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塑料回收市场

塑料回收市场

塑料回收市场

塑料回收市场范文第1篇

关键词:限塑令;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X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132-02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中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容易破损,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已经实施一年多了,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在淄博市,首先,制造超薄塑料袋的小作坊仍然存在,2008、2009年淄博市每次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中,都能查处几家制造超薄塑料袋的小作坊,花几千元买一台吹塑机,雇上三四个人,买点回收的聚氯乙烯原料,在家里就可以生产,隐蔽性好,难查处。这种作坊生产出的塑料袋,厚度比超市使用的正规塑料袋薄很多,颜色五花八门,这些塑料袋大部分销往农贸市场、小摊点,根本不符合食品卫生条件,而且散发着怪味。其次,塑料袋的使用上除了正规商场和大超市严格执行着“限塑令”外,农贸市场、馒头摊点、奶制品摊点等场所仍然在继续使用免费塑料袋。市民买一次菜,最起码要用六、七个塑料袋。

一、“限塑令”执行难的原因

(一)利润驱动

“限塑令”实行后,不允许再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一些生产超薄塑料制品的企业,随着塑料购物袋厚度增加生产成本增加,企业获取的利润减少了,仍继续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另一些家庭式无手续加工塑料制品的小作坊,由于利润可观,一个成品超薄塑料袋成本也就几厘钱,批给摊贩最起码可以卖到一个二分钱,而按规定厚度不小于0.025毫米生产的塑料袋,光成本就翻了七八倍。导致塑料制品加工企业禁而不止。

(二)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经营者的经营习惯短时期难于克服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到城市,年轻人成为使用塑料袋的主流,由于他们平时没有随身携带塑料袋的习惯,把由商家提供购物袋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让他们自己花钱买塑料袋开始还是有些不习惯;再就是年轻人平时工作忙,购物的时间又很随机,要做到随时准备好购物袋很难。

(三)市民环保意识薄弱,对超薄塑料袋危害性认识不足

一方面大部分顾客在购物时,同等价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选择能免费提供塑料袋的商贩购物。另一方面商贩没有形成共识,无论是塑料袋批发商还是卖货物的小商贩,大都是利润为先,合格的塑料袋比原来的超薄塑料袋的成本高了很多,一个业户一天下来用300个塑料袋的话,成本就要四五十块钱,根本无法形成一个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共识。

(四)超薄塑料袋使用面广,市场监管有困难

“限塑令”实施一年多来,宣传工作很到位,但超薄塑料袋仍有着自己的市场需求,“限塑令”的执行存在着诸多困难;执法人力、物力不足,对商贩的执法检查周期长,监管难度大。

二、解决“限塑令”执行难的建议

(一)从源头着手,加大执法力度

工商部门在给相关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环保部门在为企业办理环评手续时,一定要认真审查企业的相关情况,是否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企业生产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要坚决不予审批相关手续,未按要求审批出现环境违法问题,审批人要承担连带责任;质检部门把好加工塑料制品的材质关,一定要使用环保的、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种环保购物袋的经营机构进行抽查;环保部门要会同公安、工商、电力等部门,加大对辖区范围内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生产的巡查力度,对无合法手续加工塑料制品的企业,一经发现要坚决取缔,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相关企业负责人的行政或刑事责任。比如,淄博市现在施行的环境污染违法顶格处罚制度,效果就非常明显。

(二)商场、超市、市场等场所要落实单位第一责任人负全责制

不管是哪一级的,出租摊位的或者是承租摊位的,还是商场管理者,单位第一责任人要对商场、超市、市场摊位所在地的管理、环境、出售的商品质量及使用的合格塑料袋负全责,并把完成情况与该场所第一责任人工资、职务晋升挂钩,只要环保不过关,坚决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对管理工作出色的责任人,要给予重用,对所管理的单位授予环保达标单位。

(三)加大回收利用

对废旧可回收塑料袋,废旧物资回收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在科技部门提供的科技支撑下,加强废旧塑料袋的分类收集和分类投放,以及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减少被混入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废塑料数量;另一方面废旧物资回收主管部门要指导、支持物资回收企业建立健全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大力推进规模化分拣和分级利用,充分发挥塑料资源的效用。

环保部门要加大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监管,制订环境准入条件、污染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建立废塑料从回收、运输、贮存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

