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化实训总结

日化实训总结

日化实训总结

日化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实训 模拟 教学

会计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中职学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外,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相当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到企业单位去现场观摩并进行实际操作十分必要。由于会计工作的严肃性、保密性等的限制,到实习单位很难达到实习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训室进行会计实务模拟操作的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设计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借助现代技术,以全新视角对课程进行创新,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搭建一个在模拟仿真和真实的业务环境下综合实训的实践平台。它以企业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从建账开始,到填制审核凭证、登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全程实务操作演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在教学上创造了一种积极思维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主要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化模拟实训两部分。根据中职教育教学特点,遵循学生会计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全力推行模拟化训练。采取教、学、做结合并举的教学模式,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紧密结合,手工会计操作训练与电算会计操作训练相配合,将技能训练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总体设计应从会计岗位工作要求出发,在对会计岗位工作要求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景设计,再根据学习情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

(一)手工模拟实训的设计。以一套模拟企业的账务资料为背景,按实际会计工作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资料,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工作过程的各项会计工作,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引入相关知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让学生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建账、日常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各步骤内容、操作方法。手工模拟实训设计从提出任务开始,进行期初建账;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日常的账务处理;依据学生作的日常账务进行期末账务处理;最后提交实训成果。

(二)电算化模拟实训的设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训面向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岗位,对学生进行财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其设计指导思想是: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软件操作训练;强化电算化会计应用能力。具体实训设计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软件的选择与安装;(2)账套建立与授权;(3)期初设置;(4)日常业务处理;(5)期末业务处理;(6)其他业务。

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现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普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可采取案例式、启发式、角色式等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实现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序有效分组轮岗,手工、电算化相结合来实现。

(一)手工模拟实训的实现。手工模拟实训可分为准备、实训操作、总结三个阶段。实训准备阶段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实训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实训教程,让学生明确各实训的目的、要求以及证、账、表的操作标准;二是学生须准备齐全实训所需的证、账、表、笔、印签等用品用具。

实训操作阶段是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应认真完成各次实训任务。实训的具体操作是:(1)建账。根据模拟企业账户的期初余额及有关资料开设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及日记账。(2)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3)登账,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4)结账与对账。月终结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的发生额和余额,并将总分类账的余额与日记账的余额、明细账的余额核对相符。(5)编制报表。月终,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有关账户的发生额编制损益表。(6)对所填制的凭证、账簿、报表进行系统整理,并装订成册。

学生操作完毕后,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应当及时进行总结。具体包括学生撰写实训总结报告(主要谈实训的收获)等。实训指导教师要对整个实训进行总评。

(二)电算化模拟实训的实现。以手工操作的一整套企业会计资料为背景,利用“用友ERP-U8版”等财务会计软件,完成从建账到一个会计期间的业务处理全过程操作。包括:(1)建立账套,进行财务分工,设置基础档案。(2)进行总账系统的控制参数、基础数据的设置,输入期初余额。(3)进行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即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的查询。(4)进行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对账、结账。(5)编制会计报表。(6)将电算化操作的结果与手工操作结果进行对比、总结。

通过电算化模拟实训可以实现如下目标:(1)完成账套初始化。(2)进行辅助类账初始。(3)能顺利完成凭证的录入、审核、 记账。(4)会进行凭证、各种账簿查询处理。(5)可以进行银行对账。(6)能够进行期末处理,完成相关科目之间的计算和结转。(7)会设置报表格式。(8)会设置和编辑报表公式。(9)会正确生成会计报表。

(三)教学效果的测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总评成绩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态度及操作结果占60%;二是期末采用开卷考试,题目类型有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占40%。实训操作从五方面考核:(1)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操作符合实训要求。(2)科目使用正确。(3)数据计算准确。(4)凭证、会计账簿的摘要清楚。(5)实训报告完整通顺。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若出现两处以下不合乎要求的,实训成绩作合格处理;出现三处或三处以上不合要求的,实训成绩作不合格处理。

