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收银转正总结

收银转正总结

收银转正总结

收银转正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经营策略;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2-0032-07

天津市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努力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2001年以来,天津市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银行业也迅速发展,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天津市的商业银行仍然存在竞争力相对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加入WTO大背景下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天津市商业银行发展状况比较

截至2005年10月来,天津市共有中外资银行机构(分行、总部、代表处)36家,其中,中资银行机构17家,外资银 行分行及代表处19家。我们选择以下几个指标来分别说明天津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

(一)经济实力

1.资产和资本规模

(1)资产规模。从调查情况来看,天津市商业银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逐年上升,年均增长近19%,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其中,股份制银行的资产增速最快,年均增速在40%以上。

(2)资本规模。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一家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天津市两家地方性银行2001年以来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农村信用社增加较多,主要是因为2004年农村信用社改革,吸收了新的资本金进入,但资本充足率与国际通行的8%的标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天津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2001年以来一直在下降,主要是因为其资本净额增加速度较之加权风险资产总额增加的速度要缓慢很多。但其13%的资本充足率仍然较高,说明其抗风险能力依然较强,并且能够继续支撑商业银行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2.经济效益

(1)收益水平

①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用税前利润/总资产来表示。由表2可以看出,股份制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逐年上升,是四类银行中表现较好的,在资产规模增加较快的情况下,资产收益率4年间上升了4.76倍,经营资产的能力较强,利润增长较快,这说明其在扩张资产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资产获利能力。外资银行资产收益率相对来说不够稳定,近年来,外资银行在天津的资产在扩张,利润却有所减少,这并不是因为盈利能力不强,而是其经营战略所致。

②利润率和人均利润。这里的利润率用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来表示,它说明银行的创利能力。人均利润用利润总额/职工总人数表示,它说明银行职工的人均创利能力。

从表3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率偏低,前三年整体亏损,利润率更是负数。股份制银行的利润率提高较快,已接近外国银行的水平,主要是因为其利润增加较快,4年间利润由0.61亿猛增至9.93亿元,增长了14倍还多。地方性银行的利润率也随着其利润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人均利润方面,外资银行较高,但是很不稳定,其人员总数这4年间是在不断增加的,导致其人均利润不够稳定。中资银行机构人均利润都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2004年的人均利润分别是2001年的3.7倍、11.1倍和3.5倍。

③资产利用率。资产利用率用营业总收入/资产总额来表示,说明单位资产可以产生的收入数量,反映的是银行利用资产和获取营业收入的能力。从调查情况来看,中资银行机构的资产利用率要好于外国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的资产利用率在逐年提高,这一方面说明中资银行机构这几年在提高资产运用效率方面有所收获。另一方面,外资 银行因为采取了谨慎的经营战略,其资产收益率不高(见表4)。

(2)收入成本水平

①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率。从表5来看,中外资银行机构相差不太大,可见利息收入已经不再是中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收入来源,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成为中资银行机构另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大约占其收入总额的1/3左右。

②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外资银行开展得较好,营业收入中有两成以上是中间业务收入,中资银行机构这一比例不足5%,而且4年间这一比例几乎没有提高,还在原地踏步,说明国内的银行机构在加快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做得很不够,收入来源仍然比较单一。

③非利息支出率。非利息支出率用非利息支出/经营总收入来表示,一般来说,该比率愈低,说明工资福利占费用及其它非利息支出的比率愈小,银行的获利能力便越高。从表5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银行该比率相对较高,都在60%以上,这说明其工资福利占用费及其它经营支出较多。但与地方性银行不同的是,国有商业银行该比率正逐年缓慢下降,这说明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的改革收到一定的效果,获利能力在不断提高。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该比率相对较低,且逐年下降,4年间分别下降了18.9和11.9个百分点,非利息支出的增长小于营业收入的增长,说明其获力能力逐年提高。

3.财务状况

(1)资产负债比率。资产负债比率用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来表示。从表6可以看出,外资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较低,负债总额小于资产总额,而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大于100%,基本上是负债经营。但总的来说,天津市各类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率都在较为合理的水平。

(2)不良资产比率。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直较低,而中资银行机构经过不断努力,在贷款总额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不良贷款额不断下降,不良贷款率也在逐年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较大,其中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接近外资银行的水平,但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下降较快,但仍高出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5倍以上。

(3)拨备覆盖率。用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来表示,衡量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表8来看,外资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强于中资的银行机构,拨备覆盖率远大于中国银行机构,主要是因为其贷款损失准备提得较多,甚至有两年要大于不良贷款数额。中资银行机构由于贷款损失准备增加较多,不良贷款在下降,因此拨备覆盖率增速较快,但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的总水平仍然很低,抗风险能力较差。

4.流动性

(1)存贷比率。存贷款比率用贷款余额/存款余额来表示。该指标是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综合性指标。中资银行机构存贷比率较外资银行要小很多,这一方面说明中资银行机构这几年存款大于贷款,流动性较强,而外资银行的贷款大于存款,流动性不足。

(2)流动比率。流动比率用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来表示。如果流动比率过高,则可能是因为资产结构不合理,如果过低,则近期可能会有财务方面的困难。天津市的银行机构流动性比率控制得都较好,基本上在1附近,只有国有商业银行2003年的流动性比率较高,说明其当年的资产结构匹配的不够合理。

