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范文第1篇

2、重庆医科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3、重庆工商大学,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4、重庆师范大学,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府;

5、重庆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市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6、重庆交通大学,学校由南岸校区、双福校区及大坪分部组成,学校占地面积3120亩;

7、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大学城;

8、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坐落于重庆市万州区,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

9、西南政法大学,首批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范文第2篇

如果你在雾都重庆上大学,一定会很幸福。重庆不仅是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也是全国幸福感排名前十的城市。李商隐的那场巴山夜雨把重庆打扮得诗情画意,解放碑的高楼大厦让这座历史悠久的山城充满了现代特质。吃着火锅,唱着歌,然后开启“学霸模式”,在这里读书,真是太舒服了。

重庆大学 ――

高山下的花环

前不久,观看完辽宁舰舰载机起降训练的重庆大学(下简称“重大”)学生自发拍摄了一组“航母style”的照片,这组照片幽默风趣,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并被网友大量模仿,最后登上了《新闻联播》。重大学子对国家大事的密切关注,对爱国情感的新颖表达,让大家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与乐观精神。在重大学习,不是走进象牙之塔,而是心系社会,用重庆人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精神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高山下的重大,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仿佛一个多彩的花环挂在山城的脖颈,为朦胧的雾都添了许多亮色。早在民国时期,重大就位居十大国立大学之列,李四光、马寅初、吴冠中等著名学者曾在此任教。改革开放以来,重大大力发展人文艺术、法学经济等文科专业,让这所理工见长的学校有了更为深厚的人文底蕴。2011年重大还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任教,如著名文艺理论家张旭东教授、政治学家崔之元教授、哲学家刘小枫教授。对人文学科的日益看重使重大的发展有了新的活力,这所历史悠久的重点大学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阔步前行,必将带给重庆更多的光环。

西南政法大学 ――

法的精神

西南政法大学(下简称“西政”)的前辈胡光曾把培养政法人才的能力总结为“两子”,即嘴巴子、笔杆子。多姿多彩的辩论文化让西政学子在辩论赛中锻炼了能力,丰富了阅历,增强了实力。中文辩论、外语辩论、专业辩论等活动各具特色,让每一位西政学子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茁壮成长的演讲辩论协会,会员数量累计超万人,法的精神在辩论赛中得以实践并广泛传播,成为西政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所久负盛名的政法大学曾合并了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的法律院系,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西政的法学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评估中排名全国第六,而经济法学科则排名全国第一。学校发行的法学专业刊物《现代法学》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著名期刊,成功入编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这所雄踞西南的政法学府已然撑起了一片静穆的蓝天,让理性的阳光普照大地,让法的精神遍布人间,更让西政学子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心系天下,用一己之长保障他人的幸福。

重庆师范大学 ――

自强不息,躬行师道

不久前,在全国万人健美操大赛中,重庆师范大学(下简称“重师”)健美操队勇创佳绩,队员们获得了专业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这让重庆市民对这些未来的老师们刮目相看。

大山大川赋予了重庆人坚韧豪迈的性格,重师学子在巴渝文化的浸染下显得勇敢顽强,虽然地处西南一隅,却牢记自强不息的古训,躬行师道,让山城的教育赢在起跑线,让雾都的烟雨别样多情。在重庆市,半数以上的特级、高级中小学教师毕业于重师,大部分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曾在重师求学读书。重师的担子很重,重庆的未来由它浇灌定型,然而重师学子不负众望,不但在学术领域屡创佳绩,还在“三下乡”等暑期社会实践中也频获荣誉。《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被教育部社科司、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重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批准为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重师在印度尼西亚、卢旺达等国创办的“汉语师范学院”“孔子学院”等机构把汉语教学推向了世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书是快乐的,成为老师会幸福一生,在重师,你会与知识结缘,把读书当成一辈子的事。

四川外语学院 ――

外语强校,美育强身

有些高校虽然分数低调,但是专业实力位列前茅,四川外语学院(下简称“川外”)就是这样一位低调的高手。嘉陵江畔,歌乐山麓,中国中西部学术水平最高的外语类高校川外安卧于此,诉说着山的沉稳,流淌着水的灵动。默默无闻的川外不仅在各项外语类专业排名中遥遥领先,还是外交部、教育部和国家安全局录取公务员的全国八个考点之一,专业性强、师资雄厚使川外在西南地区独享一份蛋糕,毫无悬念地稳居中西部外语教育霸主地位。

