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高等学校 统战工作 科学发展观

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高校统战工作在新的体制和机制下,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为做好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统战工作的新特点

(一)高校统战工作在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对象逐渐增多。新时期以来,高校统战工作对象发生了两个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进一步壮大,并且在年龄、职称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二是高校统战工作对象由校内的党外知识分子扩展到海外的有关华人、华侨和留学人员。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海外留学人员在国内外的流动日益频繁,一些持有绿卡的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其中很大一批人回到高校,成为高校中的新群体,这个群体已成为高校统战队伍中的新成员。

(二)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校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教师规模逐步扩大,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外聘教师的增加,在对外交往中扩大了高校知识分子频繁的学术交流、人员交往和出国深造的途径,同时也加快了人员的流动。

(三)高校统战工作的任务加重。在高校改革逐步深入、统战对象人数逐渐增多、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这必然加重了高校统战工作的任务。特别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知识分子的学习、择业、工作、交流等活动与市场机制日益结合,与国外交流和自由流动也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增加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四)高校校园网络的开通对高校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在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一些有害信息提供了传播途径,这使高校的统战工作更加具有挑战性。

二、强化高校基层统战工作新举措

(一)健全基层统战工作组织,完善基层统战工作制度。各院系党总支由总支书记负总责,配备统战委员,一些院系由系主任或院长亲自担任统战委员,有力保证统战工作的顺利开展。[1]各基层单位党组织建立完善的院系党员领导干部同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重要事项、重大决策征求党外代表人士意见制度,向党外代表人士传达文件和邀请参加重要会议制度等,关心统战对象的工作生活情况,发挥统战对象的建言献策作用,努力构建和谐向上的院系工作氛围。

(二)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造就高素质统战干部队伍。大力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着力构建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学校统战部领导班子应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目标,把培养统战干部综合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使广大统战干部深刻理解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牢固掌握统一战线工作方式方法,准确运用统战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切实做好统战工作。

三、按科学发展观谋划统战工作新模式

(一)健全体制,理顺机制。学校党委对统战工作高度重视,把统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统战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统战工作。明确一名副书记分管统战工作,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统战部门、基层党组织以及学校各有关部门的统战工作职责,理顺统战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有部署,主管部门有措施,基层党组织有落实的统战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全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干部在思想上对统战工作的认识,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前提条件,是落实好统战工作的牢固基础,所以加强统战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增强广大干部的统战意识,扩大统一战线的影响力,是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统一战线工作氛围的必要途径。[2]

(三)层级管理,各负其责。完善学校党委、主管部门、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动的工作模式。学校党委把统战工作纳入党委年度工作规划进行安排部署,统战部统一运筹,协调指导,各基层党组织分工实施的三级联动工作模式,使统战工作覆盖面浸边透底。

学校党委在年初的工作要点中,对统战工作进行规划,并召开全院中层干部参加的年度统战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以及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学校统战工作。党委统战部制订切实措施,监督、指导各单位统战工作的开展。

(四)面向基层,督导促进。完善统战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全院统战委员会议,研究部署统战工作,交流探讨基层统战工作经验,培训提高统战干部工作艺术;每月召开各派负责人工作例会,总结交流派工作;每周召开统战部全体人员工作例会,学习研究统战理论知识,总结安排统战具体工作。

建立统战工作经验交流平台,举办基层统战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把基层统战工作做得较好的单位作为典型经验在会上进行交流,鼓励先进,督促后进。

建立调研督导制度。调查研究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前提,围绕服务科学发展,针对统一战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统战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基层出现的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进行综合概括和提炼升华,对基层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认真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指导和推动基层统战工作的开展。

四、适应新体制和机制要求的高校统战工作对策

(一)加强党对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努力开创统战工作的新局面。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是做好统战工作的根本保证。高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重视并亲自抓统战工作,各直属党支部也要由支部书记亲自抓,并有一名支委负责统战工作,把统战工作纳入总支、支部工作计划中去。统战工作要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和管理目标,认真听取统战工作汇报,经常检查督促,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且统战工作还应纳入院、系处级两级班子的目标责任制,要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支持统战干部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统战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

