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集技术论文

采集技术论文

采集技术论文

采集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森林生态 采运技术 对策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36-01

森林资源作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怎样对于森林资源的合理采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森林采运技术不但是改善森林资源质量,有效加快森林树木生长速度的手段,而且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的人工元素之一。为了能使森林采运技术和林业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创新新型森林采运技术已经成为林业技术发展的新标杆,森林生态采运技术朝着更加环保,合理以及先进的方向进步。

1 森林生态采运技术理论研究

1.1 采伐方式和设备

森林采伐技术主要分为几种方式,譬如抚育间伐,更新采伐以及低产林改造等等几种,采伐技术的选择使用主要根据当地的林业环境条件来做安排。

1.1.1 择伐

这种森林采伐方法采取的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一般出现争议,存在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的情形。

1.1.2 皆伐

皆伐的森林采伐方法是林业部门经过研究和论证总结出来的方法,包括皆伐的森林采伐方法必须适应的10个条件和不能适应的5个条件。

1.1.3 采伐机械设备

森林生态采伐技术中运用采伐机械设备,说到底就是提高森林采伐的速度和效率,一个方面来讲不仅可以提高森林采伐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提高采伐工作的效率,而且在森林树木的保护上,能够避免立木的砸伤率和对留木的保护。

1.2 集材形式,设备以及工艺

1.2.1 集材设备

20世纪70年代末,因为前期对森林没有节制的乱砍乱伐,导致森林原始林面积的存续量急剧递减,而人工培植的树林又进入培养繁殖时期,根据这种情况,我国的林业专业科学工作者研发出许多集材拖拉机,索道设备等等集采设备用于森林生态采伐。

1.2.2 集采方式

普通的集材的技术主要聚焦点在于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对于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几乎没有关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森林生态理论随之出现,关于集材作业费用和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森林的生态采伐研究中取得重大的成果[1]。

1.2.3 集采工艺

传统的集采工艺譬如伐倒木,原木集材工艺等等类型,不仅加大了集材作业的费用成本,而且导致林业土地的土壤中的涵养含量以及成分结构等等发生质的变化,而往往此方面的研究数据缺失。

1.3 布设林道网

当前,人们对于林道网的安排设置方法,林道密度的计算,道路等级的确立以及林业道路的弃养等等一些问题,研究的方面主要还是以经济利益为主,而对于林道网造成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却知之甚少。

2 森林生态采运技术遇到的问题

2.1 技术研究创新性欠佳,研究方法不全面

我国对于生态采伐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阶段,而且都是对于一些特别的林业基地来说的,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创新性缺失,并且也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案。对于很多生态采伐理论还只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时期,譬如集采方式的适用范围,对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等。而在实际的采伐过程中,许多的林业企业依然延续使用老套呆板的采集方式,不从实际出发,选择使用一些具有高效率,低费用以及对环境破坏程度较小的集采设备和方式。完全只在乎对于林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忽略森林采运作业的不合理性对于森林资源的破坏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由此,该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实质的创新森林生态彩云作业技术,成为林业从业者不断摸索和研究的目标[2]。

2.2 森林资源的利用转向,采伐技术作业系统研究缓慢

我们可以从实际的林业的资源现状和森林木材资源的生产情形来观察,一些林业作业伐区内出现了很大的改革变化,很多林业企业木材的生产总量在逐渐下降,林业工作伐区内出现劳动力过剩的现象。更为严峻的形势是,林业企业并没有创新人工林的集材设备更新,对于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的和保护稍显滞后。

2.3 木材物流速度落后,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大

以前普通的木材物流仅仅考虑森林资源的输送来发展自身,忽视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引起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木材物流主要是以自身单独物流为主,由于其木材物流理念滞后,不仅导致木材物流行业发展跟不上社会需求猛增,而且对于木材物流的实际运输方式的科学合理化研究很少。传统不合理的林道网密度设置和道路施工已经对于林道两旁的树木生长,森林的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发展以及林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巨大威胁,甚至由于木材采集方式的不科学性造成林业土地的土壤的侵蚀,土地生产力下降以及严重破坏林业整体的生态环境的系统。

