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疾控工作要点

疾控工作要点

疾控工作要点

疾控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一、切实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十二五”规划实施

(一)血、寄、地病防治:一是血吸虫病防治。全面落实查灭螺、查治病各项措施,高质量地完成血防查、灭螺,查、治病等年度任务。进一步压缩钉螺面积,降低钉螺密度。加大疫情监测和防急感力度,做好沿江重点地带的监测预警,健全渔船民血防工作机制,确保不发生本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配合省血防所,推进“数字血防”建设。句容市通过国家和省联合组织的血防传播阻断达标评估,京口区和新区要完成血防传播阻断达标自评工作。二是寄生虫病防治。健全疟疾疫情报告、通报等制度,继续推行“1-3-7”散发疫情处置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工作规范,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疟疾诊断能力;强化与有关部门协作,有效应对输入性疟疾疫情,对新发现的疟疾患者免费提供抗疟药物治疗,建立重症病例救治专家组,提高重症恶性疟救治能力;有序推进消除疟疾考核评估,扬中市和润州区通过消除疟疾省级考核评估。继续抓好食源性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巩固消除丝虫病工作成果。三是地方病防治。严格落实《食用盐碘含量》国家标准,加强对儿童、孕妇等重点人群碘营养及相关健康状况监测,动态掌握碘营养状况,强化地方病防治宣传教育。

(二)艾滋病和性病防治:认真实施省、市《“十二五”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五扩大、六加强”措施,进一步扩大艾滋病检测网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测点建设,继续推广PITC策略和快检方法,力争今年全人群检测覆盖率超过10%,进一步提高病例发现和病例管理水平,降低晚发现的比例。创新高危人群宣教与干预工作方式,提高干预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破解经性传播的防控难题。进一步完善定点医院设置,改进医疗服务,为全市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300人以上,提高药物维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工作质量,维护艾滋病患者的就医权益。探索对感染者实行早期抗病毒治疗,并强化治疗前咨询和随访干预,促进感染者“早发现、早治疗”。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提高艾滋病感染者的关怀救助水平,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提升防治工作效果。积极开展第三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

(三)结核病及麻风病防治:一是结核病防治。进一步完善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发挥疾控机构的牵头作用,强化与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协调配合。按序时进度完成全市1600例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工作任务;强化对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高危人群(50%)的筛查,促进患者早期发现;并为全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抗结核治疗。全面实施中盖结核病项目二期工作,落实完善肺结核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流程,减轻贫困患者看病就医负担,确保利福平敏感、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报销比例分别不低于80%和90%;规范肺结核患者诊治,患者管理及交通、营养补助发放率100%;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纳入治疗率不低于85%,督导访视率100%。二是麻风病防治。进一步健全麻风病监测系统,落实定点诊疗机构职责,加大麻风病例早期发现力度,对新发现的麻风病患者免费提供规范化的药物化疗以及畸残预防,降低畸残率,提高患者的规则治疗与管理率,继续实施“春风行动”二期项目,落实对麻风病畸残者的关怀救助。

二、努力提高急性传染病防控水平

保持传染病疫情稳定,全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趋势,妥善做好各类暴发疫情应急处置。坚持科学有度、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做好全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霍乱、流感、手足口病及虫媒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置。推进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预测预警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监测质量,及时发现疫情苗头,提高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处置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妥善处置各类学校传染病突发疫情。协助南京做好我市范围内的传染病监测与防控等卫生保障工作,确保第二届青奥会的顺利进行。

三、全面提升预防接种免疫规划服务能力

(一)制定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要求。根据市《规范接种,安全健康》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加大预防接种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力度,根据各预防接种单位实际,及时增加预防接种服务频次,加强预防接种安全管理,科学规范地提供预约告知服务,大力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提高儿童家长参与预防接种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实现“实施方案”中的目标。

(二)建立异常反应补偿机制。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提高及时报告和快速处置能力。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与鉴定办法》及《异常反应补偿标准》,做好我市异常反应个案的补偿工作。

