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集控实训总结

集控实训总结

集控实训总结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概况

    集团管控是指母公司通过子公司董事会来影响子公司制度安排,从而对子公司运作产生规则和源头上影响的行为,其重点在于促进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加强规范治理,以达成母子公司的协同效应。人力资源管控作为集团三大战略管控体系之一,在规避子公司经营管理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用人的集、分权关系以及在实际运用中母子公司的人事管理控制,可以将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分为直管型、监管型和顾问型三种。为更透彻地理解人力资源管控的实际操作情况,文章将深入阐述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二、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

    A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A能源集团”)是主营能源投资、开发与管理的中部某省省属最大的能源企业,2010年实现整体上市后成为我国能源业务品种最全的整体上市公司。集团着力打造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天然气、煤炭和金融等业务“6+1”板块,同时投资参股多家企业,其下属子公司包括17家全资及控股企业。

    A能源集团对公司所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控采取监管型与直管型相结合的管控模式,积极构建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政策、服务、信息三大职能平台,在人力资源六大板块的基础上展开。主要现状如下。

    1.人力资源规划的集中化管控

    (1)A能源集团实行母公司自上而下和子公司自下而上的双向人力资源规划制定过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定期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五年)下发到各子公司,对公司所属企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集中化控制。各子公司根据公司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规划人员需求,负责具体落实母公司的规划。

    (2)公司在对比同行业标杆企业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定员标准已建立起自己的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化模型。

    2.人员招聘集中化管控

    A能源集团已遵循“集中招聘、分组实施”的原则,建立规范化的员工招聘体系。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是员工招聘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集团公司员工招聘计划、组织年度校园招聘和其它社会招聘工作。子公司人事主管部门是实施部门,配合落实公司员工招聘办法,拟定本单位员工招聘需求计划,协助集团人力资源部做好本单位员工招聘的具体工作。

    3.人才培养与开发集中化管控

    (1)两级培训体系。A能源集团建立起集团公司级培训体系和子公司级培训体系的两级培训管理体系。集团公司级培训由集团人力资源部带头组织实施,总公司各职能部门提供所负责业务的培训项目需求并负责组织相关培训;子公司级培训由各子公司自主组织实施本单位培训。

    (2)人才差别化培养。A能源集团的领导班子成员培训、领导班子后备人员培训、重要管理岗位培训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重要管理岗位培训、重要业务岗位人员培训、其他员工培训根据具体情况由子公司自主组织,总公司指导完成。

    (3)培训流程环节集中控制。每年年初,子公司将各自的年度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上报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各单位培训计划统一制定下发公司年度培训计划。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不定期对各单位培训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评价;各子公司培训经费使用情况也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备案。

    4.考核、薪酬集中化管控

    (1)分别考核,加强监督。集团总公司员工(部门负责人及以下员工)及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具体负责;所属企业员工(非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工作则由子公司按照与集团公司总体目标相一致的原则独立完成。

    (2)总体控制、监管检查。各子公司的工资总额、福利标准由集团公司集中控制,各子公司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货币化项目发放情况在总公司的控制范围内完成。总公司人力资源部会定期对各子公司执行年薪的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各种违规现象会纳入年终考核体系。

    5.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集中化管控

    A能源集团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板块的统一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控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了人员进出流程化、薪资发放网络化、员工培训远程化和员工招聘筛选自动化的目标。

    三、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现存的问题

    目前,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具体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及组织结构不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目前,公司业务种类逐渐增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子公司数量日益增加,各子公司发展参差不齐。集团公司目前采取的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不再适应其“打造国内一流区域综合能源集团相匹配的人才品牌”的人力资源管理总体目标,如集团现有的“直管与监管”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选择混乱;在“直管”与“监管”之间界限不明确;对各子公司的管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

    2.子公司岗位管理呈现较大自主性,集团范围内“人岗匹配”尚未实现。因历史原因,集团内部“因人设岗”现象普遍存在,集团人力资源部缺少统一岗位说明书标准来指导各子公司的定岗定编和标准化岗位管理。部分子公司虽然有自己的工作分析制度,内容形式各不相同;一些子公司则完全没有岗位说明书,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呈现较大的自主性。3、子公司后备人才选拔任用标准模糊,关键岗位后备人才队伍的集中化管控有待加强。集团范围的调查显示,在后备队伍建设问题上,60%的参与者认为所在公司除领导班子外的关键岗位后备人员不足。目前,集团仅制定了各子公司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而各子公司其他重要岗位后备队伍的建立和培养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子公司独立操作的空间大,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打上各子公司自己的烙印。

