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集技术论文

分集技术论文

分集技术论文

分集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技术进步路径;联立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3-0068-06

一、引 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在一些领域中,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明确产业集聚强度,选择适宜技术进步路径。虽然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路径x择多有研究,但是基本上都没有考虑区域要素禀赋和行业特征对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影响;同时,对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路径关系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因此,继续探讨考虑区域要素禀赋和行业特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理论机制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对产业集聚问题进行探讨。在国外,基于马歇尔提出的产业集聚理论,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解释产业集聚的作用方向。在国内,鲜有学者从经济学和地理学角度对产业集聚机理进行研究(王缉慈,2002[1]),大部分学者主要依据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和波特产业集聚的“钻石”理论从特定的角度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此外,国内学者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对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等的产业集聚问题进行研究(巩前胜和仲伟周,2012[2];杨仁发,2013[3])。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探讨技术进步路径选择问题。国外探讨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技术模仿以及发展中国家对先进技术的吸收等方面,形成了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后发优势学说”和“后发优势实践悖论”。国内关于我国技术进步路径及方式选择的研究存在着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要素禀赋说”和基于竞争优势理论的“技术赶超说”的争议。吴延兵(2008)[4]、吉亚辉和祝凤文(2011)[5]等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技术进步的合理性,但是其在实现技术赶超和经济增长收敛中的作用值得怀疑,因此,我国只有加大自主创新(刘小鲁,2011[6];李光泗和沈坤荣,2011[7])才能不受制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制约,从而最终实现技术和经济的赶超(刘志彪,2011)。

有关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产业集聚促进了技术进步(张公嵬等,2013[8];范剑勇等,2014[9]);而少数学者(叶建亮,2001[10])则认为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集聚;基于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和波特产业集聚的“钻石”理论,潘江玲(2013)[11]等对这一关系进行实证考察并证明两者存在双向关系。促进技术进步的路径包括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以技术引进实现的技术进步与以自主研发实现的技术进步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产业集聚与不同路径实现的技术进步的关系可能存在差异。虽然鲜有研究明确探讨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路径的关系,但现有研究指出产业集聚与自主研发的溢出效应(项歌德等,2012[12])和技术溢出效应(张公嵬等,2013[8])相互促进。因此,本文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用产业集聚指数衡量产业集聚强度,同时选取了4种主要的技+术进步路径,在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聚强度与技术进步路径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

迈克尔波特从创新能力的角度探讨了产业集聚现象,主要包括要素条件、竞争战略、需求状况和相关产业。创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该理论认为产业群通过提高生产力、加快创新的步伐和鼓励新企业的形成来影响竞争。而克鲁格曼在新经济地理理论中指出“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等的核心―模型。同时指出技术的“外溢”效应在产业集聚形成中的作用。因此,本文在波特产业集聚的“钻石”理论和克鲁格曼等提出的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产业集聚和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模型。

克鲁格曼在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性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经济地理理论(NEG),其核心思想是包括“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等的核心―模型。其中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是产业集聚的原因,具体指基本要素(劳动力)的“蓄水池”效应和技术的“外溢”效应。因此,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ISC=AL?琢 (1)

其中,ISC表示产业集聚;A和L分别表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分别代表影响产业集聚的两种效应;?琢为待估参数。对式(1)两边取对数可得:

lnISC=lnA+?琢lnL (2)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包括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自主研发等不同技术选择模式,借鉴董景荣等(2015)的处理方法,可以表述如下:

A=e■ (3)

其中,TPP表示技术进步路径。

■γjTPP=γ1FTII+γ2ITII+γ3FDII+γ4R&D (4)

将式(4)带入式(2)可得:

lnISC=■γjTPP+?琢lnL (5)

根据波特产业集聚的“钻石”理论可知,技术进步影响产业集聚的同时,产业集聚也会通过一定的机制反作用于技术进步。张宇和蒋殿春(2008)认为产业集聚通过技术的“外溢”效应影响产业的技术进步。而产业集聚强度不同,适宜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就不同,从而造成产业技术进步的程度产生差异。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TPP=ISCδKβ (6)

其中,K表示物质资本;δ和β为待估参数。对式(6)两边取对数可得:

lnTPP=δlnISC+βlnK (7)

三、模型、变量及数据说明

根据式(5)和(7),同时,参考董景荣等(2015)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模型,本文设定计量模型为如下形式:

lnISCit=ρ0+■γjTPPit+?琢lnLit+εit (8)

lnTPPit=σ0+δlnISC+βlnKit+■θTCVit+εit (9)

其中,ρ0、σ0表示常数项; εit为随机扰动项;TCV表示控制变量,在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之上,本文将规模经济(TSE)、技术能力(TTC)、经济发展水平(EDL)、经济外向度(TEE)、技术水平(TTL)作为控制变量,以期全面反映影响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因素。本文的变量主要包括产业集聚、技术进步路径、要素禀赋和控制变量。

由于部分地区数据统计的缺失,本文以我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①。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部分数据经过整理后得到。主要变量的性质如表1。

