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年末感言

年末感言

年末感言

年末感言范文第1篇

前阵子热映的电影《2012》,再一次在全球掀起了“世界末日”的浪潮,影片中展现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场景,譬如巨浪夹带着约翰肯尼迪号航空母舰砸向白宫;洛杉矶城在地震的轰鸣声中沉陷;海啸覆盖珠穆朗玛峰……众多熟悉的世界地标都被毁灭。很多人都表示看过影片后,沉浸在地球毁灭的场景中无法自拔……

读者来信

去年我就看过一本关于2012年世界末日的书,当时看完后我一连几天都没有睡好觉,总是在床上想如果世界真的毁灭了,如果我真的死了的情景。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好了。前几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看了《2012》这部电影。可自从看过这部电影之后,电影中的那些天崩地裂的场景就不断在我脑海中出现,让我不由自主地害怕。

我现在什么事也做不了,书也看不进去。以前我经常和同学踢踢球什么的,虽然高考压力很大,但我还是很快乐的一个人。可现在我和谁也不爱多说话,甚至连我最喜欢的网络游戏都不打了。整天好像精神恍惚,总是感觉到房子在摇晃,甚至有一次半夜醒来忽然觉得地震了,抱着衣服就要往外跑。我知道这种情绪很不正常。我就要参加高考了,我真担心这种情绪一直持续下去会耽误考试。我现在真的很苦恼。

读者晓明

关于“世界末日”的种种,有人听了会一笑了之,我的同事看《2012》时竟然睡着了。在他眼里,根本不会有什么世界末日,片中展现的场景看起来是那么虚幻;而有些人会因为预言产生动力,想在“剩下”的时间里,努力得到更多;还有些人则不然,他们在这个“预言”面前被击倒,整日惶恐不安……据报道: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大卫莫里森警告称,这种热潮或将引发人类恐惧症和自杀潮。科学家们发现,许多人已产生了“世界末日焦虑症”。在美国宇航局的网站上,许多民众对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预言表示疑虑和恐惧,已有两名年轻人表示正考虑自杀,另外还有两名妇女已打算先杀掉自己的孩子然后再自杀,因为他们无法面对世界末日的到来。

谁最害怕“世界末日”

曾赴四川,参与过汶川地震危机干预的心理专家孙波,对于人们面对“世界末日”恐慌问题是这样看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恐惧存在,只不过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被激发。当感到灾难即将到来或者灾难来临时,原有的恐惧会被激发出来。会极度恐慌者一般有明显的个性特点:他们对周围的人难以信任,缺少安全感,从小就缺乏对事物怀疑的控制力;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个性,不愿意给别人增添麻烦;敏感;对自己要求高,追求完美;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这些个性特点造就了只要有一点的风吹草动,内心的那份恐惧感就轻易地被激发出来。他们很脆弱,在强大的感官或精神冲击下,容易得到很强的心理暗示,会感到“世界末日”似乎真的要来了,这种强大的暗示对他们来说是种创伤。并且他们会在不断的联想当中强化这种意识,比如会认为现在的流感爆发、各地不断的地震,就是世界末日来临的前兆。在这种不断的联想中,强化了末日来临的恐惧。

越逃避,越恐惧

恐惧这个东西,专门找人的薄弱地方攻击,越是想逃避,越是脆弱的地方,恐惧就越强大。除了个性上的特点,从宏观上来说,产生极度恐惧的人大多还有几方面原因:

生理方面。可能由于自身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产生焦虑,将事情夸大,总是感觉死亡似乎如此接近。

心理方面。总产生消极的想法,看待事物总是挑不好的方面去看、去想。

社会因素。身边的生活情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亲人去世,这个时候的人是很脆弱的,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他们往往喜欢反向表达,明明是没有的事,却偏要固执地相信是有的。用逃避的手段,将事情合理化。

