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状元学习计划

状元学习计划

状元学习计划

状元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元认知 元认知策略 策略培训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自主学习的概念最早由Holec(1981)正式提出,他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自主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靠后天的培养形成的。近几十年,人们发现,由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限性和教师个人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局限性,传统的单纯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信息量的激增要求人们不断学习和发展自我。因此,自主学习成为国内教学改革的热点,其内涵随着教学观点的发展也日渐丰富,成为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1 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

元认知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1976年提出,他指出元认知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外语学习中对元认知的研究始于80年代,其中O’Malley & Chamot的研究广为人知。他们认为元认知策略用于管理和监控学习者的学习,是区分成功的语言学习和不成功的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变量(O’Malley and Chamot, 1990)。具体而言,元认知策略包括自我计划策略、自我监控策略和自我评估策略。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独立个体、主动、自我负责、自觉的学习,对外语学习过程要自我定向、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自我监控(付岳梅,2011),与元认知关系密切。事实上,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在语言学习、问题解决以及各种自我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杨鸿雁,2010)。

据此可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即提高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运用,而对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训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培训前: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因材施教,笔者在学期初对130名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不尽如人意。

首先,尽管不少学生已经认识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但是能合理有效拟定自主学习计划的人数却并不多,更不用谈调整学习计划了。根据统计,仅30%左右的学生能合理安排课外学习,使自己有充裕的时间完成既定的任务或计划;而为自己制定比较详细的日程表(学期计划或周计划)的同学仅占总人数的17%。访谈中,多数学生提到,计划赶不上变化,使用日程表没有多大意义,不如“走一步,看一步”。其次,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薄弱。尽管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方法十分重要,但能根据学习任务和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并检查自己的学习是否得当的学生却是寥寥无几。再则,学生缺少自我评价,能坚持自我评价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很少有学生能做到定期反思学习中的不足和总结学习中的经验,定期自测和复习。

3 培训的实施方案

该元认知策略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逐步学会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进程,评估学习效果,以最终实现自主学习。为尽可能保证培训的效果,培训之初要求学生尽可能写学习反思日记,并且每周上交一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培训之初,首先组织了一次关于元认知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有关元认知的基本理论以及通过文秋芳在《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中列举的实例说明元认知策略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元认知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元认知策略培训的积极性。

然后,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做了反思和自我评估之后,明确学习目标,并拟订出课内课外学习计划(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对学习目标和计划调整之后,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各项教学任务,指导全体学生执行计划过程中如何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监控自己是否预先预习,是否领会了学习的内容,是否选择了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是否如期完成,学习计划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等。最后,通过教师评估示范,教会学生如何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

培训中充分发挥学习反思日记的作用,通过老师批阅和点评学习反思日记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力度。

4 培训的结果与反思

配对样本结果T检验结果显示,与培训前相比,学生在元认知策略使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自我计划策略的使用差异显著(t=2.925, df=77, P

经过培训之后,学生独立学习、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进行监控和反思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换言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这再次验证了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至此,笔者认为,外语教师应尽可能将元认知教学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这需要教师首先完善自己的元认知能力,调整教学理念和思路,并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将元认知策略训练与教学任务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状元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英语词汇教学 元认知策略 策略的运用 

 

 

词汇是语言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英语学习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语言学习就无从谈起,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实践活动也就成了无源之本,所以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的必要保证。文秋芳(1993)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词汇量越大,阅读和听力的水平就越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是英语词汇教学的根本出路。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关键,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元认知策略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元认知策略基本理论 

(一)元认知的定义 

斯登伯格(1985)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智力的成分理论,把智力分解为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其中元成分是指执行计划、作出决策和执行监控的最高水平的控制过程。“元认知”一词则是由弗拉维尔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提出的,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及其实施的控制,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即是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也就是说,元认知是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和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同时,元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二)元认知的结构 

关于元认知的各组成要素,学者们持有不同的看法。在国内学者中,有人主张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组成,也有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元认知包括三部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董奇,1989)。目前一般倾向于董奇说法,认为元认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具体内容如下: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认知能力、认知策略、过程、结果及其相关信息的知识,以及在何种情境下应该运用何种认知策略、如何最佳地发挥自己能力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三)元认知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元认知策略运用于学习产生了显著效果,因此培养学生掌握元认知策略成为教学的必然。元认知策略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词汇元认知技能的掌握又是一个复杂而费时的培训范畴,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元认知策略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使学习者在学习词汇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1.教授元认知知识 