四、模型估计方法的确定

根据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对模型估计方法进行确定(见表2)。

表2显示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由表2可知,产业集聚强度、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在全国和西部地区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产业集聚强度、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在中部地区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产业集聚强度与自主研发在东部地区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其他情况显示,产业集聚强度与技术进步路径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或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由于双向因果关系会产生内生性问题,因此存在双向格m杰因果关系的变量,运用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估计;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或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的变量,运用全面FGLS面板回归模型进行估计。

五、经验研究

根据NEG理论推导分析可知,产业集聚强度与技术进步路径相互影响。并且,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可知,产业集聚强度与技术进步路径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且受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由于本文重点考察地区发展不平衡下的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路径,因此,本文根据存在区域差异性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以及根据NEG理论推导的产业集聚强度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模型选择适应不同区域的估计方法进行经验研究。

(一)分区域技术进步路径对产业集聚影响的估计结果及分析

表3显示了式(8)中技术进步路径系数的显著性和正负性。由表3可知,运用全面FGLS和3SLS方法估计的结果存在差异性。除全国和西部地区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的系数至少在10%水平上显著,且对产业集聚强度均有正向影响外,其他技术进步路径对产业聚集强度的影响在显著性或正负影响上存在差异。如运用两种方法,东部地区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的系数均不显著,但是对产业集聚强度的影响方向不同;中部地区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的系数显著性不同,但是对产业集聚强度均有负向影响;东部地区自主研发的系数在显著性和正负影响上均不同。

由上述分析可知,运用全面FGLS和3SLS方法估计的结果存在差异性。下面需要根据一种估计效率较高的方法进行分析,否则分析结果会出现偏差。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式(8)中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3SLS估计方法对式(8)的估计效率较高。下面,我们以3SLS方法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由表3可知,估计结果在显著性和正负性上存在区域差异。全国和西部地区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的系数至少在10%水平上显著,且对产业集聚强度均有正向影响;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显著性与之相反,东部地区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对产业集聚强度有正向影响;而中部地区的与之相反。这说明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有利于全国和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产业集聚没有显著影响。全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的系数不显著,而中部地区的与之相反;全国和西部地区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对产业集聚强度有正向影响,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与之相反。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的系数不显著,而全国和西部地区的与之相反;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在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产业集聚强度均有正向影响。全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自主研发的系数均不显著,东部地区的与之相反;全国、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自主研发对产业集聚强度的影响为正,西部地区的与之相反。此外,人力资本对不同地区的产业集聚强度基本都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估计结果在显著性和正负性上存在区域差异的可能原因在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的技术“外溢” 效应仅作用于较落后地区的产业集聚现象上;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存在的产业扩散现象使得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的技术“外溢”效应随之扩散;东部地区是拥有较先进国内技术的地区,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已无法满足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于西部地区,毗邻东部地区的中部地区更容易吸收先进的国内技术;外商直接投资往往发生在较落后的地区以依靠改革和政策红利来降低成本,从而使得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对西部地区产业集聚产生影响,这也与外商直接投资在现实中存在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现象相吻合;拥有丰富要素禀赋的区域和行业才能使自主研发发挥其作用,东部地区是要素禀赋丰富的区域,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却远不及东部地区。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全国和西部地区应该选择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和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东部地区则应选择自主研发和中部地区应该选择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影响产业集聚强度。

(二)分区域产业集聚对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影响的估计结果及分析

表4显示了式(9)中产业集聚强度系数的显著性和正负性。由表4可知,产业集聚强度对技术进步路径基本都有正向影响,且至少在10%水平上显著。全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强度对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和自主研发均有正向影响,且至少在10%水平上显著;而中部地区产业集聚强度对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自主研发有正向显著影响,对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存在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在于不同地区都存在产业集聚现象,从而导致对不同地区不同技术进步路径的影响。综上分析可知,全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强度有利于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发挥其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中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强度有利于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自主研发发挥其促进技术进步的作用。此外,物质资本、规模经济、技术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外向度和技术水平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技术进步路径的影响存在差异。

六、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前文经验研究估计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采用基尼系数指标来衡量产业集聚强度,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式(8)和式(9)中主要变量系数的显著性和正负性如表5、表6。

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变量的系数的显著性和正负性与表3的估计结果基本相同,只有东部地区运用3SLS方法估计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的显著性与之前的不同,即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的系数显著的结论不稳健,但是,估计结果在显著性和正负性上存在区域差异的整体结论依然稳健;由表6可知,产业集聚强度系数的显著性和正负性与表4的估计结果相同,从而可以看出,产业集聚强度对技术进步路径的影响基本都有正向影响,且至少在10%水平上显著的结论依然稳健。

七、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产业集聚强度与技术进步路径的关系在不同区域中存在差异,很有可能是因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的。为了解决区域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协调好产业集聚强度和技g进步路径的关系,提出下列政策建议。

继续深化并发挥东部地区改革开放的作用,积极引进适合我国行业发展的技术并加大创新力度。过去30多年,虽然改革红利促进了我国经济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但是国际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发挥改革开放的作用。东部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首要窗口,全面提升我国经济水平需要靠东部地区发挥好龙头作用。东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主要集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从而限制了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适度对该地区的装备制造产业及其技术引导扩散,将有利于东部地区和其他地区内部产业的平衡发展和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发挥好中部地区连接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桥梁纽带作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地区发展趋势,中部地区既能承接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又能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行业发展的异质性,中部地区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发西部地区不仅要依靠国内政策支持,也要依靠周边环境。采取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发展依然较缓慢。为此,促进与西部地区紧邻的其他国家的交流,共同发展以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带动西部地区各产业发展,从而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差距。最后,我国应该加大创新力度,把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技术进步路径变为以自主研发为主的技术进步路经,从而更加主动把握产业集聚强度,以利于区域和行业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缉慈. 地方产业群战略[J]. 中国工业经济,2002(3):47-54.

