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在开展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管理时,必须注意工程划分工作。在每段工作开始前,施工单位需要根据监理部门制定的施工要求划分单位、分项、分部工程,通过正确的划分,可以有效提高后期质检评定、资料管理、工程验收等工作的效率。在公路工程试验阶段,自质量评定工作开始以来,一直到完成分项检验、试验检测工作,其搜集的数据都具有极强的逻辑追溯性,而评定数据也是通过收集并总结检验数据得来的,检验数据则是通过试验检测指标总结而来,这些数据的核心就是原始数据,后面所有的计算并不是凭空猜想,而是根据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计算而来。通过金字塔流程模式,可以说明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如果单纯的开发单一系统,就会使用户手工汇总工作量加大,影响质检部门工作效率。

2.系统设计

2.1功能目标

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一体化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业务一体化开发,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数据自动汇总处理,从而使质检评定工作更加的自动化,有效加强质检评定工作的正确性、科学性、高效性。通过逻辑性强的工程划分制度,使质检资料数据管理更加有序,可以在竣工阶段获得更加可靠的文档支持。通过表格式试验检测模式,使数据处理更加灵活,加强系统适应性。采用新型软件开发构建技术,建立符合公路工程的立体系结构软件系统,有效降低开发周期与成本,使系统维护更加方便,节约人力物力,提高系统复用率。合理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一体化系统在集成管理过程的重要性,并且预留适合的系统接口,为集成系统提供支持与服务。

2.2功能设计

为了使系统满足公路工程使用要求,将系统分为多个功能模块,具体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3.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使用SOL作为系统数据库,并且参考美国新奥尔良的数据库模板,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划分为概念、逻辑、物理、分析这四大设计阶段,按照阶段进行数据库设计。由于公路工程数据量过大,系统需要在处理大量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数据资料时,还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储存与管理,所以设计库的设计要求如下:

①数据库保存数据时,需要同时生成以二进制字段保存的Excel文件,系统可以通过数据直接管理质检文件资料。

②为了实现远程管理,需要系统在局域网中正常运行,并且保证施工、监理、业主的工程划分数据一致,使用GUID当作表关键字。GUID是OSF研发的ID提供软件,可以生产唯一标识符,ID不会重复,ID数量足以完成未来一亿年的ID创建工作。

③为了使数据冗余数量有效降低,提高表格维护的快捷性与灵活性,同时保存用户与标准两大Excel表格,并且使用用户、标准台帐关联,可以使分项工程的试验检测表格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其维护工作的便捷性与灵活性。

④为了有效提高系统性能,需要重点提升系统大数据量操作能力,本系统使用了两处存储模块:其一是用户维护试验检测模板,根据标准方法决定分项工程单元标准,并且利用存储的方式将试验检测文件从模板表复制到用户台模板表。其二是维护项目检查时,明确分项工程标准划分的工程类型,并且通过存储方式将标准检查表复制到用户检查表中。

4.建立关键技术结构体系

4.1对象分析设计

在前期的系统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面对对象的OOA分析方法。公路工程数据变化十分复杂,通过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工作的内容,将其与计算机技术分离,并且考虑到系统可复用:试验检测与质量检验评定一体化系统组成图2:主要对象结构层次关系图性、可适应性、可扩展性,最终获得系统的OOA对象组成模型。