(二)以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21世纪是科技的世纪,各地区、各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实质上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统一战线代表性人物的培养,对特别优秀、有发展前途的无党派中青年知识分子,要主动与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制定培养计划;选配德才兼备的党外人士担任学院各级行政、学术等机构的领导职务;对符合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条件的党外人士,要主动将其推荐给各级政府部门和人大、政协,以及派组织。

(三)帮助派加强自身建设。由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委对派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支持和帮助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要积极支持各派成员参加各级统战部门和各级派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协助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帮助他们培养干部。要统一认识、明确政策,认真做好向派推荐优秀人才的工作,进一步完善选拔、培养派干部工作机制,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派中青年干部,搞好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并支持派搞好发展工作。

(四)关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当前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中外联合办学不断兴起、校园网络不断推广的情况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出现新情况、新趋向。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提高综合素质,引导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不断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保持正确思想舆论在高校的主导地位。

(五)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民族宗教工作是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一直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要坚决防止违反民族政策、伤害民族感情的现象发生,引导少数民族师生员工把聪明才智和精力集中到学院的发展上来。宗教问题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4]目前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高校出现了少数知识分子信仰宗教,以及个别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信仰宗教的情况,由于宗教问题具有复杂性、国际性等特点,加之高校少数学生缺乏对宗教问题的认识,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教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科学、文明的环境。

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要求高校基层统战工作应及时顺应时展潮流的要求,近年来我校统战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以人为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统一战线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不断增强做好统战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个中心、大局来开展工作;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在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健全制度、提供服务方面下功夫、出新招,主动出击,以新的姿态和面貌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彭家璇.论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3(2):35-40.

[2]姜捷.新阶段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州学刊, 2008(5):155-156.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范文第2篇

一、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现状

随着经济转型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现状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几所高职院校调研显示,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和工作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群体规模逐渐扩大、年龄层次逐渐以中青年为主、文化业务水平显著提升、界别逐渐淡化。

(一)从群体规模上看,党外知识分子的数量不小,且正逐步扩大。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共有民主党派成员55人,成员遍布民革、民盟、民进、民建、农工、九三、致公党等七个党派,有 3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学校中层干部中,党外干部的比例占1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中,党外知识分子占47.7%。党外知识分子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职工队伍,特别是高职称知识分子队伍里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群体,这样的情况已经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党外知识分子的数量不能同日而语了。

(二)从年龄层次上看,党外知识分子基本上以中青年人居多。调研数据表明,不少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过去比较突出的新老“青黄不接”和老龄化的问题现在已大为缓解。越来越多年富力强的知识分子加入到这支队伍里来,还有许多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脚蹬教育事业新生代踊跃加入。随着时间的推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年轻化的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三)从文化业务素质来看,党外知识分子的综合业务水平已经得到普遍提升。从调查情况来看,随着最近一段时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扩张,一大批高学历人才进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行业,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高职院校教工队伍的一份子,其文化素质同样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现在高职院校的党外知识分子中,获得博士学位的高级知识分子已然有着相当的数量,而且其比例必将逐步提高。不少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视野开阔的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管理精英都是党外知识分子,他们不仅文化素质高,业务素质也很过硬,自然也成为了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四)党外知识分子界别愈来愈模糊。过去,民革主要将与国民党、民革有历史渊源或社会联系,以及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作为其发展对象,民盟则主要发展文化教育行业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而现在,高职院校民主党派成员对象和发展范围基本上处于无界别的状态。不少党外知识分子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甚至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却分属几个不同的民主党派界别,已成为一种常态。这种界别的模糊,使得来自不同党派的党外知识分子能够增进了解,彼此学习提高,对于民主党派的发展和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状况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社交网络的不断延伸,每天都有新的观点、新的思想进入我们的视野。知识分子本身就具有思想活跃的特质,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也不例外,他们既有的价值取向、政治观念、思想状态和时代同步,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过去一元、单纯、内敛的思维模式正逐渐被多元、复杂、自主的思想所取代,具体表现为以下一些特点。