[2] 巩前胜,仲伟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与区域分布特征[J]. 改革,2012(5):83-87.

[3]杨仁发. 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我国26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13(8):41-52.

[4] 吴延兵.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2008(8):51-64.

[5] 吉亚辉,祝凤文. 技术差距、“干中学”的国别分离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4):49-63.

[6] 刘小鲁. 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途径:R&D,技术引进,还是FDI?[J]. 经济评论,2011(3):88-96.

[7] 李光泗,沈坤荣. 中国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与创新绩效研究[J]. 财经研究,2011(11):39-49.

[8] 张公嵬,陈翔,李赞. FDI、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制造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 科研管理,2013,34(9):114-122.

[9] 范剑勇,冯猛,李方文. 产业集聚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 世界经济,2014(5):51-73.

[10] 叶剑亮. 知识溢出与企业集群[J]. 经济科学,2001(3):23-30.

分集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广电技术 科技情报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电视采、编、播技术领域进行了现代化的数字化革命,数字技术给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和设备,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广电行业的应用,专业电视制作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将缩短,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模式、工作流程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广电技术人员必须主动掌握新技术、新设备,捕捉最新的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动态,比较各种电视设备的性能优劣、价格高低,深入了解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情况,为持续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科技情报工作的步署与实施

电视技术科技情报工作是一项提高业务能力、把握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是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它将随时跟踪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技术依据。科技情报工作包括:收集、管理和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三方面。

(一)收集

范围:以现代电视技术为中心、相关视听技术为周边,以数字主模拟为辅的现代电视采编制作的技术文献、视听产品等。主要类型包括:技术说明、产品说明、产品操作手册、技术标准、产品宣传品、相关科技工具书、技术期刊、技术会议文献、技术论文以及光盘录像资料等。主要内容包括:音频、视频、计算机技术。收集方法:

1.随机资料。这部分资料是随着买进的设备一起附送的,既各种已引进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手册及附本等。

2.订购。每年通过邮局期刊预订或汇款邮购,收集电视技术专业期刊、会议论文文献及各种标准等。

3.索要。通过与厂家联系,直接索要某一产品的详细资料。

4.网络下载。定期上网搜索,访问各个电视技术网站,下载、收集电视技术领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

5.现场收集。通过参加各种产品展示会、技术交流会,集中收集某一技术领域最新、具有发展性、趋势性的技术资料及介绍。

(二)管理

收集工作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分五个部分:

1.验收盖章。每份收集来的资料都必须验收盖章,作为单位财产的标志。

2.登录。每份资料都必须在入藏前登录,包括时间、来源、类型、价格、出版单位等。统计按入藏时间为序,统计所得的报表结果是技术资料财产清单,可作为转手、交接的凭据。

3.分类。将所有资料分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个领域,每领域分不同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和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根据分类,将每一份资料都制作一份检索卡,建立简易方便的查询方式。

5.保管。科技情报工作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技术资料的整理、分类、清点工作。

(三)情报的分析、研究与提供

这项工作为定期总结、专题服务、资料提供。定期总结报告:以一年或半年为一个终结周期,用报表概括整个电视技术的发展最新动态和预计发展趋势。专题服务 根据需要,针对某个特定的专题或领域进行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归纳、分析与终结。为技术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查询系统。

二、科技情报工作的实施

科技情报工作是根据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经监委会审批之后,由技术部专人管理,收集各种技术资料、期刊、工具书等。根据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特点,收集技术资料,其中包括设备技术说明书、技术期刊,专业论文、系统图和业务交流录像带等,内容涉及视音频工程、计算机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电子维修和艺术灯光等。

在科技情报的收集方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主管部门颁布的技术规范标准、厂家提供的技术支持和用户方进行的技术交流。在管理上,采取现代化微机管理、查询系统,每册书刊在频道的内部办公网络上都具有唯一的登记号,并保存有著者、出版社、价格、出版年月、摘要和备份检索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技术人员查询。

1.验收盖章。每份资料应加盖“科技情报”负责专用章,将技术资料与其他节目资料区分开。

2.登录。每份资料都以唯一的9位数字登录号登录在办公网络上,左4位数为收集年份,右3位数为序列号。并在微机中录入收集时间、来源、类型、技术领域、摘要、价格、出版单位等。

3.分类。资料分为音频、视频和计算机三大领域,每一领域分9个种类:设备说明书及副本、技术性期刊、图书、工具书、系统图、技术论文、行业标准、产品宣传材料、音像资料。

