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冷链物流的好处

冷链物流的好处

冷链物流的好处

冷链物流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 一体化 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就是形成以冷链物流系统为核心、以渔获者和消费者为两端构建的涵盖电商平台、物流公司、水产品交易等节点的一整套体系,其中包括捕捞、装卸、储存、流通加工、包装、运输、配送、销售、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而大数据视角下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则是将海量数据通过分析处理,运用于水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协调和完善冷链物流体系中各节点企业的运行,使整个流程体系化。舟山作为发达的特色水产品产业基地,通过构建冷链物流一体化体系,提高各类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已成为业界、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对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实基础的分析,构建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框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制定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供支撑。

一、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众消费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追求品质生活,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各类水产品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与此同时,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保障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这类易损坏变质的生鲜水产品,这将直接推动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舟山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具有广阔的海域面积,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极大地促进了舟山渔业的发展,舟山也因此成为全国重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相关数据表明,2015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76.46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远洋渔业产量46.52万吨,增长18.2%。全市年末海水养殖面积5779公顷,下降1.4%,海水养殖产量14.17万吨,增长8.8%。但舟山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并不完善,冷库冷藏车以及冷藏箱数量少,同时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规模小且技术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性的冷链物流。这使得舟山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并没有获得应有的价值,也阻碍了舟山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展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迫在眉睫。

(二)制约因素

1.冷链水平低下。当前,舟山整体的冷链水平较低,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作为冷链物流流通的载体包括冷库、冷藏车在内的设施使用量较少,直接导致了冷链水平的低下;其次,当前冷链技术也不够发达,无论是控温技术还是监控技术,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缺乏冷链复合型人才也是目前冷链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冷链物流要求较高,涉及物流、生物学、冷藏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还需要对电子商务有一定的掌握,所以急需复合型人才来组织和管理冷链物流。

2.冷链物流体系参与者层次单一。冷链物流体系有众多参与者。然而当前渔获者以分散经营为主,各自捕捞和以传统渠道自主销售。而物流与加工企业的规模较小,导致物流与加工效率低下。同时,整个水产品供应链组织与管理较为落后,未形成完善的水产品冷链行业标准,国家对于水产品食品安全的调控也有待提高。整个冷链物流体系参与层次普遍低下且单一。

3.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系统是一个极为庞大和复杂的系统。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涉及的主体多,流程长,信息量大且不好掌控。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来统筹整个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其次,参与主体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以及竞争意识不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极大地影响了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良性运行。

4.舟山交通不便。舟山虽然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是由于是群岛,与沿海地区的交通普遍通过水运,公路运输也仅靠一条跨海大桥。交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行效率低下。

二、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框架

大数据视角下的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就是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来收集、整合以及存储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实体流的实时信息,建立一个系统的信息库并实时更新,再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反馈给体系中的各节点。水产品冷链物流对于大数据的实际运用主要是收集整合水产品供应信息、实时监控冷链物流过程以及管理匹配需求信息,使整个水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在一个明确、可控的信息流指导下协调运行。如下图所示。

(一)水产品冷链物流两端信息的交互

渔获者,俗称渔民,以捕捞水产品为业,是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开端。一是通过平台自己所捕捞的水产品信息,使其在整个水产品交易市场流动,从而拓展销售渠道,获得更大的订单;二是通过信息平台获得当前市场各类水产品销售信息,从而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制定相应的捕捞计划。

消费者可以是个人或家庭,也可以是各批发商或者超市等。消费者可以通过冷链物流信息平台获取水产品捕捞信息确定相应订单,同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订单信息,再通过水产品冷链物流得到所需的水产品。在收到水产品之后反馈信息,从而实现信息流的回流。

(二)水产品装卸仓储过程的统筹优化

在渔民将水产品捕捞上船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水产品的上岸装卸。在缺水的情况下,水产品极易死亡甚至腐烂,因此在水产品捕捞上岸到进入仓库的这段时间要尽可能地缩短,所以提高装卸效率以及实现与仓储的无缝衔接就显得极为重要。在上岸之后,人为控温控水是保持水产品鲜活的重要手段,同时要事先做好仓储准备,安排车辆进行运输等。