    四、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完善

    成为省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标杆、打造与国内一流区域综合能源集团相匹配的人才品牌是A能源企业未来五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依据进行人力资源管控、选择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合理进行母子公司间的权责划分并形成协同效应将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和支撑。

    根据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与问题,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控、实现其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选择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1)根据企业能源业务板块建立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目前企业已形成“6+1”业务板块,集团组织结构模式应由直线职能式向“产业板块式”的事业部式转变,对产权管理幅度和经营层次作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水电板块、火电板块、核电板块等,加强业务板块间的战略协同和资源共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以进一步加强集团化管控力度为方向,逐步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2)以公司组织结构和子公司特点为依据,进行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的权衡选择。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应依据集团组织结构的变化作相应调整,同时根据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程度以及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集团管控模式。在构建综合统筹的人力资源管理共享平台的同时,创建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

    2.以集团层面的能力素质模型为依据,通过定岗定编进行标准化岗位管理

    (1)优化工作分析,实现集团范围内的“人岗匹配”。集团人力资源部通过业务流程分析和岗位优化设计制定整体定岗定编管理方案,为各子公司全面推进定岗、定编、定级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同时定期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实现集团范围内的“人岗匹配”。不断推进岗位标准化、规范化,明晰岗位职责和评价标准及其价值。

    (2)形成集团层面的能力素质模型。母公司根据工作族群的不同建立相应的领导力(中高层岗位)模型、管理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以及专业技术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等,为集团范围内的岗位设置提供依据,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正确的职位选择提供帮助,为人才素质的客观评价提供统一量化标准。

    3.建立集团人才培养储备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后备队伍的集中化管控

    (1)拓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三通道”发展路径。在集团总公司内部建立任职资格体系,设立不同职类、职种的职业发展通道,各子公司依此制定本公司的岗位序列对应表,激励员工按照本职种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同时,着重对后备人才跨职种的锻炼和培养,建立一支多元化的后备人才队伍。技术、技能、管理三条通道的平行层级结构中,相同层级人员具有同样的地位。管理、技术和技能人员既可以在自己所在的系列发展,也可以在满足任职条件的前提下,转入其他系列发展。

    (2)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继任计划。集团核心管理岗位和重要业务岗位按1:2的比例形成后备梯队。根据后备人员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打破单位限制,通过工作轮换或者“上挂”、“下挂”等实行集团统一调配、交流使用,使后备人员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准位置。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维护训练器; 半实物仿真; 航空电子装备; 机载电子吊舱

中图分类号: TN919?34; TP391;V26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22?0084?04

Design of maintenance training system for an airborne electronic pod

CHEN Hong1, LI Jin?jie1, GAO Wei1, LIU Ya?juan1, DU Jiang?bo2

(1. Qingdao Branch, 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Academy, Qingdao 266071, China;

2. Naval Unit 92492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Ledong 572528,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maintenance training of a certain airborne electronic pod has high cost and long cycle, an airborne electronic pod maintenance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was designed. The external form, conne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are similar to actual equipment. The signal simulation, fault setting and state acquisition circuits were designed in the maintenance training system. The universal I/O modules and RS 485 bus were adopted to monitor and control these circuits. Based on this remote control structure, the maintenance training platform was established to realize the whole technical support training process simulation. It can simulate testing operations which are identical to actual operations of detection device. It can set typical faults, which are accordant with real fault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effects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feasible and efficient for the airborne pod maintenance training.

Keywords: maintenance training device;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avionics; airborne electronic pod

某型机载电子吊舱具有技术先进、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等特点,相应的测试维修相对复杂,对该型吊舱的技术保障离不开技能娴熟、维修经验丰富的地勤人员。但现行的维护训练通常结合飞行任务并行实施,存在组织实施困难,训练成本高,对实际装备有损耗等缺陷,且受到场地、天气等多种条件制约,训练时间有限,人员培养周期长。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或半实物仿真技术的维护训练系统能够有效克服结合实装进行维护训练带来的问题[1?2]。其中半实物维修训练采用物理模型模拟装备的真实外观,而在计算机上仿真实现装备的工作原理。由于半实物训练平台具有实装外形,对其进行维修训练操作基本与实装一致,可以给维修人员带来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因此在各型航空维修训练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6]。本文基于半实物仿真方式设计实现了该型机载吊舱维护训练系统。

1 维护训练系统功能设计

该机载电子吊舱维护训练系统满足一二线技术保障全程训练需要,具备的功能有:

(1) 内场检测训练功能,能够模拟内场自动测试设备(Automatic Test Equipment,ATE)对仿真吊舱进行数百项详细性能指标的检测,用于训练维护人员内场通电检测操作技能和指标分析判读能力。实现的难点是如何根据仿真吊舱的工作状态、故障设置给出相应的检测结果。

