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庆最差的二本

重庆最差的二本

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衡量指标;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F121;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04-03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内涵及衡量指标

所谓二元经济结构,就是指以城市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与以农村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并存,传统部门比重过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经济结构。该理论认为,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工业部门,把一部分劳动生产率很低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突出论证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转移对存在差异的两部门的结构性影响,以及这种结构性变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种把结构性变化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的分析思路,对于分析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制定相关的发展战略。仍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元经济结构体现了一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乡经济或者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经济的差异程度主要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这两个指标来衡量。所谓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与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每1%的劳动力在该部门创造的产值比率,它大致能反映一个部门当年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一般来说,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表明本部门的产值与劳动力比值越大。两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别越大,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就越强。所谓二元对比系数,即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与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二元对比系数理论上处于0-1之间。该指标与经济结构二元性的强度呈反向变动的关系,二元对比系数越大,二元性越小;反之,二元对比系数越小,二元性则越大。当为0时,表明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为O,经济二元性最显著;而为1时,农业和非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相同,二元经济完全转变成了一元经济,经济的二元性消失。据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对比系数通常为0.31-0.45之间,发达国家一般为0.52-0.86之间。此外,二元性还可以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城乡居民人均收人比、城乡居民人均支出比、两部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和两部门技术水平来衡量,

二、新形势下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现状的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重庆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以1997――2008年,即重庆直辖以来这一段时间为考察期,结合二元经济结构指标体系,对重庆市二元经济结构进行全面分析,

1、农业人口比重大,城镇化水平低,地区差异大

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km2,辖40个区县。据统计,截止2008年,全市总人口数3257.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49.6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2.14%。非农业人口907.38万人,城乡人口比约为1:2.59。而同期,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近54%。重庆市这一比重超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8个百分点,其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依然占较大的比例。

从城镇化发展水平来看,到200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算,已经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6.6%。2008年是45.7%,2009年比2008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重庆市在1997年直辖时,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仅为29.5%,城镇人口为848.21万人,与全国同期水平低1个百分点。到2008年,重庆的城镇化率为49.99%,超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1997-2008年。重庆城镇化率从31%增长到49.99%,提高了近19个百分点。可见,重庆市城镇化在总体上发展较好。然而,与其他3个直辖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期北京城镇化水平为84.9%,天津为77.23%。上海为88.6%)。且将全市地域差异考虑进来,其中1小时经济圈城镇化率达62.75%,渝东北翼为32.79%,渝东南翼为24.49%。“一小时经济圈”与“两翼”地区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极不平衡化的态势。

2、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差距大,两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悬殊

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相差很大。并且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也比较悬殊,如表1所示。从测度指标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从1997年的0.68上升到2008年的0.74,上升了0.06,说明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有所加剧。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和消费支出比来看,重庆人均收入比和消费支出比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并且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要高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一方面是由于农户本身作为生产单位,其收入不仅要用于生活消费,而且还要用来支付每年必须的生产性支出:另一方面是由于城市居民享有较高的福利水平,其消费后没有太多后顾之忧,从而具有更强的消费支付能力。从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看,2000年之前,重庆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度有逐年减小的趋势,而在2000年之后,总体上有所上升,但其差异度基本上都超过了0.1,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从1997年开始,重庆市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0.39下降到2008年的0.25。变动幅度35.9%;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从1997年的1.83下降到2008年的1.62,变动幅度为11.5%。国民经济中农业与非农业两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在2000年以前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而在2000年以后又逐步缩小,说明重庆市从直辖以来,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有所增强:从二元对比系数可以看出,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结构的二元性逐渐增强,在2004年曾一度缩小,然而到2006年,二元对比系数达到直辖以来最小值,二元性最大。到2007年。二元性有所减弱,达到15%,比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对比系数均值31%要低近2倍左右,说明二元性强度要高出近2倍。并且,二元性呈现出刚性特点。

3、农业与非农业发展水平的二元性明显

一个部门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该部门的资本、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重庆两部门在发展水平方面的二元性可以通过两部门在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等因素的相互比较上表现出来。

首先,通过重庆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资本的投入,考察资本投入量能说明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资