2.4 林业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科研投入成本过低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市场对于木材的需求越来越多,林业政府部门在森林生态采运的科研投入上几乎没有贡献。导致林业生态采运技术相对落后,发展缓慢。

3 森林生态采运的分析对策

3.1 开展跨学科的互补以及攻关研究

森林生态采运技术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需要跨学科的共同合作,譬如,林业,水文学,经济学,土木工程学以及生态学等等,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结合理论和实践,创造出一套完整的森林生态采运技术基础理论以及研究方法。

3.2 正确认识我国的森林生态采运技术

森林生态采运技术关键在于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的整体质量以及加快森林树林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应该避免由于盲目乱砍乱伐导致对于森林资源的过分汲取和对森林生态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3]。

3.3 建立森林生态采运评价标准体系

不可否认,森林生态采运终归是一项人工活动,或多或少地都会对森林的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就必须构架一套森林生态采运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期来减少森林采运造成的消极影响。这套体系由一级和二级评价系统组成森林生态评价系统,同时在体系评价过程中遵循综合性和操作性的原则。

4 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生态采运工作是一项关乎民生和林业未来发展的系统工程。要求林业行业从业者不断去创新和实践,在夯实的森林采运基础理论指导下,探索出更加高效和完善的森林生态采运技术和方案。

参考文献

[1] 陆辉.森林生态采运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5):190.

采集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光子集成技术是光纤通信最前沿、最有前途的领域。当人们还在固守着“全光通信”的思路时,网络已在悄然改变。但是,当采用传统技术的光网络设备已经在网络中广泛应用,运营商在面对新技术时,往往会出现选择延迟的效应。文章从网络规模和兼容性、技术创新程度、初期 投资 以及转换 成本 等的角度,分析了运营商对于新技术采用延迟的内在原因。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光子集成技术在

一、引言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了近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带宽消耗增长最快的国家。运营商正在考虑新一轮的传送网建设和改造,以适应ip业务的发展。

光子集成技术是光纤通信最前沿、最有前途的领域。当人们还在固守着“全光通信”的思路时,网络已在悄然改变。节点设备需要光电变换,通过“光-电-光( o-e-o)”才能将信号进行整形和放大,从而传给 计算机 。infinera的技术就是这样,“没有人想过要将高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做在一个芯片上,也没有人试着这么做过”, infinera将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光子集成技术顺应了时展,将一个dwdm系统做在一个芯片中,光子集成比传统的分立o-e-o处理降低了成本和复杂性,以更低的成本构建一个具有更多节点的全新的网络结构;更多的节点意味着更灵活的接入,以及更有效的维护和故障处理。[1]

一个器件的创新往往会导致光传输设备跳跃式演进。是继续采用传统分离器件还是选择光子集成技术,在网络效应条件下,运营商对选择新技术存在着延迟的效应。

二、运营商对新技术采用延迟现象的理论分析

信息产业中,由于需求方规模 经济 的作用,消费者在使用新技术产品时会非常小心,害怕选择了失败者而被无价值的设备所困扰,所以在新技术采用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对未来规模的预期。在新技术采用的分析中,静态分析可以采用博弈论方法,消费者对新技术有不同的偏好,因此会出现“超额惯量”或者“超额动量”。在网络效应条件下,超额动量的例子是很少的,新技术往往会出现暂时的停滞[2-3]。

本文采用“迭代经济”模型进行动态分析[4-5]。假设新技术在t0时间出现,但是运营商在新技术出现了若干年后(t=t0+d年)才采用新技术建设自己的网络,则nt可以代表t时间新建的网络数量,nt-1代表t时间之前的网络数量; tt表示新技术在t时间的质量, tt0表示在新技术出现以前的旧技术质量。如果t时间运营商在新建网络中采用原有旧技术时,效用函数为(1)如果t时间运营商在新建网络中采用新技术时,效用函数为(2)式中。代表新技术和旧技术直接的兼容程度,0< c<1当目仅当采用新技术的效用函数大于采用原有技术时,即(3)运营商才愿意在t时间采用新技术建设网络。

