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透析护理工作计划

透析护理工作计划

透析护理工作计划

透析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肾衰病史1~8个月,平均(2.6±0.5)个月;男25例,女17例;年龄44~89岁,平均(61.4±1.7)岁。观察组患者肾衰病史1~9个月,平均(2.5±0.4)个月;男26例,女16例;年龄42~87岁,平均(61.5±1.8)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以及病史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实施护理。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模式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对观察组实施护理,主要措施为:(1)心理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应该多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了解其心理动态,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安抚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与家属进行积极沟通,寻求支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关知识教育,讲授血液透析治疗的基本理论知识、治疗操作方式、相关注意事项,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互相沟通,解除心理障碍。透析状态较好患者可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其融入或回归社会,重塑生活信心,改善生活质量。(2)饮食健康教育:根据每位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具体情况、实际尿量、日常饮食习惯,为其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部分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要对3d的饮食进行记录,根据饮食内容进行有效的调节。同时给患者发放饮食注意事项相关教育资料,改善患者机体营养。(3)血压自我监测方法教育: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如何服用降压类药物,同时每天坚持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一次测定,并做详细的记录,保证做到定时测量,切勿自行对药物用量进行增减。(4)药物使用教育:血液透析患者通常情况下需要采用多种药物进行配合治疗,主要类型包括磷结合剂、铁剂、活性维生素D、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等集中;每月应该根据实际化验结果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注意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病情发生变化的时候要及时来院就诊。

1.3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实施结束后,对肾衰竭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不记名打分方式进行,100分以下及,80分以上为满意,以下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观察指标

选择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采用“x±s”表示,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共实施(19.83±4.35)d,观察组血液透析治疗计划共实施(14.30±3.64)d。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

对照组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有3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有2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对照组对透析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8.6%,观察组为95.3%,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透析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护理

PDCA循环管理是由美国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提出,是按照计划(Plan),实施(D0),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来进行质量管理。并循环不止的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方法[1]。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为了妥善安排好血透患者健康教育计划,全面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质量。从2011年1月开始,笔者所在科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于血透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使健康教育趋于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不同程度地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具体实施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1年6月25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全部实行PDCA循环管理健康教育。其中男158例,女92例,年龄21岁~83岁。入组标准:患者年龄大于18周岁;MHD 6个月以上;既往无精神疾病及意识障碍;无严重并发症。

1.2 PDCA循环管理健康教育方法

1.2.1 计划阶段(P)

1.2.1.1 评估患者学习需要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填写健康教育评价表对患者学习的需要进行评估,不断调整,记录有针对性地提供准确信息。评估的内容: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职业、文化程度、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医疗费用支出方式、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生活习惯、生理及心理状况,还有患者的疾病情况包括患者的干体重、营养情况、血压、尿量、血管通路、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检验情况。

1.2.1.2 分析资料,确定目标 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科普性的健康教育手册。包括血液透析基础知识、血液透析消毒隔离知识、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瘘管自我护理和用药指导、自我监护等。制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同时需要教育目标的有效性、可获得性[2,3]。笔者每次教育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 min,随机教育,每次安排的内容不宜过多。注重传授知识的实用性、通俗性、针对性。

1.2.1.3 做好健康教育前的准备工作 终末期肾衰患者易产生悲观失望、焦虑、抑郁的情绪和逆反行为。笔者根据患者透析时间长短的差异,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健康教育分以下阶段进行:(1)透析前1周,进行血透前访视,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恐惧感。(2)首次透析需向患者介绍疾病发展过程,血液透析治疗的目的,使其尽快熟悉透析过程中、透析后、透析间期应注意的事项,增加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配合治疗。(3)进入常规透析阶段,结合不同的病情、病因、心理情况进行因人而异的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地宣教,使患者逐步接受,达到预期目标。

1.2.2 健康教育的实施(D)

1.2.2.1 人员配置及责任 由于健康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所以在落实健康计划过程中。坚持人人参与,分工明确的原则。科主任和临床医生进行定期的疾病专题讲座,责任护士固定分管患者各个阶段的健康教育,每2个月轮换一次。每次透析前后均对其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针对性地进行,从而保证了患者能得到贯穿始终的全面的健康指导。