本存量的多少。

从表2可以看出,重庆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结构严重向非农业倾斜,虽然直辖以来。以农业部门为主的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有所提高,但从绝对数量来看。则与第二、三产业相距甚远。如果以人均资本占用量计算,农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将会更低。可见。重庆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在投入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以上的实证分析告诉我们,尽管直辖以来,重庆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却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严重背离:两部门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明显且具刚性。

三、破除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策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劳动力在存在发展差异的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的再配置,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必由之路。重庆的经济发展也不例外,农业和非农收入的悬殊差距,使重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进程仍将持续。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庆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有效转移,完成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换。

1、加快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之间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一体化过程。农村城市化是前提和基础。加速重庆农村城市化,不仅可以使得人口在地区之间转移,而且也能促进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引发劳动生产率的突变和提升。因此,对于重庆特定的“市情”。农村城市化模式应该遵循“大小结合,中为主导,突出特色”的原则。继续加快实施“一圈两翼”战略,尤其是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地区。进一步优化城市体系,把重庆建设成为“一中心,多组团、城市群集合的现代化大城市”。农民市民化是核心,主要通过以重庆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成果客观上促进农民行为方式市民化;以为民、安民、惠民的民心工程和实事工程推动农民生产生活市民化:以科学管理和宣传教育引导失地农民的思想观念市民化。走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求转变生产方式。大力运用现代科技,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村整体的经济社会效益。总之。“三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让广大重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2、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以就业优先的原则指导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规模上,注重支持中小企业;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时。对于规模较大的乡镇企业,重在支持其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研发能力,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提升竞争能力:对于小型乡镇企业,重在培育,要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加快扶持力度,促使其尽快发展壮大。适当加大对乡镇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以提高乡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有效吸纳城市中无法消化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3、设计农村“补偿性教育”制度,推动农业人力资本的动态提升

重庆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机会的供给,有助于形成农业人力资本长期的、代际的良性互动;加大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机会,提高未能非农转移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完善农村教育制度,不仅能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而且有助于积累国民经济增长的后劲。

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险业发展;经济增长;Granger检验;VAR模型

重庆自成为直辖市以来,其宏观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保险业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重庆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到17%,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2656.69亿元。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重庆市保险业也开始迅速成长,其保险机构数量、各项保费收入都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2013年实现的保费收入为359.23亿元,是1996年保费收入的28倍,且年增长率高达到48.7%。可见其发展之快。目前在保险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厘清重庆市宏观经济与保险业的相互关系及深入研究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更好地发展重庆市保险业,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的发展。有学者对保险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卓志(1999,2001)检验了人身保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显著贡献。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多是利用全国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得出的结果对某些地区来说缺乏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以重庆市为出发点,将理论与具体区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更为具体的政策建议来促进重庆保险及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数据及模型选择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的原始数据来自《重庆统计年鉴2013》,样本数据为1996~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文章所选取的指标为人均可支配收入PCDI,保费收入PI。以重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PCDI)来衡量重庆的经济增长。以保费收入PI来衡量重庆市保险业的发展状况。

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本文选用以1996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指数(CPI)将两指标分别折算成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实际保费收入,并分别对两指标取对数,记为LPCDI 和LPI,来减少原始数据的波动性。

(二)VAR模型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克服了传统经济计量方法不足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来研究重庆保险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内在影响机制。VAR 模型的表达式为

Yt=α■BiYt-i+μt

其中,Yt为n维内生变量向量,n为样本个数,α为n维扰动项,Bi为n×n向量的待估计参数矩阵,i为滞后阶数,μt为n维随机扰动向量。由于仅仅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出现在等式的右边,所以不存在同期相关性问题,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能得到VAR简化式模型的一致且有效的估计量。

二、重庆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LPCDI与LPI为时间序列数据,很不平稳,容易出现“虚假回归”问题。所以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先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利用Eviews7.2软件对所选的时间序列进行扩充的迪基―富勒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ADF检验方法在 5%显著水平上时间序列 LPCDI 与 LPI 不能通过检验,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而经过一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获得到了平稳状态,这说明 LPCDI 与 LPI是一阶单整序列即I(1)。

(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

从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变量LPCDI和LPI都是一阶单整I(1),可以进一步判断两序列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阶数,本文采用AIC和SC信息准则来选择最优的滞后长度,经过Eviews7.2的筛选结果,最终确定最佳滞后阶数为2 阶。再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均原假设,即认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向量,满足建立VAR模型的前提。