假设效用函数是关于技术质量和网络规模的增函数,t和n归一化后,采用电路仿真业务(ces,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函数对以上效用函数求解,则

如果t和n满足完全替代,α1,即技术的质量和网络规模满足单调增函数。当α=1时, t的增加和n的增加效用完全相同。如果t和n满足完全互补,α-1,即技术的质量和网络规模满足单调减函数。当α=-1时, t的增加相当于n的减少。将式(4)代入式(3),得到(5)

1.网络规模和新技术采用延迟的关系

为了研究网络规模和新技术采用延迟的关系,假定新旧网络的兼容性c=0·5,并且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规模效应完全替代α=1;网络规模的增长满足线性增长曲线,即η=1;技术质量的提高满足摩尔定律,即θ=2。则(6)将式(6)代入式(5)中,取不同的n0进行计算得到表1所示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n0的增加,d值也会增加;随着初始网络规模的增加,技术采用延迟的时间会越长。

2.创新程度、兼容性和新技术采用延迟的关系

为了研究网络兼容性、创新程度和新技术采用延迟的关系,假定初始网络规模n0=3,其增长满足线性增长曲线,即η=1;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规模效应完全替代α=1;技术创新程度和兼容性成反比,即有nt=ηtn0,c=1/θ(7)将式(7)代入式(5),取不同的技术质量因子θ进行计算得到表3所示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θ的增加, d的值会减少;随着新技术质量的提高,技术采用延迟的时间会减少。但是同时可以看到,由于技术创新程度往往和兼容性存在着负相关性,网络兼容性随着技术质量的提高会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技术创新带来的优势。

三、光子集成新技术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实践

从上述的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在存在着网络效应的信息产业中,运营商对于网络新技术采用将出现延迟。一方面,运营商的网络存在着网络外部性,即采用新技术的网络可能会与已有的网络基础存在不兼容或者部分兼容的现象,在一定时间内会减弱新技术网络带来的优势。同时运营商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网络基础,新技术的采用会带来一定的转换成本[6],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运营商在选择新技术时非常谨慎。本文将从光网络技术创新的市场实践进一步分析该现象。

从20世纪末,互联网迅速发展,光网络技术作为提供互联网带宽的最基本网络,在短短的10年内,光纤的传输速率增长了近1 000倍。光纤传输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光器件的技术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然而人们对带宽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但是运营商并不愿意为不断增长的带宽买单。现在的光器件供应商已经将工厂搬到了人工成本很低的国家,单个分离器件成本已经接近边际成本,光网络设备成本不能再逐年降低,将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一个价格的瓶颈。

令人高兴的是,与 电子 器件一样,光器件也出现了集成技术。光子集成技术将过去数十个板卡上的分离光器件集成在一个拇指大小的芯片中,使每比特的 成本 继续下降成为可能。同时,集成技术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尺寸和功耗,目前,全球都在关注节能减排,降低功耗在产品竞争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无论从成本上还是功能上,光子集成技术将成为未来光 通信 领域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光子集成技术领域,成功商用的案例就是美国infinera公司。2004年美国infinera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光子集成芯片的光网络设备,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占领了北美 市场 , 2007年跃居该领域北美市场占有率第一。infinera公司新产品的成功与北美的运营商 环境 是密不可分的。在美国,存在着几十家电信运营商,并且新兴运营商层出不穷。infinera的第一个客户也是最大的客户就是全美最大的带宽批发商level3;而后, xo、inter route都成为该产品的拥护者。这些运营商比起at&t、ver-izon、south bell等几个老牌运营商,没有庞大的网络基础,无需考虑兼容性,而且新的技术能带来成本的巨大优势。同时在业务提供方面具有比老牌运营商更强的能力,更容易吸引客户。这些因素都促使新兴的运营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新的技术。

