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

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

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

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范文第1篇

老慢支患者的冬季保健

“老慢支”是慢性支气管炎的简称,是冬季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发病率为15%-30%左右。医学界普遍认为,凡是一年当中有三个月咳嗽,这种情况连续数年以上,而且咳嗽不是由于心肺等其它疾病所引起的,这就可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这种病的发生是由于感染、理化刺激、过敏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临床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有气短、喘息等,严重者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等。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老慢支”复发。因此,安全过冬做好保健尤为重要。

预防感冒 感冒是引起多种疾病的诱因,“老慢支”也不例外。据可靠资料显示,“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可引起急性发作。因此,中老年朋友们要坚持用冷水洗脸,此法对于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的发生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同时注重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锻炼强度可因人而异,以不劳累、舒适为宜,还可先进行呼吸操、扩胸运动、腹式呼吸等训练。

情绪乐观 中老年人历经世事,更要有平衡的心理,经常保持稳定的情绪,精神要愉快乐观,避免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因素的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

改善环境 居室要安静,卫生要清洁,无烟尘污染,阳光要充足,定期开门窗,保持空气新鲜,特别注意不要在室内养宠物。

戒烟戒酒 香烟的烟雾能使支气管上皮受损,纤毛脱落,导致肺的防御功能降低,加重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发作。酒精会刺激呼吸道,使病情加重。

科学饮食 饮食应以健脾开胃为主、清淡为宜,多吃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禽蛋、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禁食咸辣、燥热食物。

防治结合 中老年老慢支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在缓解期应以养生健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为主,服用中药调理;在急性发作期则应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肺心病患者的冬季保健

肺心病是慢性原发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右心衰竭,也就是说它的病根在于肺,恶果却在心。那么,肺心病患者要怎样才能安全度过漫长而又充满危机的冬天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衣着注意保暖 冬季往往气候无常,病人应该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特别要注意室内外的保暖。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因此中老年患者可以在晚上睡前用热水洗脚,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

避免辣咸食物 辣味对呼吸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吃盐太多也会加重患者的水肿,当然酒是绝对不能饮的。肺心病患者要多进食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摄入足够的热量,适量的蛋白质。

最好不要外出 肺心病患者冬季应该减少外出,特别是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相互感染。

适当耐寒训练 这是自我保健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方法是:从冬季开始,先用手摩擦头、面部及四肢,每日数次,每次持续几分钟。天气转暖后,可用毛巾浸入温水中,拧干后擦头、面部及四肢,每日两三次。

心血管病患者的冬季保健

广大中老年朋友们,冬季是心脏疾病、高血压性疾病容易恶化的季节,也是脑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塞最易发的季节。冬季气温下降,人体血管系统对寒冷的刺激尤为敏感。在早晚较为寒冷的冬季,冷空气的刺激很空易诱发高血压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或加重,因此预防心血管病的复发非常重要。

防寒保暖 冬季首先要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中老年人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合理饮食 冬季应当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常吃新鲜水果蔬菜,禁忌烟酒,并保持大便通畅。

体育锻炼 中老年人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等,提高自身机体免疫力和耐寒能力。

控制情绪 中老年人要谨防过度疲劳,因为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卒中,所以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等情绪,要保持心情平稳。

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范文第2篇

1.胃病人体感受风寒,尤其是胃部受凉后,胃可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及适应性随之降低;同时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兼之冬季人的食欲较好,食量增加,胃的负担过重,很容易导致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冬天要注意胃的防寒保暖和饮食调养,进食要定时、定量,食温、食速要适中,少食油腻,忌食生冷辛辣,切勿暴饮暴食,忌烟戒酒。

2.关节病冬季多风,一些相对潮湿的环境对关节病均可“助纣为虐”,加重寒冷刺激,导致血行不畅,血液瘀滞,经脉痹阻,使得“老寒腿”等风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反复发作。患者感觉肢体酸麻胀困,屈伸不利,疼痛加重。因此,患有关节病的患者除有效避寒之外,冬天还要注意避风和避免潮湿;饮食上选择优质蛋白和高维生素以及易消化食物;适当锻炼,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注意患肢保暖,切忌使用冷水擦身,必要时可做一些理疗。

3.呼吸道感染寒冷刺激可使鼻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气管、支气管痉挛,为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因此,包括感冒在内的呼吸道感染成为冬季最常见的一类疾病。这种感染分为传染性(如流感)和非传染性(如气管炎)两种;发生部位分为上呼吸道(如单纯性鼻炎)和下呼吸道(如肺炎)两个位置;起病时的缓急分为急性(如急性咽炎)和慢性(如慢性支气管炎)两种情况。为预防呼吸道感染,冬天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及时增添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多饮水,避免烟雾、粉尘等对呼吸道的刺激,调节好居室微小气候。同时,要积极治疗感冒,以防感染向下呼吸道蔓延。

4.心脑血管疾病寒冷的气候能引起心、脑动脉血管痉挛收缩,导致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压上升,心脏负担加重,使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易发生中风。寒冷是“死神”的帮凶,有关资料显示,冬季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而且也是此类疾病患者病死的高峰期。对此,应引起高度警惕,要加强御寒,特别是气温骤降时,要避免冷空气的刺激,注意休息,防止过劳,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不良事件干扰,备好急救药品,坚持服药。

