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空巢老人是我国的普遍现象,那么关于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怎么写,来看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空巢老人调研报告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

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 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而老人劳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且收入偏低。

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医疗费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托病…‘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尤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

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

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

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76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XXXXXXX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3.基本情况: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经济供养

1.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精神慰藉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加强孝道宣传。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三)

XX村,一个坐落于泉州南安市的小村庄,建立于群山之中,一条条小道崎岖蜿蜒,一座座民楼错落交织,一道道梯田井然有序,幽,静,美,是XX村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这宁静的小村庄,却反应着严重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象。据初步统计,XX村70岁以上的老人便有近170人。朝阳牵晚霞社会实践队总计用了近两天的时间,走访了80多户人家,接触了100多位老人,其中近半是空巢老人。在与老人们的交谈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老人们的状况,对老人们空巢的原因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改善这一情况。

走访情况:

一、子女情况

1.多数老人都有3个或3个以上儿女,但大部分都有未成年夭折情况。

2.一类是子女家庭不富裕,子女为底层工人,过年过节才回家,主要是电话联系。一类是子女优秀有所作为,除过节过年,平时会常抽空回家陪老人或带老人出去旅行。但都有对老人不是很照顾的情况。

二、身体情况

1.身体健康或有些小病,能自己干农活养活自己

2.长期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

3.腿脚实在不便或其他病症较严重,不怎么出门

三、医疗保障

1.每家子女都有为老人办医保,每年上交100元

2.医疗保险报销医药费,但老人病进口药报销少

3.村里老人生小病治疗都联系村医王永涛,王医生上门治疗;大病会去镇上找医生或者到市里大医院治疗一次,回村依旧靠王医生定期上门检查治疗。

四、发现问题

A,交通、安全

1.地势高,坡度大,山路多且曲折陡峭,大公路水泥路少,出行费劲

2.由村到镇,村民的交通工具为摩的,对于老人搭乘不安全

3.走访时有许多老人是因为摔跤跌倒而腿脚失灵,观察发现村里许多危险路段没有防护栏,存在安全隐患。

B.医疗

1.村里只有一个村医,且只能应对小疾;村民遇上大病,有条件的可以去医院治疗,经济困难的家庭老人的病就只能长年拖着

2.村里仅有一个小诊所,没有完善的医疗设备和先进医疗技术

C.老年人都渴望交流,子女长期不在家或不爱听老年人唠叨,造成老年人有事藏心里不说,影响身心健康,有的甚至因此丧失语言能力

D.部分老人会定期到城里子女居住,但更喜欢回乡下生活,一是因为乡下空气环境好,二是不会讲普通话,和邻居无法沟通。

E.老人渴望老有所为,想得到社会认同,不想成为儿女负担。村里很多老人虽年迈,仍天天下地干活,种小菜养活自己;走访时有老人因行动不便成为子女负担而难过哭泣。

五、XX村已采取的措施,实行的政策

1.每年都有组织村里老年人到镇里体检

2.重阳节组织村里老人聚餐活动

3.有个小型娱乐场所,有运动器材,老年人可以下棋打牌

4.“危房翻建”,帮助贫困家庭危房重建

5.给老年人有先天性障碍的子女安排放牛等轻松工作,间接给予老年人帮助

6.每月给予老年人补贴,70岁开始,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补贴金额

空巢原因:

一、XX村的状况

1.XX村经济不发达,当地只有农业而无其他产业,而且交通十分不便,导致当地的生产力外流,老人便被留在农村

2.因XX村年轻人80%都到外务工或经商倒致几十年的XX小学关闭,滞留的小孩在村里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都被父母带到城镇学习,长期下来便留在城镇,剩下老人留在村里.

二、老人自身原因

1.老人更喜欢乡下的舒适安逸的生活,即使做农活也能自给自足,便不愿和子女去城镇居住

2.老人们大多不会讲普通话,在城里沟通不便,大部分时间还是只能一人在家,生活也是较枯燥,便回乡下居住

3.老人们不愿或是没有能力学习新科技产品,不能适应城市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更倾向于回乡下生活

三、子女的原因

1.子女为生计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在城里生活成本太高,子女没办法支持自己和父母在城里的开销,无力接父母同住,只能留父母在乡下生活。

2.子女有能力却不愿赡养老人,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解决措施:

一、通过经济建设,让子女就地工作

1.XX多山路,交通不便。大力修建公路,出入方便了,与外界的联系也就加大了,XX村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发展XX村的农林业和特色农业,在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子女既有足够的生活来源,又能留在父母身边

3.XX村的自然风光很好,气候宜人,可以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便能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间接增加了就业机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XX村更适合现代人居住

1.设立学校,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培养更多的知识分子,未来便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XX村的建设当中

