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范文第1篇

一、归纳总结在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复习中的应用

2012年浙江理综化学考试说明中,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部分要求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解常见金属(如Na、Mg、AI、Fe、cu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可将Na、Mg、AI、Fe、cu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

再如,复习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可归纳总结非金属单质和非金属氧化物、氢化物及非金属形成的酸(亚硫酸、硫酸、硝酸、盐酸)和非金属形成的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归纳总结在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中的应用

中学化学中的平衡有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可将四种平衡归纳总结,通过对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对平衡移动的掌握及应用,深刻理解几种不同的平衡常数。再对比四种常数及影响四种平衡和常数的因素:

1 对某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2 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的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3 水的离子积:水或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

4 溶度积: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相应的离子之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

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溶度积外因都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常数也不变。

三、归纳总结在有机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如果能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生才能在学习、练习、考试中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避免混淆。其中:1、能使KMnO4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2、能使Br2水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酚、醛、葡萄糖、麦芽糖、油脂;3、能与Na反应产生H2的有机物:醇、酚、羧酸、氨基酸、葡萄糖;4、具有酸性(能与NaOH、Na2CO3反应)的有机物:酚、羧酸、氨基酸;5、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反应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6、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有机物:醛、烯烃、炔烃;7、能发生颜色(显色)反应的有机物:苯酚遇FeCI3显紫色、淀粉遇I2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葡萄糖遇Cu(OH)2显绛蓝。

此外,还可以归纳总结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需要加热的有机反应,加热所需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的反应;物质制备时的实验操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

四、归纳总结在实验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通过对实验化学的归纳总结和整合,掌握基础知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达到对知识和能力的真正掌握。如终点的判断:1、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食醋溶液时,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标准溶液,溶液的颜色变为粉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2、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锌镀层与l:4稀硫酸反应终点的判断依据:产生气泡的速率突然减小变得极慢。3、在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实验以Na2S2O3和H2SO4两溶液相混合时开始计时,到溶液出现的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十”字完全遮盖时结束。4、摩尔盐制备时,将(NH4)2SO4饱和溶液倒入FeSO4溶液中,搅拌,小火加热,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将溶液静置,自然冷却……

再如,固体的干燥方法:阿司匹林的在空气中风干;锌镀层厚度的测定中,铁片的用酒精灯小火烘干;摩尔盐的用干净的滤纸吸干;还可以有冻干和放置在干燥器中干燥。

再如,对比过滤、趁热过滤、抽滤、倾析。为了分离除去在高温下溶解度也比较小的杂质或加入的用于吸附杂质的活性炭,所以要趁热过滤,防止温度降低,有目标物析出,和杂质一起被滤出。倾析用于沉淀的结晶颗粒较大,静置后容易沉降至容器底部的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抽滤用于加快过滤速度、得到比较干燥的沉淀。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范文第2篇

一、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一)化学需氧量

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工业排放量1994吨,占9.0%;生活排放量11795吨,占53.3%;农业源排放量8341吨,占37.7%;全市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22145吨。

(二)氨氮

年全市氨氮排放量分别为:工业排放量201吨,占6.8%;生活排放量1376吨,占46.7%;农业源排放量1365吨,占46.4%;全市氨氮年排放总量2943吨。

(三)二氧化硫

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电力行业排放量7442吨,占41.3%;非电行业排放量为10588吨,占58.7%;全市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18030吨。

(四)氮氧化物

年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电力行业排放量15610吨,占77.4%;非电行业排放量为904吨,占4.5%;机动车排放量为3661吨,占18.1%;全市氮氧化物年排放总量20175吨。

二、年度控制目标

根据省污染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年我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1.5%,氨氮排放总量下降1.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0.5%,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0.5%。

三、年新增量预测和减排任务

(一)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1.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

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82.6吨,生活化学需氧量新增量185.2吨,农业化学需氧量新增量337吨。全市新增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04.8吨(其中生活+工业267.8吨)。

⑴工业

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994吨,GDP为342.7亿元,年预计GDP增长率为13%。

年新增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I×GDP上年×r=1994/342.7×342.7×(1-56.2/85.9)×13%=82.6吨

⑵生活

年新增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PN×e×d×10-6=53.31×1.4%×68×365×10-2=185.2吨

⑶农业

化学需氧量新增量252.31+50.38+16+15.84+2.53=337.06吨

猪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7167.8×3.52%=252.31吨

7167.8为猪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52%为年均增长率(取省均值),以下类同。

