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运动会的作文

写运动会的作文

写运动会的作文

写运动会的作文范文第1篇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发生在小学组800米长跑决赛中:比赛在“砰”的一声枪响中开始了。只见一个蓝色的小点像飞一般地蹿了出去,我定睛一看,太好了!此人正是我们班的长跑健将——王宇泽。这时,四班的“闪电侠”——陈明也“飞”了过去,马上就要追上王宇泽了!我心想:“真不愧是‘闪电’啊!”全班同学一起大声高呼:“王宇泽!加油!”王宇泽咬咬牙,跑得更快了!“闪电侠”被他远远落在后面。可是,到了第二圈的时候,王宇泽突然摔倒了!情急之下,老师只好让“小金马”王佳欢上场,顶替王宇泽比赛。让大家没想到的是,王佳欢比王宇泽跑得还要快!最后一圈一个急转弯,加速,冲刺!远远抛下其他对手,获得了冠军!我们一边高声呐喊庆贺胜利,一边为王佳欢高兴,也为王宇泽感到遗憾。

随着散场音乐声响起,比赛结束了。我们簇拥着王宇泽和王佳欢走出了体育场,看着他们的笑脸,我想,比赛不是目的,人们不是常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吗!相信下一次,王宇泽一定能够获得冠军!

作者姓名:马天池

写运动会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 古代 文学 发展

一、文学作品当中细节描写的价值

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节描写,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文学作品当中的细节描写可以突出作品的主题

在文学作品当中,大概的故事框架很容易构建,但是对于细节方面的描写却很难,细节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好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细节描写。如果一个作品对细节方面进行很好的处理,就会使这个作品显得更为生动并充满活力,在文学作品当中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就会更加的饱满,该作品就更能够突出文章想要反应的主题。如果对细节描写不到位,就容易使文章脱离中心思想,整个文章会显得索然无味,不能够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细节描写对整个文章的重要作用。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对文章的细节描写这样评价道:“无论一个细节――场景、性格、情节多么奥妙美丽,假如它不是为了最完善的表现作品的主题,它对作品的艺术性就是有害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细节描写可以突出一部文学作品的主题,是一部文学作品的灵魂。

(二)文学作品当中的细节描写可以凸显出作品当中的人物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很好地凸显出作品当中的人物性格以及人物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例如在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当中就有这样的描写:“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在这段语句描述当中,作者用了多个字来描写动作的细节。通过这些形象的词汇,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细致、热心的鲁迅先生的形象,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得文章中人物的形象变得生动丰满。所以,文学作品当中的细节描写可以很好地凸显出作品当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文学作品当中的细节描写可以凸显出作品的时代背景

在文学作品当中对细节的描写能够看到当时的一个时代背景,从中我们能够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例如在鲁迅的小说《祝福》当中,对祥林嫂就有这样的描写:“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对祥林嫂与之前的变化以及现在的外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同时也可以看到封建礼教对人的一种摧残。

(四)文学作品当中的细节描写可以更深刻的揭露人物内在的本质

文学作品当中的细节描写,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出人物内在的本质,例如在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一书当中,对严监生临死之前有着这样的描写:“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在这里通过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到了极致,从而深刻地揭露出了人物的本质。

二、我国古代体育文学作品当中的细节描写

在我国古代的体育文学作品当中,有很多关于细节方面的描写,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主要集中在体育活动之上,我国古代体育文学作品当中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足球、马球、射箭、拔河、摔跤、击壤、围棋等等,下面我们就对我国古代体育文学作品当中关于体育活动的细节描写进行举例分析。

(一)文学作品中对足球运动的细节描写

足球运动是先进世界中最为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很早以前在我国的文学作品当中就有关于足球的记载。在我国古代,足球运动被称为蹴鞠,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关于蹴鞠运动的描写非常的精彩。在汉代刘向所著的《别录》当中就对足球运动有着这样的描写:“蹴鞠,促六反。蹴尤蹋也”,在我国的体育文学作品当中,关于蹴鞠的细节描写有很多,这些文学作品的体裁也是多种多样,包括诗歌、辞赋、小说、散文、戏曲等等。在我国古代文学当中,对蹴鞠运动记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要数《鞠城铭》一书了,在书中对于蹴鞠运动有着这样的描写:“圆鞠方墙,仿像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是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在这里对蹴鞠运动进行了详细而又全面的记录,对当时蹴鞠时的场地、规则与裁判制度都给予了详细的描述。《鞠城铭》中对蹴鞠运动的描述,对于我们研究足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文学作品中对击壤运动的细节描写

