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二政治论文

初二政治论文

初二政治论文

初二政治论文范文第1篇

虽然同在“政治学原理”的名义下,但不同的著作的实质可能完全不同。在大量涌现的著作中,邓初民的《政治科学大纲》以及后来更加完善的《政治学》以及《新政治学大纲》是独特的[17],质言之,这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为核心构建出的政治学原理。虽然在民国时期的学人可能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精确定义的自觉[18],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是贯穿其中的,这包括:唯物辩证法、阶级论、政党本质、国家本质、国家发展阶段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等。在具体探讨邓初民的理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在民国的生存状况。邓初民并不是最早讲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的人。“自20世纪20年代起,已有人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构造新型的政治学,如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分别在上海大学、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讲《社会科学概论》、《政治学》、《政治学概论》。”[19]作为一种政治思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在一开始似乎并未遭到阻碍,内部服膺马克思主义的也不乏其人。恽代英所著的《政治学概论》,更是试图将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融合,使之“合于本党同志研究之用”[20],此书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宣传科于1926年9月出版。大革命失败之后,状况自然发生了改变。1929年,四•一二后流亡日本的高尔松(高希圣)回到上海,出版了《现代政治学》直接指出“在社会分裂为阶级,一定的阶级榨取并支配其他阶级的场合,不合于支配阶级意识的科学终是被抑压,反之有利于支配阶级的科学———这其实不值得名为科学的———则不恤用各种的手段加以助成和奖励。”并进一步直斥当时普遍流行的政治学没有科学实质[21]。不过,在压制之下,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的零星或系统的论述似乎并未断绝。就“政治学原理”而言,虽然在授课与著书中英美式的自由主义的主流地位从未动摇过,但是在1929年开始的“政治学原理”发展中,还是出现了邓初民、高希圣、傅宇芳、周绍张、高振青等人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论著[22]。同时,在一些官方政治学家那里,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学的一种流派,亦得到一定的介绍。例如1929年由商务印书馆发行,萨孟武著、王世杰校,收入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的《现代政治思潮》中首先介绍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且理论精到、持论公允。在高校之中,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相关课程亦未被完全禁止,例如1933年北大政治学系四年级学生即可选修陈启修开设的“马克斯学说研究”[23]。

二、邓初民的政治学

邓初民的三本政治学原理著作———《政治科学大纲》、《政治学》、《新政治学大纲》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论述得极其出色的著作。1929年之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面书籍在中国的翻译与著述并不多,而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更加稀少,作品质量也良莠不齐[33]。与此前瞿秋白、恽代英等的由讲义而成书的作品相比,邓初民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科学性、系统性的阐述上有了更加全面的规划。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而在此处,邓初民已经明确的把他的政治学建立在了这两大理论发现上:“新唯物论”和“经济背景深处”,这种对于基础的把握是邓初民构建体系的关键。邓初民所言的“(一)‘政治’与‘政治科学’在社会总体构造中的位置”是该书的第一章:“政治学的性质”,在这章中邓初民从宇宙、人生、社会这三个所有学问的“问题之一般”开始,逐步到社会进化、人类生活,再到法制政治,最后达到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之中的政治学。“(二)‘政治’与‘政治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则包括了该书的二到四章,包括了政治学的概念、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其对政治学概念的定义为“以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用科学的方法达到从混沌的政治现象中抽出因果关系法则的目的之学,便是政治学。”[35]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则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三)政治科学是用什么方法处理各种政治现象”包括五到十章,论述了阶级、政党、民族、宪法、国家。其中国家一章篇幅几乎占据全书的一半。作为第一本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的著作,《政治科学大纲》的特点有二:一是着重于从根本问题出发对“政治学”概念本身的探究;二是偏重于对于国家的说明。1932年,邓初民以“田原”之名出版了第二本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著作《政治学》,在序言中,他谈到了理论见解“今是昨非”之感。这种变动最主要的是对政治研究对象认识的变化:从以国家为主,将政府、政党等包于国家之中,转变为对政治现象的研究[36]。与《政治科学大纲》相比,这本书偏重于对近代政府的形式和政党的详细论述,并独立出了革命论一编。1947年,《新政治学大纲》出版,在“序”中邓初民说到:“政治理论对于我们的意义不仅是一种思想学说真理理论,而是丝毫不必掩饰的社会运动政治斗争的武器、政治的战略战术。”[37]此书总体结构与《政治学》基本相同,突出的区别是在于除了“绪论”以外的各编最后一章均是对中国的论述,与时政相结合的也更加密切。通过这三本书的比较,我们也可以看出邓初民自身理论的发展与体系的日趋完备。