外表的强大源于内在的滋养,川外很重视对学生内涵的培育。重庆自古出佳丽,川外的学生不但有迷人的外表,更有动人的气质。校长李克勇曾说:“知性美才是川外女生的标志。”为了培养学生的知性美,川外举办了各式各样的美育活动,比如,让学生在“莎士比亚戏剧节”中感悟莎翁潮起潮落般的笔触,享受高雅艺术的豪华盛宴。川外还发挥自身优势,举办高水平的国际文化节,使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得,把知识内化为谦虚包容的气质,让美德与美貌成为一对伴侣,成为一个追求,成为一种时尚。阳春白雪般的外语晚会是川外人的骄傲,这样高雅脱俗的晚会只有在懂得艺术的学校方能办好,这种中西交融的美感与幸福或许只有川外人才懂。

四川美术学院 ――

江山如画,艺术之家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范文第3篇

985加211大学一所:重庆大学;211大学一所:西南大学。

重庆大学简称重大,位于中央直辖市重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副部级建制,由教育部和重庆市共同建设。重大早在民国时期就是中国最杰出的国立大学之一;是国家双一流A类世界一流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设有研究生院。

西南大学简称西大,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位列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部与重庆市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来源:文章屋网 )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范文第4篇

四川美术学院的传统不是单一的,是丰富多彩的。历史是辉煌的,现实是强大的,未来是……

四川美术学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有着浓厚西学传统的“中华工艺社”与南虹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李有行、沈福文、雷圭元、庞薰琴等六位留学青年在成都创办了“中华工艺社”,表达振兴中华之意。1940年“中华工艺社”发展扩大为李有行任校长的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当时在李有行、沈福文等老一辈艺术家领导时期,省艺专时有文化名人来校讲学、讲演,著名学者王朝闻、史岩、叶正昌等都曾来校执教,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赵少昂也先后来校讲学和作画示范,学校的学术艺术氛围十分浓厚。不仅如此,学校还以严谨的艺术教学态度和紧密切合生活实际的学科设置为社会各界瞩目。黄炎培先生曾盛赞:“四川省立艺专从象牙塔走向十字街,是为生活之艺术,是面向人民大众的艺术”。与此同时,由留日艺术家赵治昌等创办的南虹艺术专科学校也是名家荟萃之地,有画家张漾兮、谢趣生等在校执教,王朝闻、张大千、徐悲鸿、黄宾虹、史岩、叶正昌、程丽娜等都曾先后在那里执教、讲学。1950年,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与南虹艺术专科学校合并,并更名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至此,两校早期那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学者们严谨而精湛的艺术教学、创作和科研活动,为成都艺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现代艺术基础。这是四川美术学院的第一次历史性的转折。

随着解放大军挺进西南,1950年由、元帅创办的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的一部分艺术骨干战士随军南下,在重庆黄桷坪创建了新型的西南人民艺术学院。1953年,全国进行院系调整,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的绘画科,应用艺术科和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的美术系合并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两校的合并,不仅进一步汇集了大批的艺术家和学者,大大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且也标志着现代艺术教育与革命传统的融合,标志着学校几十年来的坚持人民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办学特色的形成。1959年,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更名为四川美术学院,成为当时全国五大美术院校之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美术学府。第二次历史性的转折之后,四川美术学院就一直处于长江边的黄桷坪,周围环境深深融入四川美术学院发展的历史中。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四川美术学院的工艺美术和雕塑作品在全国有很大影响。沈福文教授的漆艺作品《晨曦浴海》,被前苏联东方美术馆收藏。被称为“东方色彩大师”的李有行教授的“限色”色彩教学在国内是首创,他创作的水粉画《山城之夜》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张仰浚教授设计的“蜀锦被面”制成品被选为刘少奇主席的出国礼品。以大型泥塑群雕《收租院》为代表的雕塑作品,在那个时代极具代表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著名雕塑艺术家刘开渠认为是雕塑史上的革命。今天,雕塑《收租院》更被认为是新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