(四)生产功能不同的环保购物袋替代塑料袋

“限塑令”实行后,影响较大的是经常光顾农贸市场的市民,虽然各地方的环保部门制作了大量的购物袋,免费发放给了市民,一些商家借“限塑令”活动也免费赠送了一些购物袋,但是,发放的购物袋大多是布匹制作的,功能单一,满足不了市民的多样需求,为此,要鼓励生产多种功能、规格的布袋,不仅能盛蔬菜,还能盛水产品,并且商店、居民社区门口的小卖店都能很方便的买得到,只用这样才能慢慢改变市民一直喜欢使用塑料袋的坏习惯。

(五)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明白推行限塑令的意义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选取社区、村镇、学校、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及车站、码头、机场、旅游景点等重点场所,广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宣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和生产、销售企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自觉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依法生产、销售合格塑料购物袋。

塑料回收市场范文第2篇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资环〔2020〕80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发改规〔2020〕8号)和《河源市发展和改革局 河源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和处置等重点环节管理制度,强化源头减量、规范回收处置、加强污染治理、营造宣传氛围,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奋力推进“两地”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发展,持续走绿色和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底,率先在重点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禁限范围进一步扩大,替代产品得到有效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化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和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动源头减量

1.禁止部分塑料制品项目准入。强化执法监督,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禁止将回收利用的废塑料输液袋(瓶)用于原用途或用于制造餐饮容器以及玩具等儿童用品。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明确的属于淘汰类的塑料制品项目禁止投资;属于限制类项目,禁止新建。

2.开展不可降解塑料袋禁限工作。到2020年底,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食堂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不得免费提供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县城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上述区域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鼓励城乡结合部、乡镇和农村地区集市等场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3.开展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分期禁用工作。到2020年底,全县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先行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县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2年底,全县范围内星级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县城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底,全县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以上。鼓励餐饮行业提供打包外卖服务时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4.加快推进绿色快递包装标准化。严格落实《邮政业寄递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邮政快件绿色包装规范》,邮政管理部门要制定三年实施方案,在主要品牌快递企业和快递物流信息平台开展绿色包装试点。到2020年底,全县范围内邮政快递网点45厘米宽度及以下的胶带封装比例提高到90%以上,免胶带纸箱应用比例提高到10%以上。到2022年底,全县范围内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免胶带纸箱应用比例应提高到15%以上。到2025年底,全县范围内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免胶带纸箱应用比例提高到20%以上。

5.加大替代产品推广力度。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带头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或非塑制品。在集贸市场、商场、超市、书店、药店等场所,倡导消费者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鼓励采取自助扫码取袋、免租金、低押金等方式推广可循环使用的“共享购物袋”。在商场、超市推广使用生鲜产品可降解包装膜(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推广集贸市场购物袋集中购销制,逐步停止市场内个体商户向消费者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行为。鼓励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植物纤维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在邮政快递网点、快递企业推广使用电子运单和环保箱(袋)、环保胶带、环保填充物等环保包装,鼓励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循环再利用的环保包装。在重点覆膜区域,推广使用植物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制成的新型地膜,示范推广“一膜两用”“一膜多用”及茬口优化等农膜减量替代技术。制定先进环保塑料替代技术和产品推荐目录,依托行业协会建立网络化、信息化推广平台。

6.培育优化新业态新模式。强化企业绿色管理责任,推行绿色供应链。提倡“不留白色污染的旅程”旅游出行模式,鼓励宾馆、酒店和餐饮企业主动提供可循环使用的住宿用品和餐具,对消费者自带用品和餐具给予费用减免或其他优惠,不得因消费者自带用品和餐具而拒绝提供服务。鼓励电商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绿色流程再造,创新包装设计,推广可重复性使用的包装新产品,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以连锁商超、大型集贸市场、物流仓储、电商快递为重点,积极推广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鼓励企业建设可循环包装跨平台运营体系。

7.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塑料制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生产塑料制品,不得回收未经评估或技术验证的塑料产品,不得违规使用或添加对人体、环境有害的化学添加剂。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引导塑料制品企业转型提质发展。推行绿色设计,提升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积极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功能材料,增加使用符合该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支持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支持我县塑料生产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紧跟市场需求,提高可循环、易回收等先进环保塑料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能力,率先实现绿色转型。鼓励塑料生产企业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和绿色设计产品示范,培育一批先进环保塑料生产企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和要求的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