(3)总资产流动性比率。总资产流动性比率用流动资产/总资产来表示,它反映商业银行应付日常提存、结算以及法定准备金而产生的流动性需求能力。从表10来看,外资银行在这方面更为突出,股份制银行次之,而国有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由于其经营网点较多,所以总资产中非流动资产较多,总资产流动性比率较低。

(二)管理能力和研发能力

1.经营管理。从调查情况来看,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确定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外资银行在内部控制、成木管理、增加收入、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基本上是实行其总行的相关政策、办法和规定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制定的。其总行一般都是国际化银行,在管理理念、方式方法上较为先进。中资银行机构在内部控制、成本管理、增加收入、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日益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如在组织结构上建立“扁平化”管理架构,实行经济资本预算,深化审计垂直管理,优化网点布局,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等等在市场定位方面正在由产品、客户、区域结构的战术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业务发展方式方面正在由传统的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营销模式方面正在由传统促销方式向增长战略导向的现代营销方式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上,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由传统的总分行制为主向业务单元制为主转变;在信贷管理及控制信贷风险方面,中国的银行机构基本上也制定了一整套贷前严格审核、贷后及时跟踪和监督核查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成立了专门的信贷管理部门,建立起授信决策机制和相应的信用评级与风险预警系统。

2.人力资源管理。所调查的四类银行中,除国有商业银行这几年员工人数在减少外,其他三类银行机构的员工人数都在增加,说明其他三类银行在天津的业务正在扩大,而国有商业银行则正在减员增效。从员工的学历结构来看,外资银行的优势非常明显,在员工总人数增加54%的情况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重仍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而中资银行机构中,状况最好的股份制银行这一比例也不足50%,地方性银行更是在10%以下。

二、几点结论

一是外资银行的发展在短期内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金融业的总体格局。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资银行短期内并未对我国的金融机构构成较大的冲击,至少在天津市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并不十分明显。这说明中资银行面对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在心理上和经营管理上早作准备的做法是有先见之明和正确的。二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方式有所变化,进而中外资银行机构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某些变化。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方式并不是最初人们预见的那种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的方式,而是采取了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方式。从天津市的情况来看,渣打银行入股新获准筹建的渤海银行就是一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方式的转变,使得今后中外资银行的某些利益是一致的而不是冲突的,人们最初所预想的中外资银行之间激烈竞争的关系可能会有所变化,两者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竞争,而是相互依赖、相互合作,这就决定了两者之间只有合作才能共赢。三是股份制改革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有效途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不同表现进一步证明了股份制的优势,如果不进行股份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境地。四是规模并不是银行竞争力的唯一决定性因素。股份制银行在资产规模、经营网点和员工人数等方面都不如国有商业银行,但整体效益和发展状况等多数指标都强于国有商业银行,可见,规模不是万能的,规模和效益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建议

1.进一步吸引更多的银行机构到天津开展业务,促进天津银行业的充分竞争,释放活力。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这一我国第三经济增长极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后劲很强,尤其是滨海新区业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应以此为契机,吸引更多的银行机构来津,或申请设立新的总部设在天津的银行机构,以改变天津市银行业竞争不充分、活力不强的现状,进一步加快天津市的银行业的发展壮大。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入津,扩大业务范围和客户群体,将更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天津的银行业,促使其发挥出外资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带动中国的银行机构快速发展壮大。

2.帮助各类银行机构树立正确的发展战略,促进各类银行多层次均衡发展,避免战略目标单一雷同而导致无序竞争。要通过改革,把商业银行真正建成公司治理规范、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业基本上可以分为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龙头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中坚的跨区域银行和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区域性银行这三个层次,覆盖着不同层面的客户,因此它们各自的发展战略应各有侧重,以避免雷同。要进一步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大力支持股份制银行的快速健康发展,充实地方性银行的资本金,壮大其资本实力。国有商业银行要向国际化方向发展,走规模化和多元化道路,争取规模经济效益,以分散风险;股份制银行应以特色服务为依托,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坚持大而全的发展方向,不具备条件的应专注差异化经营,提供特色服务,做到在某些方面最强;地方性银行则应以服务地方为基准,注重地域深度,不贪大求全,而应力求做到最精。

3.转换思路,改变吸引外资银行进入就是吸引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传统观念,转而采取吸引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合作、合资的方式,或采取申请设立新的金融机构的方式或采取吸引战略投资者入股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方式吸引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进行合作、合资,可以找到与外资银行的利益共同点,并以此为纽带,使中方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国际银行业先进的经营方式与管理经验,通过外方银行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了解和掌握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情况和金融创新情况,同时也有利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拓展,从而实现双赢。除股权方面的合作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中外资银行开展合作,一是外资银行在开展人民币业务时,可以借助于中资银行的网络平台。在人民币贷款方面,双方可以进行银团贷款的合作二是在国际结算、企业咨询方面,中资银行可以利用外资银行在国际上的网络平台,发展结算业务、咨询业务,做大做强中间业务三是在金融服务和信息方面的合作,可以共同开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扩大业务往来的范围,沟通信息,建立金融信息平台;四是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双方通过互相提供人员培训和交流,实现双赢。

课题主持人 吴盼文

收银转正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金结算中心;资金收款;资金支付;会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124-02

现在很多企业都有一些投资项目,在资金管理方面总是存在不善,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血液,对资金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根据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合理调度使用资金,保持合理的资金存量,同时,确保各职能部门的资金充足。本文按照资金管理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资金计划、资金收入、资金支出,对资金管理的流程和关键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1 财务集中管理制度下资金管理

