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范文第1篇

土壤、灌溉水及大气都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土壤、灌溉水及大气标准,且交通便利。

二、品种选择

选择耐低温、耐低光照、抗逆性强、品质好、耐老化、市场商品性强、丰产性好、采收期长的品种。

主要有:高产851、绿龙王、美琪、八月绿、紫花油豆等品种。

三、整地施肥

前茬蔬菜拉秧后,在6月末左右进行深耕整地,马上清除秧茎,然后进行全层施肥,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000-7000公斤。尿素15公斤,施肥时将肥料均匀地撒在地面上,深翻30厘米,随后用耙子把土块耙碎,搂平。起垄镇压后待播,一般垄距60厘米。

四、播种

塑料大棚延后栽培播种时间的选择十分重要。过早收获豆角抢不上好价格;过晚后期易受冻害。龙江县一般在7月10日前后播种比较适合,按垄距60厘米、埯距40厘米,每埯2-3粒种子,随种随覆土随镇压,播种时要浇足底水,确保全苗。

五、田间管理

1、温度:由于7月份气温较高,在整地或播种前后,应将膜去掉,以防灼伤幼苗。在9月上旬天气渐冷时,应及时扣上大棚膜,避免植株遭受霜冻。9月间气温偏高,需要加强通风,控制温度。其后随着温度的变化,要注意温度的调节。特别是10月下旬以后,气温逐渐下降,要保持好温度,豆角的生长适宜温度为白天20-25%,夜间15℃以上,温度适宜能有效地提高授粉能力,增加结荚和提高产量。

2、湿度:不能在豆角生长发育中和开花、结荚时出现干旱现象,但也不能让湿度过大,否则会引起落花和病害发生。所以,要自始自终保持土壤水份湿润状态,不能过干或过湿,同时调节好通风和湿度关系。幼苗出土10天左右灌水一次,接近结荚盛期灌水一次,如果天气干旱可增加灌水次数,每次灌水都要湿透根系分布区。

3、光照:光照条件是延后栽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特别在生育的中后期,日照时间短,光的强度较弱的情况下要经常擦拭塑料布的污垢,增加光照。

4、追肥:幼苗长出5-6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尿素5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3公斤。落花后进行第二次追肥,肥量与第一次相同。追肥方法是在植株地茎15厘米处刨坑施肥,施肥后最好灌一次透水。

5、除草:人工除草应视棚内杂草生长情况及干旱程度而定,通常情况下除草两遍即可,如杂草较多或天气较旱,可增加除草1-2次;化学除草可封闭除草。氟乐灵:播前用药,用48%氟乐灵100-150ml/亩于播种前兑水均匀喷雾,施药后立即混土,避免药剂光解和挥发。苗后茎叶处理可用氟磺胺草醚:在菜豆苗后1-2片复叶,阔叶杂草2-4叶期,用25%氟磺胺草醚66.7-90 ml/亩兑水均匀喷雾防除阔叶杂草。或用烯禾啶、精喹禾灵、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烯草酮等苗后防除禾本科杂革(禾本科杂草3-5叶期)。每亩用12.5%烯禾啶80-100毫升;5%精喹禾60-80毫升;15%精吡氟禾草灵50-67毫升;10.8%高效氟吡甲禾灵30-35毫升;12%烯草酮35-40毫升兑水20-30升均匀喷雾。

6、搭架:当植株有蔓伸出时,要及时搭架,搭架材料用架条或撕裂膜即可。

7、防寒:10月下旬开始,棚内温度明显降低,只靠一层大棚膜保温远远满足不了豆角生长发育的要求,因此要采取防寒措施。具体做法是在大棚内再衬上一层内膜。棚外夜间盖草苫子,或者采用稻草及其它秸秆在棚内笼火,用以提高棚内温度。

8、病害防治:根腐病可进行种子处理,用35%多·福·克悬浮种衣剂按每100千克种子用1.0-1.5升拌种,可兼治潜根蝇、跳甲、蓟马等苗期害虫;炭疽病可在发病初期用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250克,升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1-2次,每10天喷一次。