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发病率; 开封地区; 气候; 年龄

The observetion of the relevance between seasonal climate and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KaiFeng Area ZHANG dong-hui,WANG Shao-qian,XU Li-na,et al.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Kaifeng City,Henan 475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levance between seasonal climate and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n forecast the disease in the high incidence, so that people can do a good protec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Methods Cas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season count, the incidences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climatic factors were tested by chi-square test. Year was divided into four seasons, 12,1,2 for winter, 3,4,5 for spring, 6,7,8 of summer,9,10,11 for autumn. Age division: 30 years old to 80 years old was divided into six age groups by 10 years of a segment.Result Th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seasons(P<0.01).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s in the winter and summer were higher than in other seasons(P<0.01).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winter and springs disease incidences, summer and autumns disease incidences(P<0.05).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s in the winter was higher than in summer,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between summer and autumns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s(P>0.05). From the age distribution, 51-60 years of age was a high incidence of age, and mor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P<0.05), 71-80 years old for another high age, mor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multiple infarct(P<0.05).Conclusion There is some relevance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seasonal temperatures in kaifeng. Peop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apt to seasonal climate change,keep warm in winter and drink more water summer, develop good habits and pay attention to based disease treatment.

【Key words】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 of disease; Seasonal climate; Kaifeng; Age

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其发病迅速,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又称为脑卒中。如何早期预防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减少该事件的发生率,是目前急诊、神经内科医师探讨最多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内外医疗工作者针对急性脑血管疾病与季节气候关联性做了不少地方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关于开封地区急性脑血管疾病与季节气候关联性研究的报道,省市也未有人针对急性脑血管疾病与季节气候关联性立项研究。该研究通过对开封地区2008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患者按季节进行分类计数,运用卡方检验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因素条件下脑血管病发病率,从而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季节规律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开封地区2008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120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病6470例,合并糖尿病1760例,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1040例。其中脑出血患者3120例,男1780例,女1340例;脑梗死患者8930例,男6230例,女2700例。年龄30~40岁脑出血270例,脑梗死510例;41~50岁脑出血580例,脑梗死800例;51~60岁脑出血1050例,脑梗死2230例;61~70岁脑出血450例,脑梗死2140例;71~80岁脑出血410例,脑梗死2680例;80岁以上者脑出血360例,脑梗死57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治进展诊治标准[1],在严格的神经检查基础上经颅脑MRI或颅脑CT检查明确诊断。

1.2 纳入排除标准 急性脑血管病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新发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2)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时间距就诊日期在14 d内。排除标准:(1)非脑血管病事件;(2)发病至就诊的时间超过14 d。

1.3 方法

1.3.1 发病季节分布 分4个季节,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1.3.2 年龄段分布 30~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0岁以上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的季节性分布 不同季节脑血管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77,P<0.01),其中,冬季与春季比较(χ2=81.144,P<0.01),夏季与秋季比较(χ2=110.1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冬季与夏季发病率比较(χ2=0.546,P>0.05),春、秋季节脑血管病发病率比较(χ2=6.67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3120例脑出血发病季节分布 冬、夏季节脑出血发病率较高,冬季略高于夏季,而春季、秋季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图1。

2.3 8930例脑梗死发病季节分布 冬季发病率最高,夏季是另一个高发季节,春、秋季发病率也不低。见图2。

2.4 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病季节趋势图 冬季是急性脑血管病高发季节,无论脑梗死还是脑出血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夏季是急性脑血管病另一个高发季节;春季发病率略高于秋季。脑出血受季节气候变换因素影响更大。见图3。

图3 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病季节趋势分布

2.5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年龄分布 不同年龄脑血管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41,P<0.01),其中51岁-与41岁-脑出血发病率相比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5,P<0.05);71岁-与51岁-脑梗死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40,P<0.05)。见表2。

2.6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年龄分布 脑出血患者在51~60岁发病率最高,脑梗死在71~80岁发病率最高,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有低龄化趋势。见表2和图4。

3 讨论

120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病6470例,合并糖尿病1760例,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1040例。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高血压是引起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长期的血压波动增强、血管顺应性的降低,造成血管内膜和内弹力纤维损伤,导致严重的脑动脉硬化,从而引起脑动脉管腔狭窄,脑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滞性增高。因此,长期严重的高血压引起大动脉血流减少及脑血管阻力增高,加重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高脂血症对身体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高、发病早、病情进展快,主要侵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其中,急性脑血管病变多见脑梗死及脑出血。如何做好基础病的治疗关系到脑血管病的发病与否。

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不仅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遗传等有关,还受饮食、情绪波动、精神改变以及意外事故等影响,气候条件也是诱发因素之一[2~4]。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背景的差异,各地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季节特征不同。开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水多,秋季晴和。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开封地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冬季是脑血管病高发季节,无论脑梗死还是脑出血都有很高的发病率,夏季是脑血管病另一个高发季节,春季发病率略高于秋季。脑出血与脑梗死相比,受季节气候影响更大。从年龄分布来看,51~60岁是一个高发年龄段,且脑出血患者较多,病情危重;71~80岁为另一高发年龄段,发病多以脑梗死为主,多发梗死灶;61~70岁,脑出血与脑梗死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确揭示和掌握急性脑血管性疾病与气象条件、季节的关系有益于健康的管理。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积极预防急性脑血管发病是减少死亡的途径之一,对降低发病率、减少致残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价值。

