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门诊一站式工作计划

门诊一站式工作计划

门诊一站式工作计划

门诊一站式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octorsworkstationscentered outpatient information system,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approaches to improvement,such as to build up prepayment accounts by use of second generation identity cards and optimize medical procedure,which was named as patientcentered outpatients imformation system.The new system would elevate the servic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hosiptal.

Key words

outpatient information system;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the second generation identity cards

摘要: 本文对现有的以医生工作站为中心的门诊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后,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通过利用第二代身份证录入信息,建立门诊预交金账户,优化就诊过程等方法,设计了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门诊信息系统。给患者提供一种清晰快捷的就医环境,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 门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门诊是衡量一个医院服务水平的窗口,在医院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患者就医最先到的地方,病人经医生诊断后,给出治疗方案,或入院治疗,或门诊治疗,因此它又是一些患者治疗的地方。对于中国大多数的医院来说,患者到门诊就诊一般都不预约,需要排队候诊。一些大医院,就诊人数多,排队候诊时间长,辗转过程繁杂,传统的门诊就医流程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1 门诊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近几年,国家和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各级政府在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投资力度。由此不仅推动了各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也促进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向前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临床信息系统(CIS)建设是医院2006年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点,门诊系统是其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医生工作站、检验信息系统、医学影像传输系统(PACS)[1]、急诊系统、手术室系统、住院管理系统等。

最初的门诊系统由挂号系统、收费系统、候诊系统、药房管理系统组成,功能单一,互相独立,不少医院的门诊系统,包括一些大医院也还处于这个阶段。随着医卫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医院信息系统(HIS)已由原来的以财务为中心的思想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进行过渡,但现在的门诊系统多是以门诊医生工作站为中心的门诊系统[2]。

2 现有门诊系统组成及功能[3,4]

门诊系统由挂号子系统、收费子系统、候诊子系统、药房管理子系统、医生工作站组成。现行的以门诊医生工作站为中心的门诊系统流程为“诊疗卡辅助挂号护士分诊医生诊断、开立电子处方收费药房配药药房发药”,系统是以医生工作站为中心,已经具备了以下功能。

2.1 多种挂号方式管理 可以任意挂号、限额挂号、预约挂号、磁卡挂号、Internet挂号,为病人主索引提供基本信息,配有电子报价显示屏,同步显示病人姓名、病人类型、挂号科室、号别等信息。挂号完毕后报价显示屏同时以语音、文字的形式提示病人应付款项,并将实收金额、找零金额告知病人。打印挂号单,并指明就诊科室位置。

2.2 医生工作站功能 支持医生处理门诊记录、检查、检验、诊断、处方、治疗处置、卫生材料、手术、收入院等诊疗活动;自动核算就诊费用,支持医保费用管理;提供打印功能,如处方、检查检验申请单等,打印结果由相关医师签字生效。自动向有关部门传送检查、检验、诊断、处方、治疗处置、手术、收住院等诊疗信息以及相关的费用信息,保证医嘱指令顺利执行[5]。

2.3 收费划价管理 门诊收费划价可以直接调挂号室的就诊号,直接显示姓名,不用输姓名,可以直接调药房的处方号,直接调用划价金额,替代药房划价;可以直接得到医生和医技科室传来的单据划价收费。

2.4 处方确认管理 显示病人已划价的处方,打印病人摆药单,并按病人处方实际情况发药;处方统计、查询,按科室和病人统计处方量及处方金额,根据病人信息以及处方信息查询处方并打印;药房出库统计,分别按照出库时间、出库对象统计出库数量及出库金额[6]。

3 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录入方式以人工为主 现有的信息以到院挂号,人工录入为主,虽有些医院实行了电话预约录入方式,但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差错;网络挂号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但亟待普及。

3.2 排队程序没有优化 对于就诊人数不多的医院,做检查时可能不需要排队。但一些大医院如果做多项检查,要去不同的地方,一般就需要多次排队。不同的检查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比如磁共振检查需要的时间就长一些,但可能需要做的人数少,普通的血液检查需要的时间短一些,但可能需要做的人数多。会出现一边排队等候,一边空闲得很,往往一圈检查下来,等到报告出来一上午都完成不了。现有的候诊子系统只是应用在医生候诊排队中,其他检查治疗部分没有应用,更不用说对多项检查流程的优化了。