(二)加强回收利用处置

8.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和清运。结合实施垃圾分类,合理布局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建立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站(点),加大塑料废弃物等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和处理力度。在车站、交通服务网点等场所,要增加投放设施,提高清运频次。改进厨余垃圾收集模式,推广非塑或可降解厨余垃圾袋。推动电商外卖平台、环卫部门、供销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在重点区域投放快递包装、外卖餐盒等回收设施。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探索“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两网融合”;建设塑料等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储存、中转、利用信息化平台,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9.推进塑料制品资源化能源化利用。鼓励打造上接前段分类、中接仓储物流、下接利用的产业的再生资源供应链,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清洁化管理。培育一批符合塑料废弃物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定期向社会公布。推进分拣成本高、不易资源化利用的塑料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最大限度降低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

(三)加强污染治理

10.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开展联合专项整治,加强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倾倒点排查整治,严厉打击违法倾倒垃圾,防控垃圾“上山下乡入江”,重点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敏感区、道路和江河沿线、坑塘沟渠等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导致的塑料污染问题。结合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开展江河湖泊塑料垃圾清理行动。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农田综合整治等方式推进农田残留地膜、农药化肥塑料包装等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逐步降低农田残留地膜量。

11.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政策措施。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加强对废塑料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依法查处违法排污等行为,持续推进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整治。全面启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等行为,按照国家规定的禁限期限,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等开展执法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有关塑料污染和破坏生态行为的,应及时将相关线索移交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由其依法立案查处,并通过曝光、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用于特定区域应急保障、物资配送、餐饮服务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免于禁限使用。

(四)营造宣传氛围

12.加强专题宣传。结合生活垃圾分类、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节能宣传周、绿色快递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和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在公众聚集、大流量区域,通过户外大屏、移动电视、墙体标语、灯箱展板、短视频、长图等多种形式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题宣传,增加趣味性和可读性,深入介绍塑料污染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高公众塑料污染治理意识和理念,引导公众自觉参与垃圾分类,主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自觉抵制过度包装。开展塑料污染治理科普宣传,引导行业协会、商业团体、公益组织开展专业研讨、志愿活动等,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广泛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13.加强教育引导。结合垃圾分类进校园专项行动,采用课题教育、主题讲座、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将塑料污染治理知识纳入中小学生、幼儿园日常教育内容和社会实践内容,引导青少年树牢生态责任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五)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14.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强化制度建设,将塑料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制度规范。严格按照国家、省和市塑料制品禁限目录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探索实施企业法人守信承诺和失信惩戒,将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为列入失信记录。落实国家强制标准,制定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环境保护地方标准,鼓励市内社会团体制定严于国家的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探索建立塑料原材料与制成品的生产、销售信息披露制度。

15.完善相关支持政策。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对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绿色包装的研发生产以及专业化智能投放运营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好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相关财税政策,加大对符合标准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积极支持可降解塑料材料和制品产业化示范项目,强化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可降解塑料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向省争取资金对生产、使用全生物降解农膜以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点和企业给予支持,加大地膜回收机具补贴力度,打造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示范基地。大力支持专业化回收设施投放,消除设施进居民社区、车站等公共场所的管理障碍。采取经济手段,促进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公共机构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

16.强化要素支撑。探索建立环境风险评价办法,开展不同类型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研究评价。加强江河湖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机理、监测、防治技术和政策等研究,开展生态环境影响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加大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材料和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替代材料和产品性能。以降解安全可控性、规模化应用经济性为重点,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等技术验证示范和产品遴选,加强农膜减量和替代、残膜回收利用、农膜农药化肥塑料包装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研发。

四、组织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精心组织安排,切实抓好落实。县发展和改革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县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县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及时总结分析工作进展,重大情况和问题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二)落实工作任务。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根据工作职责分工和时间节点,细化工作计划和方案,层层分解落实。

(三)强化督查检查。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专项行动,加强对塑料污染治理落实情况的督查检查,重点问题纳入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强化考核和问责。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的有关部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相关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和问责。

 

本实施方案自2021年1月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表

     

 

  

附件

 

重点任务分工表

序号

工作任务

责任单位

1

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厚度小于 0.01 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 。

县工商信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

2

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禁止将回收利用的废塑料输液袋(瓶)用于原用途或用于制造餐饮容器以及玩具等儿童用品。

