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技术 高校博物馆 教育

高校博物馆是指以大学为依托建立的博物馆,目前中国高校博物馆已达到 200余所,与全国博物馆总数相比,在数量上已不容忽视。高校博物馆类型多样,包括考古、历史、艺术、民族、地质、航空等多个类别,是中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多媒体展示成为博物馆对外的新兴窗口。2015年3月,国务院公布的《博物馆条例》把“教育”列为博物馆各项功能之首,并明确指出要“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博物馆教育功能置顶,使包括高校在内的博物馆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因此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最有效发挥藏品资源的文化价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1 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及优势

数字博物馆是指以数字形式保存文物藏品的图像、文字、形制等数据信息。根据藏品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数字博物馆包含两部分:一是对实体博物馆的藏品进行数字化后获得的数据资源,二是在实体藏品基础上开发再创造出具有文化意义和价值的数据资源。具体来说,数字博物馆将围绕数字藏品的收集、保存、传播和展示,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对实体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和空间进行延伸和拓展,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获得特定信息的目的。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归纳出高校博物馆发展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如下:

1.1 数字博物馆具有开展创新教育的优势

高校博物馆是产生实践性知识的场所。相关研究认为,知识可分为规则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批判性知识。规则性知识指人在学习或生活中遵循某种规则所获得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人在实践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批判性知识是人在主动思考并对学习活动作出相关评判后获得的知识。高校博物馆传播知识的形式与课堂教育不同。课堂教育所传授地是权威的、公认的知识,既规则性知识。而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则更倾向于自主学习,这是基于兴趣的没有压力的学习。数字媒体技术与高校博物馆教育相结合,使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延伸到所有社会人群,把高校博物馆发展成地区和地区群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传播学理论来看,这种充满兴趣的愉悦的参观与互动,可以激发学习者兴奋的求解过程并建构新的概念和思想。

1.2 打破了实体博物馆信息单向传递的限制,实现了与观众之间的高度互动

今天我们认识到“藏品”不是博物馆的一切,博物馆对“人”的发现,是服务社会理念的进步。以往的高校博物馆教育服务,都是从观众或学者走进博物馆之后才开始的。数字化博物馆,首先是将“观众意识”拓展为“公众意识”,不止对学生和专业学者加以重视,还应将所有社会公众作为博物馆的潜在教育对象。而数字技术的开发实现了“物-数字-人”的信息传递模式,使得博物馆从关注“物”转向关注“人”。

1.3 提高了藏品资源开放与共享程度,突破时间、空间位置的局限

通过网络连接的数字博物馆彻底打破了实体博物馆地理意义上的距离概念,观众只要运用手边的移动设备,就可以远距离访问任何一所高校博物馆的藏品信息。数字媒体技术所追求的“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传播任何信息”的特征意味着 ,无论是实在观众还是潜在观众 ,无论来自当地还是世界的其他角落,无论是在开馆还是闭馆期间,均有机会共享博物馆的资源。 此外,数字博物馆本身对藏品内容的收集、保存、研究也同样不受时间限制,极大地便利了博物馆工作的开展。同时,实体博物馆通过网络数据传播的形式,馆际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也变得极为容易。

2 数字技术在高校博物馆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数字资源是一种新兴的藏品资源,其本质是对数字信息内容的收藏,具有方便使用、节省成本、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实体博物馆中,观众只能看到摆放在展柜中的藏品,被动的接受教育。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单方向的,大部分以“藏品人”为主,“人藏品”的交互手段极为有限。高校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在保护藏品、拓展目标受众、提高藏品的欣赏和研究价值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博物馆用于展示的多媒体信息数据包括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最主要的展示服务是馆藏物品浏览。随着藏品数字资源的日益庞大,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网络展示

互联网给博物馆提供了很好的网络展示平台,高校博物馆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微博,微信进行展品信息、图片、视频等数字资源的展示与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有部分高校博物馆开始使用立体三维展示技术面向社会公众传播藏品信息。

2.2 虚拟场景展示

这是一种智能的的现代化展示技术,是指高校博物馆建立专业的展厅,利用触摸屏、摄影仪、多角度投影设备及语音导览系统等科技技术装备,结合幻影成像技术、立体三维技术等软件技术,制作出藏品的虚拟展示场景,在这个虚拟场景中,观众不仅可以观察影像,身临其境感受现场氛围,还能通过触摸屏等设备进行互动,达到良好的展示和传播效果。