3.3 电子病历录入困难 电子病历数据必须保证病历信息的完整性、面向完整病案的数字化。虽然门诊病历较住院病历简单,但患者个体差异,不同病种,表示方法的多样性又为病历的数字化带来了困难。常规的诊断问题可以使用模版,但总会有需要文字录入的部分,汉字录入的特点又会给医生带来不便,延误诊疗时间,成为电子病历普及的障碍,也成为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中的一个瓶颈。另外,对于患者来说,最后得到的应该是能够阅读的纸质病历,需要打印医生签名确认,相对于传统的病历并不经济方便。

3.4 多次交费问题 如目前多数医院就诊必须经过挂号收费、检查收费、取药或治疗收费一系列过程,一个患者少则排3次队,多则5、6次,用于排队过程的时间大多在1小时以上,等候时间长、秩序混乱。

3.5 交费方式单一 现有的门诊系统交费方式单一,仍然以现金结算为主。给患者带来不便和产生丢失钱财的危险,同时医院本身也会遇到找零,识别假钞的问题。

3.6 采用现金充值IC卡挂号不适用于门诊系统 有些医院采用了现金充值IC卡挂号方式。这样会简化信息录入,方便挂号交费。但同时会增加经营成本,就医时需要随身携带,如果遇到突发急病忘带现金充值IC卡,就要重新办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金,因此这种方式对于门诊系统来说不太合适,较适合用于住院系统。

4 改进方案

4.1 信息集成的方法与原则 医院门诊信息系统覆盖了病人在院期间的各个诊断治疗环节,各部分之间信息高度共享。在这样的系统中,建立以门诊档案信息数据库系统为核心,局部系统能与整个系统相集成、局部系统的变化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改变、并与系统将来的发展相适应是关键。在庞大复杂的系统内部,应该建立贯穿各局部系统的信息主线,每个局部系统都必须按照信息主线的要求与整体建立接口。信息主线与接口在设计中表现为统一的数据结构。

4.2 患者信息采用身份证录入方式 在现有录入方式的基础上,采用身份证录入方式为主。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采用非接触式IC卡技术,具有芯片存储容量大及可写入信息的特点。可以作为录入保存个人信息的先进方法。患者可以像用公交卡一样,刷卡录入信息。快速准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录入时间,还可以使身份证具有更多功能。同时以身份证号码作为识别码,避免重复,患者资料可长期保存。

4.3 建立门诊预交金账户 国内比较成功的门诊模式是建立门诊预交金账户和应用现金充值IC卡。建立门诊预交金账户是更加有效的。一是可以长期重复使用,对于就医地点相对固定的患者、需要长期或多次治疗的患者十分方便。同时也可一次使用,看完病结完帐后消户退款,对外地就医患者也同样适用。帐户编码以身份证编号为编码外加密码确认形式,即使不用条形码,只要记得身份证号码和密码仍然可以使用帐户,方便易用,又可实现保密的要求。利用建立的门诊预交金账户患者就可以实现一次交费,检查、治疗、取药等费用通过自动划账完成,而不必每一过程都交一次费。

4.4 条形码为识别方式 挂号后产生一条形码作为候诊、预/补交费,检查、取药、治疗等的身份识别。这样就可以应用条码扫描方式,读入信息,像超市收费一样快速准确,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4.5 电子病历与传统病历相结合 无论对于门诊医生还是患者来说,病历都是很重要和必需的,因此一些电子病历最终还是要打印,然后由医生签名确认,送给患者保存。但是由于在电子病历的生成过程中虽然使用了一些模版,但仍不可避免需要文字录入。针对录入困难,本方案采用电子病历与传统病历相结合的方法,由医生书写传统的病历内容(病况、检查内容、药方、治疗方案),书写内容最后由候诊护士利用扫描方法转化为电子病历的一部分;检查单、药方信息的录入通过模版完成。此方法集电子病历与传统病历两者的优点,互相补充,作为解决门诊信息系统实现的关键一环。相对于医生完成电子病历的过程,这种录入方式有以下优点:(1)医生可以避免录入信息的烦恼,节省时间。(2)不用打印确认。(3)病人可以了解诊断和治疗情况,也便于病人携带保存。(4)电子病历便于医院保存,方便多次使用。