2.建设更多的娱乐休闲设施,老年协会青年协会等多举办活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

3.提高XX村的医疗水平,解决村内看病难的问题

三、改变观念,增进两代人间的沟通

1.鼓励老人们去学习现代的工具和联系方式,既能方便与子女联系,也能很好的融入城市的现代生活

2.子女要明白孝道,即使不能常回家也要多打电话慰问父母,有能力者更应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在城市生活也要培养他们的爱好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四)

一、活动主要负责人

xx社理事会

二、空巢老人的社会现状

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1]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的一个阶段。目前,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

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户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XX)。据遂宁市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市城区的老龄人群中,儿女不在身边的比例超过30%,总人数多达5000多人。[2]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人数已达2340万。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从中年期到老年期),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从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但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空巢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关注空巢老年家庭,研究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让这些老人的生活空间更大,精神世界更精彩,有关部门倡导市民踊跃参与到“编外儿女”队伍中,给这些空巢老人尽一份孝心。老人需要经济支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三、养老社会公共设施现状

公共养老设施资源短缺,机构设施和服务水平偏低、养老机构特别是商业性的养老机构收费过于高昂。同时,观念和情感方面的障碍,也影响他们选择机构养老的方式。

四、活动实施可行性分析

社会服务的滞后性,在短时间不可能把空巢老人这个社会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有这份社会义务尽自己的责任。xx社作为一个公益性的学生社会组织,大家凭着一颗爱心走到一起,在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就应该站出来。遂宁市城区,关爱空巢老人的力度远远的不够,在这支队伍中的还很少。我相对于这些有工作的社会人士来说,时间更加的宽裕,同时我们更加容易集结在一起。xx社在这一年多的发展中,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影响,积淀了丰富的社会资源,从各方面分析都比较成熟。

五、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1)、通过各居委会、老年办、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一些空巢老人的资料,根据社团的具体情况,适当的选择三十位左右的典型并且急需帮助的老人,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方式。活动开始时,选择两个左右进行试点,充实基础,逐步的扩大。

(2)、全院招聘,面向中文系或写作水平好的同学,采取自愿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拔志愿者。

(3)、社团统一安排支援到帮扶的空巢老人的家中,通过交谈的方式,了解老人走过的一生并且记录下来,之后统一整理编辑。

(4)、志愿者首次前往的车费由社团提供,以后的车费由自己负担。

(5)、资料的采编应该在一个月内完成,一个月后汇集修订。书的主编由周一帆担任。

(6)、修订完毕,审核确认后,社团外联部马上组织人员,寻找赞助,保证后续的财务的开支。

(7)、书的发行方式、范围、价格和资金的后续处理等,按照以后制定的具体方法执行。发行赚取的资金,投入到社团的公益事业中。

(8)、活动的正式启动时间为:xx年xx月。

六、资金预算

参与人员车费:200元

采编和出版成本:10000元

其他材料与经费开支:500元

总计:10700元 大写:人民币壹万零柒百元整。

(注:其中10000元通过寻求赞助的方式获得。)

七、后续发展

空巢老人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xx社应该把它当做一个常规活动,一直坚持下去。通过逐步的发展,扩大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加多的人参加进来。逐步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井然有序的开展下去。同时逐步的积累资金,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最终,活动的定位是:社团引导,全员参加,社会资助,自主发展,一体多元化管理。

活动成功后,发行的稿费,可以继续投入到我们的公益活动中,能够改变社团资金短缺的现状,在相当一段时间范围内解决了财务问题。社团的各项经费得到了补充,活动的范围和深度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社团的影响力也随着提升。整个团体能够得到一个综合的发展,跨出重要的一步。

八、总结

空巢老人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相应社会的号召,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时,走向社会实践自己、锻炼自己。我们需要这样的机会,他们也需要我们。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有一个和谐的理念,让我们xx人走在社会的前沿,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充实,为我们作为xx人而努力和骄傲。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五)

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liuxue86.com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48.3%,女性16925人,占51.6%。配偶健在18377人,占56.11%,与孙子们同住XX2人,占61.1%,(主要留守照顾孙子所至),单身独居8176人,占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33.27%。

(主要是80岁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须参加劳动生产的13906人,占42.46%。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11925人,占36.41%。有经济收入4321人,占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51.5%。感到寂寞孤独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3.6%,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32.13%,健康一般、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数。

二、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状

1、经济状况

经济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间劳动所得获取经济收入或依靠子女给予的生活费作为生活来源。其收入分布不匀,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贫困的还有12925人,占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占3.75%。因此有78.8%的农村空巢老人仍然经常参加劳动和既劳动又照看孙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差(虽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对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

2、健康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32.13%的老人身体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为较差或非常差。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小部人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99.3%的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8%以上的老人对新型农村合作比较满意,认为能解决看难问题,尤其是“复明工程”对农村白内障老人来说是福音,免费摘除白内障,普遍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真好。