2005年底, infinera公司将具有光子集成技术的光网络新产品带入中国,在2006年初,成功地在 电力 专网得到应用。同样是没有旧的网络基础,光子集成技术使网络变得简单,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但是,该技术在传统运营商面前就显得举步维艰。2007—2008年, infinera公司几次参与运营商的光网络设备采购竞标,但收获甚微。为什么新的技术在运营商那里叫好而不叫座?根据前面分析,运营商对新技术选择和运营商的初始网络规模和兼容性、初期 投资 成本和运维成本以及转换成本有密切关系。

(1)初始网络规模和兼容性。中国现有的运营商,无论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移动,都是有着庞大的网络基础的传统运营商,在新建网络时考虑更多的是网络的兼容性。以光网络设备为例,目前各地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的规模非常庞大,虽然运营商发现sdh设备用于以ip为特征的大颗粒业务的调度和传送,成本高,扩展性差,机房功耗和占地大,后期维护量大。但是,由于存在着维习惯、采购惯性等,仍然大量采购。以infinera公司为首倡导的大容量光子集成设备非常适用于ip大颗粒的业务调度和传送,但是由于不能与sdh设备完全兼容,并没有立刻得到应用。

(2)初期投资成本和运维成本。运营商采购设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设备价格。现在各个运营商都采用集中采购的办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设备成本,而制造商往往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把初期设备价格压得很低,近两年采购中的价格战屡见不鲜。从in-stat最新研究表明,运营商网络的总体拥有成本包括设备投资与运营成本两部分,而运营成本已占据总体拥有成本60%的份额,设备购买仅占其中的14%,与部署成本及维护成本大致持平。因此,初期设备的低价带来的也许是后期维护费用的高昂。以光网络市场为例, 2000年的1个10 gbit/s的光电转换模块可以卖到30~40万元,而2008年降至3~4万元。如此的价格,抑制了新技术的应用。对于光子集成新技术产品而言,其新增加的功能使初期网络成本有所上升,但从长远来看,集成度和功耗的降低, sdh设备投资的减少,运维成本的降低,使整个网络成本得以降低。然而在目前集中采购的模式下,新技术设备往往得不到应用。

(3)转换成本。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另一个阻碍就是采用不同技术之间的转换成本。转换成本包含运营商和供应商的关系成本、网络建设和运维的习惯成本、新技术标准制定成本、新技术培训和学习成本等。以光网络为例,运营商为了保持传统波分网络规划和采购流程,在不确定业务的流量和流向时,往往提前采购和部署冗余的光电转换模块,以适应网络扩容时的快速开通。但是同时,提前部署的光电转换模块有可能在后续不使用,浪费了一定的设备投资,占用了机房面积和功耗。光子集成技术在业务灵活性方面比传统的设备有了很大的提高,无需提前部署设备,但是需要改变现有的规划和采购流程,会带来一定的转换成本。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运营商宁可牺牲一部分的设备成本而保持原有的流程,转换成本的存在也会导致新技术设备不能很快的得到应用。

四、新技术展望

综上所述,一方面,运营商对新技术采用存在着延迟;另一方面,只有技术革命才能创造新的市场。一个器件的创新往往会导致光传输设备跳跃式演进。从长远来看,尤其是在中国政府倡导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光子集成技术最终会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需要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的共同努力。运营商需要改变现有的采购思路,在考察设备初期价格时,也应全面考察整个网络的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同时,运营商也有责任推动国内厂商对于新技术的研发[7],只有新技术在网络中得到了试用和认可,才有可能带动国内厂商对于该领域研发的投入,最终共同推动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nagarajan r.large scale 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j]. ieee jstqe, 2005, 11(1): 50~65.

[2] aghion p, bloom n, blundellr, et a.l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an invertedu relationship[d].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ofharvarduniversity, 2002.

[3] katzm l, shapiro work externalities, competition, and compatibilityamerican[j]. economic review, 1985, 75(3):424~440.

[4] shyo.technology revolutions in the presence ofnetwork externalit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industrialeconomics, 1996,14: 785~800.

[5]张保胜.网络产业:技术创新与竞争[m].北京: 经济 管理 出版社, 2007.