4.2对象处理体系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三维;可视化;运动设备实时跟踪

1测量

3Dmine软件以模块方式构成,由三维核心、地质数据库、表面模型等多个模块构成。在3Dmine软件中,测量工作具有较强的交互,可实现不同测量仪器数据与软件的通信接口,使不同实际测量数据可快速导入形成图形数据。使用测量数据库可测量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可满足不同阶段和不同文件的测量。该软件可与Excel、AutoCAD等软件的图形进行交换,使测量工作更简单、方便。以某矿山为例,在长期生产和发展过程中该矿山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通过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分类导入数据实现空间建模,再对不同数据构成进行建模组合,即可完成数字空间模型。(1)建立井巷实体模型。导入井巷数据,根据参数生成模型,即可实现快速建模,生成的三维模型应使用布尔运算,将相交部分、露出部分的线框删除,再合并形成一个整体。(2)建立空区模型。根据剖面图建立空间模型,空区边界线在经过施工人员现场测量后进行绘制。老矿区与新矿区存在差异,比如部分矿区已经被挖空,由于安全原因无法到达边缘,应结合图纸资料等进行判断,建立比较准确的空间模型。(3)建立实体模型。(4)建立地表表面模型。运用全站仪实际测量数量或RTK、Cass、AutoCAD等文件,导入3Dmine中,赋予坐标系、高度、三维等高线等,以等高线作为约束条件,在等高线上生成不规则三角网建立地表模型,再进行渲染、按照Z轴产生颜色过滤。(5)建立矿山数字空间模型。在3Dmine中,将不同模型组合即可生成矿山数字空间模型。三维空间数字模型在具体实例中的运用,首先根据建立的3Dmine模型,在查询、分析、计算、统计等功能的支持下,完成矿产的勘探与采矿设计等工作。在开拓、深孔设计阶段,使用3Dmine开拓设计创建岔口与弯道等复杂图建,便可快速调整坡度、计算工程量。

2地质

2.1中深孔设计。以铅锌矿的开拓和深孔设计为例,该矿山主要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使用已经完成的数字空间模型、3Dmine软件提供的中深孔爆破方案进行钻孔,钻孔方式可以分为扇形孔、平行孔、手动控制单孔等,同时设计孔的参数,如最小抵抗性、钻机参数等,在设计后创建一系列爆破回采单元,控制每个单元的切割巷道、块体边界参数等,设计排线位置、钻机位置、炮孔位置边界参数等,完成深孔的爆破设计工作图。2.2块体报告、矿量计算。根据已完成的地质块体实体模型建立块体模型,通过设置块体报告内部参数信息,如统计方式、比重等,在得到参数的基础上生成块体储量报告文件。地质块段法是传统储量计算中较常用的方式,运用在空间块体模型中,不同项目探测得到的探矿工程将显示地质特征,将其投影到垂直、水平面上,用来圈定矿体的范围,划分块段及得到矿体储量级别。3Dmine软件使用不规则三角网生成数字地面模型、三维地质实体模型,运用块体概念、变块技术,建立矿山矿体的综合模型。使用地质统计学的方式,对块体模型进行评估、计算,可选择使用线性内插值的方式进行评估。结合我国固体矿产储量分级标准,根据得到的矿产储量级别范围,得到储量级别矿石量。2.3验收报告。拖入井巷工程实体,同时拖入巷道中心线,系统对井巷工程量进行验收操作,并自动计算得到参数,在指定位置输出工程量验收报表,方便后续操作。在地表工程施工前测量地表数据,根据施工后得到的地表数据,建立施工前后的地表模型,进行施工前后对比分析,可快速生成填方量,再生成开挖填方清单量报表,得到验收报告单。为保证工程施工条件间的有序衔接,应制定矿山开拓系统的三维设计,在具体开采过程中,三维设计可对安全性、投产建设、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3采矿