3、需求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空巢老人有权益保障要求8491人,占25.9%,感到寂寞孤单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从老人们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医疗保障,养老金和需要人照顾,分别占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4、闲暇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较低和经济有限原因,绝大部分老人以串门聊天为主,家庭经济好点的以打牌为次之。加之村级老年协会的文体活动中心、室、场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们户外活动只好如此。在精神层面上,76.5%的老人感觉生活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收入,照顾孙子,忙于种地、又怕生病等几个方面,因为子女多在省外务工,所以子女们主要是给生活费和打电话来慰问老人,很少能亲自照顾,几乎都是一年回来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4.2%。所以,7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县单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占25.1%。

3、代际差异

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云梦,幸福云梦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从这次调查中看出,全县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守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

加强乡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忘了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全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xx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1.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提高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加强农村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在xx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晋城、双凤等代表团李艳秋、冯小军代表,提出了《关爱空巢老人》的议案。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组织了七个调研小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引起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人大机关也积极开展系列关爱空巢老人活动,送医送药、送款送物、帮扶慰问,并组织驻县的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到关爱空巢老人、化解民生难题的活动中,充分彰显了xx人大关爱空巢老人的为民情怀、化解民生难题的履职举措、代表人民利益的工作性质。现就xx县关爱空巢老人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实地调研,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13.27万人,其中空巢老人5.1万人,这些老人80%以上都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病、糖尿病、偏瘫、老年痴呆、耳聋眼瞎以及其他慢性病,他们过着重病缠身无钱治,是死是活无人问,生活居住无人管,遇到难事无人帮的窘困凄凉日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情况和问题。

一是重病缠身,治病较难。空巢老人在70岁以上的95%都患 有上述各种疾病,因居住偏僻,行走不便,无人联系,加之经济困难等诸多因素,使得治病艰难;再者村级卫生站名存实亡,缺乏有效监管,全县611个村, 仅有近十分之一的村卫生站符合标准,其余的设备简陋,或摆在家中当副业,还有的乡村医生常住场镇开诊所,有的长期在外挣钱,离岗离职不尽责,有的年老多病,根本无法行医;有的村上不管,放任自流,报酬照领等。医生因患得患失,不在岗位履职,使治病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是生活孤独,死活无人知晓。因外出打工人员多,有的村社院落只有两三户人家,三四个空巢老人居住,平时很少往来,生疮害病无人知晓。如金山乡三村九社74岁老人张泽举,因突发脑溢血病,一天晚上几次从床上晕倒在地,后被小孙子发现后求助邻居送往医院才得救。近年来,双凤、义兴等地先后发生过痴呆老人出走后下落不明者有之;槐树、多扶等地还发生过老人病死家中腐烂发臭后才被发现有之;古楼、晋新等地发生老人因病未及时施救而亡者有之。这些悲景惨事,真的让人触目惊心。

三是生活无助,寂寞无奈。因年老多病体弱,有钱也难买回生活品,致使生活枯燥无保障;未实施人饮工程的地方,因挑不起水,老人吃水都困难;因居住分散且偏僻,老人十天半月无人说话,只好与猫狗作伴;还因有的地方电视信号不好,广播不通,老人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寂寞冷清、无助无奈。

四是子孙不孝,生活凄凉。空巢老人中有的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外出打工长期不与老人联系;有的因打工效益不好,也不给钱给物,撒手不管;有的甚至消息全无,杳无音信。这类虽为数不多,但情况极差,生活艰辛凄凉,仅靠低保、农保过日子,若生了病,只好等死。

五是空巢老人苦中熬,个个期盼受关爱。一盼加大尊老爱老宣传教育,营造尊老爱老良好风气;二盼建立关爱窝巢老人服务组织,实现有病有难有人帮;三盼建立乡村卫生医疗组织机构和服务监管机制,用活政策实现就近就医;四盼建立村级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填补情感空白,改善孤独冷清;五盼农村社保扩面提标,减轻政府及家庭负担;六盼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业主建立养老服务场所;七盼改善村社人行通道,实现路畅车行人走快捷方便;八盼搞好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看,填补精神空虚,无言无语;九盼子女常回家看看,哪怕电话问候一声也可;十盼村社党员干部多关心,上门询问,讲些政策,送点爱心。

二、全县关爱空巢老人取得的明显成效

县委高度重视人大相关调研报告,政府狠抓落实,社会各界积极参与,xx县关爱空巢老人的工作进入了组织领导有力、各项机制建立、关爱职责明确、工作健康有序的良好轨道。

(一)健康档案建立齐备

全县5.1万空巢老人,每个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主要以乡镇为主体,村(居)党组织具体实施,其内容包括姓名、健康状况、年龄、病史、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并将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康、一般、较差、失能四个类别,及时更新登记,档安一式三份,由乡镇党委备案、村(居)党组织留存,乡村医生使用。

