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球旅游市场规模

全球旅游市场规模

全球旅游市场规模

全球旅游市场规模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Delphi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12―0023―05

引言

高尔夫球运动是在阳光、绿地、湖泊为主调的场地上开展的一种集运动、休闲、健身、娱乐和社交等为一体的体育活动。我国自1984年广东中山建立第一个高尔夫球场至今,在土地取得、税制、政策、法令方面均呈现限制和不鼓励的现状。2006年12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进一步将高尔夫球场用地列入了禁止用地项目。尽管如此,高尔夫相关组合产品尤其是高尔夫旅游仍然方兴未艾,海南、云南等省份高尔夫旅游项目发展十分迅速。

目前欧、美、日、韩等高尔夫球运动发达国家,对高尔夫球球场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球场设计施工、草坪维护、运动技巧、世界球场评析、高尔夫与房地产研究等方面,对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的探讨都不足。国内已有研究集中在对国内高尔夫球场发展的总结回顾、球场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草坪维护和环境生态效应等方面。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在高尔夫旅游市场发展分析等方面展开了初步研究,如郁小平和夏洪胜等对我国高尔夫旅游开发进行了简单探讨,王志东和丁再献以山东半岛为例对我国部分地区开拓韩国高尔夫旅游市场的研究等。但全面系统的归纳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目前尚属李白。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国外《Golf Magazine》全球TOP100球场中有代表性的高尔大旅游球场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业内资深人士访谈、球场实地踏勘和研究小组头脑风暴等方式,定义了国内的“高尔夫旅游度假基地”发展模式,并运用Delphi法和AHP法对发展模式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指标体系构建和系统分析。通过以上研究,了解高尔大旅游发展模式球场成功的关键因素和核心优势,以期能为我国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选择和健康运营提供有益借鉴。

一、国外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目前,全世界已有30000多家球场分布在119个国家,约有0.57亿高尔夫人口。高尔夫与旅游的结合在国外十分兴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美国,高尔夫度假旅游更是创造了134亿美元的产值。

本文根据美国著名高尔夫杂志《Golf Magazine》2002年统计归纳的全球TOP100球场,通过查阅各球场官方网站,了解其产品组合、经营类型以及主要经营收入来源情况,按照球场官方网站是否定位球场为旅游胜地型,以及有无获得优秀旅游胜地等奖项记录,发现高尔大与旅游资源组合的球场有约20个之多。如表1所示,本文通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圆石滩高尔大球场(Pebble Beach)和加勒比地区的乡村屋舍度似村(Casa de Campo)球场分别对高尔夫球场与度假旅游产品组合进行了案例考察分析。

分析发现,国外高尔夫与旅游的结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酒店以及各种娱乐设施均围绕高尔夫击球游客展开的高尔夫主题游;另一种是高尔夫休闲作为配套,与其他景点相结合进行。高尔夫度假旅游需要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如旅馆、会议中心等,且与周边对应的景点、城市相串联,达到定点多日游,形成复合效应。另配合良好的营销体系,拓展国际、跨区域的服务,吸引各方客源,树立品牌形象。综上所述,国外高尔夫旅游组合一般以度假旅馆、住宅租用、娱乐项目等来增加游客的滞留时间和消费几率作为盈利来源,即以多种产品作衔接的方式来成功营运,这为国内高尔夫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经验。

二、国内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高尔夫球场发展迅猛。2004年3月,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已经建成高尔夫球场176座。在建和拟建的球场有500家左右,分布在22个城市。其中出现了大量高尔夫球场与旅游结合的情况。

(一)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定义

高尔夫旅游是高尔夫运动和旅游活动两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它属于高端运动旅游形态,即高尔夫球运动的爱好者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或国家),前往异地(或异国)的高尔夫球场打球、参会、交友以及从事相关的旅游活动等。高尔夫旅游度假基地模式与当地自然环境的条件密切相关,一般位于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度假区或旅游区。高尔夫旅游度假基地一般自身消费能力有限,主要借助外部能力消化,依靠旅游度假者的到访弥补本地打球人口的不足,以高尔夫目的地型游客为其主要客源。国内最典型的是两南地区(指海南和云南)。

(二)国内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特点

国内高尔夫旅游模式发展最基本的共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球场远离城市人口密集地区,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

(2)有便捷交通服务体系以及全年大部分时间的全程接待潜力;