县卫生健康局、工商信局、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

3

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严厉打击废塑料走私进口。

县工商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

4

按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和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

县工商信局、市场监管局

5

按规定禁止投资淘汰类塑料制品项目,禁止新建限制类塑料制品项目

县发展改革局、工商信局

6

按规定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

县工商信局、文广旅体局、市场监管局

7

公共机构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袋。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食堂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带头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或者非塑制品。

县发展改革局、教育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

8

按规定禁止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县工商信局、文广旅体局、市场监管局

9

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按规定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县工商信局、文广旅体局

10

严格落实《邮政业寄递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邮政快件绿色包装规范》,制定三年实施方案,在主要品牌快递企业和快递物流信息平台开展绿色包装试点。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紫金县分公司

11

在集贸市场、商场、超市、书店、药店等场所,倡导消费者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鼓励采取自助扫码取袋、免租金、抵押金等方式推广可循环使用的“共享购物袋”。

县工商信局、市场监管局

12

在各类商品零售场所推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

县工商信局、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局

13

推广使用电子运单和环保箱(袋)、环保胶带、环保填充物等环保包装。邮政快递网点和主要品牌企业建立绿色包装推广应用机制。提升包装资源回收利用率。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紫金县分公司

14

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农膜。

县农业农村局

15

制定先进环保塑料替代技术和产品推荐目录,建立网络化、信息化推广平台。

县发展改革局、工商信局

16

提倡“不留白色污染的旅程”的旅游出行模式。鼓励宾馆、酒店和餐饮企业主动提供可循环使用的住宿用品和餐具。

县文广旅体局、工商信局、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

17

引导电商、外卖等平台企业加强入驻商户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实施方案。

县工商信局、发展改革局、市场监管局

18

推广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建设可循环包装跨平台运营体系,建设可循环物流配送器具回收体系。

县工商信局、发展改革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紫金县分公司

19

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塑料制品。推动塑料硬包装“减轻、减薄和瘦身”。

县市场监管局、工商信局

20

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

县工商信局、市场监管局

21

鼓励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

县工商信局、发展改革局

22

支持塑料生产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培育一批先进环保塑料生产企业。

县工商信局、发展改革局

23

支持可降解塑料原材料和制品产业化示范项目。

县工商信局、发展改革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

24

培育可降解塑料原材料和制品企业。

县发展改革局、工商信局

25

改进厨余垃圾收集模式,推广非塑或可降解厨余垃圾袋。

县住建局、城管综合执法局、农业农村局

26

在车站、广场等场所增加投放设施,提高清运频次。

县交通运输局、住建局

27

在社区、商圈等快递外卖集中区域投放快递包装、外卖餐盒等智能回收终端设施。

县住建局、工商信局、城管综合执法局、供销社,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紫金县分公司

28

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废旧农药化肥包装物、废旧渔网渔具回收体系。

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

29

培育一批符合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行业企业。

县工商信局、发展改革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

30

推进分拣成本高、不宜资环化利用的塑料废弃物能源化利用。

县住建局、城管综合执法局、发展改革局

31

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最大限度降低塑料废弃物直接填埋量。

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县住建局、城管综合执法局

32

加强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塑料禁限政策措施,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行为。

县工商信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体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紫金县分公司

33

打击违法倾倒垃圾,防控垃圾“上山下乡入河”。

县住建局、城管综合执法局、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

34

开展江河湖泊塑料垃圾清理行动。

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县水务局、住建局、城管综合执法局

35

推进农田残留地膜、农药化肥塑料包装等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

36

加大对塑料污染治理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和县发展改革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和县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参与

37

开展多种形式方式进校园宣传,引导青少年树牢生态责任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县教育局

38

将塑料污染防治纳入相关制度规章予以规范。

县发展改革局、司法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

39

适时更新塑料制品禁限目录。

县发展改革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

40

建立再生塑料、可降解塑料材料与产品的分级质控和标识制度。

县市场监管局、工商信局

41

建立健全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企业绿色管理和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紫金县分公司,县工商信局、市场监管局

42

对包装问题突出的商品开展包装适宜度分级评价,提出差别化管理措施。

县文广旅体局、工商信局、市场监管局

43

探索建立塑料原料与制成品的生产、销售信息披露制度。

县工商信局、市场监管局

44

健全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将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为列入失信记录。