面对恐惧我们怎么办

正常人在困难或预感将要发生不利情况时,产生害怕和焦虑情绪通常并不构成疾病。一般最多在一个月左右会消失,生活不会因为看了灾难片而发生变化。只有当焦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超过一定范围才构成焦虑。如在事情过去的几个月后,仍不能释怀,自己通过各种方法仍然无法调整,恐惧的场景不断闪回,有的甚至对生活和工作都产生影响,什么也不能做,这样的人就需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帮忙了。

对于一般人来说,想摆脱恐惧可以从几方面来做:

第一,从认知上调整。告诉自己,它就是个电影,是虚假的。找一些相关的资料证明自己的恐惧根本是杞人忧天。如搜集一些“世界末日”曾经的预言,用事实证明预言是假的,人们现在还是活得好好的。或者干脆假设这一担心是真的,是真的又怎样,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大家都和你一样,坦然去面对,这样反而能够更珍惜现在的生活。

第二,从行为方面调整。多和周围的人说说,让朋友帮助你分析。适当做一些放松的事情,比如听听音乐、做做瑜伽等。让自己放松下来,别那么紧张。

第三,不能逃避。解决恐惧的根本还是要看清楚自己,勇于面对自己的恐惧,找到恐惧的原因,分析解决它。应该在一次次的恐惧中让自己的承受能力得到提升。

延伸阅读>>

事实已证明许多预言都是失败的

实际上,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们曾无数次预言过“世界末日”的来临,仅具有世界影响的说法就有40多种,当然,事实已证明许多预言都是失败的。

年末感言范文第2篇

吐槽无力,给玛雅人差评

@三千烦恼丝:卖假货,物流烂,物流不靠谱,服务态度不好,只能单向沟通。亲,建议给玛雅人差评!

@铁血丹心:玛雅人竟然给全体地球人开了个国际玩笑——末日没来!害得我精神高度紧张了一个晚上,眼睛都成了熊猫眼了也没看到地球爆炸的绚丽的“烟火”盛宴。

@微小礼:流传广泛的末日预言终于被时间所否定,但是这些天借着“末日情结”,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也进行了点滴回顾。翻看这些日子你曾写下的愿望与回忆,以今天为一个新起点,珍藏起旧回忆,在新的一年认真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末日”起源被误读

@皮尔斯:对于玛雅人来说,对于古代墨西哥和中美洲人来说,时间不是从一个固定点开始并且向前走,一直走到未来的。它是循环的,所以玛雅人有好几种历法,包括两种主要的。所有的历法都是循环不息的,有开始有结束。不像西方历法没有终结,没有预期中的结束。所以这只与时间概念、预期有关,也就是从一个时间段转到另一个时间段去。

@吉列尔莫·贝尔纳:玛雅文明中是不存在世界“末日”这一观念的,它源于受基督教和犹太教影响的西方文明。

@丹尼尔·弗洛雷斯:玛雅人曾经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很高的造诣,其创造的历法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记录时间的方法之一,与我们当前所使用的历法截然不同。一些人将玛雅长纪历纪元的终结与世界“末日”相联系显然是牵强附会的错误做法。

“末日”情绪是种社会病

@卢婧:自从有了这个预言,我都要崩溃了。每次听到有人说,啊!2012啊,我要快点把钱花完。我要……拜托,你只是找个借口吧。这算是什么预言啊?

年末感言范文第3篇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度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介传播环境下的视觉建构研究”(SK13LX2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冯菊香,女,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专业新闻报道和新媒体研究。

摘 要:“世界末日说”属于流言中的谣言,其传播渠道主要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新媒介传播等不同途径。“世界末日说”传播的影响成了现代“魔弹论”的翻版,究其原因,除了深层的社会原因外,与电影《2012》引发的恐慌、新媒介建构的“拟态环境”等推波助澜不无关系。为此,可以从公众理性认识“世界末日说”的本质;媒介理性设置报道议程;政府应加强科技知识普及力度等方面进行治理。