(二)乡村医生随叫随到

凤鸣镇双龙桥村空巢老人何致芬来到村委会旁的卫生室看病时说:我得了小感冒,来看病开药,只用了三分钟不到,不仅方便,而且药价便宜,平时有个急事,村医生也一喊就到。全县乡村医生有统一制发的巡诊签到簿,空巢老人现场签字确认乡村医生巡诊情况,乡村联动考核小组,结合巡诊签到情况,每季度对乡村医生集中考核,以各季度平均分作为年终考核得分。对考核分值低于80分的扣除奖励资金,对不驻村行医、不履行职责的,由村委会提出书面解除意见,报县卫生局依法注销行医资格;县卫生局和老龄办组建督查小组,对各乡镇村医巡诊情况进行明察暗访,督查督办。

与此同时,全县统一要求乡村医生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坐诊、下午巡诊,每周巡诊不少于两轮,要100%覆盖辖区空巢老人,每周上门问候老人,掌握健康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每周至少要组织老人体检1次,并进行健康咨询,行为干预,排除疾病隐患;每周上门问诊,对健康状况较差和失能老人进行指导用药,随时回访恢复情况。县上切实采取择优竞聘,乡卫生院派驻和邻村调配等方式签约839名乡村医生,实现了村(居)医生全覆盖,通过新建和改建废弃学校等方式,全县村(居)都有了卫生医疗阵地。同时充分利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平台,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等不同形式,为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技能搭建平台,并明确了每年至少2次的硬性培训任务,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服务等到了有力保障。

(三)紧急情况一键呼救

鉴于空巢老人健康状况不一,县委政府为全县有智障、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购了600多部爱心卡片机,由联络员负责教会使用,如若紧急情况,老人只需一键拨号,就可呼叫村干部、乡村医生、爱心联络员等上门服务。

(四)老年活动有声有色。

xx多数乡镇均设立了空巢老人服务中心,以村(居)为单位设立了服务站,建立了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等。太平、仁和等镇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老年协会作用,积极丰富老年活动内容,帮且解决空巢老人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如仁和镇大湾头村老年协会活动丰富多彩,农历每月十九日定期相聚,打牌下棋、看书读报、喝茶聊天非常热闹,有平时自愿主动去的,也有三五成群相约而去的,空巢老人结对互助,空巢不空,老人不孤。有些老人去逝,协会还免费敲锣打鼓送上山,很受子女的欢迎和社会的赞誉,有的子女向协会捐款捐物,支持该村老年协会建设和活动开展。

(五)人大参与爱心彰显

根据全县落实的情况,按行业性质分类表明,全县44个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均参与了该工作,在关爱空巢老人的服务队伍中,国省市县乡镇人大代表参与人数就达1538人,占驻县乡镇代表总数的67%。国大代表李晓华结对帮扶常林乡张家店村空巢老人3个,省人大代表张云定点联络空巢老人2人,市人大代表冯小军负责的仁和镇大湾头村关心空巢老人的工作成为全县的榜样,受到省市县领导检查后的高度赞许和肯定。太平镇人大代表李树元负责两位因病卧床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等等。一个个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儿女、一桩桩感动人心的场景、一件件激动人心的真实故事,充分体现在人大代表中有挑水的、喂药的、陪聊的、嘘寒问暧的、帮忙洗衣煮饭的,真是不胜枚举。一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切实关爱空巢老人的风气正在xx大地蔚然成风、愈演愈烈。

三、关爱空巢老人的几点建议

空巢老人量大面广,关爱活动涉及单位和部门较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县人大常委会把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作为一项解决服务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事项,反复研究讨论,主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为有效推进空巢老人关爱活动,提出建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增强认识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解决老年人问题是重大社会道德课题,也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解决好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实践,也是让外出创业乡友安心发展的有效举措,更是破解老年人问题、弘扬社会新风的重大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三者紧密结合。党政应高度重视,各级应列入议事日程,层层狠抓落实。要坚持爱心覆盖、孝字为先、社会关注、邻里照看、政策配套、整合资源的思路,重点解决空巢老人困难有人帮、生产有人管、外出有人知、有话有处说等主要问题。要以老年人子女为主体、政府社会及各界辅助,形成齐抓共管,孝敬互助的新风尚、新格局,努力破解养老难题。

(二)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孝儿孝媳评选

县人民政府及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应开展一次评选孝儿孝媳活动,并利用重阳节一并表彰奖励,以此作为载体,弘扬全社会孝敬之风,使爱心覆盖全社会;以《xx时报》等宣传媒体,重点宣传赵凤林先进事迹及评选孝儿孝媳典型事迹,以乡友联谊会为平台,向旅外乡友发起关爱空巢老人倡议书,同时对不孝儿媳 的典型人事进行抨击,切实维护老人合法权益。

(三)建立村规民约,明确赡养主体责任

各乡镇、村、社应尽快制定村规民约,利用节假日作好宣传,从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角度和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教育中,唤起儿女们感恩父母,孝字当先的传统美德,切实承担起养老敬老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和责任。