气温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死亡的主要气象要素[5~6]。有研究者[7]认为,脑出血在寒冷季节发病较多的原因可能是在高气压、低气温的寒冷季节中,由于寒冷的刺激,人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在原来已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易诱发脑出血。脑梗死在高气温、低气压的炎热季节时发病较多,这可能与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较多,造成血液粘稠度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另外,气温下降诱发急性脑血管病发病可能的致病原因是:(1)血液中血红蛋白增多,球蛋白减少;(2)冷空气侵袭或气旋干扰时,产生大气电场,导致血压升高,成为脑出血的直接致病因素;(3)在天气突变时,地球电、磁场的作用使得植物神经紊乱,神经调节功能较差者易发生脑血管病[8]。

脑出血患者在51~60岁是一个高发年龄段,考虑这与该年龄段患者承担着社会与家庭的重担,社会应酬多,心理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如吸烟、喝酒,酒后桑拿,夏季空调温度过低,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血管收缩、舒张急剧改变。脑梗死在71~80岁年龄组发病率、复发率均高,影像学常见表现多发梗死灶,与患者基础病多,动脉血管基础差,季节气候的变化诱发因素有关。

针对以上因素,预防措施主要有:做好基础病的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注意收看收听天气预报,掌握外界气候变化,尽量避免突然温差变化;冬季要注意保暖,老年人在冬季外出、室外活动、洗澡等都要特殊注意防止气温变换的影响;卧室与卫生间应有取暖设备,防止室内温差过大;夏季要注意休息,避免大量出汗,多饮水,多吃水果,定期检查血脂四项和血流变;中青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什么季节,切忌过量饮酒、以免酒后血压增高,脑血管高度扩张,同时经受外环境气压改变而发生脑出血。

总之,开封地区急性脑血管病发病与季节气温有一定的相关性,急性脑血管病在冬季和夏季发病率高,脑出血受季节气候变换因素影响更大。人们要注意适应季节气候变化,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饮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注意基础病的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崔元孝.脑血管疾病诊治进展――脑血管病的分类与诊断标准[J].山东医药,2004,44(30):62-63.

[2] 刘芳,张金良,陆晨.我国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现状[J].气象科技,2004,32(6):425-428.

[3] 陆晨.脑卒中与气象要素关系的探讨[J].气象科技,2003,31(6):397-399.

[4] 路凤,金银龙,程义斌.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35(2):83-87.

[5] 叶殿秀,杨贤为,吴桂贤.京沪两地脑卒中发病率及其预测模型[J].气象科技,2003,31(6):381-384.

[6] 陈辉,田生春,李鸿洲,等.天气、气候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4(1):19-23.

[7] 邓毅,李晓燕.急性脑血管病与季节关系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3(4):74.

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范文第4篇

病 预防艾滋病必知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强调“普遍可及”。普遍可及,不仅是指治疗服务的普遍可及,还指所有人都能得到有关艾滋病的预防、检测、关怀、支持等服务。其中,预防作用重大,专家提醒人们必须知道以下知识①艾滋病危害大、病死率高,但可以预防。②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被感染。③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④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⑤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⑥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一定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并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且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免费咨询热线:800-620-01 31)

行 阳光下运动

国内调查发现,目前骨质疏松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专家解释说,都市人户外活动少,少动多静,加上饮食过于精细,维生素D摄入量过少,从而导致患有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也有年轻化趋势。专家建议,在阳光下运动是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的方法。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产生维生素D,有利于骨骼强健。同时,运动也能锻炼和强壮骨骼。所以,在阳光下运动是一举两得的事。当然,也应该注意选择阳光不强烈的时候锻炼,如早上6--9时:锻炼强度也应该适中。

食 味觉功能退化研究发现,不少老年人存在味觉功能退化现象。很多老年人口味重,放入和以前同样多调料后会觉得“饭菜不香”,而放入调料感觉适合口味时,往往已经多加了糖、盐等调味品。过多摄入糖、盐,与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有关。专家提醒,老年人要注意个人口味的变化应该有意识少放一些糖和盐,或者让年轻子女尝尝味道后确定。

甲型H1N1流感易感者

根据卫生部10月12日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甲型H1N1流感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下列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①妊娠期妇女,②伴有以下疾病或;慢性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③肥胖者(体质指数≥40危险度高,体质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④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年龄小于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⑤年龄大于等于65岁的老年人。

器 便携式超声仪图中这个像手机一样的东西并非手机,而是一个超声仪,其大小与智能手机相差无几。这种超声仪是专为那些到患者家里出诊的医生设计的。比如,孕妇需要医生做检查,可以带这种仪器进行上门服务。这种仪器价格估计在25万美元左右。目前,个人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价格只适合医院为医生配备。但随着这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或许有一天便携式超声仪可以像手机一样普及。

电子止痒器

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皮肤痒是常见的事,如受到蚊虫叮咬或皮肤过于干燥等。很多人在皮肤痒时直接用手去搔抓,这是极不科学的,因为抓破皮肤可导致感染。还有人会涂些药膏,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图中这种电子止痒器就是为止痒而设计的。它能在皮肤中产生少量的电能,通过电能破坏皮肤下的有害物质,同时阻止组胺的产生,从而能起止痒的作用。这种仪器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查。其价格约60美元。

机器人保姆

国外研制出了这种机器人保姆,可以照顾那些行动不便的人。为了让使用者感觉更坦然,这种机器人的形象是按照熊猫的形象设计的。这种机器人可以将被看护者从床上或轮椅上抱下来或者抱上去,还可以帮助被看护者使用马桶。机器人保姆重180千克,可以抱得动一个61千克的人。