4.6 排队的优化算法 需要多项检查的患者,按优化排队算法提供的信息排队。其算法实现是首先对不同的检查项目设定估计使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各项检查等待人数求乘积得各项检查所需要等待的时间,进行排序,选择等待时间最小的那项,提示病人应首先检查的项目;一项检查完后,寻找下一等待项目,并告知患者。通过利用排队算法,对就诊过程进行优化,可以减少患者排队的盲目性,避免因此带来无谓的时间浪费。

5 基于以上改进措施的门诊信息系统

5.1 流程图 见图1。

5.2 系统组成 见图2。

5.3 功能描述 患者到达医院,用身份证、病历条形码卡挂号选择科室。首次来就医者提示交费建立预备金帐户发放带有条形码的病历、忘带病历和身份证者凭身份证号码和密码挂号领取带有条形码的病历。系统告知患者本次检查要用的预备金大约数目,已有帐户提示余额(余额不足提示交费),然后提示排队候诊。患者进入候诊区候诊。

医生按挂号系统提供信息选择患者就医,医生书写病历,开电子检查单,系统自动提示划价金额和帐户余额,病人同意确认后发送到相应的检查科室,进入排队序列。对需要做多项检查的患者系统根据各检查科室排队人数,计算最优路线,提示应先去做哪一项检查。检查科室通过病历条形码确认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完成后检验报告自动回传给医生工作站,并自动划账结算。一项检查完成后提示应再做哪项检查,各项检查完后,病人回候诊区候诊。全部检验检查信息完成后,病人信息自动进入医生工作站排队序列,并提示医生,由医生选择患者进入就诊。需要住院的发送信息给住院系统并回传是否有床位信息;不需住院者直接开药方,系统自动回传药品信息,以备因药房无药进行换药的需要,同时自动提示划价金额和帐户余额,经患者同意后发送给药房管理系统、门诊护士工作站。诊断完成后最后由护士扫描录入完成电子病历。病人到药房凭条形码信息确认取药,并自动完成划账结算。病人到护士站凭条形码信息确认进行治疗,并自动完成划账结算。最后,不需要保留帐户的患者到交费窗口清户。

6 总结与展望

这个系统面对的是直接用户,系统提供的功能对他们的业务有直接的帮助,操作方便、简单易学、响应快等。在系统的具体设计实现上,要求系统不只是简单地提供增、删、改、查的功能,而是面向具体应用、针对每种业务的特点进行设计。优化就诊过程,缩短了等候时间,给患者提供一种清晰快捷的就医环境,为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系统还可与银行系统、短信系统相结合,提供转帐服务、结帐服务、短信挂号服务、短信电子病历服务、短信候诊提示服务,电子邮件传送电子病历等。

1 何静波.PACS系统架构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作用.医学临床研究,2004;7:30-34.

2 穆荔,王颀.门诊医生工作站的设计与门诊流程再造.现代医院,2004;4(1):61.

3 “医院信息系统”完整解决方案——先睹为快:2002上海HL7应用交流研讨大会论文精彩摘编(四).中国医院信息化,2003-3-11.

4 李包罗.医院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划分.中国医院信息化,2002-9-9.

门诊一站式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门诊流程;“一卡通”;改造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9-4557-02

Change Outpatient Process Build the Brand of Hospital

LIU Chang-sheng, SHI Wei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No.105 Hospital of PLA, Hei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outpatient, improve patient service quality,facilitate patient treatment, our hospital launched the "One Card" system.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outpati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of "One Card"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rious subsystems introduced the "One Card " system to complete a specific function.

Key words: outpatient process; "One Card";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我院是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展开床位1400张,设置48个专业,年门急诊量60万人次。门诊流程是门诊运行的核心,流程的管理是门诊管理者必须面对、不断进行探索研究的课题。

1 门诊流程改造的背景

众所周知,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拥挤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院门诊大楼建成于90年代中期,现有门诊量日均2000人次左右,门诊已经在超负荷运转,导致收费大厅、医生诊室、检查科室都人满为患。为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尤其是患者多次排队挂号和收费两个环节的时问,提高门诊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医院决定进行以患者为中心,以信息网络为手段,以优化门诊就诊流程为重点的门诊流程改造。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门诊医疗用房短缺问题,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和患者就诊效率。[1]