(四)建立关爱机构,制定工作职能职责

县上应成立关爱空巢老人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监督管理,综合协调,各乡镇应成立关爱空巢老人服务中心,负责对村的指导和监督;各村(居)要成立关爱空巢老人服务小组,各社应确定关爱联络员,形成以村(居)社干部、县乡人民代表、村老协、村卫生站四位一体村级服务小组,统揽并具体开展服务工作,服务小组成员每人要联系一个村民小组或一个院子,组上的联络员要做好结对帮扶、信息反馈、对外联络等工作,形成一竿插到底,层层狠抓,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工作职责上应明确。一是统筹关爱工作、建立老人档案、实施分类管理、任务对象到人;二是各联络员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总结;三是及时处理本村(居)空巢老人重要事项和突发事件;四是让村医生定时开展医疗服务管理;五是支持老协会引导、沟通、处理和教育老人和子女之间的不和谐问题;六是向社会募集爱心人士的捐款捐物,切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改善老年活动室的环境条件。

(五)配套政策,整合资源

一要用活政策。民政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把低保、养老金及农合等相关政策向空巢老人倾斜,县农合办应切实降低农合救助门槛,国土局要做好红层找水工程,教体科局要切实解决老协健身器具缺乏等问题,形成部门齐肩配合的关爱格局;二要整合资源。要充分利用养老院资源,让全丧失能力的空巢老人在征得子女同意后,驻进养老院,按政策不能享受五保户经费的缺口部分,由子女补贴到位;三要紧密配合。村(居)老协与服务小组要配合作业,充分利用自己的阵地和服务项目,解决空巢老人孤独和生活枯躁问题;四要建立救助机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档案、老人网、爱心呼叫救助站、联系卡,方便老人生病求医和困难求助;五要加大招引力度。吸纳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政府应从政策倾斜、土地供给、税费减免、审批立项、办证登记等方面给予优惠和便捷。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空巢老人;幸福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8-0109-03

按照社会学的解释,“空巢老人”概念包括广义和狭义,狭义的概念,“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的老人;广义的概念,“空巢老人”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无子女或子女长大成人后另立门户的纯老人家庭。具体包括三种:第一种是没有子女,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或者鳏寡孤独的老人;第二种是虽有子女,但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的留守老人;第三种是有子女,且与子女在同一个地区,但单独吃住,或者尽管与子女同在一屋檐下,但因子女工作繁忙或其他的原因,缺乏沟通,形成理论上的空巢[1]。本研究基于对“广义空巢老人”的研究。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这个比例应该只增不减。看来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社会问题,不是一个个人或者家庭问题。从常州市2013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中发现:常州市常住人口468.68万人,户籍人口364.77万人[2]。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1.3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1.17%,其中空巢老人占全市总人口的近9%。据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一、资料收集及分析

1.数据收集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常州市工人新村社区、兰翔新村社区、河海社区三个社区为研究对象,该样本的选取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前两个社区90%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且空巢老人数量居多;而河海社区空巢老人没有退休金,只有国家补助,且空巢老人数量较少。采用多阶段抽样调查的方法,一般,在每个社区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大多数空巢老人能够独立完成问卷,对完成问卷有困难的空巢老人,将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在每次采访中,都会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访谈,通过他们的描述,大概知道空巢老人的相关情况,同时,在每个社区选取25位不同年龄、性别、独居、夫妻居住的空巢老人进行实地访谈。

2.样本数据分析

常州市工人新村社区和兰翔新村社区的老人大多数有退休金,工资2 600元左右,而河海社区空巢老人几乎都没有退休金。同时,前两个社区空巢老人数量巨多,工人新村社区总人数为4 320人,老人人数为1 498人,老人人数占总人数的33.5%,其中空巢老人占老人总数的65%;兰翔新村社区空巢老人数量占老人总数的80%,他们几乎全为一个工厂的下岗工人;河海社区空巢老人数量相当乐观,占总人数的10%,大约占老人数量的30%。入户及居委会访谈的75位空巢老人中,男性30人,占40%;女性45人,占60%;已婚且有配偶26人,占35%;已婚且丧偶37人,占50%;未婚12人,占15%;60~69岁老人12人,占15%;70~79岁老人15人,占20%;80~89岁老人42人,占57%;90岁以上老人6人,占8%。

二、城市空巢老人增多的归因分析

城市空巢老人的形成是由个人、家庭和社会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何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从下面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1.空巢老人自身层面

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老年人“儿孙绕膝、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思想逐渐弱化,希望与子女居住的老年人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希望与父母居住的子女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3]。同时,随着高楼大厦的逐渐耸起,年轻人向往在高楼中生活,而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父母并不喜欢去高楼中生活,而是喜欢在自己生活了很多年的社区生活,这里有他们熟悉的邻里和环境。