(3)缺乏足够的常住人口支持,需要强大的外部潜在消费市场。

高尔夫旅游度假基地模式一般通过高尔夫主题旅游包装与营销策划,与名胜古迹、主题公园、度假村、出租别墅、银发健康世界等结合,这些度假基地可以独立发展为具有规模的观光市镇,提供长期居住或满足目的地型多日游和疗养的活动需求。高尔夫旅游度假基地也可以作为多功能商务会议区,成为商务、的载体以及高层次企业会议、投资等商务活动和民间外交交流的重要软环境要素,承接跨国大公司和国内大集团公司宴会、年会和高级会议以及国际论坛等。目前国内较典型的球场包括云南昆明春城湖畔高尔夫俱乐部、北京第一城高尔夫球场、海南三亚亚龙湾国际高尔夫球会和博鳌高尔夫球场群等。本文以河北香河某高尔夫球场为例对高尔夫旅游度假基地发展模式的特点进行示意分析,表2所示。

高尔夫球场作为模式核心部分,是其中最重要的单体,旅游开发作为互补产业,根据不同的市场诉求点以及产品支撑点与球场进行组合,以达到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实现“双赢”的目的。借鉴前文关于国外高尔夫旅游结合形式的分析,国内的高尔夫旅游模式也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高尔夫主题旅游和高尔夫复合旅游两种形式。高尔夫主题旅游是指以高尔夫球场为主体,提供少量必要的住宿等服务设施,吸引高尔夫目的地型旅游客人(包括跨城市甚至跨 国度),球场一般36洞以上,且多为名家设计。而高尔夫复合旅游则一般是高尔夫球场与旅游开发并行,提供大量商务度假和会议设施,球场一般27洞即可。高尔夫主题旅游和高尔夫复合旅游尽管存在形式上的侧重点不同,但在支撑其发展的基本要点上一样,归纳如表3所示。

三、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一)因素选取

根据前文从面上对国内外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的综合考察和归纳,以及从点上对典型球场个案的分析,结合Delphi法与分组讨论,通过咨询与统计收集信息、分析专家的意见,在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下最终确定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影响因素。

(二)建立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将最终确定的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影响因素按支配关系运用分解法或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分3个层次,包括2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

一级指标分为球场内部自身基础条件和外部支撑环境条件两个方面;二级指标包括场地自身条件、球场设计、施工品质、球场营运管理水平等9个方面,其中前5个属于内部条件,后4个为外部因素。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具体细化。

对二级指标的解释说明如下:

1 场地自身条件U11:主要是指场地条件和原有背景,包括基地规模形状、基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可以作为借景的临近资源,如北京华彬球场借景长城作为背景。

2 球场设计品质U12:主要是指球场设计师和团队声誉、球场设计水平、球场的独特性、挑战性、趣味性以及与周边环境融合程度等等。

3 球场施工品质U13:主要是指球场施工团队声誉、球场及会所设施等的建造质量等。

4 球场营运管理水平U14:包括球场场地维护管理、球场推广运作水平、服务水平和管理成本等。

5 投资商背景U15:主要考虑球场投资方原有的行业背景、公司文化价值观以及是否属于国际投资集团或是国内地方性机构等。

6 政策环境U21:包括国家和地方高尔夫发展相关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

7 区位交通U22:主要考虑球场所在地的大区位(国家或国家内的不同大区、城市,如中国长三角地区、北京地区等),小区位(城市内部)以及交通的可达性和便利性等方面。

8 市场资源条件U23:包括球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度、当地消费观念、消费意识、高尔夫现实和潜在客源数量、允许开发房地产的土地面积等。

9 高尔大服务市场完善程度U24:指高尔夫教育培训、高尔夫杂志、网站等媒体、旅行社高尔夫旅游产品和服务、赛事招商及转播等方面配套服务市场发育的完善程度。

(三)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了目前常用的测量权重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ly于1973年提出来的,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和DelDhi法进行结合,加大了专家调查的力度和广度,通过综合选择数十位业内资深人士,包括球场设计、施工、草皮维护人员、球场营运管理者、赛事推广者、高尔夫媒体记者、职业高尔夫运动员和业余高尔夫爱好者、房地产开发和高尔夫旅游等方面专家,对;种高尔夫旅游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别给出了一级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值和重要性排序。表5为指标层各二级指标Uij经过一级指标Ui对目标层U的权重计算结果(计算过程因为篇幅限制而省略)。表5的最后一列是各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绝对权重。

从表5可以看出,对于高尔夫旅游模式,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情况为:

(1)从一级指标来看,球场内部自身条件(U1)稍微重要于外部支撑环境条件(U2)。这反映了目前对于高尔夫目的型游客而言,球场历史底蕴、场地的独特性和设计水半以及服务的周全性和体贴化程度将具有更大的吸引性,球场首先应从自身条件着手努力提升产品品质,树立整个球会的品牌形象以及口碑,吸引跨城、跨区域甚至跨国度的高尔夫目的型游客以及国际会议主办方择址的青睐。

(2)从二级指标来看,既没有超过0.15,也没有低于0.09的影响因子,各指标影响的程度比较均匀。区位交通(U22)相对于其他8个因素,影响重要性居于首位,绝对权重为0.1406。另外除球场营运管理水平(U14)绝对权重为0.1264外,其他7个指标绝对权重均在0.09―0.11之间浮动。这反映了从影响模式发展的单个因素来看,区位交通重要性排序尽管居于首位,但影响并不显著;内部条件中球场营运管理水甲、设计施工水平等反映了球场对高尔夫游客跨区域消费的吸引度,地位相对重要;此外,市场资源条件和服务市场完善程度则体现了稳定的市场、客源及消费能力对球场营运具关键性影响。

(3)在前文单个指标影响程度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按照0.5的梯度对高尔夫旅游模式9个二级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序(如表6所示),其中最重要(绝对权重>1.5)一栏空缺(在纯高尔夫发展模式和高尔大地产复合模式中区位交通绝对权重均大于1.5,相关研究正在整理发表中――作者),重要一栏共有7个指标因素,场地自身条件和政策环境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

(四)关于影响因素分析中的时间序列现象

在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分析中,影响因素在起作用的效率上存在一个横向的时间轴(如图1),所以高尔夫球场发展模式的选择也应该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可以是以一个模式为主,在某一时间段完善发展中兼容另一种模式的某些积极因子。因此,具有空间发展弹性的开发个案在时间轴中更具转变与复合组合的意义。

四、结束语

全球旅游市场规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旅游全球化 动因 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业的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各国和各地区的旅游业融合成整体,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使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历史过程。旅游业的全球化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是旅游业的跨国经营。我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旅游业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旅游全球化的特点和现状

1.旅游全球化的背景

1993年由100多个国家共同签署并于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它的签署和执行标志着世界范围内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开始启动,而且,还将通过今后不断的谈判掀起全球旅游贸易自由化的高潮。此外,世界贸易组织已把服务贸易多边谈判列为下世纪的主要议题,同时,由于有世贸组织作为实施的组织保证,各国政府对旅游贸易的限制将被大大弱化,各国的旅游贸易会日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不仅有助于各国、各地区旅游市场的开放与融合,更有助于国际旅游业潜力的挖掘。

2.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旅游市场的份额逐渐增大

由于旅游受个人可支配收入和时间,以及接待地设施等的影响,所以旅游业自诞生之日起,欧美发达国家就一直是国际旅游市场的主宰,既是最大的旅游客源产出国,又是出境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腾飞,国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旅游资源也更具吸引力,在国际旅游市场的份额不断增加。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1995年~2020年,世界旅游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其中热点将在东亚太地区,增长率居各地区之首,其中中国将成为第一大客源接待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3.远程旅游的份额将增加

据世界旅游组织对1997年~2020年全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预测,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高科技在旅游业的不断应用,今后25年间国际旅游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远程旅游份额将增加。到2020年,区内旅游与远程旅游之比将由1990年~1995年间的82∶18变为76∶24。1995年~2020年,二者的年度增长率分别为4%和5.4%。远程旅游份额的增加意味着各国旅游市场融合度的增加,同时也表明旅游贸易的渐趋自由化。

4.旅游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由于企业国际化经营所具有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以及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国际化发展方兴未艾,近年来更大有加快之势,企业间跨国并购高潮迭起,投资范围和规模也日益扩大。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有以本土为基地的旅游集团公司,其中大多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旅游集团公司。

5.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

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及速度看,1992年全世界的国际旅游人数达到47.6万人,比1950年增长了7.8倍,国际旅游收入达2790亿美元,比1950年增长了106.3倍,年平均递增11.8%。从国际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发展速度的比较来看,国际旅游业的增长速度不仅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增长势头最好的工业平均增长律: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为2.8%,但是国际旅游业的平均增长率却高达8.4%,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

二 旅游全球化的动因

1.经济原因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工业化国家具备了旅游业兴旺的三大基础:充足的闲暇时间、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和自由支配的收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目前规模宏大的国际旅游市场。

随着经济重心由发达国家移向发展中国家,旅游业在全球的分布也在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旅游业也随之兴旺发达,从而有能力参与国际旅游市场,并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国对边界贸易、资金、投资与旅游的开放为旅游企业创造了新的市场,同时也方便了外国竞争者的进入。