六、采收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豆角类蔬菜;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4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101-01

豆角也称菜豆,其品种繁多,有搭架种植的长豆角品种、大豆角大豆籽品种、四季梅豆角品种、扁梅豆品种、彩色扁梅豆品种、荷兰豆品种等,以及无架种植的园梅豆品种、限长豆角品种等。菜豆类蔬菜品种因其质嫩色绿、口感好而深受人们喜爱。为了让更多的菜农增加收入,种好豆角类蔬菜,满足市场供应,现介绍豆角类蔬菜的栽培管理技术。

1 品种选择

种豆角类蔬菜,品种选择是关键。应选择产量高、抗性强、适应当地气候、土地和水利条件的豆角类新品种。

2 确定播种量

用种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搭架种植的长豆角,需种子22.5~30.0 kg/hm2,每穴3~4粒,采取宽窄行播种,大行60 cm,小行30~40 cm。其他豆角品种应按种子习性决定播种量。

3 科学施肥

肥料是作物增产增收的基础,任何产量的形成都是作物从土壤中吸收肥料和各种养分积累的结果,按照国家的最新肥料技术政策和豆角类蔬菜对各种肥料养分的含量需求,应以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为原则,注意控制氮磷肥的用量,增施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应施入已熟化农家肥15 t/hm2,或商品有机肥2.25~3.00 t/hm2及高磷高钾复合肥750~1 500 kg/hm2。无需搭架的一次性豆角品种,肥料用量可减少50%。搭架种植的豆角品种除用以上肥料作底肥或沟肥以外,因采收期较长,每次浇水还必须冲施肥料,每次用高钾的硫基速溶复合肥450~600 kg/hm2,第2次冲微量元素肥料每次22.5~30.0 kg/hm2。采收期最少每月浇水2次,缺水的砂土地和联合土地应勤浇勤冲,轮流冲施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以满足豆角果实膨大拉长时对肥料养分的需求[1-2]。

4 生长采收期管理

凡搭架种植的豆角品种都具有无限生长、无限分枝、无限开花、无限结角的生理功能,因此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有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特点,采收后期出现的早衰现象,叶子发黄、叶色变暗、叶面变小、花色发淡、花体变小、豆角果实弯曲、打钩、籽位起泡、色泽黑青、角条变细变短等都是缺素症的具体表现,都是因为养分供应出现了问题,结果造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最终导致种植户收入下降。因此,采收豆角类蔬菜要想提高产量,必须防止或推迟衰老,而要想推迟衰老,必须增加各种养分的供应[3-4],可用全营养螯合态微量元素清液肥料100 g/桶来给豆角类蔬菜补充营养,防止早衰,提高产量,提高果实的外在品质和内在品质。此外,应提高菜农对蔬菜后期管理的认识。豆角类蔬菜的病害虽不多,但防治比较麻烦。苗期的红根病是豆角类蔬菜的致命病症,后期的锈病和角斑病是比较难控制的病症。因豆角类蔬菜昼夜开花,故豆荚螟、豆角虫、蚜虫、红白蜘蛛也是影响豆角产量的重要因素。

对于锈病、角斑病及红根病,可用对真菌、细菌、病毒都有一定防治作用的高效杀菌剂防治。用美国产的杜邦氯氟甲酰胺、联苯菊酯或保能可防治豆荚螟、豆角虫及蚜虫等的危害,再配阿维菌素防治红蜘蛛及茶黄螨的危害。营养药、杀菌药、治虫药可以混合施用,减少劳动强度,5~7 d喷施1次,第1次需从苗期开始,因红根病发病较早,若施药晚,会造成死苗而影响产量。浇水冲肥需上午进行,下午最好不浇水。