(一)具备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和强烈的使命感。高职院校绝大多数的党外知识分子是具有爱国精神的,他们真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这可能是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历史造就的一种普遍的民族心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理念往往会很快被淘汰和更新,这样的形势给知识分子,也包括从事更多应用型研究的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造就了他们勤勉好学、博学多才的优秀品质。一群有着较高综合素质的人在一起,不仅能创造出更多的科学成就,还能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民主氛围,积极参政议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对决策的透明度有着强烈的诉求、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这些都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

(二)业已形成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过去的知识分子有着“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但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价值取向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迅速蜕变。社会群体成员,包括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物质利益的诉求显著增强,特别是有着过硬业务素质的党外知识分子,对于将智力成果转化为商品价值,获得物质回报的诉求空前强烈。一项调查表明,有70%的人认为从事第二、三职业不会影响本职工作,认为从事教学、科研之外的第二、三职业的主要原因是增加经济收入的占 85%以上,50%以上的人认为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90%的人赞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看法。调查还表明,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整体认为政府还需为其提高工资待遇,或者从政策上能予以倾斜。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党外知识分子只能认同共同的社会价值,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较为单纯。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动,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明显差异。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和经济行为自由、开放等因素影响下,少数党外知识分子集体主义观念被抛弃,他们转而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取向走上多元,陷入了混乱。

(三)逐步养成的了较为随意的行为模式。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相比较中共党员行为规范上的随意性更大。具体而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于“公平”、“利益”的诉求特别多,而对于“奉献”、“牺牲”的认同显著淡化。在许多工作上以及思想上的问题出现后,往往更多地把原因推向客观,而有意无意的回避了主观方面;在遇到挫折和考验时,往往对于自己的才能过于乐观的进行评估,甚至恃才傲物,把自己的业务优势作为讨价还价、争取待遇的筹码,而对于组织、单位的培养却选择性遗忘。尽如人意的就去做,不尽如人意的就不做,或者少做,懈怠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竞争十分强烈,他们也会轻易地放弃竞争。

三、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发展趋势

江泽民同志曾经强调:“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尤其重点做好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他还强调:“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党外知识子,包括高职院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是一支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坚持“四个尊重”的方针是基础,是充分发挥知识分子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同时,积极研究和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及发展趋势,是进一步释放知识分子正能量的重要手段,这是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人数有稳步增加的趋势,人员整体素质有逐步提高的趋势。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的人数比过去有了显著的增加,而且这种趋势还将延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的学历层次、综合素质、乃至个人品味都较之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种层次的提升还将延续。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路径;对策

一、加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做好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发展中能否发挥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作用,与他们能否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共党员的政治学习不仅有其自觉行为,更有组织生活的制度保证,而党外知识分子则从根本上讲主要依赖于自觉行为。为此,学校党委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和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学习领会并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我党的教育方针。

(二)做好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激发他们参政议政的“添加剂”。党外知识分子有广博的学识、高昂的工作热情,但由于“党与非党”之间区别的存在,他们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方面往往显得相对淡漠一些。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观上受自身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追求的限制;二是客观上我党的民主政治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他们缺乏更高的政治热情。必须在进一步完善民主机制和统战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民主政治建设贡献力量。

(三)做好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和促进派的组织建设。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绝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却缺乏政治归属。学校党委及其统战部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确立政治归属,激发其个人发展。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党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人士加入党组织,同时积极向派推荐人选,促进高职院校中派的组织建设