采集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3G-EVDO,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

 

税源监控系统是税务机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税源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分析和利用的税务信息化应用系统。一般由企业端和税局端组成。安装在企业的企业端系统功能是用于对企业进行税源信息监控、采集和数据传输;安装在税务机关的税局端系统功能是用于接收所采集的税源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税源监控系统是税务机关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实时监管的重要工具,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系统功能,对税务机关降低税源监控成本,提高税源监控实效,从源头堵塞税收流失具有重大意义。

一、无线监控技术简介及3G-EVDO优势分析

1. 无线监控技术简介

目前无线监控技术实现上有下面几种方式:

(1)模拟无线数据收发模块实现。该类监控数据传输距离主要由发射机的发射功率来决定,监控范围受发射距离的限制,范围小;数据在空中传播,易受电磁等干扰,数据可靠性不好;模拟传输没有很好的加密模式,安全性不好;数据传输率很低,不能满足税源监控要求的从企业原料采购到成品销售的多个重要环节产生的数据采集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等要求。

(2)GSM网络实现。这类监控通信方式是依托全球的GSM网络,它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距离的限制,从而可以实现远程监控。主要是利用GSM短消息业务或语音业务进行业务监控。语音业务就是利用语音信道进行通信,把各种信息转化成语音信号计算机论文,通过语音信道发送。缺点是:由于网络传输不稳定,短信中心容量等问题,信息发送不可靠,并且缺乏安全性;消息的发送到接受很多情况会有较大时延,加上内容长度限制和GSM上网速度只能达到9.6kbps,这种网络环境无法满足企业税源实时监控和准确性的要求。

(3)GPRS网络实现。GPRS是由中国移动推出的2.5G服务,是在现有的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论文服务。GPRS与GSM语音的根本区别是,GSM的基础是电路交换,GPRS的基础是分组交换。因此,GPRS特别适用于突发性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和GSM相比的优点是传输速度较快,缺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偏低,有跳跃性,只能满足部分视频监控的要求。

(4)3G-EVDO即CDMA2000 1x EVDO,是3G系统CDMA2000的演进版本,基于CDMA的集群技术。3G-EVDO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将高速分组数据业务与低速语音及数据业务分离开来,利用单独载波提供高速分组数据业务,而传统的语音业务和中低速分组数据业务仍由 CDMA2000 1x系统提供,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频谱利用效率,网络设计也比较灵活,抗干扰能力强、信号穿透能力强、系统容量大。1x EV-DO 于2001 年被ITU-R 接受为3G 技术标准之一。

2. 3G-EVDO技术优势分析

3G-EVDO是基于CDMA系统的升级,兼容了IS-95系统的空中接口技术,在升级上只需进行软件方面的升级。而CDMA网络经过7年多的建设,通信网络覆盖全国,基础设备完善齐全,将会是最快升级到3G网络的系统。通信过程中不会产生脉冲式射频,当在周围各种强电设备密布的情况下,不会给其他电器设备造成射频破坏。3G-EVDO通信网络覆盖全国,并成为成熟和稳定的网络,为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接入环境。3G-EVDO系统本身网络的安全性就好,传输过程中满足IP化和多媒体化的需求,系统具备视频编解码处理、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强大功能计算机论文,直接支持网络视频传输和网络管理,使得监控范围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比较符合以后的发展方向。3G-EVDO可提供高达153.6kps的无线数据通讯带宽,采用信道资源分配方式,可确保基于无线局域网络的税源监控系统企业信息传输的实时性。目前从技术先进性上来看,3G-EVDO是各种无线网络通讯技术中最新的改良技术,在网络安全、传输、解码、分配、覆盖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二、3G-EVDO技术在税源监控中应用的意义