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一)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材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实训教程有的以理论为主,有的以编程为主,有的以会计软件自身所带的用户手册为主,有的实训教程做得很细化,把每一步操作都写出来了,而教材中内部的勾稽关系表述交待不清,无法达到实训的目的。

2.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不明显,内部牵制制度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会计凭证的传递,是会计凭证从填制或取得时起,经审核、记账到装订保管的全过程。各种记账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内容不同,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不同,办理经济业务的手续不一致,规定会计凭证在各环节的停留时间也不同,以保证经济业务及记录核算。在模拟实训中, 很少有角色分工,整个业务自填制原始凭证至编制报表通常由一个学生完成。凭证在各环节的传递既没有相互间的审核,也没有相互间的牵制。

3.忽视了对会计凭证的审核。目前的会计模拟实训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填制记账、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了事,没有树立对会计凭证、账簿进行审核监督的观念,一些学生在实训时根本想不到还要审核原始凭证,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步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最重要环节。

4.会计的职业判断力体现不够。会计职业需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职业判断,不同的职业判断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减值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等。但在模拟实训中提供的具体的会计环境下,各种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是给定的,学生没有锻炼职业判断能力的机会。

(二)相关建议。

1.加强实训教材建设。会计实训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独立的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内容,因此,编写会计实训教材,应组织具有丰富的相应课程教学经验及企业工作经历人员,在对会计学科有较深理解、了解现行财务软件的运行机制、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教材中应有充足的实训资料,供学生在各阶段进行全面技能操作训练。

2.建立完善的会计模拟仿真工作环境。会计工作具有联系广泛的特征,不仅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还涉及到银行、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及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等,要体现会计凭证传递流程及内部牵制制度,设置虚拟企业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上下游客户单位、银行、税务等机构,建立起企业单位内外部关系,使模拟的会计工作大部分都能在设定的环境下展开。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内容不完整的票据等,让学生既熟悉会计凭证的传递过程,对会计凭证的审核必要性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又对内部牵制制度的重要性有了深刻体会。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模拟实训仿真度虽高,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适当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十分必要。在完成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各个实习基地,参与凭证的编制与传递、账簿登记、稽核、报表报送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直观感受,培养他们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而且还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X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日化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防生教育;军政素质;任职岗位

中图分类号:D523.34

目前,国防生已经成为部队干部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总装为加强和规范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组织专家进行了研究论证,针对国防生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了科学合理、系统规范、体现总装特色的《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该方案既区别于地方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军事课教学大纲,又区别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培养方案,着重突出了军队及总装的特色,作为总装签约高校国防生军政训练教学指导性文件使用。下面谈一下我们研究该方案的工作思路和体会,供各个国防生培养院校的同行们参考。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指对国防生实施的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等教学训练活动,包括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和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国防生军政训练应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着眼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总装部队对人才的要求,在不影响国防生完成正常学业的前提下,坚持学历教育与军政基础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与日常养成相结合、统一标准与灵活施训相结合,突出重点,科学施训,严格管理,努力实现军政理论教育院校化、军事训练基地化、训练教材规范化、训练保障制度化[1]。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防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胜任部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情况

一是摸清当前入学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基础,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地方组织的军训基本情况,以此为起点,决定军政培训方案的起点。

二是了解在校国防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军政培训的内容和结构。

三是明确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军政训练的需求,结合毕业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军政训练的情况,规划军政训练的目标和方向。