2.3 移动智能终端

多媒体应用无线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智能手机、Ipad 等移动智能终端日益流行和普及,各项移动应用已经成为新型的产业。充分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为公众提供藏品数字资源的查阅、传递等个是博物馆创新管理的新课题。通过移动终端,社会公众可以实现使用自己的手机、平板电脑欣赏文物细节、三维图像、语音介绍等各种信息,极大地拓展了藏品数字资源的传播范围。

2.4 3D文物打印

3D打印技术是目前尖端的科学技术,它集成了CAD/CAM、激光、计算机与数控、精密驱动以及新材料等多种技术,通过3D打印,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制造出各类产品的功能原型件。近年来,3D打印技术逐渐被博物馆运用到了文物修复、藏品复制或仿制等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藏品数字资源的应用领域模式也会越来越多。

3 高校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藏品展示需要遵从学术的严谨性

运用多媒体及信息优势,对文物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使得受众在观看中信息量大、可选择程度高是多媒体展示的优势,是多媒体的基只有多媒体的构建达到学术高度,才能发挥其教育功能,否则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从多媒体的角度来讲,一定把内容的挖掘放在首位。因为我们做展览的目的不是做技术,也不是做设计,而是想通过一些文物、通过一些展品的组织,反映出学术观点,再去把它传达给我们所面对的观众。多媒体技术实际上是在服务这个主题。所以一个好的多媒体的设计,必然对展览内容是非常有益的帮助。

3.2 建设文物藏品信息资源数据库应该注重数据库规范性,加快加大数据库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门类,提高数据库的利用率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数据库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藏品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存在数据库标准大小不统一,建设速度缓慢,缺乏大型的、能面向全国公众开放的藏品数据库等问题,各地藏品数据库都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状态,大多数是以在局域网上应用为主局面。建成的数据库大多仅能供内部使用,相互之间没能实现有效联网,从而没有发挥其实际的利用价值。藏品信息资源建设一定要突破局域网的限制,以立足于广域网上的应用为目标。博物馆不应该成为新技术的实验场,技术要服务于展览内容。在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规划中,预先制定好的目标将成为项目的指南针,从而避免在工作中由于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新平台而不知不觉地偏离了预定目标。每一项新技术的使用、新平台的建立都是为了让观众更好理解藏品的文化内涵及应用价值。同时,展示系统需要让浏览需求各异的使用者在浏览时没有障碍地接收展示内容的信息,并且能构建起具有概念性、结构性的知识网络。

3.3 加强博物馆藏品资源版权意识

在我们将大量的数字资源通过网络展现给观众,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如何保护这些数字资源的版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近几年来,数字水印技术成为博物馆藏品版权的研究热点,数字水印运用基于小波多分辨率数据组合的文字水印方法将版权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植入并隐藏在作品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博物馆数字图像进行版权保护应用研究,能较为有效保护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

4 结语

如上所述,数字博物馆是建立在数字空间之上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对藏品资源进行开发将进一步拓宽高校实体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和教育功能。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各项优势,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使藏品数字资源得到合理有序的管理,更好地应用于博物馆展示、教育、研究的实践中,能够为更多的人共享,进而使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大的拓展与发挥。

参考文献

[1]北京数字科普协会.数字博物馆发展新趋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2]郑奕.博物馆研究书系: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4]郑霞.数字博物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博物馆;数字化;优点,策略

一、博物馆数字化的含义

博物馆数字化是指博物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把博物馆的各类收藏、研究、展示、娱乐及教育等用数字化的方式展示出来,服务于人类社会。

博物馆数字化是以博物馆物理实体为基础的,通过数字技术再现和补充。具体地讲,就是采用互联网技术与机构内部的信息,将传统的博物馆的日常活动和管理内容等与计算机网络紧密的结合,构筑博物馆大环境,创建博物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新形象。

二、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博物馆数字化包括藏品陈列、考古挖掘活动、文物保护及管理、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的人事和物流等。例如文物的整理盘点、出入库记录、色彩的修复及分析、文物碎片的拼接和演示、陈列品的安全措施等。

