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教师教学论文

新教师教学论文

新教师教学论文

新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教师还要有研究的意识,要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亲临于教学情境中,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加强研究才是保证新课程能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发现问题是教学研究的起点,设法解决存在的问题才是展开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问题解决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教师间要加强新课程实施的交流研究活动,定期开展深入交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2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及任务是: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程的选择多样性的背景下,在新课程教学实施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引导应该是有目的、多方面地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而进行的。在以往课程教学中,老师多的是采用传授法。此方法虽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能按科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循序渐进地教学;能使学生简捷有效地掌握知识。但是,通过比较,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是有缺陷的: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它着重于传授科学的基本事实和基础知识,使得学生把科学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来背诵和应付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讲得多而学生活动、操作少,容易出现教学的满堂灌和学生的死记硬背,尤其是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然而,从学生认知活动的过程来说,掌握科学知识过程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我们应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这个过程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能有效地改变仅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1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索和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取知识、科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目标是要培养学生通过自学和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会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极大地激发,思维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培养。

2.2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生活实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网络教学和生活实践是学生最喜欢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化学老师要从兴趣体验中去教学,从而让学生学会领会和探索。此外还要把生活中的化学原理与课本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体现出我们的社会需要和教学目的。

2.3创建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新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017-03

新课程对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要求变化巨大,因此,教师必须从观念、素质和方法等各个方面作出战略性调适,重构面向新课程的发展性角色。所谓角色,就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教师角色就是指教师在学校环境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实践表明,教师角色定位的标准常常决定了其教育方式和方法,最终决定其教育效果如何。在过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给教师冠以诸多美名,如蜡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在新课程改革中,人们又给教师冠以许多新头衔,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探求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是新观念新知识新学科新技术的学习者、自省者、学者”等等,这些角色定位都很有新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较多从课程标准到理论,从新理念到理论,而面对学生实际的体验、分析、结合较少。笔者结合在农村初中任教十九年的实践,认为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首先应定位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激发者、语文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语文学习发展的促进者”。

一、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话相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真正的学习是自我学习。不管教师角色有多少神,其核心角色都应该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而展开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应用语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了时代赋予教师的一个新的角色使命。

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和终极追求。什么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主体自愿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是独创性的、能进行自我调控的、具有责任感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显然,自主学习能否真正开展的关键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没有兴趣。

笔者在农村初中任教十九年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农村中学学生对学习尤其是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普遍在消退。其原因是多样的:从全社会来看,大学生就业难抑制广大农村学生通过学习“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农村学生觉得学习是完成义务而缺少内在的动力,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教育现状来看,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市场经济化的学习观——考试要考的就学,考试不考的就不学。而语文学科由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不仅有语文学科知识学习、语文学习技能训练,更有语感、思维、审美情趣等的养成,既有工具性特征又有人文性特征,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包罗万象,“投入”许多学习不一定有相应考试成绩的“产出”,不像其它学科,知识点多操练几遍就熟练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人的认知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教师教学的任务是通过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对新的信息进行重组改造,并生成新的意义。有位教师总结得好: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这正是新课程所强调的教学观。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中获得感悟和深入理解。”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只有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孔子曾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而农村中学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这是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

如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明确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提高人文素养,适应未来走上社会的需要,端正认识;其次,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本身所特有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让他们乐于探索,勇于探索;再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以自己的魅力感染、吸引学生学习语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乐于学好每一点语文知识。

新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文本细读

无论是了解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还是强化文学感受和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作品,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文本细读,这已经成为众多同仁的共识。“在当下盛行新方法和新观念而忽视文本细读的学术背景下,细读文本对于以追寻知识分子人文精神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与研究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课时压缩的现实,如何有效地进行文本细读呢?笔者及其同仁做了这样一些尝试: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有时会犯些知识点、内容前后不统一、矛盾之类的错误。即便是在教材中关于作品的评述中,也有出现错误的。于是课前阅读布置作业就是给作品挑毛病。比如:《边城》中的翠翠究竟多少岁?《雷雨》中的周萍应该多少岁?《凤凰涅槃》中有个知识点错误,是什么?《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关于《命命鸟》的说法准确吗?这些问题,有的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不仔细阅读《边城》,不能发现作者前后叙述的矛盾;不仔细分析,就不能确定《雷雨》中周萍真正的年龄应该是31岁而不是作品中的28岁;而在学生怎么都找不出《凤凰涅槃》中的错误的时候,指出序中的《孔演图》其实应该是《演孔图》;只有阅读了《命命鸟》后才知道教材中把男女主人公的名字搞混了。多角度、多层面地解读文学作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要求就是“用事实说话”———必须引用作品中的原文来佐证。