4.建立查询系统。利用现有办公网络的检索功能及与每一份资料都对应电子检索表,只要输入关于所需查询资料的任何一个信息,可以快捷地查询每份资料的内容摘要、备份情况和借阅情况。

5.保管。科技情报站的管理与保管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科技情报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知识,以对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与管理。

科技情报工作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自觉学习业务、集体交流和提高的业务学习环境。科技情报为员工日常技术保障、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系统设备的升级,以及技术交流论文的写作等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和信息。以前设备说明书由个人保管,时间长了资料一多难免有丢失现象。开展科技情报工作对所有的技术设备说明书和操作手册进行集中的闭架管理,中英文分开保管,注意保留适当的备份资料,有利的保障了设备维护、新来技术人员对设备熟悉的资料要求。每月在节目制作之余,涉及视频、音频、计算机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技术期刊,为技术人员的业务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信息跟踪服务和资料选择,并为技术人员撰写论文提供了大部分的资料查询。

三、应注意的问题

1.设备技术资料与普通的技术分开管理

普通的技术是满足技术人员的自我业务提高和论文写作的需要;设备技术资料是一个设备一份资料的独立本,丢失后无法补订。

2.互联网搜索

内部办公网的科技情报,专门有一留言板模式的简讯板块,是专为下载互联网上的信息而设。科技情报有一个板块是设置为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的,其他板块只有管理人员才有写权。全体设置写权是考虑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台大,不是个人能完全承担网上业内信息的搜索与发展动态的跟踪工作。全体技术人员都有写权,无论谁在上网时“网”到了有价值的业内信息,把它放到科技情报的简讯上可以共享。

3.管理人员的时间统筹安排

技术制作人员专人兼职,不可能在此项工作上花费大量时间,采取每月月初集中管理的方式。每月月初首先将上月还入的资料整理归架,然后将上月新来的资料登记、入架,最后整理、清洁书架。平日里只需及时在借出资料的电子检索表上标注出借阅人员或去向即可。

分集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两分岔;社会温度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05-02

1 产业集群的两分岔模型及理论

产业集群两分岔模型及理论在产业集群研究中引入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把产业集群的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和两个分岔点。三个阶段依次为产生阶段、成长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阶段的交界处是产业集群成长分岔点(分岔点一和分岔点二)。

通过引入理论生态学中资源有限的逻辑斯蒂增长方程、爱辛模型和索洛――丹尼森模型,两分岔模型及理论得出结论是:在产业集群成长的第一个分岔点,社会文化类型决定了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进取型社会中的产业集群获得发展,而保守型社会中的产业集群难以形成;在产业集群成长的第二个分岔点,中等开明程度的社会有利于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而低开明程度的社会,对有用知识的主流舆论决定了产业集群的演化。如果主流舆论偏向于接受有用知识,则有用知识被大量接受,产业集群获得进一步发展;如果主流舆论拒绝有用知识,则产业集群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三个阶段上,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等因素促使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不存在淘汰问题,淘汰只发生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两个分岔点上。而在两个分岔点上,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 无为县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的理论解析

2.1 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的产生阶段

高沟镇电缆企业产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创办早期家族式电缆生产企业的主体主要是当地的在外销售人员和早期的电热管等企业的企业家。电缆产业的兴起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影响。主观方面原因是当地人勇于尝试、勤奋刻苦的奋斗精神以及当地企业家的企业家精神;客观方面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信息渠道畅通、资金积累充分、电缆生产技术壁垒低、企业转行难度低、电缆生产企业利润高等。这些主客观原因对于电缆生产企业创办主体都有一定的影响。

2.1.1 销售人员创办早期的电缆生产企业

(1)生活条件因素。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高沟镇的人民生活条件非常贫苦。年轻人为了生活选择去城市做销售、跑业务,期望获得温饱。这些在外打工的经验为高沟镇电缆产业的兴起提供了信息和资金来源。

(2)信息的搜集。在外地做业务的年轻人,可以获得最新的商业信息,也最容易把握先机。由于高沟镇靠近长江,从来往于渡口的那些商人那里,他们也很容易获得关于电缆市场的信息。

(3)资金积累。高沟镇在外跑业务或自己转手买卖电缆的人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回乡,与亲戚朋友商量,开始集资,着手创办家族作坊式的电缆生产厂。规模扩大以后,逐渐的转变为现在的传统家族式管理的企业。由于是小规模的家族作坊式企业,所以资金主要是企业家自己积累,很少有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投资等。

(4)电缆生产技术壁垒低。高沟人能够顺利地创办电缆生产企业一方面是原因电缆行业的技术难度不高,进入壁垒低,所以当地人纷纷效仿。高沟镇的电缆企业以这种扩散的方式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企业大多是家族作坊式企业。