1.2.2.2 针对健康教育人员的培训 对施教者进行有效的培训是做好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在培训中笔者采取了多渠道、分层次、分重点的培训办法。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见缝插针,坚持每周3次下午交班后20 min的科会提问,每月4次的科内讲课,定期举办健康教育经验介绍等方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2.2.3 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集体教育具有教育面广、效率高的特点,患者在集体教育时进行相互沟通,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利用每月一次的公休座谈会,对共同的问题举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每年一次肾友会。请已透析多年的患者谈自己的体会,利用患者间的相互介绍经验、相互学习的机会来巩固知识。个别指导适用于不同病因者及特殊功能障碍者。采取由责任护士与患者一对一的个体教育方式,利用体检、巡视等机会所进行的健康教育[4]。护理过程中如发现患者有不正确的健康行为或有疑问时,随时纠正不良行为或提供教育咨询。系统介绍血液透析的基础知识、目的、主要副反应及应对措施并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

1.2.2.4 示范教育与技术指导相结合此方式 适用于技巧性和操作性项目的教育,如内瘘术后的功能锻炼及糖尿病肾病胰岛素治疗皮下注射技术等。

1.2.2.5 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应以单纯灌输式的单向交流向计划实施、评价式的双向转化,使患者由一个知识的接受者转化为教育的接受者、执行者和评价者[3]。所以应重视健康教育的双向性,鼓励患者多提问题,随时进行评价、分析,护患共同讨论。

1.2.3 检查阶段(C)

1.2.3.1 自查 由责任护士根据健教育评价表内容,了解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当患者对所学的内容出现淡忘模糊,尤其是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补充、强化和纠正,以确定学习的效果。

1.2.3.2 抽查 护士长不定期与患者交流,评价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的效果,发现施教中的缺陷,及时定出整改措施,对施教护士进行满意度测评。

1.2.3.3 调查 责任护士每季度让患者填写健康调查表,调查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及患者对血液透析有关知识掌握的程度等,从而判断健康教育是否到目的。

1.2.4 处理阶段(A)

1.2.4.1 对每月健康教育检查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所在,从教育计划的内容、形式、方法上进行调整和补充。针对患者年龄偏高、记忆力较差、病情复杂的特点采取分次讲解,并配合图片等生动易懂的教育方法;针对患者不能坚持饮食控制和锻炼的患者采取寻求患者家属的帮助和督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1.2.4.2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护士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到教育、指导、评价的作用。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并学以致用,不断总结实施PDCA循环管理中的经验,使管理工作更加正规化、制度化。

1.2.4.3 尚需完善的问题 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经验有限,仍是今后健康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预期目标未实现查找原因,也应理入下一轮循环。

1.3 评价方法 统计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及血透期间的满意度。应用SF-36量表评价健康教育前后患者MHD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共有36个条目,共8个维度: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一般健康(physical health,GH)、精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MH)。各纬度得分范围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状态越好。由患者自行勾选,然后计算8个维度的初得分,再根据公式转换为最终得分[5]。调查前均填写知情同意书,在统一指导语条件下,调查者对调查对象进行必要解释,SF-36(th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量表当场发放,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完后当场收回,有效收回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后血透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情况比较 见表1。

2.2 健康教育前后血透患者对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2。

2.3 实施PDCA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6个月时患者QOL比较 实施PDCA健康教育6个月时患者SF-36量表8个维度在PF、RE、RP、GH、SF、VT、MH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PDCA循环是一种全面质量保证管理体系[6],是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管理方法。笔者所在科运用PDCA循环管理,使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有始有终,教育目标明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环环相扣,体现了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形成良性循环。本研究中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12-213.

[2] Sdey JJ.10 strateyise for successful patien teaching.AJN,1994,94(11):63.

[3] 王意清,钟海英. 首透负责制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8):2966-2967.

[4] 包家明,霍杰.整体护理的临床问答.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13-114.