仓储是水产品冷链物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调节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段供需差异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整合产品、缓解运输压力的重要方式。水产品冷链仓储分为两部分。一是接收并整合相应物流信息,提前做好仓储准备。提前获取水产品捕捞信息包括时间、地点等,准备好运输车辆以备在水产品上岸之后尽快进入仓储程序,同时预留仓储位置供最新捕捞的水产品储存。二是仓储过程的信息控制。水产品在冷链仓储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包括数量、质量等信息,还需要密切控制温湿度等以保证水产品的价值。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以自动识别技术为基础的仓储管理系统,合理运用条形码技术、RFID技术等,为产品提供严格控制的仓储。

(三)水产品流通加工过程的统筹优化

流通加工是增加水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方式。通过信息整合,了解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喜好,在外包装或者水产品本身等方面进行简单处理,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简单加工以及包装处理,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水产品本身价值之上增加附加值,为整体的冷链物流过程创造更多的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包装与流通加工是建立在水产品本身的基础之上,不得影响水产品本身的价值。以市面上的海鲜大礼包为例,各类鲜活水产品在进行包括去除内脏等常规处理之后,再分种类包装冷藏,最后以一整盒海鲜大礼包的形式出售,其所产生的价值远高于直接销售。

(四)水产品交易市场的集成

供求关系是整个市场得以运行的前提。水产品交易市场连接着渔获者和消费者,收集整合供需信息建立实时数据库并在共同平台上进行反馈,使各方得到自身所需的信息,从而使供需杠杆相对平衡,整个水产品市场才能良性运行和发展。

水产品交易方式一般分为两种,活体交易与冷藏交易。活体交易一般发生在码头或者码头附近的海鲜市场,以当地居民为主。水产品在捕捞上来之后,直接进入人为的水环境之中,仍保持鲜活的状态,供人们直接挑选和购买。这是最为直接的购买方式。而冷藏交易则是指那些进行过冷藏处理的水产品。在水产品鲜活或者人为处理之后进行冷藏,然后进入各大超市或者商场的生鲜部,供人们进行购买。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到其他地方。两种水产品交易方式都需要营造一个人为的环境来保证水产品的价值不受损坏,同时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取相关的供求信息来促进水产品的交易。

(五)水产品冷链运输及配送过程的统筹优化

冷链运输是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中最为重要的节点,时间长、规模大等特性成为保证水产品价值的巨大障碍,因此统筹优化水产品冷链运输及配送过程便成了重中之重。

在水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水产品交易之后,除了那些直接购买的水产品,其他都需要通过配送或者长途运输才能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尤其是那些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的其他地区的用户。在大数据基础上建立冷链运输数据库,在数据库中获得相应的运输起点和终点,并通过实时数据规划出最佳运输路线,最大程度上缩短运输时间和减少运输障碍。另外,在运输过程中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包括车辆行驶路线、冷藏车辆状况等,以便在运输途中随时做出调整。通过实时更新的信息数据,在保证水产品价值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协调运输过程,提高运输效率以及降低运输成本。

三、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的组织协调

遵循“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原则,利用市场杠杆对水产品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拉动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的运行;以政府为主导,加速水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建设进程。同时政府应该加强水产品食品安全的监控,使水产品从捕捞到使用的整个流程在大数据的监控之下更加正规化,间接促进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

(二)加大冷链投入力度,提高冷链物流水平

引进国外先进的冷藏设备,增加冷藏运输车辆和冷库等基础设施,为冷链物流提供基础的设施保障。同时学习和引用先进的冷链技术,对水产品冷链物流进行包括温度、地理位置等信息在内的全方位的监控,提高冷链物流的运行效率。另外,要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扩大冷链物流公司的规模,解决冷链运输这个最大的难题。

(三)提高信息整合能力,完善信息系统

一是建立各节点的信息数据库并进行实时更新,使各节点对自身服务范围内的水产品信息了如指掌;二是加强各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使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各节点得以衔接,提高运行效率;三是建立一个总体平台,使整个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在平台中得以显示,从而达到监控的效果,便于组织和管理并适时做出调整。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

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需要有复合型的人来组织和协调。可以从舟山本地的高校入手,在浙江海洋大学等高校设立专门的研究项目来培养此类人才,为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汉林.舟山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

[2] 周海霞,张昊.基于大数据的农产品物流一体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6):56- 57.