肉鸡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333.67×15.1%=50.38吨

蛋鸡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186.09×8.6%=16吨

肉牛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428.04×3.7%=15.84吨

奶牛年化学需氧量新增量为18.04×14%=2.53吨

2.氨氮新增量预测

年工业氨氮新增量为14.5吨,生活氨氮新增量21.8吨,农业氨氮新增量45吨。全市新增氨氮排放量81.3吨(其中生活+工业36.3吨)。

⑴工业

年新增氨氮排放量14.5吨,详细计算过程另附。

⑵生活

年新增生活氨氮排放量=PN×e×d×10-6=53.1×1.4%×8×365×10-2=21.8吨

⑶农业

氨氮新增量42.04+1.35+1.15+0.06+0.02=44.62吨

猪年氨氮新增量为1194.26×3.52%=42.04吨

肉鸡年氨氮新增量为8.96×15.1%=1.35吨

蛋鸡年氨氮新增量为13.35×8.6%=1.15吨

肉牛年氨氮新增量为1.7×3.7%=0.06吨

奶牛年氨氮新增量为0.15×14%=0.02吨

3.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

年二氧化硫新增量为0.0075万吨,其中电力行业为-0.0885万吨,非电行业为0.0960万吨。

⑴电力行业

年全市电力行业煤炭消耗量为160.93万吨,发电标准煤耗为337.6克/千瓦时。根据年计划发电量30亿千瓦时,测算得年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新增量为-885吨。测算过程如下:

年电力行业煤耗量=30×337.6×1.4×102=141.79万吨

年电力行业煤耗量新增量=141.79-160.93=-19.14万吨

年电力行业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19.14×1.7×1.36%×(1-80%)=-0.0885万吨

硫份1.36%,脱硫效率80%均为上年数据。

⑵非电行业

年非电行业煤耗量=181.47(年全社会煤炭消耗量)-160.93(年火电行业煤耗量)=20.54万吨

年非电行业煤耗量=20.54×(1+13%)×(1-3.4%)=22.42万吨

年非电行业煤耗增量=22.42-20.54=1.88万吨

年非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1.05/20.54=0.0511吨二氧化硫/吨煤

年非电行业二氧化硫增量=0.0511×1.88=0.0960万吨

4.氮氧化物新增量预测

年氮氧化物新增量为-0.1533万吨,其中电力行业为-0.1856万吨,交通运输行业为0.0242吨,水泥行业为0,其他行业为0.0081万吨。

⑴电力行业

年全市电力行业计划发电量为33.5亿千瓦时,实际发电量为33.8亿千瓦时,煤炭消耗量为160.93万吨,发电标准煤耗为337.6克/千瓦时。根据年计划发电量30亿千瓦时,测算得今年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新增量为-885吨。测算过程如下:

年电力行业煤耗量=30×337.6×1.4×102=141.79万吨

年电力行业煤耗量新增量=141.79-160.93=-19.14万吨

年电力行业新增氮氧化物排放量=-19.14×9.7×10-3=-0.1856万吨

9.7千克/吨为氮氧化物产排污系数

⑵交通运输行业

根据我市《“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测算情况,年均新增量为242吨。详细计算另附。

⑶水泥行业

我市水泥熟料生产量为零,因此该行业氮氧化物新增量为零。

⑷其他行业

年其他行业煤耗量=181.47(年全社会煤炭消耗量)-160.93(年火电行业煤耗量)=20.54万吨

年其他行业煤耗量=20.54×(1+13%)×(1-3.4%)=22.42万吨

年其他行业煤耗增量=22.42-20.54=1.88万吨

年其他行业氮氧化物排放强度=0.09/20.54=0.0043吨二氧化硫/吨煤

年其他行业氮氧化物增量=0.0043×1.88=0.0081万吨

(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比年减少1.5%(332吨)、1.7%(50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年减少0.5%(90吨)、0.5%(101吨)。根据各指标新增量预测情况得化学需氧量需削减937吨,氨氮需削减131吨,二氧化硫需削减165吨,氮氧化物需净削减343吨(其中机动车尾气需削减296吨)。

四、主要减排措施

(一)结构调整减排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大产业结构减排力度,严禁新上高污染、高消耗的项目。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逐步进行关停、取缔。通过关停、取缔高污染企业来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工程治理减排

继续抓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继续加大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把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作为保证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切实提高城镇污水截污量,并规范新建管网验收程序,完善验收档案和支撑材料。

(三)严格管理减排

1.加强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加强工业污染源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已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正常运行,提高污染治理设施投运率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2.加强减排设施监督管理。认真执行国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对工程减排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核查督查,推动减排工程如期建设并发挥作用。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扎实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严查不法排污企业,防止污染反弹。

3.强化减排工作跟踪督查。建立减排报告制度,及时调度和跟踪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数据、主要削减工程措施进展情况,建立和完善减排工作档案台帐。加大跟踪督查力度,对进展迟缓的单位提出预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项工程建设如期完成、有效减排。

(四)农业污染源治理

结合江西省畜牧“十二五”规划的区域布局和规模要求,在余江县等地通过将现有部分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集中,提高规模化率,鼓励采取科学合理的清粪方式、粪便利用方式和尿液处理方式,如推广垫草垫料与干清粪养殖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在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有机肥生产利用和沼气工程,积极推进其他方式的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采用全过程综合治理技术进行处理。

(五)机动车污染治理

机动车是氮氧化物的减排重点,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通过淘汰老旧机动车辆、提升车用燃油品质及推进柴油车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配套工程。