关键词:2012“世界末日说”;传播路径;传播影响;传播治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037-03

网络流言的肆意传播已经成为网络治理的“公害”之一。2009年11月上映的《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影片传达一个重要信息,即玛雅人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随着电影的热映,一场席卷全球的“末日”讨论随之形成,电影中以玛雅文化为背景和逼真震撼的灾难场面,使不少人一度甚至信以为真。2012“世界末日说”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直到2012年12月21日平安度过,该流言才不攻自破,慢慢淡出公众的视野。从传播学的角度梳理2012“世界末日说”的传播路径与影响,有利于我们认清网络流言的本质,有效治理网络流言的传播乱象。

一、“世界末日说”属性辨析

《新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中,“说”有“(名)言论;主张(著书立~|邪~|自圆其~)”之意。“世界末日说”是宗教概念的预言,它属于谣言还是流言?《辞海》中,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捏造的消息。而流言,散布没有根据的话,亦指谣言。可见,二者是同义词。段鹏曾总结谣言的特点:必须在一定数量的人群中流传;必须为众多人相信;它与事实有出入的消息[1]。2012“世界末日说”基本具有这些特点。不过,笔者更认同流言与谣言之间是从属关系,流言概念的外延更加宽泛,而谣言的感彩更强烈。流言包括良性的善意的、中性的、纯属娱乐性质的以及恶意的破坏性的不确定消息[2]。谣言属于最后一种。因此,“世界末日说”当属流言中的谣言。

二、“世界末日说”的传播途径考察

梳理“世界末日说”的传播途径发现,其传播的主要路径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新媒介传播等。

(一)人内传播

2012“世界末日说”源于苏美尔人发现的一个假想中的行星“尼比鲁”,很多人知道假想行星“尼比鲁”后,纷纷对信息进行内化处理,逐渐产生“尼比鲁”将撞击地球的说法。后因一个自称能与外星人沟通的人说“尼比鲁”将要复归,并把这一灾难的最初时间预测为2003年5月,但当时什么都未发生,随后又将时间改成了2012年12月[3]。这个说法仅是个人的揣测,且建立在一颗假想的行星之上,缺乏可信的依据,这是2012“世界末日说”传播的基础,也是“末日说”流言人际传播的源头。

(二)人际传播

当个人完成内向传播后,2012“世界末日说”便开始由人内传播走向人际传播。在人际传播过程中,为了传达更丰富的意义或增强传达效果,人们会辅以手势、体姿、表情、眼神等手段,或通过如电话,以及互联网上的电子邮件或谈话软件等媒介,甚至借所谓的“科学推理”之名来进行传播。有人提出太阳系将穿过一个神秘的和完全虚构的太空区域,该区域被称作光子带(Photo Belt)。“天堂之门”利用这些谣传,在2012年3月制造了集体自杀事件[4]。“世界末日说”借助错误推理扩大了传播范围和影响。

(三)群体传播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人遇到某些突发性和威胁性事件时尤为积极参加群体传播活动,这样做是为了寻求有关事件的信息,弄清事件与自身关系,从而采取应对措施。当公众对2012“世界末日说”半信半疑时,人们已经无意中成为群体传播中的一员,并开始寻求更多的信息来求证事件的真伪,这是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需求的考虑。群体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是“群体遵从”或“群体追随”,这导致部分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因对社会的不满而希望公平正义的“新世界”到来;“末日准备族”忙着储备存活必需品或训练求生技能,是这种“群体追随”现象的折射。

(四)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一对多的传播,其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传统媒介不管是辟谣还是报道有关迷信2012“世界末日说”的新闻,无形中或有意无意地传播着2012“世界末日说”。2009年11月13日上映的灾难片《2012》就起到了这样的助推作用,某种程度上,电影的全球影响力要比其它大众媒介大得多。