建立2个变量之间的协整方程,即

LPCDI=0.473LPI+e

由上式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保费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保费收入每增加1%,可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0.4723%的增加,可见,保费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增长。

为了描述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保费收入增长率的短期波动,下面给出这两个变量误差修正方程的估计结果

D(LPCDI)D(LPI)=0.03-0.08*CE(-1)+

0.25 -0.22-0.28 0.34*D[LPCDI(-1)]D[LPI](-1)+0.100.27

从实际LPCDI的误差修正方程中可看出LPI的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估计值为 -0.88,即当短期波动的调整力度将其拉回到均衡状态,再一次证实了不论短期还是长期,保险业的增长与经济增长都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三)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可以进一步来判断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与保费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影响系。为了得到稳健的检验结果,分别选取滞后1期2期和3期进行检验。

可能是所选取的样本区间有限,两变量间的影响并不显著。在10%的显著水平下,滞后1、3期拒绝DLPCDI不是 DLPI 的 Granger原因的假设,但在此显著水平下,只有滞后1期的结果接受假设重庆保险发展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Granger原因。因此,可以认为重庆宏观经济与保险业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但保险发展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Granger原因并不显著。

(四)VAR模型构建及动态分析

1. VAR模型的构建

基于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保险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VAR模型,首先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再对模型的残差项进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和正态性检验,检验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得以满足。且通过VAR(2)的估计结果(如表1)可看出两个回归函数调整后的拟合优度R2分别为0.983607、0.993264,拟合度很高,具有较强解释力。进一步运用AR根的图表来检验VAR(2)模型滞后结构的稳定性,经检验,所有单位根落在单位圆内,表明所设立的VAR(2)模型稳定,可见建立的VAR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2.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建立 VAR 模型,通过脉冲函数来刻画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保费收入间的动态影响。

图 1、图2分别给出了各变量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另外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图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期间数,纵轴表示变量的变化程度;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的曲线,表明变量对冲击的动态响应,两侧的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的偏离带。

图1是保费收入(PI)对宏观经济(PCDI)冲击的反应轨迹。本期给定PCDI一个标准差的正冲击,第1年呈现明显的正向反应,到了第2 年达到最大程度之后开始放缓持续正向变化,到第8年趋于平稳。说明宏观经济增长对保险业发展具有及时效应,尤其在前3年效果更加明显。图2是宏观经济(PCDI)对保费收入(PI)冲击的反应轨迹。从图中可以看出PCDI对PI的冲击在第1年并没有反应,之后迅速增长,第2年达到正向冲击反应的最大程度,随后回落,又有轻微的反弹,呈现逐渐收敛到零的态势。

三、实证结果及原因分析

首先,重庆市保险业与经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微观的角度验证了重庆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为保险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有利的发展空间,同时保险业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服务经济社会改善民生,二者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但孙祈祥(2006)建立全国保险业与经济增长的模型得出保险业每增1%,可带动宏观经济0.685%的增长,而重庆的贡献度只有0.473%。经过对比,虽然重庆保险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于全国水平。

其次,重庆市保险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但重庆保险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第一,经济增长受到诸如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保险的影响相对较弱,贡献效果也就不明显。第二,目前重庆市甚至全国的保险发展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各项功能还不完善,因此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也相应较弱。第三,重庆市居民的保险意识比较淡薄,且收入水平的限制等原因也会影响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果。

最后,从脉冲响应函数来看,重庆市保险业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看出保险业的规模调整和控制的操作行为大多是短期的,且促进作用不显著。这与重庆市保险业粗放型竞争中常见的提前完成全年保费任务,或扩大市场份额等为主导的现象有一定的吻合程度。

四、促进重庆保险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保险企业的发展方式,加强产品创新

虽然,重庆市保险业迅速发展,但其发展方式仍然是只追求市场规模和份额的粗放式竞争模式,很容易因忽视质量而导致各种不正当竞争形式的出现,增加了保险企业的经营风险,并损害行业形象和企业信誉,因此,需要加快转变保险企业的经营理念。努力提高保险业整体实力,促使行业持续发展,将粗放型的竞争模式逐步向集约型转变。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的需求,保险产品应向多元化、差异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使保险产品的功能及其溢出效应得以充分发挥。加强保险产品创新。