采掘计划在矿山生产与经营管理中具有决策性作用,3Dmine软件为采矿的安全生产计划编制,提供了方案制定平台。一方面,在三维环境下,可使地下各种采掘工程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的空间关系上更清晰、透明;另一方面,三维地质块体模型清晰展示了块体地质属性,比如品位、岩性等,提供了空间分布状态的同时,可在计算编制中快速运用以上信息,为方案编制、计划制定提供了基础。当矿山设计、生产计划、推进计划、设备应用、规模扩大等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利用3Dmine技术,管理人员可分析客观情况,快速制定相关方案,保证生产按照进度计划有序推进。在国内,运用3Dmine软件制定采矿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中长期计划、短期计划、长远计划。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应制定科学严谨的采矿计划,可根据每个计划时间内的时间长度、总时间跨度的不同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露天采矿计划主要分为长远策略目标、短期生产计划、日常作用计划等。月度计划属于日常作业计划,可直接指导、调整矿山的生产环节,具体流程包括编制采剥计划、确定剥采比与重点部位推进线、做好开拓准备、制定采剥计划等。3Dmine工程软件可通过基础建模、赋值,直接设计斜坡道、直接剥离、采矿预演等。当确定划定区域后可以自动计算方量,能够计算矿石保有量、备采矿量、岩量等,实现矿种分类、单独计划、汇总等,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调整,每次调整系统均会自动报量,同时更新系统图形。3Dmine软件制定的月度采矿计划所需资料包括年度采剥计划进度、月度验收图等。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该软件具备自动更新、计算等能力,无须投入过多的人力,可自动生成地质分层平面图。采矿计划的设计必须以工程平面图为基础,因此,在设计前需要完成工程平面图。因此,可将月度验收地形图导入3Dmine软件中,将多个参数连线形成施工现场的采矿图。保存生成的工程平面图,之后调入地质块体模型中,确定挖掘计划参数。根据年计划、矿山的实际情况,可制定月计划采矿量、剥离量,圈定采掘带时软件自动选择集技术、自动捕捉、快速生成。为保证露天矿山能够如期进行,会根据发生预期、意外停顿等可能发生情况,提前制定备采矿量的生产。备采矿量在国内被划分为开拓矿量、回采矿量,与计划剥离相同,在3Dmine中,圈定开拓量、回采量,并对多层矿体自动计算自动报量,多次调整参数直到与设定数值相一致。

4安全管理

3Dmine软件使用可规划设计矿山开拓系统三维模型,同时与常用的3D打印软件相兼容,打印3D模型。(1)露天矿山开拓系统有利于保证矿区内生产顺利进行,可保证项目提前投产,做好安全管理,对矿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二维地图可视化相比,三维的表现力度更强、设计更简单,可顺利进行生产作业。三维数字软件的使用有利于开拓系统和降低工作强度,且能够显著提高矿山正常运转的可靠性。(2)运用该软件将传统的二维地貌图形导入3Dmine中,拓展三维可视化设计系统的基础,建立开拓系统模型,直观展示矿山运输道路形态,提高决策人员对露天矿山开拓系统空间分布的认识。可方便快捷地计算填方工程量和绘制施工图纸,可模拟分析系统等,达到开采环境一体化、直观化等效果。(3)三维数字矿山软件进行可视化道路规划时,有利于实现对矿山的布局,可调整生产计划、优化作业面等,能够更好地服务日常工作生产调度、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推动项目工程稳定进行。随着露天采矿技术的快速发展,露天采矿以原本的信息简单化、设备小型化、开采零散化等特征朝设备智能化和大型化等方向转变。三维矿业工程软件使开采模型设置更直观生动,在运用过程中可集成多项技术,实现矿山生产规划、设计,增加矿山日产量、验算工程量。在安全管理方面,该系统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可实时跟踪采矿现场车辆,对车辆设备进行实时跟踪,实施现场的安全管理。

5结语

3Dmine矿业工程软件可运用在矿山测量、建立三维模型、数据处理等多个方面,在融合现代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空间分布特征设计矿山、做好计划编制、指导矿山生产,实现对矿山的动态化管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建华.3DMine软件露天深孔台阶爆破管理应用实践[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8(5):66-69.

[2]黄成成,杨忠.关于3Dmine矿业软件在凌空三维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20(2):226-227.

[3]邹进超,胡加昆,李金勇.基于3Dmine的矿山三维地质建模研究[J].矿产勘查,2021,12(3):718-724.