1、博物馆数字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及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业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博物馆顺应科技潮流,摆脱传统的束缚,进行数字化革命,使得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一步交叉融合,使文化传播结合高科技创造出崭新的领域,从博物馆功能和组织管理上实现再定位,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求。随着国际机构对文化遗产概念的近一步探讨,除了对文物实体的静态结果的研究之外,人们开始关注文物研究的动态过程,研究文物的技术和形成过程,可见,文化事业的深入发展,也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必然结果。

2、博物馆数字化是组织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博物馆使用网络化办公,办公人员通过网络处理电子邮件、异地事件、展品信息网络化传输、简约的数据存储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网络进行文化交流、社会调查、方案征集研讨等,扩大了交流面积,带动了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网络实现了高速、高效的办公业态,节省了物力、人力、时间和空间,不仅节省成本还大大优化了工作组织系统,促进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3、博物馆数字化在对外信息展示上的优点

博物馆数字化在对外信息展示方面的优点包含两方面,一是互联网的信息展示优点,另一方面是现场参观群众的信息展示优点。

(1)、博物馆数字化通过互联网信息形式的展示优点

博物馆数字化使物理空间减小,手续简化,且方便群众参阅。博物馆数字化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大量的数据信息存储在磁盘的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联机系统,节省了物理空间;利用博物馆的数字虚拟化,参观人员可以不用直接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见面,通过网络在线咨询,网络办理相关手续,便可以参观浏览博物馆的各种藏品和其相关介绍,提前得知博物馆最近展览活动等节省了时间,实现了文化与休闲,技术与研究的双相结合。

(2)博物馆数字化对现场观众的信息展示优点。根据现场观众的喜好等因素,运用多媒体现场导读和视频点播介绍,以便现场观众检索自己感兴趣的展览区块,方便快捷的到展室选看自己喜欢的展品。

4、博物馆数字化的各种形式信息的运用,提高了文物的展出率和展出效果。数字化的展览客服了现实文物与藏品的陈列受资金和展室的限制,藏品展出的比例较小,而通过数字化,可以利用虚拟的空间、图像及声音等多媒体技术进行网上陈列和精品介绍,满足了参观者的多种需求。

5、博物馆数字化有利于文化的快速传播和信息交流,也是保持和延续文化遗产的最佳手段。

一方面,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各件藏品的数据、图片、描述、视频影像、三维模拟展示等详细信息,比较直观,通过3D动态过程强化了感性体验,弥补了传统展览形式的单调。另一方面,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藏地,博物馆数字化对藏品的管理,建立数字档案和无形资产的收藏,减少藏品实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耗,减少丢失窃风险,同时借助数字化的加工和资源共享,使学术研究更深入和广泛。

6、博物馆数字化,业内人士把其优势总括为三个基本方面

(1)、博物馆的数字化使其管理更加智能化。以自动化技术为主,楼宇自动化及消防系统等建立起的文物环境监控系统,以及为文物保护而专门研制的装置系统等科学而简约的完成了文物的智能化管理。

(2)、博物馆数字化使信息化优势增强。由信息的快速交流而实施伴随的博物馆工作体系结构的调整和相关制度的提高,办公系统自动化、文物藏品数据库的科学化和文物修复工作的专业化等均是其体现。

(3)、博物馆数字化使文物知识工程更加标准化。使分类、定名、术语、方法、标记、环境、鉴定、语言处理等更加完善和贴切。

三、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新策略

1、博物馆数字化发展技术是其关键

采用高科技支持系统,诸如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技术等虚拟现实技术,建立各种数字资源整合,不仅对展品的科学管理,又给博物馆的参观者创造了逼真的境界。高科技是博物馆数字化的基础和保证,数字技术的资源整合则是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2、人才引进与培养是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能动因素

提高现有博物馆工作人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定期培训科学技术和管理内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博物馆数字化的顺利进行,同时引进行业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借助社会公共资源的专业力量,做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促进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始终贯穿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全过程。

四、结论

总之,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博物馆数字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程。无论是博物馆在组织机构办公上,还是参观者对文物的文化交流上,亦或者是文物考古研究上博物馆数字化的应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好处,我们坚信,随着博物馆数字化的建设,会有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李静华.数字化博物馆与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9期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范文第3篇