2.家庭层面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中国的人口基数得到了缓解,也有人口数量颇多带来的问题逐渐缩减,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显然也是形成空巢家庭的原因之一。当然,在此阐明自己的观点,尽管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它也有很多积极影响,从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来看,它也是合理的,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空巢老人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目前,让一些家庭形成了典型的“421”模式,显然这对子女在抚养及慰藉父母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而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家庭照顾”的功能在逐渐弱化。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大多数空巢老人有点无法适应,他们在价值观念、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还无法与子女同步,为避免不必要的不愉快,他们宁愿选择与老伴或者独自生活,他们在调查中所占比例大概为40%;儒家思想中的“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观念逐渐淡化[4],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这种观点是在几千年前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也许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有点不太适应。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好多子女因求学或者更好的发展,他们可能离开父母,这样空巢家庭也就形成了,大约占31%;对于刚刚毕业或者成家的子女,他们的经济基础不是很好,他们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期,来解决家庭住房问题,他们的住房面积根本无法让三代或者两代人生活在一起,大约占23%。

3.社会层面

当代社会,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一个人在外工作挣钱养活一个大家庭,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调,这也是妇女就业率直线上升的原因之一,生育率大幅度下跌,人口流动性增加,父母与成年子女分开独立生活的情形越来越普遍,有些甚至天南海北。由此可见,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子女照顾父母及探望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家庭照顾功能逐渐弱化。

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大多数子女结婚后都有自己的住房,与老人分开居住。在采访中,有些老人非常愿意两代分开居住,父母子女认为在经济上相对富有,各自拥有一套住房,这样子女和父母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

三、城市空巢老人获取幸福感的对策

从理论层面讲,城市空巢老人获取幸福感的途径甚多,包括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本研究基于对城市空巢老人自身支持获取幸福感的对策研究。

1.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在这个物质丰富及钱权重要的大千世界里,我们眼里充斥了太多东西。不仅年轻的子女应该用良好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空巢老人更是如此。大多数空巢老人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担心子女没有邻家及亲朋好友的子女过得愉快、富有;担心自己的身体功能衰退,会出现想象不到的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瘫痪在床等,给子女带来负担;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反映退休金可以满足日常开支,但对突如其来的大疾病没有积蓄用来治疗。该花的花,该省的省,未来的事情就不要过多地杞人忧天。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在风险到来之前,做好应该做的,这是应对风险最好的措施。

2.组建新的家庭

两位空巢老人不存在代际的交流障碍,同时彼此有大量的时间陪伴,互相做彼此的聆听者。不管子女多么孝顺,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可以说有寥寥无几的时间顾及健在的父母。如果父母身体不适或者不能自理时,他们仍然时刻会肩负起照顾父母的责任,而且会细心陪伴他们,给予父母物质及精神方面的需求。对于城市社区的空巢老人,大多数都拥有退休金,如果没有患严重的疾病,在经济上相对“富有”,可他们的心灵缺少慰藉,这不是一个空巢老人的心声,是无数空巢老人的心声,特别是那些失去配偶的空巢老人的心声,他们的心灵异常孤独。对于一些失去配偶的空巢老人,如果在条件允许及子女支持的情况下,尽量还是找个“伴儿”一起生活吧,让“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独、寂寞的生活远离自我,寻找晚年的幸福生活。

3.参加公益活动

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把人类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产生次序分为五个层次,也就是五个等级,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仅适合年轻人,对健康的空巢老人也是适用的。老年人从事公益活动,正好印证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境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做志愿活动过程中,他们不仅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而且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在经济视觉下,这个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空巢老人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被他人需要、认可的一种情感体验,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精神层面产生了一种满足及快乐。从事公益活动,让他们觉得自己不仅在年轻时为社会创造价值,老了也为社会创造价值,让他们觉得自己永远充满活力[5]。

4.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空巢家庭孤寂而封闭的环境,会加速空巢老人的生理退化或行为退化。社区机构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常常鼓励空巢老人利用社区的设施锻炼身体或者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事实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老人已放弃锻炼。其实,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加强锻炼会受益良多。它不仅可以减缓身体机能的退化,而且感觉精神矍铄。锻炼相当于为“健康买保险”,且这份保险不收费。例如,采访中的一位爷爷已经82岁,可看上去精神矍铄。他每天5点起来跑步,跑完后去压压腿等。同时社区会不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比如唱歌、跳舞、舞剑、做虎头鞋等,让他们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同时提供平台让空巢老人相互学习[6]。这样,可以让他们永远觉得自己还有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老有所用”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刘艳.“空巢老人”的幸福生活――居家生活篇[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2.

[2]常州市2013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2013:1-10.

[3]陈友华.中国养老制度设计问题与认识反思[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3):59-66.

[4]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1-67.

[5]吴金晶,梁博娇,张旭.城市老人从事志愿者活动对自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南方人口,2012(5):24-31.

[6]田奇恒,孟传慧.城镇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探析[J].南方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31-33.