在我国东汉时期王充所著的《论衡艺增》当中就对击壤运动进行了描写,在文中这样写道:“尧时一老农击壤于路。”这里所说的击壤运动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保龄球运动。在三国时期魏国的邯郸淳在其所著的《艺经》当中,对击壤运动也有这样的记载,古代的农民在劳动结束之后,把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侧立在地面之上,自己站在三四十米之外,用另一块木板对这块木板进行投掷,如果投掷中者就视为获胜。在我国魏晋时期,击壤运动非常风行,在当时的很多诗歌当中,对击壤运动也有描述。在谢灵运所著的《初去郡》中对击壤运动这样写道“即是羲唐化,获我击壤声”。在张协所著的《七命》当中,描写击壤运动是“玄龆巷歌,黄发击壤”。在明代作家刘侗所著的《帝京景物略》当中,也记录了小孩子击壤时的场景,文中是这样描述的:“二月二龙抬头……小儿以木二寸,制如刺核,置地而棒之,一击令起,随一击令远,以近为负,曰打。古称击壤者耶!”从文中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古代,击壤运动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三)文学作品中对马球运动的细节描写

我国的马球运动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代时期。在曹植所著的《名都赋》当中就写道“连骑击鞠壤,巧捷为万端”。在这首赋当中所提到的击鞠说的就是马球运动。马球运动在我国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时期,在唐代时逐渐发展完善,在各个阶层普及开来。在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唐太宗在看过西域人打马球之后认为此项运动非常的有趣,所以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马球运动,所以在唐代时期有专业的马球比赛,并且有职业的马球选手。当时喜爱马球运动的人员也有很多,每当有马球比赛的时候,观看比赛的人也是摩肩擦踵、盛况空前的。

(四)文学作品中对拔河运动的细节描写

我国的拔河运动在唐代时期非常的盛行,在唐朝时期薛胜专门为拔河运动写了《拔河赋》,在《拔河赋》当中对拔河运动有这样的描写:“然后一鼓作气,再鼓作力,三鼓兮其绳则直。小不东兮大不东,允执厥中……身挺拔而不动,衣帘袒以从风……可以挥落日而横天阙,触不周而地动……左兮莫往,右兮莫来。秦皇鞭十而东向,屹不可推;巨灵塌山而西峙,嶷乎难摧……超拔山兮力不竭,信大国之壮观哉。”从这首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拔河比赛的激烈程度,我们也可以看到参与拔河运动的运动员们那种不肯服输的顽强的精神状态。

(五)文学作品中对围棋运动的细节描写

围棋产生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时间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唐朝时期围棋盛行,直至今日围棋对我国文化都有很深的影响。在我国的文学作品当中也有很多关于围棋运动的描写。例如在《云仙杂记》中就有这样的描述:“王积薪每出游,必携围棋短具,画纸为局,与棋子并盛竹筒中,系于车辕马鬃间。道上虽遇匹夫,亦与对手。胜则征饼饵牛酒,取饱而去。”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围棋在唐代时期已经非常流行,已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的一个主要的项目。随着围棋的不断普及,很多下层社会中的人也开始接触到了围棋运动。在张籍所著的《美人宫棋》当中就有这样的记录:“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趁行移手巡收尽,数数看谁得最多?”这首诗很好地反映了唐代时期妇女对于围棋运动的热爱之情。在宋代,很多的文人都把下围棋作为自己必备的一项技能,在《寄蕲簟与蒲传正》一诗当中就有“雾帐银床初破睡,牙签玉局坐弹棋。”的描写。在《次韵钱穆父会饮》对围棋也有“君谈似落屑,我饮如弈棋”的描述。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当中有很多关于体育运动的细节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体育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文学作品中对体育运动的细节描写,可以充分地展现人们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生活态度,以及开阔、愉悦的内心情感。体育文学作品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体育文学作品细节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文学的发展,促进我国体育活动的开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覃勇.古代体育文学中的细节描写管窥[J].芒种,2012(10).

[2]魏有为,张瑞江.从宋诗词描写中看宋代体育文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3]胡家浩,崔广莹.改革开放30年体育文学的流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05).

[4]蔡治淮.体苑撷英――古代民俗节令体育及其他[J].紫禁城,2008(06).