(二)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同时适当放宽政府的监管

目前重庆市保险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了加速重庆市保险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政府应给予保险业一定的政策扶持,以促进其更健康有序的发展。如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保险公司在重庆市设立分支机构来办理农业、医疗、养老、生命等责任保险的业务,支持和鼓励每个保险部门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企业发展实际,深度开发基层保险市场,尤其是农村保险市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颁布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设立保险中介机构,同时适当放宽政府的管制,为重庆市保险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进重庆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

想提高保险业的需求,必须有经济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和生存环境。重庆市经济快速增长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进而提高对保险产品的需求。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发展的直辖市,农村人口占多数,也就成为保险业最具消费潜力的群体。目前,重庆市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农村消费基础较差,购买力很薄弱。只有通过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才能将重庆市农村居民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从而提高其对保险的需求和购买力。

(四)重视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和进一步开放,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人才是保险业竞争的根本。也是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重庆市保险业处速发展时期,保险公司应抓住发展时机,重视人才培养,特别是抓紧培养保险资金运用人才。这种人才在重庆市严重匮乏,保险公司可花巨资从国外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资金运用人才,并加大对现有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完善保险人才的激励机制。保险公司想引进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应建立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此行业。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重庆市;居民;收入分配;劳动价值理论

一、重庆市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重庆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1979—2003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由354.54元和150.18元,上升到了8093.67元和2214.55元,二者分别增加了21.8倍和l3.7倍,扣除物价因素,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4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47%。如表l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

重庆市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1.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

随着城市改革步伐的加快,城市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表2为重庆市城市不同收入家庭的人均年收入。1998年城市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为10149.03元,而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仅为2705.37元,前者是后者的3.75倍;2003年城市最高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达到17349.35元,而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仅为3848.61元,前者已达到后者的4.5l倍。此外,从1998年到2003年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人均年收入增长率分别为l1.32%和7.30%,二者相差4.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高收入户居民收入的增长明显高于低收入户居民收入的增长,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阶层集中。

2.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经济学中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工具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就越大。根据国际一般标准,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在0.4以上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图1表明,重庆农村的基尼系数由1997年的0.2175上升到2003年的0.2903,中间年份的数值虽有波动,但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据分析,1997年重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14.54%,2000元以上的占28.86%;到2003年重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占14%,3000元以上的占21.5%,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所加大。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价值创造是前提,而价值分配又反作甩于价值创造。但是,二者所解决的问题又有所不同。价值创造最终说明的是价值的来源问题,同时也为价值分配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依据;而价值分配解决的是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实现问题。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不是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财富是各种要素共同创造的。在生产过程中,除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虽然只是将其旧价值转移到新的产品中,价值量不会增加,但是价值创造必须以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为前提,否则不可能生产出商品,价值也不可能形成。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分配,既要承认劳动创造价值的作用,又要肯定其它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地位,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平均主义分配管理体制,引入了竞争和激励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按劳分配,区分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非熟练劳动与熟练劳动、非创造性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使不同能力的劳动者获得不同的劳动报酬,这势必加大收入分配差距。另一方面,因为生产要素是分配依据之一,所以要素贡献的差异以及拥有要素程度的差异也会成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2002年到2003年,重庆市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率为13.16%,而同期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率为77.96%,这充分说明了居民拥有的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程度增大。由于居民个人的财富积累和金融资产的拥有程度不同,因此按资本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也会有很大差异,如果进一步将这些收入作为资本要素进行再投入,那么居民的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施

效率与公平是收入分配的一个经典命题,是人类社会一切经济、政治行为追求的目标。效率与经济是否增长和增长速度这一“必要条件”密切相关,公平与社会绝大部分人群是否都有权利从经济增长中获益这一“充分条件”紧密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效率的提高可以为公平提供物质条件,公平的实现则成为效率提高的必然前提。效率之于公平的目的是基础的、首要的,而公平之于效率的意义是最终的、理想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局限和所有制结构的多层次性,效率与公平的矛盾还一时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从“先富起来”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都鲜明地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这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原则是一致的。

实践证明,从平均主义的公平观到效率优先的公平观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效率优先强调把不同生产率、不同能力作为收入分配的依据,通过收入增加的激励,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从而增大社会福利、保证社会公平。但是,效率优先的分配机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事实上的不平等,会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这就需要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不致于过分悬殊。根据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重庆目前正处于倒U形曲线的前期,还未达到拐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将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作用下继续扩大。