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元认知知识同样包括个体元认知知识,策略元认知知识和任务元认知知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首先要宏观的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应了解词汇学习的内容,学会了多少词汇,应当学会多少词汇。自己如何分配词汇学习的时间,自己运用了哪些方法及策略,哪些策略适合自己等。 

2.协助学生制定词汇学习计划 

制定计划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元认知技能。通过老师的帮助,学生能够在固定的时间之内设定一个切实的目标并能完成。设定清晰、富有挑战性又切合实际的目标能帮助学生看到他们自己的进步。通过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将会增强。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已掌握英语词汇的情况,通过分解学习目标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3.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评价 

自我监控,一方面是自我监视;另一方面是自我控制,发现方法、计划不当时就要进行调节,更换方法或修改计划,以达到预定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督促学生时时关注自己的学习计划及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自我评估就是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果、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单元测试、阅读不同层次的材料等进行自我评估,并通过评估的反馈不断完善词汇的学习计划、策略等,从而使词汇学习更好更快。 

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运用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学生词汇学习的现状,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词汇学习效率。词汇教学中元认知策略的运用,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唯有如此,才能

[1] [2] 

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才能改善中国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状元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英语词汇教学 元认知策略 策略的运用 

 

词汇是语言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英语学习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语言学习就无从谈起,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实践活动也就成了无源之本,所以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的必要保证。文秋芳(1993)的研究表明,学生的词汇量越大,阅读和听力的水平就越高。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教师只能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是英语词汇教学的根本出路。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关键,因而,培养学生掌握元认知策略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元认知策略基本理论 

(一)元认知的定义 

斯登伯格(1985)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智力的成分理论,把智力分解为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其中元成分是指执行计划、作出决策和执行监控的最高水平的控制过程。“元认知”一词则是由弗拉维尔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提出的,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及其实施的控制,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即是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也就是说,元认知是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和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同时,元认知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二)元认知的结构 

关于元认知的各组成要素,学者们持有不同的看法。在国内学者中,有人主张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组成,也有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元认知包括三部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董奇,1989)。目前一般倾向于董奇说法,认为元认知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具体内容如下: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认知能力、认知策略、过程、结果及其相关信息的知识,以及在何种情境下应该运用何种认知策略、如何最佳地发挥自己能力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三)元认知策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元认知策略运用于学习产生了显著效果,因此培养学生掌握元认知策略成为教学的必然。元认知策略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词汇元认知技能的掌握又是一个复杂而费时的培训范畴,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掌握、运用元认知策略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使学习者在学习词汇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 

1.教授元认知知识 

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元认知知识同样包括个体元认知知识,策略元认知知识和任务元认知知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首先要宏观的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应了解词汇学习的内容,学会了多少词汇,应当学会多少词汇。自己如何分配词汇学习的时间,自己运用了哪些方法及策略,哪些策略适合自己等。 

2.协助学生制定词汇学习计划 

制定计划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元认知技能。通过老师的帮助,学生能够在固定的时间之内设定一个切实的目标并能完成。设定清晰、富有挑战性又切合实际的目标能帮助学生看到他们自己的进步。通过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将会增强。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已掌握英语词汇的情况,通过分解学习目标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3.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评价 

状元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技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29-02

为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要求人才培养中按照“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基本原则,加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如何发挥高校相关专业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值得探索与研究的课题。盐城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制专业)在卓越计划试点中,深化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形成的“平台+多元化”培养模式[1],进行了进一步创新与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平台+多元化”培养模式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它是一系列构成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为持续和不断再现的人才培养活动[2]。

盐城工学院机制专业2010年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同年又获批成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平台+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其具体内涵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培养方案中有关教学环节实施时,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学科竞赛与创新指导平台等,在进行学生整体教学的同时,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以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挖掘学习潜力,营造学习风气,引导并培养形成专业人才多元化的知识、能力特质,满足社会对学生能力、素质多样化的需要,以及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特长、发展追求等多样化的要求。