五、可达性分析

(一)重点减排项目及预期削减能力

1.水污染指标。汇总各县(市、区)及市本级的减排项目,如能按时完成本市年减排计划所列减排项目,且完全执行到位,并全部得到环保部认可,没有扣减监测监察系数,则全市预计可实现削减化学需氧量(其中工业+生活削减652吨)1468吨、氨氮(其中工业+生活削减109吨)309吨。其中贵溪市城北污水处理厂为上年接转项目,可实现削减化学需氧量324吨、氨氮36吨,具体减排项目详见附件3、附件5。

2.大气污染指标。二氧化硫如能按时完成本市年减排计划所列项目,且完全执行到位,并全部得到环保部认可,则全市预计可实现削减二氧化硫2314吨。具体减排项目详见附件4。氮氧化物重点减排行业我市只有电力行业,该行业计划在、年进行,我市今年工业源没有能削减氮氧化物的项目。机动车尾气通过淘汰老旧机动车,预计可削减氮氧化物549吨。具体减排项目详见附件6。

(二)可达性分析

1.化学需氧量。结合上述减排方案,经过核实,筛选出全市年化学需氧量重点减排项目共21个,预计可实现减排化学需氧量1468吨。扣除预测新增量605吨,可实现净削减863吨,预期能完成削减1.5%的年度任务。

2.氨氮。结合上述减排方案,经过核实,筛选出全市年氨氮重点减排项目共22个,预计可实现减排氨氮309吨。扣除预测新增量81吨,可实现净削减228吨,预期能完成削减1.7%的年度任务。

3.二氧化硫。年二氧化硫减排项目3个,预计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硫2314吨。扣除预测新增量为75吨,净削减2239吨,预期能完成削减0.5%的年度任务。

4.氮氧化物。年需削减343吨(其中机动车削减296吨),年预测新增量为-1553,机动车尾气预计可实现减排549吨,扣除预测新增量242吨,可实现净削减307吨,预期能完成削减0.5%的年度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严格污染减排目标考核。建立和健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把减排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政府及企业的重要依据,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运营。进一步加大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充分发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减排作用。

(三)切实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各县(市、区)要把总量削减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把好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点对点”调剂制度,新(扩、改)项目的排污总量从辖区内削减量中调剂;对不能实现“增产减污”的改、扩建项目和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无法通过区域平衡等替代措施削减污染总量的新建项目,各级环保部门不予审批。同时,把好项目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依法按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加强核发后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无证排污、超标排污。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烤烟;有机烟叶;品质;不同生态地区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4-6072-04

生态条件是影响烟叶质量的重要因素[1,2]。烟叶的风格、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与烟草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3,4]。生态环境差异较大的地区生产的烤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前人对不同烟区烤烟内在质量的差异进行过较多研究,如唐纲岭等[5]、刘惠民等[6]研究了不同产区烟叶的香味物质,发现云南烤烟所含香味成分含量较多,贵州次之。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尽管品种和栽培调制技术均是影响烟叶质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但生态因素却是烟叶品质特点和风格区域特色的基础条件,对烟叶质量与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7-9]。有机烟叶生产是针对消费者对卷烟产品的高品质要求提出的定向生产工艺,是降低烟叶有害物质、提高烟叶质量和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趋势,从而实现生产、经济与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而目前针对不同生态条件下有机烟叶内在质量差异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为探讨分析有机烟叶质量特征,本研究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与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试验点所生产的有机烟叶的质量进行分析,以期为云南省有机烟叶基地的选址布局以及有机烟叶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设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以下简称大理永平)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以下简称楚雄双柏),2个试验点的有机烟叶种植品种均为K326,施用商品有机肥(珍发牌有机肥)1 800 kg/hm2作为基肥,施用天然硫酸钾镁肥(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450 kg/hm2作为追肥。2个试验点均采用完全相同的栽培措施及技术方案。选取2010年大理永平、楚雄双柏2个试验点的初烤原烟X2F、C3F、B2F 3个部位的烟叶,每个试验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烟叶样品各10套。

1.2 样品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按照标准YC/T 31-1996对烟叶样品进行样品的制备和水分测定。准确称取0.100 0 g烟末,置于50 mL磨口三角瓶中,加入25 mL去离子水,盖上塞子,在振荡器中振荡萃取30 min,用定性滤纸过滤。弃去前几毫升滤液,收集到的后续滤液即为试样萃取液,上机进行连续流动分析。分析条件:进样时间50 s;冲洗时间90 s;出峰时间约15 min。

1.3 样品致香化学成分分析

分析方法:将样品磨碎过60目筛子,在平衡箱中于22 ℃、湿度60%的条件下平衡24 h,准确称取平衡后的烟末样品25.0 g放入蒸馏萃取装置中,并加入固定量(2 mL)的内标化合物,采用二氯甲烷(30 mL)作为溶剂对烟丝连续动态萃取2 h。所得提取物经干燥后浓缩定容至1.0 mL。浓缩液采用气质联用分析仪进行分析,所得图谱经计算机谱库(NIST98,Wiley275)检索,并用内标校正归一化法计算各峰的相对含量。

仪器条件:毛细管柱:HP-5MS(30 m×0.25 mm×0.25 μm);进样口温度:240 ℃;载气:He,1 mL/min;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 ℃,保持1 min,以8 ℃/min升温至160 ℃,保持2 min,再以8 ℃/min升温至260 ℃,保持15 min;进样量:2 μL;分流比:25∶1;传输线温度:280 ℃;电离方式:EI;电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 ℃;四级杆温度:160 ℃;质量范围35~455 aum。