5 搭架采收及上市

当豆角秧开始拖蔓时,应每穴插一根长逾2 m的小竹竿,三四根上部扎成一撮供豆角秧上爬,大部分豆角秧爬到竹竿顶后,再将2个架子上部连上1根竹竿,让豆角秧在架子上生长,既通风又透光,方便打药采收。豆角类蔬菜生长较快,当果实长到色泽发亮、线条匀称、粗细一致、肉质肥厚时便可采收。对于种植面积较大的菜农,需每天按畦轮换采收,采收后要用稻草和其他绳子扎把出售,若采收当天无法出售,可在干净水池里浸泡2 h后,捞出,保湿码垛,摆放,每垛高度以50 cm为宜,垛下需通风、透气、能淋水,垛上最好用无纺布或麻袋浸湿盖好,第2天出售,不影响产量和效益。豆角类采收型蔬菜,因其无限生长产量高,经济效益较高,菜农只有选好种子、选好肥料、选好农药、科学种植、严格管理、及时采收、及时出售,才能喜获丰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5-6]。

6 参考文献

[1] 李辉.春提前豆角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106-107.

[2] 曹振岭,戴鹏,杨俊梅,等.高寒地区豌豆复种豆角两季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J].北方园艺,2008(3):114-115.

[3] 黄光荣.豆角露地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广西农学报,2008(1):69-70.

[4] 白玉竹.大棚油豆角春早熟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8):56.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油料作物

中图分类号:S5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34

前言

大豆是一种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大豆原产于中国,这是世界所公认的,早在5000年以前就开始栽培,中国古代称为菽。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发现了关于大豆的记载。汉代司马迁在其编撰的《史记》中写道“铺至下铺,为菽”,菽就是大豆,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菽。春秋时期《诗经》中也记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等描述[1],从上述文献可见,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之久。自秦汉代以后“大豆”一词广泛使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增加。大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2500多年前由我国传入朝鲜、日本,后相继传入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亚洲邻国。18世纪引种于欧洲,18世纪40年代传入法国并成功种植,20世纪90年代传入英国,经过多次不断的尝试终止后得以应用于生产。19世纪中叶美国开始试种,20世纪初大规模种植,现已成为世界产量最大的国家。

大豆营养价值极高,其中蛋白质含量为40%、脂肪含量为20%、碳水化合物含量为30%,其用途广泛,除了直接食用外,还可加工成传统大豆加工食品、大豆油和大豆蛋白3大类产品。大豆营养价值很高,每千克大豆产热量17207.7 kJ[1]。大豆蛋白是我国人民所需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赖氨酸含量居多[2],是制作速食食品、调味料和饲料的来源。大豆油既可作为物美价廉的食用油脂,也可开发附加价值很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如大豆卵磷脂、维生素E等食品或医药品。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豆油不含胆固醇,吃豆油可预防血管动脉硬化。大豆含丰富的维生素B1、B2、烟酸,可预防由于缺乏维生素、烟酸引起的癞皮病、糙皮病、舌炎、唇炎、口角炎等。大豆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蔗糖和纤维素,淀粉含量极小,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1]。目前,全球大豆5%左右用于饲料和种子,15%~20%直接加工成食品,另外70%~85%加工成豆油。

在大豆高产栽培方面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化学化,开始在一定面积上试用和应用生物防治、生物肥料,因此,大豆高产栽培模式的构建,对于提高我国大豆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大豆的生产、食用和经济价值,推动大豆栽培技术向有机、绿色、无公害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方法

1.1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模式特点是采用主茎结荚品种、大垄宽台密植、垄底深松、垄体测深分层施肥、垄上精量点播。一般来说矮杆的大豆品种适合采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通过缩小行间距、增大植株间距,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大绿色面积,加强植株的光合条件,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3],该方法采用机械化的手段匀播,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达到增产20%以上,大面积每667m2产210kg的效果。

1.2 三旁耘嗉际

三垄栽培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组装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高产技术栽培体系,是目前全国应用面积最大、推广省份最多和取得经济效益最大的大豆栽培技术,目前仍在北方大豆生产区大面积应用。三垄栽培技术结合了机械化的3种主要新技术,所谓“三垄”,即在垄作的基础上,在同一条垄上,采用深松垄沟和垄体的方法,结合分层施肥技术,来提高大豆的产量 [4]。该项技术在不同气候年、不同生态示范区大面积推广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一般比常规栽培每公顷可增产300~600kg,增产幅度为20%~30%,有的高达50%以上。