Taking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Study on the Reason of Empty nester Phenomenon and Countermeasure to Obtain Happiness

HOU Hong-yu,MIAO Xu,CUI Jin-ming,SHEN Bei-fei,GAO Xiao-qing

(Hehai University,Changzhou 213022,China)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空巢老人”已成为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这一概念最早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著名人口学家邬沧萍提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现在,一些学者提出将空巢老人分为3类:本身就无子女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子女在身边却疏于联系的老人。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老人杨秀英,今年67岁。2008年,在独子离京工作后,杨秀英成为了空巢老人队伍中的一员。据杨秀英的家人介绍,杨秀英早年在北京某皮革厂工作。由于常年处于皮革漂染等化学加工的工作环境下,年轻时,杨秀英就已经基本丧失嗅觉。退休后,杨秀英与丈夫分居已久,且因自身性格内向等因素,平时交友范围极为有限。曾与独子相依为命的杨秀英,在独子离京工作后,每天本就平淡的生活变得更加索然无味,并于两年前,患上了阿兹海默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症”。

《经济》记者到达杨秀英家中采访时,已过午饭时间。但据记者目测,杨秀英家中并无用过午饭的痕迹。在记者的提醒下,杨秀英才半信半疑地为自己准备起午饭。而所谓的午饭,只不过是杨秀英从冰箱中拿出的一个用保鲜膜包裹着的小碗。据记者观察,碗里饭菜的贮藏时间应该不少于2天。在杨秀英家中,不足30平方米的房间内,记者看到老旧但却一尘不染的家具。杨秀英告诉记者,因为每天无事可做,因此,就只好多擦几遍家具,但究竟一天内能擦几遍,杨秀英自己也记不清楚。“我的弟弟、妹妹每周都来看我,给我买好一周需要的蔬菜、水果,有事我也会打电话叫他们。”杨秀英说。但当记者问到儿子多久回家一次的时候,杨秀英的脸上流露出了难言的无奈与思念:“不一定。儿子在深圳做生意,生意好、时间也富余的时候,就会多回来几趟,不然一年到头,可能也就可数的两三趟。”

在北京,像杨秀英这样的空巢老人为数众多。据2013年2月27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颁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空巢老人人口数量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将突破1亿人大关。在北京、上海等部分大中城市,空巢家庭甚至超过70%。空巢家庭、空巢老人的种类不断增多、人数不断扩大,使空巢老人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空巢老人”是必然,还是偶然?

空巢老人人数的不断上升,使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这是必然,还是偶然?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13年,我国“春运”期间,全国道路、水路、民航、铁路运送旅客总量超过34亿人次,增幅显著。每年的春节前后,好似大规模人口迁移的旅客输送量,似乎为不断加剧的空巢老人现象做出了有力的解释。当前,在中国社会变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现状下,因教育、财富等资源分配不均,使得流动人口的数量激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庆在谈到空巢老人问题时,向《经济》记者表示:“大量务工人员的人口流动,造成了城市、乡镇地区的空巢老人不断增多。”

此外,自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这也为原本的“独生子女家庭”埋下了成为“空巢家庭”的伏笔。传统的“4对多”模式,即4个老人对多个子女,被今天的“421”模式,即4个老人对一对夫妻、一个孩子所取代。子女为生计、工作的忙碌奔波,加剧了老人独守空巢的现象。

对此,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蓝皮书副主编党俊武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客观看待空巢老人现象。在看到造成空巢老人人数不断增多的负面因素的同时,也应注意到空巢老人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是整个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一个进步表现。“从西方等国家看,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使‘与老分居’成为整个现代化当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因为每个人的自主意识在提高,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个体独立能力增强,子女不再像传统农业社会那样依附父母。我国的现状也正是如此。”党俊武指出。

“空巢老人”面临的三大挑战

空巢老人的人数不断增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空巢老人也逐步向高龄、失能或伴有多种疾病的趋势靠近。空巢老人面临的三大挑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时刻牵动着出门在外的游子心。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老人姚庆淑,今年56岁,家中独女在两年前出国留学,自此,姚庆淑与老伴便过上了独守空巢的日子。姚庆淑告诉《经济》记者,年轻时,她靠个体经营赚了一些钱,老伴也是国企单位的职工,因此,家中的经济情况一直不错。但女儿大学毕业后,提出继续出国深造的想法,老两口为女儿的前途着想,将自己辛苦挣来的“养老金”全部投资在了女儿身上。本能颐养天年的姚庆淑,在女儿出国后的这两年期间,无奈又重新做起小买卖,亏盈不定。目前,家中唯一稳定的经济来源,只有姚庆淑与老伴每月8000元左右的退休金。此外,由于女儿刚刚出国留学不久,光靠平时打工赚钱不足以支付生活费和学费。因此,姚庆淑和老伴每隔半年还要汇一笔不小的开支给远在国外的女儿。已到耆艾之年的姚庆淑夫妇,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十分力不从心。在北京,与姚庆淑夫妇遭遇相同的空巢老人并不在少数。据2013年的《北京老龄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子女及孙子女每年支付老人的赡养费仅为2607.7元,而老人每年则会“倒贴”后代1500元左右。