在集团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负责集团资金管理的具体内容,资金结算中心是集团的资金统筹管理部门,建设资金收支系统,加强资金风险监控,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审核和控制。资金结算中心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资金收付业务流程以及岗位职责和内部控制制度,在资金收支流程、资金审批等关键环节设置控制节点,在资金收支岗位设置上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的要求,坚持定期轮岗制度、授权审批制度等,严格按照集团制定的“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运用”的原则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资金结算中心是集团的蓄水池,其职责就是将集团的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和使用形成资金的规模优势,采用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来保证集团的资金安全,统一调配和使用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率。

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是集团资金管理的两项主要内容,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进行资金收付业务。由集团为各项目开设账户,所有资金收支业务都通过集团为子公司、分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进行,尽量减少现金的使用,转而采用转账、刷卡、银行代收代付等方式,符合现金使用范围的业务要做到当天送存,严禁截留、挪用等,禁止子公司、分公司在公司开设的账户之外设置账户,需要开设账户的要经集团审批并将新开账户交由结算中心管理。各下属分支机构要严格按照资金计划来使用资金,不得超额使用,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资金使用额度的需要提前报送集团审批。定期核对、不定期盘点项目的资金存量情况,在出纳工作平台和总账平台上进行现金额度核对,杜绝账外资金的存在,保证集团资金使用计划的落实。

2 资金收款流程及业务处理

2.1 归集收款

资金结算中心按照规定的资金管理办法将纳入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范围的且在集团资金结算中心设有内部活期账户的项目单位存在商业银行子账户中的资金统一划拨到集团的银行总账户上,实现资金的归集完成“蓄水”过程。

2.1.1 归集收款业务流程。结算管理岗进行上划单制单,结算审核岗审核录入内容是否正确,经审核无误后由结算管理岗提交银企互联系统,银行系统根据企业申请完成款项上划,并给结算中心及成员单位提供回单,结算管理岗进行上划单确认,确认后自动在系统内给成员单位生成一张付款单,并自动增加项目单位内部账户余额,结算中心和成员单位根据银行回单进行账务处理。资金结算中心的人员应保证资金上划的合理性以及资金上划后的头寸调拨是否正确。

2.1.2 账务处理。本业务数据的录入、审核在资金结算系统中操作,当业务审核完成后,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中进行账务处理时,需附上银行回单作为依据。集团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

(1)集团:

会计摘要:上收××项目单位资金。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银行

贷 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XX项目

单位)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

(2)项目单位:

会计摘要:上存结算中心资金。会计分录:

借 其他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

贷 银行存款—××银行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

2.2 汇入收款

汇入收款是指纳入资金集中管理范围内且在资金结算中心开有内部活期账户的项目单位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向企业付款。

2.2.1 汇入收款业务流程。项目单位向银行提交汇款指令,合作商业银行收到项目单位提交的付款指令后根据指令进行转账。交易成功后,项目单位银行账户余额减少,总账户余额增加。生成银行回单一式三联,一联银行存档,一联交项目单位,一联交公司资金结算中心。项目单位根据银行回单记账,并在资金系统中录入收款单提交结算中心,结算管理岗根据银行回单,接收项目单位在资金管理系统中录入的收款单,生成结算单,并提交结算审核岗审核。企业资金结算中心结算审核岗人员审核业务数据,审核不通过返回结算管理岗重新修改后再次审核;业务审核通过后,系统自动增加项目单位内部账户余额;打印对外收款结算凭证两份交项目单位和结算中心分别

记账。

2.2.2 账务处理。当业务审核完成后,财务人员在财务系统中进行账务处理时,需附上所有相关的内、外部单证作为依据。集团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

(1)集团:

会计摘要:收到××项目单位银行汇款。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银行

贷 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XX项目

单位)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收款结算

凭证)

(2)项目单位:

会计摘要:向公司汇款。会计分录:

借 其他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

贷 银行存款—××银行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收款结算

凭证)

3 付款管理流程及账务处理

3.1 下拨付款

下拨付款是指资金结算中心根据纳入资金集中管理范围内且在资金结算中心开有内部活期账户的项目单位的付款预算或付款申请,将资金从商业银行总账户下拨到项目单位银行账户上。

3.1.1 下拨付款业务流程。项目单位向公司上报预算,结算管理岗根据审批后的预算录入下拨单,结算审核岗审核下拨单是否正确。审核不通过,返回结算管理岗修改后重新提交。结算管理岗向银行发送下拨付款的指令,银行接收指令,进行转账操作。交易成功后,银行总账户余额减少,项目单位门户总账户余额增加,并生成银行回单一式三联,一联银行存档,一联交项目单位,一联交公司资金结算中心。项目单位根据银行回单记账并存档,资金结算中心根据银行回单记账并存档。

3.1.2 账务处理。该业务在资金结算系统中进行业务处理,由结算管理岗进行业务办理,由结算审核岗进行业务审核,完成后集团及项目单位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

(1)集团:

会计摘要:下拨资金到××项目单位。会计分录:

借 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XX项目

单位)

贷 银行存款—××银行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

(2)项目单位:

会计摘要:收公司资金。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银行

贷 其他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

3.2 汇出付款

汇出付款是指资金结算中心根据纳入资金集中管理范围内,且在资金结算中心开有内部活期账户的项目单位的付款申请,通过银行汇款或者银企转账的方式将资金从商业银行总账户下拨到项目单位银行账户上。