1.4 数据统计分析

使用DPS 3.0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有机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有机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大理永平与楚雄双柏的下部叶、中部叶总糖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上部叶有显著差异。大理永平的初烤有机烟叶上部叶含糖量最高,中部叶最低,平均含糖量为31.63%;楚雄双柏的初烤有机烟叶中部叶含糖量最高,下部叶最低,平均含糖量为33.10%。两地区初烤有机烟叶含糖量均较高,符合云南烤烟含糖量的特点。两地区下部叶钾离子含量有显著差异,中部叶、上部叶钾离子含量有极显著差异。大理永平烟叶的平均含钾量为2.25%,楚雄双柏烟叶的平均含钾量为1.89%,大理永平烟叶钾含量较适宜。两地区烟叶中部叶还原糖含量有显著差异,上部叶还原糖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两地区烟叶下部叶总植物碱含量有极显著差异。大理永平烟叶总植物碱含量平均值为2.07%,楚雄双柏烟叶总植物碱含量平均值为2.02%,两地区烟叶的总植物碱含量均在优质烟叶范围内。两地区烟叶下部叶氯离子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中部叶有显著差异。大理永平烟叶的氯离子含量平均值为0.51%,楚雄双柏烟叶的氯离子含量平均值为0.29%,大理永平的氯离子含量较适宜,楚雄双柏的氯离子含量偏低。两地区烟叶下部叶、上部叶总氮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中部叶总氮含量有显著差异。

除上部叶糖碱比、中部叶氮碱比外,两地区烟叶其余部位内的糖碱比、钾氯比、氮碱比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大理永平烤烟的糖碱比平均值为11.64,楚雄双柏烤烟的糖碱比平均值为13.08,大理永平烤烟的糖碱比更加协调。大理永平与楚雄双柏烤烟的钾氯比都在优质烤烟化学指标范围内。大理永平烤烟的氮碱比值比楚雄双柏烤烟的氮碱比值更加协调。按照中国优质烤烟主要化学指标判断,两地区有机烟叶均属于优质烟叶,二者相比较,大理永平的有机烟叶优于楚雄双柏的有机烟叶。

2.2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有机烟叶致香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烟叶致香成分总量对比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大理永平与楚雄双柏的初烤有机烟叶致香成分相差较大。大理永平烤烟下部叶的致香物质是楚雄双柏烟叶的1.60倍,中部叶的致香物质是楚雄双柏烟叶的1.12倍,上部叶的致香物质是楚雄双柏烟叶的1.13倍。整体来看,大理永平的烟叶致香物质总量高于楚雄双柏的烟叶。

为了便于对两地区初烤有机烟叶中的致香物质进行比较,将64种化合物分成酮类、醇类、醛类、酯类、酸类、新植二烯、其他等7类化合物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大理永平、楚雄双柏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的酮类化合物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21种酮类化合物含量,以大理永平上部叶最高,为56.932 μg/g,楚雄双柏下部烟叶含量最低,为31.061 μg/g,最高含量是最低含量的1.83倍。大理永平烟叶酮类化合物平均含量是楚雄双柏烟叶的1.25倍。两地区下部叶醇类化合物质含量有显著差异。9种醇类化合物含量,以大理永平下部叶最高,为35.564 μg/g,大理永平上部叶最低,为25.356 μg/g,大理永平烟叶醇类化合物平均含量高于楚雄双柏烟叶。两地区中部叶和上部叶的醛类含量有极显著差异。15种醛类化合物含量以大理永平中部叶最高,为8.861 μg/g,楚雄双柏上部叶含量最低,为4.649 μg/g,大理永平醛类化合物平均含量是楚雄双柏的1.46倍。两地区3个部位的酯类含量有极显著差异。6种酯类化合物含量以楚雄双柏中部叶含量最高,大理永平中部叶含量最低,平均含量楚雄双柏高于大理永平。两地区酸类含量下部叶有极显著差异,中部叶、上部叶含量有显著差异,以大理永平的下部叶最高,为19.699 μg/g,楚雄双柏的中部叶含量最低,为12.036 μg/g,大理永平的酸类化合物平均含量比楚雄双柏的烟叶稍高。

两地区上、中、下3个部位的新植二烯含量有极显著差异。新植二烯由叶绿素裂解产生植醇脱水形成,可分解转化形成低分子香味物质,新植二烯是烟草挥发性物质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其含量与其他香气物质的比值对烟叶香气特征和香气量的产生影响较大[10]。新植二烯含量以大理永平中部叶含量最高,为556.338 μg/g,楚雄双柏下部叶含量最低,为293.363 μg/g,大理永平烟叶新植二烯的平均含量是楚雄双柏烟叶的1.28倍。除酯类化合物质外,烟叶其他各种致香物质的平均含量均以大理永平高于楚雄双柏。