三、解决重庆市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若干对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化已成必然。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应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以调节全社会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格局。

1.保护合法收入,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财富和储蓄积累的支持,分配的平均主义很难使经济增长达到“起飞”的临界点,而社会的高收入阶层是财富和储蓄增长的中坚力量。只要是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收入,就应该承认其价值,社会高收入阶层的扩大,也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和目的。另一方面,一部分人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获得的高收入与其贡献极不相称。因此政府既要强调高收入阶层社会功能,建立健全财产权保护制度,切实有效地保护各种合法收入;又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重惩处非法暴富,取缔非法收入,促使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劳动者生活安定和社会稳定。政府应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把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全部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并对其进行再就业培训;逐步将城市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居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积极探求农村医疗、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农转非人口和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3.进一步完善相关财政制度

为弥补初次分配的不合理局面,政府应完善相关的财政制度,通过增加税收收入的方式来增强自身的收入调节能力。为此,政府应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实行相对高额的累进税率;尽快实施个人实际收入申报制度和实际财产申报制度,以扩大所得税的征收来源;在税种方面,增收利息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用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

3.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尤其是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以后,重庆市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加大。从1985到2003年,重庆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12I4元提高到8093.67元,扣除物价因素,每年以5.36%的速度增长;而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虽然从325.24元上升到22l4.55元,但其实际增速每年却只有3.15%,可见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无论在绝对数上还是在相对数上都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这使得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由1985年的2.50增加到了2003年的3.65(如图2所示)。

二、重庆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我们有必要用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重庆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既有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原因,又有经济体制改革所导致的奖惩机制的建立和收入来源多样化等原因,但从发展了的劳动价值理论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有:

1.劳动的多元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区域差异;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19-0023-05

一、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首先,本研究吻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政策背景。我国高职教育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由“举旗起步、确认法律地位”,“规模扩张、定位发展方向”的粗放增量阶段,上升到“示范引领、全面提升质量”的集约提质阶段。提质不是简单地自我提升,还应兼顾整体的均衡发展。从近年来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发展趋势来看,其已将重心放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强化教育公平这两个中心支点上[1]。我国要实现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必须加强城乡、区域的职业教育统筹,千方百计缩小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差距。

其次,本研究有助于人们对不同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比较。2012年5月2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向社会公布了“2011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这既是高职院校办学者、管理者与教学者梳理过去、厘清现状、展望未来的一种努力与尝试,也是增强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一扇窗户。截至2013年1月,全国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473所高职院校披露其2012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但缺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区域比较和差异分析。美国公立大学和上市公司一样,每年都会自己的“绩效报告”(Performance Report),以此为学生、家长和雇主在做出有关选择时提供参考,在越来越激烈的政府经费争夺中占得先机[2]。

第三,本研究有利于缩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区域差距,提升职教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高职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3]。近年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长三角、珠三角、广西北部湾、成渝等经济区规划10余个,有些省市亦尝试成立跨区域的职教联盟(集团),如中国食品药品职教联盟、武汉城市圈高职教育联盟、武陵山职教集团等。高职教育要发挥服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需要加强政校企行合作、促进校际互动联动,需要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以长补短。成渝经济区既是部级经济区,又作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区域协作。

二、指标、样本和数据的选择

(一)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

借鉴《美国高校绩效报告》和麦可思研究院《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设计建议》的经验,本文共设计了2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其中第一个二级指标为人才培养过程质量指标,由4个三级指标构成;第二个二级指标为人才培养结果质量指标,由7个三级指标构成。各指标名称、单位和表示方法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

注:a=校内实训基地使用人时/高职在校生人数,b=(校外实习基地接受实习学生人次+顶岗实习人次)/在校高职生人数,c=∑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5位职业学生数%,d=∑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5位行业学生数%,e=毕业生在学校所在地就业%。

(二)人才培养质量区域差异指标

现有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基本上是从发展经济学关于收入分配的差异分析方法中移植过来的[4]。使用比较普遍的方法是计算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等,分别测量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由于样本均值不同,本文采用相对差异的极差率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进行计算。

(1)极差率R:反映区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差异的极端情况。

R=zmax/zmin,其中zmax为指标最大值,zmin为指标最小值。

(2)变异系数V:表示的是相对分散程度,用来衡量区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对差异。