1艺术性与数字化的融合

1.1 数字美术博物馆概念的解意

数字博物馆是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形成的产物。从共性而言,数字博物馆是指一种以博物馆藏品和文化资源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和艺术设计,实现数字化馆藏、数字化展示与远程教育等数字化博物馆功能的数字化过程。其中,博物馆藏品是其核心,数字化技术与过程是手段,艺术化设计与展示是形式。以个性而论,数字美术博物馆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和艺术设计,在互联网上建立博物馆网页,向公众展示博物馆中馆藏艺术品、艺术展览,并提供藏品、展品的各种背景文字、图像和声音等资料信息,回答公众的各种咨询。同样,艺术藏品是其核心,数字化技术与过程是手段,艺术化设计与展现是形式。不同的是,艺术藏品的展示内容、形式、技法有别于其他类型博物馆,更突出地强调专业的艺术性、审美性与创新性。清华美术学院数字化博物馆就属于美术类数字化博物馆。

不管是科技、自然类数字博物馆,还是人文或美术类数字博物馆,都是藏品展示的艺术性与数字化融合的结晶。其本质是人类文化的技术化、技术的人文化,也是人文与科学的艺术化。从藏品“物”的数字化层面来说,博物馆数字化既是一个数字化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化过程,而数字博物馆则既是博物馆数字化的结果,也是博物馆艺术化的结果。从“人”接受数字化的藏品“物”层面来说,人们使用数字博物馆既是一个数字化过程中的互动和艺术化过程中的共享过程,也是人们使用博物馆数字化互动和艺术化共享的结果。

1.2清华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价值的解读

与其他学科数字博物馆不同,美术类数字博物馆的馆藏重点是各种艺术作品,这里既有纯欣赏性的、古今中外的书画艺术藏品,还有实用性的、与生活密切相连的设计艺术藏品;既有美术理论的史料、文献,也有民间民俗艺术的史料、文献。这些藏品、史料与文字直接反映了当时当地人们的艺术趣味与审美价值,体现其社会的人文精神与历史意义,对今天的美术研究、艺术创新与美学赏析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大学中唯一的一所美术类数字博物馆――清华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不仅对中国美术、设计艺术与人文精神的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且对于国际间的美术、设计艺术、文化交流与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科学真正的昌明还要考察艺术历史的成就。艺术历史表面上看最没有实际用处,却是关系到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教养和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尺。衡量一个国家的强盛与文明程度有两个端点,一个是以尖端科学为标志的自然科学,另一个就是以艺术历史为代表的人文底蕴。所以,从学术的需要出发,从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与中华教育有效提升的需要出发,必须、也应该建立一所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院校美术类数字博物馆。

清华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的艺术藏品丰富而经典。内容不仅涉及到纯欣赏性的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民间艺术,还涉及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农、食、住、行、用的艺术设计。博物馆为我们搭建认识、理解和研究中国美术、设计艺术的一个高端平台,使我们或从审美的角度、或从设计创造的层面、或从理论历史的语境、或从人文哲学的内涵来探究中华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恢宏气度,激发当代的艺术创造智慧和设计创新灵感,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与文化品格。清华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的建成在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教学科研、普及美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使不了解中国文化、艺术、设计的西方人从数字化的角度重新认识与理解中华民族,增强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

美术类数字博物馆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博物馆所必需的建筑、陈列、参观时间等条件的束缚,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所需的藏品信息。它使传统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和信息查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有效摆脱实物博物馆馆藏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等局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让“静”态的艺术品“活”起来、“动”起来、“美”起来。使之“有用”――“有趣”――“有艺”――“有魅”。

2艺术与科学的共生

2.1 艺术与科学融合共生的解构

清华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的特色在于经典艺术藏品与科学技术应用有机融合。不仅在技术层面上进行了规划,在艺术上进行了统筹,还在艺术与技术融会兼用上下足了功夫,使数字博物馆在给受众提供越来越丰富艺术知识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受众接受知识的难度,力求数字化一一智能化――艺术化“三化设计”。清华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的艺术性、趣味性、直观性得到有效提高,成为一种现代化知识传递形式,达到最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1)艺术藏品数字化――视像化