发光的轮椅

这种发光的轮椅可以把轮椅运行中的动能部分转化为电能,并发光。这样一来,轮椅使用者在夜晚一方面可以利用光线看清周围,另一方面,也便于其他人发现自己。

脂肪测量仪

让身体保持适当的脂肪含量,有助于预防肥胖有关的疾病。这种脂肪测量仪可以帮助个人监测身体脂肪的比例。使用时,用手抓住任意一端的两个电极,然后按开始键。在几秒钟内,仪器就会测得体内脂肪的比例。

脑 勤于用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近3年来对在湖北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进行体检,结果发现,所有参加体检院士都没有发现患有老年痴呆。这一现象证实勤动脑的人老年痴呆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另有调查表明,受教育程度低者老年痴呆发生率偏高。这也从另一角度证实了常用脑不易得老年痴呆。专家指出,常动脑筋,可以避免大脑发生退化。建议老年人适度用脑、多做运动,饮食上避免过多摄入脂肪。

动 对镜跑步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对于刚开始跑步练习的人来说,对着镜子在跑步机上跑步,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研究人员指出,对着镜子跑步可提高四肢协调性,从而能帮助新手形成正确的跑步姿势,同时还可避免运动过量。但随着跑步者水平的提高,这一做法的效用逐渐减少。

数 50%

厦门市对12万名中小学生及部分幼儿园儿童进行口腔检查。结果发现,超过50%的儿童患有龋齿。其中6~7岁儿童龋齿发病率最高,人均约4个蛀牙,而有蛀牙的小孩当中只有18%的人到医院接受了治疗。专家指出,儿童龋齿发病率近年来持续升高,而且发病年龄在下降。建议儿童少喝碳酸饮料。因为碳酸饮料会破坏口腔内的酸碱平衡,使牙齿始终处于酸性环境中,腐蚀其矿物质成分。如果一定要喝,最好用吸管,以减少饮料和牙齿接触的时间:而且,喝完饮料后应立即用清水漱口。

护心脑,养成9个好习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多见的、对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其共同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四季均可发生,冬季是高发期。只要大家能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防治各种高危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积极贯彻“5个点儿”,即多懂一点儿,少吃一点儿,勤动一点儿,放松一点儿,药服一点儿,就能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天。具体措施包括“三少三多”健康饮食

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日常饮食不妨遵循“三少”(少食、少脂、少盐)“三多”(多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原则。此外,还可适当食用具有保护心脑功效的食物,如豆类、新鲜蔬果、洋葱,

大蒜,香菇、木耳、燕麦和海产品等。豆类(如黄豆,黑豆,蚕豆,豌豆、绿豆等)富含植物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洋葱、大蒜具有降脂和抗凝血作用,香菇、木耳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燕麦富含膳食纤维:海产品中富含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此外,黄瓜、菠菜、冬瓜、胡萝卜、茄子、苹果、葡萄、山楂等蔬果也具有一定的消脂作用。

戒烟限酒 吸烟已被证实是诱发冠心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毒害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和脑动脉上,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引发冠心病和中风。虽然少量饮用葡萄酒对心脏健康可能有益,但长期大量饮酒,特别是饮用烈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除了会导致肝脏损害外还会增加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从保护心脑健康的角度看,不抽烟、少喝酒是必须要做到的。

适量运动 冬天气候寒冷,人们大多变得“好吃懒动”,体重在不知不觉中飙升。众所周知,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控制体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因此,即便在寒冷的冬季,大家仍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锻炼,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

经常量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基础因素,控制血压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冬天气候寒冷,为了御寒,人体外周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压会比温暖季节偏高一些。虽然这一变化对正常人不造成任何影响,但对高血压病人而言,寒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或异常升高。因此,高血压病人在冬天应加强家庭自我血压监测,一旦发现血压异常波动或升高,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定期测血脂 当血脂过高时,胆固醇可沉积于动脉管壁内,逐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是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高脂血症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人们对它的危害性重视不够,以至于许多人从未查过血脂,部分人明知道自己血脂很高,却依然听之任之:高脂血症的治疗模式类似高血压,应当长期治疗、定期监测,在冬天更应如此。

避免寒冷刺激 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当气温骤降,气压明显改变时,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常因无法迅速适应气候变化而患病。当严冬来临时,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低的人应特别小心,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尽量避免寒冷刺激和呼吸道感染,以免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保持心情愉快 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都与不良精神刺激有关,如过度疲劳、激动、愤怒、悲伤、焦虑、紧张等。据观察,急躁易怒、逞强好胜、性格孤僻、多疑善感的人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而保持乐观情绪和心境平和,遇事不怒,宽厚待人,是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重要一环。

备好急救药品 冠心病病人需常备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当发生轻微胸痛且血压稳定时,可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剂量,舌下含服。若胸痛剧烈伴大汗淋漓,含服上述药物胸痛不能缓解,则提示很可能发生了心肌梗死,家属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学会自我评估病情

中老年人在冬天应注意观察自己是否存在活动后胸闷、憋气、胸痛、心慌、脉搏异常等问题。若有,常提示可能存在心脏病,需及时就医。若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利、麻木,不能说话,眩晕,晕厥,头痛,呕吐,一眼或双眼失明、复视,走路不稳等症状时,常提示脑血管疾病即:陌或已经发生,应分秒必争,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保“胃”战,减负最重要