V=,其中i=1,2,3…N,zi为各指标值。

(三)样本和数据来源

实证研究必须拥有科学有效的样本和可靠统一的数据来源,本文以各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为基础,对中国高职高专网“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专栏”已公布的重庆市12所、四川省27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度报告”进行整理,依据已构建的指标体系,剔除缺失数据、统计口径和指标体系不同的年度报告,形成了包括成都职院、泸州职院、绵阳职院、四川工程职院、四川交通职院、重庆电力高专、重庆工业职院、重庆城管职院等8所高职院校的典型样本。其中,国家示范高职4所(四川3所、重庆1所)、国家骨干高职3所(四川1所、重庆2所)、省级示范高职1所(四川1所、重庆0所),样本的总体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各指标数据见表2。

表2 各观测指标值

数据来源:根据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度报告》以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http://61.164.87.131/web/rcpy/index.aspx)数据计算整理而来。

三、实证过程和结果

(一)相对差异指标分析

从表3的极差率R来看,四川省在指标Y7、X3上显著高于重庆,显示区域间毕业生创业比例和校内实践条件的极端差异很大,参差不齐的现象非常严重。其他9项指标的偏离程度则较为平缓,其中X1、X2、Y1、Y3、Y4、Y5、Y6等7项指标四川高于重庆,X4、Y2等2项指标重庆则高于四川,表明四川高职院校在核心课程教学、毕业生就业率、职业资格证获取以及对职业、行业、地区的人才贡献等方面有待均衡发展,重庆高职院校在校外实践条件、毕业生收入等方面有待齐头并进。从变异系数来看,指标X1、X2、X3、Y3四川较大幅度高于重庆,显示四川各院校在核心课程教学、校内实践条件和职业资格证获取等方面差距较大;指标Y1、Y4、Y5、Y6四川高于重庆,指标X4、Y2、Y7则相反,表明各院校人才培养结果质量存在不均衡现象,仅从样本来看,四川的差异化现象高于重庆,校际交流、合作互动有待进一步推进。

表3 相对差异指标计算

(二)相关关系分析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相关系数矩阵。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的含义,相关系数|r|>0.8表示相关性极高,0.6

表4 相关关系分析

注:++表示正相关性极高,+表示正相关性高,--表示负相关性极高,-表示负相关性高。

(三)主成分分析

表5 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和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通过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如表5所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2.98%,而后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仅为7.02%,因此取4个主成分。对提取的4个主成分建立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可知,X1、X2、Y3、Y4、Y5、Y6、Y7在第一主成分(反映核心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证获取和人才贡献信息)上有较高载荷,X4、Y1在第二主成分(反映校外实践条件与就业率信息)上有较高载荷,Y2在第三主成分(反映月收入信息)上有较高载荷,X3在第四主成分(反映校内实践条件信息)上有较高载荷,提取4个主成分可以基本反映全部指标的信息,因此决定用它们来替代原来的11个指标。

将初始因子载荷矩阵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即可得到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得到的主成分表达式为: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

根据主成分表达式及主成分综合模型,即可计算F1、F2、F3、F4和F的分值,并进行排序,见表6。

表6 各主成分分值及排名

从主成分综合得分F来看,8所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4个正分(合格)、4个负分(不合格),最高2.237分为绵阳职院,最低-1.516分为重庆城管职院,呈典型的“两头尖中间长”的“橄榄球”形。质量合格的4所院校得分差异很大,在分值和排名上四川领先于重庆;质量不合格院校共4所,重庆占2所,且排名居后,表明重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亟需提高。另外,根据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计算公式,把得分高于1的确定为优等品(α1=1),得分0.5~1的为一等品(α2=0.8),0~0.5分的则为合格品(α3=0.6),计算得出质量等级品率G=75%,说明样本总体处在合格水平与一等品水平的爬升区间,亟需根据顾客(教育需求者)要求进行生产(人才培养)调整,把提质升位作为紧要任务。