2.技术原因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拉开了信息革命的序幕。从此,信息技术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使得全球的通信联络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方便,同时缩短了各国和各地区市场的距离,从而让全球范围内的经营协调工作不仅可行、可靠、效率更高,也使得大型旅游集团(公司)进行全球化经营成为可能。

信息技术首先在旅游业的全球预订和分销系统得到应用,例如著名的“全球旅游分销系统”(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简称GDS),就是由国际性航空公司联合组建,最初以航班预订为主营业务,后发展为向饭店、度假村、游轮公司等其他旅游相关行业提供预订和市场营销综合服务的全球销售系统。同时互联网也为全球的旅游企业提供了相对公平和自由竞争的外部环境。

3.社会原因

虽然国际争端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安定的国际环境大大地降低了旅游者对安全的顾虑,也有利于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友好地交往。同时,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旅游者渴求增进了解的欲望越来越强。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一方面相互融合,一方面又保持了自己相对独立性与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无疑对有旅游需求的人充满了吸引力,他们试图了解这些独特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强对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了解,从而满足自己在精神方面的需求。

三、旅游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1.旅游市场方面

(1)我国境外旅游市场的总体变动情况分析。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89年后的5年中,我国入境旅游一直处于恢复阶段;1995年~2000年为迅速发展期,这标志着我国入境旅游业已经步入成熟阶段。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在主要客源国来华游客保持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亚洲市场上。亚洲作为我国入境旅游的一级市场,1987年主要客源国 (按来华旅游人数由多到少排列) 有日本、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到1999年亚洲客源国已经完全多样化,主要客源国增加到8个,分别为日本、马来西亚、蒙古、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从欧洲市场看,客源市场业已经步入多元化,主要客源国一直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和俄罗斯,而且来华旅游人数占来华总人数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而美洲和大洋洲市场,虽然来华旅游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但很不稳定,年际变化较大,主要客源国数量较少,且变化不大。

(2)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不断上升。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入境游客的人数约180.92万人,至1991年已经上升到3334.98万人,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世界第十六位,上升至90年代初的第十二位。除1989年“六・四”对国际旅游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导致入境旅游人数下降,其余年份入境旅游人数一直呈现持续上升趋势。1992年,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811.49万人,其中接待入境过夜游客达1651.20万人,居世界第九位。此后,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的人数始终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达10.66%。到2001年,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达8901.29万人,其中接待过夜游客3316.67万,居世界第五位。

(3)外汇收入持续增长。1978年,中国接待海外游客所得外汇收入为2.63亿美元,此后十余年一直持续发展。1991年,旅游创汇达28.45亿美元,是1978年的10多倍,外汇收入从世界排名的第三十四位一跃上升到第二十一位。1992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394.7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七位。此后,旅游外汇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92%,1996年全年海外旅游者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创汇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从1998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位居世界第七、目前亚洲第一的旅游大国,跨入世界旅游十大强国之列并保持至今。

1978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为2.6亿美元,1998年则达到了129亿美元,与20年前相比,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近50倍;1992年,国家已经允许在12个度假区成立合资旅行社,1999年5月4日,世界最大的青年学生旅游机构STA在广州开设分支机构,我国成为了STA第49个进入的国家;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展望报告称:到2020年,全球旅游人数将达16亿人次,收入达2000亿美元,而中国接待的人数将由现在的5000万人次达到1.3亿人次。

2.文化方面

文化因素在旅游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旅游更是如此。通过旅游实现的跨国人员流动,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间的接触、交流,对于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与这种趋势相适应,中国各级旅游单位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宣传时都大打文化牌,用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景观来吸引海内外的游客。

文化旅游除了在市场开发方面的价值外,还引起了文化人类学家的关注。周星教授通过对黔东南苗族村寨的“观光产业与少数民族文化展示”的调查和研究,给我们展示了文化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另一幅图像。他将“国家”(以其文化、文物及旅游政策为主)和“市场”(以游客需求和文化消费为主)的作用引入分析,突出强调旅游产业和少数民族文化展示之间的复杂关联,从一个侧面凸现少数民族文化在主流和全球化文化趋势中面临的遭遇,以及变迁、再生、重构和适应的能力。这里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是一个观光者与地方群体间文化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者与当地的族群形成了一种特殊形式的族群关系,一是“看”的主体,一是“看”的对象,在这一“看”与“被看”之间,产生了一种“非对称的族群关系”。外国游客在体验新奇的异文化的同时对地方少数民族居民会产生更强烈的文化冲击,从而导致了当地相对稳定的文化生态遭到了破坏。当然,周教授也指出,地方族群也并不是完全被动的,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他们也在不断的调整与创造。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少数民族文化的适应与重构是一个值得学术界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2004