3.2.1 票据付款业务流程。项目单位向企业提交付款单,结算管理岗接收付款单生成对外付款结算单,结算审核岗审核业务信息内部是否正确,如业务信息不正确,则返回结算管理岗修改,重新提交审核。审核通过后,项目单位内部账户余额增加,打印内部凭证交项目单位存档,通过银行汇款或者银企转账的方式将资金从商业银行总账户下拨到项目单位银行账户上。银行办理转账交易。交易生成的银行回单三联,一联给项目单位记账并存档,一联给集团记账并存档,一联由银行存档记账。转账交易完毕后,银行的总账户余额减少,项目单位的子账户余额增加。项目单位根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记账并存档,资金结算中心根据内部凭证和银行回单记账并存档。

3.2.2 账务处理。账务处理具体规则如下:

(1)集团:

会计摘要:付××项目单位款。会计分录:

借 其他应付款—成员单位存款—活期存款(XX项目

单位)

贷 银行存款—××银行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付款结算

凭证)

(2)项目单位:

会计摘要:收公司资金。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银行

贷 其他应收款—上存结算中心—活期存款

所附单据:银行回单,内部凭证(对外付款结算

凭证)

参考文献

[1] 邹猛.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资金管理问题探究

[D].江西财经大学,2010.

[2] 于洁.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与结算中心[D].

河北大学,2004.

[3] 窦燕飞.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及一汽集团

收银转正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创新能力;风险管控;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2.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3)06-0025-08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度推进、资本监管的收紧,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演进,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地位面临严峻挑战,中国银行业传统以息差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增长模式将难以持续。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加快转变传统的经营与盈利模式,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来深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企业创新能力的目标是提高创新绩效[1],保持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盈利性是银行的经营目标之一,这也是商业银行努力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原因。本文在银行业风险监管环境下,对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创新能力对绩效的影响作用,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路径选择也具有参考价值。

一、理论分析与指标选择

(一)理论分析

创新是组织获取和转化资源及塑造资源差异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影响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并进而成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提升绩效的基础[2]。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追求绩效,关于银行绩效的研究很多,这些研究主要依托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如股权结构、董事会、高管激励以及外部监管等治理机制与经营绩效方面,但从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角度研究其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的研究还较少。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商业银行的各个方面,当一个银行的创新能力提升时,整个银行的治理水平、管理模式、创新文化、组织架构和流程等都会有较大的改善,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然会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具有范围经济效应。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银行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上。在“金融脱媒”日益严重,银行业监管日趋严格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必然会有创新的冲动,通过尽可能地发挥创新能力来突破种种限制,使自身的盈利性业务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从而不断增加利润水平。因此,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往往表现为增加获取资金的渠道,开发和提供更多的新产品和服务等方式来实现。在这一创新能力发挥的过程中,银行的业务范围必然会扩大,扩大了的业务范围又会带来商业银行平均营运成本的下降和经营效益的提高,从而产生范围经济效应。此外,当银行的经营范围扩大之后,原有的风险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银行的经营风险随之分散,只要银行能够有效控制住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这种范围经济并不会增加其他过多额外风险,一般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整体风险。因此,从范围经济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将会带来银行经营绩效水平的提高。

其次,商业银行创新能力提高时,将会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银行多重委托关系的特性决定了交易成本是银行成本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商业银行通过创新为客户提供了便利的交易手段以及低廉的交易费用的时候,商业银行的业务量将会大幅度提升,提升的业务量将会带来银行绩效的显著提高。比如,目前商业银行大规模地使用非现金业务来代替现金业务;通过自助设备交易、网上银行交易以及手机银行交易为客户节约大堂等待时间等。这些新的交易形式无一不是在为客户提供便利,节约客户的交易成本,为客户创造价值。银行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提升。此外,商业银行业务具有连锁效应,当某一商业银行通过业务创新给客户带来某一项便利时,往往会产生网络反应,客户会在选择某一项便利业务的同时,选择该银行的其他业务。

最后,基于资源观的创新能力视角,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一方面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挖掘资源的潜在价值和提高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对新获取的资源和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不断地利用和转化组织的资源并进一步来构建竞争优势[3]。因此,创新能力是组织获取和转化资源及塑造资源差异的一种有效途径,并进而成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提升绩效的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创新能力对银行绩效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本文将验证银行的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

(二)指标选择

根据目前所搜集的各方面文献,银行创新能力尚无权威指标来衡量。针对我国情况,中间业务收入能够较好表现出银行的创新能力,可以成为衡量银行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有其合理性。首先,由于商业银行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中,许多都难以有效计量,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创新型业务,能够为其带来创新业务收入,它是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各种创新资源的集中体现。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经占其总收入的40%-60%,而中间业务大多是创新业务。其次,许多学者分别从创新产品的数量、专利权的数量、新产品的销售收入等产出角度来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中间业务收入可以代表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产出,因此将中间业务收入水平作为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具有可参照性。最后,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一般表现为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商业银行往往通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占领新的市场,改变经营管理方式等获取新的利润来源,伴随着创新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和范围经济优势增强,交易成本将会不断降低,从而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而近年来商业银行创新的主要特征又表现为表外化和证券化,银行产品和服务等各领域的创新效果一般最终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当中,因此,银行的收入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创新能力的水平。并且,随着技术进步、金融脱媒、管制放松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拓展中间业务、开发创新产品也日益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Kaufman 和 Mote[4];Allen 和 Santomero[5])。因此,创新能力指标的选择上[6,7],本文选择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作为衡量银行创新能力的指标。朱盈盈等、刘星和张建斌等使用中间业务收入的绝对数作为银行创新能力的变量。本文认为,使用相对指标进行测算更加合理,这样可以规避大银行的规模效应对创新能力的虚假统计成分。