(五)网络新媒介传播

新媒介以手机、互联网为主体,人人是受者也是传者,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传播网络,实现了双向互动传播模式。1997年3月到5月,天好者卡克施拉梅克对海尔-波普彗星进行观察时得出了错误结果,导致“世界末日”论的产生。他在某网站留言,一颗伴星紧紧跟随在这颗彗星之后,该网站将这条消息不断夸大,传至全球。2012“世界末日说”如接力棒般地被网民疯传,形成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高速、超量、多样化、范围广的特征,且没有终点。加之,新媒介具有融合传播的特性,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个性化、多元化、门槛低、监管难等特点,使2012“末日说”如洪水般泛滥并蔓延开来。

三、“世界末日说”传播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一)“魔弹论”的现代版

2009年上映的美国灾难大片《2012》席卷了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票房达到7.7亿美元。该片犹如一颗魔弹击中所有人,掀起了“世界末日说”的大讨论,在三年时间里不断释放它的能量,2012年达到了高潮。尽管不是所有人都应声倒下,但仍不能忽视其强大的效果,很多人还是或当真或娱乐地把电影所传递的“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信息记忆了下来,并有意或无意地传播这一说法,造成现代版的“魔弹论”现象,如2012年12月4日是成都双流县九江镇的“赶场天”,一些听信流言的市民在集市上疯狂抢购白蜡烛和火柴,造成白蜡烛脱销[5]。国内一些地方发生“全能神”组织人员利用2012“世界末日说”非法聚集、上街散发宣传资料,散布世界末日谣言,鼓吹“只有信教才能得救保平安”,蒙蔽吸引不明真相的群众信教等等,这些乱象是2012“世界末日说”传播产生的消极影响。

(二)“世界末日说”迅速传播的原因

1.社会原因

2012“世界末日说”得以迅速传播有深刻的社会原因,有论者认为,“世界末日说”的广泛流传,显示了人类信仰的缺失。就我国而言,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众多矛盾,如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幸福感指数却没有呈现出正相关地提高。不断攀升的物价,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工作难找、工资难涨等种种问题凸显,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城乡二元化、仇富仇官心理不断积聚等因素,加剧了公众的“不安全感”,即公众基本的安全需求得不到保障,这种心理加剧了恶性循环,加剧了民众对社会的不满,诱发公众对“末日说”的推崇,渴望“世界末日”后人类回归平等,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受多元文化冲击的民众开始相信“世界末日说”,并积极参与传播这种流言。

2.传媒的推波助澜

(1)《2012》引发的恐慌

灾难大片《2012》聚集众多灾难,展现了一系列震憾人心的场景,如洛杉矶的超强地震,黄石公园火山猛烈喷发后的天降火球,由地震引起的巨大海啸吞没印度,巴西里约热内卢耶稣像倒塌……这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片中的逼真特效和引用的玛雅历法,使观众在娱乐之余也信以为真。尽管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们一再声明“2012年12月21日绝非世界末日,呼吁观众切勿因沉迷科幻电影而杞人忧天”,但还是有不少人坚信不疑。这与1938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将科幻小说家H・G・威尔斯的作品改编成广播剧引起的恐慌如出一辙,可谓“魔弹论”的现代版。

(2)新媒介建构了“拟态环境”

随着互联网及新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麦克卢汉所言的“地球村”已然成为现实,互联网让全球人沟通没有障碍,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个地方发生的灾难瞬间就会传遍全球,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如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造成11.3万人丧生,25万人受伤,近150万人无家可归。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死亡750人,同时有200多万人受到不同程度损伤。2010年3月21日,冰岛南部火山喷发,欧洲多个国家关闭机场。2010年4月8日,中国广西贺州市出现近20个由地陷形成的“天坑”。2010年4月14日,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2010年世界各地频发自然灾难为2012“世界末日说”做了“铺垫”,民众猜测下列事件可能是末日来临的前兆。灾难的发生越集中、频繁,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越让人恐慌。媒介建构的“拟态环境”主要通过大众媒介间接形成,加之个人直接的经验性感知有限,这种压缩和扭曲真实的“拟态环境”,被公众当作客观世界的真实图景看待并作出反应,恐慌及混乱自在意料之中。