二、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一)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够重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甚至不少一线党外教职工都认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弹性”的,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他们考虑到党外知识分子的学历层次都比较高,综合素质有保障,基本上都能理性而又成熟地看待许多问题,不至于会产生片面的认识和看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分散精力,对专心从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二)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构建有待完善。要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制度建设必不可少。高职院校中有不少都是从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经过多年的完善和积累,大都已经建立了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征求意见、情况通报,以及党外人士联系等制度。客观地说,这些都是基础性的保障,使得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得以正常运转。我们迫切需要从整体上考量有关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顶层设计,通过长效机制,而不是层出不穷的兵来将挡或特事特办来推动这项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进程。

(三)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亟待加强。首先,高职院校的个别政工干部没有摆正位置,业务能力也亟待提升,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如果统战部门的干部高高在上,总是以发号施令的方式向下布置任务,再加上人浮于事,平时缺少调查研究,组织协调不力,自身对于政治理论和统一战线的专业知识没有深入领会,就难以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好。其次,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不讲求方式方法、搞形式主义的倾向,需要加以纠正。事先没有认真调研规划,过程中缺乏监控和记录,事后又不加以总结归纳,不求进取,缺乏时效性,开会作报告采取陈旧的填鸭式,其说服力和感召力肯定不会理想。

三、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探析

(一)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

1. 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为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有关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针对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将为统战工作者的实践工作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高职院校的统战部门、组织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可以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期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讨和调研。相信随着理论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会逐步形成一整套结构严密、指导功能完善的理论体系。

2.积极利用现代化新型信息传播手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化。不仅要借助传统媒体,向党外知识分子传播有关学校统战工作的前沿动态,还要借助新型媒体,在微信、微博上开辟统战工作的新空间,推送介绍有关学校改革和发展、科学研究和理论及实践教学的最新成果、党外知识分子的创新经验等。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的社交手段,也能成为学校重要事务决策、重要事项讨论的高效载体。

3.营造氛围、聚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气。思想是人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也是对人的工作。高职院校有关职能部门的出发点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转变过去以发号施令为主的工作方式,要以服务而不是命令来作为工作的主要方式。同时,要充分意识到,虽然在制度上有管理职责,但在感情上要注重真心投入,只有在生活上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的需求,在思想上把握他们的动态,在工作上关注他们的成长,为党外知识分子营造一个友好宽松的思想环境,才能培养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凝聚人气,从而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党外知识分子的心里去。

(二)注重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

1.讲科学、守制度,不断推进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讲求科学的顶层设计。我们必须研究探索用完整有效的制度体系来规范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的制度体系应当涵盖日常工作的各个层面,包括学习和会议制度、学校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学校领导与派负责人交友联系制度、定期座谈慰问制度、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制度等等,同时,有了制订得良好的制度,还要抓不折不扣的落实。因为再好的制度也经不住束之高阁而形同虚设。

2.以“统战之家”为抓手,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度,丰富活动内涵。高职院校的统战工作可能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统战工作开展容易,但长期坚持难,找个地方开会容易,但让参与者产生归属感难。这就迫切需要在高职院校建立“统战之家”,她不仅可以成为党外知识分子活动的固定场所,更能成为统战工作的有力抓手,逐步凝聚人气,培育大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基于“统战之家”的平台,我们更能有效地进行人机互动,因为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学意义上,就是一种人际互动。有成效的工作都是基于双向的积极的人机互动的。

3.要主动“走出去”,也要热情“请进来”,推进教研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用发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推进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这为高职院校互相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少的高职院校也都致力于去同行兄弟院校考察交流而提升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只不过纯粹的参观考察似乎效果并不太理想,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有待提升,甚至有些交流参观已经蜕变为旅游和请客吃饭,不仅劳民伤财,还浪费了难得的机会。