在公司绩效的衡量方面, 国外学者大都采用反映公司市场价值的Tobin’Q指标,但受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殊性的影响, 国内学者大多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等财务指标来衡量公司绩效, 也有少量的研究同时采用上述两类指标。在相关研究中,对银行盈利能力的测度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指标: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差(NIM)和非利息收益率(NIR)。净利差是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差与总资产的比值,能够反映银行对存款及贷款两种服务的定价能力,但该指标的缺省值太多,因此不宜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非利息收入指除利息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由于我国银行仍然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收入,非利息收益率(NIR)同样不能很好描述银行的经营绩效。而且根据分析可知,商业银行在开展创新业务时,银行治理水平的高低对银行绩效有重要影响。综上,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治理过程中银行绩效的实际表现,受研究样本的影响,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本文确定将银行总资产收益率(ROA)和每股收益(EPS)作为衡量银行绩效水平的指标,其中:总资产收益率(ROA)指银行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是银行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加总收益的表现;每股收益(EPS)指净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显示银行外在的价值即市场价格,两者均能够很好地体现银行的绩效水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样本选择上,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交通银行、南京银行等16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样本数据来源于上交所和深交所以及各家银行公开披露的16家上市银行2007-2011年间的年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农业银行2007年的数据部分不能够适用,这主要源于农业银行的商业化背景,农行在2009年1月15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鉴于此,首先将农行部分空缺数据进行空缺化检验,但实证检验结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本文在实证部分均剔除了农行的数据,从而采取15家上市银行的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二)变量选择与定义

基于上述分析,已经确定将银行总资产收益率(ROA)和每股收益(EPS)作为衡量银行绩效水平的指标。中间业务作为银行创新性业务,为银行带来利润的同时,势必也伴随着风险,结合我国银行监管当局的要求,选择下述指标代表银行的风险水平:资本充足率(CAR)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尤其是创新性业务,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证银行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不良贷款率(NPL)是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衡量着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流动性比例(CR)是衡量企业财务安全状况和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银行规模(SC)是指银行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存贷款比率1表1变量名称及定义变量名称1符号1定义总资产收益率1ROA1银行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每股收益1EPS1净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创新能力1ZSR1中间业务收入/营业收入× 100%不良贷款率1NPL1不良贷款余额 / 各项贷款余额×100%资本充足率1CAR1资本净额 /(加权风险资产 + 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要求)× 100%,不应低于8%资产流动性比例1CR1流动性比率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不应低于25%银行规模1SC1银行规模是指银行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存贷比1LDR1各项贷款余额 / 各项存款余额×100%注:以上变量定义来源于各银行年报中相关数据的统计计算方法,或者直接来源于银监会相关指标变量的官方统计口径。(LDR)是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间的比例,用来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本文选择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ZSR)作为衡量银行创新能力的指标,基于上述分析研究商业银行各风险管控因素和创新能力因素分别与总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之间的关系,探究利于开展银行创新业务的途径和方法。

三、统计过程及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Stata11.0软件对除农业银行外的15家上市银行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中的历年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模型估计分析两个阶段。实证分析过程中,将分为两个部分处理:(1)创新能力与总资产收益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2)创新能力与每股收益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以下为两个部分的模型估计和结果分析过程。本文分别对(1)、(2)两个部分实证内容进行标记,分别为模型资产收益率估计分析和模型每股收益估计分析。

(一)模型架构

根据现有文献在创新能力与银行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以下面板数据模型:

ROAij=α0+α1ZSRij+α2NPLij+α3CARij+α4CRij+α5SCij+α6LDRij+μi+εij(1)

EPSij=β0+β1ZSRij+β2NPLij+β3CARij+β4CRij+β5SCij+β6LDRij+μi+εij (2)

其中,α1-α6以及β1-β6分别代表各个变量的系数,μi代表截面固定效应,εij为随机误差项,α0和β0为截距量。

(二)描述性统计

根据样本数据,使用Stata11.0软件进行分析,银行总资产收益率与创新能力等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三)模型估计结果

1.模型资产收益率估计分析

表3为对上市银行数据进行回归的结果。在表3中,根据面板数据的特性,模型(1)、(2)、(3)分别列示了混合效应回归、固定效应回归和随机效应回归的结果。模型(4)则考虑了内生性问题,使用滞后一期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作为工具变量衡量创新能力的结果。

为对模型进行筛选,需要进行一系列检验。首先,为了对混合效应回归和固定效应回归进行筛选,需要进行F检验,该检验的原假设是使用混合效应模型,不存在个体效应。由于模型中体现个体效应的变量是μi,因此,该检验的原假设就是所有的μi=0。经测算得到1表3回归结果1(1)混合效应1(2)固定效应1(3)随机效应1(4)工具变量法创新能力10.039***

因此,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即模型中是存在个体效应的,固定效应模型要优于混合效应模型。