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县发展改革局、工商信局、市场监管局

45

加大对绿色包装研发生产、绿色物流和配送体系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投放运营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

县发展改革局、工商信局、财政局

46

对从事可降解塑料材料和产品生产企业、再生塑料回收利用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落实好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相关财税政策,加大对符合标准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

县工商信局、财政局、税务局

47

对生产、使用全生物降解农膜以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点和企业给予适当支持,培育全生物降解农膜应用示范基地。

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48

开展不同类型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研究评价。

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县工商信局

49

加强江河湖泊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机理、监测、防治技术和政策等研究。

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县自然资源局、水务局

50

加大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材料和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县工商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

51

开展全生物降解农膜等技术验证试验示范和产品遴选。

县农业农村局、工商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

52

建立全县各级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协调机制。

县发展改革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金分局,各有关部门

53

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层层落实责任。

各有关部门

塑料回收市场范文第3篇

发改委解禁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21号令的公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得社会上各种不解和质疑之声四起:一项明令淘汰多年的产品,为何得以重新入市?一次性PS发泡塑料餐具重回市场到底可行吗?又会不会重新造成白色污染呢?

专家称,要关注“真问题”

有专家表示,市场永远有自身的规律,如果一项拥有弊端的产品无法找到它的替代品,那么仅仅依靠禁止,必然难以让其自动退出市场。即便监管部门动真格,下大力气、大成本做到“令行禁止”,但此类靠堵的做法势必难以持久,最终造成的局面就是劣质产品充斥市场。

所以,政府对于发泡餐具禁或不禁并不重要,在一次性发泡餐具实际上无法禁止的情况下,舆论讨论的重点不应纠结于发改委是否应该做出解禁的选择,而是要推动发泡餐具质量监管体系和回收体系的建设。

解禁与否很可能只是一个“假”问题。如何去强化目前虚置的质量监管体系和尚未成型的回收体系,抓紧修订和完善产品相关标准、质量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促进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行业规范发展才是一个“真”问题。

的确,有记者在暗访江苏扬州等地的发泡餐具工厂时,发现制造发泡餐具的原料聚苯乙烯中虽不乏合格原料,但也有废料和回炉料。在几家工厂,合格原料的使用比例仅占1/3左右,大部分工厂使用的都是“差料”,即进口废塑料或回收的废旧磁带具、废旧发泡餐具、减震块、保温板、广告板等制成的再生料。有工厂老板称,全部用“好料”和全部用“差料”,产品成本相差近一倍。上海市耀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在正规生产的情况下,如果原料成本超过售价,企业就是做亏本买卖。

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5个相关行业协会已草拟了行业管理、企业准入、质量管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4套管理制度,其别强调原材料管理和市场准入。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声称,他们组织了业内企业开展行业自律行动,签订了《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环保回收责任保证书》。

要严格生产准入门槛和采购监管

从科学的角度讲,仅就发泡餐具的制作原材料聚苯乙烯来看,并不会造成安全隐患,但如果加入了回收废料,餐具的安全隐患就会马上显现出来。目前以我国对发泡餐具的检测标准《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并无法将废塑料检测出来,所以,应抓紧修订和完善产品相关标准、质量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促进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行业规范发展。

首先,严格生产企业准入证制度。原材料和成品生产企业必须经过严格的监审和把关,才能发给准入证。取得准入证的企业必须属于诚信度较高的大型企业,且所有产品必须打上严格保密的条形码,防止假冒伪劣。对于掺有废料的发泡餐具和掺有碳酸钙、滑石粉的聚苯烯塑料餐具应坚决予以取缔,以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其次,加强对采供商的监管。执行问责制,对所有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的商家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检,如果发现不使用规定企业产品者,进行严格处罚和整顿,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甚至承担法律刑事责任。所有供销、采供都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信息入微机,进行全国联网统一管理,便于查证,一目了然,谁出问题谁负责。从源头堵住违法产品的不正当销售渠道,让伪劣假冒产品没有市场。

建立一套回收的激励机制

另外还必须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来引导发泡餐具回收体系的建立。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起包括发泡餐具、非发泡餐具在内的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体系和覆盖城乡的回收网络。将塑料餐具(含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聚苯烯塑料餐具等)纳入强制回收目录,进行强制回收。借鉴国际上通行的“谁污染谁负责”的做法,要求生产企业拿出一定的费用补贴回收企业。