2.1.2 电热管等企业转产电缆生产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高沟镇的主导产业是热处理设备、电加热、工业电炉、温控仪表等产业。这些企业的企业家纷纷转行生产电缆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电缆产业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是暴利的行业。企业家看到电缆企业利润很高,为了追求同样的高利润于是就转行生产电缆;第二,企业转行难度低。由于热处理、电加热、温控仪表等行业与电缆行业的基础差别不是很大,在生产技术上有一定的相似程度。于是企业在转行做电缆时不会有太多的损失,在电缆生产上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企业家们都愿意尝试,有些企业家就开始改行创办早期的电缆生产企业;第三,技术壁垒低。与销售人员创办早期的电缆生产企业一样,一部分原因也是电缆行业的技术难度低,技术壁垒不高。新进入者可以很快的进入该行业,而且基本上不存在风险。

2.2 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的分岔点一

依据两分岔模型理论,高沟镇的电缆产业集群在经历了产生阶段后,将面临第一次分岔。根据调研时搜集的资料,高沟镇最早电缆企业安徽华海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大多数企业成立于1992年。于是本文把这个1992年至1993年看作产业集群发展的第一次分岔点。两分岔理论认为在这点上,集群的发展受当地的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一群人的文化,指高沟镇大部分人表现出的文化心理特征)影响会面临成长和灭亡两种情况。2.2.1 假设条件

(1)依据两分岔模型把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进取型文化,表示愿意承担风险的文化;另一种是保守型文化,表示不愿意尝试新事物,不愿意冒风险。文中用来衡量这两种文化,把称为敏感度。如果>0,表示文化是保守型的,如果

(2)假设高沟镇是个封闭地区,即,该地区的企业都是本地的企业。

2.2.2 模型分析

下面本文将引进理论生态学中资源有限的逻辑斯蒂增长方程(logistic equation)对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在第一个分岔点上将面临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nt=kn(N-n)-dn(1-αnN)(1)

这里,N代表有能力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总数,n是已经进入集群的企业数目,N-n是尚未进入集群的企业数目,k是进入集群企业数目的增长率,d作为学习能力的衡量尺度或掌握技术的困难程度。

对(1)式稍作变形,得:

k=n/t+dn(1+αnN)n(N-n)(2)

对(2)式

d(k)d(α)=-dnN(N-n)(3)

电缆的生产技术并不复杂,当地人的学习能力足以基本掌握整个生产流程,所以d>0;高沟镇电缆企业的数量从九十年代初期创立开始就一直在增长,到2003年已经达到300多家,所以n>0,N>0,且N-n>0。从(3)式的等式右边来看,d>0,n>0,N>0,且N-n>0,即(3)式是小于0的,也就是说k与α是反向关系。说明,随着的增长,k是逐渐变小的。即越保守的社会,进入集群的企业数目增长率越低,那么集群进入成长阶段就越困难;反则反之。

通过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高沟镇情况的描述,可以说当时在高沟镇α

综上分析,高沟镇的电缆产业集群在通过第一次分岔点的时候,由于当地的文化是进取型社会文化,所以产业集群进入了下一个成长阶段。

2.3 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的成长阶段

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在当地文化的影响下顺利的进入成长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直到2001年,因为2001年电缆产业集群的雏形已经形成。期间高沟镇电缆生产企业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产量和销售量不断上升。高沟镇电缆的产量和销售量是不断上升的,尤其是到2003年,发展非常迅速。

第二,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的扩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高沟镇电缆企业数量的增加,中小企业不断增加,发展到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也在增加;另一方面,规模以上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厂房已经满足不了因市场需求的生产需要,政府不断的规划新土地给企业,以便企业建设新厂房,扩大产量。

第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电缆产业是高沟镇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直接决定整个高沟镇经济发展。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规划了工业园区、修建了公路、加强了城镇规划,从而保证了集群的健康成长。2.4 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的分岔点二

两分岔模型及理论认为,在产业集群成长的第二次分岔点上,“有用的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扩散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来说是关键性因素。这里的“有用的知识存量”包括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理念等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技术、文化因素。该理论在分析这时候集群的发展情况的时候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社会温度。社会温度来源于哈肯研究人类集体行为的爱辛模型方程式,是一个集体的风气参数,相当于热力学中的KT,所以称为社会温度。社会温度可以分为中等社会温度和低社会温度。社会温度越高是指社会压力或紧张程度低,社会对各种言论比较宽容。

从发展状况上来看,高沟镇的电缆产业集群的分岔点二是2002年至2003年。要分析高沟镇的电缆产业集群在这个分岔点上面临的情况就先要弄清楚高沟镇的社会温度是属于中等社会温度的还是低的社会温度。由于社会温度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是经济学的概念,在经济学上也很难用指标来衡量。所以本文就把社会温度看作是接受“有用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主要从企业家价值观、行为方式,技术创新情况,掌握技术知识的程度和企业战略、同业竞争等四个方面来分析。

2.4.1 企业家价值观、行为方式

从对高沟镇的实地调查来看,高沟镇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成长与企业家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企业家们敏锐的市场预测能力和灵活的经营方式,才能使高沟镇的电缆行业迅速发展,一直成为高沟镇工业经济发展的先驱。

但是,长期以来,高沟镇的电缆企业的管理方式一直是传统的家族化管理模式。这与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冲突。企业家庭内部成员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动向。所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很混乱,企业很难做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决策。目前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种管理理念的缺陷,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在外界或是政府部门引进管理人员组织管理。但是,一方面由于外界人士对当地的情况不了解,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高层人员都是家族亲戚,很难服从新进人员的管理。所以,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始终停留在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时代。