2 门诊流程信息化改造方案

我院门诊流程信息化改造是建立在信息系统建流程改造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信息工程为手段、化流程为重点、以病人满意为目标的流程改造。信息网络工程设计了门诊发卡、充值系统,自助挂号系统,人工挂号系统,门诊排队叫号系统,门急诊医生工作站,各检查、治疗、化验工作站扣费系统,药房取药排队系统等。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

2.1 建卡、挂号

初次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持就诊信息表在门诊窗口建卡,办卡员通过发卡程序将患者基本信息写入数据库中,就诊卡内只保存与患者信息关联的卡号,这样保证了患者就诊卡的安全性。患者办卡后预存部分现金到卡内。患者凭卡可以直接在挂号处挂号也可以在自助挂号机上自助挂号。

2.2 门诊排队叫号

患者挂号完成以后,排队叫号系统自动获取挂号信息,根据挂号科室自动将患者分配到待诊科室下。医生通过电脑上的呼叫软件呼叫患者,患者只需在候诊区等待医生呼叫即可。在各分诊台护士也可以通过呼叫软件对患者进行分诊,还可以帮助医生呼叫患者。呼叫系统具有顺呼、复呼、选呼功能,满足各种不同需要。患者进入医生办公室以后,门头屏显示“当前XX患者正在就诊”,提示其他患者在门外等候,保护就诊的患者的隐私。

2.3 门急诊医生站

门急诊医生工作站是门诊系统改造的核心,是门急诊病人的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其首要目标是服务于门诊医生的日常工作,减轻门急诊医生书写工作量,规范门急诊医疗文书为其就诊提供辅助工具,以促进其诊治水平的提高,实现门急诊病历电子化,并与门急诊其他系统协同工作,通过合理规划门急诊业务流程,规范门急诊业务,缩短病人的候诊时间,提高门急诊工作效率。门诊医生站具有以下功能:录入病史、诊断、处方、检查、治疗单、化验单等功能。

2.4 执行科室扣费系统

执行科室扣费系统用于各医嘱执行部门,患者在诊室就诊后,可持就诊卡到各医嘱执行点划卡记费并执行医嘱。化验单则直接到化验科划卡记费.并打印条码、接收标本;输液单直接到输液室划卡排队、记费。患者如需退费操作,须在该费用的医嘱执行点,进行退费申请操作,再到门诊收费进行退费确认。这种退费方式可以控制医嘱执行科室退费误操作,规范资金管理。

2.5 药房排队取药、自动摆药系统

药房排队取药、自动摆药系统分为排队、发药、自动摆药三个系统。患者凭就诊卡和医生处方至门诊药房,药房工作人员在发药系统中划卡调取医生处方信息,进入待发处方,同时药房排队系统自动获取患者排队信息,后台自动摆药机自动摆药并传递至前台发药窗口,药房工作人员在发药系统中对该处方进行发药确认并同时自动完成扣费工作,同时排队系统通过大屏和语音系统呼叫该患者至某窗口取药。发药系统、排队系统、自动摆药系统的相互配合有效地规范了药房发药程序、缓解了患者排队等待时间。

3 结束语

流程管理是门诊管理中最为重要的要素,掌握运用好流程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是做好门诊管理最行之有效的途径。[2]自门诊流程改造以来,服务质量、就诊效率、就医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门诊吞吐量得到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第一季度门诊就诊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门诊投诉率较去年同期降低10%。目前,一些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探索,一是网络和电话预约挂号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要能做到与医院HIS系统的无缝连接;二是门诊各系统之间要能做到相互融合,避免工作人员打开过多窗口,需要完成过多的操作。总之,门诊流程改造为我院构建先进医院文化,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打造军内外品牌医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锋. 门诊智能排队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06(3):286-287

门诊一站式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全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为主体,转变服务观念及服务态度,完善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思路及经营理念,主动适应医疗市场需求,力求科学地定位市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科技兴村卫生站,人才强院战略,转变观念,树立“品牌”意识,有效地增强村卫生站综合实力。

在医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全村人民的健康事业、为我站的新一轮发展做出新贡献。现在20xx年度我站将做到如下工作:

(一)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承担所在村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工作。

(二)为村民诊治一般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对急重病例作初步处理,及时做好急、重、疑难病例的转诊护送工作。协助开展康复工作。