从各主成分得分来看,四川高职院校在第二主成分F2上得分居前4位,表明他们在校外实践条件与就业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在第三主成分F3上得分普遍较高,反映他们在毕业生月收入方面有相对优势。而重庆高职院校在第一主成分F1和第四主成分F4上得分比较平均,排名较为居中,说明他们在改善校内实践条件方面有较大进步,进而在核心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证获取以及对职业、行业、地区人才贡献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四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负分最多,出现了5所院校不合格的局面,未来两地院校在实践改革中应重点关注,加快突破;同时,重庆3所院校在第二主成分上集体负分,且占据了排行榜的后两位,说明在校外实践条件和就业方面应引起重庆高职院校足够的重视。

四、结论和建议

从前述分析来看,成渝经济区8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存在较明显的极端差异和不均衡现象。过程质量指标显示,四川省在核心课程教学、校内实践条件方面落后于重庆,在校外实践条件上优于重庆;结果质量指标显示,重庆在毕业生就业率和半年后月收入方面落后于四川,在职业资格证获取以及对职业、行业、地区人才贡献方面优于四川。鉴于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加快改革。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

质量报告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信息披露制度,是保障教育受益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而依照有关规定必须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教育受益人充分了解教育质量情况的制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既是必要的,又是必需的。既要在披露内容、指标体系、数据准确性等方面进行优化,实行标准化系统管理,还应建立质量报告考核制度、绩效问责制度,划分质量等级,加强人才培养水平的监测和预警,地区性人才培养质量报告、问责报告、年度白皮书、蓝皮书等,丰富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内容和形式,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二)组建成渝经济区高职教育战略联盟

高等教育合作与组建战略联盟由来已久,美国1925年就成立了克莱蒙特大学联盟,到了20世纪50年代哈佛大学等共同组建了“常青藤盟校”。2009年6月宁波职院、杭州职院和温州职院组成“杭宁温高职院校联盟”,开创了高职院校“校际联盟”的先河。成渝经济区不仅具有地域毗连、经济一体的优势,还拥有政校企合作、校际联盟的渊源历史和经验[5]。通过组建高职教育战略联盟,可以突破现有教育行政区划界限,发挥合作体的集聚效应,引导资源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交换、资源整合、资源节约、资源优化,促进区域内高职教育的立体化网络化发展。

(三)优化职教资源配置,实施区域倾斜政策

首先,在以政府为主渠道的高职教育财政供给制度下,建立教育投入问责制度,以刚性制度考核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绩效,进而分配教育经费。其次,进一步优化校际资源配置,以创新职教集团工作机制为动力,发挥高职院校在职教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主动”作用。第三,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吸引企业参与学校办学,在利益共同点上谋求合作,呼吁校企合作地方立法。对于社会需要且人才紧缺、面向艰苦行业、服务“三农”的高职院校及其相关专业,在政策导向、经费拨付、专项扶持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强区域职教资源配置的合理引导,深入推进合作帮扶、对口支援制度。

参考文献

[1]张耀嵩.国外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比较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4):36-39.

[2]美国高校年度问责报告——以加州大学《年度问责报告》为例[R].麦可思研究,2012-03-01.

[3]王伟.职业教育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贡献的实证研究——以重庆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2(2):25-28.

[4]郭书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差异特征分析及政策仿真研究(1996~2020年)[D].厦门:厦门大学,2006.

[5]王伟.关于成渝经济区组建高职教育战略联盟的思考[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4):7-9.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e Case of 8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engyu Economic Zone

WAMG Wei

(Chongqing Financial Vocational College, Yongchuan Chongqing 402160, China)

Abstract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of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taking 8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engyu economic zone as the case shows that there exist marked difference and imbalance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e suggestions are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report system for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to organize strategic alli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o optimize resources allo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o implement regional specific support polic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regional difference; main component analysis

收稿日期:2013-05-18

重庆最差的二本范文第5篇

8年前,我还在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读大四。由于长期不务正业,所以直到快毕业都没找到法律方面的工作,去应聘杂志和报纸呢。别人要么质疑我的专业,要么薪水实在太低。话说已经5月了(7月就要毕业),有一天,我穿着花睡衣和烂拖鞋,人不人鬼不鬼地走在校园里,正巧就碰见曾经在学校记者团带我们的总编,他随口一问:

“工作定在哪儿?”我讪讪地说还没人要,他当然惊了,因为本人好歹也算是学校小有名气的才女。这位总编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位贵人,他托他在重庆的学生,将我介绍到《新女报》做见习记者,我和重庆的缘分也从那时候开始。