写运动会的作文范文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从中可以看出立足文本是构建写作框架的基础,放眼生活是充实写作内容的保证。那么如何将这些贯穿于写作教学中,我总结为以下两大要点。

一、立足文本,进行仿写、改写、续写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阅读教学中应适当淡化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精心设计发散性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听、说、读的实践,并能留下一些时间让他们进行写作实践。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

1.抓住典型特点,迁移仿写。对文章写作特点突出的文章,在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迁移仿写。如在学习《秋的原野》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写景方法,我抓住本文运用大量比喻、拟人和排比的描法,突出秋之美景的主要特点进行写作迁移指导。在课堂上先让学生体会这一描写方法,并布置学生在课后加以运用,仿写作文“我家的菜园”。学生在本课学习中有所感悟,写出了诸如“一地的白菜穿着碧绿的裙子,排成一列列的方阵,等待妈妈的检阅”“辣椒笑红了脸,茄子笑弯了腰,苦瓜笑得咧开了大嘴巴……”这些形象生动的佳句,读着令人欣然一笑。再如在教学《家乡的桥》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发现本篇课文的特点:每个自然段都是以总起的句式开头。我布置学生课后抓住特点练习仿写,如写“我们的乐园”“我家美丽的大公鸡”“热闹的操场”……作文收上来后发现学生写的文章框架都非常大气。

2.体会文中深意,类比改写。对含义深刻的课文可以在教学后让学生类比改写。如《揠苗助长》等寓言故事内容言简意深,在学生学习领会了文章内容和深刻的道理的基础上,布置他们对故事加以改写,有深刻意义的故事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叙述,总会令人眼前一亮。

3.延续文中情境,想象续写。对留有空白的文章,可以指导学生续写故事情节或结尾。如在教学《小摄影师》一课时,让学生想象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再来,如果来了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样既升华了主题,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如学习了《比金钱更重要》之后,先让学生想象后来两人见面之后的情景以及见面之后又将发生什么,再以《难忘的见面》为题续写文章。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大大增加,在不断运用中丰富了语言,吸收了新鲜的写法,写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二、放眼生活,引导观察、积累、运用

我曾不止一次地对学生说过:写作文就是写所想、所见、所经历的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加真实、生动、感人。学生只要写的是亲身经历的内容就写得具体、生动。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亲身经历的机会,尽可能地为他们安排一些活动。

1.游览。我们地处农村,四处可见广阔的田野。当春雨绵绵时,我会带学生撑着小伞去雨中散步,看一看雨中的天空、田野、小河,还有各种植物。秋收的时候,我又会带学生一起去田野里看看农民们热火朝天的抢收场面。游览前先布置学生在游览过程中将游览的顺序、对景物观察到的特点及时记录,便于及时捕捉美丽景色,丰富写作素材。

2.游戏。这是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一项活动。我们常以校为单位开展游戏活动,如“二人三足”比赛、“抢凳子”游戏等。在活动前先让学生研究如何做好准备工作,在参赛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何为奋勇争先。当比赛胜利时观察什么是击掌欢庆,而失败了则让学生总结失败原因。这样,学生动在其中,乐在其中,还会愁无事可写吗?

3.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步骤,体会劳动的辛苦,写起相关的作文就能胸有成竹,有条有理。如布置学生参加春耕、秋收等农事活动。除此之外,我也常布置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重视实践与写作指导相结合。活动前周密安排,活动时具体指导,与学生的思维共振合拍。只有先让学生“心动”,再“笔动”,他们才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新。

写运动会的作文范文第4篇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的宝藏,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和描述,其中有很多是关于古代劳动人民的体育活动的描述,是我们对古代劳动人民的体育活动状况进行研究的重要文学材料。本文将选择若干的文学作品为载体,对其中关于体育活动描述的片段进行解读,借此对我国古代的体育活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有关角抵体育活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角抵这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是一项把相扑和散打结合起来的运动,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主要是在唐朝的青少年贵族中比较流行,后来流传开来。角抵这项古老的体育活动在唐朝的文学作品中也有比较多的描述,深受广大唐朝人们的喜欢和欢迎,在五代时期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中,就有专门的《角抵赋》对角抵运动进行描写,从赋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角抵运动结合了相扑和散打二者的特点,是一种对抗性的体育活动。对角抵运动的描写许多都出现在明清的小说当中。在《水浒传》当中就对角抵运动有着详细的描写,在书中把角抵运动描绘成为一种能够以小胜大,四两拨千斤的运动。在《水浒传》的第七十四回当中,就详细地描写了燕青利用角抵以小胜大,战胜擎天柱的过程。擎天柱原本是“身长一丈,貌若金钢,有千百斤气力”,相比较之下,燕青的身材瘦小,所以在比赛之前,所有人都不看好燕青能够取胜,但是在书中描写的角抵运动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比赛,在比赛的过程当中,燕青采用迂回的战术,并没有直接的与擎天柱进行正面交锋,而是不断消耗擎天柱的体力,在擎天柱脚法乱时,燕青看准时机,抓住机会,将擎天柱摔倒在地,这也是文学作品当中对角抵运动的精彩描写之一。在《水浒传》的第八十回中描写燕青与高俅之间的角抵比拼中,燕青也是利用自己的巧劲儿制服高俅的。书中这样描写到;“燕青手到,把高俅扭摔得定,只一跤,颠翻在褥上,半晌挣不起。这一扑唤做‘守命扑’。”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角抵比赛当中,不仅要有力量,而且还要运用自本文由收集整理己的头脑,要学会以巧取胜。