比如《雷雨》中通过提问“周朴园究竟爱不爱鲁侍萍”来引入周朴园的形象分析。学生往往受到中学教学影响,认定周朴园虚伪的性格特征,简单地以“不爱”作答,举证就是他见到鲁侍萍后想用支票来打发鲁侍萍。笔者首先驳斥虚伪性的论证之一:30年坚持“虚伪”地记着初恋情人的生活习性、摆放着初恋情人的照片,这样的“虚伪”成为习惯后也就真实了;然后尝试从流行歌曲《小芳》入手,让学生理解“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如果两个各有婚姻的人为了自己的私情而拆散各自的家庭走到一起,那才是没有责任心的人;最后结论周朴园爱的是心目中那个永恒的18岁的鲁侍萍,30年后的鲁侍萍于他只是曾经。要求学生下去找原著来看,尤其是序幕部分,这是理解作品意蕴必不可少的。鼓励学生选择作品编排话剧、音乐剧,在小学期还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学生分组自选文学作品来编排话剧,兴趣非常浓厚。在选择作品环节就保证了量的阅读,改编剧本的环节就保证了对于文学作品的主题意蕴的反复推敲,表演的时候从台词到结构的形式研究,等等,这一方面提高了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将多媒体手段引进现代文学教学的课堂,使博大精深的内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第一,建设网络资源库。要改变学生专业兴趣不浓,不愿意投入时间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现状,我们开发了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将多媒体手段引入了教学的课堂。现代文学的很多名著大多都改编成了影视剧作品,在我们建设的“中国现代文作品选读”的网页中,除了上传文学作品的电子文档外,还上传了大量的名著改变的影视剧作品,学生兴趣非常浓厚,《阿Q正传》《家》《子夜》《边城》《南行记》和《雷雨》等影视剧作品点击量非常高。为了督促学生阅读,布置学生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

第二,搭建网络互动平台。教与学是双向的。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上设置了网络互动平台。教师的课前预习作业、课后作业都是以主题帖的形式,学生可以跟帖也可以递交作业、发送邮件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能够随时、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教学更加开放、自助,学习可以更加主动、积极。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加凸显了。

第三,改变课程评价方式,探索有利于考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试办法。根据人文学科重在陶冶熏染,重在创意运用,重在知识积累的特点,改革一张试卷定优劣的考试评价方式,变一次性的考试为长期的考查,其具体的做法为: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即课堂成绩+课外成绩+考试成绩。课堂成绩30分,其中课堂听讲、讨论10分,课堂笔记10分,考勤10分;课外成绩30分,其中课前准备10分,课外作业10分,课程学习报告或实践项目10分。考试成绩40分。这样的考察方式改变了原来“重知识、轻能力;重讲授、轻实践”的模式。强化了学生“信息整合、辩证思维、创意策划”三大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在学期开始为学生开出一份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在授课过程中讲到某位作家的某部作品时,让学生叙述作品的故事梗概,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给出相应的分数,记入平时成绩。课外作业和实践考察报告都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分组辩论、情景教学这些形式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了其创新性能力。在小学期的教学实践环节,带学生走进作家的故乡,提前给学生布置考察任务,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考察报告或小论文(论文中要有相应的作家作品),小论文的成绩也记入年终的成绩考核中。

3.结语

新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师生情感交流课堂教学1,注重设计课堂上的情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面带笑容、亲切大方、仪表端庄,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苏教版教材必修1教育管理论文,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第二标题。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又抽象难理解的概念。在这节课:我[引入]曹丛称象的故事。当学生正在互讲故事时,我[提问] 你认为曹冲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导思想是什么?通过生生,师生的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生]化整为零,变大为小。

[问题] 再想想,在没有精密天平的情况下,如何称1粒米的质量?(假设每粒质量一样)

[讨论得出]可以先称100粒的质量再除100。

[师]生活中,为了统计方便经常性得使用这样的打包计算,比如一打筷子(12根)教育管理论文,一箱矿泉水(24听),在化学领域我们研究的微观粒子,也需要打包处理,即用集合的方法处理。物质的量就是将微观粒子打包的物理量……