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以充分调研在校国防生军政基础为工作起点,以方便签约院校实施教学、方便集训单位的暑期集中军训为工作思路,以达到军人所具备的基本军政素质为培养目标。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的设置思路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是使国防生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奠定基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国防生,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的基础训练,应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队干部素养,从而为培养合格军队干部奠定基础[2]。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熟悉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及职能使命、光荣传统,树立献身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法纪观念。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军事素质: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掌握中国现代军事思想和一定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军人气质和作风;了解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了解总装部队各主干专业的总体知识及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身心素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达到规定的体能标准;心理健康,冷静理智,乐观自信,不怕艰难困苦,能够经受紧张、艰苦军事工作的考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内容。军政训练纳入各签约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在校日常军政训练主要进行军政理论课程教学和体能训练。军政理论课程包括人民军队导论、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与心理品质修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总装部队光荣传统、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等。

暑期集中军政训练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条令学习训练、军事技能训练、部队概况、科研试验技术讲座、基层连队认识实习、参观见学等内容。

军政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将人们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使命任务等特色内容有机融入国防生军政训练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国防生投身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应当贯穿于国防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军政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以讲座和自学的形式开展,军事训练中《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各签约高校组织实施,体能训练结合体育课、晨练或体育活动进行,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主要由部队协调安排。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安排在国防生的第二个暑假,为期三周。

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科学施训、形式灵活,确保训练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要坚持对国防生军政训练进行考评,以考促训,以考促管。考评未通过者,应随下一年级国防生进行重修,重修仍未通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注重探索、创新考评模式,提高考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地方签约院校教学计划与军政训练计划的关系;要考虑签约院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结合。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是与其他学生统一管理的,人员分散在各个专业之中,并没有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签约高校就很难实施军政训练计划。这个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实施效果。因此,这是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的核心问题。

二是处理好日常军政训练与集中军政训练的关系;要体现部队的特色;讲座与讲授相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军政训练为主,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日常训练为辅,利用集中军政训练的时间,使国防生了解、体验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并利用这段时间走进、了解部队,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扎根部队,奉献国防的心里准备。同时,把不便于在签约高校内学习的内容在集中军政训练时间内完成。

三是处理好国防生军政训练与入伍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的关系;要区分层次,不重复设课,考虑国防生是后备的军队干部,还不是军人等问题。因此在军政训练的内容安排上要考虑按后备军队干部的要求进行体系设置。

总装的三所国防生签约高校按照方案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在校国防生的日常军政课程教学。从各个高校选培办掌握的情况来看,军政训练趋于规范,解决了各个高校在军政训练课程设置上不统一、总装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国防生的思想政治基础。

参考文献

日化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一、总体思路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新时期教育培训事业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推广农业科技的致富带头人非常重要。科技致富带头人是农村的技术骨干,也正能充当科技普及的领头雁,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当前农业培训需要把握的新的方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不仅要把学员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回乡后发挥星火燎原的辐射作用,带动全村人共同致富。

二、培训完成情况

2020年度,按照总体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对本年度科技致富带头人分别于9月17日、10月26日开展集中培训,共计4课时,总计80人次。

三、培训方式、内容及实施步骤

(一)培训方式。建立集中授课结合现场教学等方式,强化现场培训,示范观摩,促进相互学习借鉴,相互取长补短。

(二)培训内容。主要以种、养业、加工业等各类产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培训内容,坚持培训内容与当地扶贫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学员创业实践相结合,培育科技致富带头人提升实用技术和带动能力水平。9月17日培训2课时40人,内容为科技致富带头人传统电商平台直播培训;10月26日上午培训1课时20人,内容为科技致富带头人自媒体培训;10月26日下午培训1课时20时,内容为科技致富带头人电商平台直播培训。共计4课时80人。

日化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1 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

1.1 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健全

据日本文部省1994年的统计资料,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为6万9 633人,其中社区体育指导员5万2 862人,占总数的75.9%。到2001年,日本体育指导员的总人数为12万9151人,分别在10个大类、46个大项(如田径、体操、马术、足球等)、82个项目之中,同时分归54个单项协会的管理。据统计,日本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大约分10类[1],见表1。

2005年,日本颁布了新的《体育指导员制度》,据日本体育协会网站2005年4月1日公告,到目前为止,根据在实施新制度半年之前的统计,包括手持复数资格者人数为8276名,实际登记注册人数为10万7705名(截至2005年4月1日)[2],见表2。