在小说《水浒传》中,不仅对角抵的比赛过程进行了详细描写,而且对角抵运动所采用的场地和主要的规则进行了描述。书中的角抵运动主要的比赛场地是在用杉木搭建的高台之上,这样可以使观众能够更为清晰地观看到比赛的全过程。从文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已经有了专门的角抵运动的裁判,角抵运动受到当时民众的喜爱。

二、有关球类活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有关球类的活动在我国古代很早的文学作品中就有记载,但是足球活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一直被称之为蹴鞠、蹋鞠、筑球等,足球活动最早的文学作品记载是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文中记载了当时的齐国国民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文中记载,当时的临淄居民非常富足,他们的主要娱乐活动包括“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而这里所描写的蹋鞠指的就是足球。在中国古典文学当中,内容中包含足球运动的诗歌、戏曲、散文、小说不胜枚举。在汉代,人们就经常在文学作品当中表现足球运动,例如在李尤所著的《鞠城铭》一文就明确地对当时的足球运动进行了描写,他在文中写到:“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完整地描述了当时足球运动的主要比赛方式和比赛内容,在文中详细地表述了当时足球运动的场地、规则、参加运动的人数以及评判胜负的标准等问题。对我国古代足球运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足球经过不断的发展,在唐朝已经变成了人们最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之一,特别是每逢大型的节假日或民间庆典的时候,人们都会自发地组织足球比赛。在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当中就写到当时“寒食日,与其徒游于郊外,蹴鞠、角力。”而在徐坚所著的《初学记》中描述了足球的主要制作过程,文中写到“蹴鞠之球,古用毛纠结为之,今用皮,以胞为里,嘘气,闭而蹴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足球在制作方面不断发展的过程,当时的足球与现在的足球也有极其类似之处。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已经出现了充气的足球,显示出当时的足球已经有了现在足球运动的雏形。

元代是我国曲剧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大量的元曲作品问世,在这些众多的元曲作品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关于足球活动的描述,在李开先所著的《宝剑记》一文中就对足球运动进行了描写,并且把足球运动与舞台表演结合起来。在元代,许多诗歌中也有对足球运动有着描写,例如在张可久所著的《气球》一诗中,就对足球运动进行了描述,诗中把足球运动描绘成为“一脚腾空上紫云,强似向红尘乱滚。”在元朝诗人汤式专门为足球做了一首诗,他以蹴鞠为题,在诗中写到“脚到处春风步步随,占人间一团和气。”在元朝对足球描写的文学作品当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能够体现足球运动的作品是邓玉宾所著的元曲《侍女圆社气球双关》以及萨都剌所著的元曲《妓女蹴鞠》,在这些文学作品当中,主要对足球的踢法和一些足球的技巧和姿态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并且还着重对男女青年在一起踢足球的场景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明清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高产时期,创作了“四大名著”,其中在“四大名著”之一的小说《水浒传》中就有关于足球活动的记载,高俅因为踢球而受到宋徽宗的赏识,从而使自己官居太尉之职,权倾朝野。这件事情也是根据真实的史料来作为支撑的,在《宋史·徽宗本纪》当中就明确记载了高俅任职太尉的事件。根据《水浒传》中的描述,高俅是王晋卿派去给端王送玉玩的,高俅在端王的花园当中表现出了高超的球技,他也因此得到了升官的机会,小说中的事件有具体的史实作为参考,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在《水浒传》的第五十一回中,描写的高唐州知府高廉的小舅子段天锡,“将引闲汉二三十人,手执弹弓、川弩、吹筒、气球、粘竿、乐器,城外游玩一遭。”文中所描述的都是当时的闲散子弟的娱乐方式。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才仅仅过了一二百年的时间,但是足球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从宫廷娱乐项目变为一种街头市井的娱乐,这也标志着中国的足球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写运动会的作文范文第5篇