“”结束到八十年代,四川美术学院油画创作可称是建院以来的金秋时节。这一时期,学院的大批伤痕和乡土题材的油画代表了时代的先进文化,已载入了中国美术史册。最突出的代表是成为中国近代美术史里程碑式的作品的罗中立的《父亲》。同时期的程丛林的《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高小华的《为什么》、王大同的《雨过天晴》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特别是1982年1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作品展览》,当时即轰动美术界,“四川画派”赞誉也在艺术界应时而起。同年3月,文化部专门在四川美术学院召开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创作教学座谈会”,四川美术学院的教育事业达到一个高潮。进入九十年代,四川美术学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拓展美术创作领域,使美术创作全方位更上一个台阶。

进入八十年代后入选全国美展的作品就达300多件,获奖作品40多件。其中,在参加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中获得银奖4件,铜奖15件,优秀奖33件。唐允明的国画获得唯一的“日中友好会馆大奖”金奖。在雕塑创作方面,作品覆盖全国,代表作有叶毓山等创作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及壁画,集体创作的重庆长江大桥组雕《春、夏、秋、冬》和大型纪念碑群雕《红军长征纪念碑》等,这些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艺术设计也崭露头角,完成了重庆市重点科研课题和诸多重要设计项目,并都得到了广泛好评。特别是在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喜庆日子里,重庆市赠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物大型漆雕《吉祥彩练》和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雕塑作品《峡江百年情思》是全院教师智慧的结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年的北京庆典游行中,重庆《红岩魂》的大型彩车也是学院设计的。参加了长江流域(重庆洪崖洞)山地传统民居课题研究,宜宾五粮液集团的企业形象设计,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的大型漆画设计等重要设计项目都得到了广泛好评。此外还出版了不少画集,专业美术教材及学术著作。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美术学院的美术评论、美术批评和美术理论得到了飞跃性发展,当代美术理论研究和美术批评在全国艺术院校中独树一帜,而理论的成熟为美术创作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学院组织和参加了国内外重大的学术交流和美术展览活动,如《中国高等美术院校版画创作年会》、《长江中上游地区雕塑与当代文化研讨会》等。四川美院的艺术史专家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在芬兰、西班牙举行的高规格的国际美学会议。举办了《欧洲风景画展》、《俄罗斯当代著名画家作品展》、奥地利艺术家《天人合一展》和《版画作品展》、《新视角——来自南美的艺术》巴西艺术家作品展,《互动时代——长江中上游七省一市中国画展》、《第七届中国水彩画大展》、《全国美术院校学生速写作品展》等展览。还有大量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和画集、学术专著出版,其中有评论文章获得了江苏省的批评文献奖,《艺术教育家》一书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奖、《美术形态学》一书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奖。

不仅如此,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学院取得了突出成就。学院素描、创造、装饰色彩写生、工笔画、包装设计、黑白木刻等六门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在教材建设方面,经文化部评审的《民间纺织美术》、《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等教材被列为“九五”部级和部级重点教材建设项目,装潢环艺系组织教师编写的《21世纪设计丛书》系列教材已出版十多本。有三部教材获重庆市社科成果优秀奖。学院组织评审推荐的优秀教学成果,获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的教学成果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优秀奖1项。

四川美术学院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得力于60年光荣的革命传统与浓厚的艺术积淀。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学院在国内外已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已有响亮的“名牌效应”和号召力,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院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贴近生活,服务人民;知能并重,奖掖新人;开放兼容,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