1.3 垄上精量点播栽培法

垄上精量点播栽培法主要是将人工扎眼等距精量点播和摆种2种技术特点有效的结合一起,在秋翻耙的基础上,剔除茬子,在原来的垄上精量点播,采用这种方法播撒的种子数量非常均匀,施肥也可集中操作,增产效果非常明显。

1.4 等距穴播栽培法

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是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垄作为基础的大豆栽培方法。在正常栽培密度条件下,合理摆布群体,实行大豆穴播栽培,使穴间距离加大,促使封行期拖后,给作物营造成良好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作用,使植株个体生长均衡,分布合理,果实密集,与一般的播种方法相比其产量可提高10%左右,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与其它措施配合能获得200kg/667m2的高产。

1.5 波浪冠层栽培法

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是采用人工的方法,将不同高矮和不同品种的植株穿插种植,扩大群体叶片截光面积,使得植株的生长形式成波浪冠层,从而加大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为植株生长营造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大豆生育后期再对其进行不同的施肥或喷洒农药,以提高大豆产量。

1.6 两垄一沟栽培法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有效协调了土壤的三相比,有利于抗旱和保持种床的温度,提高了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良,也增强了植株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又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能使田间缘色面积增加1/4以上,便于轮作、田间管理和机械化作业。该方法是一种规范土地结构的大豆栽培模式,每隔一沟增加一条垄沟苗带,采用内稀外密的栽培方式,使植株间留有足够的间隙,避免因种植密度过大而引起植株的营养吸收,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大豆群体的光能利用率[4]。

2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措施

2.1 选种以及栽培前对种子的处理

优质种子的选择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要选择经过农业部试验推广、并在当地表现较好的品种,这样的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的潜力,适应性和稳定性更强。品种选好后要因地制宜,进行栽种。此外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如仔细甄别,排除有虫害或带病斑的种子,尽量选择颗粒饱满、整齐度高的种子,以提高其发芽率,增加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保证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在此基础上如有必要还可对种子进行晾晒、拌药、包衣处理等,以此唤醒休眠期的种子,有利于日后的萌发。此外,还要注意正确把握进行栽培前种子处理的时间。如果时间太短的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相反时间太长,又会对大豆萌发造成不利的影响。

2.2 适时适量种植

大豆播种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除种子处理以外,精细整地、施足基肥也非常重要,耕翻土壤可以熟化土壤,改良土壤的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创造良好的通气环境,减轻病虫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其次栽种时间一定要适宜,大豆的栽培在我国十分广泛,主产区是东北松辽平原和黄淮两地。然而由于各地温度差异较大,种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季节气候和土壤温度合理安排,一般东北种植大豆种是在4―5月中旬,9月收割;黄淮地区一般在6月份开始播种,9月下旬―10月收割。最后大豆种植时的种植密度对大豆的产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过于稀疏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提高大豆的产率,过于密集的植株不利于大豆的生长,影响单个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因此,在大豆栽培过程中合理规划植株密度既能有效充分的利用土地,又能提高大豆的产量。

2.3 田间苗期管理及管水工作

在大豆生长的过程中,要保证苗期管理,缺苗时要及时做好移苗补栽,如果土壤干燥,要适当浇水,保证湿度,确保苗的成活率,同时要是进行适当追肥。如若出现病虫害或细弱苗要及时间苗,以促进好苗的健康生长。在大豆生长期间还要密切关注田间的含水量变化,田间含水量低于标准时要对大豆田进行水的供给,田间含水量高于标准是要及时的疏水,以保证大豆良好生长。