(三)继续保持高水平接种率。为全市6岁以下适龄儿童免费提供国家免疫规划11种一类疫苗接种57万针次以上(其中农村儿童30万针次),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强化流动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与管理,及时进行相关疫苗的补种,并纳入系统管理。新建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8个以上。进一步加强疫苗针对传染病防控,强化疫情监测,规范开展查漏补种和补充免疫,巩固无脊灰成果,持续推进消除麻疹工作。

(四)规范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的《第二类疫苗使用指导意见》,规范和改进全市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服务,重点解决在告知、预约、收费、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接种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四、扎实推进慢性病和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一)深入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围绕建设“健康”、“健康”主线,更新观念,调整思路,将慢性病防控融入“大卫生”范畴,统筹现有资源,形成防控合力。进一步完善慢性病防控网络与综合防控工作机制,整合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三类机构功能,巩固和拓展“三位一体”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及内涵。以辖市、区为单位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慢五病”登记报告和慢病及其危险因素核心指标监测,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利用。认真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润州区、新区分别申报、创建部级、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京口区、丹徒区、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进一步做好部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现场考评的准备工作。建立慢性病筛查制度,加大慢性病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现力度。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和健康服务,健康管理率分别达40%、50%,规范管理率达到80%以上。探索慢性病社区预防、随访与大医院临床治疗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京口区、润州区做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管理示范点工作,增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及时总结项目经验,为全市推广慢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工作夯实基础。结合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完善口腔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宣传,推广儿童窝沟封闭等行之有效的口腔卫生保健适宜技术,抓好儿童口腔疾病干预(窝沟封闭)项目,加强项目督查,提高工作质量,全面完成省厅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规范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病治管模式。认真贯彻实施《精神卫生法》,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网络内涵建设,强化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和管理率,在册患者管理率保持在80%以上。强化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探索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方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落实对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治疗、居家管理、社区康复的有效衔接。开展重性精神疾病规范治疗管理项目试点工作,通过市精神卫生中心、疾控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开展重性精神疾病规范治疗管理工作,形成一套符合我市实际的精神疾病治管模式,并逐步在全市推广。加强《精神卫生法》学习培训,贯彻落实《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管理办法》,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和出院信息网络直报制度,做好患者的登记、网络报告和救治管理,逐步提高治疗率和规范管理率。

五、不断加强疾控机构综合处置能力

疾控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疾控;档案编研;实践;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公共卫生日益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工作也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加强新时期疾控档案编研工作,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已成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经编研后的疾控档案材料,内容系统完整,主题明确突出,且经过编研人员的加工、考证、校勘,更显权威、科学、准确,特别是通过向党政领导与有关部门提供高层次的档案信息资源成果,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同时也加强了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提升疾控影响力,更大促进了疾控事业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疾控档案编研成果是衡量疾控工作水平和社会形象的重要标志。

一、加强疾控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检验疾控档案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可以检验档案工作的质量和存在的问题。疾控机构档案收集是否齐全,档案整理是否科学,档案鉴定是否合理,档案保管是否安全,档案统计是否精确,检索体系是否完备,都可以通过开展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得到验证。

(二)是发挥疾控档案史料价值的重要措施。在各级疾控中心档案(馆)室中保存的档案多属“孤本”。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特别是将疾控工作中形成的大量业务档案汇编成各种参考资料,内部印刷或公开出版,既可以避免重复使用档案原件遭受的磨损,又可以很好地开发疾控档案信息资源,从而更快提升疾控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

(三)是促进疾控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馆藏的疾控档案信息资源只有编研开发,才能转化为与现实实践活动发生联系的实用资源、显态资源、动态资源,实现其作为信息资源的价值。疾控档案部门通过向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疾控档案编研成果,可以加深他们对疾控事业的了解,更能取得各方面对疾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促进疾控事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二、近年来我县疾控n案编研工作的具体实践

(一)理清编研思路,体现专业特色。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疾控事业发展、服务中心重点工作这一中心展开。近年来,我们积极寻找最佳切入点,立足为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服务,摸清单位档案利用需求的趋向,确保编研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疾控业务、科研、管理等实际工作需要,为疾控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积极主动的富有成效的服务,充分体现疾控档案编研工作的专业特色,很好地实现了疾控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