辉煌只是代表过去,四川美术学院的辉煌是和黄桷坪的环境分不开的。现在,四川美术学院又面临着新的历史性转折。

上个世纪末,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了专业人才的供不应求的状况,这就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即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如何来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在短短的几年中,各大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适应这种办学规模扩大的形势,很多院校迫使进行扩改建新校区。而从1998年教育部推动大学联合办学方针以来,大量政企结合的大学、二级学院出现,也需要足够的空间。在这种背景下,就促成了各大城市大学城建设。对于大学城建设的利弊问题,现在舆论界看法不一,但是中国的高等教育确实要面临一个新的转折,这是毋庸质疑的。专业院校与综合性院校在相近的地域范围内,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能否保持原有的教学传统是一个问题。并非在新环境中保持原有的旧传统是一件好事,顺势而变也是必要的,这毕竟要中国的高校面临一个考验。重庆大学城今年投入使用,入住的高校同样要面临许多问题,刚才提到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同样,从重庆大学城面临的问题可以了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重庆大学城是重庆市重要科教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工程,2003年6月18日开始投入建设。规划面积2193.97公顷,人口43万,以高等教育和科研为主导,兼具商务、办公、居住、娱乐和休闲功能。大学城建设贯彻“现代化、国际化、网络化、生态化”和“教育城、科技城、人才城、文化城、生态城”理念。根据规划,重庆大学城2005年首批入住1万余名大学生;2007年功能基本完备,入住10万名大学生;至2010年完成建设任务,入住16.4万名大学生和10所名中、名小的学生,学生总数将近20万人。目前,大学城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新生入学条件基本具备,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全面展开,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和重庆师范大学的新生一万余名入驻大学城。

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教委等单位领导都非常重视和关注重庆大学城的建设,并召集各单位于11月4日组织了一场重庆大学城开城晚会。重庆多家报纸媒体都大学城的建设作了多次报道。

就各高校特别是专业院校如何面对传统的延续与变革的问题,首先入住的三个学校是不可回避的。当我就这个问题请教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王川平先生时,他认为大学城的环境有利于各高校各专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也并不回避各高校确实要面临一个转折。

在重庆大学城,四川美术学院是唯一一所高等艺术院校,这将有其特殊意义。四川美术学院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艺术家,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已经形成一个很具有特点的人文传统。然而在入驻大学城之后,四川美术学院的教学将脱离原有的人文背景,那么在新的教学环境,四川美术学院的历史传统怎么延续是我们要关注的,这也关系到四川美术学院将来教育方向与创作风格的走向。

四川美术学院是我国最早的艺术院校之一,其传统的独特性是与其所在地域分不开的,黄桷坪的典型的城乡二元文化是四川美术学院传统的重要背景。四川美术学院的专业特点在新的环境中如何变化,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了解四川美术学院的问题可以进一步了解艺术院校,也可以扩大到专业院校与综合性院校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新老校区之间的关系,等等。

大学城现在正在建设之中,很多方面设施不是很完备,周围环境人气较弱,生活相对是枯燥的。新老学生之间的交流较为困难。虽然一个学校的文化传承主要靠教师,但是不同年级之间的交流和高年级学生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新入学的学生在与老校区的学生的对比中会产生悲观情绪,这不仅对于学生本身的负面影响极大,对于教学氛围也会产生极大影响。如果学校在第一届的学生中产生不良印象,那么在以后各届学生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阴影。不同院校的招生标准有很大的区别,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攀比的心理固然会影响一部分学生良性竞争,但是压抑和相互诋毁也是不可忽视的。管理的方式有开放与封闭两种,封闭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抑,开放则会产生跨学校的学生摩擦。等等。

这些问题只是一小部分容易产生的问题。对于大学特别是大学城来讲,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极大的保证的前提下,让其在宽松的环境中掌握尽可能多的文化,这是大学的任务。通过展览可以对于学院传统进行系统展示,使新一届的学生对于学校有一种认同感。这在传承教学传统、稳定学生心理、促进相互交流等方面是极为必要的。

四川美术学院新老校区之间的同一性关系,不但体现在学院的行政管理上,还体现在教学风格和两个校区的同学之间交流关系上。在容纳具有同一性的不同个体的同时,也强调了“我们”之间整体特性(四川美术学院的个性)。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统,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思想解放、个性张扬、以及创作自由等,这些学统正是产生艺术家所要具备的重要条件。正是这些强调个体自由的特点来构成了四川美术学院的整体特征,也就构成了“我们”这个艺术院校的个性。

正像艺术这门学科不是孤立的,四川美术学院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也不是孤立的等等,他们都是在一定语境中构成的,是由各种元素来支撑,是由自身与自身之外的因素来共同确立的。展览可以促进四川美术学院与其他一起入住重庆大学城的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就四川美术学院来讲,要强调的对内与对外的辨证关系。