(三)妇幼保健。协助做好本村内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特别是孕产妇及儿童的系统管理。

(四)疾病预防与控制。做好本村儿童免疫规划的宣传、组织、实施、资料登记和汇总上报工作。根据条件协助上级卫生机构开展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工作。

(五)计划生育。向群众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等服务工作。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传染病疫情、中毒和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调查、处理和上报工作。

(七)卫生信息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村内的卫生信息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及上报工作。

(八)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对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进行健康教育、卫生政策宣传,帮助村民逐步形成促进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自我防病和保健能力。

(九)合作医疗。协助做好本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发动工作,做好门诊补偿的审核、登记、上报等工作。

(十)爱国卫生运动。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促进卫生村镇建设。

按照家国卫生部《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结合《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农村卫生站服务能力建设意见的通知》及《高要市农村卫生站建设的实施方案》,在市卫生局和镇卫生院的领导下,我站认真地展开工作,我站各项工作都取到了较大的成就,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做好各项农村卫生工作,在预防公共突发事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每年的各种公共突发应急工作中积极配合,镇政府和村委会搞好预防工作,将一些流行疾病控制在萌芽阶段,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了辖区内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疾病,预防等各项工作。

门诊一站式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技术服务

(一)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积极开展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和妇科病普查服务,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知情选择知识,对来站的育龄妇女进行避孕节育宣传指导,引导群众落实安全、适宜、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为不同层次、不同避孕需求的育龄妇女提供适宜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开展规范的随访服务。努力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全面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及时率和有效率。通过生殖健康检查,为每位已婚育龄妇女建立生殖健康档案。三年来计划生育四术例数为4000余例。年均门诊人次达到10000余人次,门诊咨询人次5000余人次;技术服务下乡上门服务3000余人次,技术服务随访7000余人次;生殖健康普查普治8000余人次,治疗5000人次;乳腺病普查9000人次,治疗800余人次。“三查一治”达到20000余人次。

(二)大力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降低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

积极开展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实验室筛查等服务,完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模式。建立高危家庭档案。对进站的高危人群实行跟踪管理。对病残儿批准生育二胎的家庭全部建立优生监护档案,认真做好优生监护和指导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三年TORHC检测为3000余例,发放叶酸2500余例(每例6盒)。进行免费孕期检查4000余例,查出异常100余例(包括死胎、宫外孕、自然流产、不全流产、胎儿发育异常等)。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以“关爱生殖健康、服务育龄群众”为服务宗旨,以满足育龄群众不断增长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为已任,打造生殖健康服务品牌。充分利用咨询室、计划生育宣传栏,通过发放各种计划生育宣传材料和门厅电视科普知识讲座对来站育龄群众进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普知识宣传。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教育,提高节育措施的有效率和使用率,增强广大育龄妇女积极参与计划生育积极性,提高人们在生育、节育方面的自我保健意识。

(四)以岗位练兵为主,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强化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严格依照《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确保计划生育技术安全、有效、不出问题,努力降低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杜绝技术服务事故。三年来按照岗位练兵工作安排,安排技术人员30余人次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并在全站深入开展科技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举办技术人员培训班四十余期,主要就妇女病、检验、药具和超声方面人员进行强化培训。组织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提高了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加强药具工作,落实药具规范化管理规定。通过强化进社区入户指导来保证药具牵头兜底作用的发挥,按照上级药具工作的要求合理制定药具需求计划,做到药具及时入库及时发放,保障供应。严格批次管理做到帐物相符,杜绝防霉变质。建立完善多种免费发放药具的模式。药具发放及时率要达到100%、有效率达到99%。联合卫生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市开展计划生育免费药具专项治理整顿活动,规范药具市场秩序。

(六)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继续实行按绩取酬,最大限度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严格遵守持证终止妊娠和节育措施落实的有关规定,杜绝假证明假手术。进一步完善、规范医疗文书书写、建档和管理。通过征求意见箱、举报电话等方式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坚决严肃处理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提高群众的满意率。

二、引进先进技术,依靠先进仪器设备拓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引进先进设备,学习先进技术积极拓展相关的生殖保健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需求。