(三)抓好党外知识分子中“旗帜性”、“领军人物”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加强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1.把党外知识分子中的“灵魂人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抓好队伍建设。在学校建设和发展工作中,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少有着过硬业务水平、较高综合素质的年富力强而又充满活力的生力军往往都是党外知识分子,他们已经成为不少学科、不少专业、乃至不少学校甚至区域的灵魂人物。对于这些在相关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感召力的人才,我们应当高度关注对他们的思想动态,重点做好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党外知识分子选拔机制。通过这一方式拓宽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渠道,力求把优秀人才全部纳入视野,建好后备人才库。一要大胆使用党外干部,选配德才兼备的党外人士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实现党外代表人物的新老交替;二要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为后续发展派成员、选拔培养干部奠定基础;三要加大举荐工作的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党外人士推荐给各级政府组织,进一步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四要加强对党外后备干部队伍的规划和建设,加强对他们跟踪考察和培养提高,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党外代表人物的梯队和工作网络。特别要加强对统一战线代表性人物的培养,对素质好、有潜力的无党派中青年知识分子,学校有计划地选送到各级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进修培训,帮助他们在政治上尽快成熟起来,以期在政治上实现更大的发展、更快的提高。

(四)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手段,建立统战工作交流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与人的沟通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来进行。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毫不例外地要进行传播手段的变革。在开放式的互联网领域,既有宣扬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大量信息,也应当有代表党中央有关统一战线工作的政策宣讲和动态信息。自从上世纪末开始,校园BBS、电子邮件等平台开始流行,而今,我们更应利用博客、微信等新一代平台和党外知识分子充分沟通。

需要指出的是,与开会、面谈相比,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和党外知识分子进行个体的思想交流,往往能更及时、更准确地获得其思想动态。基于网络社交平台的非正式性,统战干部在此场合的信息更能得到党外知识分子的关注和认同。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新型平台,努力帮助党外知识分子消除思想上的疑虑、积极引导他们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引导他们积极拥护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维护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媒体方兴未艾。作为高度社会化的高等院校,也深刻地受到了互联网社交的现实影响。不少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已经积极开展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应怀着开放、宽容的心态,真心欢迎包括党外知识分子在内的各类群体共同参与到统战工作的新型交流平台上。要鼓励大家畅所欲言,要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同时要客观面对党外知识分子提出来的合理诉求和内心疑虑,要及时回应;要密切关注人们的舆论热点和关注焦点,对于大家反映强烈的问题,要积极应对,合理疏导,不要敷衍塞责,写官样文章。特别是随着微信、微薄的盛行,统战工作在新型媒体上的角色扮演和信息获取已成为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

总之,高职院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更是落实中央科教兴国这一宏观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全党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阵地。作为高职院校的党务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不断积累经验,着手构建适合各高职院校具体情况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其创造力,为建设现代化的高职院校,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艳华,孙景学.基于统战工作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途径[J].商业经济,2009(10).

[2] 孙景学,张艳华.关于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8).

[3] 谢佳奇,李文静.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探析[J]华章,2012(06).

[4] 许东,敬瑞霞.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浅析[J].黑河学刊,2012(8).

[5] 王立志.辽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机制创新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知识分子;“两型”社会建设;实现路径

知识分子是指在同时代劳动者中具有较高文化专业知识,以创造、积累、传播文化知识为专门职业的脑力劳动者。按照我国现阶段划分标准,知识分子是具有中专以上文化水平,从事科研、教育、文化传播、技术应用、企业和社会管理等工作的脑力劳动者。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同志就说过:“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样,我们就一定会逐步实现现代化”。同志也特别强调:“能不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衡量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以同志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指出:“广大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之一”。因此,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长沙“两型”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强大的今天,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长沙两型社会建设的成功更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知识分子在长沙“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1 当前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知识分子作为科学技术的开拓者,是科学技术的活的载体,不仅发现、创造科技知识,而且使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建设“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长沙市以大河西先导区的开发建设为标志,无论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合理布局、新区功能定位等方面出发,还是就自然生态保护与利用、城乡统筹和长沙总体承载能力、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宜居城市建设等问题,都要充分发挥高科技在其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核心调整经济与产业结构,大力开发高新技术和新能源产业,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知识分子在科技创新方面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具有特殊的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两型”社会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是实现长沙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两型”社会建设是探索在资源、环境、人口压力日益加大的趋势下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无论是资源节约,还是环境友好,核心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本质上就是“公民事业”,离开公民的广泛参与,“两型”社会建设将因缺乏群众基础而难以有效地实施。知识分子由于有着较高文化专业知识,更加了解和掌握各种资源节约性信息、环境友好性信息以及绿色消费信息,通过著书立说、开办学校、开设课堂、运用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播工具,带头实践和宣传新型的生活方式、发展理念和社会伦理,提高长沙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群众基础。