重庆西南育才学院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文章在市场调研及网络资料收集基础上,对重庆市七所普通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激烈的高校市场竞争中,重庆七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突出表现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细化,专业认知度存在较大差异,专业依托背景与专业需求存在一定缺口,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师个人研究方向存在一定偏差等问题,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差异化发展定位,认知度提高,专业需求和教师个人研究统一的发展对策。

旅游管理专业是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方向,其主要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培养旅游业急需,具备旅游业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旅游业管理部门、星级饭店、大中型旅行社、名胜景区、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主干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旅游营销学、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法规、资源规划与开发、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英语等。

重庆市设置本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数量较多。据统计,重庆设置旅游管理专业或方向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有12所,每年在校学生人数约为5000~10000人。学校类型有公立和私立民办两种。本研究选取有一定知名度的七所院校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三峡学院旅游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重庆工商大学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发展进行分析并找到发展对策。

一 研究方法介绍

一个专业的合理发展需要从依托背景、师资队伍、学生认知、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入手,找到四方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对一个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依托背景

任何专业都依托其所在学校或学科而存在。学校性质和发展将影响到一个专业的长远发展。文科类院校较注重感性描述和一定程度的建模分析,其宏观思维能力较强;理工科院校则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思维较为规范和有条理性;综合性院校则二者兼备,交叉度较高。学科背景对专业发展竞争也有较大影响,我国旅游管理所开办学科背景主要有三类:一是地理学科背景,其空间思维能力较强,适合旅游规划总体设计,这部分比重最大,约为40%多;二是管理学科背景,其突出宏观管理理念应用,具有较高的宏观管理能 力;三是历史学学科背景,在旅游文化管理和旅游人才文化素质提高上具有优势。

2.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基于对相同专业市场竞争对手、自身实力和社会对专业需求分析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它决定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和学生将来的专业就业竞争力。专业课程设置是基于专业定位基础上的课程合理安排设计,主要体现为课程开出的先后顺序、课程群性质合理划分及配置等。

3.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和竞争实力关键在于师资力量。专任教师学历背景、研究方向最好与专业方向有机统一;其职称高低反映出其研究实力,同时也将影响到专业竞争优势。

4.实验体系

专业竞争必须考虑实验体系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在重视基本理论基础上更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个性,实验体系中的师资配置、仪器设备、实践体系等都直接关系到专业培育人才的合格与否。

5.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主要是指社会对本专业的认知认同度。社会认知度高低将决定和影响专业招生效果和专业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同时也是检验专业所在院系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 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资料收集,按照前面专业发展分析路径,我们将重庆市内七所高校相近专业各要素进行态势分析。

1.依托背景

背景依托包含专业所依托学科背景和学校背景,其影响到学生对其认知度和专业竞争地位。据分析,七所高校所依托的学校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是具有博士授权点的211重点建设高校,有的是无硕士授予权的普通院校。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也有较大区别,总体看分为三类:一类是依托管理学学科背景,如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一类是依托地理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一类是依托文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工商大学依托思想政治专业和中文专业,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系设置在人文学院下。

2.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也是反映一个专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它主要通过师资数量、师资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师资科研成就、研究方向等指标来综合体现。七所高校本专业师资竞争态势:在职称结构上,七所本科院校高级职称比重分别为58%、16.9%、47%、46%、51%、54%、40%,具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较复杂。在研究方向上,就专业接近程度上,地理学和管理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接近度最高,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专业接近度存在一定问题。在科研获奖上,西南大学最靠前,重庆师范大学次之。在学历结构上,七所院校中,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理工大学稍为落后,但总体结构较为合理。

3.实验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应用性、专业特性要求实践实验体系的完备。实验实践主要体现在实验体系构成、实验基地(研究所、中心等)、实验人员配置等。七校实验体系如下:在实验师资配备上,三所院校无专业实习实验老师,一般由任课老师担任实习员,这会增加教师工作负担,影响教师开设实习环节的积极性。在实习基地和实习体系建设上,西南大学明显落后其他院校,这可能是该专业不太受学校重视所致。在实验仪器和设备上,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三峡学院较为滞后,可能是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训练只要场地,不需要太多的仪器和器材设备所致,也有可能是专业定位所致。