初二政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 教学方法 创新

初中思想政治课担负着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好思想政治课对初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高尚道德的培养,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初中学生在脱离小学阶段的培养教育后,进入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和智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两个特点不可忽视:一是矛盾性,突出表现为既向往成熟又偏于幼稚的思想迷茫状态:二是可塑性,即初中生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中,在叛逆的同时又极度渴望得到一个参照的标准。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本身任务和初中学生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初中思想政治课程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切人点―把看似枯燥无味的道德理论教育讲活,在传输思想道德理论的同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教好、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呢?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一、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前提是整体把握课程的内容特色

要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讲活初中思想政治课,首先必须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整体有着深刻的把握和了解。纵观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我们大概可以将其分成三个渐进的教育过程(本文以八年制义务教育为例):初一阶段主要注重学生自身的成长教育,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初二阶段学习内容有所深化,逐渐深入到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构建;初三阶段在初中二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爱国情操。力求初步确定学生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三个渐进的教育过程基本上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相适应,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要求我们必须依据教材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授课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具体方法

要想摆脱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初中思想政治课变得更有活力。就必须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而学生主动精神的调动和授课教师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则呈现出一种“正相关效应”。依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要想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任课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角色创新:做好“导演”与“演员”角色的定位。

要想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活跃起来,就必须做到教与学的双向交流与沟通。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不是一堂好的政治课。“要让政治课真正地生动、鲜活起来,教师如何作好导演,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并扮演好角色,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在初中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定位好自己与学生的角色关系:老师是导演,主要负责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认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做好两点:一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灵光一现的智慧火花,并给予积极评价,从而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更加积极地投入所应扮演的角色,强化课堂的愉悦氛围:二是教师要时刻注意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探索和创造,哪怕是在学生出现标新立异式的观念时也不要去打击。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星星点点的智慧之花”Ⅲ2_并不是总会产生的,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注意引导、创造。如果说“发现闪光点”是教师课堂教育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的话。那么“创造闪光点”就是评价一个教师能否教活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师应该密切注意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方法。

(二)收放自如:善于把握课堂活跃度。

随着学生们创新自觉性的提高和创新自信心的增强,活跃的课堂气氛显然并不难以营造。但是,课堂气氛的活跃只说明学生们摆脱了枯燥无味的学习状态,并不等同于学生们完成了思想政治课程所要求的学习任务,掌握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精髓。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政治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为了提高课堂活跃度,教师可以对学生出现的标新立异式的观念不予打压。但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既要表扬学生思想中的闪光点与个性,又要善意地指出其思想中的不足,避免因为一些调皮孩子的起哄而造成课堂本身的混乱。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后,能够做到“收放自如”,既要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又要符合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从而使课堂活跃度保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畴之内。

(三)讲解创新:理论不仅要联系实际,而且要有新意。

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提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明真正的学问是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之所以让人感觉枯燥乏味,与有的初中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只是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思路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实,初中思想政治课本身除了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以外,大多数知识都是可以和学生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从中可以看出,理论联系实践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也许有的教师会反问,我在讲课过程中也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每堂课也都注意讲解范例,但是课堂气氛并没有多少好转,这是为什么?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有新意。比如在讲《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关系》((2)初中八年级课本),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列举英雄事迹、好人好事,这样时间一长反而会遭到同学们的反感。教师可以就近举学生们身边的小例子。比如:值日生打扫卫生,可以具体到某个学生,讲解假如这天该同学不打扫卫生,那么学生们就要在又脏又乱的条件下上课。而正是因为该学生“个人”认真地打扫了教室才使得班级这个“集体”有了干净的环境上课。所以整个“班集体”应该为该学生辛勤劳动鼓掌致谢。反过来,再反问该学生,在听完同学们的鼓掌后是否因为自己的劳动得到了班集体的认可而内心里感觉到了尊重和满足。这样通过学生们身边的小事情就可以讲解“个人的贡献和付出可以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一个价值观的道理。