(2) 外场通电训练功能,能够对起挂装机状态的仿真吊舱进行机上通电检查,能模拟机上显控盒对吊舱的上电、自检、功能检查等操作,并给出相应测试结果。用于训练维护人员机上通电操作技能和外场快速反应能力。

(3) 典型故障设置功能,能够在仿真吊舱内各外场可更换单元(Line Replaceable Unit,LRU)及连接电缆上设置故障,模拟包括器件故障、线路通断、性能下降等多种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典型故障,用于训练维护人员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其难点是如何根据设定的故障,在训练中仿真出相应的故障现象。

(4) 起挂转运训练功能,能满足仿真吊舱从内场转运到外场,起挂安装到机上挂架的操作训练需要。

(5) 拆卸安装训练功能,能满足对吊舱舱体蒙皮、各LRU的拆装训练需要。

2 硬件设计与实现

根据上述系统功能,对该型机载电子吊舱维护训练系统进行了硬件设计,系统硬件可分为4大部分:半实物仿真吊舱、采集与控制单元、内场检测平台、外场机上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吊舱维护训练系统硬件组成

2.1 半实物仿真吊舱

半实物仿真吊舱采用1∶1比例真实模拟实装外形,以及内部各LRU的连接和固定方式,能够替代实装作为维护训练时进行通电检查、安装拆卸、起挂转运等,操作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损坏可能性大的实践动手科目的训练平台。半实物仿真吊舱是否逼真,是否具有可操作性,除了外观与实装一致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模拟内部的各种信号。仿真吊舱内部根据通电检查、地面检测、故障设置等维护训练需要设计了相应的仿真电路,按照作用可分为以下3种:

(1) 信号仿真电路,在一定制作成本下,采用低频信号替代射频信号,低功率信号替代高功率信号,RS 485总线替代机上总线等方法建立电子装备的主信号通路。信号通路的通断和工作状态的切换由程控继电器来控制。

(2) 故障设置电路,用于对LRU或线路的故障状态进行设置,通过多个故障设置点来设置不同故障状态,如:良好、失效、性能下降等。

(3) 状态采集电路,通过在信号检测点、故障设置点引出采集电路,来实时获取整个仿真吊舱的工作状态和故障信息。

同时为了保证仿真的逼真度,所有这3种电路的走线尽量依照实装电缆实际信号走线,尽量不增加额外线路。

2.2 采集与控制单元

采集与控制单元是仿真吊舱与外场机上平台和内场检测平台实现交联的关键单元。其完成2大功能:一是响应上位机(座舱/检测工控机)的控制指令(上电、自检等),改变仿真吊舱的电路工作状态;二是实时采集仿真吊舱的电路信息(工作状态、故障状态等),并上报给上位机。这两大功能归结起来,就是实现对半实物吊舱内各电路控制点和状态采集点上仿真量的监测与控制。这里所谓的仿真量,是指表示电路通断、连接状态的数字量,或是表示功率强弱、频率高低的模拟量。换句话说就是要实现对仿真吊舱内数字量与模拟量的远程测控。考虑到整个仿真系统测控量较多(超过300个),且测控距离较远(超过15 m),可采用目前市场上使用比较广泛的远程I/O模块,如:研华公司的ADAM系列、研祥公司的Ark系列、研发公司的DAC8000系列等。这类I/O模块能够独立提供A/D,D/A,DI,DO,数据比较和数据通信等功能,通用性好,可靠性高,价格也比较低。

系统采用RS 485串行异步半双工通信协议,将多个远程I/O模块并联在一个总线下,以上位机作为主机实现主从式的远程数据采集控制,如图2所示。在内场以检测工控机为上位机,在外场以座舱工控机为上位机,两者共用该采集与控制单元,以节约成本。而整个采集与控制单元安装在半实物吊舱内部,经由吊舱脱落插头对上位机提供统一的RS 485总线接口(工控机一端在COM口安装RS 232转RS 485模块)。

2.3 外场机上平台

外场机上平台包括显控盒、座舱工控机以及机上通用挂架等设备,能够真实模拟外场机上维护训练环境,是进行吊舱机上通电检查、接口检测、线缆测试、故障排除等科目训练的硬件平台。其中,显控盒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接口,对显控盒的按键监听和指示灯控制可采用嵌入式单片机来仿真实现。单片机在周期性扫描显控盒按键开关阵列的同时,读回扫描结果,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并计算按键编码,然后将编码发送到座舱工控机中。座舱工控机为外场机上平台的信息处理中心,在响应显控盒上用户操作的同时,把用户的操作转换为指令,通过RS 232转RS 485总线与采集与控制单元交联,实现对仿真装备的通电控制;同时采集仿真装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在显控盒和多功能显示器上显示对应信息。

