性受到挑战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果敢,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的最基础的力量来源。虽然小人物对于宏大革命爱国主题的承载能力有限,但是他们特有的视角更能传达出抗日原动力,使受众真切地体会到英雄无所谓大小,只要是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出过力的人,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亮剑》改变了以往单面人的叙事手法,塑造了一个异于传统军人形象的草莽英雄李云龙,使僵化的英雄表现手法找到新突破口,同《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以及《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同属一个英雄谱系。由于他“不唯上,只唯实”的作战理念,关键时候敢发狠,带领全体官兵形成了一种令敌人胆战心惊的亮剑精神。《八路军》全景式地再现了抗战历程,几乎涵盖了八路军所有抗战,具有史诗风格。以虚构的五人进行故事串接,使得小人物特别是山西群众的形象从模糊的敌后战场支援走向正面战场主力,将抗日主体构成的山西元素进行具象展示。大量运用抗战歌曲作为背景音乐,铿锵有力的节奏、高亢激昂的旋律,为全剧的英雄美渲染了气氛。对于国共双方形象建构摆脱过去此类题材作品中纯粹扬共产党抑的简单化处理手法,抗战英雄的队伍真正扩大到了全体中国人。

农村剧的璞玉美

农村剧指反映山西“三农”问题为主要表现内容的电视剧。具体的作品有《新星》《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文化站长》《喜耕田的故事》《阿霞》等。孙中山和都说过“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如今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改观,城乡差距却在加大,究竟怎么办?中国著名的“三农”专家温铁军曾经认为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但后来他通过对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考察,只要是人口超过一亿的,就没有发现哪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是成功的。 [3]农村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城市化并不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适解。山西题材农村剧并没有以农村人口转移作为终极诉求,而是以农村为存在空间场域,对农民生活景观进行现实主义表达,依然属于主旋律谱系。这些作品整体倾向上,不是以这个世界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而是以另外一个世界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它们不仅反映生活已有的样子,还要反映生活应有的样子,也就是说为人们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让人们按照它们的模式去生活,[4]使农民回到其应有的位置。新时期拍摄的农村剧,紧扣时代脉搏,依附国家政策,时效性极强的呈献出“三农”的本真状态,无论场景、道具、化妆还是语言,都进行了符合农民身份的合理建构,使得此类型的电视剧具有璞玉浑金之美。璞玉浑金指没有经过琢磨的玉,没有经过提炼的金,比喻未加修饰的天然美质。[2]1063《喜耕田的故事》将农村发展中的新人新事进行灵活合理编剧,使得剧情并未有生硬拼贴之感。原生态声画处理,最大限度地追求本真状态,并合理地植入山西地域文化,大量的晋剧和山西民歌进入叙事空间,充当背景音乐,起到了地域文化标签作用。用农民视角进行第一人称叙事,本身就是一种朴实的态度,叙事上的“主我”体验预设超越了过去的将“三农”问题“客我”化的处理手法。农民以主体姿态进入叙事母题,不再是破碎的镜像化仪式表征,而是坚持农民身份话语,更难得的是全剧将语境建构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中,试图通过与同非农民身份进行主体间对话,对农民身份的存在危机感进行解构,并将农民仅存极少的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进行展示,对农民的习性进行非奇观化展示,使得我们在对中国最大的群体――农民进行凝视关注时,不至于僭越而产生片面阅读。正是这种以“三农”为主体的叙事选择,以真实的山西农村为剧情空间,依托国家新政策进行时间定位,为使本剧浸染时代特征,达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主旋律要求,为我们全景地展示了一位山西农民在党的新政下的生活景观,体现出璞玉浑金之美。

人物剧的高尚美

人物剧指以表现山西现当代先进个人事迹为主的电视剧。具体的作品有《有这样一个民警》《一个医生的故事》《沟里人》《郭兰英》《赵树理》《黑金地的女人》等。山西人物系列取材于真人真事,以纪实的手法塑造人物,宣传先进人物事迹,歌颂先进人物精神,展示先进人物内心世界,属于国家话语意识形态绝对强势影响下的电视剧类型。早期作品篇幅较短,在有限的时空内展示传主重要事迹,突出人物的高尚情操,在1995年5月山西人民出版社的《文艺・电视剧卷》中,对作品有详细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述。新时期作品有《赵树理》《郭兰英》《黑金地的女人》,前两部是个人传记,而后一部是群像传记。优秀的人物传记电视剧通过对传主进行叙事选择和电视声画配合使得人物剧得以形成高尚美。高尚指(1)道德水平高。(2)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2]45赵树理是我国当代文学界著名的“山药蛋”派的开山鼻祖,被称为“人民作家”。同名剧以赵树理的文学作品创作作为主体与其生活场域进行合理对接,对主要人物和重大史实进行真实化处理,对其作品“山药蛋”风格形成采用他言与自说相结合进行建构。借用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的四要素:世界、作品、作家、读者分析。电视剧《赵树理》抓住作品,而后将作品与世界、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立体展示,全剧完整地把控赵树理文学作品风格形成脉络。该剧对赵树理文学作品创作时间以外的内容进行最大限度的删减,而对于事件进行扩充,特别是对赵树理文学作品产生的故事原型均能对号入座。该剧开场戏选择赵树理的故乡原型――山西沁水县尉迟村展开,赵树理之子赵二湖扮演了自己的爷爷,这种真实性的追求,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应当具备的,唯有此方能对人物精神世界进行合理可信的建构,体现出赵树理一心一意为农民办事的高尚品德。

[参考文献]

[1] 曾庆瑞.电视剧原理第二卷・文本论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73.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 温铁军.对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改革的三个思考[J].税务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