要做好冬天的保“胃”功课,应饮食和生活上“下功夫”。具体措施包括饮食减负 少吃油腻食物,早晚常喝粥,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麻辣火锅、浓咖啡等,不吃过冷、过烫、过硬食物,吃瓜果要适量,三餐要定时,到了吃饭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食量适度,避免过饥或过饱,细嚼慢咽,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利消化,不在睡前进食(尤其是饱食),以免因夜间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消化性溃疡:少吃含有鞣酸的水果,如柿子、葡萄,山楂、黑枣等,因为鞣酸在胃酸条件下,会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并与果胶、纤维等胶着在_起,形成植物性胃石,容易导致溃疡,出血等并发症。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过量饮酒会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保护层,使胃黏膜及胃壁各层组织更易受到胃酸的侵袭,轻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呕吐,重者会出现溃疡,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胃不好的人应少饮酒,最好能戒酒。

情绪减负 秋冬季节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木凋零,很多人会产生忧郁、烦跺等不良情绪。胃病的发生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对预防胃病发生或复发非常重要。

药物“减负” 除胃肠疾病外,其他系统疾病,如感冒、关节痛等也易在秋冬季节发生。而治疗这些疾病的常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保泰松等,都对食管、胃肠黏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此类药物应尽量安排在饭后服用,以减轻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

注意保暖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寒邪犯胃可能诱发溃疡病发生或复发。因此,胃肠功能虚弱者在冬天应特别注意保暖,适时增添衣服,晚上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

防便秘,不做有“痔”者

冬季是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溃疡病的高发季节,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肠胃道受寒冷刺激后,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功能紊乱,外因是人们在冬季容易暴饮暴食,常令胃肠不堪重负。每年这个季节,因胃痛、胃出血来医院就诊的病人数就会激增。

溃疡病的主要症状是上腹疼痛或不适,如饥饿样不适感、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胃溃疡的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则位于上腹正中或稍偏右。同时,病人还会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根据部位不同,痔可分成3类――内痔、外痔及混合痔。内痔主要表现为出血与痔核脱出,外痔以不适、瘙痒为主要症状,混合痔可同时有内、外痔的表现。根据病变程度不同,内痔可分为四度:I度,便时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II度,排便时出血,有痔核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III度,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核脱出,需用手回纳,IV度,痔核脱出不能回纳或回纳后又脱出。

冬天气候干燥,人们饮水减少,瓜果蔬菜摄入亦减少,大便秘结,容易导致痔病复发或加重。同时,许多人在秋冬季节有吃火锅的习惯过多摄入辛辣刺激食物、烈酒,以及各种热性食品(如狗肉,羊肉等),也会令痔病“雪上加霜”。

治便秘,防发作

人类消化道的最末端是肛管,肛管黏膜

下由结缔组织、弹力纤维、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成增厚的组织结构,谓之“肛垫”。肛垫就像是一个软木塞,是控制大便的重要结构。肛垫位于躯体的最低位置,静脉血管内的压力较大,在腹内压增加(如长期便秘,妇女怀孕等)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扩张性病变,并降至外,形成口的暗紫色痔核。因此,要预防痔的发生或复发,首先必须预防便秘。具体措施包括:

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要久忍大便。

已复发,防加重

痔的治疗需遵循3个原则一是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二是有症状的痔,重在减轻或消除症状:三是以保守治疗为主,除Ⅲ、Ⅳ度内痔病人需手术治疗外,其他病人均可通过非手术治疗避免发作。具体措施包括

・每天坚持用清水清洗。

・一旦发现痔核有肿胀迹象,我科有一经验疗法可以有效消肿,预防发作。具体方法:温水半盆,加入适量食盐,再加入高锰酸钾粉剂(小芝麻粒大小),大便后坐浴一次,每晚睡前再坐浴一次,每次10分钟。

・有肛周皮肤瘙痒、干裂或肿痛者,可选用油膏外搽。

・有出血、坠胀等症状者,可选用能保护黏膜的栓剂。

接种疫苗,远离流感和肺炎

秋冬季节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流感和肺炎,最容易在冬天“兴风作浪”。幸运的是,这两种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打疫苗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流感疫苗:提前打,每年都要打

流感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节多见。我国北方地区每年12月开始进入流感流行期,一直持续到来年3~5月,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略晚一些。由于流感疫苗从接种到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抗体通常需要2周时间,故应在流感高峰到来之前接种。

由于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每年流行的毒株都不一样,故流感疫苗需“每年一种”。为提高流感疫苗的预防效果,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要根据流感病毒在全球变化的情况,推荐当年最可能流行的毒株,以便生产疫苗,供人们接种使用。

推荐接种人群:①60岁以上人群;②慢性病病人及体弱多病者:③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④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⑤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⑥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⑦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不宜接种人群:①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②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③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④急性发热病人;⑤慢性病发作期病人,⑥严重过敏体质者。

肺炎疫苗:“一老一小”重点打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虽然人们发明了青霉素和其他各种抗生素,但遗憾的是,肺炎球菌感染依然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性的疾病。肺炎球菌常寄生在健康人的鼻咽部,40%~70%的人带菌。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侵入肺部,造成肺炎。近年来,肺炎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加,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在此状况下,疫苗的作用非同寻常。

肺炎疫苗主要分2种:7价疫苗是针对儿童的,23价疫苗是针对成年人的。由于肺炎球菌主要侵犯“两头”,即5岁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故“一老一小”两类人群是肺炎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

肺炎疫苗可以在全年任何时间接种,也可以与流感疫苗同时接种,使用不同的注射器在不同部位接种。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抗体水平至少可以保持5年。