伴随着网络技术3G业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基于3G系统的无线局域网络监控系统将会用到各个领域,3G技术与税务信息化的结合也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有关无线局域网税源监控系统产品多数为针对2G无线网络系统进行开发的,由于税源监控图像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而2G通信系统本身又具有带宽小、抗干扰能力差、衰落严重、误码率高等特点,税源监控数据传输容易掉包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无法达到实时监控的作用。如何将远程的监视、系统遥控、监控无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可以基于无线网络进行远程的监视、遥控和图像的传输,又具备通常税源管控的功能,并且投入费用合理,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将安全防范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目前税源监控信息化的应用的最大需求. 开发基于3G-EVDO无线局域网络的税源监控系统实现税源监控管理网络化、无线化、远程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实施全方位的税源动态监控

基于3G-EVDO的企业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可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全部环节,进行实时监控、采集企业生产、经营真实信息,实施全方位的税源动态监控和纳税评估,对提高税源信息采集质量、加强信息共享和综合分析利用、查找和堵塞征管漏洞、提高税源管理实效具有重大意义。

2.有利于解决复杂工业环境下有线网络税源监控技术难题

有关税源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内也已有少量报道,但企业现有的局域网络都是有线网络,在工业环境复杂的企业生产环境中有线网络的应用受到环境的很大限制,存在布局困难、损耗大、传输距离短、分布范围有限、运行成本高的缺陷。无线局域网络监控系统具有无限的无缝扩展能力,可组成非常复杂的监控网络。无线网络监控系统是监控和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的结合,它可以将不同地点的现场信息实时通过无线通讯手段传送到无线监控中心。

3.有利于降低税源监控成本

目前从技术先进性上来看,3G-EVDO是各种无线网络通讯技术中最新的改良技术,在网络安全、传输、解码、分配、覆盖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综合成本低计算机论文,只需一次性投资,性能稳定可靠,维护费用低,无需专人管理的特点。建立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有利于提高税收行政管理的效率、降低税源监控成本,解决有线局域网络下监控中存在的监控点多、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宽、实时性强、适应复杂的生产环境等技术瓶颈。。

三、基于3G-EVDO的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设计

1.总体目标

在目前已有的基于有线网络传输的企业税源监控系统基础之上,以3G-EVDO集群技术替代现有的有线网络监控、数据采集与传输,设计实现基于3G-EVDO集群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相比现有的有线网络税源监控系统,系统功能可在以下方面达到提升:

(1)税源监控范围扩大。基于3G-EVDO集群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可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税源监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采购、生产、库存到销售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利用。使税务管理部门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实时经营情况,全面掌握税源信息,减少税收流失论文服务。

(2)税源监控能力提高。基于3G-EVDO集群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不再受企业地理位置的限制,适合远距离传输,数字信息抗干扰能力强,不易受传输线路信号衰减的影响,能够进行加密传输,可以在数千公里之外实时监控现场。特别是在现场环境恶劣或不便于直接深入现场的情况下,数字视频监控能达到亲临现场的效果。即使现场遭到破坏,也照样能在远处得到现场的真实记录。

(3)税源监控实效提升。系统采用3G-EVDO集群技术、视频压缩编码等诸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由于对视频图像进行了数字化,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处理能力,对其进行压缩、分析、存储和显示。通过视频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联动报警,从而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税源监控范围、质量和效率。

2.技术路线与技术关键

(1)技术路线:系统从设计到开发采用基于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管理思想,利用3G-EVDO集群技术、视频压缩编码等诸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无线网络传输的新型系统,运用H.264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和3G-EVDO无线网络数据传输解决方案,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机制、统一的数据信息监控机制,构建面向应用监控、预警的信息化系统。采用跨平台跨数据库的设计技术、J2EE技术、三层/多层结构技术、3G通讯标准、TCP/IP协议等技术进行分析设计和数据交换标准。

(2)技术关键:基于3g-EVDO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税源监控应用研究,提供3G网络接口实现数据传输、共享、分析、预警;网络带宽自适应技术,根据网络带宽自动调整视频帧率计算机论文,适应爆发性、大容量数据传输;基于无线网络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远程实时企业生产经营现场监视;具有面向异构网络环境的综合管理能力。