2 卓越计划“平台+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好的模式可以较好地根据培养目标、专业优势或特色、学生群体或个性特质,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卓越计划实施中,则要根据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创新。即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卓越工程师能力的要求,根据专业特点、国家通用标准、行业标准,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等分析研究,梳理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逻辑关系,构建起“能力拓扑图”;以“能力拓扑图”为基本参照系统,构建“相应知识体系,形成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构建能力培养所对应的“平台模块”,形成支撑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支撑平台,培养多元能力结构的应用型工程人才。

能力拓扑图构建 按照“知行合一,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3],在分析卓越计划标准的基础上,构建卓越工程师基本能力、必备能力、拓展能力的“三层楼”的梯次,按这三个能力递进层次设计出个人综合素养及行为能力、专业工程素质及应用能力、工程项目系统运作与协调基本能力这三条能力培养线,形成能力结构拓扑图,见图1。

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卓越计划标准架构的能力培养拓扑图,设计标准目标矩阵,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同时根据校企联合培养的特点,进行模块单元式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能力形成的先后时序和知识传授的特定规律,构建多元化的不同的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按照工程化教学要求,构建“单元课程”体系(见图2)。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构成及能力培养的要求,绘制“单元课程”的“节点”安排带状图(见图3),形成“模块+单元+节点”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融合在理论教学之中,同时按照“多元化”能力培养方向,注重分层次、分类别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的形式,以此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支撑平台体系 在“平台+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成果[4-5],根据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要求,整合现有的“平台”资源,建立“学习和研究”大类基础平台、“创新和设计”大类指导平台、“技能和素质”大类职业平台和“留学和深造”大类发展平台。四大类平台由各个小的平台、中心、项目等组成。每个平台都留有拓展接口,成为动态的系统,可随时按照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增加和调整系统内的平台要素。在人才培养中,可以根据培养方案中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等逻辑顺序进行调度与利用(见图4)。

3 “平台+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实践成果

盐城工学院机制专业应用“平台+多元化”培养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方式改革、各类教学资源的建设、校内外教学资源整合、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卓越计划实施中得到应用[6]。专业与美国UG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江淮动力、中材国际、江苏科行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中外大中型企业进行校企产学研合作,充分了解机械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状况,及时跟踪国际国内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更新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紧跟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前进步伐,扩大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的培养渠道。

机制专业率先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学生培养,使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也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在2013年教育部―西门子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指南中也把盐城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范例向全国推广。“卓越计划”在盐城工学院机制专业的实施,为专业继续大力推行“平台+多元化”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4 结束语

“平台+多元化”培养模式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卓越计划实施中还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企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利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更改空间。要克服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借鉴国内外的成果,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以期使该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友华,袁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办学特色的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9):13-16.

[2]姜士伟.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66-70.

[3]沈秋红.卓越计划背景下的“知行合一,能力为本”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优集学院为例 [J].文教资料,2012(21):

152-153.

[4]赵运林.多元整合: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J].湖南社会科学,2008(4):142-147.

[5]许士群,张荣华.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三级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2):24-26.

[6]袁健,葛友华,倪骁骅.“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13(1):8-10.

状元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一、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教学计划是由学校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学习进程来决定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每学期制定的教学计划,从而让学生能够依据教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合理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列好预习提纲或导学案,让学生更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了解重难点,为上课做好准备。

以苏教版八年级第九章《力与运动》一课为列,在课前笔者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导学部分一一罗列出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

【学习目标】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知道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难点: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预习导学】

1.力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三要素完全相同的力,其作用效果如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3.认真观察教材图9-7中的三幅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1×103(kg/m3)=ρ水,所以得出松手后实心球会悬浮于水中。

但实际上,这道题还可以用比较法求解,即实心球完全浸没于水中,那么V排=V球,所受浮力为:

F浮=ρ水gV球=1×103kg/m3×10N/kg×0.0005m3=5N

F浮=G=5N,所以松手后实心球处于悬浮状态。

在物理习题练习中,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与思路,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能顺利挖掘出物理量间关系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也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做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听讲、观察和思考而记录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它可以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是培养学生元认知技能的重要策略。教师应指导学生灵活而有效地做好物理学习笔记,做到记录明晰而实用。

相关期刊更多

装备学院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装备学院

石家庄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

枣庄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