[2]孙玉琴:加入WTO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态势和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3(4)

[3]朱 华:全球化背景下的旅游经济与国际竞争[J].国际经济合作,2005(11)

全球旅游市场规模范文第3篇

本文分析了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阐述了高尔夫旅游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针对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提出了要以促进两型社会建设为前提,推动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实现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两型社会;高尔夫旅游;发展对策;湖南旅游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休闲经济与体验经济将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目前高尔夫喜爱者的人数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球场来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进而推动我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湖南省是一个内陆省,高尔夫运动事业虽然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从市内到市外,从省会城市到二线城市都建有高尔夫俱乐部。基于两型社会的背景,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形势持续稳定。

随着湖南省经济的发展,高尔夫旅游产业逐步发展了起来。1996年,长沙银州度假村建立了湖南第一家高尔夫练习场,标志湖南正式引入高尔夫球运动。2007年,湖南高尔夫运动飞速发展,拥有独立练习场的大概有十几家,已经修建好或者是准备建的球场有12个。如梓山湖、青竹湖、龙湖高尔夫球场是属于已经建设好的一类;金鹰影视文化城高尔夫球场、灰汤温泉高尔夫球场、常德柳叶湖高尔夫球场是属于处于组织新建报批阶段的一类;还有一类是正在准备招商然后将高尔夫球场建在小区里,继水云间以长沙城区第一个高尔夫纯别墅区面貌高贵亮相后,恒盛世家也推出了“恒盛世家,南岭上的高尔夫”的广告宣传。

(二)发展模式多元化。

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可持续经营模式的局面,并且这也是符合两型社的建设要求之一,其主要的模式有:1.高尔夫与酒店产业相结合的模式。湖南高尔夫俱乐部的管理引进了一些大型高星级酒店的服务模式与方法。例如,湖南梓山湖高尔夫俱乐部,建设了园林式的五星级酒店,将休闲、娱乐、健身等业务外包给与俱乐部签订协议的酒店,其经营格局转变成了球、房、餐、会四轮趋动。2.高尔夫同房地产相结合的模式。这也是湖南高尔夫产业的一种重要商业模式。例如,湖南青竹湖高尔夫俱乐部,绿城•青竹园与高尔夫球会建立在一起,其别墅风格具有欧美风情,从而引起了很多高尔夫运动爱好者的关注。3.高尔夫的营销与文化结合。生活在湖南的人们,对高尔夫的了解不断增多,开始将高尔夫休闲运动看成是一种是身份、地位及品味的象征,进而使休闲文化绚丽多彩。

(三)消费者多为企业高管。

随着湖南经济的发展,爱好高尔夫运动的消费人群逐渐增多,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高尔

夫会所的入会消费人群每年的增长比例为百分之十左右。从人员来看,这项运动的爱好者很多都是政府官员、高级商务人士、外来投资者等这些收入较高的人群。

二、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尔夫旅游大众化困难。

目前虽然湖南的经济发展较好,人们收入日益提高,但是对高尔夫旅游的消费却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由于高尔夫的门槛太高,使得球场对会员证的销售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并且消费的利润较少,导致后期运行的经济负担增加。高尔夫的消费相对较贵,从而使得它很难大众化,一般的人都不会选择在这上面进行消费。

(二)高额的成本限制了发展规模。

一个高尔夫球场的成本是很高的,这就制约了湖南高尔夫产业进一步大规模的发展。高尔夫球场建设的过程中,很多物品都不是本土生产需要进口,使得草坪的成本增加,剪草机、打孔机、切割机、覆沙机等这些维护草坪的机器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购进的,其价格非常昂贵。草坪每天需要进行三次维修,以至于在球场每年的维修费、保养费都会是一大笔开支。

(三)行业间合作缺乏管理。

高尔夫旅游行业,是高尔夫行业与旅游行业相结合共同发展的行业。高尔夫场地的建设与旅游景区景点的布局不同步,使得高尔夫旅游的格局不健全。除此之外,我国对高尔夫行业还没有合理明确的规范,并且政府在高尔夫球场建设中的规划、监督、审批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四)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高尔夫的规则不够熟悉。二是工作人员在接待外国顾客时语言交流不顺畅。三是工作人员很难在技术上对各个型号的球杆的作用和击打的距离作出标准的示范,在果岭上对球场的类型和球道的起伏和进球的线路等技术规范的标准了解不够。