[5] 李春波,何燕玲.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介绍.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2):116-119.

透析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血液透析;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发生尿毒症后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情感障碍[1],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对2006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然后在我科开展对血液秀析患者系统的心理护理,治疗的目标是良好地控血压、体重,营养状况的改善,同时以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患者对这种特殊治疗知识存在的缺陷,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学习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掌握控制饮水,及时服降压药,加强营养,配合医生治疗等[2],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9~75岁,透析时间2~14 个月,每周透析1~3次,4 h/次。全部患者既往均无精神病病史及家族史。职业:干部8例,工人22例,农民7例,其他3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0例,高中以下30例。医疗费用承担能力: 较轻20例,较重15例,难以承受5例。

1.2 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感障碍发生情况,见表1。

2 方法

2.1 实施前现状调查 调查所有患者的健康状况,饮食结构等存在问题,并发症的发生及近期血生化检查结果,如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浆白蛋白、血色素等。

2.2 制订心理及健康教育计划。

2.3 实施心理及健康教育计划 针对患者文化程度和病情开展心理护理,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采用集体授课,书面教育、问答式教育、示范式教育、个体化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

2.3.1 将现状评估及血生化检查结果向患者作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使患者懂得心理及健康指导的重要性,提高依从性。

2.3.2 给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的常识、用药及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控制干质量,严格遵守制订的进食量和进水量,达到2次透析期间体质量不能超过(1.2±0.7)kg。

2.3.3 教育患者认识到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2.3.4 教育患者重视营养。

2.3.5 使患者认清疾病的危害性,有意识进行自我保健,坚持治疗。

2.3.6 向患者家属介绍心理及健康指导的有关事宜,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和帮助。心理及健康指导前已经透析3个月以上,心理及健康指导并坚持原透析方案3个月后再进行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血浆白蛋白、血色素检测,并观察并发症情况。

3 结果

通过1年的心理及健康指导,患者实施后透析前肌酐、尿素氮明显下降,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上长(表2);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表3)。

4 讨论

4.1 本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情感障碍发生情况显示,抑郁、焦虑、恐惧等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人群。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4.1.1 经济因素 长期透析以及原发病和各种并发症的治疗,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现今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完善,许多患者因经济负担面临能否继续治疗和治疗是否充分的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情感状态。

4.1.2 心理因素 在明确诊断和预后性以后,由于患者需长期依赖透析生存,加之病情常逐渐恶化,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应激,对生活前景丧失信心。

4.1.3 社会因素 患者体能的衰退使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下降,导致其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发生改变,对其情感产生相应的影响。

4.1.4 家庭因素 维持性透析患者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下降,对家庭的依赖增强,患者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发生改变,部分患者因而发生较严重的家庭矛盾和争执。

4.1.5 疾病本身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原发病和各种继发病变如肾性贫血、肾性骨病、难治性高血压的持续存在和发展,尿毒症毒素对各脏器的影响,并高血压、电解质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透析造成的内环境变化,治疗不充分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患者情感障碍。

4.2 心理及健康指导的实施是长期的护理措施,其实施将取决于患者的依从性,实施前有的患者对疾病缺乏信心,消极沮丧,对自己目前机体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不够了解,不遵从医嘱,对自己放纵,尤其是饮食方面,不加以控制造成超重,超重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和疾病恶化的重要因素,有的患者缺乏血液透析方面的知识,认为血液透析能解决机体的所有不适。对此,我们首先从患者饮食等方面进行指导。根据患者不同的个体,以使患者自愿接受,自觉实施,持之以恒,变被动为主动。对反复出现胸、腹水、心力衰竭的患者发现他们不遵从医嘱,饮水比较随便,通过笔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认识到此做法的危害性,结果有效地控制体重,并发症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心理及健康教育计划实施中,患者的自主性较为重要,只有患者高度重视自觉实施才能做到实施的效果,为此,我们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了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促进了患者对健康保健知识的重视及医患之间感情的交流和信任。同时护士要了解心理及健康指导计划的实施情况,使其从自身体验中感受到心理及健康指导计划的好处。过去由于患者自身状况不良,尤其是营养状况较差,影响到生活质量,长期血液透析还关系到医疗费用及病死率等。通过健康教育实施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明确了营养状况与血液透析效果的直接相关。