(四)实践创新:动脑动手,课堂课外密切配合。

实践创新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一剂良药。首先,要注意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力争让课堂生活显得多姿多彩。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组成兴趣小组,要求学生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然后由教师点评,确定优秀发言代表并予以表扬。2,开展辩论赛,由各个组的学生选派代表就某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要求尽可能的用上课本中的理论进行论证。最后由教师进行表彰总结。3,综合知识抢答。同样可以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选择课本理论进行提问。各个小组的学生举手抢答,可以制定分值来评定优秀小组。4即兴演讲,可以穿插到实际的课堂讲课中进行,要求给予每个同学机会,就某个课堂问题或理论进行即兴演讲,从而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要开创课外活动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们关心国家大事,参与社会实践。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教师带队,进行户外探索。如在讲《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时,可以带领同学们到周边河流、绿树、工厂地带进行现场讲解,加强同学们对知识的认识和深化。2,课余时间引导学生们关注国家大事,认真阅读报纸,观看新闻,并让学生们展开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们对祖国的关心和热爱。3,学写政治小论文,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所见所感发表评论,并能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把学生们好的文章推荐到广播站、报纸,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原则

上面提到的四个具体的方法并不是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仅有的方法,但它可以为初中老师教好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此外,我也阅读了许多同仁写的文章,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借鉴他们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并没有固定的法则可以遵循。但是要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有一个必须遵守的原则:立足实际,灵活运用。依据前面我们对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总体分析和把握,显然我们可以意识到,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轻松,有着较多的自由的活动时间,因而对他们的授课要加大“角色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比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要进行中考,时间相对紧张,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注意在“讲解创新和收放自如”上多下功夫。总之,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可以创新出更多的课堂教学方法,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程,让初中思想政治课真正成为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一门必修课。

参考文献:

初二政治论文范文第3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中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中学本身也是一个小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理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态势下,应当把服务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作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引导初中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辩证关系

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服务和谐校园建设为直接目标之一。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我们对校园和谐问题关注不够。反映到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就是在认识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时,比较多地强调它的政治功能,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则很少谈到。实践证明,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进行理论宣传。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宣传媒介,必将起到良好的理论宣传作用。由于中学拥有较为活跃的宣传队伍,通过理论宣讲深入校园的各个角落,将和谐校园的理论以朴实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内外广泛宣传,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初中政治教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和谐校园理论的内容全面系统、科学准确地传授给当代初中生,帮助学生对和谐校园理论进行解读,然后通过学生将教育的效果宣传到校园内外,从而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创造条件。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智力支持。初中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主体,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在人才的培养上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发挥作用。其实,“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义,“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是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懈追求。

2.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为加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校园建设有多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如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等等,总之,和谐校园的构建必将为初中生成长和成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处在和谐发展的状态中。第二,构建和谐校园为增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根本保障。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培养学生的美德,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障。只有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全面调动初中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主动性,从而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科技文化、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好地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也才能真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二、和谐校园构建进程中加强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当前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的确受外界影响较小,但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因此,建设全方位育人的和谐校园,保证初中生健康成长,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又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充分发挥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能,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和谐校园是以人为本的校园,对于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过去我们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主要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眼点是“管理学生”,甚至是“监管学生”,视角在学生、在手段,缺乏理念和思路上的创新。从“以人为本”这一新理念、新认识出发,有助于满足初中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提高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发挥初中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实现为高中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