(二)创新编研理念,服务社会需求。传统的疾控档案编研工作每年只是撰写大事记,以及收集些有关文件、统计和汇编一些基本数据等等,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疾控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县疾控档案编研工作不仅着眼于为领导机关服务和历史研究服务,积极编研了疾控年鉴、大事记、组织沿革以及死亡慢病监测、免疫预防、地方病、传染病等年度技术分析报告等一些汇编型的成果,还树立主动开放的服务意识,在主动了解各部门需求及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疾控档案编研新领域,如编研开发图文并茂、科学权威、通俗易懂的全县年度健康报告等“适销对路”的产品,积极推进档案编研内容,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各方面对疾控档案的需求。

(三)把握编研选题,改革表述方式。疾控档案来源于各业务科室,载体形式多样,内容无所不包,可用于档案编研的材料浩如烟海,俯拾皆是。因此,如何选好题,有针对性地把需要的信息提炼出来为各项工作所用就显得十分关键。近年来,我县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在系统分析、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坚持为疾控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宗旨,围绕当前和长远的中心工作,了解实际工作的信息需求情况,开发精湛、实用、便捷的编研成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效服务,如及时编研整理我县社区诊断报告,充分体现疾控档案工作和馆藏档案的价值。同时,我们还改变对档案史料的原文照录带来的枯燥、乏味、吸引力不够等弊端,从编研成果的文字表述形式上进行改革,加强对档案内容的必要分析解读,以达到吸引需求者,同时又实现疾控档案的价值。

(四)加强部门合作,突破编研模式。档案编研工作,仅靠单位档案部门自身力量编研开发,在资源收集、开发人才、创作速度、作品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近年来,我们在开展疾控档案编研工作中,创新编研模式,主动邀请县档案局、县政协文史委等专业部门指导或协同参与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充分发挥编研专业优势,实现联合编研开发、成果共享。同时,充分发挥业务科室的专业优势,增强档案编研开发团队力量,实现疾控专业人才和档案专业人才的优势互补,提高档案编研开发的水准和品位,进一步凝聚了单位档案编研开发人气,形成了档案编研开发文化氛围,一批高质量的疾控档案编研成果更是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和卫计委等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三、加强新时期疾控档案编研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要注重按需施编。在疾控档案编研选题上要紧扣社会时展的脉搏,紧密结合疾控工作特点和群众社会需求,紧紧围绕疾控机构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开展选题研究,充分发挥存史鉴史、服务社会的功能,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同时,要结合现实社会疾控档案信息服务对象大众化的趋势,立足慢性病防控、儿童预防接种等老百姓关心的民生工作,依托馆藏资源,拓宽选题思路,形成多元题材,以满足社会各个不同层次档案利用者的需求。

(二)要突出疾控特色。疾控机构在以开展卫生防病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书、业务技术、科研、设备、教学、实物等档案材料。编研人员要经常深入到各业务科室,了解疾控当前重点工作和业务人员的利用需求,特别是要根据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慢性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地方病防治、卫生检验与监测、“五大”卫生等重点业务工作的特点和内容,制定相应的编研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发疾控档案信息,使编研材料的服务对象明确,针对性强,不偏离利用需求,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

(三)要提高编研质量。S多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只编不研,大多是一些原始材料的简单汇总和集合,信息含量低,周期长,针对性和实用性差,利用价值低,无法激起大家对编研成果的信心和热情。做好疾控档案编研工作,要丰富馆藏材料,增加档案信息量,这是做好编研工作的前提;要系统、完整地收集相关档案材料,迅速及时地提供编研成果。同时,要注意疾控编研成果的多样性,尤其是电子形式的编研成果。另外,编研成果要通过宣传、印发和网络等形式及时提供利用,以加快信息的传播和更新速度。

(四)要加强合作共享。随着社会对疾控档案信息利用需求的集中性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疾控档案信息编研工作必然要改变传统的以档案信息部门为主体的“关门主义”编研模式。它包括疾控机构内部各科室之间相互开放档案编研工作,努力形成以编研部门(科室)为主导,其他科室参与和协作的编研模式。同时,也要广泛吸收县档案部门、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参与,采用联合或合作编研,积极推行编研工作社会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补与共享,从而保证疾控档案信息编研的丰富化和系统化。