冷链物流的好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 农产品 冷链运输 产品安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不断的得到提高,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我国食品的冷链物流因此得到快速发展,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也极其广阔。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不单单是单纯的温饱,对农产品的新鲜程度,标准度,营养度,安全度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而近些年来食品的不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率也超出发达国家几倍,为了提高我国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情况,并提高农产品质量,必须发展好冷链物流。虽然在近些年我国的冷链物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来讲,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并没有形成规范化,规模化,总体化,系统化的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1.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

1.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本文所研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蔬菜。水果、禽、蛋、肉、水产品等生鲜易腐农产品。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指生鲜农产品在农民的生产处到消费者最终消费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上一直保持低温环境,减少农产品的损失耗费,保证农产品质量,防止农产品的污染和腐蚀变质的一系列系统工程。

1.2农产品冷链的物流节点模式

农产品冷链的物流节点模式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冷链的上游,中游与下游。其中上游是指种植农产品的农户、生产加工基地、一些养殖或种植基地、生产加工冷冻冷场食品的企业等生产者。中游是指生产场地的批发市场、农业合作社、销售地的批发市场、物流中心等。下游的节点指的是零售商、超市、农贸市场等。这些节点必须相互配合,保证冷链物流流通过程保持在一定的低温状态,即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都要处于一个低温的环境,使损耗达到最低,使最优质的农产品供给消费者。

1.3农产品的冷链作业环节

农产品从生产开始,经过冷藏汽车的短途运输,到达冷库,进行预冷,并作简单的储存加工处理。然后,再经过搬运装入冷藏汽车,经过冷藏汽车的长途运输,到达消费目的地,装卸到冷酷冷藏,仓库工人进行分拣包装之后,再次搬运装入冷藏车,进行配送作业,到达下游企业的配送中心,送入小型冷库、冷柜、冰箱陈列销售。

1.4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

(1)我国食品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各类食品烦人年产量高达10吨,其中水果类、肉类的产量占据世界第一位。禽类、速冻食品、也发展迅速,冷饮也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发展,水产品产量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

(2)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空间大

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还远远的没有满足居民对生鲜食品的需求,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生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而这就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我国人口众多,是消费的大国,冷链市场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3)我国冷库建设发展迅速

为了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因此旺盛,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折本也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其中,冷库建设发展最为迅速,这些冷库主要分布在个沿海的蔬菜水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产地基地。

2.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问题

虽然随着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增加带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指明方向的物流发展规划,但是需求远大于供给,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仍然有明显的不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2.1运输环节过多

冷链物流运输环节过多是造成冷链物流运输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这导致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冷藏失温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冷藏运输要求货物应保持在-18℃的恒温环境下。但是,我们的冷链物流运输模式需要经过干线运输到达冷库,再次运输后才到达配送中心,必须经过3次配送方可送达零售商和经销商手中。当消费正从商店和超市买回家中,就已经是第4次运输了。而在这4次的流通环节中很难保证货物的恒温环境。特别是在每次到达一个配送点或运送点时都需要进行装卸搬运作业,而这些装卸搬运作业必然要打开冷藏车的车门,又同时需要冷藏车一直开动发动机制冷。这令位于车尾位置的车温上升约10%左右,位于车头部位的货物在制冷机不断制冷的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结冰现象。过多的运输环节不但致使车头的货物在配送过程中结冰,造成损失,也不能使车尾的货物有一个恒温的环境。与此同时,运输环节次数的增加,装卸搬运次数也随之增加,那么装卸成本和制冷成本使得农产品的整个运输环节成本上升。而这些成本的上升,最终必须由消费者承担。