[4]张晨洁,胡威.基于3DMine软件的露天铜钼矿境界优化及应用[J].黄金,2021,42(3):48-51.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质模型;生产计划;模型化管理

目前,国内煤矿企业在地质数据、开采设计、生产计划编制等工作使用基础通用软件进行管理,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如数据信息碎片化、设计周期长、工作效率低、数据挖掘深度低等,阻碍了煤矿数字化发展。

1立项背景

随着矿井智能化开采技术迅速发展,对技术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工程师使用通用软件进行技术管理就显得捉襟见肘,采用专业化的技术管理工具替代通用软件尤为重要。煤矿生产模型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模型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空间分析、数据挖掘、虚拟现实、可视化、网络和科学计算技术,为矿山资源精确化管理、矿山规划、采矿设计、生产计划进行模拟、仿真和分析,提供新的技术平台和强大工具。在矿井生产管理方面具有用人少、工作效率高规划指导性强,各专业协同运作等优点;实现了煤矿地质数据、开采设计、生产计划等生产活动的模型化管理。

2系统概况

系统集成矿山地质管理、开采设计、生产计划编制等功能,将钻探编录信息数字化并使用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校验,对钻孔数据逐一检索后录入地质数据库用于数据管理、存储;集成物探、巷探等多维数据建立地质模型;融合地质和开采设计数据,对开采煤层进行块段网格化划分形成数据单元,结合地质条件、生产组织、设备效能等诸多影响因素科学编制生产计划,输出成果资料,模型化管理更高效、快捷。

2.1系统构成

该模型系统主要是由地质数据库、地质模型、开采设计和计划模型构建而成。

2.2系统功能

1)地质数据库。地质数据库作为智能模型管理系统的数据“入口”,实现钻孔数据安全管理。该软件用于地质资料数据收集、校验、浏览和报告功能的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可将钻孔数据可视化,将钻孔岩性属性在视窗内直观显示;还提供强大的数据校验功能,确保钻探数据准确性;共享的存储系统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2)地质模型。建立地质模型,实现矿井地质管理、构造解译等相关工作。该软件采用快速高效的建模技术,读取数据库钻孔文件及各种物探、巷探数据并进行模拟运算,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地质工程师利用地质模型可从全方位地观察煤层赋存情况,方便快捷的进行区域的储量计算,煤质煤厚区域划分,等高(厚)线、煤层分叉线、任意煤层剖面图等图纸的绘制及输出;同时软件可支持多种格式的地质数据输出,为开采模型建立提供煤岩层的网格数据。3)开采设计模型。软件兼具AutoCAD常规绘图功能的同时,增加了适用于煤矿开采设计的专业菜单栏,能够快速矿井设计,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将地质模型与开采设计进行数据耦合,形成采掘数据单元。将开采设计绘图工作由原本的几小时缩短至几分钟,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计划模型提供基础单元数据。4)计划模型。软件用于编制矿井生产计划及对未来开采计划方案的模拟。将开采设计和地质数据融合,结合可预见性地质情况、生产组织等影响因素遵照开采逻辑模拟矿井采掘接续,并以动画的形式演示矿井今后的生产接续状况;软件支持人工动态修正生产计划,实现了生产计划编制的可视、可控、可调。将生产计划编制时间由原本的几天缩短至几个小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多场景、全因素、长周期的模拟采掘计划方案,寻找最优采掘接续计划,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矿山寿命全周期采掘接续规划方案。

2.3系统特点

1)系统运行环境依托云服务平台,降低系统对终端硬件的需求,提高运行速度和数据安全性,也便于模型更新和维护。2)地质数据多维度融合。使用钻探、物探和生产实际揭露的巷探等数据修正地质模型,提高地质模型精确度,满足煤矿生产需求。3)使用专业煤矿开采设计软件进行开采设计,地质模型与开采设计进行数据耦合,形成采掘块段的数据单元。链接了地质信息与开采设计间的信息“孤岛”。4)在开采模型数据基础上,通过建立开采逻辑、采掘设备不同条件下的生产效能、生产组织和采掘影响因素等限制条件,逼真模拟矿井生产接续情况,推演进度计划让决策者快速了解未来矿井运行状况,科学合理的制定生产计划方案。