2.4 中耕除草与施肥

大豆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做好锄草工作,对土壤墒情好时,可进行苗前封闭锄草,宜选用乙草胺、异丙草胺等除草剂;对于土壤熵情较差时,可进行苗后茎叶除草,常用除草剂有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氟磺胺草醚等。对于一些常年生有须根的难以根治的杂草,需要使用草甘膦防除。大豆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其生长过程中不能缺少肥料的支持,还必须施用一定数量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才能满足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5]。

2.5 病x害防治

病虫害一直是影响大豆产率的一项重要问题,直接影响着大豆的收割产量与大豆的品质,所以提前进行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大豆常见病害有大豆灰斑病、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和大豆霜霉病,局部有大豆花叶病、炭疽病等。大豆灰斑病是常发性病害,是由大豆尾孢菌真菌侵染而发病,田间防治方法主要是叶片发病后及时打药防治,最佳防治时期是大豆开花结荚期。常用有效农药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多菌灵胶悬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大豆霜霉病由东北大霜霉菌真菌侵染而发生的,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70%代森锰锌或代森锌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进行喷雾。危害大豆的主要虫害有豆小卷叶蛾,危害严重内部结成丝絮状并排有大量虫粪,致使顶梢枯死,此虫对黑光灯趋性较强,可设灯诱杀,也可在成虫繁盛期和孵化期喷药防治。此外一些局部有蚜虫、豆芫菁等虫害。

3 结语

大豆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本文总结了目前主要的大豆栽培技术,并从选种、播种的注意事项、田间苗期管理以及中耕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整个大豆栽培过程。

参考文献

[1]郭翔翔,焦礼芬. 大豆种植技术[J]. 农技服务,2014,31(07):

31.

[2]杨慧琴. 春播大豆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4(10):

195.

[3]刘长生,彬. 浅谈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01):10.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豇豆;春早熟;双膜覆盖;栽培技术

豇豆是一种喜温耐热、不耐低温霜冻的蔬菜作物,进行春提早栽培的最大障碍就是早春晚霜和低温对地上部分的伤害[1-4]。菜农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加设小拱棚(即覆盖天膜),不仅有效保护了秧苗,而且缩短了苗期,达到了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春早熟栽培宜选用早熟、耐寒、耐热、抗病力强、鲜荚纤维少、肉质厚、风味好、植株生长势中等、不易徒长、适于密植的丰产品种,如之豇特早30、之豇844、农大95-1、菊城黑玫等。

2播种育苗

豇豆播种应以10 cm地温稳定在10 ℃以上为好,周口地区营养钵育苗一般于3月上旬进行。将无病虫肥沃园土1份加入炉灰渣1份和腐熟农家肥1份,或园土中加入复合肥1 kg/m3和干鸡粪5 kg/m3配制成营养土,并加30%多福粉剂150 g/m3,拌匀后制钵或装入塑料钵,均匀整齐地摆放在苗床内备播。播前选种、晒种和药剂拌种,选晴暖天,最好播后有几个连续晴天播种。先将营养钵浇透水,待水洇下后播种,每穴播健壮种子2~3粒,然后覆细土1.5~2.0 cm厚,再覆盖地膜,并加设拱膜。播种后苗床温度白天25~30 ℃,夜间不低于15 ℃;当30%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地膜。出苗后白天保持20~25 ℃,夜温12~15 ℃;定植前4~5 d低温炼苗。防治苗期病害用恶霉灵600倍液2~3 kg/hm2泼浇苗床。

3整地移栽

选择2~3年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田块,于定植前施腐熟有机肥60 t/hm2、磷酸二铵300 kg/hm2、硫酸钾300 kg/hm2、土壤处理剂适量,施后深翻25~30 cm,做到无明暗坷垃,上虚下实。10 cm地温稳定通过12 ℃为春提早栽培的适宜定植期,在周口地区采用“地膜+天膜”覆盖一般于4月上旬进行。定植4.50万~5.25万穴/hm2,采用宽窄行定植,宽行距100 cm,窄行距40 cm,株距25~30 cm。定植前先将苗床浇水,以利于移苗。铺好地膜的,可按株行距打孔定植。把苗钵放入栽植穴中,用土埋没约1/3后浇水,待水渗干后封埯,把栽植穴周围的地膜用土埋严;未覆地膜的,可按株行距穴栽或沟栽,浇水埋土后,用80 cm宽地膜覆盖,并及时挖孔引苗,后用土封严地膜孔,防止跑温跑湿。栽好后撑弓子,盖天膜。弓子为140 cm长、2 cm宽的竹劈,天膜为150 cm宽的地膜。