(五)强化队伍建设。档案编研工作对档案人员自身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作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档案人员多为“半路出家”,因此,必然需要加强疾控档案编研队伍的人才建设,加大力度提高疾控档案编研人员的整体素质。要鼓励他们学习信息技术与网络知识和信息检索技术,拓展知识结构,既要掌握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又要熟悉疾控相关业务,既要有对疾控档案编研的分析综合能力,又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更要牢固树立关注部门和社会需求的服务意识,避免闭门造车。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开展疾控档案编研工作。

总之,加强新时期疾控档案编研工作是提升疾控档案管理水平、加强疾控事业科学发展、树立疾控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疾控档案编研工作必须不断研究探索改革建设中的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为疾控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妮那.在新形势下对档案编研工作的认识[J].办公室业务,2016(17).

[2]吴宏.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5(06)

[3]樊亚萍.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陕西档案,2016(01)

[4]杨思炜.试论中医院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6(06).

[5]李金霞.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云南档案,2007(03).

[6]徐惠茹.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编研工作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23).

[7]杨春涛.浅议医院档案编研工作应如何选题[J].山东档案,2007(01).

[8]刘静. 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 [J]. 黑龙江史志,2014(11).

[9]李琳.对医院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14(02).

[10]李晶.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编研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2).

疾控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一、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

(一)完善领导体系。

统一领导辖区内的疾病防控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污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是疾病防控的责任主体。具体组织、指挥和协调外地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的实施。要建立相关责任单位参与的定期重大疾病会商制度,分析突出问题,制定防控目标与对策,强化绩效考核与评估,保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部门职责。

落实疾病防控免疫规划、污染病管理和重点疾病防控项目建设等工作;牵头落实健康促进行动,卫生部门要加强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和疾病防控队伍能力建设。负责组织对各乡镇、部门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目标的考核评估。

加强资金监管。财政部门应切实保证疾病防控和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经费。

广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学校、托幼机构健康促进行动要求。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突出易受疾病威胁、脆弱人群集中的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单位疾病防控,健全协作机制,共同做好学校疾病防控,防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开展重点污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广播电视部门要认真依照健康促进行动要求。普及相关防治知识。

疫苗群体性应急接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群体性疾病防控工作处置。公安部门要紧密配合卫生部门开展艾滋病、狂犬病等重点污染病防控。

民政部门要积极落实重大疾病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

确保疫苗质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污染病防控医疗药物、疫苗监管。

对重大污染病防控物资价格实施监管,物价部门要加强污染病防控医疗药物、疫苗价格监管。确保疫苗和污染病防控物资价格稳定。

开展污染病防控相关的气象、水质、环境等监测、预报工作。气象、水务、环保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

各负其责,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

(三)完善组织体系。

确保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的重大疾病防控职责,重大疾病防控体系由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组织和部门组成。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进一步明确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完成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目标任务,综合、专科医院应健全预防保健或感染管理组织,切实履行重大疾病防控职责。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协作,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共同防控重大疾病。

(四)完善经费保证体系。

建立逐步增长的疾病防控投入保证机制。保证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所需经费,加大疾病防控投入。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乡镇人民政府要每年预算安排疾病防控专项经费,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加外地疾病防控经费投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五)完善考核体系。

自2010年起,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疾病防控考核机制。县政府建立“纵向”横向”双向考核机制,即建立县、乡镇政府的逐级重大疾病防控考核机制和县政府对各职能部门的重大疾病防控考核机制,狠抓落实,强化效果评估。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卫生、财政部门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统筹和监管,确保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不得截留、挪用。卫生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考核方法和资金拨付实施细则,从而推进疾病防控的全面开展。

二、加强防控能力建设

进一步增强重大疾病防治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和处置能力,健全城乡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强化对严重威胁全县人民健康的污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等疾病的监测、预防、干预与控制能力。

(一)加强疾控队伍建设。

配备乡镇专职疾控人员。严格实行疾控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要逐步空虚疾控队伍。卫生院领导不得占用专职疾控人员名额,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控队伍,保证疾控人员待遇。

(二)提升疾控人员素质。

加强科学管理能力和业务培训,卫生部门应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大力培养疾控服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监测、预警、预防和控制、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实验室检测检验等方面能力要有明显提高,要有针对性地培训一批核心骨干,能尽快在不时增加的业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和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疾控人员业务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重点污染病防控知识全员培训,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三)提高疾控机构技术水平。

