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写教学论文

读写教学论文

读写教学论文

读写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1新型教学模式需要网络资源为支撑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中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语言和文字的传递,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信息来源渠道有限,教学模式单调.而网络技术则突破了这一界限,除了具备一般信息资源的属性外还具有其独特的广泛性、共享性和即时性.在信息化社会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形式多样的信息输入,才能通过各感官的不断刺激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各类交流和互动,提供一切可能条件使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并熟练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性思维得到锻炼和拓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信息的时效性和多样性是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而及时便捷地获取信息能够搭起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网络资源所拥有的独特性,为英语阅读和写作的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也为师生间的互动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1.2网络为高效的互动式英语教学提供了可能

网络为教学提供了便捷、实用、高效的教学平台.网络是一个汇集了丰富多彩信息资源的海洋,它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涵盖面广,且具有其独特的开放性,结合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为师生双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学生通过网络所提供的大量的数据、图像、动画、音频等多媒体形式,提供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教师、学生可以通过使用E-mai(l电子邮件)、BBS(电子布告栏)、Blog(博客)等网络工具,进行相互间的讨论与交流,教师也可以同时进行网上辅导及答疑;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所需要的资源,下载和上传文件,利用数据库统计数据,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将网络资源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改善了传统教学媒体的单一性,使其多样化,使课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在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网络英语教学将传统的学习地点--教室转移到了互联网上,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学习英语,从而真正实现开放性英语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教师在实际情况中思考和探究.下面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为例进行分析,探讨怎样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2网络化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操作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重视课堂的互动性.提倡在课堂上丰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或解决问题,提倡小组成员间的交互学习.教师要提倡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网络及各类信息资源,建议学生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光盘、磁带等材料,为学生创设一种信息资源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建构学习.一方面,教师是设计者.每节课前教师自身必须要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主题是什么,然后创设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应指导学生如何在网络上获取相关信息、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料,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组织小组辩论或演讲、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引导学生发展其学习和研究,包括提高学生阅读、口语和写作能力,形成跨文化意识.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放弃,要吸收其精华和优秀的部分,如要要求学生对每篇课文熟练朗读,教师在课堂上对文章进行解释翻译以及概括课文的主题大意等.该次课(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搜索并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利用手头资源和各种网络技术,提高他们概括分析文章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识.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2.1通过小组集体合作,培养筛选信息和口语表达能力

安排学生以自由组合的形式自愿分组,每组5-6人,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并浏览配套光盘的内容,上网搜索有关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内容,并制作成PPT.幻灯片的内容可以包括图片,声音,动画等信息,说明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语言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要传授各国文化常识.老师应鼓励学生多浏览英语国家的网站,包括各国电视台和网页,将定期浏览网页信息形成一种习惯,使学生将学习英语形成潜移默化的过程.这样也能使学生增强对其他国家国情文化的了解,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加深对跨文化的理解.学生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并制作PPT,体现了集体合作的精神,并且在上台展示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口语.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完成所要求作业的过程是发现知识、深化知识构建的过程,学会了如何利用网络查找所需资料,也学会了和同学彼此间的沟通和协作.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集体教学中“一刀切”,不能因材施教的缺点,也为个别化教学中缺乏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提供了补充.

2.2开展网络化英语写作,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一般是由老师给出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师批阅后再在课堂上集体进行讲评,指出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这种写作模式存在以下缺点:第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在点评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笼统的指出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却没有针对性;第二,学生的作文缺乏广泛的读者群,而英语教师成了其唯一的读者.另外,教师的关注点在于学生是否按时上交了作业和作业完成的结果,却缺乏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跟踪和对学生出现疑难问题的指导.因此,学生可能认为写作文就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写作文就是一个人独立思考并完成的过程.目的就是写完文章给老师批改,然后看看分数等.这种写作教学模式,违背了其作为思想交流的初衷.下面是笔者利用E-mail等网络媒介在学生中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介绍.构建主义就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同时也通过这个过程形成学生的新技能,也在运用中逐步提高技能.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能够利用的所有网络资源,如公告栏、网络聊天室、电子邮件、博客等,借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网络的应用并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鼓励学生在网上写作.在结束第二单元课文教学后,可以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和中心思想,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大意.学生也可以就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发表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利用网络上收集到的材料形成作文;教师可以对学生写作过程进行跟踪,了解写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这些可以为教师的作文讲评提供依据.学生还可以通过BBS发表作文,教师可以开通自己的博客,不定期地让学生将自己的随感或所见所闻形成文章发表在教师的博客上,教师可以在文章下方加以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浏览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可以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挑选出几篇典型作文引导学生进行评议,包括如何修改句子或结构并说明理由,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将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QQ号告诉学生,鼓励学生课后如果有问题可以自由提问,也可以将不同的见解或课后习作发给老师.另外,教师可以在博客上分享部分教学内容,或转载一些优秀文章供学生浏览.在利用网络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彼此间共同合作,熟练运用网络资源搜索并获取有用信息,主动建构知识意义.