其次,为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筛选,要进行Hausman检验。Hausman检验的原假设是随机效应更有效。由于无论何时,随机效应模型都是有效估计,而如果固定效应模型也有效的话,固定效应模型在无偏性上要优于随机效应模型。因此,如果拒绝原假设,则表明固定效应模型同随机效应模型都是有效的;而如果接受原假设则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不具有有效性,而随机效应模型具有有效性。经测算,Hausman检验的卡方值为:

chi2(7) = (b-B)'[(V_b-V_B)^(-1)](b-B)=22.95

相应的P_Value=0.0017。

因此,我们拒绝原假设,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作为最终模型。

从表3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正向影响,并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著。这与我们的理论预期相一致,即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升银行的经营绩效。并且从系数的绝对值来看,在所有的自变量中创新能力的边际影响最大。

从其他影响银行绩效的变量来看,不良贷款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并不取决于不良贷款的问题。即使银行存在不良贷款,但只要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不会影响银行的绩效。同时,这也说明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绩效对不良贷款的比率不敏感,即使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上存在不足,但是在国家隐性担保的体制下,它不会从根本上影响银行的经营绩效。

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的经营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则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会相应提高,而风险与收益一般呈反向关系,因此,银行的经营绩效也会有所提高。

资产流动性比率对银行绩效有正相关作用,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流动性资产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最主要的资产,当银行流动性资产比例提高时,商业银行的收益会有显著提升。这与预期相符合。

银行规模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为负向相关,仅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与我们的预期并不相同。一般情况下,银行业存在着规模效应,当银行规模扩大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应该也有所提升。但我们的实证结果并没有显示这一特征,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我国银行业基本还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许多商业银行盲目扩大网点、追求规模,通过简单的网点复制以“抢地盘”的方式实现规模的扩大,而对价值的挖掘、市场的考察并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规模对银行绩效并不能产生正向的影响,这也说明了转变我国银行业经营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存贷比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为负向相关,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一般而言,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但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存贷比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为负相关,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虽然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它会想方设法提高存贷比例,但同时存贷比不仅直接对贷款构成了制约,而且直接加剧了银行上浮存款利率以试图增加贷款的努力。资金成本的上升会构成降低贷款利率的障碍,而迫于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优质客户的选择倾向,银行又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以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并未对银行绩效带来实质性的提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银行广泛存在的季末、年末“突击拉存款”甚至变相“高息揽存”现象,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放开又约束了粗放式的银行发展模式。

此外,为验证模型的稳健性,表3中的模型(4)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回归分析。由于本文使用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作为创新能力的变量,其与解释变量之间难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容易产生内生变量问题。为消除内生变量的影响,我们在回归分析中使用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滞后一期项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了工具变量回归。我们发现,结果与前述分析基本一致,这也反映了所用模型具有稳健性。

2.模型每股收益估计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模型的合理性,我们使用每股收益作为因变量,对上述自变量重新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模型筛选过程中,混合回归与固定效应回归的筛选的F检验结果为:F(14,53)=5.90,相应的P_value= 0.0000。因此拒绝使用混合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更加有效。

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选择的Hausman检验结果为:

chi2(7) = (b-B)'[(V_b-V_B)^(-1)](b-B)

=22.951表4每股收益为因变量的回归结果1(1)混合效应1(2)固定效应1(3)随机效应1(4)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是一致估计模型,但是它比随机效应模型更加有效。因此,我们最终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作为解释模型。

此外,为验证模型的一致性,模型(4)给出了为避免内生性问题而使用工具变量进行估计的结果,与模型(2)的结论基本一致。

从表4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每股收益作为被解释变量同使用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总体上呈现一致性。作为本文研究的中心,银行创新能力对每股收益的影响为正相关,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这与使用资产收益率的结果一致。

其他控制变量中,只有银行规模一项回归结果大相径庭。在使用资产收益率作为因变量的回归中,银行规模的边际影响为负,且仅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在使用每股收益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银行规模的边际影响则为正,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究其原因,主要与因变量的计算方式有关。当银行规模扩大时,银行资产往往同时增加,这无疑将降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而银行规模的扩大并不会带来股本结构的变化,而规模扩大带来的收益增加将会带动收入的增加,因此银行规模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为负,而对每股收益的影响为正。这并不影响对本文核心变量的解释力度。

四、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银行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考虑到银行业的整体经营环境,文章着重考察在风险管控下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中我们使用我国目前上市的15家商业银行5年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为验证模型的一致性,我们同时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分析,发现实证结果具有一致性。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对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来提升自身的经营业绩。

从风险管控指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来看,不良贷款率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比率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银行规模、存贷比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为负向相关。同时,实证结果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银行广泛存在的季末、年末“突击拉存款”甚至变相“高息揽存”现象。许多商业银行盲目扩大网点、追求规模,对价值的挖掘、市场的考察不到位,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规模对银行绩效并不能产生正向的影响,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放开又约束了粗放型的银行发展模式。这也说明了转变我国银行业经营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谢洪明,罗惠玲,王成,李新春. 学习、创新与核心能力:机制和路径[J]. 经济研究,2007,(2):59-70.

[2]TEECE D J, G PISANO, A SHUE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 Journal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1997, (18):509-533.

[3]李婧,贺小刚,茆键. 亲缘关系、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J]. 南开管理评论,2010,(3):117-124.

[4]KAUFMAN G G,L R MOTE. Is Banking a Declining Industry?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4, 18(3): 2-21.

[5]ALLEN F, A M SANTOMERO. What Do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Do?[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1, 25 (2): 271-294.