2.3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有机烟叶感官品质的比较分析

不同生态地区初烤有机烟叶感官品质对比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大理永平烟叶的香气质优于楚雄双柏的烟叶,大理永平烟叶的香气量、杂气明显高于楚雄双柏烟叶,两地区烟叶的浓度、刺激性、余味较接近,大理永平烟叶的燃烧性明显比楚雄双柏的烟叶好,灰分略优于楚雄双柏烟叶,大理永平3个部位烟叶的总分与使用价值明显高于楚雄双柏的烟叶。大理永平烟叶的评吸评价结果为香气质细腻,香气量充足,刺激性小,劲头适中,口感稍差,下部叶品质相对较好,其次是中部叶、上部叶。楚雄双柏烟叶的评吸评价结果为香气质稍细,香气量不足,粉杂气较重,浓度较淡,有残留。

3 结论

1)大理永平与楚雄双柏的下部叶、中部叶总糖含量有极显著差异,楚雄双柏有机烟叶的总糖含量比大理永平的总糖含量高,大理永平烟叶总糖含量各部位分布较为协调。两地区中部烟叶与上部烟叶钾离子含量有极显著差异,钾离子含量以楚雄双柏烟叶下部叶最高,为2.90%,楚雄双柏烟叶中部叶含量最低,为1.33%。两地区上部叶还原糖含量有极显著差异,还原糖以楚雄双柏中部叶最高,为29.1%,下部叶最低,为19.4%。总植物碱以楚雄双柏烟叶上部叶最高,为2.40%,下部叶最低,为1.30%,两地区下部叶总植物碱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两地区下部叶氯离子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两地区下部叶、上部叶总氮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以上结果可以得出,楚雄双柏有机烟叶各部位钾离子、还原糖、总植物碱差距较大,各部位协调性较差;大理永平有机烟叶各部位各物质含量差距较小,整体含量与协调性优于楚雄双柏的有机烟叶。大理永平有机烟叶的氯离子含量、糖碱比、氮碱比与楚雄双柏的烟叶相比,更加符合优质烤烟的标准。因此,从常规化学成分比较来看,大理永平的有机烟叶质量优于楚雄双柏的有机烟叶。

2)大理永平、楚雄双柏有机烟叶上、中、下3个部位的酮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新植二烯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两地区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的醛类化合物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下部烟叶醇类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差异;下部烟叶酸类化合物含量有极显著差异,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酸类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差异。

大理永平初烤有机烟叶各个部位的致香物质含量均高于楚雄双柏的有机烟叶。其中酮类、醛类、新植二烯3类化合物的差距最大,大理永平有机烟叶以上物质含量分别是楚雄双柏烟叶含量的1.25倍、1.46倍、1.28倍。

3)初烤有机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致香物质总量与感官质量具有一致性,前两者对后者的影响较大。烟草虽有广泛的适应性,但对环境相当敏感,生态条件的变化对烟叶的质量有一定影响[11]。不同生态地区的初烤有机烟叶质量差别较大,海拔、经纬度、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均会对有机烟叶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是提高烟叶品质的重要措施。下一步将针对具体生态因子展开研究,以探索其对有机烟叶的影响机理。

参考文献:

[1] 左天觉.烟草的生产、生理和生物化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

[2] DAVIS D L, NIELSEN M T.烟草——生产、化学和技术[M].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教育司,中国烟草科技信息中心组织,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11.

[3] 周淑平,肖 强,陈叶君,等.不同生态地区初烤烟叶中重要致香物质的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4,10(1):9-16.

[4] 周金仙.不同生态条件下烟草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变化[J].烟草科技,2005(9):32-35.

[5] 唐纲岭,刘惠民,李 荣,等.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定量分析烟叶中香味物质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2,8(3):1-10.

[6] 刘惠民,唐纲岭,李 荣,等.闪蒸/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定量分析烟叶中香味物质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03,9(1):1-4,8.

[7] 许自成,刘国顺,刘金海,等.铜山烟区生态因素和烟叶质量特点[J].生态学报,2005,25(7):1748-1753.

[8] 程昌新,卢秀萍,许自成,等.基因型和生态因素对烟草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137-139,182.

[9] 邵 丽,晋 艳,杨宇虹,等.生态条件对不同烤烟品种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2(10):40-45.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总体观/总体方法/全然性/时代性

【正文】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51(2003)06-0060-(04)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总体观回顾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是同总体、全体、整体、系统等范畴的改造发展密不可分的。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1](P492)从客观内容看,总体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作为客体,社会和思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无限的发展。马克思把总体、系统范畴运用于分析和解剖人类社会,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就是一个“有机系统”,“系统在其发展进程中向总体的转化”[2]。他对最复杂的资本主义商品社会进行经济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规律,并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普遍原理出发,发现了古往今来贯穿人类整个社会的发展总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

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创新同样与总体、整体、系统范畴的应用和深化发展分不开。他以康德的宇宙总体自组织双向演化学说为依据,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总体的物质自组织原理。尽管当时对宇宙核能源的生成问题还完全不清楚,但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物质观,站在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基点上,从哲学上超前预测到物质总体的双向演化的功能,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总体自组织原理,使发展原理和物质原理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总体范畴中达到真正的统一。他接着从总体方法论的新视角研究唯物辩证法对当代自然科学的整体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并运用总体(整体)范畴科学地剖析自然界演化的总体系统结构,全面概括19世纪下半叶整个自然科学最新发现,构建了自然辩证法这门关于自然科学的总体辩证发展的哲学新学科。他指出:“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宇宙是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3](P409)