2.4 内场检测平台

内场检测平台能够模拟ATE的功能,具有与实装一致的操作界面,能够对仿真吊舱进行数百项性能指标的详细检测,其测试的深入程度是外场机上通电检查所不能比拟的。仿真实现中,其强大的检测功能通过运行在检测工控机的软件实现。检测工控机也通过RS 232转RS 485总线与信息采集与控制单元通信,在检测过程中根据需要自动发送控制指令,使仿真吊舱工作于某种指定状态(上电、自检等),然后采集该状态下仿真吊舱内各测控点的信息,最后依据这些信息给出对应的检测结果。

3 软件设计与实现

在吊舱维护训练系统中运行的软件主要有2个:运行在外场机上平台座舱工控机上的“机上显控仿真软件”和运行在内场检测平台检测工控机上的“内场检测仿真软件”。

3.1 机上显控仿真软件

该软件是座舱工控机实现机上通电检查时进行显示控制的核心,其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机上显控仿真软件组成框图

机上显控仿真软件具备2大功能:

(1) 座舱按键响应及显示控制,通过实时监听与机上显控器内单片机交联的RS 232通信串口,来响应不同地址编码的按键,调用对应的响应函数,如加电、自检、功能检查等;同时控制显控器指示灯的显示;

(2) 仿真装备状态控制与采集,通过RS 232串口通信与采集与控制单元交联,向仿真吊舱发送各种控制指令,同时循环监听仿真吊舱的状态变化,调用对应函数响应该变化。

3.2 内场检测仿真软件

内场检测软件的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其运行流程如下:软件启动后,首先初始化各种测试资源,连接仿真吊舱;然后等待用户操作选择需要的测试项目,启动检测;接着在测试过程中自动控制仿真吊舱的工作状态,同时由采集到的信息(状态码、故障码等)得出某项具体指标的检测结果,逐项检测,逐项给出结果;最后,测试结束时记录所有检测结果,并释放测试资源。

图3 内场检测仿真软件组成框图

3.3 编程实现

上述2个软件运行在Windows XP环境下,由C#语言开发实现。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从横向上可分为3个层次:接口层、检测层、应用层。底层为接口层,实现RS 232串口通信;中间为检测层,实现仿真吊舱状态的控制和采集;最上层为应用层,实现具体测试功能和人机交互。由于采用一致的底层硬件结构,因此上述2个软件可重用接口层与检测层中的功能模块,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其中,接口层的RS 232吊舱通信接口采用NET Framework 2.0 类库包含的 SerialPort 类开发,可方便地实现与仿真设备内采集与控制单元的串口通信。为保证指令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定义了上位机与仿真装备的通讯协议。协议的格式为:头+地址+数据正文+校验,例如:DD AA 01 02 03 EA。串口接收到数据后需按协议解析得到状态码,等待检测层处理。同样发送控制指令时,需要将指令码按协议封装,以便仿真装备相应地址的控制点响应。接口层串口通信编程实现的核心代码如下:

private SerialPort Com = new SerialPort();

private List buffer = new List(1024);//接收缓存

private byte[] State_Code = new byte[4]; //接收到的状态码

private bool bCodeReceived = false;

Com.DataReceived += Com_Receive; //添加串口接收事件

void Com_Receive(object sender, SerialDataReceivedEventArgs e)

{

int n = Com.BytesToRead; //串口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byte[] buf = new byte[n];

Com.Read(buf, 0, n); //读取串口数据

buffer.AddRange(buf); //把数据放入接收缓存

while (buffer.Count >= 6) //达到一个数据包长度

{

if (buffer[0] == 0xDD) //查找数据头

{

byte checksum = 0;

for (int i = 0; i < 4; i++)

//异或校验,确认数据正确

checksum ^= buffer[i];

if (checksum == buffer[5]){

//如果数据校验正确,解析该数据包

buffer.CopyTo(0, State_Code, 1, 4);

//解包获取状态码

bCodeReceived = true; }

buffer.RemoveRange(0, 5); //从缓存中移除数据

}

… …

}}

检测层的装备状态采集模块对采集到的仿真装备状态编码的解析,并调用应用层的响应函数,完成座舱内显示结果的实时更新,或是得到内场检测的相应结果。检测层的装备状态控制模块响应应用层的控制函数,产生对应的控制码,通过调用接口层的串口发送函数,将指令发送到仿真装备对应地址控制单元,完成对装备状态的控制。检测层装备状态采集与控制模块编程实现的核心代码如下:

private void StateAcquisition() //装备状态采集函数

{

if (bCodeReceived) {

Switch(State_Code[0]){

//依据状态码地址,判断采集点类型

case: 0x01 //发射机

GetTransmitterState(State_Code);

break;

case: 0x02 //控制器

GetProcessorState(State_Code);

break;