3系统应用

模型管理系统由济南煤科院引进澳洲模型软件组建而成,并在转龙湾煤矿进行国内应用。1)地质数据库。通过建立数据库校验规则对导入数据进行“清洗”,使用管理系统存储数据,提高了数据安全性,避免了人员误操作、更替、流动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减少因地质资料缺失或精确度低导致的经济损失。2)地质模型。作为地质工程师的辅助工具,将钻探、巷探和物探数据统一存储并集成,通过多维数据协助工程师解译地质构造。方便快捷的进行区域的储量计算,绘制煤厚区域划分、等高(厚)线、煤层分叉线、任意煤层剖面等图纸,提高工作效率。成果数据数字化传输,模型数据能够被开采设计所使用。3)开采设计方案的调整,软件根据地质模型数据自动计算开采储量,无需地质工程师重新计算,减少人员重复工作。4)计划模型中设定采掘设备生产效能、生产影响因素和系数、工作面按撤时长、停产检修时间等一系列可预知的生产活动,推演生产计划方案。极大了缩短了生产计划编制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图5矿井生产接续计划图

4结语

专业化、模型化的矿山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链接地质资源、开采设计、生产计划等专业的“信息孤岛”,避免了因人员更替、流动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科学合理的制定矿井生产接续,多因素长周期推演生产计划避免造成接续冗余,有利于矿井节支降耗;系统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和数字化,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大数据战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莉.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采掘计划中计算机的运用[J].中国矿业.马钢集团公司南山矿业公司,1999.

[2]王忠鑫.MINEX及其在数字矿山中的应用研究[D].露天采矿技术.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2013.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产管理系统;生产计划;硅钢生产线;包钢薄板厂;钢材产品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2-001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2.008

1 概述

包钢薄板厂作为包钢(集团)公司的主体生产单位之一,一直以生产高附加值的钢材产品而著称。在钢材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生产工艺的先进性等方面一直走在公司的最前沿。硅钢产品的附加值较高,生产工艺复杂并且环节众多,这就需要在其生产过程中进行精确和及时的数据服务及生产过程控制。过程控制以及信息流程管理系统的投入使用将会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劳动力,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还能尽可能地减少人为不确定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真正做到自动化生产。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这样一种高附加值的产品,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生产管理系统构建的以生产为核心的高效率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各项数据都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告知,让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生产信息,以及生产运行的实际业务状态,更加明确生产运行的各个阶段的生产周期。在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数据以及质量和计量等数据都全面整合,对各个生产有利的业务都达到数据共享,能够更全面地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对策,通过在生产中的监督控制,提高生产的效率以及稳定性,降低生产的成本,这才是企业能够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必备条件。

生产管理系统不仅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能够达到可视化以及实时性的效果,另外,在生产监控过程中能够更加透明,保证了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管理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产品的生产信息准确性的严格把关,这也成为在生产管理中最为可靠的依据,而生产管理系统在对企业的生产以及推广中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都是生产管理系统为企业发展带来的重要意义。

2 系统功能

2.1 生产计划(包含计划回收)

计划的编制:排产计划员根据生产合同编制计划。

计划的下发:硅钢生产线操作员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下发计划给L2。

计划的回收:回收不能执行的计划,将其恢复为未编制状态。

2.2 实绩处理(包含质量)

实绩的接收:实绩信息中不仅包含产品的基础信息,也包含了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工艺数据。这样可以在三级系统中为每一个产品形成一条完整的工艺线索,方便后续追查。