4田间管理

定植后4~5 d不通风换气,保持高温,以利缓苗,白天28~30 ℃时,中午短时通小风;缓苗后白天20~25 ℃,夜温不低于15 ℃。4月中旬晚霜期后,外界气温白天高于20 ℃、夜温高于15 ℃时加大通风量,并选择无风的晴天去掉天膜,搭架引蔓。植株第4~5片复叶展开后,及时插架引蔓。要求架高2.5~3.0 m,可采用编花架、“人”字架、篱架或四角架等;也可采用倒“人”字架。搭好架后进行人工引蔓绑架1次,以后任其自行缠绕。引蔓宜在晴天中午或下午进行,避免折断茎部。引蔓时要按逆时针方向进行,以顺应其自然生长特性。结合引蔓,及时抹掉第1花序下各节侧芽,促使主蔓早开花,以后随时去除各节位上的腋芽。生长中后期可留部分强壮分枝结荚。花期每隔4~5 d用5 mg/kg萘乙酸或4 mg/kg防落素(8%对氯苯乙酸钠)喷洒花序;用2 mg/kg对氯苯酚代乙酸或5~25 mg/kg萘乙酸或九二喷射植株顶部。

5水肥管理

豇豆开花前最好不要浇水,当第1花序开花坐荚时,浇1次透水,基肥不足的,可结合浇水追施高氮复合肥150 kg/hm2;盛花期浇第2次水,追施高氮复合肥300 kg/hm2。第1次产量高峰过后,7月中旬往往出现“伏歇”现象,要加强肥水管理,结合浇水,追1次氮肥或复合肥,促使主蔓分枝,形成花序并开花结荚,同时促使原花序上的花朵继续开花结荚,延长采收期,增加产量。

6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炭疽病、煤霉病、轮纹病、锈病、白粉病等,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代森锌、三唑酮、烯唑醇等药剂喷雾或灌根。生理病害主要有黄叶、小叶、卷叶等,可对症喷施营养元素进行防治,同时促进开花结荚。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豆螟、红蜘蛛等,可用啶虫脒、阿维菌素、氧化乐果、敌敌畏、吡虫啉、高氯、甲维盐、功夫等防治。

7适时采收

采收时期以籽粒刚膨大显现时为宜,春豆角开花后11~13 d采收质量最好。结荚初期,可2~3 d采收1次,以后每天采收1次。采收时,可捏住豆荚基部,轻轻左右摇动即可,不要折断花柄或碰掉其余花蕾。

8参考文献

[1] 李锦,范荣春.豇豆小棚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6(1):27-28.

[2] 汤国华,赵晓峰,郝延庆.大棚豇豆栽培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8(10):24-25.

豆角高产栽培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农业;豆芽菜;生产;扬州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67-02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根本原因是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而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2、CH4、N2O等,在此背景下,2007年我国政府就提出发展“低碳经济”[1]。“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13.5%,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对于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作用巨大。农业生产活动中投入的化肥、农药、农膜、机械、能源、交通等,都与碳排放关系密切;农产品的包装、加工和物流也与能源消耗有关[2]。所谓低碳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最大的收益的农业生产活动。低碳农业讲求“三低”,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3],发展低碳农业既能有效地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又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芽苗菜作为富含营养、优质、无污染、安全的高档保健绿色食品而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4]。芽苗菜分为芽菜和苗菜,芽菜在子叶期一次性收获,生长周期较短为5~20d[5],其中豆类芽菜因其营养、口感好、可立体种植,作为传统家常菜而深受大众喜爱。扬州地区豆芽菜以黄豆芽、绿豆芽为主,且栽培面积较大,豆芽菜生产者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生产过程中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能源消耗,从而为生态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目前,对于豆芽菜的研究多涉及高产栽培技术、农药残留检测等[6-7],对其低碳生产技术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对豆芽菜的生产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对其低碳生产进行了一些思考。