3结束语

读写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提升基本语言素养,提高文学知识储备

我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时,要求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授是”这一结构练习仿写教学方式,刚开始学生有些不适应。但在我的要求和引导下,他们联系实际创造出了许多句子。如有一句仿写是这样的:“生命的力量是不可估算的,不必说它可以给生活带来无限启迪,也不必说它可以让我们感叹造物伟大,单是它带给我们无穷的欢乐,就足以让我们对它感激不已。”

从此件事例就可看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取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思考它的结构、框架,选择适合学生的加以引导,是学生从练习中不断练习词语搭配与句子结构。虽然对教师的要求增大,但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二、效仿基本写作,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写作的语言魅力,找出作者在段落安排方面的技巧,体会作者的想法,然后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以这种方式进行仿写训练。

我在教学时还是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案例。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了雪地捕鸟的描写,用词简洁、连贯又十分生动。作者通过对一系列动词的描写,以动词的连贯性突出了百草园的“趣”。因此,在教授这一段时扣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让学生从课余的游戏中寻找实例,如“踢足球”“钓鱼”等等,再用准确的动词表达出当时的场景,对课本内容进行效仿。

有一位学生对“钓鱼”的描写是这样的:“钓鱼是一种看似容易,但操作十分困难的活动,它需要一定的耐力和毅力,着急是肯定得不到鲜美的小鱼的。来到江边,先把鱼饵挂在鱼钩上,然后把鱼钩扔进江里,调整好鱼竿的长度。再把准备好的鱼饵撒向垂钓之处,这是定位,把鱼引过来。最后就可以开始钓鱼了。不过钓鱼得有耐性。你要席地而坐,或是准备好凳子,静静地等待着鱼的上钩……”

三、效仿基本写作思路,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有方法的引导学生效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构思技巧,以培养自己的写作思路。因为文章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思路,因此教师要严格按照写作要求进行效仿,加大学生对词汇等基础理论的积累。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能表现出自己的观点,不在出现讨厌写作的现象。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文章的行文思路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作者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思路谋篇布局。另一种是作者已结局开头,以倒叙的形式完成全文。也可以说成是采取“总――分――总”,或“总――分”的思路。学生在此问题上要学会选择合适的行文思路。不同的文体适合不同的行文思路。

就文体而言,有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和说明文等。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长处。比如记叙文的特点是记叙某种具体、现实的物体,通常采取时空结合手法,通常采取顺叙、倒叙和插叙的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所以它要求语言要有形象性,通常采取“总――分――总”的写作方式,达到渲染感情的目的。但采取“总――分”的方式也可以表达出良好的效果,开篇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表达出作者的想法。

再例如议论文,议论文的材料主要是用作论据的,即论证观点的依据,所以材料必须具有某种论证性。议论文的语言运用必须是明确的,同时它所思考的、把握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对整体事物的某种高度的抽象概括。在谋篇布局上,也经常使用“总――分――总”的方式,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读写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博览、阅读、思考与背诵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观点中所提倡的,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氛围下做到语言的积累与感悟的培养,为学习语文打下坚实基础。阅读教学能够在学习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热爱生活、生命与祖国,而且其语感、交际能力、语言积累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而写作则是检验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交流与表达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文字,这种表述是具有创造性的,该过程中学生对自我和社会都会有新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教师需要注重课内外的结合,这样学生不仅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学习语文,还能在课外时间学习语文的魅力,而且不只是教师单纯的讲解授课。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手抄报等都可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课内外注重读写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与教学原则相符合,也能做到循序渐进的写作。课外学习调动学生的兴趣,而通过课内外读写结合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很多写作与阅读方面的技巧,快速提高其读写能力,并提高其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素养。

2.中学语文教学中促进课内外读写结合的措施

2.1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中学语文教材的很多内容不仅词句十分优美,语句也很精彩,学生对于课文的首尾以及过渡内容、全文结构等都要仔细观察,并可以进行借鉴、模仿,让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写作素材可以取自教材内容,有很多相应的积累方法,主题归类法在其中是比较常用的。当学习完一册书之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全面的感知并梳理教材,并以不同的题材和主题为依据进行分类。例如《夏感》中,作者充分表达了浓郁、紧张而热烈的夏天,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一些词语和段落,并将这些丰富的素材运用到写作之中。还有在《济南的春天》中,有许多拟人修辞的运用,生动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对拟人手法有充分的了解,将行为动作和思想感情赋予要描写的事物,将其作为人描述,使事物变得自然而亲切,人情味更加浓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其创作拟人句,熟练掌握后能够运用在写作之中,提高写作能力。吉林省四平市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威中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内外读写结合