… … } }

private void timer1_Tick(object sender, System.EventArgs e) //定时函数

{StateAcquisition (); //不断循环采集装备状态

… …}

4 结 语

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半实物仿真实现的机载电子吊舱维护训练系统。该系统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与实装一致,具备真实的操作感,能够满足对吊舱进行机上通电、内场检测、拆卸安装、起挂转运等训练的需要,同时扩展了实装不具备的故障设置功能,从而既能做常规维护操作训练,又能进行各种突发故障的排除训练,较大程度上增强了该型机载电子吊舱维护训练手段,为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经过实际使用表明,该训练系统能有效克服实装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且可扩展性好,使用方便,可靠性高,其设计方法在各型航空电子装备维护训练模拟器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WANG G H, LI X R, XING H G,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est armored equipments weapon maintenance training simulation system [C]// 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Reliability, Risk, Maintenance, And Safety Engineering (ICQR2MSE). Washington: IEEE Press, 2012: 1368?1371.

[2] DE CRESCENZIO F, FANTINI M, PERSIANI F, et al. Augmented reality for aircraft maintenance training and operations support [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2011, 31(1):96?101.

[3] 李柯,魏保华,郑思龙,等.某型防空导弹半实物仿真训练模拟系统设计[J].计算机仿真,2008,25(1):297?301.

[4] 李向阳,张志利,黄先祥,等.大型武器装备故障诊断训练系统仿真开发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21):6770?6773.

[5] 查国云,刘鹏飞,陈秋凤,等.某型飞机航空军械仿真训练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19(10):2455?2458.

[6] 钟春华,许炎义,刘峰.基于半实物仿真的舰员级雷达维修训练系统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1,31(11):125?149.

[7] 刘颖,朱元昌,邸彦强.面向维修训练的故障建模、仿真与评估[J].计算机工程,2007(13):245?247.

[8] 龙勇,黄先祥,张志利,等.基于视景仿真的某型武器分布式模拟系统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06(7):1820?1823.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是强化风险管理,研究建立风险识别及预警防范体系

研究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和导向的内控管理,企业应从加强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业务管理入手,强化对招投标管理、信用管理、对外投资、分包管理、资产产权处置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高危地带的监控,并加强风险分析和定期评估,避免重大风险和实质缺陷的发生。结合国资委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逐步研究建立风险管理事件库。企业要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定期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对已发生的事件或潜在的重大风险及重要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应对、解决或改良措施,按要求纳入风险事件库的管理,并按季度上报总部汇总更新,逐步推进内控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风险的防范和抵御能力。风险管理事件库统一的格式和要求由总部制定下达,并负责汇总建立集团公司总体的信息库,定期进行分析。

二是开展外部项目调研督导,加强外部项目监管

根据近两年的检查和了解,总体感觉企业外部项目内控管理比较薄弱,考虑外部项目管理的现状,企业要加强对外部项目内控管理的支持和督导。一是加强外部项目管理人员内控培训学习,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内控管理意识。二是加强外部项目的督导调研,了解外部项目内控执行的难点和阻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强化对外部项目的支持,提升外部项目的内控执行力。三是加强对国际项目的监管和指导,研究国际市场的特点,有针对性探索和完善国际项目内控管理制度。今年总部拟组织对外部项目相对较为集中的地方,开展外部项目专项调研和检查,以促进提高外部项目的内控管理水平。

三是建立内控管理定期通报机制,定期内控管理动态(简报)

为解企业内控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总结管理经验,剖析执行中出现的案例,建立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各企业要建立定期简报制度,通过总结本企业内控管理、风险管理经验或剖析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与案例,以内控管理动态(简报)的形式下发所属单位,同时将每期内控动态(简报)每月25日前向总部进行报送。原则上规模较大的企业每月报送,其他企业按季度报送。总部依据企业的内控动态(简报),对各企业总结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总结提炼和选编,以总部内控动态(简报)的形式定期下发企业,供所属企业进行学习和参考。