2.2缺乏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和人才

多数的冷藏车和冷库都是经销商和生产商投资建设的,大部分的农产品运输和配送作业也是经销商和生产商来做的。在我国,大部分的经销商和生产商都是中小型的,实力比较弱,规模也相对来说比较小,他们的运输车和配送中心都是自有的,不专业的,技术落后的,发展滞后的。虽然有一些第三方的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但这些企业冷链技术落后,设施设别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缺乏完善的冷链信息体系,自动化智能化处于低水平状态;没有形成互利互助的战略联盟,没有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之前的合作;企业内部没有专业的集制冷技术、食品学、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学、机械技术与一身的人才。总而言之,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处于初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性规范性的服务模式,还不能满足现代的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要求。

2.3.市场竞争无秩序,没有实现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行业组织不健全

我国大部分的农产品在生产到销售过程中都以私营企业为主,在管理方面和作业方面都没有有效的整合和合作。对于一些本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的内外部资源,由于技术的原因,并没有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例如,运输企业线路的优化整合,客户信息资源共享,人员之前的交流培训,管理经验的交流学习。这些都令农产品冷链运输的利润没有得到提高。这导致一些没有合作的企业难以扩大规模,业务难以扩展,客户难以扩大。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只能是价格之间的竞争,一些企业因此以降低服务质量来节约成本,以此恶性循环,造成极大的浪费,使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更加难以成长发展,这让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得以在中国占据市场份额,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我国尚未实现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由于农产品行业的食品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食品对冷藏和冷冻的需求不同,但是,我国冷藏车和冷库的种类却不能满足种类繁多的农产品的要求,没有专门针对农产品设计的与冷链物流相符的设备。

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组织不健全。没一个行业都需要监督,而行业的自身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农产品的物流协会就起着监督冷链物流的作用。虽然我国已经成立了冷链物流协会,但是在二三线城市,对冷链物理的标准还不够规范,一些冷链物流企业没有自律,提供的是不达标的服务,运输的过程的农产品也是不符合规定的,这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3.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3.1减少流通环节,建立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加强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推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

减少流通环节,减少装卸作业。对农产品进行集中化生产,使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在这个农产品的生产基地的附近建立冷库。这样就可以减少第一次运输由于水果蔬菜分散种植以及禽类分散养殖的长距离运输导致的温度不稳定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对将要运输储藏的农产品做好包装与加工。

建立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使一些具有相同客户和相同供应商的冷链物流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和信息共享,优化运输线路,整合客户资源,节约物流成本和不必要的消耗。例如,小型企业可以与大型的民营企业和势力较大物流运输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通过合作降低线路运营费用,共通承担不同业务量的业务。

加强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我国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耗损和浪费量远远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因为他们有更高的冷链物流技术和更先进的冷链物流运输设施。以冷藏车为例,我国的冷藏车数量占货车保有量的0.3%左右,而欧洲国家的运输冷藏汽车所占比重高达60%~80%。冷藏车和冷库建设是冷链物流建设的基础。我们应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运输设备,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冷链物流中,以便对各个冷藏车和冷库进行监控和控制。通过计算机信息了解分析出库入库情况。派学者和技术人员到国外培训,将先进的技术引进国内,对不同的农产品进行不同的冷存。开发解决由于装卸搬运的失温问题,开发具有保温效果的包装袋和集装箱。保证农产品的恒温环境。

推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相对于一些大型零售商和企业的自有物流和配送中心而言,第三方物流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整合与其他需要进行农产品运输的信息,进行农产品的共通冷藏运输,这样不但节约了冷藏运输的成本亦提高生鲜农产品销售信息处理的速度,并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的产销系统,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降低损耗。

3.2发展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发展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相对于经销商和零售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第三方具有相对的市场优势,从长远的市场发展来看,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代替自有物流成为冷链市场的主体,发展第三方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农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这不仅吻合国家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方针,也是第三方利润源泉的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国家应该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壮大,对一些小型的新鲜食品的运输企业采取免征税的政策来鼓励其发展,对已经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冷链物流企业鼓励购买先进的物流设施和物流信息管理和信息追踪系统。使整个冷链物流行业可以提供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优质化的物流服务。国家可以投资发展冷链物流的国有企业,控制物流业的标准,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完善物流的市场监督,就能更好地做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服务。