推荐接种人群:02岁以上的儿童:②65岁以上的老年人:③反复发作上呼吸道疾病(包括鼻窦炎,中耳炎)的儿童和成年人:④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病、肾或肝脏疾病病人:⑤免疫功能低下者:⑥医护工作者。

不宜接种人群:①对疫苗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②急性感染或发热病人;③正在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者:④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⑤2岁以下儿童: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慎饮食、勤运动,防“五高”

冬季的寒冷气候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促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和血糖升高,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与此同时,秋冬季节又是容易蓄积脂肪的时节。伴随着体重和腰围的增加,各种肥胖相关疾病,如痛风、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增加。不过,这些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大家能在冬天“慎饮食、勤运动”,就能防止体重增加(高体重)、血糖升高(高血糖),血脂升高(高脂血症)、血压升高(高血压)和血尿酸升高(高尿酸),

收获健康。

少吃荤、多喝水  随着天气渐渐转冷,人们的食欲渐渐好起来。这时候,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活动量,适当控制饮食,以免体重和腰围在冬天“暴涨”。对糖尿病病人而言,由于冬天夜长昼短,如果晚餐进食较少,夜间容易感到饥饿,甚至发生夜间低血糖,故若晚餐进食较少或夜间活动量较大的话,睡前可少量加餐,如喝杯牛奶或吃点饼干。

冬季是痛风发作(高尿酸)的危险时期,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病人一定要注意节制饮食:少吃高嘌呤食物,如猪肉、羊肉、动物内脏、海鲜、扁豆等食物: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适当摄取碱性食物,如白菜、芹菜、黄瓜、茄子、胡萝卜、番茄、土豆、香蕉、梨,杏、桃、苹果等。火锅虽是冬季的一道美食,但火锅最容易导致嘌岭“超标”,痛风病人应避免食用。

冬天气候干燥,体内缺水会导致血液浓缩,容易引发脑血栓、肾前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因此,大家在冬季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对缺水不敏感,明明体内已明显缺水,但自己却不觉得渴,不会主动饮水。为避免血液浓缩导致血栓形成,老年人即使口不渴,也要主动喝水,每次少量,一日多次,白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均可。

多运动,别偷懒 适当运动能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及抗病能力,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脂质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还能帮助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因此,即便在寒冷的冬天,大家仍应根据年龄、健康状况及个人喜好,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做操、慢跑、太极拳等)进行锻炼。每天1次,每次30--60分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保暖加运动,远离筋骨痛

秋冬季是骨科疾病的多发期,特别是患有骨质增生、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的“老病号”,冬天更是“一道槛”,一不小心就会出现病情复发或加重。

要风度,更要“温度”

居住环境要保持干燥、温暖。养成每天用热水泡脚的好习惯,以改善四肢血液循环。关节炎病人应注意患病部位的保护,如使用护膝、护腕等。女性尽量不要在寒冷及阴雨天穿裙装,以免膝关节受寒,诱发关节炎。有颈椎病、肩周炎的人群应使用围巾或披肩,加强颈肩部保暖,以免因受寒出现肌肉痉挛、疼痛。

要运动,更要动对

适度加强体育锻炼有利于改善肌肉和骨骼的功能,防止关节僵直、粘连,畸形及肌肉萎缩。肩周炎,

颈椎病病人宜选择可舒展及活动上肢的运动,如打羽毛球、做广播操等。腰痛病人宜选择腰部负荷较小的运动,如游泳、打太极拳等。

病情加重,尽早就医

颈椎病和腰椎病病人,若在原有颈肩痛和腰腿痛的基础上,出现上肢或下肢的放射状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肌肉萎缩、无力,甚至大小便困难,常提示病情加重,应尽快去医院就诊。骨关节炎病人若出现疼痛加重、关节肿胀、关节活动时有异常声响、无法正常屈伸,对症(吃药、打针等)治疗无法缓解时,表明病情已经进展到了较严重的程度,应马上去医院复诊。

近年来,随着骨科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慢性骨骼疾病可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早期治疗,以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效果较为理想。

秋冬催人老,滋润保湿要做好

入冬以后,气温逐日下降,人体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各器官的运转和代谢放缓,连藏在皮肤内的汗腺和皮脂腺也变得“懒惰”,分泌的水分和油脂明显减少。缺少了皮脂和水分的滋润,人体皮肤开始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出现脱屑、蜕皮现象。特别是手和脚,在冬天更是像没有水灌溉的旱田一样,干裂成一块块的。下列6条建议,将帮助你的皮肤在整个冬天都保持光洁滋润。穿得暖一点

适时披上冬装,把皮肤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身体暖和了,血管就会舒张,提供给皮肤的营养和血供也就增加了有了“供方”的保障,皮肤内的汗腺和皮脂腺也不再“懒惰”。了,有了水和油的滋润,皮肤就会变得光滑润泽。

护理细一点

除借助冬装保暖外,大家还应根据自己的肤质特点,每天细心护理皮肤,油性皮肤者宜每天早晚使用保湿洁面乳清洁面部,随后涂用质地清爽的保温乳。干性皮肤者尽量不要用洁面乳,每天早晚用温水洗脸后,涂上含橄榄油、甘油成分的护肤品或者保湿霜即可。有些青少年不管什么时候都在用洗面奶部分中老年人不管自己的皮肤是否合适,只要是护肤品,特别是写着“洋文”的,都大胆放心地用,这些都是不合适的