1.2 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完善

日本从1957年开始实行体育指导员制度,1961年《体育振兴法》制度化,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2005年日本实行了新的体育指导员制度。到2011年,《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审查事项》成为日本体育振兴法的规定项目,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采用的是政府与社会团体相结合的体育管理体制,体育协会统一负责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管理。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认定首先必须经过日本体育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的考试,在社会团体对体育指导员进行充分考核后,将合格者的资料报送日本体育协会,最后由日本体育协会审核并颁发资格认定证书。日本认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分为C级、B级、A级3个级别,除级别的划分外,还有类、型的区分。日本体育指导员的资格有效期为4年,在资格有效期限4年内,必须参加相关课程学习,使其执照更新,愈期1年未重新登记者,将被取消资格。另外,日本还引进了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美国运动医学(ACSM)指导员资格制度,设立以预防疾病和机能恢复为目的的资格,进一步提高指导员水平,促使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发展。

1.3 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作用明显

1987年,日本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考核与评审制度》,这一制度在振兴日本的体育事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由原来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竞技体育指导员培训和商业体育指导员培训3个领域增添了体育活动计划指导员培训、休闲体育指导员培训、少年体育指导员培训、运动教练培训和野外活动指导员培训,增至8个培训领域。日本文部省采取的是委托培养体制,即由文部省授权,交由符合文部省规定条件的体育组织、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负责实施具体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协助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共向社会输送了近8万名专业体育指导员。日本政府在培训落实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于取得专业资格的指导员做好岗位安置工作,同时敦促他们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始终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需要;对各级各类体育类大学、大专及各种专科学校的实力、学历的衡量和评估与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体系相挂钩;引入了函授的培训方式,使更多的人能够参加学习。

2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

2.1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日趋成熟

自1994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壮大并取得了重大成绩,成为群众体育活动中不可缺少、赖以支撑的主力军。国家体育总局调查显示,我国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从1996年的1∶20 398到2011年上升到1∶2 000,15年间其比例增长近10倍(见表3)。这表明如今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在不断迅速扩大[3]。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工作年限上,从事体育工作5年以内占29.38%,5~10年占38.32%,10年以上占32.30%[3];在性别上,男性占61.27%,女性占38.73%;在年龄结构上也呈现偏高现象,31~40岁仅占27.18%,而41岁以上的占到了57.55%[4],如图1所示;在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占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的18.10%,而大专以上体育专业毕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仅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13.87%[5],如图2所示。

2.2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逐步完善

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是全民健身事业的一项成功实践,是具有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事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使我国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和全民健身普遍化、科学化、生活化、制度化的工作目标不断取得进展。2001年8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化进程迈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6]。国务院2009年10月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从法规和制度层面指明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方向。201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和推动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依法保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宣传,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社会影响,对取得显著成绩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给予表彰、奖励。国家体育总局以此为依据,近2年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实践中,把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作为重要突破口和工作抓,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模、提高质量、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更好地适应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在建章立制、组织建设、人员培训、基地建 设、资金投入、表彰激励、规范服务、交流宣传、体制创新、信息系统建设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建立起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体系。

2.3 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加大了发展力度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群众体育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群众体育的重要人才资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开展体育活动、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引导社会体育消费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扩大队伍方面,体育总局加大了对“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发展力度,2009年新增培训1 000名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壮大队伍,扩大影响,体育总局还在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的运动员中发展了99名“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省区市也相应加大了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使指导员的数量大大增加。在扩大培训基地方面,体育总局积极依托体育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体育院系,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数量,到2011年,已由原有的8所体育院校发展到25所院校。在经费投入方面,体育总局加大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除承担“部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经费外,还对中西部地区的培训经费给予了补贴。