收银转正总结范文第4篇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非利息净收入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升高。如今,在商业银行当中非利息净收入的多少已经渐渐的成为了商业银行现代化发展的标志之一了。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转型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还面临的许多障碍。本文基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基本模式,对当下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型商业银行提出了几条转型的路径,希望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转型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收入结构转型 路径

银行的收入水平是反映商业银行生命力的标志之一,而且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对于商业银行的整体收入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下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我国对存贷款利率上下限放宽的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想要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与自身在整个行业之中的竞争力,就必须要改善自身的收入结构。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还比较单一,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业务种类以及收入结构的区分还很小,业务之间也缺乏特色,创新业不足。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此对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进行探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以及投资等其他业务收入构成。其中,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产一直以来都是银行资产配置的重要部分,所以,从信贷资产而来利息净收入也占据着整个商业银行收入的重要部分。从近几年的利息净收入情况来看,银行通过大量的信贷资产也确实获得了高额的回报,而且这种情况还有着逐年上涨的趋势,并且已经渐渐的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对于手续费以及佣金净收入来说,其也是非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得益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各种战略转型的提出,而且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主要手段;相比于前两种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投资收益,也利用部分资金用于信贷业务以外的投资,例如外汇、黄金等等金融的衍生产品。但是,由于银行收到的监管制度有局限性,一些投资产品的种类还相对单一,且投资的范围也有限。

二、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与特点

(一)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现状

从总体来说,我国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在利息上收入的增长空间还较为狭窄。尤其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存贷款的利率浮动区间也在不断的放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利息业务盈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同时,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也缺乏竞争力,自从我国加入了WTO之后,虽然迎来了许多机遇,但是同时也带了了很大的挑战。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竞争也已经不再只是面对国内同行业的银行了,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也不小。还有一些传统业务的风险也在逐渐变大,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只重视资产的规模,而对资产质量有所忽视,从而很难适应当下这个日益激烈的利率市场化的竞争。最后,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逐渐加深,在客户者方面,其需求也变得日益多样,而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的利息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进而也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障碍

我国商业想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高收入水平就必须要实现收入结构的转型,但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实现收入结构转型还存许多障碍。首先在法律制度方面就还有许多缺失,国外的先进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发展迅猛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拥有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体制。然而我国与商业银行相关的法律却只有1995年颁布实施的《商业银行法》等少数几种法律,其以至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依然还没有找到突破口。其次商业银行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以国外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其在制定行业标准以及规章制度方面有着极大的权威性,如果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有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惩处与制裁。然而,国内所指定的行业规章制度其责权相对就小了很多。最后便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中间业务范畴内的人才相对匮乏,无法及时的掌握国内外的新业务与市场信息,从而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单一,银行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必要性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整个市场对于金融多元化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强。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了WTO之后,中国的企业与国际企业的交流也日益增加,市场对于新型的金融服务需求正在不断增加。所以,我国的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内在需求就需要银行业金融支持多元化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转变现有收入结构模式也是当下经济发展的要求。此外,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正面临下行的风险,经济的增速这两年有所回落,而且信用风险的形势也变得日益严峻。从短期的发展而言,我国的商业银行业想要保持高速的增长就必须要转变发展战略,对收入结构进行改变。

(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

2012年6月,央行首次打开存款利率的上限,将金融机构存款的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 1.1 倍。而且在同年的7月,还将贷款的利率下限下降到原有利率的0.7倍。而在2015年8月,央行又一次将贷款的基准率下调了0.25个百分点。这种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原有的低成本负债优势造成了极大影响。首先,利率市场的冲击会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收入,并且在初期还会导致同行业的竞争加剧,导致实际的收入空间变小。其次,贷款利率的上下限放宽之后,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获得更多权限的同时也会给一些传统的收入模式的带来极大的压力。最后利率化的市场也是十分考验银行的风险管理的,尤其是在我国银行长期都处在利率管制的背景下,突然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市场将会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带来相应的利率风险。所以,在利率化市场推进加速的过程当中,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要做好经营战略的转变,对银行收入结构进行转型,以适应这种机遇与挑战。

(三)竞争加剧

从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的加快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其自身的加速也推动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根据传统产业组织的理论,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体现了我国银行体系的竞争力以及市场的垄断程度。一般来说,行业市场的集中程度也和市场的竞争程度有着负相关的关系,从2004年到2011年我国银行集中度分析,我国的银行业市场集中程度正在不断降低,七年之间下降了17.3%,因此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也极大的加剧了。所以,在这个同行业竞争日趋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转型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提高自身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就必须要进行转型发展,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

四、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路径分析

我国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重点应该放在经营策略的转变,进而实行对银行收入结构进行优化与转型。而且,由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对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也应该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下面便针对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型商业银行进行分析。

(一)大型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路径分析

就目前国际上银行的发展趋势来看,综合化的经营算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式。商业银行进行综合化经营主要就是在传统的经验模式上进行突破,不断的拓展与资本市场的相关业务,从而实现银行与资本市场融合。在这个融合的过程当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具体来说,银行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实行综合化的发展模式。内部综合化经营及时对商业银行内部的组织进行优化,进行产品创新、提升服务手段进而实现收入结构的转型;而外部则是指主要通过外部扩张的方法,并购或者设立机构打造控股集团的方式实现,从而全方位的开展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其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综合化经营发展的模式,而且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所以,采用综合化经营,控股公司这一种模式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二)中小型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路径分析