引进妇科射频微创手术仪开展宫颈疾病微创式锥切、微波治疗等手术,现已开展100余例;引进日本古野骨密度检测仪开展更年期妇女、老年人群的骨密度检测,并在2010年开展了“情暖夕阳,共享和谐”为主题的为全市65岁以上老年体检活动,全年共为2600余人老年人进行了体检;引进妇科臭氧治疗仪开展妇科疾病理疗项目,开展阴道炎、附件炎、宫颈炎等妇科病的治疗,结束了我站过去妇科病治疗手段单一的历史,治疗人次达到2000余人次;承接**政府“十件利民实事”之一的为全市妇女开展妇妇病普查及利用彩超及TCT技术“两癌”筛查活动;利用我站现有麻醉师这一技术优势,开展无痛人流手术,取代传统有痛人流术,不仅解除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受术者的恐惧心理,有利于保证手术质量,并可减少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率。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与技术拓展服务领域及大的丰富了我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同时也填补了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空白。

三、服务车配备及设备情况

(一)服务车配备及运行情况

服务站现有流动服务车一辆,三年执业期间,服务站利用服务车快速便捷的有利条件,深入乡村,服务上门,走千家串万户,扎扎实实开展好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首先,认真开展好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做到“三上门”:即将节育手术和避孕药品直接送上门,科技知识传播上门,术后回访服务上门。其次,大力开展好优生服务。在下乡服务车中,积极做好优生药物的推广,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第三,广泛开展好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服务。利用服务车的设备和功能,在串村入户服务当中,积极开展好妇科检查、乳腺扫描、血尿检查、B超、心电图、宫颈涂片、阴道分泌物检查等服务项目。通过巡回下乡服务与门诊服务,共查出生殖道感染患者3300余人,乳腺病患者200余人,其它常见病患者500余人,均都进行了及时治疗与转诊治疗,并为其建立了生殖健康服务档案。在流动服务车运行时,我们将科技服务与宣传服务相结合。每次服务车下乡,都带宣传品和展牌下乡,将宣传服务直接融于生殖健康服务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巡回服务中,先后向育龄群众发放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宣传品19800份,

(二)在仪器设备方面

三年执业期间服务站多方筹措资金,购置了生化分析仪、精子质量分析仪、尿十一项分析仪、电子阴道镜、远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微波治疗仪、微量元素检测仪、骨密度检测仪等医疗设备,大大的拓展了服务项目。2010年4月收到国家及自治区“十一五”规划匹配设备共计十余件,现以安装并投入使用。

门诊一站式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急救模式

急救行为分为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前者是指患者被送到医院救治前主要在救护车上进行的救治活动,后者是指患者被送到医院后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救治活动。

院前急救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美英模式,核心理念是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抢救,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均采用这种模式。二是欧陆模式,核心理念是把救护车打造成“流动医院”,稳定患者病情后再送往相关医院,德国、法国、俄罗斯等欧洲大陆国家采用这种模式。

两种模式各有特点:在美英模式下,由于强调最快速度送往医院,使得现场仅作简单救护,对救护员的要求不高,救护职责由警察或消防部门承担,警察或消防员经过简单培训后成为救护员。在欧陆模式下,由于强调在救护现场或救护车上进行抢救,技术要求较高,救护车必须配备执业医生和护士。

院内急救、急诊统一采用分级救治原则,即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并排序,急危重患者先救治,非急危重患者后救治。经过急诊科治疗后病情稳定的,分别采取住院、转往其他医院、出院等措施。

二、国内急救主要模式

我国院前急救模式比较接近欧陆模式,强调救护车配备执业医生和护士。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医疗救护员。医师和护士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按照急救任务承担主体的不同,国内院前急救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

1、指挥型,以广州市为代表。设立急诊科的医院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出资设置急救站、配备急救人员、车辆、设备,承担主要急救任务;市急救中心仅设置少量急救站点、配备少量救护车,承担少量急救任务。市急救中心设置指挥平台,受理120呼叫后,指挥患者附近的医院或直属急救站点,派出救护车和救护人员开展现场救治,再送往相关医院;市急救中心运营经费由财政支出。

2、独立型,以本市为代表。院前急救任务由市急救中心和区县急救中心承担,医院不承担院前急救任务。市和区县急救中心运营经费由财政支出。

3、混合型,以北京市为代表。设立市急救中心,每个区县也设立急救中心,但是部分区县急救中心下设的急救站点挂靠在所在区县的中心医院,资金、人员等均由所在医院承担,这些急救站点占全市急救站点的三分之二。