4.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清晰和有特色化是判断专业定位的重要指标,一般可以通过专业描述和授予学位体现。课程设置是否匹配专业定位,课程开出先后顺序是否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配置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其是否与专业定位符合也是考量指标之一。总体看来,七所高校都偏重于旅游管理大背景下进行差异化定位,有的偏重于传统的酒店方向,如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有的偏重于前沿的会展旅游、旅游策划等,如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就课程匹配度看,七所高校专业定位和课程匹配度都还尚可,但课程群比重搭配上存在较大差异,重庆工商大学选修课比重过大,西南大学专业主干课比重大,其余学校都是3∶3∶4,一般来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群专业要求3∶3∶4比重较合理。

5.认知度

认知度是一个人或社会对某事的整体看法及评价。社会对一个专业的认知了解程度将影响其专业方向选择,认知模糊或认知度较低则要求专业在发展时必须进行改进或调整。认知度包含专业知晓度和专业美誉度。知晓度可以通过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资料收集,其结果为:西南大学旅游系1710000条,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系1020000条,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987000条,重庆工商大学696000条,重庆三峡学院旅游管理系659000条,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636000条,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606000条。西南大学的网络认知度比最后一名的教育学院整整多出一倍。专业美誉度通过专业就业率和专业就业流失率测算,据中国旅游报报道,重庆地区旅游专业学生专业就业率仅为30%,专业就业流失率则高达到65%。

三 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各院校专业定位特色度不够,同质化现象突出,与市场接轨性不高

按现代市场竞争理论,高校专业发展需要寻求差异化定位,以求立于不败之地。据前统计,仅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进行了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化发展;其余四所高校都是传统的旅游管理大专业下的传统方向(酒店和旅行社)。另外,七所高校在进行专业拓展时考虑市场变动需求不够,主要是旅游行业发展变动趋势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方面,会议会展和专题旅游方向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2.专业社会认知度不高

根据前面分析,在知晓度上,七所高校存在较大差异度,导致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时,存在较大偏好度。专业就业率上总体偏低,说明专业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专业就业流失率较高说明专业市场吸引度不高,这与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不相匹配。

3.师资背景与专业匹配协调度不高

在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仅有两所高校选择设立在管理学背景下,其余五所院校的教师师资大都具有地理学或中文学科背景,虽然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内容,但旅游专业思维毕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学的时空思维,中文文学的想象发散思维。

四 重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1.拓展专业范围,实时发展特色方向

前述七所设置旅游管理专业高校中,除西南大学外,其余高校的生源80%来自于重庆本地,所以其专业定位和拓展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考虑重庆其余高校竞争实际情况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进行放大或缩小两个层面专业发展定位。所谓放大型专业定位就是突破传统旅游专业局限于远距离和长时间研究特征,进行全方位休闲专业定位。这样一方面学生就业面较宽,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教师不同的学科专业特长。缩小型专业定位就是在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大方向基础上进行分市场群体的专业定位。如酒店管理方向新增商务酒店课程群设置,瞄准重庆商务客源日益增大 趋势;旅行社方向深化专题旅游课程群设置,瞄准旅游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大趋势;同时新增会议展览服务管理方向应对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需要。新增旅游策划方向,因为本科旅游专业竞争不是服务技能竞争,而是营销策划竞争,是创新能力竞争。

2.外引内联,提高社会专业认知水平

所谓外引,就是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闭门式模式,通过进行与旅游产业界、旅游政府部门的联合合作进行订单式复合型人才培养;内联指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在地理学科和中文学科背景基础上的高校可以与校内外管理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宏观战略管理能力。

3.培养师资队伍,专业发展与研究方向有机统一

通过进修、在职攻读学位、学术交流、企业顾问等方式提高部分非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管理专业院校进行合作与专任教师培养。让教师参与国内外知名酒店、景区、旅行社和旅游规划公司实践合作,担任见习经理或管理咨询顾问。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旅游学术年会交流或论坛研讨,积极与旅游理论前沿领域接轨。

参考文献

[1]樊信友.关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25~26

[2]田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了,就业了吗?[N].中国旅游报,2010.7.28

[3]胡弼成、陈远位.尽快为高校学生开设思维课程[N].科学时报,20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