3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消费性和经济性的双重属性。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化资源、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有利于新经济的发展,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作为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投入相对小、创造就业岗位多的特质,成为“两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的“电视湘军”、“出版湘军”、“报业湘军”,“演艺湘军”、“动漫湘军”蜚声业界。长沙作为省会城市,要继续在文化品牌上下功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化项目,探索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使长沙的文化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领域中成为新思想、新科技、新知识成果、新文化产品的发源地和产品出产地。文化产业是生产精神产品的,是一种创造性、求新性、探索性的劳动。这种创造性劳动需要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的本质性、规律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需要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需要对优秀精神产品的内涵和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社会影响的深层次的思考,还需要思考采用怎样的大众传媒或表现形式来推向社会。这些,都需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既有文化知识、又有经邦济世志向的知识群体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4 “两型”社会建设将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以全方位的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先行先试为特征的创新事业,既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以照搬,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决定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对顺利推进长沙“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知识分子的特点之一就是忧国忧民,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两型”社会发展,需要知识分子围绕发展的总体思路、政策导向、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和实现途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减少和防止“两型”社会建设决策的失误。

二、统一战线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长沙“两型”社会建设作用的实现路径

党外知识分子特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目前知识分子队伍中人数最多的群体,这个群体,无论从人数还是从实力上看,都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的力量。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既是推进长沙“两型”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统一战线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统一战线要着眼于建设长沙“两型”社会目标,激发党外知识分子的创新精神,支持他们的创新实践,拓宽他们施展才干的舞台,鼓励他们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建功立业,为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和智力支持。统一战线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长沙“两型”社会建设作用的实现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主题活动为抓手,促进党外知识分子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根据湖南省委统战部的部署,要着力搭建党外知识分子助推湖南科学发展的平台,并开展了“科技创新、贡献湖南”的主题活动,长沙市也开展了一批高校和企业的对接活动,推动产学研结合。当前要持续和拓展各类科技诲询、科技开发、科技创新、合作交流等主题活动,建立党外知识分子科技成果库,跟踪服务符合“两型”社会发展的科技项目,利用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平台,多渠道鼓励、支持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参会,推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科技成果与项目对接、与企业对接、与市场对接,推进“两型”社会发展。

2 以联谊会等社团为载体,联络团结党外知识分子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知识分子联谊会、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社团组织是党和政府沟通党外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凝聚党外知识分子才智,服务“两型”社会的有效载体,也是党外知识分子展现自我的一个舞台。统一战线通过各种联谊会活动,加强与各界党外知识分子的联系和交流,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方针政策,反映党外知识分子的意见和要求,使这些社团成为党外知识分子理论学习、实践磨练的重要园地;成为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建功立业的重要舞台;成为统一战线联谊交友、凝聚力量的重要平台-成为统一战线培养人才和举荐人才的重要基地,从而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服务。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经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定位思想特点统一战线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和我国建国五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社会才能较快地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和理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战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的内涵。