3.技术创新

(1)采用3G-EVDO 、H.264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等网络通讯新技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购、产、存、销”关键经营环节监控,解决传统网络传输方式的无法适应监控点多、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宽、实时性强、适应复杂等网络税收监控瓶颈问题,实现实时数据传输、接收,保证信息的安全性、稳定性、准确性、及时性;

(2)采用3G-EVDO 、H.264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等网络通讯新技术在企业生产关键环节实现实时的税源信息采集,从源头控制发票开票信息的不实,通过技术手段对企业真实的经营信息的分析,测算销售数据,与纳税申报信息比对,实现异常预警。

(3)采用3G-EVDO网络通讯新技术通过一个系统将多种系统整合在一起,将信息自动化,财务分析,税源监控功能集于一身,实现对各类税源信息的传递、交流、共享、存储、协同,实现数据集成及数据的集中展现,做到全方位税源实时控管,有效解决企业,税务机关,政府,生产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了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尹逊政,路勇.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远程监控解决方案[J].计算机应用,2006,Vol.15(5):27-30.

[2]任雷.固定监控与移动无线图像传输技术[J].赤子, Vol.2009(16).

[3]范文博,姚远,张其善.基于GPRS技术的数据采集远程网络监控系统.无线电工程[J],2004,Vol.34(1):21-24.

[4]林国镜.科学化税源管理[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9:18-19.

采集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1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信息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学科交叉、综合、延拓产生的新的系统科学研究方向,随着微电子技术、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面向复杂应用背景的多传感器系统大量涌现。

1.2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信息融合技术在预警系统中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王刚毅为了实现对尾矿库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的功能,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预警和安全评估方法,对降低尾矿库溃坝风险及控制灾情损伤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强提出了一种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信息融合算法应用在赤潮的预测预警中,研究各种理化因子与赤潮藻类浓度间非线性对应规律和有效预测赤潮藻类浓度。苏晓燕提出了基于多因素信息融合的中国粮食安全预警系统,邓军提出了矿井火灾多源信息融合预警方法的研究。和前述其它系统一样,水上交通系统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采集各个影响因素的信息,则可以通过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从而实现有效船舶通航风险预警。

2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的研究进展

2.1水上交通安全预警信息采集

水上交通安全单个预警信息包括水文、气象、船舶、交通流信息。水文和气象信息采集目前相对较为成熟,且在长江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信息传感器,而对于船舶尺度和船舶交通流信息采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船舶尺度采集。由于航运船舶通常为不规则形状的几何体,必须选测多个规定点的几何距离,计算出船体的若干个近似截面积,再结合船舶的航行速度计算出船舶的近似容积。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非接触式测距技术,构造一个多传感器系统,测出船舶的相关几何距离。(2)交通流信息采集。严新平通过比较了多种交通流信息采集手段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长江在航船舶交通流状态信息采集系统三层构架,其中由IC卡子系统、GPS子系统、CCTV子系统、雷达子系统、AIS子系统、RFID子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层,依托现有的长江航运信息网络与公共通信网络设施组成信息传输层,由交通流数据库、电子航道图以及信息处理系统组成信息处理层。

2.2多源传感技术在水上交通安全预警应用前景

随着通讯与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如AIS信息、VTS信息等)的采集,推动了水上交通安全研究的发展;由此不断改进在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统计与机理模型。信息融合技术为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同类或异类传感器(水文、气象与通航环境信息)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的观测信息加以综合,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加以互补,降低其不确定性,形成对水上交通事故有个相对完整的感知与描述,从而提高水上交通事故预警决策与应急响应的准确性与效率。

3研究展望

3.1理论与方法研究

在船舶事故致因机理和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船舶事故演化规律,及船舶事故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明确船舶通航风险预警的概念、特征、功能与预警等方面内容;构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船舶通航风险预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与方法体系。