四、“世界末日说”传播的治理

要对2012“世界末日说”这样的流言传播进行治理,可以从公众、媒介和政府三个主体入手:

(一)公众应理性认识“世界末日说”的本质

“世界末日说”原本是一种宗教预言,其本质是谣言。它起着道德训诫的作用,我们无需用其自欺欺人。自2012“世界末日说”流传以来,科学家们就开始不断地辟谣。2012“世界末日说”事实上是个别人牵强附会玛雅历法所致,2012年12月21日并不是玛雅历法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万事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理论上地球也有毁灭的一天,但那将是极其遥远的事情,民众不必杞人忧天、盲目信仰,应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认识“世界末日说”的本质,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二)媒介理性设置报道议程

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媒介的一种功能,即通过反复刊播某类新闻,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媒介根据公众对媒介的需要程度、接触媒介的频率、不同公众的兴趣等设置相关议程,这表明媒介对公众的引导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大众媒介对“世界末日说”进行过辟谣报道,无形中也助推了“世界末日说”的传播,媒介议程影响了公众议程,公众议程又会影响媒介的进一步决策、报道过程。与信谣、传谣式的传播不同,这是无形中的助推起的副作用。网络新媒介可以利用这一效果来设置报道议程,将辟谣的报道放在显眼位置,分散受众的注意力,不要和关于报道迷信“世界末日说”的报道闹剧放在一起,形成聚类,以博人眼球,这样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不同媒介在关乎“末日说”辟谣的报道议程设置时,要注意版面、时段、页面位置,要理性应对,不盲目跟进,不成流言传播的“帮凶”。

(三)政府加强科技知识普及力度

我国历来重视科普工作,设有专门的科普管理机构。2002年6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科普为内容的国家法律,随后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策保障。就流言传播现象而言,政府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协调好自身与公众、媒体的沟通,消除“噪音”,减少末日说的负面影响,积极履行社会管理者的角色,维持社会稳定。在认清科普的本质和特点后,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第一,通过学校教育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第二,利用媒介实现多渠道的普及工作,扩大普及范围;第三,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世界末日说”的话题自古有之,经久不衰,2012“世界末日说”只是最新最近的一个个案,理清其传播途径和本质,对其进行科学治理,消除其负面影响,净化传播环境,规范传播秩序的新局面将不难实现。

参考文献:

1 段鹏.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 师英.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0.

3 百度百科.尼比鲁[DB/OL].http:///view/3776273. htm?fromId=2764787.

年末感言范文第4篇

观映之后,我又多了一层考虑:为什么世人总有一种世界末日情结?世人对末日的兴趣,與人类普遍的不安全感、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有关系吗?这种情结是不是现实危机感的心理投射?

不禁想到自己年幼时的一个亲身体验: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从《参考消息》上看到一条国外新闻,大意是说地球也许很快就会毁灭,于是我马上就砸了自己那个心爱的存钱罐,两天之内把罐里的硬币全部花光。那一次的惊恐记忆,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如今回想起来已是一个笑谈。

大家或许都有印象,近一个世纪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关于世界末日的讨论。有关“世界末日”的预言和说法很多,而且大多听起来有根有据,常常在一定时期内在许多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引起恐慌和不安。电影《2012》不吝使用大量视觉特效,又一次发扬光大了世界末日毁灭论,更引入了所谓的科学理论来压阵,还特别地利用神秘的“玛雅预言”进行宗教般的末日论催眠。

我想,从古至今,人类对于“终极”问题总是心存畏惧并充满兴趣,其原由大概是对支配宇宙的规律茫然无知,还有对自身去向的好奇。事实上,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人们都在追问:我们这个世界在什么时候开始,又将如何收场,会不会走向末日?