表3可见,实施后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在普遍反映通过心理及健康指导增长了不少知识,由于规律的透析,合理的饮食,药物合理运用,毒素得到一定控制,营养状况有所改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或减缓病情的发展,也减轻了经济负担,不少患者走出家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的重新回到工作岗位。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原发病和疾病程度因,不同,生活和饮食习惯不同以及个体差异等原在制订计划时应注意个体化,尽量考虑周全,灵活运用,如糖尿病患者使用无糖透析液,在透析过程中葡萄糖的丢失,有可能发生低血糖的倾向。因此在透析期间最好进餐1次。个体化的关键在于既要有利于健康,又要患者能接受,切实可行,同时应得到家庭的支持。家属的配合必不可少,尤其是饮食劝告方面,有关研究表明依从性与家庭支持正相关。因此家属必须了解心理及健康指导计划的内容和一些相关的知识,才能配合患者起到协助检查,督促改进作用,才能使计划实施更佳。心理及健康指导可帮助患者有意识地改变一些不良生活方式,提高对疾病的监测能力,以获得及时的治疗,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身体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病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416-421.

透析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带教方法 血液透析 专科护士

血液透析室是高风险、 高科技、 劳动强度大的科室,对护理人员要求较其他科室高,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高。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09年正式成为四川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为有效提高护士专科护理能力,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专科护理服务。因此, 针对血液透析专科特点,在临床培训过程中,制定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计划。对护理人员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我科已培训学员90名,均为女性,年龄24—45岁,平均38.6岁。本科15名,大专69名,中专6名。主管护师38名,护师50名。护士2名。工作年限3-15年,平均6.8年。其中有透析工作经历的68名,初次接触的22名。学员临床工作年限都在3年以上。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研究组(B组)。A组45人,平均年龄38.2±0.4岁;其中中专3人、大专34人和本科8人;有血透工龄34人,无血透工龄11人。B组45人,平均年龄38.4±0.2岁;其中中专3人、大专34人和本科7人;有血透工龄34人,无血透工龄11人。两组学员年龄、学历、职称、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专科培训的方法:我科是血液透析科,分两种带教方法培训学员90名,分3批进行培训,均为女性。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2专科护士人员分组,由于护士带教师资不足,凡具带教资格的老师和学员随机分为两组方式带教。A组为一对三的带教,一名老师带教3名学员,全程带教的模式。B组为一对一的带教,一名老师带教一名学员,全程带教。

1.2.3分组带教法:护士在每个专科培训班时间为3个月。培训第一月为专科理论学习时间,要求全体学员参加。由专科教授和主治医师及有授课能力的护理人员根据培训教材讲授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及目前国内外的血液透析专科新技术和新业务。第二,三个月在血透室分两种带教方法进行操作培训,要求学员通过培训能够规范掌握所有能够提供培训透析机器的操作及常用的血液净化技术,能够进行透析过程中病人的护理和病情观察以及透析突发事件的处理。通过带教培训,使得专科护士不仅通过系统的、全面的培训,提高血液透析专科知识水平,而且能够有效掌握规范的血透技术操作和提高对病人的管理。

2 考核与评价

各批次学员均根据考核手册规定,对培训内容中的专业知识进行闭卷考核,专业技能采用现场抽考,并对每项成绩做好记录。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标准参照《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与质量评价》进行。以一百分为满分。分为合格,不合格,良,优。

3 结果

本院血透专科护士培训3批学员,在培训结束时。A组学员考核优秀5人,良好25人,及格15人,不合格0人。B组学员考核优秀25人,良好15人,及格5人,不合格0人。研究组学员的操作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A、B两组学员操作成绩比较

组别

人数(人)

平均成绩(分)

优秀率(%)