清华美术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收藏了中外艺术品近3万件,居于国内高等美术院校艺术品收藏的前列。尤其是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古代陶瓷、古代家具和古代织绣艺术品最具特色,已有数量众多的古代陶瓷、古代家具、古代织绣艺术品收录在国家最具权威的《中国美术全集》之中。某些藏品如明式家具、古代织绣等享有一定的世界声誉。1983年,在文化部组织的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全国性书画鉴定、编目活动中,博物馆收藏的近1300件历代书画艺术品中的215件被选为部级精品,如明代吕纪的《雪梅锦鸡图》、文征明的《行书七言诗》等。同时,清华美术学院还收藏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干、吴冠中等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作品200余件。此外,学院还藏有大量民间美术品、古代石刻碑刻拓片和自然、人文景观、美术品图片。这些藏品经过数字视像化后建成的数字博物馆,不仅是学院与学校专业教学、科研的参考资料,也是中国甚至世界了解中华艺术的窗口。

清华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的建设首先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馆藏品以数字化的方式纳入计算机网络程序中。其中,藏品的数字化全过程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化摄影、摄像和扫描设备,邀请学院专业的摄影、摄像专家采集图像和影像,保证获得最高质量的藏品影像数据及图像资料,为作品的研究、保护、传播奠定了基础。美术藏品的数字化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可视精确度高的数字信息,强调图像作品的可视 性、真实性与艺术性,无论哪一类的美术和设计作品,都通过可视的形象与人们进行视觉交流。展示信息中的图像比文字更为重要,所以建立高品质、高分辨率的数码影像是最重要的工作。

其次,艺术藏品数字化也在利用方便、快捷的高科技手段对藏品进行分类、整理存档、藏品图像加工、藏品陈列展示等相应数字化管理工作。这样藏品的资料才准确,才会建立起具有历史性、真实性、学术性、研究性、权威性的数字信息库和数字管理方式。

(2)艺术藏品信息化――语言化

艺术藏品数字视像化后,还需要相应的视像信息语言化。即艺术藏品图像的直观展示必须与作品的内涵、背景知识的语言解说相结合,方能由表及里、由形式到内涵、由有形形象到无形思想,全方位地传达藏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品位。这种语言化包括音频语言解说和视频语言文字。2002年,笔者应邀参与清华美术学院《馆藏中国古代织锈图像文字》部分的撰写工作,涉及元、明、清时期的织锈实物作品201件,约6万余字,就对每一幅织锦或刺绣藏品,从形式到内涵,从视觉的图案、色彩到工艺、织造,对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品位做了分析研究和较详细的阐述。这样使藏品在数字视像化、直观化的同时有了更具体、更深层次的内容信息。

清华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以数字化馆藏品为基础,配之相关联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通过音频与文字语言同步解说达到传达藏品历史与内涵知识的目的,力求达到“视听艺术”综合效果和“视听艺术”交融境界。

2.2艺术与科学共生互动的解悟

艺术与科学的互动共生是清华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最鲜明的特征。数字博物馆的设计首先是和智能化机器互动创作,然后数字博物馆的数字藏品才能与观众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不受时空限制,而且根据观众的理解完成对作品的认识并产生结果的共生与共鸣。

(1)艺术藏品与大众互动

数字博物馆的最终受众是大众,设计必须优先考虑“艺术藏品与大众互动”,这是建设清华美术学院数字化博物馆时重要的设计规划之一。

清华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的受众将是所有上网者,既有国内人士也有国外友人,既有专业人士也有普通观众。因此它的建设力求艺术藏品展示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共生,达到雅俗共赏;力求让各类“游客”随时上网浏览,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观看博物馆中的众多藏品,并能“真切”地感知它们。“游客”的主动性得到最充分显现,可随心所欲做出自己的选择,可看图像与文字,也可听解说;可看平面藏品图片,也可看藏品的立体展示,实现藏品资源的共享。

在清华美术学院数字博物馆还可以看到博物馆库房中不宜展出、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藏品。观众可以借助三维、全景摄影、摄像、3D图形等现代化手段,随心所欲地从各个角度欣赏古代陶瓷、明式家具等经典藏品,仿佛身临其境。数字博物馆还变“给你看什么就看什么”为“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增加与观众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个性需求。专业人士和博物馆同行也可借助数字博物馆与国内外人士进行学术交流与研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藏品研究信息共享。