实际上,上海的“三分钱”工程,就是尝试建立发泡餐具回收体系的一个典型例子。2000年6月14日,上海市政府了《上海市一次性塑料饭具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对一次性饭具管理实行“源头控制、回收利用、逐步禁止、鼓励替代”的临时政策,通过实施“三分钱”工程,即每只餐具向生产者收取3分钱,用于补贴回收、运输和处理等环节的费用。

《办法》实施初期,通过加贴标签等手段,回收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好景不长,进入2005年后,该项工作每况愈下,尤其是进入2009年后,上海市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回收已几近瘫痪,回收率只有20%左右。

之所以出现回收率只有20%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回收资金、污水处理、回收所涉监管与考核等问题未能有效解决。还由于该《办法》颁布实施后,衍生出了大量的外省市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企业落户上海,这些企业通过监管漏洞,在不缴纳回收费用的情况下占领上海餐具市场,最终导致本市发泡餐具企业因缴纳回收费用而导致产品价格高,卖不动;其他省市的发泡餐具企业因不缴纳回收费用使得产品价格低廉,销路好,形成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情形。

所以,有关专家说:解禁后,不能只考虑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使用中的低成本,而应把回收、利用、处理等综合环境成本考虑进去,切实贯彻“谁污染谁负责”原则。

加快产品高端化发展步伐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后能否健康发展,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该行业的科技创新。在被禁的十几年间,我国的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已经拉开了较大差距,解禁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集中力量,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加快产品高端化发展的步伐。在贴合、淋膜、彩印、低发泡、抗氧化、耐高温等方面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发出更多安全、可靠、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我国应积极引入国外在废弃一次性塑料餐具回收利用、再资源化方面的资金、技术和设备,结合我国实际,研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减容化、再资源化的新技术、新设备。利用回收的废料做成安全性有保障的再制品,科技创新,发展出口贸易,增加国家收入。使解禁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初衷真正得以实现。

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塑料回收市场范文第4篇

关键词:白色污染 危害 防治 宣传 收购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量急速增加。近几年来,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等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不可否认,塑料方便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着塑料制品消耗量大幅提高,城市垃圾中塑料成分也成倍增加。由此造成的“白色污染”破坏了市容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给垃圾综合利用带来困难。因此,治理“白色垃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白色污染”的定义

这要从塑料开始谈起。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以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2 “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前几年,有人戏称我国有两座万里长城,一为古长城,二为白色长城,指的是我国铁路沿线到处是白色的饭盒、塑料袋,这就是视觉污染。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2.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2.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3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2.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3 “白色污染”的防治

鹤岗市对治理“白色污染”十分重视,鹤岗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在深入区街综合检查现场办公时,就结合实际提出了运用市场化手段治理“白色污染”的新思路,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环卫处对白色垃圾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制定垃圾袋回收方案如下:

3.1 定向收购:收购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所送的垃圾袋。“社会人”捡拾的垃圾袋不与收购。原因是:以捡拾垃圾为生的人,在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可回收垃圾(罐类、纸壳)时捎带捡塑料袋,势必要打开盛装生活垃圾的塑料袋:一方面使袋装物膨松,甚至散落在垃圾箱、斗周围,后的垃圾增加致病菌传播。膨松了的垃圾易飘浮、飞落,一方面加大运输车辆的容积,另一方面落地污染环境,相对增加保洁难度;另外“社会人”从垃圾点捡拾垃圾袋,袋中纸类轻体物将随风飘逸,污染街巷卫生,就失去了捡拾垃圾袋意义。再则,常年在垃圾场捡拾垃圾回收物的“社会人”,若把捡来的垃圾袋返送至环卫收购点,势必造成垃圾处置反复,一方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造成二次污染。

3.2 捡拾指导:在回收工作中,鼓励从事环卫工作的保洁员捡拾白色垃圾,增强责任心。要求捡拾的垃圾袋来源于街巷,不要从垃圾点、箱、斗中捡拾垃圾袋。环卫保洁员工作时行走在设置有垃圾点、箱、斗、公厕的街巷道路中,顺便捡拾白色垃圾,收集起来,不但减少街巷的白色污染,同时自己又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不鼓励从垃圾点、箱、斗内捡拾垃圾袋,对从垃圾箱、斗中翻找垃圾袋而造成环境污染的,将给予批评等处罚。