完成检测设施设备的配备,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按照国家《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加强规范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检测检验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系统、污染病演讲实时监控系统、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和OA办公系统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信息分析应用水平。

三、加大防控工作力度

(一)加强疾病防控领导。

特别是县卫生行政部门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疾病防控工作。把疾病预防控制放在卫生工作的首位。一把手”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抓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定期召开疾病防控会议,专题研究疾控工作中存在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二)加强疾病监测。

切实做好污染病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要积极主动、规范开展污染病监测工作。不时提高演讲质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发现、核实、演讲、处置疫情。要通过省级以上监测点的规范运行带动其他监测工作,不时扩大全县疾病监测点的覆盖范围。同时,针对地区重点疾病,有选择地增加监测的病种,为政府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三)加强疾病防控干预。

建立平安方便、运行高效、服务规范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网络,县卫生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以农村和乡村社区为基本的疾病预防控制综合干预机制。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与分工。公平地为城乡居民提供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推行重大污染病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免疫规划,针对易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外地主要污染病,开展预防接种,切实降低污染病发病率。对我县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乙脑、乙肝、流感等传染病,结合疫情预测分析,流行季节前针对重点人群接种疫苗。20102011年针对上述污染病,重点实施麻风腮、乙脑、季节性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疫苗和15岁以上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有效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降低污染病流行强度,维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全面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公平地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预防接种和污染病演讲与处置服务。全面实施结核病、艾滋病、乙肝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切实防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二)规范实施预防接种。

完善各项服务设施,认真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严格执行《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合理设置接种点。切实为全县居民提供平安、方便、有效的预防接种服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卡介苗等11种疫苗接种,接种率达到国家有关要求;平安、有序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目标儿童补种率在95%以上。

(三)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

通过党校培训、宣讲等方式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重大疾病防治政策和知识水平。对大众人群、学生、流动人口、妇女以及高危和脆弱人群等提高知晓率,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营造良好防治氛围。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的发现、管理与服务。积极开展自愿咨询检测,推行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减少高危行为,打击贩毒吸毒和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艾滋病传达。扩大美沙酮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针具交换、平安套推广使用等有效干预措施覆盖面。

(四)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战略。

将肺结核病人治疗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落实国家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肺结核病人的经济负担。强化多部门合作与协调,加强结核病健康促进,提高全民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加强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作,通过转诊与追踪,努力提高病人发现率。加强督导,切实落实肺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提高肺结核病人的治愈率。

疾控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一、更新三个观念,以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更新思想政治是务“虚”的观念。无论在形式、内容上,它进行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等等,都有大量具体实实在在的工作,如果将实施政治工作是为“虚”的工作,就容易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形成政治工作“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致使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落到实处。

二是更新思想工作是政工干部专利的观念。政工干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组织者,但不是唯一的实施者,行政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有其独到的管理优势。行政干部发现问题早,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强,解决问题及时,见效快,可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因此,只有政工干部和行政干部齐抓共管,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全面渗透于疾控中心工作各个环节和部位,取得最佳效果。

三是更新思想政治工作是“服务”的概念。长期以来就,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服从、服务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不需要时,可放到一边。孰不知思想政治工作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把思想政治工作仅放在“服从”,“服务”的地位,是人为地将思想政治工作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分割开来,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进入疾病预防控制中来,而不是服务于疾病预防控制。

二、实行三个转变,以改变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

(一)由“小范围”向大格局转变,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构筑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双轨制”的思想政治工作局面,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疾病预防控制的全过程,渗透到各个环节和部位。

(二)由“虚”向“实”转变,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和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由虚“虚”变“实”,首先必须施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记分,于业务,经济指标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二是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与监督,行政管理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运行在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上。三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点子上,重点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过程中的难点,弱点,疑点,热点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渗透,融合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实处。

(三)由“围绕疾病预防控制这个中心”到“进入疾病预防控制这个中心”转变

把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上,充分发挥其协调,促进,保证和预防控制作用,使职工的积极性和设备,技术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质量