2.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体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在当今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下,中学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为切实扭转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每况愈下的不良局面,只有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等方面不断地完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此为切实提高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关键。第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来实现。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关键要抓住结合点、闪亮点和技术点,增加科技含量、情感含量、文化含量。具体讲:一是创新科技型工作载体。有条件的中学要充分利用和开发网络的思想教育功能,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积极开拓校园信息网,通过网上谈心、通气、讨论问题,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辐射力,从而实现把教育功能体现在网络服务之中,把思想导向渗透到虚拟的空间中去。二是创新情感型工作载体。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过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的原则创新更多情感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把民主精神和真诚情感融入其中。三是创新文化型工作载体。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规范管理,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倡导公益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课外兴趣爱好型社团,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第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保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关键要抓住社会实践环节和健全育人机制。具体而言:一是深入开展切实有效的初中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初中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有些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大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初中生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并提供必要经费。要注意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实践活动,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二是健全全员育人机制,探索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基础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社会与家庭要保持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为初中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一是组织保障机制。大力加强以中学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初中生思想治教育队伍建设,逐步增强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做好初中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二是领导保障机制。健全和完善校长统一领导、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三是经费投入、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机制。要不断加大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改善条件、优化手段;要把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中学办学质量和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中学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把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开创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3.切实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既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和谐校园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初中生只有处在和谐的心理状态下,才乐于接受教育。实践证明,某些初中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就是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和谐的结果。近年来,由于他们在学习升学方面面临着一定压力,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既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也成为影响构建和谐校园的不稳定因素,甚至成为影响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延长心理健康教育链条,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各个各个方面,并制定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第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这是切实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开展全方位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第二,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建立初中生个人心理档案,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咨询辅导、心理学知识讲座、人际交往训练、升学指导等。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学习能力、耐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确保初中生健康成长。第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支持初中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努力构建和完善初中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总之,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校园中成长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谐的观念,培养和谐共处的思想理念,最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生力量。

初二政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政治;新八德教育;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6-0030-01

一、前言

在初中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能够引导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王起顺和王欢编著的《学校新八德教育体系》一书中说:“孝亲、尊师、友学、立志、长善、救失、守法和践行《弟子规》八个方面,简称新八德。”新八德的内容某种程度上规范了广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因此,许多学校掀起了新八德的学习热潮。一个学校如果只靠班主任来对学生进行新八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细读《学校新八德教育体系》一书,能感觉到新八德的内容是对初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初中政治教学是新八德教育的基础。因此,必须让新八德教育走入初中政治课堂,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新八德教育,使新八德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由新八德能让人想起德才兼备,也想起德智体美劳,这二者里面的德与这里的其他因素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主次关系。指出,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可见德之重要。而新八德又可以说是“德之精髓”。那么初中教材里哪门学科主要涉及到了“德”呢?当然是政治学科,所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担负起宣传新八德的任务。

二、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的探讨

(1)初中政治教材的内容涉及了新八德的内容。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讲解到新八德的内容时,要详讲、细讲、精讲,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领会教材内容的实质,进而领会新八德的实质,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让新八德成为一种日常行为规范,使新八德的学习贯穿于初中政治教学的始终。别让新八德的学习成为一时的潮流,应让它成为永恒的潮流。

(2)强化新八德教育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句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许多学校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手段越来越先进。作为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展现新八德,更能让学生耳目一新。例如,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图,也可以用动画形式播放二十四孝图的二十四个故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八德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孝亲,这样既直观又有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用动画的形式播放“程门立雪”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人是如何尊师的,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尊师,使政治教学与新八德教育紧密结合,共同塑造学生的灵魂。

(3)新八德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人民教师,要让学生记住新八德,理解新八德,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实践新八德的机会。例如,有的学生上课小声说话,不听政治老师讲课。政治老师可以让这个学生站起来背诵新八德,当这个学生背诵到尊师时,政治老师可以让他停一下,然后提醒他,你刚才小声说话的行为是在尊师吗?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明白究竟怎样做才是尊师,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千万别闹出学生上课背着新八德,下课骂老师的事来。又如,有的学生背诵完新八德后,政治老师可以问这个学生,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可能支支吾吾答不上来,这时,老师可引导他理解什么是立志。

(4)在进行初中政治教材编写时,可以把新八德的内容纳入其中。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材也应该不断吐故纳新。有一句古诗说得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八德便是初中政治教材的源头活水,因为新八德的思想内涵与初中政治教材的内容正好契合,若能把二者融为一体,新八德思想便能在政治课堂上熠熠生辉,学生在新八德思想的照耀下必将茁壮成长,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必将更上一层楼。墙里开花墙外香,校园的精神文明必将带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5)创设政治活动课,让学生利用新八德理论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没有创新,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五彩斑斓的人类社会。初中政治课也应该不断进行创新,政治课也可以走出教室,到校园外去上课。例如,法庭开庭审理案件时,政治老师可以带领自己的学生去旁听。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懂法,看到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还可以让学生自觉守法。