如何解决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这些问题,寻找一种较好的方式,是笔者一直思考实践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重视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些提法的核心便是充分尊重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就是要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在经典范文和同龄人的优秀习作中去总结归纳类文的写作方法;在模仿实践中去练笔提高;在不断练习中熟练方法,能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灵活运用,触类旁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做到学生写作言之有物,教师指导言之有据。

一、重温经典语段,感受语言魅力

开展经典作品阅读,让学生走近经典,阅读经典,确是一条很好的 “捷径”。在作文教学中,纯净凝练而经典的语言熏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在写作前积累好的语言素材,为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积之愈厚、发之愈佳”。

例如,在一节关于“写作中的动作描写”作文课中,我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下搜集经典作品中的动作描写。在课堂上,选取了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景阳岗武松打虎》片段、朱自清《背影》中望父买橘的片段、鲁迅《少年闰土》中闰土捕鸟片段以及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里葛朗台扑抓金子等4个经典片段作为教学起点,学生充分讨论分析文段里作者所使用的动词,从中感受古今中外大师在使用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魅力的妙处,以及大师运用动词进行描摹的方法。为下面运用动词进行描写、表现人物、心理性格等方面积累素材、打好基础。

又如,在评讲写景文章的写作时,也是联系经典语言片段,如朱自清的《春》、林斤澜的《春风》和杨德祥的《夏天的旋律》,来体会写景的手法,观察的角度等问题,为之后学生的细致观察、动笔独立描写景物奠定基础。

二、选取同龄习作,精选教学素材

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并且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多次提到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趣味、看问题的角度等的相似性,同龄学生间对生活的感受、对问题的认识也会呈现相似性。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们的作文呈现的语言、思想、情感等语言片段,往往在同龄人间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良好作用。当然,在学生的理解有时候仍比较随意、零散的时候,教师也要适时的“导”。

教师事先选择好同班或同龄人的习作进行分组讨论,并习得方法。选择同龄人的习作拉近学生与文学的心理距离,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也会”、“我也行”、“我也能”写好同类文章。因为,同龄人的文章没有经典作品的时空隔阂,更易于让他们放开手脚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言谈适时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知识能力、智力水平的提升,最终使作文教与学的关系变得更为生动活泼,学生把作文写作看作是一件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与“会学”的境地,快速掌握写作方法。

例如,在进行《写作中的动作描写》和《写景文中的细节打造》两个专题时,都分别选择了同班级写作能力较强、习作值得学习模仿的两位同学的文章作为典型例子,要么是动词使用得生动具体形象;要么是写景特点明晰,便于学生总结方法,为后面模仿运用打下基础。

三、模仿同类作品,生成融会贯通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写作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模仿阶段,更要逐步培养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灵活的运用相关素材和方法。

在前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经典美文和同龄人的范文直观了解到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现内心感受,领悟到许多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在这些范文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模仿活动中逐渐消化吸收,并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布局谋篇,从而逐步产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语言习惯,这也是具有创造性的萌芽写作。古人谓“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偷”即模仿,“偷意”、“偷气”为模仿中的创新。鼓励学生模仿经典文学作品里的遣辞造句,模仿课文的章法,模仿课文里的表现手法等。与此同时,要逐步学会在运用创新过程中“剔除糟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通过大量相关而又不相似的文章训练,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写作知识逐渐转化为写作能力,在逐步的“袭古”中去“弥新”,“沿浊”中去“更新”。例如在上《动作描写在写作中的运用》后,学生经过了课前的积累,寻觅,习得了经典素材,对比同类文章学习了方法,模仿相关文字调动素材并运用,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布置相关的作文题进行训练,包括《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课间十分钟》《一节自习课》《挤车》等。而在另一次关于《写景文中的细节打造》的作文课中,也同样进行了诸如《武汉的夏》《雪》《游》《美丽的东湖》等训练,几番训练下来,学生在一次次的摸索实践过程中,对于相关内容的写作素材掌握的范围更广,方法更加熟练,可以说这种实践是“始于模仿,终于创新”,最终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期刊更多

起重运输机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起重运输机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书法赏评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书法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