当学生感觉应用困难时,课的最后进行安慰。

[讲解]大家初次接触物质的量这个概念,感觉读起来是不是非常别扭。这就像我们小时侯初学用筷子,起初很别扭,但经常用,每天用,很快就得心应手了。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就像筷子对于我们中国人的吃饭一样教育管理论文,随着我们的进一步深入,物质的量重要性会体现得更充分。

我们提问时经常用“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说完,就及时及时评价肯定“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真聪明!”鼓励和赞扬的语气溢于言表。

2、在合作探究中创建师生情感交流

在 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与老师在一起共同研究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创新问题。例如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P62“观察与思考”可以设计这样个问题交流(1)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为什么设计成完全相应的装置?(2)装水的水管和装酸性高锰酸钾的试管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3)怎样根据现象判断发生了那种反应?对于不同实验设计成同一装置好处是什么?等等。还有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等,教师都可以利用这一资源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实验合作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这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交流气氛民主,关系融洽。

3、 在课堂评价中创建师生情感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管理论文,要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动机,仅强调学生的努力还不够,还应该学生在老师真诚热情的评价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受到自尊心的滋养,从而信心百倍地进行新的学习。如鼓励学生对老师的演示实验做出评价,主动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其次,关注学生做出答案的思维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及处理事故的能力,实验操作的技能,并要及时评价教育管理论文,面向全体,特别是学困生。善用评价,师生会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4、在作业批改中进行情感交流 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对进步较大的学生批注几句表扬激励的语言,画个卡通笑脸,对退步的学生批注几句提醒语,同学们学习的劲头也会越来越大。我的做法是除了热情洋溢的评语,还要画上一张开心的笑脸或者是画上一只竖起大拇指等。 5、在课余交往中进行情感交流 不要小看课间十分钟。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十分钟,与学生闲谈,摸摸他的头、笑一笑,甚至是点点头教育管理论文,让学生感受情感的滋润。另外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等其他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值得注意的是,从化学课堂教学的角度看,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我们也应重视将学生的情感追求引导到学习目标所指引的方向上,达到“以情优教”的效果。 新课程它苛刻地要求教师不仅能教好书,在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同时,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当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医生,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交流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1]钟启泉.理科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57-61.[2]蒯世定.高中开设化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化学教育.2002.(7-8):68-70.[3]乔建中.课堂教学心理学.江苏人民教育出社.1998.114-127.

新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1结合各个版本的教科书进行互补

现在有很多版本的教科书,每一个版本的教科书都是编辑者对改革内容和要求的改进和创新。教科书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资源,同时为学生的活动提供最基本的东西。教科书的内容更有利于教育者传授和实现教育的最真目标。教科书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每一个编写者在编写教科书时的切入方向都不同,所以表达方式应有所差异。虽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这些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吸收不同版本教科书的优点,结合起来,把最适合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1.2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原则

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职业进步。创新才是不断进步的最直接动力,教师的创新性不但表现为教学观念的变化,还表现为教学方式的调整。所以,教师应遵循创造性教学方案原则。

1.3以学生为主体性原则

学习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并改造自身的过程,也是推动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让他们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并且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论证。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很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则。

2.教学创新策略

2.1科学设计教学线索和教学活动

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点进行备课及教学设计,科学设计教学线索和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核心。

2.2创建优越的教学环境

现在的学校中一般的教学设施都有,如实验仪器和多媒体平台等,这些设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资源,影响他们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现代校园中,还可以通过广播与网络这样的平台交流信息。如今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习资料来源各种各样,学习效果有明显增强,但是每个学生对这些信息的理解程度和处理程度不同,所以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在班级里,对待不同学生要根据他们自身不同性格特点及学习状况给予不同的学习关注度,在课堂中要尽量通过眼神和表情传达这样的关注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上课,提高课堂效率。

2.3把物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物理原本就来源于生活,把物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如传授离心运动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把它与骑车拐弯减速相结合,还可以把共振知识和洗衣机的震动联系起来。

2.4寻找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策略

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物理的一些独特特点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感情。如讲解物理发展的历史故事和伟大的物理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激励学生。教师充分挖掘这些可以利用的因素并创设相关情境,多开展相关活动,使他们产生更大的兴趣,增强对物理的学习热情。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