培养专业人才。我国的物流发展较慢,这方面的人才也极其缺乏,而即熟悉冷链物流又熟悉农产品的人才就更加稀少。可以在高校设立冷链物流的专业,主修冷链物流运作和农产品的保鲜和恒温方法。对于有意愿去国外学习先进的冷链物流知识的大学生进行鼓励,并在学业上给与支持。为将来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高要求做好准备。

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我国应尽快制定符合国家物流发展现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是物流发展更加规范化。具体到冷链物流的流通节点操作标准、冷藏车和冷库的规格标准、预冷和冷藏温度的标准,检测监督标准、农产品在途时间最长标准。此外,还应该设立监督部门,专门负责市场的安全,推行市场准入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做到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作业规范化。

3.3稳定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体系,发展冷链物流协会

稳定市场秩序,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通过适当的途径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扩大市场占有率,完善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技术,发展装卸环节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是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健康运作。

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体系,发展共同配送模式,充分利用整合资源,保证农产品的在每一个流通环节的质量,尽量发展企业间的共同配送,借助共同配送共通运输的企业的优点,相互弥补各自企业的缺点,最终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

发展冷链物流协会。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国际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运输我们的农产品,我们如果不建立行业自律组织,不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就没有实力与其他国际物流企业相竞争。应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协会的分会,监督好冷链运输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嵬,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模式问题与对策,价值工程,2011

[2]李小娟,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商业文化,2012,04

[3]符瑜,浅析我国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应用,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总第209期

冷链物流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食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完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 X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od cold-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thorough analysi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Chinese food cold-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perfect strategy, and combination of case,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trategy.

Key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 The food cold-chain logistics; Existing problems; Perfect strategy

引言

冷链物流(Cold Chain)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等。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时间比较短,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资本投入上都略显不足,尤其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物流中心地位的凸显,使得城市在整个大物流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对于冷链物流系统而言,虽然只是城市物流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它能有效的连接城乡的消费与生产,能使城市消费在时间上产生延迟,能较大程度上满足城市的生活的需求,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城市冷链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在冷链系统中,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而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量都比较大,因此,对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分析意义重大。

食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分析

2.1食品冷链体系的不完善问题

食品冷链的发展可有效地避免衍生涉及食品安全的问题,而分析我国目前所存在的食品冷链现状来看,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冷链物流体系的不完善。由于冷链物流体系的不完善,给生鲜农产品的流通带来的不利首先是损耗大、成本高的问题。从目前国家需求现状来看,完善食品冷链体系可谓是迫在眉睫。从分析角度来看,冷链物流链完善后能给市民带来哪些好处?首先是市民能够享受到更新鲜、营养保存更好的生鲜农产品,生活品质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而结合笔者对于冷链物流的研究实践,目前食品冷链发展受到制约、冷链物流覆盖生鲜农产品的比率低,其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

2.2食品冷链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撑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农产品损失率达到25%-30%,其缺乏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是造成物流大量损耗的根本原因。从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来看,其与企业的水平技术密切相关。当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专业化的技术能力以及差异化的服务特点赢得市场一定份额时,如何提高信息技术,以支撑企业的食品冷链物流是重中之重。目前,据有关数据发现食品冷链物流的技术相当匾乏,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低,导致冷链成本居高不下。

2.3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低

从目前食品冷链现象看,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而一方面加上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真正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更不同说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显然,从我国的食品冷链企业来说,还是严重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

2.4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

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相差巨大。我国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特别是我国的铁路冷藏运输设施非常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总体而言,欧、美、日等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均达到 80%~90%,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约50%,我国约15%~20%。

从上述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造成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存在巨大隐患。

食品冷链物流完善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食品冷链物流存在很大的问题。结合对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以寻求完善食品冷链物流可行的策略。

3.1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完善策略

根据我国食品冷链市场发展的特点,要解决冷链物流体系存在的不完善问题,就应当建立食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制约企业的行为平衡市场发展;由行业组织提出建议、制定行规,避免个别企业的违规行为伤害其他企业的利益;企业主要是按照标准形成良好操作规范,建立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培训员工等。此外,消费者作为最终用户,也要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的意识知识,监督食品安全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向政府和相关生产加工企业反映。