3.3 收购价格:暂定垃圾袋回收价格为每公斤3元。

由于废塑料袋的清洗、消毒、再造颗粒作二次原料成本高,再生品市场小、价格低,再生利用的经济可行性差,所以现有的废品收购点,很少有收购废塑料袋的,个别废品收购点收购价格非常低,每公斤在0.4—0.5元之间,导致“社会人”捡拾白色垃圾少。

环卫部门本着化害为利,造福市民的原则,在回收过程中,提高捡拾白色垃圾劳动力价值,调动捡拾积极性。确定收购价每公斤3元。迅速激发了保洁员的积极性。过去被清扫后扔进垃圾箱,被风吹到街上、树上造成二次污染的垃圾袋,如今被拾起后叠得平平整整,送到了市环卫处。市环卫处对回收塑料袋全部运到外地进行集中销售,回收了部分资金。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和运用价格杠杆原理收购废弃塑料袋,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环卫工人增收了,“白色污染”减少了,废旧塑料袋变废为宝了。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3.4 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若污水未经处理

,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3.5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回收白色垃圾减少“白色污染”,是一种探索性创新办法,虽需进行一定经济投入,但可获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

益,并且将在运行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为加快我市城市建设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标准规范应用》上册 25页.

塑料回收市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聚乙烯 废弃物 经济环境 影响 分析

一、县域有关基本情况

全县总面积9219.7平方公里,宏观上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局势。域内有林地面积76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6.7%,牧草地面积250万亩,耕地面积128万亩。围场的总面积、有林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均居全省首位。围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5.18亿立方米。其中滦河水系伊逊河流域为1.49亿立方米,伊玛图河流域为0.84亿立方米,小滦河流域为1.02亿立方米。

全县辖37个乡镇312个村6个居民委员会,2012年末,全县17.6万户,其中农户12.9万户,总人口5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4万人。

二、聚乙烯等塑料制品在围场的应用

1.农膜应用始末。最早始于1979年,县农业局科技人员盖守福引进农用地膜栽培技术,首先在黄瓜、茄子、甜椒、西红柿等蔬菜上试验,同等条件下覆膜比裸地种植亩产量增产54.5%—151.4%。1983年地膜覆盖栽培试验面积达20亩,作物品种除瓜菜外,并应用到马铃薯上。1986年,县农业局副局长农艺师谭宗九、王福合等试验地膜玉米栽培,布点6处,面积共17亩,秋收平均亩产玉米1493.1斤,覆膜比裸地种植亩产量增产118.9%,因此,1987年获农牧渔业部推广三等奖。相继农膜在围场玉米、马铃薯、蔬菜栽培上的应用面积逐年扩大。2012年,围场域内农作物播种面积128.09万亩,其中玉米35万亩,马铃薯61.88万亩,蔬菜24.99万亩,以上三大作物应用农膜覆盖的面积达80万亩,年需用农膜3000吨。

2.购物塑料包装袋应用情况。围场在市场商店购物应用塑料包装袋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凡购物包装水果蔬菜、生熟食品、药品、花纱、百货、小型五金电料等等,普遍以各种规格型号塑料袋包装。

据调查统计,全县现有大小商店6045个,县城有中型以上超市4个,其中“福满家”超市每天塑料包装袋用量3000个以上,一年至少用120万个。经测算,全县一年塑料袋消耗量1亿个左右,约合1000吨。应用塑料袋对购物是既方便又省事,而且节约了包装纸,也免去自持购物袋,特别有利于超市营业员对商品的监管。

3.其他方面对聚乙烯塑料制品的应用。当今对塑料制品的应用,围场同各地一样,也普及到各个方面与千家万户。常用的塑料制品,除农用薄膜、棚膜、购物包装袋外,还有塑料板、片材,塑料管材,日用塑料制品更是应有尽有。从医疗卫生用品到儿童玩具乃至凉鞋、拖鞋,闭眼仔细一想,世人正生活在一个塑料充斥的世界里。