2.4.2 技术创新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在18家规模以上的企业中,通过购买来获得最新技术的只有安徽省热力电缆有限公司、安徽慧艺线缆有限公司和安徽华峰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三家,通过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研发获得最新技术的企业有11家,通过与大学、研究所等研发机构合作获得最新技术的企业有9家。在这18家企业中,自主技术研发占50%以上的企业有7家,完全自主技术研发的企业共有4家。另外,通过实地走访发现有些企业已经有了自己的技术研发部门。说明当地的技术创新情况是很及时的,当地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整个高沟的技术创新优势很好。

2.4.3 掌握技术知识的程度

(1)技术含量的高低。电缆的生产工艺流程固定,无论是普通电线电缆还是船用、军用等特种电缆,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材料质量的不同,除了设备新旧不同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电缆生产技术含量并不高,容易掌握。

(2)员工受教育程度。当地企业的员工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90%企业员工都经过企业内部培训。对于这些员工来说,他们对于电缆生产这类技术很容易接受掌握。

2.4.4 企业战略、同业竞争

企业的当前战略任务是扩大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质量,塑造品牌;抢占市场份额,争取站稳脚跟;维持市场份额,打击现有对手,扼杀潜在竞争者。而且,当地企业之间的同业竞争很激烈,主要表现在价格竞争、人才相互挖掘等方面。从调查中得知,电缆生产企业是通过接订单方式来生产的,也就是订单式生产。而这些订单主要是靠业务员来提供,于是每批新订单过来的时候,同业之间会相互竞价,价格最低的厂商就可以竞得订单。在人才相互挖掘方面,同业竞争就更加明显。由于当地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生活条件艰苦,所以人才引进很困难,企业之间就会从同业企业里挖掘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

通过对企业战略和同业竞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地企业拥有合理的战略目标,同业竞争也相当激烈。说明当地企业的发展势头和发展冲劲很强烈。

综合以上四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地企业接受“有用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据此可以判断当地的社会温度属于中等社会温度。按照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该产业集群可以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但是,该集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及时地解决。

3 结论

通过运用两分岔模型及理论对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3.1 社会文化是封闭地区产业集群形成的主导因素

封闭地区的社会文化一般与外界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受当地特有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家所追求的最原始目标不同。例如高沟镇电缆企业的企业家最原始目的是通过最简单的方式使自己摆脱贫困。所以,在一个封闭地区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并不存在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等因素的影响。当地的社会类型以及社会温度是引导集群成长的动力因素。

3.2 产业集群在发展阶段面临诸多问题。

受地区基础设施、人文素质等条件的制约,封闭地区的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其局限性。通过对高沟镇电缆产业集群成长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该产业集群进入发展阶段以后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人才匮乏问题。由于当地的人文素质比较低、基础设施简陋、交通不便,企业很难获得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企业的整体素质偏低,自主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不能迎合经济全面、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其次,管理理念的落后。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方式不能促进企业长远健康的运营。企业管理上面出现了很多漏洞,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存在激烈的冲突。最后,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产业结构的单一化不能确保集群健康的发展。正如文章前面所分析的,高沟镇的产业基本上就只有电缆产业,该集群内部配套产业不齐全,企业仍然存在高交易成本,竞争无序等问题。另外,产业结构的单一性给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如果不能与外界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很容易受到同行业竞争的冲击,失去地区原有的优势,使整个地区陷入经济低谷。

参考文献

[1]郭静.安徽博望、高沟两地产业集群实证分析[N].北方经济,2007.

分集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字:测绘工程3S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in a nutshell mapping is were determined and depicted subject to earth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is concept,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is the application of correlation measurement instrumen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factors of the earth's surface and artificial facilities, and according to the data to draw the corresponding ma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in this area began to expand, and even become a global engineer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in the applic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s used more advanced geospatial technology, this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3S technolog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 this paper,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3S technology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simply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3S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3S技术在我国测绘工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以其方便快捷和海量数据等优势,为测绘工作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下面本文对3S技术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之后对其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指出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 3S技术简述

3S技术,即空间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及遥感(RS)技术,3S技术是目前测绘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它是测绘系统中对空间信息获取、信息管理更新以及分析应用的技术支撑。

GPS技术,是以卫星为基础进行的无线定位和导航系统,它能够为航空抗天、海洋和陆地等提供空间定位数据;GIS技术是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在测绘中应用较为普遍,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建立起不同尺度的空间数据库,向相关者提供形式多样的空间数据查询、分析以及各种决策功能;RS技术在进行空间大面积资源调查、地理空间数据监测、提高空间、时间和光谱分辨率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3S技术也在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他们的最大技术价值在于3S的集成技术,综合利用他们的测绘有点进行技术渗透,取各技术的有点实现技术融合,建立起集成化的3S技术体系。