保湿护肤品的主要活性成分不外乎三种类型吸湿剂、润肤剂和封包剂,常用的吸湿剂有甘油、丙二醇,尿素、蜂蜜等,它们吸收水分没有选择性,可从环境中吸水,也可从皮肤中吸收水分,一般不单独使用,大多需与封包剂同时使用,才能起到保湿作用。常见的封包剂有凡士林、矿物油、石蜡。鲨烯、植物油和动物油等,它们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膜能防止皮肤表面水分蒸发。常见的润肤剂包括十六烷基硬脂酸盐、蓖麻油、希蒙得木油等涂抹后能填充在皮肤角质细胞问的裂隙中,使皮肤变得柔软、光滑。

一般地说,好的保湿霜能提供细腻的质感、较好的相容性和持久的保湿效力。质地清爽、吸收好、使用后不泛油光的保湿霜,比较适合中性、油性皮肤者使用,比较油腻的保湿霜(如含矿物油的)仅适合干性皮肤者使用。

清洗悠着点

冬季洗澡不要过于频繁,一般1周洗1~2次即可。水温要适宜,不要过热,也不宜过冷。有些老年人到冬天喜欢用很热的水洗澡,认为那样不仅舒服,还能止痒。殊不知,用热水烫洗后,皮肤会变得更干燥,更瘙痒。洗澡时,应尽量少用沐浴露或碱性太强的肥皂,也不要反复搓洗皮肤。洗完后,可根据自己皮肤的特点,涂些保湿霜或滋润油,特别是脸、手、手臂外侧、腰胯部、小腿等处。

冬季洗手也不宜过频,尽量少用碱性肥皂,洗后最好涂上护手霜。女性朋友在洗碗或洗衣服时,应尽量带上手套,以免双手频繁接触化学品,造成双手皮肤干燥、粗糙。瘙痒、皲裂等问题。手足皮肤已开裂者,可外搽尿素脂等油膏。

吃得营养点 冬季气候干燥,大家应注意多补充水分,多吃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食物,以保持皮肤滋润。此外,适量饮酒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丹参等,可促进血液循环,维护皮肤健康。

运动勤一点 不要因为冬天寒冷而整天缩在家里不出门,跑步、打球、做操等都有利于刺激皮肤腺体分泌和促进新陈代谢,对皮肤健康有利。游泳对改善皮肤干燥也十分有利。正所谓“运动得健康,清水出芙蓉”。

按摩做一点 经常按摩手、脚、面部、腿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夫妻间若能经常互相抚摸皮肤或互搽护肤品,不仅能滋肤润发,还能增进夫妻感情。

防中毒,煤气关好酒少喝

冬季进补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冬天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的生机勃发作准备。三九严寒,人体贮藏功能逐渐增加。若在此时进补,可激发元气,养精蓄锐,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为来年开春以及全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故有“八九进补”“冬补三九”之说。不过,冬令进补是一门学问,切不可乱补。

别让“补品”变“毒药”

许多人以为,只要食用有营养的东西,不论是食品、营养品,还是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就算“冬季进补”了。殊不知,滥用补品、胡乱进补,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比如,人参价格昂贵,确实具有一定的补养作用。不过,其应用的前提应该是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如果给身体强壮或内有食积及痰火之人服用,不仅起不到补养作用,反而会致病或加重病情。再比如,红参、高丽参及牛,羊、煤气是冬天里的“无声杀手”冬天是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的高发季节。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分离速度却很慢。因此,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后,就能取代正常情况下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的氧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导致人体缺氧。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氧气供应中断,人体将很快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急救策略

・尽快让病人离开中毒环境,转移至户外通风处,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注意在保证中毒环境空气流通前,禁止使用易产生明火、电火花的设备,如电灯、电话、手机、电视、燃气灶、手电筒、蜡烛等,以防引发爆炸。

・松解病人衣扣,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安静休息,避免活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神志不清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急救。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灶具是否完好,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补。

・检查烟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物。烟囱的出风口要安装弯头,出风口不能朝北,以防大风造成煤气倒灌。

不要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使用煤气热水器时,应注意排气通风。

・每天晚上睡觉前,检查煤气是否关好,炉火是否封好,风门是否打开。有条件者,可安装一氧化碳气体报警器,当空气中一氧化碳超标时,会自动报警。

酒精也会要人命

冬季气候寒冷,亲朋好友相聚,喝点酒既能驱寒,又能烘托气氛,

本无可厚非。不过,若无所顾忌地开怀畅饮,就很可能酩酊大醉,甚至发生急性酒精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眼部充血,面色潮红,头晕,人有欣,言语增多,自控力减低重度中毒则表现为沉睡不醒,皮肤湿冷,口唇微紫,甚至陷入深昏迷,最终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急救措施

・制止醉酒者继续饮酒。

・尝试用刺激咽喉的办法引起呕吐反射,迫使醉酒者将酒等胃内容物尽快吐出来(已昏睡者不适用此方法),注意避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让醉酒者喝些果汁。绿豆汤,或吃些梨子、西瓜之类的水果来解酒。

・注意保暖,卧床休息。狗肉等,都是较为温热的食品,对手足发凉、怕冷、脸色发白的人而言是“补品”,但对痰多且颜色发黄、面红耳赤、急躁、口渴、口苦、大便干燥者而言,却是“毒药”。