(2)艺术藏品与表现互动

艺术藏品与表现互动是指表现形式与展示藏品有机而高效的互动。清华美术学院博物馆利用了数字化技术与艺术设计,使艺术藏品与表现形式构成了有效互动,包括形式要素单独运用和综合运用两种形式。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DOI]10.13939/ki.zgsc.2015.20.061

1 数字化博物馆的定义

对于数字化博物馆,我国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将文献以用网络技术表现出来实现数字化,用一种新的方式展现给受众。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上。其一就必须符合数字化,其二必须对外面展示。有了这两个条件,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才会有保障。虽然数字化博物馆是建立在博物馆的基础之上,但是它们两个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同时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博物馆实现了数字化并不是意味着就建立了数字化博物馆,它还得向外面展现。因为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对外开放的东西,实现了数字化也必须符合它本身的性质。在网络技术发展如此好的今天,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只要配置规定的软件就可以轻易完成,但要实现对外展示却是难上加难。在我国的这么多博物馆中,真正能实现对外展示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所以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建设,以真正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

2 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

因为我们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所以对一些东西的认识会有一些偏差。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知识私有”的思想,这就导致很多博物馆都不舍得将一些文献贡献出来对外展示,但是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个文献都研究得彻彻底底,所以博物馆不把一些文献贡献出来也许它的价值会永远埋在博物馆里,因为自己解决不了可其他人却不知道,这就严重影响了博物馆数字化的建设,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说是不可能,因为这样就根本起不到博物馆自身的教育作用,可以说是它只是一个形式,而真正有内涵的东西因为没有被研究出来而埋藏在博物馆中。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应该考虑一下怎么对外开放,如今我国的许多博物馆都进行电脑管理,这就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将每个地方管理的资源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资源网,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只要在这方面加大管理和建设,再加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新人才,一定会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

3 数字化博物馆的管理

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飞快,它会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它的生命力,而且也不会被发展快速的社会所淘汰。博物馆中珍藏着的都是记载历史的重要文物,这些文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历史,因为每件文物都记载一段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就像我们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名字一样,博物馆的工作大家都应该了解,因为我们都不是专家,所以就必须一些专家去研究它,然后用我们能理解的话陈述这个文物的历史,也就是帮我们将这些死的文物变成我们可以看懂的文物,将这些文物变活。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方法也应该创新来跟上步伐,让观众参观得更舒服。既然选择了数字化,那就是已经将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定好了,所以就得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数字化建设也必须建立在一些实际工作上。例如:多采纳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丰富博物馆的内涵,提高对博物馆的管理,这就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实行更好地管理。其中调查是最好、最快、最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在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动态了解人们的需求和要求,可以最大程度上起到推动作用,让博物馆以最快的速度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

4 数字博物馆面临的挑战

数字博物馆建设需要很多技术的结合,国家的文化和思想通过它这个平台来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它在保护和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思想等资源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由国家领导人民建设数字博物馆非常有意义,这样可以体现国家对这方面的重视。因为数字博物馆里存放着我国所有的资源、文化、思想,是这些东西总的存放处它,它需要很多人经过长期的搜集资料,然后对这些采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严究,最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使它们成为文献,最后珍藏在博物馆中。所以数字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综合管理平台,是由它为各级文物部门及相关部委提供相关的文化以及一些思想资源;最后,数字博物馆最重要的还是要面向社会,让人们去真正地了解它,从而达到它真正的教育作用。

建设数字博物馆主要面临两个挑战,一是技术层面的,二是管理层面的。在技术上,数字博物馆是以建立在许多分散的数据库和多媒体网络为基础,数字博物馆涉及很多软件和硬件和技术,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持,只有将这些技术和软件结合在一起它才可以达到目标,在这其中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管理问题、结合问题、软件问题、硬件问题等,这些都是数字博物馆现在面临的挑战,只有通过慢慢的研究来进行解决。在这些问题中数字博物馆的表现方式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都想用一个最完美的方式将这些文献表现出来,它的核心就是如何将用户的界面设计的更符合用户。让用户观看得更快捷和舒服,真正成为用户观看文物的眼睛。这就是对科技水平的检测,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纠正,从而达到视觉、听觉最佳的效果。

5 结 论

对于博物馆工作人员来说,博物馆数字化将使得他们不用在文物的保护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管理博物馆的其他方面。同时,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将原来平面的东西放到空间中去,让人们看得更有立体感,看得更舒心。传统的博物馆呈现在人面前的是一个个实物,而数字化博物馆呈现在人面前的是一个个虚拟的物体,让人们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自由,让人们的思想不仅仅局限在这个物体本身,这就是数字化博物馆与传统的博物馆给游客最大的不同点和最大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1]祝敬国.中国博物馆数字化若干概念的思考[C].博物馆学会数字化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北京,2003.