实绩的分流:硅钢生产线既可以生产硅钢产品,也可以作为退火炉使用。系统可以根据实绩的钢种牌号、化学成分、计划信息等内容判断产出的是哪种产品。如果作为退火炉的功能,系统将充当冷轧罩式退火炉三级系统的角色,履行相应的功能。

质量信息:质量信息以编码的形式传递。对于没有质量问题的,可以空缺。

如图1所示:

2.3 报表

系统根据回收的实绩信息生成了以下报表:(1)上游工序报表;(2)计划报表;(3)生产报表;(4)质量报表。

2.4 日志

通讯日志:记录每个通讯事件的信息及发生时间。

数据库日志:记录每个对数据库的操作及其相应的SQL语句,如果未能成功执行也要有日志记录。

质量缺陷日志:记录质量信息,方便日后追查。

2.5 下游工序处理

如果生产计划将钢卷的产出品作为下游工序(重分卷生产线)的原料卷,那么系统将在产生实绩后,自动编制下游工序的生产计划。如果是直接外发产品,那么系统将追加附带原始合同信息,生成发货计划。

3 通讯接口的设计

3.1 生产计划的下发

排产计划员根据生产合同编制生产计划。现场操作人员在确定收到计划后,将计划从L3下发至L2。L3一次性最多可以下发300卷的信息,但是由于现场生产的诸多不确定性以及在钢卷上线之前必须提前检查,所以实际的计划仍是以单个钢卷下发的形式存在。

3.2 生产计划的修改和删除

如果发现钢卷的信息有误或者信息缺失,操作人员可以对除钢卷号之外的其他计划数据进行修改。但操作人员没有删除计划的权限,可以通知排产计划员进行删除操作。

3.3 生产实绩的收集(包含质量信息)

生产完成后,L2自动将生产实绩及质量缺陷信息发送给L3。质量缺陷信息并不是与实绩信息一同发送过来。硅钢生产线出口操作室的质检员需要对产品完成质量判定后才能发送。

3.4 回退卷的回收

如果发现钢卷上线后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而无法继续生产的情况,L2将给L3发送回退信息(并附带回退原因),L3将有问题的钢卷恢复为“未计划”状态,同时标明回退原因。

3.5 心跳电文的设定

为了通知对方本地计算机是处于激活状态的,一台计算机会周期地(60秒)给另一台计算机发送一条心跳电文。另外,若对端计算机在(120秒)两个周期内收不到心跳电文,它会判断发送端计算机是不激活的,随即主动断开与对方的连接(负责接收电文的回线断开)。随后将重新建立连接。如图2所示:

4 结语

硅钢生产线三级管理系统是包钢薄板厂信息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担着整个硅钢生产线的生产管理的任务。作为枢纽,它不仅需要与公司级生产管理系统(ERP)实现业务对接,还要与平级的冷轧三级系统和热轧三级系统在数据流方面进行交融与整合以及与L2的实时性通讯。作为应用系统,它需要为各个部门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服务,简化操作步骤,让操作人员能直观、方便和快速地了解当前的工作状况,从而使薄板厂的生产管理及信息化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梁师师.冷轧硅钢退火新技术及退火炉特点分析[J].工业炉,2012,(1).

[2] 彭凉,黎建忠,梁余发.基于三级控制系统在炼钢系统中的应用[A].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

数据质量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施工企业根据自身项目管理实际并参考业主方的项目管理信息进行分类,一是根据项目招投标和施工过程的时间阶段进行了信息分类;二是按项目管理的路基、路面和桥涵等工作对象进行项目结构分类;三是按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任务进行信息分类;四是按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经济类信息、技术类信息和法规类信息的内容属性进行分类。从而编制项目信息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各项目部按企业信息分类类型再对实施项目进行分类。现以项目信息的内容属性为例进行分类举例说明,项目经理部的信息分类按项目的进度类、成本类、安全类、质量类和行政管理和合同类进行分类举例说明。