另外,北京市不仅存在120急救系统,北京红十字会还设立999急救系统,采取社会化运营模式,由所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北京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负责调度指挥,两个系统间既相互竞争又优势互补,120系统和999系统分别占全市急救量的六成和四成。

院内急救、急诊方面,各地均未采纳国际通行的分级救治原则,除了救护车送往医院的患者优先救治外,其他患者不论病情轻重,一律实行先挂号先就诊。经过急诊科治疗后病情稳定的,由于住院难等原因,一些不应让急诊科的患者滞留下来,挤占急救、急诊资源。

三、我国急救立法情况

全国层面,目前尚无法律和行政法规,仅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部门规章《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从院前急救的机构设置、执业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规定。关于院前医疗急救的界定,第2条规定,是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担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网络医院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在患者送达医疗机构救治前,在医疗机构外开展的以现场抢救、转运途中紧急救治以及监护为主的医疗活动。关于院前急救的性质,第3条规定,属于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则,统一组织、管理、实施。关于急救中心的设置和职能,第8条规定,设区的市设立一个急救中心,统一指挥调度县级急救中心(站)并提供业务指导。第10条规定,急救中心(站)负责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指挥和调度,配备通讯系统、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开展现场抢救和转运途中救治、监护,急救网络医院按照急救中心(站)指挥和调度开展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关于救护车送患者入院的原则,第23条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

地方层面,杭州、郑州、武汉、长春、成都、广州、南宁、西安、贵阳等城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沈阳、济南、青岛等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政府规章。这些急救领域的法规,主要规范院前急救,各有特点。例如,《郑州市社会急救医疗条例》第12条规定,从事社会急救医疗的医师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具有三年以上的临床经验;从事社会急救医疗的护士应当具备执业护士资格,并具有两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又如,《武汉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第23条规定,市、区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医疗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急救中心、急救站开展演练,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另外,这些法规也有一部分内容是规范社会急救的,包括急救意识和知识的宣传、急救技能的培训、大型公共场所简易急救设备的配置、受过急救技能培训的人员现场急救行为免责等。

四、本市急救工作情况

本市拥有完整的院前急救体系,包括独立建制的1个市急救中心和9个区县急救中心,分别隶属于市、区县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市急救中心负责8个中心城区,区县急救中心负责本区县急救工作。目前,全市有127个急救分站,668辆救护车。市120调度指挥中心与区县调度指挥系统建立统一业务信息平台。自2001年以来,院前急救业务量平均年增幅超过10%,2014年达到64.2万车次。

本市院内急救、急诊资源丰富,使用率高。所有二、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和部分专科医疗机构设置独立急诊科。2014年,全市医疗机构急诊量超过1524万人次,其中市属三级医院超过611万人次,急诊床位使用率超过95%。急诊量最大的新华医院全年高达76万人次,日均接诊量逾2000人次。

本市急救工作总体满足城市需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院前急救方面,救护车难叫、等待时间较长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救护人员普遍紧缺,人才流失。院内急救、急诊方面,不同医院急诊室利用情况反差明显,三级医院急诊室收治大量非急诊患者,病人出口不畅导致病人淤积在急诊科,急诊资源难以用于抢救急危重病人;一些二级医院急诊资源利用率较低。社会急救方面,特殊岗位和普通公民急救知识培训力度不足,简易急救器材配置不够。

五、本市急救立法主要内容

为体现立法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战略导向,使条例成为一部“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法律,教科文卫委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开展前期立法调研系列活动,通过走访老专家、医院领导、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本市急救工作的有益经验和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立法涉及的30余项重点问题,供起草部门参考,也作为委员会立法调研的重要内容。

院前急救方面:包括急救中心、急救分站建设规划纳入城市规划;急救人员、急救车辆、急救装备的配置标准;信息化设备的配置要求;急救人员和病人家属在院前急救中的权利和义务;《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中送院原则的完善和细化;对市、区县急救中心在站点、车辆、设备、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的具体内容;对急救人员在待遇、职称、培训、退出机制等方面的扶植政策;保障救护车优先通行权的具体规则和处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