对照组(A) 45

78

11

研究组(B) 45

89.8

55.6

注: P

4 讨论

制定规范的配训计划,通过对两种带教模式学员的考核和分析,总结出一对一的带教模式更适合血透专科护士的带教培训。血液透析室是高风险、高科技、劳动强度大的科室。透析过程中病人极易发生多种急性,重症并发症,即使在病房工作了几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护士来到血液透析室,对血液透析室的工作还是很陌生。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一对一的带教不但更具针对性,而且更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带教老师也可以放手不放眼地对学员的每一个动作进行规范的指导和带教。更能直接影响学员对血透专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专科技能的规范操作。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血液透析的专科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更新。由于培训时间短,又需要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循序渐进地提高专科护理能力,所以一对一的带教更能使得培训学员在较短时间内对专科知识和技能的规范操作有更进一步的熟悉和掌握。

通过三期血液透析专科培训学员,分两种带教模式进行操作培训后的反馈和考核,可以总结出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培训出的学员,其规范化的专科操作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因此为保证护理人员对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安全规范的专科护理服务,培训基地应主张一对一的对学员进行全程带教。同时针对血液透析的专科特点,各血透室也应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为血液透析专科培养和储备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叶锦荷.探讨血液透析护士的专科分层次培训.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6卷第4期:83 (下半月版).

[2] 苏小妹,杨柳枝,贺珊.对临床护理实习生实施分层次带教的教学效果[J]现代医院, 2010,(09) .

[3] 唐春苑,王饶萍,叶晓青.血透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J].护理学报,2006,13(8):83—85.

透析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品管圈;透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59―02

透析疗法是利用半渗透膜来去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并维持酸碱平衡的一种治疗方法。它的作用是尽量以人工肾来取代已失去功能的肾脏从而维系生命。透析可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但透析治疗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腹膜炎、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和营养不良等等。对透析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有助于其生命质量的提高,而与之相反低劣的护理服务质量会造成患者生命质量的损害。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品管圈”被引入到医院管理领域,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地医院中开展广泛,效果肯定。近几年,随着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一种具有护理特色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正在护理队伍中萌生,这种内生性的意识激发起广大护士的聪明才智和管理热情,促进了护理人员理论水平的提高并结合所在科室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本文将从血液透析方面所取得的效果进行综述。

1 什么是品管圈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也称为品质圈)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在1962年首创,后来在英国、法国及韩国等地得到广泛应用,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通常为3~10人),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2]。

2 如何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

2.1 培训

对全体护理人员由专项推行员进行品管圈活动开展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等相关内容培训,重点在于强化观念和达成共设,达到想做、要做和会做的目的。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知识理论考试,对圈长、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实施应用能力考核,如资料的收集、问题的选定等,来评价培训效果[3]。

2.2 组圈

QCC小组一般由3~10人组成,人太少则达不到改进效果,人太多则对组织能力要求太高,同时也不利于统一意见和行动。QCC小组中角色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圈长,一种是圈员,一般由护士长或资历较深的护士担任圈长,其他护士作为圈员。可制作圈名、圈徽、圈歌。

2.3 实施

品管圈活动一般按戴明环(Deming Cycle)即计划、实施、确认与处置(Plan-Do-Check-Action)4 个阶段来进行,分别按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订、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 10 个活动步骤实施活动,每周召开圈会,并有相关的活动记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周期时间。

3 品管圈在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的现状

徐青[4]等报道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中,实施相关护理对策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由原来的68.75%降到21.88%,认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其生存质量。张小红[5]等报道中显示:在679次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为27次,发生率为4.0%,超过预期目标值4.5%;而在圈员中,活动前后每位圈员的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等6个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认为学习使用品管圈的常用手法,降低了低血压的发生,提高了透析的质量和效果,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充分发挥了圈员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每位圈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高雅琨[6]等开展“降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课题,结果显示通过品管圈活动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从28.0%下降到9.4%,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服务对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8.9]。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满足患者需求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0.11]。QCC是一种运用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团队精神的改进程序[12.13]。由圈员们共同合作努力,探讨和实施关于肾病血液科护理工作品质的计划、实施过程及效果确认,从而反省整个过程[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