博物馆数字化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VR技术;数字资源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8-0135-02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的出现实际是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交叉与综合的结果。①它最早源于美国军方的作战模拟系统,上世纪90年代初逐渐为各界所关注。

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计算机产生一种人为虚拟的环境,虚拟的环境是通过计算机图形构成的三维数字模型,并编制到计算机中去生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的综合可感知的人工环境,从而使得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沉浸于这个环境的感觉,可以直接观察、操作、触摸、检测周围环境及事物的内在变化,并能与之发生交互作用,使人和计算机很好地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随着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和功能的完善,国内外大部分博物馆已经进入实体博物馆与虚拟数字博物馆结合的时代,虚拟数字博物馆的实现大多都采用VR技术。数字博物馆除了提供传统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及教育等功能外,并通过互联网络将其所累积的知识宝库及文化资产传送到世界各地,强化了传统博物馆知识分享及教育传播的功能。②

用VR技术打造3D数字博物馆,用网络的影响力推广传播博物馆文化是其重点目标。VR技术下的3D数字博物馆突破了空间和时间,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等终端浏览参观、再现、模拟和拓展不同时空环境下的实体博物馆。VR技术实现了实体博物馆数字资源(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的创意加工和整合,能提供更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和展示形式。数字博物馆能让观众随心所欲、自由的参观展览、欣赏藏品和浏览咨询,实现博物馆、专家和参观者三者间平等地沟通交流,有效共建共享文博资源,使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一、三维场馆展览及三维藏品文化百科

(一)三维场馆的实景虚拟漫游

实景虚拟漫游是平面网络媒体无法企及的用户体验方式,能极大提升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感。在三维虚拟现实的网络环境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浏览者营造切实而丰富的信息获取和虚拟互动的感官感受,是信息传播最大化和吸引用户最有效的互动展示方式。

实景虚拟漫游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即自动漫游和手动漫游。

自动漫游是按第一视角,在虚拟现实场馆中,多角度、多视点、多场地的动态被动浏览场馆。用户轻点“自动漫游”的功能按钮,就可以像看视频动画一样沉浸在浏览系统预设的动态场馆中,在背景音乐和解说下,让用户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多种游览路径进行参观,给浏览者一个快捷而概括的浏览体验。

手动漫游即自主漫游,是用户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图在虚拟现实场景中(或对单个三维虚拟现实)进行浏览。可以通过键盘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或W/A/S/D四个字母键控制浏览者前进、后退、左移、右移。浏览者还可以通过鼠标左键控制用户的视角。在自主控制浏览方向和节奏的同时,可在虚拟现实场景中,与场馆中的多媒体内容(音效、视频、动画、图文、游戏等)进行充分互动,随意或有目的地参与娱乐、学习、游戏,从而汲取内容信息和知识养分。

(二)藏品百科知识的全方位展现

数字藏品百科知识库是数字博物馆数字化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数字化展览展示内容之魂。通过藏品三维虚拟现实数字化(主要以三维建模和三维扫描两种途径实现),在网络平台上真实地一一再现藏品。

藏品的再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实还原,即对现实中的藏品进行三维数字还原,不用担心展品的大小体积,立体空间难易、结构复杂简单、物品贫贱还是珍贵,都可以1:1地进行虚拟现实还原。二是历史再现,即历史物品的时空穿越再现,也可以是对凭空想象的物件具象再现。藏品的数字资源对文物研究、历史研究、人文研究等,对欣赏、教育、特定的资源开发等都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方位的展现不但体现在展示方式的多样性,还体现在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与藏品本身蕴涵的知识信息联动,以一件藏品三维展现,覆盖藏品相关的百科知识,实现展馆、专家和群众三者间平等无缝的沟通交流,并共建共享数字资源、使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最大化。藏品百科知识的全方位展现,打破了藏品在时间、空间、保护等受限条件下无法全面展陈的桎梏,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有效性、趣味性和便捷性。