三、基于两型社会背景的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坚持“两型社会”的原则。

高尔夫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应用多种技术和管理等措施,在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实行节约,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以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要求高尔夫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从而使得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可持续经营模式的局面。

(二)加强宣传与推广力度。

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介,对高尔夫球运动进行大量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打高尔夫球是特别健康、时尚的一种运动休闲活动,进而让更多的人注重和支持高尔夫球这项运动产业的发展,从而使高尔夫旅游事业更加积极健康地发展。

(三)做好规划和设计。

对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的开发,需要湖南有关部门做好相应的规划和准备,通过利用湖南优美的生态环境、具有城市特色的高尔夫球场和一系列完善的各项设施及服务,充分发挥高尔夫的商务功能,从而吸引国外的高收入商务人群来这里打高尔夫球。还需要用以球会友的方式,通过高尔夫球外交开拓企业的知名度,以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扩大高尔夫旅游的市场。

(四)培养专业人才。

高尔夫运动是一项健康的体育活动,对于这方面人才的培养,需要积极开办高尔夫职业院校。既要采用开放的教学培训方式,又要采用现场讲课的方式,还要吸收引进国外的教材,邀请学者教学,也可以与其他国家的一些学校进行合作,以此来提高培训水平。综上,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高尔夫旅游大众化困难,行业间合作缺乏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其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应该坚持“两型社会”的原则,做好规划和设计;二是应该加强宣传与推广力度,培养专业人才;三是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为提高湖南高尔夫旅游产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程磊,戴菁,戴临中.湖南高尔夫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8:175~176

全球旅游市场规模范文第4篇

体育旅游开发的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资源特色、不同区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的政府政策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决定了不同的开发模式。根据区位论,体育旅游开发的可以有以下三种模式:

1.资源型发展模式

资源型发展模式是在体育旅游资源价值优势十分明显,但当地区位条件一般,区域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地方特色,通过国家在资金、政策上的扶持,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合理布局,有重点地进行开发,使体育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完成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的转化。

例如,黑龙江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大力发展以冬季大自然风光和冰雪运动为特色的冬季体育旅游,吸引着人们在冰场、雪场从事各种滑雪、滑冰运动,以及带有民族山寨、森林原野环境中的狩猎、赛马或狗拉雪橇、射箭等健身娱乐活动。目前,黑龙江有高中初级滑雪场75家,占全国总数的60%,拥有各类滑雪道150多条,总长度15万延长米,其中包括我国目前最大的综合滑雪基地—亚布力滑雪场,每年吸引100多万人前来游玩,体育旅游已经成为黑龙江旅游业发展的支柱项目。

2.市场型发展模式

市场型发展模式是在体育旅游资源特色不是特别突出,但当地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条件十分优越,可进入性强,距客源市场较近的地区,可以在对体育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上,以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的全面开发,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根据汪德根的分析,体育旅游细分市场主要可分为休闲体育旅游、健身体育旅游、刺激体育旅游、观战体育旅游、竞技体育旅游、民俗体育旅游、商务体育旅游七大类,考虑到需求的不同,可以对体育专项旅游产品从产品的命名、目标市场的选择、产品开发的作用进行设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例如上海,为热爱休闲健身的人群建设了高尔夫球场、大型的滑草场和室内滑雪场;利用其国际大都市的独特魅力,举办一系列大型赛事,如国际网球大师赛、F1中国大奖赛等,发展观战体育旅游;同时倾力打造“城市景观体育”新品牌,南京路上赛沙滩排球,金茂大厦表演高楼跳伞,苏州河上赛龙舟,这些新兴城市景观、标志性建筑与时尚体育运动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参与体育旅游的兴趣,也展现出上海蓬勃发展的城市魅力。

3.创新型发展模式

创新型发展模式是在旅游资源的体育特色、当地区位条件,以及经济条件都不是特别突出的情况下,通过对体育旅游产品及形象的创新,挖掘文化内涵,或是利用时事动态等进行产品开发,以满足旅游者的新、奇、异的需求或突发性需求。2001年入境旅游者抽样调查显示:入境旅游者对中国旅游资源感兴趣的地方仍集中在山水风光和文物古迹方面,对民俗风情和饮食烹饪也有浓厚兴趣。中国体育旅游开发可以以此为依托来设计新的产品形象,形成富有创意的新产品。