此外,在问及姚庆淑夫妇是否考虑过今后入住养老机构的问题时,姚庆淑夫妇表现出明显的迟疑与排斥。据姚庆淑透露,她所居住的这个小区,虽空巢老人人数不少,但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却不到10%。“养老院住着不仅没家舒服还挺贵,而且外人看了也笑话”。姚庆淑向《经济》记者解释道。据蓝皮书显示,近年,我国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明显下降,居家养老的意愿仍占据主流。其中,城镇地区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从2006年的16.1%下降至11.3%。在自报个人(家庭)平均每月可承担费用方面,城镇老年人1016元。此外,蓝皮书对城镇自报社区为老人服务情况的调查显示,37.4%有上门护理服务,仅2%有过利用;46.5%有上门看病服务,6%有过利用。由此可见,空巢老人对入住养老机构及享受社区老年人服务的意愿明显不足,而服务价钱及水平是使其受阻的最大因素,这造成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服务问题堪忧。

2013年2月21日,一则“寻狗启事”一经转发,便在网上引起广泛热议。一位名叫“家居曹老师”的网友,因自己的爱犬在街头不慎走失,便以一套价值过百万的房产作为答谢,“悬赏”送还者。“家居曹老师”表示,因儿子常年在外工作,自己只能独守空巢。而常伴身边的爱犬是“家居曹老师”的唯一生活寄托,因此,便引发了这场“寻狗风波”。事件背后,却道尽了空巢老人独居生活的寂寞与无助,引人心酸。据北京市密云县法院资料显示,近年来,包含精神赡养诉求的案件明显上升,一些空巢老人因对子女不常回家探望,忽略其精神需求不满,便诉诸法律。这也充分证明,精神慰藉问题成为空巢老人的通病亟待解决。

“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问题之解

针对日常照料服务方面,蓝皮书提出以老年人自我服务和家庭养老服务为基础、以社区居家服务、公寓服务和日间照护服务为主干、院舍服务为支撑、邻里服务和志愿服务为补充的中国特色老龄服务体系。“作为中国特色老龄服务体系,蓝皮书所提出的理想养老模式就是按照‘老年人自管-子女管理-入户提供服务-入住养老机构’的规律逐渐递进。”党俊武解释道。

据《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显示,2015年年末,我国养老机构,每千名老年人将达30张床位。但近年来,老年人不断下降的养老机构入住意愿,使空巢老人的养老去处成为问题。党俊武认为,其中原因主要归结于两点:第一,空巢老人的自尊心作怪;第二,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据统计,由政府投资建设社会养老机构,每增加一个床位,便随之增加10万到15万不等的财政支出,开销庞大。以社区为单位的居家养老模式,每年仅需政府为每个老人援助1200元左右,大大节约了社会成本。因此,以社区为单位居家养老模式将入住养老机构取而代之,将成为今后中国特色老龄服务体系中的有效可行途径,并大大缓解了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服务问题。

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开展以社区为单位居家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为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服务提供了极大便利。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东高地社区,在这方面就率先做出了表率。东高地社区“为老服务团”成立3年以来,累计志愿服务4000次,受到空巢老人、行动不便及有特殊需求老人的普遍欢迎。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余浴清,是一位十分典型的空巢老人。余浴清的丈夫于1989年过世,由于生理原因,余浴清没有亲生子女,她领养的一儿一女也很少到家中看望。孤身一人的余浴清生活贫苦,并在几年前患上脑血栓。两年前的一次发病,导致余浴清的左脸完全失去知觉,左耳的听觉也全部丧失,这使余浴清本就已经劳损过度的身子更加脆弱。《经济》记者到余浴清家中采访时,同楼的邻居王女士和刘女士已经到达多时。据东高地社区党委书记康丽萍介绍,这两位便是“为老服务团”的志愿者,她们的志愿服务对象就是余浴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王女士和刘女士今年的年龄分别是65岁、74岁,在家中也是和老伴独守空巢。自2011年加入“为老服务团”后,已志愿照顾余浴清2年有余。每天为余浴清买菜、做饭、收拾房间,偶尔带她看病,叮嘱她按时吃药,甚至帮助余浴清洗头、洗澡,充实忙碌的志愿服务工作让她们在日常闲暇时间有事可做。康丽萍告诉《经济》记者,东高地社区是老龄化现象极为显著的社区之一。社区内,80%以上的年轻子女都已进城或离京务工,留下许多像余浴清这样高龄、失能或患病老人独守家中。“为老服务团”是社区内老年人自发组织成立的团体,以“小老服大老”的宗旨为空巢老人提供日常入户服务,并为需要特别照顾的空巢老人制定“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退休金及病史等资料,既系统又详细。目前,这种以社区为单位的居家养老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江苏省南京市等多地成效显著。

“空巢老人”求助,更需自助

自古以来,我国便有“乌鸦反哺”的典故以示儿女在成年后,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与西方国家相比,在我国,孝敬老人更是长久以来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因此,空巢老人现象的出现,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已经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相关期刊更多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健康生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晚霞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