2.2注重写作技巧的学习在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学习写作的一些技巧,而教材就是学习的最好例子,学生通过模仿和借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写作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中,取得的教学成果并不显著,主要是由于教材编排通常会影响到多数的教师。现阶段使用的大部分教材的编排出使用的读写方法较为传统,最后面的单元才编排了作文教学,写作的学习要到每单元的学习完成后才能进行。如果要将这种传统破除,需要有效整合写作和阅读,在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句式、结构和意境等课文内容为依据,学习写作技巧。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模仿文中的写作技巧,对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领悟,体会其表达的思想,在使用时能更加轻松自如,使学生的写作技巧得到有效提高,有效的结合写作和阅读。

2.3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就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引导学生认真听讲、捕捉重点、训练语感,为达到目标可以开展相关的训练活动,例如观看电影写心得、听故事写感受等;为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促进其交流能力时,也可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前演讲、趣闻介绍等;为了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养成看书习惯时,可以采用让学生统计课外书籍的方式,记录并分类自己曾经阅读的书籍,而且该方法可以提高其动笔能力,以便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在日常过程中可以坚持写一些见闻趣事。心得、影评和日记等,使其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被充分激发出来,学习时也能更加积极主动,其学习效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是十分有效的。

2.4注重课外学习如今,各个中学不断落实新课程标准,教师应要求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对周围的事故进行随时观察,使自己的见闻与经历能有意识的增加,可以适当说出自己的见解,积累写作素材,包括美词佳句、精彩段落、叙事方法与描法等,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学生经常做一些随笔,练习句、段的写法,将写作水平提高。另外,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习兴趣,可以开展课外活动,例如课外阅读、日记、调研影视录像观后感等,锻炼自身写作能力。

3.结语

读写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根据全语言的交际教学理论,阅读要以概念知识和背景知识为先导,读者借助于先前的知识和经验,经过预测、信息取样、验证和确认的循环往复来完成阅读的全过程。也就是说,交际导向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阅读前设计听说活动以激活或补充相关的概念知识和背景知识,组织预测活动以引导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取样、验证和确认活动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听说活动为主的话题导入和读前预测阶段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阅读教学环节。

根据全语言批判性阅读理论,阅读教学不是教师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是教师创造情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解读文本的过程。阅读过程注重的是阅读的体验和创造,是创造性地理解阅读文本。换句话说,学生自己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意义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根据批判性阅读理论,学生基于自己的体验理解文本需要在阅读后有机会相互交流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批判性思维成果,因此,教师设计读后讨论、辩论、描述、叙述等语言交流活动,给学生创造条件拓宽批判性思维,展示对阅读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对阅读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对写作文本创造性的建构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和加深阅读理解,教师应在读前和读后设计与读相关的听说活动。因此,“读”必须包括以下教学步骤,即话题导入、读前预测、快速阅读、读后讨论四个教学环节。

2 以说为主导的教学环节

根据全语言的读写观,“读写教学应该与口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语言教师应该关注学习者对文本批判性理解能力的发展,致力于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者共同体,倾听所有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真实的听说事件与读写事件的情境中发展语言与思维”。[4]因此,在读写技能整合教学过程中,在读后和写前设计“说”的教学环节,用口语活动衔接读写,贯通读写就显得十分重要。“说”是指阅读后和写作前连贯的话语活动。读后讨论是对阅读话题的进一步延伸和对阅读文本内容的批判性反思,更是对写作内容的话语关注。读后讨论为写作打开思路,为写作获取素材(观点和支撑观点的论点和积累语言材料)。写前的口头作文或句单位写作等单项训练活动又是对写作文本的口头建构。读后讨论和口头作文共同解决写什么和用什么语言写的问题。

3 以写为目的的教学过程

全语言倡导重过程的写作教学。重过程的写作教学关注写作全过程的教师指导。认为在写作前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学生收集写作素材、丰富写作内容,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如视听、阅读、生活体验等)获得信息,对所得信息进行批判性的综合和分析,讲解相关的文体知识,引导学生确定写作题目,明确写作要求、训练写作技巧和构思写作提纲等。在写作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关注学生草拟成文的全过程,随时发现问题,提供必要指导。重过程的写作教学还关注初稿的完善。主张学生自己或同伴的互相修改,教师则要组织和指导修改活动,对学生作品的文章结构、思想内容,遣词造句错误进行点评等。因此,在重过程的写作教学框架下,写作教学可以划分为写前学练、初稿写作和初稿评改。