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定位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党外知识分子约占知识分子总数的55%-60%左右,在他们中汇集着党外各方面代表人物。高校也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源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和知识经济大潮来临的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对高校改革和发展,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是教育和科研的重要阵地,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科技项目的研制开发和技术成果向生产的转化工作,可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至今,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变换手法,妄想通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渗透,试图实现其“西化”、“分化”的政治目的。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党外知识分子工作。①党外代表人物多数来自高校,他们的政治敏锐性、洞察力以及他们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意识、参政议政能力都会对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带来影响;②目前高校中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活跃、信息灵通,接受新事物快,创新精神强,不少人都有出国留学进修的经历,西方的政治制度对他们的思想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的对象;③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直接与广大学生接触,不少人已成为青年学生的崇拜对象,他们的思想观念会对青年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对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要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需要,调整学科布局、提高办学质量、扩大招生规模,都离不开党外知识分子的努力。他们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

二、新形势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的新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健全,使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并使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满意度提高,但对工作环境不尽满意。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逐步制定、完善并实施了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对知识和技术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也从根本上巩固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使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社会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及各项社会兼职方面都充分考虑到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这使党外知识分子在感受到扬眉吐气的同时,也强化了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但是,由于受限于国家的经济水平,近几年形成了高校扩招规模骤增,教学科研条件改善滞后的突出矛盾;职称评定上的论资排辈和用人上的惟职称、惟学历论现象仍然存在;中小城市所在地的高校交流机会少、信息不通畅等等。这些仍是知识分子议论较多的话题。

成就感和参与意识增强,但思想认识不囿于苟同。党和国家的政策给知识分子建功立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学术岗位上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老一代知识分子用一生才能走完的学术历程,知识分子个人的成就感、社会威望和知名度大大提升。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他们希望参与社会问题的研究。不过,党外知识分子更多地表现为以冷静的心态观察社会、关心政治、关注社会问题,对社会进行深层次的独立思考,不愿人云亦云。

处世态度崇尚竞争,但价值观有功利化倾向。存在决定意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给中国知识分子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震撼,理论上的深层思考和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使他们认识到:竞争出成果,竞争出效益,竞争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竞争能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施展抱负的机会。因此,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党外知识分子不断调适自己的心态,摒弃“和为贵”的思想,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竞争已成为他们立身处事的行为准则。特别是“知识”这一生产要素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后,给知识的拥有者带来了现实的功利。一些党外知识分子依靠国家政策保驾护航,凭借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追求正当利益,步入了先富起来的行列。他们在追求功利的同时,也充分实现了知识的价值。但是不少人也存在只顾局部和眼前利益的狭隘的功利主义倾向,表现为不能摆正个人与集体、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对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不够明确。

三、改进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思考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有利于开展知识分子工作。自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断调整更新:由过去对知识分子实行“团结、教育、改造”方针调整为“政策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方针;明确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新时期知识分子政策的核心。知识分子政策的不断调整更新,促使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全新的观念看待当今知识分子工作,这为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极好的政治氛围和政策依据,也有助于推进高校深入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第十九次统战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统一战线工作包括十二个方面;同志在强调统战工作几项重要任务时把知识分子工作放在第一位――他特别指出“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同志如此阐述知识分子工作,充分说明知识分子工作是统战工作中重要的一项,也是当今高校统战工作的一大优势。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为高校统战工作提供了潜力和空间。高校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是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和社会主义劳动者,是我们团结、联合的基本力量,他们构成了统一战线最广泛的群体,因此他们为高校统战工作提供了潜力和空间。目前全国高校都在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努力拓展办学空间,党外知识分子的数量、知识结构、技术专长、社交关系等都成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资源和财富。忽视他们就是忽视学校办学所依靠的基本力量;放弃他们就放弃了统战工作的基础与核心。因此,能否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已成为检验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标志。

党外知识分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弄潮儿。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创造社会财富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心环节。而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人才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造就一支日益壮大、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能承担现代高等教育任务、能参与世界高新技术竞争的优秀知识分子队伍,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高等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推进器,是科教兴国的支柱,也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方向、人民根本利益的载体。因此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