3 中日两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比较

3.1 中日两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比较分析

调查显示,日本1994年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人口的比例为1∶2 000,日本组织全国的体育科学专家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探索、实验、推进“综合型地区体育运动俱乐部”,为全国人民面向健康的未来,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将2001年日本总人口35%的体育人口提高到2010年的50%。日本体育指导员的类型众多,有34个项目可以认定地区体育指导员资格,有33个项目可以认定提高竞技能力的指导员资格,有6个项目可以认定商业体育运动设施的指导员资格。而我国至2003年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万人左右,2008年达到43万人,每年以2万的速度递增,可见,从人数上增加速度非常快,但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仅为1∶3 024。2011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约有65万人,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才达到1∶2 000,较之日本,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相差22.54%,结构基本合理,男性稍高于女性;但男女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否则,对体育工作的开展很不利。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偏大,41~50岁年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31.43%,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呈现老龄化;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均占总数的18.10%,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整体素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从2004—2011年短短几年时间增加了22万人,虽然近些年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壮大,有大量人员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行列,但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年限明显偏短,工作经验不足。

3.2 中日两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建章立制的比较分析

日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建章立制起步较早,早在1957年就开始实行体育指导员制度,1961年《体育振兴法》的颁布使之制度化,并于1988年确定了《公认体育指导员制度》,在2005年,又实行了新的《体育指导员制度》,见表4。而我国1994年才颁布《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2001年才正式颁布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直到2011年才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见表5。较之日本,我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建章立制相对落后。

3.3 中日两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面的比较分析

由表6[7-8]可以看出: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上,中日两国都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且都有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认定制度。中国的社会指导员是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管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分级不分类;但是日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国家机关与社会团体及民间团体之间相互协作,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和资格认定。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上,两国也存在着差距,中国只注重体育科学理论的掌握而轻专项运动技术指导实践的培训,且没有按项目进行分类培训;而日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内容是根据各级各类体育指导者工作的对象不同,有针对地选择培训内容,做到既重视体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又兼顾专项运动知识及指导实践的培训。中日两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对象在文化程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中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程度多数是高中、大专的非体育专业人群,而日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较高。

4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对策

4.1 建设一支多元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生力军。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和工作年限偏短,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质量和形象,建设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已迫在眉睫。我国应鼓励和支持那些热心体育事业希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取得专业指导员资格;制定优惠政策,为退役运动员和待岗教练员走向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创造就业条件;吸引在岗和退休的学校体育教师、各类教练员以及其他体育工作者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事业专业队伍行业;在各类学校体育专业学生中发展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等。

4.2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章立制是发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根本保证;因此,国家体育总局应高度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应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以促进社会体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各地体育部门也都应健全全民健身各项政策、法规和规章,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作出专门规定,从而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以保证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健身的组织者、健身场地设施的维护者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使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称为全民健身的“牛鼻子”代代相传。

4.3 加大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力度

增强培训力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强有力措施。 国家体育总局跟社会体育团体及民间体育组织之间要形成相互协作关系,并按照社会体育指导员统一的评定标准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和资格认定;根据我国各级各类不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针对性选择培训内容,做到既加强体育科学理论学习,又注重专项运动知识和实践指导的培训,为我国各级各类高质量、高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创造条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要调整培训的课程结构,增加学时总量,并增设专业指导课程,使培训出来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能与社会相适应;成立专业培训机构,统一全国水平考试制度和考核标准,使考生将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考试视为职业考试。

4.4 构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化的网络管理体系

网络化管理是发展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有效手段。新时期已步入全球网络化时代,既可以通过网络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育培训活动,开设网络教程,又可以通过网络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体育工作,提高社会体育指导率,加强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日常管理;因此,当前我国应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工作网络化的进程,强化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网络化管理。通过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单项运动协会以及各种民间体育组织形式,建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化的人才网络管理体系,出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注册制度,加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相如.日本大众体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概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4(4):12-14.

[2]丛宁丽.析日本体育指导员资格认定制度的重大改革[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21-25.