三、塑料制品废弃物的污染及危害分析

1.不堪入目的视觉污染。围场一直致力发展旅游产业,然而散落在公路沿线、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的破损地膜、废旧塑料及包装物,已经破坏了县容、景观,给人们视觉带来的不良影响。废弃的塑料薄膜到处飞舞,令人眼花缭乱,心生厌恶。特别是在城镇的近郊,电线与树枝上挂满废弃薄膜,黑的像黄昏后乌鸦、白的似狗撕羊皮,其景观真的不堪入目。对农村耕地田边地埂废弃的地膜,有人作打油诗云:“遍地花白乱纷纷,疑是荒塚添新坟,风吹化作粉蝶舞,不怕日晒和雨淋。”每年数千吨的废弃农膜,农民在秋收后或春播前或捡拾堆积或焚烧了事,对大气的污染可想而知。

2.多方面的环境污染。塑料废弃物的泛滥已成公害,因其很难降解,并含有对人畜有害的物质,薄膜废弃物经风吹日晒和老化分解为碎片,首先是污染水源、河道、江湖,若被鱼类吞食后,有毒物质会反馈给人类。其次,草地上的薄膜废弃物被牛、羊、驼、鹿、狍等偶蹄动物卷食后,则形成“瘤胃食滞”而死亡。第三,经常使用农膜的耕地,无论如何捡拾仍有残存碎片被翻压在土壤中,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对土壤透水、透气性有影响,同时还压籽、截苗。此外,凡应用农膜的耕地,均要配比使用相应的化学“除草剂”,这则使土壤遭受双重污染,据有关资料载:连续种植地膜玉米15年以上的田块,每亩含膜最高达25.6公斤,最低13.8公斤,平均每亩残膜留量15.48公斤。地膜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惊人的,一亩地土壤含残膜达3.9公斤时,将导致各种农作物减产11%-23%。

3.严重的潜在危害。对聚乙烯等塑料制品废弃物回收作为更生塑料制品的原料,在高温制作过程中所析出的毒素会附着在容器或塑料袋壁上污染食品,被人食用后对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及中枢神经等人体重要部位将产生危害。从人类持续科学发展观看,聚乙烯等塑料制品将会成为“过街老鼠”,是迟早的问题。

四、本县塑料制品回收企业情况

截止2012年年底,在我县从事再生塑料回收的废品收购站79个,塑料制品加工企业 1 个(主要生产塑料袋、编织袋等),塑料加工领域是一片空白。从事废品收购人员115人,主要是以个体户和农民为主。我县废地膜尚没人收购(玉田县废地膜收购价0.15元/公斤),主要塑料废品价格塑料泡末、塑料瓶0.50元/公斤。塑料收购行业为农村经济增长、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提供了渠道,为资源再生利用、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对本县减少“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1.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利福尼亚、缅因、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

2.学习兄弟市、县的成功经验。北京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对防治“白色污染”引起高度重视,他们通过建立专门组织机构,搞好规划、立法、制定政策等研究和论证,协调环保、科技、市政、计划、财政、工商等主管部门与科研单位,建立健全防治“白色污染”的领导组织与运行实施系统。

自治区的拉萨市,早从2004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开始防治“白色污染”工作,2005年3月又颁布了《拉萨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塑料袋管理办法》。2010年自治区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的环保部门把此项工作视为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违犯规定的个人或单位采取罚款和行政处罚措施。此举得到民众的肯定与积极配合,已成为创建部级优美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一方净土”的重大举措之一。

3.制定本县治理规划方案。从在围场调研的实例看,薄膜等塑料制品应用不但给生活、生产、建设带来诸多好处与便利,特别是在蔬菜、马铃薯、玉米生产上增产增效显著,突然严禁应用并不现实,但从长远着眼,“白色污染”还必须根治,现提出如下建议对策:

(1)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规划方案。为保证规划方案切实可行,在工作方法上要把“宣传群众”放在首位,同时要长短结合,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2)提高塑料废弃物的捡拾率与回收率。当务之急要把塑料废弃物回收起来,以“回收”促“捡拾”,通过更生加工,制做适宜的应用物品。从围场的实例看,回收价格低是影响“两率”的关键。可以通过财政给予补贴,高价回收解决。

(3)攻关研发能降解的薄膜或农膜。在我国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研发能降解的薄膜或农膜,有的因科研路线不对或原料成本太高而半途终止。可以肯定,以淀粉或蛋白质做主要原料,定会研发出透明或半透明薄膜,若成本过高,凡用做农膜,也可通过财政补贴或减免企业税金等办法解决。

(4)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

参考文献:

[1]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统计局.《2012年统计年报表》,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