二 3S技术在测绘中的具体应用

上文中简要的论述了3S技术的基本情况,下面本文就从他们在测绘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空间定位系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空间定位系统技术即GPS技术,它最初是美国研制的一种应用于军事目的的全球定位系统,它是由地面控制系统、卫星系统以及用户接收机三个系统组成的,由卫星发射的信号能够实现对全球范围的覆盖,无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接受到卫星发射的信号,确定出自己的准确位置,因而其在测绘中能够精确地测定出相关位置的经纬度,实现准确定位。

在测绘工程中,GPS应用广泛。首先能够控制城市建设中的测绘精度。为了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测绘需要,城市的控制网点具有精度高、控制面大且使用频繁的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网点有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影响了工程测量的进度和精确度,为了加快对测量数据的掌握,采用GPS技术,能够实现对静态物的高精度测绘,这样就能够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精确的测绘数据。

GPS技术还能应用于对地面控制上。GPS技术具有测绘速度快,测绘精度高,操作便捷省时省力的优势,因此在地面控制测绘中经常使用。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测绘方法,应用该技术建立起了全球性的高精度GPS网和全国性及区域性的高精度GPS网,能够实现对地面的精确控制。

GPS技术还广泛应用在地籍房产测绘工程中。利用该技术,能够实时的进行界桩位置的测定,并确定土地使用的范围面积,将测绘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录入到GIS系统中,还能够获取精确的房产和地籍地图。

(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即GIS技术在资源和环境测绘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的对空间各种资源进行管理,还能够进行快速的分析测试,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GIS技术的测绘对象是点线面这样的空间数据,在测绘中实现对他们的定位分析和描述。将GIS技术引入到测绘工程中,能够实现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手段解决和分析复杂问题的途径。

GIS技术在测绘中广泛应用,首先能够实现对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与交换。构建和维护空间数据信息是一项复杂且难度较大的工作,而GIS技术能够实现对空间数据处理的快捷化,空间数据具有很强的时空性和实效性,不同的数据需要进行不同的更新维护,而GIS技术能够很好的进行这一方面的处理工作。

GIS技术还能够实现对测绘数据的管理。它能够实现对测绘数据的多样化管理,如鲫鱼文件系统方式的管理模式、技术文件系统和数据库混合的管理模式、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组织管理模式等。

GIS技术与测绘学的关系密切,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以及航空测量等都为GIS中的空间实体提供者各种不同比例尺的精确定位数据,同时各种技术如GPS技术和RS技术还能够为其提供实时的动态测绘信息,使得该技术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GIS技术同时以地理学为依托,为其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也奠定了基础。

(三)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在测绘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空间科学等多学科渗透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其综合了多学科的长处,本身具有科学性和应用性,因此广泛地应用,尤其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更为广泛。

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对地形图的测绘中。遥感技术能够应用立体摄影测量的方法获取地面上的三维信息。遥感技术和雷达相结合,能够在测绘中实现更大的突破。雷达卫星具有全天候、不受云雾等天气的影响,将其与遥感技术相结合,能够测绘出更加精确的数据。

遥感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还表现在能够制作出正射影像图。遥感影像是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面上物体的图像,正射影像图在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的同时能够增强图像的效果,生成具有地理空间坐标的遥感影像。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图在测绘中应用广泛,能够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土壤测绘制图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利用遥感技术还能够实现对遥感专题地图的制作,对测绘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好空间分辨率和比例尺、破布分辨率以及波段的选择、对于时间分辨率和时相的选择也需要注意。

(四)3S技术的集成应用

3S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项技术都有其优势,但是也不能够忽视其劣势,为了提高测绘的精确度,在实际测绘中可是实现三种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测绘中充分发挥三种技术的特长,形成对地测绘以及信息处理与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 3S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上文中对于3S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由前可知,3S技术的应用正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其今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集成化在测绘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GPS技术主要在测绘中实时的提供测绘目标,其中包括了各种信息运载平台的空间位置等;而GIS技术则在测绘中需要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处理,实现集成管理和动态监测,建立起新的集成信息平台;RS技术在测绘中则需要对目标进行实时的检测,对测绘目标的环境进行检测,及时的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信息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目前情况下3S技术的集成应用还处于发展时期,对三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和在线连接方面的技术处理还不到位,对于信息的技术处理和整体的把握还缺乏过硬的技术支持。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3S技术的集成发展在测绘中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形成一个发展大趋势。目前三种技术的集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在应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地籍测绘中,就应用到了GPS技术接受测绘的数据和目标的地理位置,再通过遥感技术进行信息图像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输送到GIS系统中,这样就很好的综合应用了三种技术,虽然离着三种技术的集成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已经能够基本上实现三种技术的综合发展利用。

要实现3S技术的集成发展,需要有高科技的支持和系统技术的配合,从上文的论述中不难看出,要实现三种技术的集成发展并不是一件统一的事情。目前来看,在测绘中三种技术相互协作进行测绘,还是得到了实时的动态数据,且数据的精确性还是很高的,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这种技术的集成在测绘中也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测绘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3S技术在集成发展的过程中还在很大程度上对数据通信技术有依赖性,在这个过程中,大容量、动态性实时性以及高速度的数据通信是不能缺少的,目前,随着多媒体通信卫星和宽带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也对3S技术的集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综上所述,3S技术正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朝着集成的方向迈进,3S技术实现集成化发展将会带动测绘行业的快速进步。