去年冬天,一位高血压病人因突发高血压危象被送入我院急诊,经几天的紧急抢救,方脱离危险。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该病人在起病前一个月,一直在“进补”,每天都服食炖高丽参和鹿茸,隔天吃一顿羊肉火锅,火锅里还加了不少当归、干姜、黄芪等温热之品。虽然进补没多久就开始口舌生疮、咽喉疼痛,但他并没有在意,继续“进补”,直至被送进医院。

只有“虚”,才需“补”

有人认为,补药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还有人认为,进补多多益善,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实际上,这些看法都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进补与养生有所不同。如果体魄健壮,无病无疾,原则上不宜“进补”。中医强调进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也就是说,只有虚了,才要补。

需要注意的是,刚刚染病者不该随便吃补药。《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载“邪气入内,不可补之。”意思是说,如果病以“邪实”为主,滥用补品则会“留邪为寇”。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或腹痛、腹胀等实邪病症者均不宜进补,否则会越补越糟,后患无穷。

“药补”不如“食补”

冬季心血管疾病预防范文第5篇

急性心肌梗塞

冬季人体通过收缩血管来减少热量的损失,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对冠心病患者或冠心病高危人群却是有危险的,因为剧烈的血管收缩有可能引发心肌梗塞。所以对这类患者,冬季更应注意气温变化,避免情绪波动、劳累过度、运动过量等心梗诱发因素。

体重过重、高脂血症、高血黏度、高血压患者,在冬季更要注意。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早就医。

运动有助健康,但在寒冷季节,冠心病患者若加大运动量,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所以,在冬季要结合自己的病情控制好运动量,所有活动应安排在中午到下午3点这段时间内。活动时间要缩短,运动量要减小,患过心肌梗塞者,要定期到专科门诊复诊,治疗或调换药物均应由医生确定。

高血压

寒冬的低温易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要做好下面几件事。

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最好随时监测血压波动情况。冬季监测血压的次数要增加,若发现血压升高明显,应请医生调整降压药。若自己尚不知一天内血压波动的规律,可去医院做24小时血压监测,以指导服用降压药物的时间。

注意有无呼吸暂停:有的高血压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在熟睡时有“呼吸暂停”。而高血压常常是呼吸暂停的元凶。所以,如果家属发现患者熟睡时有呼吸暂停的情况发生,应及时治疗。

防治便秘:冬季,若进食的蔬菜和水果少,饮水少,很容易出现便秘,便秘时因费力排便可致血压升高而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心力衰竭

长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者,由于血液循环障碍,在冬季极易患肺部感染。一旦肺部发生感染,本来功能已经很弱的心脏负担会更加重,很快出现呼吸困难、气喘、下肢浮肿,这在医学上称为“心力衰竭”,需及时去医院急救。所以,心脏病患者在冬季要预防肺部感染,以防止心衰的发生。

神经系统疾病

脑出血

老年人脑出血多由高血压引发。寒冷的刺激又容易使血压升高,为预防脑出血,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

1、观察降压药物的降压效果;

2、千万不能间断服用降压药,或自行停服降压药,或减小降压药的剂量。

3、不激动,不生气,

4、防止运动过度,

5、注意保暖,

6、保持大便通畅。

脑血栓

脑血栓在冬春季容易发病或复发加重。所以中老年朋友应该做到:

控制饮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者容易患脑血栓。冬季人们常因为热量消耗较大而胃口大开,因此冬季被誉为是大补的季节。但是如果饮食没有节制,很容易使胖者更胖,血脂高者更高,这样对糖尿病或高血压都不利。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严冬室外活动减少,睡眠时间增多,饮水量减少,这些都是促发脑血栓形成的因素。

1、夜间睡眠保证在7小时左右,午睡30~60分钟。

2、注意监测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液黏稠度,发生异常时要及时找专科医生。

3、每天多喝水,夜间起床1~2次,一来可促进血液流动,二来可以降低血黏度。但注意起床动作要缓慢,防止眩晕或跌倒。

4、选择适当场地、适当时间及适合自己的运动。

骨骼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

人步入老年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再加上冬季穿得比较多,行动不方便及路面不良因素增多等,骨折的发生几率增高。为了避免骨折的发生,冬季老年人应做到:

1、防跌倒:晚间光线不好的道路、雪后融化又结冰的路面,老年人都不宜行走。有事必须出门时,要拄手杖或由他人搀扶。

2、选好鞋:鞋底要宽且防滑,鞋的重量要轻,保暖性好。

3、注意走路姿势:在较滑的地面上行走时,上半身要稍向前倾,要小步走,一旦跌倒,身体全身向前,这样不易摔伤下肢和骨盆。另外,乘坐公交车时要手扶栏杆,慢上慢下。

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受许多因素影响。在冬季,因气温较低,外出活动少、过多进食均可使血糖上升。因此,在冬季要增加血糖监测次数,血糖增高时要适当增加运动量,控制饮食,必要时可调整药量。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极易发生各种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又会使糖尿病病情恶化。因此,要防肺部感染;勤洗澡,每天洗脚,以保持皮肤清洁;要多饮水。

甲状腺功能低下

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40~60岁的女性。

甲低症状较多,容易误诊,如果您发现身体有以下症状时,可去内分泌科检查。

1、精神神经系统:嗜睡、表情淡漠、抑郁、妄想、幻想、木僵、记忆力减退、动作缓慢、反应迟钝、听力和视力下降等;

2、消化系统:便秘、腹胀、鼓肠(肠梗阻)及食欲减退等,

3、皮肤:皮肤粗糙,肤色变深,手掌、脚底发黄,眼睑浮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