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论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运动的总规律,使总体范畴上升为统摄唯物论与辩证思维运动的总的方法论。马克思在1845年春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运用总体方法,在人的思维与客观真理、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当中把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纳入新世界观;在人的本质与社会形式上引入“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认识和变革世界的新世界观,使辩证唯物主义总体观升华为以变革世界的实践为特点的总体观。

列宁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捍卫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总体观的同时,还从两个方面深化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总体性原理。其一,把现代唯物主义看成是在时代科学中从系统到总体的不断发展的前进运动,提出了唯物主义在核时代总体发展的新原理;其二,从这一新原理出发,吸取黑格尔的总体方法论有价值的东西,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总体范畴的方法论功能和辩证法的总体结构的功能研究。

列宁重点论述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完整的统一性,使唯物主义世界观推进到核时代的历史新水平。他继续和发展恩格斯的彻底唯物主义路线,不但把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提高到核时代的“客观实在性”,而且从核时代原子核微观粒子的新发现出发,继续深化辩证物质观,提出“发展原则”、“统一原则”,“此外还必须把发展的普遍原则和世界、自然界、运动、物质等等的统一的普遍原则联结、联系、结合起来”。[4](P282)他并以这一发展唯物论的总体指导思想为依托,从“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层次上提出“物质深邃无限性”的新原理,这一新原理和列宁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核时代物质观相结合构成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从系统到总体的时代深化的重大发展。他提出的“发展原则”必须同“统一原则”相“联结”、相“联系”、相“结合”的指导性原理,为历史新时期深化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科学提供了完整的现代唯物主义基础和方法论指南。

二、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总体观和方法论的深化

其一,列宁从哲学是“大圆圈”的新视角展开对唯物主义总体观方法论探索。黑格尔提出思辩的总体方法是“真理不外是通过直接性的否定性而回到自身”,“由于上述方法的性质,科学表现为一个自身环绕的圆圈,这个圆圈的末端通过中介同这个圆圈的开端,即简单的根据连接着;同时这个圆圈是许多圆圈的一个圆圈……这一链条的各个环节便是各门科学”,“方法是仅仅和自身相关的纯概念,因此,它是对自身的简单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存在。但是现在这也是充实的存在,是把握自身的概念,是作为具体的并且全然集约的总体的存在”。[4](P263)这是黑格尔关于辩证法的重要的规定之一,他以观念的“全然集约的总体”系统性地表述了自然界的“全然集约的总体”,只要打破黑格尔封闭的思辩系统,仍会显露这一方法的总体整合的辩证方法论的现代功能。

马克思主义现代科学哲学就是这一科学技术系统在经过“圆圈的圆圈”的科学技术总体进行“全然集约的”整合产生了“大圆圈”——即各门科学的新的哲学“总体”整合的结果。列宁把哲学的辩证思维的总体“大圆圈”看成是在实践中沿螺旋线上升的一次比一次更深刻的辩证的思维圆运动,由感性具体的简单的(抽象的)规定性经过实践的检验上升到新一轮实践的更高的辩证思维中的“理性具体”,进而在更高的实践过程中经过检验达到辩证理性的整体的高度的综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即唯物主义整体综合方法论意义上,列宁对黑格尔关于辩证思维通过整体双重化运动、达到更高的辩证法综合有序化的发展目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黑格尔给当代辩证法设定的目标就是通过否定性(矛盾性)的双重化的整体的思维运动,“更大的扩展同时是更高度的集约”,“最丰富的是最具体的和最主观的”;“从简单的规定性开始,继之而来的规定性就愈加丰富,就愈加具体……在继续规定的每一个阶段上,普遍的东西都在提高它以前的全部内容,它不仅没有因其辩证的前进运动而丧失什么,丢下什么,而且还带着一切收获,使自己内部不断丰富和充实起来”,列宁称这是“对辩证法这个问题,非常不坏地做了某种总结”。[4](P261)列宁吸纳了黑格尔从总体功能上对辩证法这一最重要的科学界定,在今天信息高科技时代对于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体功能仍有现实的价值。