3.2信息技术支撑冷链物流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的缺乏,要完善冷链物流,就必须加大信息技术的支撑。笔者认为冷链物流企业应开始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冷链物流管理模式,通过信息智能化提高管理能力,从感应器分析、加工和处理有意义数据,适应不同用户需求,完成供应链上下游流通环节的畅通。而目前随着政策层面,宽带网电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四网合一”的提出,国家不断加大对冷链行业的投入,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的物联网企业必然将在冷链物流行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机遇总是与挑战相伴而行。有建议称:切实完善国内冷链物流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标准,规范冷链流通市场,经有关部门统一协调,合理规划,才能切实保证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3.3 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策略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整冷链的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这种市场需求必将催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考虑整合现有资源,成立独立的冷链物流部门,在整合的前提下,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如与生产商结盟,按条块开展冷藏运输服务;与连锁商业业态的流通商结盟,开展区域性冷藏物流配送业务等,在整合与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做大做强。

可行的超市食品冷链物流措施

现结合某超市成功的食品冷链物流做法,来进一步深入探讨我国冷链物流的可行性策略,为同类行业所借鉴。某超市其食品冷链物流成功之处在于,货品的新鲜是与其精细的商品采购营运制度分不开的,而事实上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需要采购、存货、销售等环节的密切配合,在营运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加一个控制点。

该公司有效地采取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来管理,并没有采取自营模式,将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使其超市的食品冷链物流不仅为自身赢得更全面、更专业化的服务外,还能在解决本企业资源有限的同时,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以及带来增值。通过对公司冷链物流的过程管理,从而实现对超市销售的食品质量的控制。一般该公司通过订单管理和库存与配送管理进行管理。通过需要预先估计安全库存,一旦库存量低于安全库存,便进入订货程序,采取在网上下订单,将订单发往配销中心。而配销中心在接到订单之后,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装货、送货一系列过程。

每天通过对照订货量与进货周期,一旦发现问题,立刻进入紧急订货程序。虽然紧急订货不被鼓励,但一经确认,货品在两个小时后就会被送到。该公司通过对其订单的有效管理,实现了仓库储备的货物总能保证在安全库存之上,保证随时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任何要求。

同时,该公司对库存与配送也有很高的要求,提出了“保证准时送达率、保证不断货、保持每一件货物的质量处在最佳状态”三点基本要求。其中,保证货物的新鲜度是难度较大的环节。在接到订单后,配送公司就开始准备装车的工作。所有需要的货物都在物流配送中心进行配送作业。在装货的过程中,冷冻、冷藏运输车辆停靠在装货的车道内,能与冷库实现完全的密封性对接。两个公司为了保证营业期间食品的新鲜,冷藏库坚持“先进、先出”的进出货方式,并对物品入库和提出环节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结语

从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还很不成熟,存在着硬件设施建设不足、冷链物流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整体规划、市场化程度不高、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少以及软件技术落后等问题。结合我国食品消费市场和冷链发展的特点,亟需对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进而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璐.食品行业冷链一体化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冷链物流的好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超对接模式;冷链物流;合作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circling the cold-chain cooperation mode through the processing of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absent cold-chain cooperation awareness, insufficient cold-chain cooperation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weak cold-chain cooperation builder strength and low cold-chain cooper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This article also proposes thre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optimizing the cold-chain cooperation: government supports cold-chain system building,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participates in the cold-chain cooperation, and co-builds the cold-chain system by cooperatives and supermarkets. It hop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by perfecting the cold-chain cooperation under farming-supermarket mode.

Key words: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mode; cold chain; cooperation

在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向多样化、高营养、高安全的层面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农产品价格持续上升,“农民贱卖,老百姓贵买”的局面。并且在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比后,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也存在过高的物流成本以及货损率,致使国家不得不积极推动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方式的发展。2008年10月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农户组织与超市经营进行挂钩,依托于冷链物流的发展,开拓了农产品流通的新型模式。因此优化农超模式中的冷链合作,将更有效地推动农超对接的发展。