[3]项立敏.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的社会学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27-30.

[4]秦丽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8):94-95.

[5]徐云.日本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经验给我们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5):99-101.

[6]李相如,刘国永.关于我国2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比较研究:兼论构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体系的设想[J].体育科学,2005(3):78-80.

日化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内容。开展深化家风建设活动,以贯彻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守规矩、重家风,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幸福洪泽”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

二、活动内容

创建特色小区,引领好家风。一是打造一批家风家训特色小区。紧密结合产业社区和幸福小区建设,扎实组织家风家训活动进小区,把好的家风家训有效融入小区创建,建成秀水苑诚信小区、东城一品尚善小区、卧龙金湾崇文小区、华厦廉政小区等10个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特色小区。二是建设一批家风家训文化墙。充分利用社区、小区现有墙体空间,建设一批家风家训文化墙,将优秀家风家训、乡贤故事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在文化墙上进行集中展示,占领道德高地,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三是编写一本家风家训手册。组织专门人员,通过征集和创作,整理编辑优秀的“家风、家训”等宣传教育读本,在街道范围内免费发放给居民,倡导他们遵守良好的社会新秩序。四是制送一件家风家规警示挂饰。计划制作3万枚钥匙挂件,上面印制家风家训格言,发放给小区居民,让家风家训深入到千家万户,培养和树立全体干群“遵家训、守家风”的政治思想意识。

开展文化活动,纯正好民风。一是开展一期“遵家训、守家风”摄影书法成果巡回展。组织洪泽籍国家省市书法、摄影界名家大师,群众书法、摄影爱好者和论坛网友,展示文艺精品和手机“拍拍拍”好家风家训作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巡回展示,引导居民提素质,讲文明,爱小区。二是组织一次开展“遵家训、守家风”公益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遴选大湖论坛文明网民、康乃馨、水上百合、繁星公益等民间组织和爱心公益人士,针对19个村居和小区特点特色,开展家风好家庭、家训好家庭的宣讲推介活动,支持和引导好家庭在小区中主动“爱民、助民、安民、乐民”,用好典型带动群众自发参与到活动中来。三是举办一期“遵家训、守家风”七彩夏日活动。邀请爱心公益人士、省市县好人和家风好家庭家长,开展“小手拉大手”宣讲活动,通过传承家风家训,丰富学生暑假生活,培塑好孩子来培塑好家庭,进而培塑好市民,建设好小区、好社区、好街道。

培塑示范榜样,促进好政风。一是制作一张机关干部家风家训卡。组织街道机关、站所、村居所有干部,以正心修身为本,树家风立家规,将工作职责、个人家风家规写进桌卡牌,时刻提醒告诫自己遵纪守法,自觉践行家风家训,推动干部勤廉修身、廉洁齐家,带动群众以德立家、文明治家,促进党风政风民风转变。二是评选一批“遵家训、守家风”典型人物。结合“洪泽县好人评选”和高良涧街道“百名文明家庭户”评选工作,评选出10名突出的“遵家训、守家风”、“谈家风、传家风”的典型和10名爱岗敬业、廉洁奉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模范,推荐评比表彰,树立群众认可的典型人物。三是总结推广一批家风家训活动开展的经验和做法。鼓励社区、小区、学校、站所创新和优化活动内容,及时总结开展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开展宣讲,进一步扩大高良涧街道居民影响力、知名度,提升高良涧街道新形象。

三、活动时间

2016年3月-6月

四、参加对象

街道全体党员(责任单位:(街道)党(工)委,各社区党委、各党组(总支、支部)

五、工作要求

1、思想高度重视。家风是社会风尚的基础,街道范围内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员家风家训建设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街道范围内大力营造出自觉传承、自觉建设的良好氛围,进而带动广大群众深入参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社风。

相关期刊更多

北京日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日用化学品科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日用化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日用化学工业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轻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