我毕业的第一天,就直接坐火车来重庆,抵达时大约早上7点。下车后第一时间就是把行李存在火车站,然后打了一个车,坐上去就叫司机带我去租房子,司机把我带到中兴路跳蚤市场,之后找房子的种种辛酸不赘述。关键是。当我中午时分回到火车站里,我掏出50元取行李,结果忘了拿找补的钱,我走出没几步,就想起来。可是,还不到10秒的工夫,那些火车站的女工作人员就不承认了,信口雌黄说她们从早到晚,没收到过一张50元的,还把抽屉拉开来给我看。当时我就怒了,我找房碰壁,本来心情就很差,听我说普通话,欺我是外地人?当即狮吼,声传十里,把她们的桌子差点掀了,可能看我太歇斯底里,有不要命的势头,那几个马上就怂了。一分不少乖乖交出来。

和这座城市的第一次接触竟是如此不愉快,我对重庆的第一印象可谓全毁。可是后来,一个老爷爷纠正了我对重庆人的看法。

当时我已在枣子岚垭附近租了一个小的单间配套,拿着几百千把块的见习记者工资艰难度日,房子也正合我落魄的调性,无一不破,光线灰暗到24小时都要开灯。有一日,厨房的龙头顺理成章爆掉。看着水狂泻,而水闸又彻底锈死,我无所是从。无援可求,我只有冲下楼找小卖部的老头,平常就觉得他和善,果然,那个60多岁的老爷爷,真的二话不说,就立马佝偻着背,蹒跚着去找来新的龙头和一应工具,忙得全身湿透才帮我修好,而且,对我奉上的工钱全数拒绝,连龙头钱都没收,他话不多,并不懂表达,不会说一些在这个给人恩赐后的时刻,应该说的一些彰显自己的话,或者说,他本来就觉得,这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我看得懂他的眼神,那是一个良善之人的悲悯之心。

那个老爷爷,对我来说,才真正代表了重庆的形象。重庆,我爱你。

现在,定居重庆已经8年了,我慢慢适应了这里。重庆人大部分很耿直,很热情,而且我很爱重庆话的腔调,说出来有一股豪气,又有一股子幽默感,听着很来劲。重庆的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最近这些年,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灾难频发,我希望重庆变成一个越来越坚固的城市,不仅是建筑的坚固,而且,人的心灵也要坚固。

重庆应该是一个女性地位特别高甚至可以说是最高的城市,它有点母系氏族的感觉。我认识的很多重庆女人,是很彪悍的。男人能做的事,她们基本上都能办到。她们永远不安于室,在家庭中也很能控制男人。可在我看来,这恰恰也是她们有点不聪明的地方,母系氏族中女性地位是高,但承担的责任也很大,何必把自己搞那么累呢?一个真正好的领导,是要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执行力,不用事事亲力亲为的,是不是?所以,不要那么累。尝试把你的男人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男人,你会更能享受到做女人的乐趣。

从前,我是因种种偶然来到这个城市,即便和我的重庆老公结婚,也并没有强烈到让我觉得我不是过客,内心里我知道,我是可以离开的,这个城市并不是我的故乡。可是,当我有了儿子,一切悄然改变了。他是一个纽带,把我和重庆彻底的、牢牢的绑在一起,他是重庆人,有重庆的血脉,从那时开始,我知道,我是主人翁了,我是这个城市千千万万女主人中坚定的一个。

城市问卷

这里的文化内核并不丰富重庆是不是二线城市?

一个城市是一线还是二线,不是自己贴标签的,是看别人的评价。至少从我接触到的外地人眼中,他们觉得重庆仅仅算二线,虽然并不让人开心,但这也是事实。

重庆到底有没有文化?

文化这东西,我觉得在重庆当然有,但是,没有遗迹多。就是说,我们有一些看起来有文化的遗迹遗址、纪念馆什么的,但文化的内核并不丰富,也并没有普及到城市的大多数人和方方面面。

重庆人有没有素质?

所有的城市都是参差不齐的,这实在不大好说。

离一线城市还很远重庆是不是二线城市?

是的。重庆的经济水平、城市建设、国际影响与一线城市还有差距。

重庆到底有没有文化?

有。重庆是多种文化的融合,三峡文化、码头文化、陪都文化以及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