结束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科技在测绘中的应用也更为广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3S技术。在测绘工程中,三种技术相互协作,为测绘提供了精确地数据信息。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对空间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遥感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其在测绘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测绘质量水平要求的提高,三种技术的应用要实现集成化的发展,这是今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本文又对这一趋势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于今后3S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有所帮助,并能够实现3S技术的集成化发展,提高测绘的质量,促进测绘工作朝着更远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莫丽君 论3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技术与市场,2012年第02期

[2] 刘钢锋 郭庆丰 浅谈3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级发展前景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4期

[3] 王涛 王晓明 3S技术在国土资源测绘中的应用 科技与生活,2011年第16期

[4] 石金峰 刘学斌 赵天雪 3S技术与测绘学科发展的关系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第04期

[5] 戴大宝 3S技术在国土资源测绘中的应用探索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4期

分集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计算机理论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探析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都是现代化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单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不同的单位有自己独特的行业特性。因此,需要的计算机系统的万千变化。从政府系统的医疗单位的管理系统,从工厂的生产管理系统,证券市场证券管理系统。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系统集成应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综合技术手段,是指导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逐步实现的一种方法和策略。系统集成是一种思想,概念,哲学,它不仅包括技术集成,更不能缺少艺术构件集成。

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分类

依据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相关特点,可以把计算机系统集成分为计算机硬件系统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服务、计算机硬件设备集成与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技术与服务三大类。以下对这三种项目的管理实施进行简要的定义分类解析。

2.1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

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和项目管理服务,也可称为整体设计和项目管理,这主要是买方将正确的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一般情况下,购买者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结构设计以及性能指标,粒度分布有一定的认识。这类项目的实施要求相关服务提供商设计计算机系统在各种领域,它可以覆盖大部分的电脑系统,同时,相关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也很高。

2.2设备的集成安装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集成和安装也可以称为一体的设备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集成和安装是一种最常见的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但大多数消费者比较常用的计算机硬件系统项目建设模式。在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硬件设备建设,集成和安装要求买方应进行全方位的计算机系统集成框架和设备性能管理等定性选择论点。简单来说,相关设备的供应商,只要依据合同标准实施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设备供应商,采购和安装即可。

2.3技术服务

计算机硬件技术和服务也可以称为工程技术服务。鉴于这种类型的项目,其主要是由它的技术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系统集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建设项目。设备技术服务通常是在一个特定的服务指标和技术要求为主要目的的。这使得买方设备问题的技术和硬件的疑虑,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培训支持。这类项目的实施需要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技术结合有效的论证。

求学网为您提供“计算机理论试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解决您在写计算机理论论文中的难题

计算机理论试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3、计算机系统集成目前存在的问题

3.1微机系统及工具软件的管理问题

因为目前的电脑系统和软件工具比较大,如果一台设备的问题,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通常需要系统工作了一天。作为一个结果,上网计算机数量巨大,导致系统维护人员疲于奔命,也是很难保证服务质量。

3.2用户管理的问题

用户被限定在固定的机器上,同时,用户的数据和文件也只能保留在该机器上。若要使用其它机器,必须在每台机器上创建该用户帐号,并将用户的文件和数据复制到新机器上。当用户固定使用的机器发生故障时,容易造成用户数据的丢失。

3.3Landmark等专业应用软件方面

在计算机系统集成前,需在每台解释工作站上安装专业应用软件,并创建用户,用户在指定的机器上加载数据,以便开展工作。如此一来,用户和数据与机器捆绑在一起。有些时候,结果有的机器满负荷工作,有的机器却相对闲置。

3.4外设的共享问题

由于彩色绘图仪、彩色激光打印机、磁带机等大型外设价格贵,数量有限,不可能配置到每台机器上,用户只能登录到固定的几台机器使用。

4、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趋势

广泛集成分布式网络环境与市场竞争的全球性激烈,每个企业集成中心也延伸到了企业的整合,使企业应用在分布式网络环境的大型integrated.web为基础的用户界面统一,使部门和地区不同的人,组织,所有用户实现方便,实时获取信息,因此,该网站的用户界面的统一是必然趋势,计算机系统集成。

专业化与多元化系统集成技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在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有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系统整合模式不再是简单的结构,功能单一,但基于网络结构的复杂和多功能转型。因此,专业化与多元化系统集成技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系统集成。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使企业供应链的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和资源充分共享,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电子商务可以说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已经成为一个必然。

结语

采用现今先进的域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对开发研究工作的主要计算机软、硬件平台进行了系统集成,建立了域控制器、远程安装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软件分发服务器、NI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磁带机服务器等十余套应用服务器,实现了操作系统远程安装、应用软件自动分发、用户数据跟随用户网上漫游、用户数据,应用软件集中管理、磁带库系统、远程自动数据备份等。系统集成尽管提高了系统管理工作的技术难度,但却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工作,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2][美]Jeffrey A,Ferris.Windows2000部署与桌面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相关期刊更多

化学分析计量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煤炭分析及利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