一些中小型的商业银行其主要特点在于区域化与业务专业化,所以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商业银行进行收入结构转型主要还是通过这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在区域化上,一定要强调其经营的范围,将银行的经营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进行,集中优势大力的开展专门的业务;其次在业务专业化上,中小型的商业银行无论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等等方面都比不上大型的商业银行。所以,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商业银行来说,应该将其主要的关注点落在内部的管理与控制上,集中自身的优势与资源强化自身的专业服务,竟可能的打造自身的业务品牌,为日后站立市场打开一个突破口。

五、结论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巨大变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转型是势在必然。通过上文的一些列分析,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还存在有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取解决,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还存在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无论是大型的商业银行还是中小型商业银行,都应该依据自身发展阶段与规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转型方向、路径与策略,以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蒋紫薇.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的动因、障碍及途径研究[J].商,2014(06).

[2] 孔令炎.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转型问题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4).

[3] 刘明彦,银行业收入结构:美国、德国和中国的一项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12(5).

[4] 岳宁,陈立新.收入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4(01).

收银转正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非利息收入 结构占比

一、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

(一)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总体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传统存贷业务的利差收入。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主动调整收入结构,向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并重的多元化收入结构转变。对于非利息收入的组成,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各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的形式,营业收入可分为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汇兑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其他收入组成,所以本文把除利息净收入以为的其余五部分统计为非利息收入。

根据五家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总资产排名前五的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以及已上市的九家股份制银行2007~2014年的年报数据分析可知,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规模扩展较快。2014年非利息收入总额为8158.09亿元较2007年1313.03亿元翻了6.21倍。其中,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最快,截至2014年末五家国有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总额达到5672.63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次之为2307.84亿元;城市商业银行贡献最小,仅有177.62亿元。但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非利息收入业务市场不再是国有商业银行一枝独秀,其市场占比从2007年87.12%下降到69.53%。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实现从无到有的发展,2014年市场占比达到2.18%;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比稳步上升,相较于2007年的12.01%翻了2.35倍。

(二)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分析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也稳步上升。从2007年的9.37%上涨到2014年的21.86%。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发展速度最为迅猛,在8年时间里翻了2倍。农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最低,且低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股份制银行中,华夏银行波动最大。其非利息收入占比在08~09年由23%陡降到8%,2010年继续萎缩至7%,2011年开始恢复正增长。其他股份制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虽有小幅波动,但是整体均呈平稳上升趋势。在城市商业银行中,由于南京银行2007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汇兑收益出现亏损,其非利息收入为-3139.38万元,在2008~2014年均为正值,所以其波动最大。除此以外,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总体呈平稳上升态势。

二、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结构的比较分析

通过18家银行的年报数据编制图表如下①。不难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具体构呈现出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局面。

首先,从业务种类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种类最为健全,国有商业银行次之,城市商业银行种类最少。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业务种类最多,涉及结算业务、国际业务、人民币理财业务、外汇理财、托管业务、银行卡业务、证券业务、中间业务等;光大银行业务种类最单薄,只涉及一般的中间业务、结算业务、机构业务和人民币理财业务。国有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较为平均。涉及的业务有电子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证券业务、机构业务、外汇理财业务、托管业务、结算业务、国际业务等,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就没有涉及国际业务;中国银行虽有开展国际业务但没有开展结算业务;交通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托管业务方面也是逊于其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相对落后,一般都只开展了人民币理财业务、外汇理财业务、银行卡业务、证券业务等,但是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发展较快,宁波银行除却以上基本业务还开展了结算业务和国际业务;北京银行则开拓了机构业务和结算业务。

其次,从发展情况来看三类商业银行均表现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例最大,均超过3/4。国有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呈平稳下降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则逐年上升,且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城市商业银行的波动较前两类频繁,且幅度较大。另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汇兑和投资业务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收益情况上看都比其他两类商业银行发展的好。但是最近几年缩减严重。除此以外,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中其他业务收入占比微乎及微。国有商业银行中,除2007~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投资和汇兑收益受波动较大外,其余年份其非利息收入比例构成基本保持稳定。城市商业银行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比排第二,这点与前两类商业银行明显不同。且其非利息收入项目的占比波动幅度大、范围广,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呈现明显不同。

三、结论及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非利息收入业务结构合理性的重视,合理发展各项业务;逐步转变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向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学习,借鉴金融控股集团这种经营模式完成过渡,努力扩展各项业务;实施非利息收入业务差异化发展战略,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大非利息收入业务产品创新力度,满足不同层次客户多元化的需求。结合2007~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该稳定发展手续费业务,如顾问咨询业务,担保承诺业务,托管业务等;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努力提高投资和汇兑收益占比,大力发展国际业务、证券业务和外汇理财业务等。城市商业银行更应该根据所在城市,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开展适合自身客户群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创造自己的品牌。

注释

①计算百分比时,采取四舍五入法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个别年度比例总和与100%略有误差。

参考文献

[1]于镇洪,刘秀丽,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与国有商业银行收益结构转型的主要途径[J].财税金融,2009(7):93-94.

[2]汪宏程,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的特征及其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华北金融,2012(03).

[3]仇保妹,中间业务收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1.

[4]娄迎春,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经济师,2008(04).

[5]魏世杰,倪旎,付忠名,非利息收入与商业银行绩效关系研究――基于中国40家银行的经验[J].未来与发展,2010.

[6]蒋莉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