另一方面,我们的祖先又在探索和认识世界时,从呈现出明显规律性的天文现象(如四季轮回、月相变化等)中,派生出轮回的观念,推断并相信万物有开始也有终结,然后再从头开始。经由这种颇具哲学意味的推测,又产生了與宇宙启示有关,往往也掺杂了宗教思绪的世界末日的观念。

西方的一些学者一再阐明,“末世”的提法直接源于《圣经》。其原因在于,與东方文明相反,《圣经》创造了一种“线状时间”的概念,即时间有始有终。这种时间概念影响了整个西方思想的发展,包括非宗教群体的思想发展。《圣经》之《创世纪》叙述的是人类起源,其各种末世故事着重描写的是世界的终结。而《圣经》之《启示录》则预示了人类发展的各个时期将要发生的、多为悲剧性的事件。它虽一一作了列举,但却没有注明年代。其终局是人们熟悉的所谓“最后审判”,它也是西方文化中关于世界末日预言的一个重要源头。到了那个时候,上帝将终止历史的运行,并根据每个人的作为将他们一一审判。

《启示录》还提到,末世到来的那个千年终结之时,魔鬼将被擒缚,基督再次现身并重新主宰人世。许多研究者认为,对世界末日的担忧和恐惧只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因为在那个笼罩着焦虑的年代,每发生一件大事都有人在《启示录》中对号入座,并寻求解释。

人们对末日的想法和信仰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就像产生它们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一样复杂。而末日跟恐惧的关联,按照当今心理学家的说法,人们极易从虚假的恐惧里获得一种快乐的体验(想想我们小时候临睡前,为什么心里害怕却仍爱听大人讲大灰狼或狼外婆之类的故事吧);有些人则是借此排解焦虑、获得解脱(例如“反正我自己也过得不爽,大家一起玩完好了”)。

不难发现,每一个动荡的时代都会展现出一幅阴暗的生活图景,并孕育相应的毁灭幻觉或思绪。尤其是,当今社会已进入危机常态化时代,人们似乎变得更敏感、更脆弱了,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信息渠道的增多,传播速度的加快,都使人们对“末日”的恐慌易于转向人类难以预期和掌控、瞬时可吞噬生命的自然灾害。

这种现实危机感的心理投射,既是自然环境恶化、天灾人祸不断、令人们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的必然反映,也是人类对科技变革产生疑虑、对不确定的未来充满恐惧的内心表现。自2011年春日本大地震连带海啸、核辐射灾难发生以来,街谈巷议中更少不了“世界末日”这个热门话题,无疑再次拉近了人们與各种末日预言的距离。

毫不奇怪,那些在末日问题上轻信邪说的人,很容易成为被他人和利用的对象。最近几十年里,世界范围内所发生过的多起教徒集体自杀(以求得上帝“拯救”)事件,就是一个明证和警示。可悲的是,那些鲜活的生命消失之后,世界末日并没有如期降临,这种结果真让人扼腕而叹。

要说“现实危机感的心理投射”,不妨从如下角度讨论问题:人类从古至今从没停止做自己所能做的愚蠢的事情。我们这个文明的巨大潜力,不仅可能表现为兴旺发达,也可能表现为可怕的倒退。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一切都在加剧或转型的时代,人类第一次确实有了“自我根除”的能力。有人甚至认为,我们的地球可能也会成为一个供其他文明研究的“死文明”。因为,人类能够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與此同时,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随着岁月的流逝,危险的东西日积月累,造成的问题不断升级,终会导致世界末日的降临。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相信,人类解决问题的速度总会超过问题产生的速度,从而有望避免事态的急剧恶化;在这些人眼中,大多数环保主义者不过是“世界末日的预言人”,他们都过于杞人忧天、危言耸听了,实则是以與恐惧斗争的名义又制造出恐惧。