例如,青海省自2002年起以碧波浩瀚、鸟翼如云的青海湖为中心,举办一年一度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赛事以世界海拔最高的自行车赛为卖点,结合沿途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发展成为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每年吸引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几十支运动队参与比赛,同时还带来大量的观战游客。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为青海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达到了宣传青海、宣传特色优势资源的目的。

二、体育旅游的概念及分类

体育旅游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规划、设计、组合,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需求,进而参与感受体育活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旅游者的异地体育亲身体验是体育旅游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

体育旅游按形式主要可分为三大类:(1)休闲健身类:是指旅游者直接参与某项体育活动,以达到休闲健身与旅游的目的,如滑雪、高尔夫球、垂钓等。(2)观战类:是指旅游者被异地重要体育比赛吸引而前往异地现场观摩,如观看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比赛等。(3)尝试刺激类:是指旅游者将体育刺激看作是享受,去参与使人特别兴奋或惊心动魄的体育活动,如蹦极、漂流、攀岩、自驾车远行等。

三、实证分析:无锡体育旅游的开发

1.无锡体育旅游开发条件的分析

(1)资源条件:无锡境内有众多的低山、丘陵,还有三个部级森林公园,可以开展越野、登山、探险等活动;太湖、蠡湖湖面开阔,湖岸线长,为水上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市内还有一大批人工体育休闲设施,如高尔夫球场、赛马场、垂钓中心等,为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总的来说,这些资源知名度不大,作为体育旅游资源,其特色也不够突出。(2)区位条件:无锡东邻上海,西望南京,南接浙皖,北依长江,是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的中部核心,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境内已构建了快捷便利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相配套的现代交通体系,可进入性极强。(3)客源条件:长三角为我国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目前人口达8000多万,众多的人口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客源市场。由于体育旅游消费水平高,也对旅游者的经济条件提出了一定要求。长三角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它以全国1%的土地和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8%的GDP。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体育旅游需求不断增加,也使参加有了经济上的保障。

2.无锡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

根据无锡的具体情况,无锡体育旅游的发展应采用市场型发展模式,主要开发短线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吸引周边地区的客源。具体可以将全市分为四个体育旅游区:南部滨湖体育旅游区、马山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体育文化旅游区和西部山地体育旅游区。其中,配合无锡度假型城市的定位,可优先发展南部滨湖体育旅游区和马山休闲度假旅游区,以吸引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休闲和健身游客,创出无锡体育旅游的品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再有计划地开发中部体育文化旅游区和西部山地体育旅游区,以扩大体育旅游的参与面。

3.无锡体育旅游的开发设计

(1)南部滨湖体育旅游区。该区主要利用“环太湖体育圈”建设的契机,依托太湖和蠡湖的水资源,树立无锡体育旅游的品牌形象,发展大众休闲和竞技体育旅游市场。例如,在湖边可修建沙滩排球场、湖滨天然游泳场、垂钓中心、水上乐园,开设水上降落伞、水陆两栖飞机空中旅游等活动,在环太湖公路上,可以举办环太湖万人马拉松赛、环太湖自驾车游、环太湖徒步游等。还可以培养一批水上运动的爱好者,开展帆板帆船、皮划艇、摩托艇、滑水运动,从而形成体育旅游的固定客源。

(2)马山休闲度假旅游区。该区体育旅游的开发主要与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结合,开发高端休闲市场和银发健身市场。利用度假区内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健身资源,可以吸引白领阶层利用双休日到马山进行高尔夫球、赛马、垂钓等休闲运动。针对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和身体健康的老年群体,可以在度假区建立健身气功培训中心,将度假、观光与健身运动三者完美结合,既满足老人的身心需求,又延长他们在无锡的逗留时间。

(3)中部体育文化旅游区。该区主要依托市体育中心和体育公园开展各类体育旅游活动,培养大众体育意识,传播体育文化理念,开发观战体育旅游市场和健身体育旅游市场。首先,利用市体育中心良好的场馆设施组织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赛事和表演活动,吸引观战游客。同时,围绕比赛还可以推出专项旅游活动,强化旅游者的感受。其次,对体育公园加以改造,建立一个集健身、休闲、娱乐、观赏、旅游、餐饮等为一体的特色体育文化公园。公园通过体育沙龙、体育纪念品展示馆、体育文化雕塑园、大型体育主题餐厅等设施传播体育文化,展现体育精神。园内还可以开展踢毽子、跳绳、三人篮球赛、体育舞蹈赛等活动项目,增加旅游的参与性。