其二,列宁对总体、现象、规律关系的唯物主义新研究。这对于“左”的思潮将辩证法规律的绝对化、简单化、庸俗化和严重扭曲化的批判方面,更加显示其方法论的指导价值。黑格尔认为:“规律是本质的现象”,“规律的王国是现存世界或现象世界的静止的反应”。列宁指出:“这是非常唯物主义的、非常确切的(从‘静止的’这个词来看)规定。规律把握住静止的东西——因此,规律、任何规律都是狭隘的、不完全的、近似的。”并在概括黑格尔对总体、现象整体与规律关系的合理论述时指出,“规律”比起“总体、现象”仅仅等于“部分”,虽然“似乎承认,规律能弥补这个缺陷,既能把握否定的方面,又能把握现象的总体”。[4](P166-167)因为黑格尔已从物理学发展史的深刻教训中看到,把任何物理学重要规律绝对化,抬高到代替其他规律的位置,都会阻碍科学的前进和发展。物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推倒了这种窒息科学、阻碍认识前进的错误行径。正如达尔文的宏观生物进化论已在上世纪逐渐在分子生物学、基因遗传学和信息遗传学中不断深化并向新达尔文主义方向发展一样,把发展的某一规律绝对化、偶像化为唯一发展规律甚至代替了其他规律和辩证法的全部范畴体系,它所带来的窒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恶果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其三,对总体范畴内涵的新研究。古代哲学就已从宇宙学的视角直观地看到宇宙整体的分与合的功能。但在两千余年的人类文明史上,囿于经验观察的局限性,有的把“分”绝对化了,有人把“合”绝对化了,如古代希腊的芝诺把运动空间的可分性绝对化,最后走上了否定运动的歧途。庄子则把“一尺之椎”的可分性绝对化为“日取其半,永世不竭”的无限可分性,从而走上了否定庄周主体存在的荒唐唯我论。

“分”和“合”的现代哲学的表述即连续性表征宇宙总体的“不可分割性”,如各种呈连续性存在的物质场(引力场、核场、电磁场等);非连续性表征具体物质的“可分割性”,如各种呈非连续性存在的宏观物体,微观分子、原子、核粒子等。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能够更准确地表征场与粒子、“分”与“合”的物质总体的统一,说明当时牛顿无法解释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巨大宇宙空间通过引力与引力场在宇宙总体中的“超距”作用,因此既不存在离开物质场和宇宙总体的绝对可分的粒子,同样不存在绝对不可分的原子。每个物质层次可分性与不可分性、时间的非间断性与间断性、认识的非区分性与区分性、活动的非间歇性与间歇性、空间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事物的联系性与非联系性[5]都是同时存在着的。2500多年以前的老子就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6]列宁讲在物质总体中二者的连接才是“真正的辩证法”。

其四,对辩证法的总体结构的发展。“辩证法的要素”俗称“十六要素”[4](P249-251)是列宁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辩证法遗产的重大贡献,不但在辩证法的内容上总体性思想较明确,而且对辩证法的总体结构建构上总体性思想也是较明确的。如在辩证法的内容上,列宁多次较直接地表述了总体性思想:“一切现象中的矛盾的力量和倾向”、“关系的全部总和”、“对立面的总和与统一”、“各个部分的分解和所有这些部分的总和、总计”等。在辩证法的总体结构上,起初列宁在全盘改造黑格尔哲学遗产时把唯物辩证法概括为“三条”,认为“大概这些就是辩证法的要素”,紧接着又把三要素扩展为“七要素”、“十六要素”,囊括了三个发展规律和系列范畴,这是对辩证法的总体扩展和深化。北京大学的王东教授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此已有精彩的阐述,[7](P106)故不再赘述。当然,列宁深知宇宙自身不断发展,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还会揭示新的要素和方面,来扩大辩证法科学的内涵。列宁的这一重要方法论遗产对今天信息高科技时代克服“左”的错误,推动辩证法的信息化新发展仍有特殊的现实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总体观是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世界观基础

二战后,在全球生态日益恶化的情况下西方的学者和科学家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作了大量的工作,中国政府在领导经济发展中吸取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合理内容,并把它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世界观是什么?西方思想家还不能从科学的哲学世界观来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如美国著作家、社会活动家杰里米·里夫金与特德·霍华德(JeremyRifkinwithTedHoward)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出版了《熵:一种新世界观》[8]一书,试图回答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世界观问题,该书出版后曾轰动西方世界,我国很快就有中文译本问世。但通观全书,作者站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立场上,把热力学的熵的单向发展搬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全球的生态现状作出悲观的描述,把“热熵”当作自然界最高的科学定律,所谓《熵:一种新世界观》实质上是世界“热寂说”的新翻版,按照这种新世界观可持续发展最终只能导向发展的“零的增长”,最后走向全球的生态灾难和人类的灭亡。这种以“新”为标榜的世界观没有汲取核时代宇宙的双向演化的熵功能,没有看到生态系统的熵的双向演化功能,客观上起着只让富国发展,不让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作用。

有学者认为:“宇宙间实际上只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一类是以光子作为物质基础的能量——物质热辐射能,另一类是以暗物质粒子作为物质基础的能量——物质冷辐射能。”[9]并认为,后一类是“负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17世纪30年代英国渥塞斯特(Worcester)侯爵制造的非常著名的“永动机”实验,现在看来实际上就是想利用负能运转的机器。关于“永动机”,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非人力、畜力和常规能源为动力的一经开动就永远不停地运转的机器。古今中外有很多有识之士尝试制造“永动机”,目的都是为了“省力”而“作用大”。13世纪就有了企图制造“永动机”的记载。实际上“亚永动机”早已出现:如,水车、风车;风力、水利、太阳能发电机等。当今,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km/s)的人造地球卫星和航天器实属真正意义上的“永动机”,它的诞生意义深远,已经给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人造飞行器的宇宙速度会不断提高,研制“永动机”的脚步不会停止,“负能”的利用将会诞生更多更好的“永动机”。