四是继续强化基础资料规范工作,推进内控管理要件的表单化工作

集团公司要分步推进实施制度全面信息化工作,将所有制度按照“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电脑化”的要求进行信息化,该工作也与内控制度表格化联系紧密。企业要规范内控管理要件,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整理汇总企业成熟的要件资料,并结合内控制度要求对没有的要件进行制定和完善,对所有内控要件资料力求以表单的形式体现出来,形成本企业的内控管理要件,并于7月底前上报总部。总部借鉴各企业的管理要件格式,完善制定出统一的管理要件格式,形成系统的管理要件表单,为制度信息化奠定基础。

五是调整优化检查考核思路,提高内控检查质量

企业要继续加强内控检查评价,优化和创新检查思路,选拔、培养和选用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内控检查人员,完善专业队伍人才库建设。企业在做好内控重点流程测试及自查工作的同时,加强外部项目的检查评价工作,延伸检查范围和深度,提高检查频率,结合审计、稽核、效能监察等形式开展专项和复合检查工作。检查中重点控制风险点和关键环节的抽查样本,切实提高内控检查的质量和效果,并落实“严考核、硬兑现”机制,企业检查评价工作应在10月中旬底前完成,11月15日前将自查报告报总部备案。为了进一步提高内控检查的深度,延伸检查范围,总部也将研究优化内控检查的思路和方法。

六是继续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扩大内控影响力

企业要抓好内控环境建设,扩大内控影响力,提升全员内控管理意识,坚持对内控宣传培训工作常抓不懈,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贯方式。一是坚持业务流程讲解与案例相结合,引用国内外企业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内控流程的理解。二是要加强企业间相互学习交流,内控培训可以聘请兄弟企业的内控专家进行交流讲课,也可组团到管理好的企业去现场学习。三是鼓励内控管理骨干参加有关权威机构或高校举办的培训班,了解内控新观点和新思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四是开展内控知识竞赛,丰富宣贯形式,强化对流程的学习和理解。五是开展内控论文征集和评比活动,提升内控理论学习和研究水平等。

七是开展专题研究,研究做好与内控相关的专项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做好内控相关工作,配合解决好今年重点工作中的难点,确保内控工作深入并顺利开展,总部计划采取实践推进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方式,选定部分重点课题,指导企业开展研究工作,以推进专项工作顺利开展。各企业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指定相关人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对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在企业内开展优秀课题评选活动,并向总部提交推荐优秀研究成果。具体研究围绕以下课题开展:内控风险识别及预警防范体系的构建;内控“一体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内控管理与业务监督管理的关系;新形势下内控管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内控检查评价方法及考核方案的优化思路;内控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途径及探索等。原则上规模较大的企业应选择多个课题开展研究。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消防模拟训练系统;自动控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安消防系统中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有待提高。为了开发新的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应用于公安消防各个方面的实用,本文以某公安消防模拟训练场为例来探究如何提升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系统,并对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介绍。

一、系统设施

自动化控制系统对以下模拟训练区实现训练设备的自动控制。模拟训练场可用地面积约4.75万平方米,主要分为训练塔、模拟配电训练场和罐区训练场等区域,约400 多个监控点。根据不同应用条件可分成以下几个部分的训练室:(1)训练塔地下层:地下工程、模拟商场;(2)首层:监控中心:;(3)三层:化学实验仓库;(4)四层:机房灭火和模拟舞厅;(5)五层:单元住宅;(6)六层:引擎灭火;(7)七层:船员休息仓;(8)室外:模拟罐区、汽车碰撞灭火区、化工灭火区,配电。

二、控制系统

由显示设备,中央控制系统,现场设别和PLC组成了消防模拟训练场,中央控制计算机是核心部分,用于监测、位机点动控制、修改PLC 控制参数上,实现实时监控,并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处理数据进行分析。现场设备通过现场手持式可移动控制面板(mobileview)或中央控制计算机远程控制,相应的模拟出声光热等火灾现场环境。PLC 根据现场各测试设备采集的数据及系统设备运行逻辑关系,自动控制各训练场内的设备运行。系统采用三层结构,第一层为现场前端设备层,根据各训练室的功能设置,同时设有Mobileview 手持终端。Mobileview 带有急停开关,当出现意外情况时,现场教官可以紧急操控设备。第二层为PLC 逻辑联动控制层,即ControlNET 控制层,由PLC 根据

三、网络结构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网络系统分为控制层和信息层,在同一网络不通设备和层次之间的自动化信息工程网络都有较好的集成性。这里采用罗克韦尔公司的先进的ControlNet 和EthernetIP 自动化网络技术以保证各层网络应用层一致,访问共享信息,避免不必要的编程和网关设置。在任一级网络上,都能在同一介质上实现简单系统的浏览,编程组态,数据采集,控制盒诊断。