4 以读写为整合的教学模式

话题导入是指在读写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特定语言环境的话语活动。读写前话题导入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读写动机,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读写活动产生兴趣和热情。主要教学活动有相关话题的视听活动或就某一话题的“自由”交谈。

读前预测是指学生阅读理解开始前的准备活动。读前预测的主要任务是明确阅读目的和布置阅读任务。主要教学活动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组织学生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提供相关话题的背景知识,在话题语境中呈现新词,扫清阅读理解上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快速阅读指阅读活动本身,包括学生阅读课文和师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的理解性问答活动。快速阅读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主要学习活动有略读了解课文大意,寻读捕捉具体信息,划分课文结构,将事件排序,回答事实性问题和推理性问题,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推测作者的深层寓意,等等。”读写技能整合教学的阅读理解一般以获取阅读文本的内容信息、训练阅写技巧和获取篇章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学活动依据阅读为写作服务的具体情况设计。

读后讨论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就某一或某些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的话语活动。读后讨论的主要任务是“口、笔头巩固阅读成果。主要学习活动有复述课文大意、讨论、辩论、讲故事、描述事物、叙述个人经历等。读后讨论是处理和转移、内化阅读获取的信息的过程,是阅读后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它既能够检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又能促使学生对某些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是阅读后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活动。

写前训练指为保证写作活动顺利开展而进行的准备活动。写前训练的作用是保证作者“能”写和“会”写,主要教学活动包括学习相关的篇章写作知识和训练写作技巧(如衔接、过渡手段等)的活动,师生、学生草拟写作提纲等。有时为了降低写作难度,教师也会设计句单位写作训练活动和语篇单位的口头作文。

读写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写结合 新课标 阅读 写作 语文素养

1读写结合的含义

最初,读写结合是作为一种经验性的写作方法被人们所渐渐关注的。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人对读与写的关系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作为一种成形的概念出现,是在现代语文教育家黎锦熙1924年出版的一本语文教学法专著:《新国语教学法》,他在其中有“作文与读法教学联络”的提法。根据现今已公开发表的大多数文章对读写结合的定义来看,有人从读写结合的目的出发,认为:读写结合旨在让学生通过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拓展知识领域,扩大视野,丰富作文题材、学习写作方法,进行由读到写的能力迁移,从而促使读写同步提高。有人兼顾读、写两方面的因素,认为:读写结合是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在完成各自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读”来促进“写”,通过“写”反过来促进“读”。各种解释不一而终。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一角度来看,阅读与写作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可以把读写结合定义为: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在完成各自独立教学任务的同时,通过读促进写,通过写反过来促进读,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

2.1异质同构性。有人认为阅读与写作两种活动中心智活动都经历了双重转化。阅读是从文字到思想再到文字的转化;写作则是主客体的相互换位,客观事物转化为主体经验,经过表达这一形式转化为语言文字的客观描述。叶圣陶先生对此亦有过论述,他曾明确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

2.2相同要素说。依据现代认知学派的观点,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即一般原理时容易产生迁移,这是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并能取得实效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阅读教学中突出的重点知识在写作教学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作文教学中同样重要,并应注意通过对阅读教学的反馈信息进行反思来设计写作教学。

2.3读写对应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同为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过程,从学生阅读作品时所要关注的知识要点及写作时构成文章的要素来看,二者之间存在对应规律。如解题与审题的对应;抓住中心与确立中心的对应;理解文章结构与布局谋篇的对应等。

3新课改之前读写结合的做法

3.1多读、多写,在大量读写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实现读写迁移。多读多写是由语文教学的任务所决定的,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进行阅读与写作,进行大量的读写结合,实践性是语文学科最突出的特征。

3.2阅读习作化即模仿课文,紧扣范文进行写作训练,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统一在一起,融看、听、思于一体,读、说、写于一炉。

3.3以教材为主体,重视记叙文的教学并于其中渗透读写结合的技巧训练。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读会写,在教材中记叙文约占80%。因此,小学阶段的读写结合以记叙文为主,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写、自改的能力。

4新课改对读写结合的新要求

4.1拓宽读写结合的范围。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全新概念,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使读写结合的范围更加宽广,同时也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感悟生活,体验写作和生活的乐趣。一方面,它打破了传统的关于读、写、说、听分开训练的习惯做法,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进行读、写、说、听的整体训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它冲击了传统的教材中心,突破教材的禁锢,在生活这一更为广阔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提高其对生活和文本的认识,写出具有深度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