1 豆芽菜生产过程分析

1.1 生产场地及设施 豆芽菜是将黄豆、绿豆等豆类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发芽,经遮光生长后,收获含子叶及下胚轴的嫩芽蔬菜。全年中当室温高于18~20℃时,即符合豆类种子发芽的温度条件,豆芽菜可在民用房舍内进行室温生产。目前扬州地区豆芽菜基本做到了全年上市供应,生产大户在早春、晚秋、严寒冬季等不适宜生长的季节,采用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通过加温、保温设施来调节温度。温室的加温有热水管道加热、热风加热系统,加热系统的热源一般是燃油、燃气、燃煤装置或电加热器,而燃煤、燃气、燃油等这些加温方法都是需要能源消耗并排放温室气体的,且燃煤排出的炉渣、烟尘污染环境。塑料大棚使用的普通农用薄膜大多是一些聚氯乙烯制品,是石油的衍生物,使用后不利于降解回收,造成土壤硬化,很不环保。为提高产量,目前豆芽菜生产大多进行立体栽培,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扬州地区生产者多使用一些4~5层的栽培架,在栽培架上用育苗盘进行“叠盘”、“摞盘”生产。这些栽培架大多是用不锈钢、钢筋、角铁做成,一次投入可循环使用,但这些材料的生产过程就是耗费大量能源的。

1.2 人工选种及消毒 豆芽菜播种用的种子经过人工选种后,要放入栽培容器中,连同器皿一起进行清洗和消毒。一般多选用轻质的塑料育苗盘,通过调查发现,若消毒用漂白粉、石灰水等,容易引起药剂残留且不环保,且塑料制品是石油衍生物。

1.3 浸种催芽 种子经过浸种后,低温季节还要放入20~25℃的催芽室内催芽,需要一定的加温设施,会耗能和引起碳排放。

1.4 播种 本地区生产者为提高豆芽菜产量,播种时会在育苗盘内放置一些无菌或消毒后的基质,基质多选用一些洁净、无毒、吸水持水能力强,使用后其残留物宜处理的纸张、无纺布、珍珠岩等,纸张简便,可操作性强,使用较多。无纺布是石油制品,珍珠岩的生产过程是大量耗能的。

1.5 日常管理 豆芽菜的生长适合温度在25℃左右,低温季节需要加温设施,会耗能,引起碳消耗;其生长过程需要遮光,一般生产上用黑色农膜、双层遮阳网覆盖。

1.6 采收、包装 豆芽菜采收后一般用塑料制品包装,然后运输到市场销售,这些环节都涉及到能源消耗。

2 豆芽菜低碳生产技术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遵循常规豆芽菜生产流程[7-8],通过改进一些技术环节,来达到低碳、节能的效果。

2.1 生产季节及栽培设施 扬州地区只要气温在20~28℃的季节都可进行豆芽菜的室温栽培,如春秋2季在民房室内进行生产,不须加温,可节能;在严寒季节进行生产,则需要依靠温室等设施,改变温室加热方式,淘汰传统的燃煤、燃油等耗能方式,做到节能环保。

温室热风加热的热源可选用太阳能,也可以是热水、蒸汽、沼气等。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量大而分布广泛,应用于温室加温,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加热,是最有前景的能源之一。利用太阳能作为热源,将该热源提供的热量加热空气换热器,用风机强迫温室内的部分空气流过空气转换器,这样不断循环,把热风送入温室各部分进行加热。