3.2信息采集技术研究

对于船舶通过桥梁通航风险,主要受到外部通航环境、桥梁尺度和船舶尺度因素影响,对于外部通航环境信息,宋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功能航标的信息采集方法,目前内河航标配备间距约为1km左右,在该航段内的水文、气象信息相对稳定,可以为船舶通过桥区的外部通航环境提供信息来源,对于船舶的尺度,主要包括船舶的长度和宽度,考虑到需要提前获取船舶尺度信息从而实现桥梁主动预警,选取毫米波雷达作为船舶尺度的采集传感器,将毫米波雷达安装在桥梁上,并通过返回的图像信息获取船舶尺度信息。

3.3船撞桥预警模型建立

船撞桥多源预警模型的建立步骤如下:①在多源船撞桥预警信息收集与预处理基础上,构造完整的、相互独立船撞桥预警指标体系;②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建立多源船撞桥预警信息处理的贝叶斯决策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无监督学习模式分类法、D-S证据推理算法和模糊推理算法等;③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船撞桥预警模型库。在上述多源信息融合方法中,论文考虑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实现外部通航环境的信息融合,建立船撞桥通航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在上述通航风险预警系统中,通过将风速传感器采集的风速信息、流速传感器采集的流速信息、能见度采集的能见度信息、毫米波雷达采集的船舶尺度信息和桥梁自身的相关信息进行融合,建立船撞桥预警系统。

3.4案例验证

本案例采用模糊推理的信息融合方法,分别建立了能见度、水流、风速、桥梁轴线法向与水流夹角和通航尺度的隶属度函数。通过建立相应的模糊推理规则可以获得船撞桥预警信息,以在不同风、流条件下的超尺度船舶预警进行验证,分别建立了小尺度、中等尺度、超尺度的10艘典型船舶进行计算,与《内河通航标准》船舶所需航迹带宽度进行比较,可以获得预警结果。

4结论

采集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智能加工技术 信号检测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54

The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llige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LIU Yu, WANG Qia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19)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only considers th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 or the process itself, however, it always lack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ve influences between the 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 and the processing process. It is important to design a set of intelligent processing experiment system for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at are more familiar with the traditional CNC machining and lack of understanding to the intellige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system. After that, it can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advanced sensor technology and signal detec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Intellige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signal detection;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practice

0 引言

智能加工技术是在传统的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以及信号处理技术等对加工过程进行实时状态监测和过程反馈,对加工过程参数进行评估和调整,从而达到既满足经济性又不破坏零件表面质量的目的。智能加工技术作为一种优越的加工技术现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使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引入其介绍是有一定必要的。另外,智能加工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尤其涉及测试技术、控制理论、信息论、计算机、数学等多种学科。该课程不仅知识点多,牵涉面广,而且一味只是在课堂上采取传统的口头授课方式不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智能加工的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动手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智能加工中所使用的传感器,信号采集和测试等硬件系统的价格昂贵,大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些设备,使得对于智能加工的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因此我校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在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了智能加工教学试验台,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全方位培养同学们对智能加工的了解,为社会培养全面熟练掌握智能加工技术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1 智能加工传统方法

智能加工的典型方法是利用各种先进的传感器采集加工过程中的信号,再利用信号检测和故障识别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切削温度、刀具磨损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等进行监测,根据预先建立的系统控制模型,实时调整加工参数。现在国内外大多采用的传感设备有加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传声器等,加速度传感器是最常使用的传感器,它直接检测机械结构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常用的位置传感器有电涡流位置传感器和激光测振仪。电涡流传感器相对于金属而言是可用的,而激光测振仪是比较昂贵的设备。噪声传感器在进行机械设备状态检测时使用比较多。不同传感器采集到的振动信号不同,但都能反映振动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机械设备和结构特征选择传感器类型。在选择传感器时同时也应考虑量程、分辨率、频率响应范围等性能参数。

传感器作为采集信号的首要环节,信号采集设备则是沟通传感器和计算机软件设备的桥梁,利用信号采集设备将传感器信号采集到计算机在进行分析处理。信号采集系统应具有大动态范围、高分辨率、多通道、同步采集的特点。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信号采集设备有丹麦B&K公司的BK3560B、以及美国NI公司的各类信号采集卡如NI9234数据采集卡、NI6009数据采集卡等。

2 智能加工技术试验台的建设

2.1 系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