我们不是否定包括能源危机在内的生态灾难发生的现实可能性,但不能把可能发生的东西当作唯一的现实根据。只要充分利用现已达到的防止生态恶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只要和平与发展仍占时代主流,在各国政府协商和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推行全球化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得力政策,通过加大生态环境防治的人、财、物的投入,就有可能逐步扭转全球生态恶化的现实,恢复全球的生态向良性方向即有序化的减熵方向转化。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总体物质自组织原理为指导对核时代揭示的物质总体熵的双向转化进行新的哲学概括,提出了总体性的哲学熵原理。[10]哲学熵范畴是以宇宙熵原体为客观依据的,但它是以信息高技术为依托的现代人的智能对宇宙熵的能动的社会反映,其现代技术前提是智能化的全球环保高技术,而形成哲学熵的最重要的智能要素,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不断提高环境意识的能动的人类主体。[11]技术客体是硬件,掌握环保技术的人是软件,但软件——人有无限的环保技术的创造力,两者的结合构成现代哲学熵的空前巨大的保护、恢复生态环境的能动力,可更快地恢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自然科学的理论方面,哲学熵原理是以耗散结构的非平衡态热力学、协同学等最新科学理论为自然科学依据的,着重点是解决自然界由无序向新的有序化的生态环境的恢复,这一哲学熵唯物主义总体自组织原理既是恩格斯物质自组织原理的运用,同时又为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当代生态经济学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现论依据。应该承认,二战后半个多世纪,全球工业化空前扩展,由于忽略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导致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草原大规模沙化,森林大面积毁灭,江河污染不断扩大,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工业污染排放物仍未受到控制,气候条件变化异常,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日趋减少等等。但是,只要自觉贯彻哲学熵物质自组织原理,在各国政府积极的环保政策的指导下,特别是工业大国主动地减少排污量,竭力改善和保护全球环境,就一定能够尽快实现环境由增熵向负熵的发展方向转化,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战后,西方涌现了两次信息科学革命,创立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信息通讯理论,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始于西方的数字化电子网络化信息革命引发的智能化机器人的后工业化的革命方兴未艾。高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的突破,但整个西方科学哲学仍未脱离旧实证论的窠臼,多囿于某一科学成就来替代哲学世界观。如,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整体主义”,就是把维纳的控制论的正、负熵观点和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直接提升为“现代整体主义”哲学方法的主流,而贝塔朗菲(LudwigVonBertalanffy,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则试图以生物系统论为基点建立一种“系统哲学”,其创造哲学总体论的尝试在“时兴”一阵之后就在世界哲坛上如昙花一现,销声匿迹了。因为这种急功近利的哲学创新,在哲学上既缺少正确的方法,又离开厚实的唯物主义基础,不是建立在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全面的科学哲学的认识之上。

总之,在我们看来,马克思主义总体观是以理性具体表明事物及其相互联系的全然性的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是运用总体观,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新中国的三代领导人、邓小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事求是、开拓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总体方法,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人,在新世纪、新挑战、新机遇面前,将会以新思路、新作风、新面貌率领中国各族人民走向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马克思主义总体观是开放的思想体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她的智慧源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期待着创新、腾飞的马克思主义总体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第46卷,第1分册[M].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4]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5]朝克.论非联系方法[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6]老子(也称《道德经》)第一章、第二章.

[7]王东.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列宁构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8]杰里米·里夫金与特德·霍华德(JeremyRifkinwithTedHoward).熵:一种新世界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9]董长军.宇宙能源新概念——负能[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高二化学有机物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字】高考;化学;规律;小结

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燃烧的有关试题是中学有机化学中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这些知识点上往往容易产生混淆,现将其归纳小结如下,以飨读者。

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的通式:

一、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

二、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

三、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 和 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

四、有机物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练习题

1.1molCxHy(烃)完全燃烧需要5mol ,则X与Y之和可能是()

A.X+Y=5B.X+Y=7

C.X+Y=11D.X+Y=9

2.某有机物6.2g完全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0.3mol水,该有机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1,试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3.有机物A、B只可能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等,则A和B的分子量相差不可能为(n为正整数)( )

A.8nB.14n

C.18nD.44n

4.某烃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1),此烃可能是()

A.烷烃B.单烯烃

C.炔烃D.苯的同系物

5.下列各组有机物,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后,生成水的总质量一定的是()

A.甲烷、丙炔B.甲醛、乙酸

C.乙醇、乙二醇D.甲苯、甘油

【答案详解】

1.C。根据烃燃烧通式可知,1molCxHy的耗氧量为X+Y/4,讨论易知,当X=3,Y=8时合理。

2.C。该有机物的式量为31×2=62,6.2g为0.1mol,8.8g二氧化碳为0.2mol,故1mol该有机物含有C原子2mol,H原子6mol,结合式量为62知1mol该有机物还含有(62-2×12-6×1)/16=2molO原子

3.B。

4.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1),说明该烃含有的C原子与H原子个数比为n:2(n-1),满足炔烃的分子通式。

5.BD。要求各组分含氢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