(4)西部山地体育旅游区。该区主要利用宜兴众多的山地丘陵、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围绕不同的自然景观建设体育旅游主题公园,开发狩猎、探险、攀岩、定向运动、野外拓展训练等体育旅游项目,发展刺激体育旅游市场。例如,可以建立一个山野运动基地,基地内可开展攀岩、登山、漂流、溯溪、拓展等户外运动;利用周边的乡间山路可进行山地自行车、山地马拉松等训练活动;在开展户外运动训练活动的同时,可举办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其他体育旅游及休闲比赛活动,充分吸引年轻人的参与。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无锡体育旅游资源在市场型发展模式的引导下,必定大有潜力,必将大有可为。

全球旅游市场规模范文第5篇

(一)生态旅游认证产品供需不平衡

生态旅游认证市场需求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认证产品的丰富性,并且要形成群聚效应。这样才能够促进生态旅游认证市场更加活跃,市场状态更好。但现阶段生态旅游认证市场中的生态旅游认证产品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规模较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得生态旅游认证市场出现供需不足的情况。这一情况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生态旅游认证市场的发展。因为过于单一的生态旅游认证产品无法吸引旅游经营商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眼光,相应的旅游经营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投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中的可能性较小,消费者和旅游经营商对生态旅游认证产品了解较少,这种恶性循环将会严重影响生态旅游认证市场的发展和进步。

(二)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的生态旅游认证感知度较低

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分为国际、区域、国家、地区级四个层次。这使得生态旅游认证与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存在一定的距离,使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接触和认知生态旅游认证项目的可能性较低,相应的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的生态旅游认证感知度较低,根本无法真正投入生态旅游认证项目中,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无法有效开展和实施是必然的。所以,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生态旅游认证感知度低是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三)全球性标准和品牌比较欠缺

要想有效地实施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策略,提升全球性品牌数量并制定全球性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这能够促使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更具影响力,吸引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旅游经营商和消费者为了能够融入国际化的舞台中,将会参与到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活动中。这有利于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的发展和进步。但很遗憾的是目前全球性的标准和品牌还比较欠缺,无法将消费者和旅游经营者的目光吸引到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活动上,这使得生态旅游认证项目得不到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支持和落实,相应的生态旅游认证市场受阻,生态旅游的落实无法有效实施。

二、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策略

现阶段国际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营销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导致生态旅游认证市场发展无法有效地进行。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予以控制,才能够促使生态旅游更好地开展。具体的营销策略是:

(一)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规模效应

目前,消费者和旅游企业对可持续旅游认证的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大多数旅游企业都是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出发来建设度假村、旅店及各种旅游项目,并未慎重地、深入地考虑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所以,要想有效地发展生态旅游一定要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规模效应,大规模地进行生态旅游认证及其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使消费者和旅游企业能够认识和了解生态旅游,进而支持生态旅游。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规模效应?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1.长期培养消费者的需求市场需求是促进市场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促进生态旅游认证市场发展之际,进行长期培养消费者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使消费者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这会使得消费者逐渐投入生态旅游认证产品营销活动中购入对自己有利的产品。2.注重生态旅游认证购物链的利用认证项目的实施能够促进生态旅游规模的扩大,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还能够促进生态环境优化。当然,要实现这一目的一定要合理地利用生态旅游认证购物链,将生态旅游认证项目与消费者、旅游企业及社会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在共同的努力下不断促进生态旅游认证项目的落实,促使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刺激生态旅游企业的认证动机

旅游企业投入生态旅游认证项目中不仅可以实现企业所开展的旅游项目持续进行,还为生态环境的优化做出贡献。所以,旅游企业进行生态旅游认证项目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旅游经营者并没有认识到生态旅游认证的重要性,也不了解生态旅游认证的作用,无法有效开展生态旅游认证项目。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对旅游企业进行生态旅游认证动机刺激,促使旅游企业主动投入生态旅游认证市场中。具体的措施是认证机构应当充分发挥作用,提出一些优惠措施吸引旅游企业,并帮助企业衡量参与生态旅游认证项目的利弊,以此来刺激旅游企业,促使其开展生态旅游认证项目。

(三)构建合理的生态旅游认证激励机制

一直由国家、地方负责的生态旅游认证要广泛落实到社会中,应当构建合理的生态旅游认证激励机制,促使企业或个人注意到生态旅游认证,进而对生态旅游认证进行了解和分析。在掌握生态旅游认证作用的基础上,还有激励机制的支持可以促进更多的旅游企业、旅游经营者投入生态旅游认证营销活动中。当然,构建合理的生态旅游认证激励机制是由政府或旅游局执行的,一定要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和生态旅游的整体状况来制定,以保证所指定的生态旅游认证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