2公路工程作息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

项目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在建工程的信息化、动态化和网络化的动态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工程管理工具和手段,是当前项目管理的重大变革,为使信息系统有效运行,各个网点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组织件,是支撑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为此组织件的创建和完善实现项目动态化管理的主要条件;二是教育件,是指导项目管理者在信息管理中的操作方法和相关流程的教学信息;三是软件,主要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公路工程造价软件和工程网络横道图和双代号网络计划软件等;四是硬件设施,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和绘图仪等等,构成了信息技术运行的必备资源,数据通信硬件设备,将各个网点间以及施工企业与业主提供了快速联接通道。

3信息技术对公路工程管理的主要作用

3.1信息技术对成本的控制

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以竞争性成本计划和合同价为依据,根据本企业工料消耗标准、技术和管理水平、项目所在地的资源市场价格与费用指标,按企业预算定额编制指导性成本控制计划,作为选派项目经理部的重要依据。项目经理部确定后,以项目部为核心,根据项目实施方案,采用企业的施工定额编制实施性施工成本计划,通过对竞争性成本和实施性成本数据计算和分析,通过信息技术,按工程量统计数据和会计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实际成本数据,对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偏差,借鉴信息资源中针对偏差选择组织、管理和技术等相应措施。同时使用公路工程造价软件对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造价限额控制,下发施工任务单,实现成本的动态控制。

3.2信息技术对进度的控制

施工企业根据合同工期要求,编制深度不同的控制性和指导性施工进度计划与项目系统进度规划,以确保公路工程在计划周期内完成建设任务,承担建设的项目经理部根据企业对项目进度要求,编制各单项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作为实施性进度计划,根据实施性进度计划和工程数量计算工程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确定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绘制网络图和计划横道图,编制资源需求计划,通过日工程量的统计和汇总收集,实现对进度与计划执行情况的比较分析,根据实际进度对各项工作之间逻辑关系的影响以及资源供应状况和成本状况,对时标网络计划采用实际进度前锋线进行趋势分析,找出偏离计划的原因及可供挖掘潜力,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调整方法有调整关键线路长度、调整非关键工作时差、调整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调整资源投入。当关键线路实际进度比计划拖后时,在尚未完成的工作中选择资源强度小或直接费用低的工作采取平行作业组织形式缩短其持续时间,调整要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3.3信息技术对质量的控制

预期编制质量目标、各工艺和工序的流程、制定质量责任制对质量控制具有战略性指导作用;设定严格的质量计划,建立质量控制体系,组织各种专项的QC课题研究小组,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和制定质量管理的各项制度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组织措施;采取信息技术加强施工方案的优化,采取数理统计技术实现对质量指标的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处理措施,从而创造质量信息动态跟踪和反馈运行机制,实现全面、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机制,围绕预期的质量目标,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活动,通过信息资源择优改进措施,形成动态的PDCA质量控制循环,是信息技术对质量控制的重要管理措施。

3.4信息技术对安全管理的应用

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最重要任务,是确保公路工程管理者、参与者和从业者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健康安全。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建立项目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危险源辨识、风险预测和评价及控制策划,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分部工程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对电工、焊接与热切割和高处作业等制定专项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利用共享信息资源制定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动态信息跟踪和反馈机制,以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的“六查”为手段,从而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组织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从而通过采用动态信息技术实现公路工程的安全管理。

3.5信息技术对合同管理的应用

公路工程涉及的合同有物资采购合同、机械租赁合同、劳务分包等多种类型,为减少项目参与方的分歧与合同纠纷,可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标准合同文本查询,同时借鉴共享信息资源中以往经验与教训,辅助合同起草,充分分析合同中的漏洞和存在风险,制定合同风险对策,通过信息技术对合同基本数据查询、合同执行情况查询和统计分析,对产生的合同分歧利用系统信息选择相应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合同变更或签证附加协议,从而改进合同管理漏洞。

4信息技术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