(6)改变政治学科被边缘化的状态。多年以来,受中考的影响,有些学校的政治学科已经被边缘化。个别学校让优秀教师去教数理化,而让能力不太强的教师教政治。有些地方中考政治还开卷考试,使某些地方的学生越来越不重视政治的学习。若不改变这种状态,在政治课上进行新八德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结束语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乃德之最高境界。政治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实施德育,要把初中政治课堂变成宣传新八德的主阵地,为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为祖国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林.对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的几点看法[J].甘肃教育,2011(17).

初二政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初三政治 教学

几年来,我在初三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引进、落实研究性学习,采用以课内学习为主,以课外研究为辅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一、教师应以“问题解决”统领课堂,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设计过程中开展主动学习

例如初三教材第五课第二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主要讲述如何正确解决,早日完成统一大业。课前,我要求同学们做好预习工作,并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列出四个专题:

(一)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对于,海峡两岸和世界上有哪些不同态度?(三)怎样正确解决?你有什么好方案?(四)我们每一个青少年能为祖国统一做哪些实事?

通过这些问题,从台湾的历史、现状、我国政府在解决上的原则、立场以及同学们的历史责任等角度,将教材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了一起。同时,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四组,各由一位同学负责,分别选取一个专题,要求大家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报纸等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原本我认为同学们或许会像完成笔头作业那样交差了事,没想到他们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以创造性的认知展示了对各个“问题”的理解。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报纸、上网搜索、图书馆借阅书刊等多种渠道,查找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进行精心筛选,在广泛摄取信息的基础上,各组同学各显神通。

第一组的同学用详尽的图片、文字资料从地理学角度、历史发展角度分析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第二组的同学则另辟蹊径,不但将岛内、外以及国际上对的看法一一罗列分析透彻,而且通过采访同年级台湾籍学生,了解台湾同胞对的真实看法,还联系所学过的语文课文编了课本剧:“向中国人脱帽”。第三组的同学们大胆开拓思路,不拘泥于原有政治课教学形式,组织了小小辩论赛,通过“主战、主和”的辩论,最终推出解决的正确方法。第四组的同学们以情动人,从有台湾亲属的任课教师处借来了分隔多年后骨肉团聚时相拥而泣的相片作背景,配上优美的“思乡曲”,由女生朗诵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作品“乡愁”……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辅之以象、配之以声,围绕主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与深刻的思考。

二、运用时政热点透析法,创设时政热点情境,在师生、生生交互讨论中自主学习

时政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很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也愿意接受。时政热点本身又包含了新知识、新信息和新问题,将之引入课堂,不仅对课程、学生、教师等方面会产生重要积极的作用,而且充实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使课堂显现出时代的活力,在实现时效性、实效性的背景下,在一个一个具体的时政热点情境中,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求知的动机。

三、把握科学的质疑解答,以作业的形式落实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自觉学习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作业囿于书本,拘于抄抄写写,既体现不了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教育性和人文性,更适应不了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多方面整合的教育发展趋势。所以,必须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作业进行改革,鼓励学生通过科学地质疑,将所学知识学懂学透。一是鼓励学生对“课本质疑”。对课本知识和教师在讲课中涉及到的理论与观点有疑惑的地方可设问。二是鼓励学生对“热点质疑”。即鼓励学生对国内外大事、典型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质疑,而且所提之“疑”通常与课本知识或学生实际有一定的联系。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课,我布置的作业就是引用总理在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的一句话“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我们坚持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同学在答题过程中,钻研教材,摆事实、讲道理,旁征博引,既提高了思辩能力,也培养了创新意识。

通过多次尝试,我发现研究性学习在初三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课同样是可行的。当然,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困难。如有些学生受指挥棒的影响,对这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表现冷淡,这需要教师事先做许多准备工作。另外教师本身教学观念的滞后,以及理论水平的欠缺,也限制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这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和政治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积极探索和尝试。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增强,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行动,教师是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