模拟训练基地的自控系统通常采用以超五类电缆作为传输介质、遵循TCP/IP 协议的100Mb/s 工业以太网为主干网络,现场主要设备为Contrologix 控制器。主控Contrologix 控制器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整个培训基地的以太网。监控站、数据服务器和现场控制界面则构成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指挥员就可以再在中央控制室就实现对全局的指挥调度。根据工艺流程的分布和训练基地总平面布置,分别在室外配电、室外油罐、训练塔等区域设置六个现场控制站(PLC1~PLC6),同时配置两台监控工作站。另各现场控制室设置MobileView 控制界面作为流动控制界面。设置在训练塔一层观察厅的PLC1 作为主控制器,用于控制器群和信息管理层的数据处理交换。该系统设计框架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模式进行设计,进行集中控制分散危险,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并有效运行,为了在消防安全自动化系统上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信息管理系统各工作站和主控制器间都是通过以太网进行的连接然后通信。系统的结构如图1。

1.控制层网络

控制层应该能够提供可确定和重复的实时传输性能,保证编程的操作,通信温饱的传输和采集数据,这将覆盖整个训练过程。ControlNet具有5Mb/s 高速通信速率,提供了实时的I/O 控制、数据采集和编程下载等功能。控制信号、数据采集等实时性较高的数据可通过冗余的ControlNet 通信网络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确保通信的稳定,提高系统通信能力。

2.信息层网络

由于信息层网络的良好开放性导致信息数据便于集成。我们采用100兆的工业以太网。介质则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美国AMP 的超5 类布线系统,网络交换机采用CISCO 公司的Catalyst3550-24 三层可管理交换机。信息层以太网的主干网连接采用光纤进行连接,覆盖范围从配电训练区到训练塔,手持控制终端则采用超五类双绞线接入交换机。信息管理系统由监控工作站、服务器、MobileView 控制界面工程师工作站等组成贯穿了各管理部门。

四、系统实现

1.技术措施

消防训练基地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应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一是工业控制层的实现;二是以太网信息管理层的实现。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是运行在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在几个子系统的监控管理中心,都有相应的数据库。子系统以地址方式往集成系统发送数据,一般情况下,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所要的数据上报或者发出查询的口令即可。信息管理系统设置中央数据库,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分类,将安全防范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运行指标信息,各种数量数据,参数存于中心数据库,一边各类应用程序进行处理加工后再查询使用。

2.实现途径

采用统一的界面进行开发以太网信息层的集成客户界面,用图形的形式显示控制系统的数据信息,这样极易查找和理解,用开发的ActiveX 控件来显示每一个测点,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动态刷新。通过有关的网页来查询数据的有关历史记录,采用网页里的Script程序来实现数据的曲线图。保安监控的视频图像显示不仅可以用WINDOWS 系统自带的媒体播放器来实现,嵌在程序里的ActiveX 控件也能实现。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则通过OPC 工业标准接口来实现。各子系统数据经由OPC 网关软件传送到集成数据处理软件中去,集成数据处理软件一方面将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一方面提供给正在浏览的客户端实时刷新数据,客户端的浏览是通过访问集成服务器来实现的。

数据流向图如图2:

五、总结

本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能够安全、稳定、高效地长期运行,且逼真地模拟火灾环境,实时监控,记录和分析训练过程数据,实现了消防战训指挥的数字化,促进了公安消防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袁弱男.基于ControlNet 的印刷装订生产线监控系统[J]. 机电工程技术,2002,31(6).

[2] 黄洁.ControlNet 控制网及其在转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矿冶,2003,12(4).

集控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年,风险管理部将继续发挥保障、服务、风险管控职能,打好“组合拳”,努力推进全行**业务健康有序发展,为**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继续努力。

现将**年的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年工作总结

一、人员合理配置,确保营业机构业务正常运行

**主管是营业机构业务**的现场组织者,是重要业务的授权和审批者,是**风险的事中控制者,种种职责都说明**主管在营业机构的重要性,所以做好**主管理的尤为重要。**年风险管理部制定了**主管轮岗位方案,保障**队伍的优化、廉洁、高效,保证业务**人员全面掌握核算和管理要求;二是建立**主管轮休制,避免休假高峰期轧堆休假,保障营业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保证**主管的正常休假,同时透过机动**主管的轮替,作为**主管的履职检阅,发现和整改**主管好的方法和错误的做法,达到全行统一标准;三是做好营业机构**主管的补充和配备工作,协助**主管做好支行的各项**业务正常开展。