三、突出四个重点

(一)突出理论重点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线,贯穿于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建设,文化建设之中,切实同疾病预防机构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多层次多途径组织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突出方法重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除了来自自身的政治优势外,更重要的来自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只有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才具有强大的道义和人格力量,效果才更明显。

(三)突出内容重点

职业道德作风建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我们抓作风建设已形成一套方法规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仅限于形式,而要对实质性的东西作进一步要求,检查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已达到促进职业道德作风建设效果

疾控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 概念分析 存在问题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22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251-01

近年来,流行疾病如禽流感和猪流感等疫情不断爆发,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疾病的不断深入,加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更加迫在眉睫。目前,国内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在学术范围内还没有一个严格意义的基本概念。同时,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 疾病预防控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涉及到整个卫生防疫工作的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涵盖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和管理学、临床医学等重要领域,讲疾病、健康纳入重点研究对象并以疾病的群体发生和发展规律为内容的特殊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保护公众健康、促进公共事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其在发展中主要包括以下特点:

1.1 具有公共卫生的基本属性,是卫生防疫的发展。作为美国医学研究里程碑式的研究报告,《公共卫生的未来》中,明确规定了公共卫生的评价、政策以及保障三个核心功能。此外,我国著名学者在研究中也指出:“公共卫生是以保障和促进公众健康为宗旨的公共事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促进公众健康的公共事业的基本属性。

卫生防疫主要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有效防止疾病传播。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外界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记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但是,随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国在卫生领域将传统的防疫工作发展为了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也可以说,卫生防疫的工作是包含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

1.2 既是一门学科,也是新卫生革命的产物。在大众印象中,疾病预防控制主要是预防医学指导下而进行的社会实践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与各种疾病预防机构有着紧密的联系。疾病预防控制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有着自身学科体系的重要学科。

在医学领域,卫生事业经历了三次重大的革命。1998年5月召开的第51届世界卫生大会拉开了第三次卫生革命的序幕。这次变革将促进全人类的健康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纳入了变革的重要举措。所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现了新卫生革命的基本要求。[1]

2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科研经费不足。在全国范围内,我国在疾病预防控制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同时,原先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求。全国真正的大规模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不太多,而且许多地区在诊断方法和专业技术方面也比较落后。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迫在眉睫。

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我国卫生与保健方面的科研机构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基地建设在科研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与医院和综合性的医疗机构相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基础研究十分薄弱,另一方面国家在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方面也相对不足。[2]

2.2 缺乏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专业人才。在疾病预防控制中,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规范机构的管理。但是,目前国内的这些机构中真正管理的人不多,很多机构甚至出现人员涣散,管理不善的局面。另外,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人才缺乏和管理有限造成很多机构很难适应现代医疗对疾病预防工作的要求。

2.3 健康教育不到位,疾控网络不健全。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健康教育可以说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健康教育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许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仅仅是在国家规定的宣传日做一些简单的健康知识宣传,这些只是皮毛的措施根本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全国大范围内的人对健康知识和疾病预防缺乏常识性的了解。

3 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具体措施

3.1 防治结合,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同治疗同等重要的工作,二者任何一项都不能偏废。在管理中,必须转变观念,各级地方政府都要重视防治结合的措施。同时,要不断加强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机构建设。

3.2 加强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专业性技术人才。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必须坚持把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工作的关键。疾病预防工作必须有技术作为保障和支撑,所以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贯彻科技发展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开展的发展战略。同时,要为相关机构配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教育,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3.3 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疾控工作的规范化。疾病预防控制关于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和政府需要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加大投入。特别是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为地方疾控中心配备相关的设施,不断完善地方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同时,为保障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要进行必要的制度建设,对疾控机构实行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

3.4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推行全民健康教育。疾病的传播在流动人口中非常严重,特别是流行性疾病更是难以控制。针对这些情况,就需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同时,要开展全民范围的健康宣传教育。教育人们在疾病爆发期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同时普及相关的卫生预防知识,培养大众健康合理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效避免疾病的发生。

4 结语

疾病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在开展中需要不断加大防治力度。特别是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更需要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国家必须不断加大投入,推进相关体制建设,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黄留玉.疾病预防控制概念的探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年第29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