农村利用动物粪便、屠宰后污物、菜园废弃物、树枝、树叶等进行发酵反应,收集所产生沼气。利用沼气加热获得热水或蒸汽,可作为热风加热的热源。沼气锅炉是以燃烧沼气为燃料的锅炉,是一种新型的无运行成本的锅炉。既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不会产生污染物。温室热水管道加热可用沼气锅炉将水加热至60~85℃,然后由水泵加压,热水通过供热管道供给温室内的散热器,通过散热器来加温,提高温室的温度,冷却的热水回到锅炉再加热重复循环。纯沼气锅炉价格比燃煤锅炉低近30%左右,运营费用更低。

日光温室也可采用太阳能集热加温器加温,主要包括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模块、数字式温度显示表、循环水泵、保温储热水箱和散热管。将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在日光温室东侧缓冲间屋顶,保温储热水箱安装在温室内东侧山墙边,散热管从日光温室南底角进入温室的最西侧,在温室中沿最西侧开始向东铺设散热管,以提高温室温度,且能量利用率较高。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太阳能供热与锅炉电加热等其他设施相比,除初次投资费用较高外,系统的运行费用极低。

塑料大棚的薄膜采用可降解型塑料薄膜,以减轻对土地资源的危害,如自然降解膜,这种膜主要通过微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以及利用淀粉等天然化合物制造而成,能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减少了环境污染。

栽培架可采用环保型的多层竹木架,竹木材料在农村可就地取材,简便易制作,一般的不锈钢栽培架价格在150元/m2左右,与之相比,竹木架成本低廉且环保,可多次使用。

2.2 栽培设施 塑料大棚的薄膜采用可降解型塑料,减轻对土地资源的危害;栽培架可采用环保型的多层竹木架,简便、易制作,且环保,可多次使用。

2.3 消毒 种子消毒不用化学药剂,可用75~85℃的热水快速烫种3~4s,后转入温汤浸种,或直接采用55~60℃的温汤浸种10~15min,再转入一般浸种,应严格控制温度和处理时间,以免降低种子活力;浸种容器用缸、水池、桶等,根据器皿特点采用热水煮沸、高温暴晒、酒精消毒等方式。

2.4 播种 播种容器摒弃塑料育苗盘,采用麻袋或棉布口袋,既遮光又可泌水,生产过程中经常翻动口袋,类似于倒盘,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引起豆种霉变。如用塑料育苗盘,可在酒精消毒后,盘内放置药棉、医用纱布、卫生纸张这类育苗基质,因为这类有机型基质既环保又易降解。亦可不用基质,如用水培豆芽菜。

2.5 日常管理 如采用塑料育苗盘,用湿麻袋片或不透光的湿棉布覆盖遮光,不用黑膜;如需加温设施生产,如前所述,用太阳能或沼气等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来加热。

2.6 包装、运输 采用环保型材料包装,并尽量就近销售,可自行车运输,以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采收后对于生产废弃物进行环保处理,麻袋、棉布口袋、纱布等都可消毒后循环使用,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且生态环保。

3 结语

本文对豆芽菜低碳生产技术作了初步探讨,有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扬州地区豆芽菜的生产大多还是采用传统方法,生产者对于低碳理念未能完全接受,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宣传,可在种植大户中进行先行示范再逐步推广,从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建设绿色扬州。

参考文献

[1]黄国勤,赵其国.低碳经济、低碳农业与低碳作物生产[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10(1):1-5.

[2]高文玲,施圣高,徐丽,等.低碳农业的概念及其价值体现[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2):13-14.

[3]王昀.低碳农业经济略论[J].中国农业信息,2008(8):12-15.

[4]徐洪秋,沈凤云.高档绿色芽苗菜的生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3):56-57.

[5]韩向阳,张宝海,郑淑芳,等.新型蔬菜――五彩苗菜的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9(17):20-22.

[6]张静,杜庆平,朱巍巍,等.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对黄豆、绿豆芽菜生长的影响[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5,31(1):78-80.

[7]张德纯,王德槟.芽苗菜栽培技术[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2):18-20.

相关期刊更多

农产品加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