二、数字信息开发研究

数字信息开发研究指运用数字化的研究手段,通过对既有信息数据和知识的整理揭示出典藏信息资源的内涵和联系。数字信息开发研究的另一项任务则是进行资源的整合设计:整合博物馆各领域资源,建立与某一主题相关的阶层架构,使使用者从单一角度切入就能获取本馆相关整合性信息。同时在设计上能随时将研究、展示及教育人员的研究或创作所产生的智能资产,弹性加入原有的构架之中,以不断累积延伸信息的深度与广度。

三、数字远程教育

数字博物馆的教育并不仅仅限于展厅,藉由网络自主、多元化、互动性高的特性,可以将博物馆教育的特性扩充到最大。如何将博物馆所拥有的知识,通过网络上观众的参与或者互动,将它们转变成真正的信息,甚至形成智慧,这是博物馆网络教育平台的使命所在。博物馆可以设置一个网络空间,让人们去探索、去发问,并以人们乐意接受的方式去得到答案。它充分利用了网络无远弗界的传输力量,将原来可能比较平淡的学习转换成一种巧妙、有趣,又有启发性的体验,即使你身处偏远地区,也同样可以享受博物馆丰富的教育资源。

四、数字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服务

数字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是博物馆现有丰富的数字典藏的加值应用,以建构新时代创意产业链的手段,激发传统产品与数字媒体市场的整合,从而促进博物馆创意衍生商品及多媒体暨娱乐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数字博物馆所典藏的大量数字资源,不但可以以新颖的展览及互动方式带给国内外观众不同的博物馆游览经验,更可以运用整体行销的概念,推广博物馆的成果。

五、数字化智能分析

完整的数字博物馆本身具备数字信息内容及运行机制的分析和管理。如对用户信息的数据分析管理,展馆活动和推广管理,展馆内多媒体信息内容管理等等。数字博物馆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具有兼容其他系统和功能的扩展能力,可以结合或整合与展馆管理相关的系统,如整合安防系统,可以创建三维可视化安防智能系统;结合展馆商务系统,打造数字化展馆电子商务等。通过该平台,营造各系统间相关管理数据共享,关联业务信息主动推送等数据智能整合、分析、推送、报告等能力,使展馆文化真正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

六、数字化管理运营

将数字博物馆的数据内容进行后台信息化管理,智能处理各类数据存储、处理、分析、提取,方便管理者的相关信息服务,减少管理和运营成本,提升工作绩效。

场馆及藏品的数据库管理指三维场馆的组件、三维藏品库、百科知识库以及相关图文、音视频等多种类型数据的管理,包括预览、添加、删除、修改、更新、归类、检索、批处理等管理功能。

可扩展兼整合能力的数据管理指以数字博物馆场馆及其藏品为基本内容,整合藏品系统、活动展示、客源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博物馆管理需求,进行一体化智能管理。如会员管理、展馆活动管理、安防联动管理、展品展示管理、宣传系统内容管理等。将数字化管理和现场管理有机结合,实现人员、机器、技术有效地整合,实现最大的管理实效,创造高效而科学的展馆管理。

七、移动终端导览方便观众参观学习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无线上网已成为一种趋势,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和欢迎。移动终端导览服务方式多样,包括客户端导览、WAP导览、短彩信导览等,借助文字、语言、图像、视频等展现方式,通过移动终端为观众提供动态信息查询、展览、展品查询、参观路线方案查询等一系列现场辅助导览及远程教育服务功能。③

参观者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博物馆无线网络登陆博物馆网站查询有关展览、展品相关信息。通过手机也可以进入虚拟展厅实现VR技术与移动终端的有机结合,方便观众参观学习。

科学技术在进步,观众的需求和欣赏水平也在不断增长,博物馆的发展势必走向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的有机结合,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博物馆都是重实体轻数字,一方面是传统意识和观念滞后所致,另一方面数字博物馆的实现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所以,数字博物馆要走的路还很长,还需要开发研究更多更新的技术来支撑数字博物馆各项功能的实现。

[注 释]

①张占龙、罗辞勇、何为:《虚拟现实技术概述》,《计算机仿真》,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