还有人(依据世界末日说)猜测,我们将碰到一些人力不可控的危机(如电影《2012》所展现的那样,太阳变化导致地球两极倒转,地球外壳和表面突然分离)。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未来并非完全在既定的命运之中,而是会以某种方式保持其不确定性。

不管怎么说,末日论的作用就像放大镜一样,提高了人们对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的警觉度。众所周知,我们今日社会的特点是人们普遍只关注此时此地,只考虑一时之享乐,只重视由日常事物與文化强有力支持着的眼前的感官享受。而且,我们确实也需要研究:为什么人们在被告知并确定有关危险(比如说环境恶化、全球变暖)之后,仍会我行我素地做一些只会产生短期利益并会带来不应有的长期危害和高昂代价的事情。

今天,学者们比较普遍的意见是:尽管人类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危险,但要彻底地毁灭人类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目前需要防范的比较明显的潜在灾难主要有两项:(1)大规模战争爆发,(2)环境继续恶化和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不过,也不排除新病毒导致大规模流行病的发生……

内忧外患多了,人们自然会产生对未来消极的期待。数十年前,英国哲学家罗素对日本的“过劳死”和美国的饥饿问题进行仔细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人类将比预想的更快地消亡。”更早些时候,1923年,他曾经这样写道:

人类世世代代的劳动、他们的全部热情和心血、他们的全部光辉灿烂的天才,都将注定随着太阳系的死亡而消亡。人类光辉成就的整个殿堂,都必然被埋葬在宇宙的废墟之下。

的确,天文学家关于宇宙起源和发展的理论,已经大体勾勒出整个宇宙、太阳系、地球将如何终结。关于这个话题,澳大利亚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在他的一部著作中表达得更为清晰。在他看来,真正的宇宙末日(或者说“大危机”)不只是一切有形结构的末日,它是一切现存事物的末日。因为大危机的瞬间,时间本身已经停止,要问以后会发生什么是毫无意义的,就像问“大爆炸”前发生过什么一样。对任何事物来说,根本不存在“以后”会发生什么,没有任何时间可言,哪怕是静止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不存在空的时间。他最后写道:

年末感言范文第5篇

20日一大早,河北唐山网购族孙宇就收到了从网络商城上购买的数码相机。包装盒内赠送的一张“2012末日方舟中国号船票”,让从不相信“末日”传闻的她对商家这一做法感到很无奈。

记者看到,“船票”十分精美,正面印有“登船”的时间和地点,背面印着电商的促销活动和宣传语。整个“船票”以蓝色的地球为背景,和电影《2012》中的船票十分相似。

随着玛雅人“世界末日”预言日期的临近,商家之间的“末日营销”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记者了解到,不少商家早在12月初就已经展开了“末日促销”大战,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营销模式,即“末日营销”。“末日”只是商家宣传的噱头,真正的目的还是想刺激消费。

记者在网络电商淘宝网的宝贝栏里输入“世界末日”,很轻松地就检索到20多页的商品,包括世界末日生存手册、诺亚方舟船票、“末日”避难包等等。而其中最抢手的是一张20元的“世界末日船票”,目前已售出2823件。“很有创意的船票,其实买"船票"只是想留个纪念。"世界末日"并不是真的。”网友“门徒冥狼”在购买“末日船票”后在评论中写到。

据业内人士称,每年12月是年末狂甩、清仓甩卖月,商家这个月的业绩决定着整年的销售业绩。但今年特别不同,因为有2012年双十二、“末日”等噱头让商家宣传更加卖力。一些大型网络商城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末日”促销计划。实体店也紧随其后,推出各式各样的打折促销活动。

面对明天(21日)就是“世界末日”的传闻,大多网友泰然处之。新浪微博网友“遗忘曾经”说,末日狂欢,末日盛宴,末日购物,人们以期盼的心情迎接世界末日的到来,喜剧啊!感谢玛雅人为地球人创造了一个节日。有的网友则干脆将“世界末日”调侃成“2012是芥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