二、  业务培训到位,确保各项业务操作合规

新业务产生后,业务发展的好坏,其中首要的就是培训到不到位,所以培训工作很重要,风险管理部认真梳理以往的培训方式,总结培训的效果,年初重新制定“**业务培训方案”,采取集中培训(每周**主管和专职人员培训),分层次转培训(由**主管转培训受派机构的**人员),集中考核(由风险管理部组织考试)的方式,以期达到各层级**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确保具备履行本岗位职责的能力,以促进全体**人员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三、业务集中上收,确保业务顺畅高效便捷,促进网点转型

从3月份开始,总行和分行陆续上收了跨行支付业务、行内结算业务、个人开户及签约业务、支票影像提出、提入业务、自助设备加清钞业务、贷款发放业务、票据审验业务、账户录入业务、加密工资等9大项25种业务。为支行减负、为**人员减压,把风险集中化,把业务流程化,把管理扁平化,让柜面员工有机会、有时间充分的发挥其“一句话”的职能。

截止目前已初步形成“网点全面受理、后台集中处理”的业务**格局,逐步实现业务集约运行、风险集中控制和**效率提升。从而提高我行业务**效率,加强操作风险事中防控,促进网点由交易处理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

业务集中上收,为支行减员13人,为对公人员减压50%,为对公人员转移风险50%。

四、创新风险管控方式,提升营业机构风险防范水平

为全面提升分行**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控制基层行操作风险,围绕**工作服务基层、提升员工专业素质,风险管理部努力创新,通过编制“**业务风险月刊”、“**业务风险季刊”,通过下发“风险警示书”,通过与风险薄弱机构和人员约见谈话、通过委派**业务监督人员到风险薄弱网点监督指导、通过召开全行**业务操作风险案防大会等方式,给营业机构负责人和**主管提供参考,更加方便、直观、有针对性的使支行**工作有的放矢,使**人员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保护全行不受风险损失。为全行风险管控文化。

四、科技与业务结合,构建快捷模式,努力实现业务

业务的开办结合科技的力量可以使办理业务的速度和准确率倍增,风险管理部与信息科技部密切合作开发了“分行业务集中处理综合填单系统”,“知识库”,“问题库”、“数据报表系统”,小小的系统程序给支行和员工提供了数据参考和业务查询,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填单平台即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了业务核算质量,还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体现了科技与业务的完美结合。

**年工作计划

风险管理部**的工作,要更多的体现服务职能(为客户做了什么、为前台部门做了什么,为全行做了什么),体现培训职能(创新培训方式),体现监督指导职能(加大联动模式)。

以精细管理提升制度执行力,以创新模式提升风险管控力、以沟通交流提升工作战斗力,以文化引领提升团队凝聚力。

一、整合资源 优化配置

按照总行风险管理部的指导意见,结合**的实际,对内设团队的相关职能进一步细分,将原有五大中心重新设置为集中作业中心(清算中心和出纳中心)、**风险控制中心和**质量管理中心,并分别指定相应的团队负责人员履行相关管理职责。建立一套精干的**管理体系及科学的**管理模式,达到“流程顺畅、风险可控”的工作目标,提高分行**管理能力,有效发挥**管理的支持保障作用。

二、建章立制,提升业务执行力和团队凝聚力

编制分行风险管理部管理手册,通过阐述风险管理部部门文化和警训,明确风险管理部部门定位和职责,建立风险管理部部门架构、轮岗机制和考核机制等八方面的要求,科学规范的建立一支高效的**团队,提高组织机构整体运作和执行能力,更好的为前台经营部门和客户服务。

根据学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各部门及各岗位要将涉及本中心和本岗位的制度办法专夹保管,并严格执行。

三、打好组合拳 优化创新模式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一)培训+考核,提高员工业务知识水平,规范员工操作行为。一是改变对管理人员(中心主管和**主管)的培训模式,加入管理元素,提升主管管理水平;二是改变内容,用图片代替文字,用图表代替数字,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提高员工的业务认知度。

(二)监督检查+跟踪规范,促使营业机构各项业务统一,员工操作驱于规范。

改变检查模式,加大后续问题整改和跟踪检查的力度,做到现场告知、原因分析、持续跟踪、落实整改一条龙的检查方式。

改善监督方式,事后监督岗做好账务监督的同时,开展每周一个业务种类,讨论业务操作、凭证摆放等,逐步将全行业务统一、规范。

(三)风险刊物+数据分析,努力提高营业机构和**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为机构的业务发展、组织规划、人员调配、机具配置以及其他管理行为起到参考并在**业务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五) 科技+业务,省时省力,改善客户及员工业务办理时效。加大与科技部门的合作,深入网点一线,用风险管理部和科技部融合的视角,挖掘潜在的业务优化和便捷方式的开发,旨在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和业务风险环节的防范。

相关期刊更多

航空科学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航空计算技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控制计算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