1农超模式中现有冷链合作分析

胡鞍钢(2001)曾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农超模式”应为农民在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下,把符合现代化零售业要求的农产品,按照现代化商业模式,出售给超市[1]。而符合现代化零售业要求的产品必需经过冷链处理。所谓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者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2]。然而目前由于我国农产品冷链发展滞后,经冷藏处理的蔬菜比例不到5%。因为缺少冷藏处理,水果蔬菜物流货损率大于25%,损失达1亿元人民币以上,而美国仅为2%[3]。同时由于农户及其合作社组织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尤其在农产品预冷及速冻环节更是技术薄弱,致使在与现代化运营的超市对接过程中存在诸多因冷链合作带来的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农产品腐损,也阻碍了农超对接模式的推广。因此,必须对农超模式的冷链合作加以分析,以优化农超模式中的冷链合作。

1.1现有的冷链合作模式

目前,我国现有的农超合作以“超市+合作社+农户”、“超市+基地+农户”及“超市+龙头企业+农户”为主。基于现有的农超模式,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及大型零售企业(连锁超市)作为冷链运作的组织者,依托生产基地,或联合食品生产企业共同构建冷链系统,以规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变质给品牌带来的不良影响。然而经数据显示仅有16%的零售企业的蔬果采购以基地或产地为主,因此“超市+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仍占据农超对接的主要地位。至2012年底,全国农民合作社已达60万家,但仍然存在合作社规模较小,与超市对接质量不高的问题。而缺乏有效的冷链合作即是对接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

1.2现有的冷链合作问题

(1)冷链合作的意识不足

在零售企业与合作社的合作环节中,因零售企业具有较高的标准化水平,且为保证农产品的生鲜度,企业具备较强冷链意识。然而在农户与合作社的合作环节中,由于合作社规模较小,缺少足够的资金实力,在农产品采摘、收割后,合作社及农户更多考量的是产品数量和即时质量的保证,缺乏预冷、速冻的处理意识以及冷链初级加工的意识。在发达国家,果蔬采摘后,都会经过冷风机等装置进行预冷处理,在日本,预冷技术使用率高达90%,而我国仅为5%[4]。同时,合作社之间的合作也仅停留在物流配送上的联合,而没有冷链联合的意识。

(2)冷链合作一体化建设不足

无论在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中还是现有的农超对接模式中,都存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体化建设不足的问题。以冷链运输为例,我国现有冷藏汽车3万多辆,而美国冷藏车16万辆,保温车6万辆,日本冷藏保温车12万辆。我国冷藏运输率仅为10%左右,美国则高达80%~90%[5]。同时还存在中下游环节冷链建设优于上游的格局。虽然龙头企业、连锁超市等具备一定的冷链运作能力,拥有相对数量的冷藏运输车辆及冷链设施。然而对于上游的合作社及农户,却匮乏冷链的相关设施、设备,对农产品仍使用普通货车进行常温运输,影响了产品的品质。因此农超对接模式中一体化的冷链建设仍处于严重不足的初级阶段。

(3)冷链合作构建者实力不足

冷链物流由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与配送及冷冻销售构成[2],且对冷藏时间及温度要求较高,因此冷链建设具有高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的特点。基于现有的农超对接中的冷链合作模式,无论是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还是大型的连锁零售企业,都无法实现从农户到超市一体化的冷链建设,因此缺乏整合冷链的实力。

(4)冷链合作信息化程度不足

冷链合作过程中,为保证农产品的生鲜度,必须实现货物的快速流通,以及对中下游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仍处于较低水平,缺乏农业信息交流的大型网站。尤其针对冷链上游,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节点,更是缺乏合作社之间的有效信息沟通。另外,农产品信息标准化程度也不高,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标准系统,同时在POS系统、EDI、RFID技术应用方面也未得到广泛使用。致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缺少实时跟踪及质量监控,造成冷链合作过程中上游节点的利益难以得到保证。

2农超模式中冷链合作优化建议

基于现有的农超对接中冷链合作模式的不足,应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三方冷链企业的参与以及合作社与超市共建的形式不断优化冷链的合作,以推动“农超对接”模式的快速发展。

2.1政府支持构建冷链系统

由于冷链合作中对技术及设备的要求较高,在农超模式中,所有节点的企业及组织都缺少建立一整套冷链基础设施的实力。因此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生产的特点,给予合作社及农户宏观政策上的指导,帮助组织及个人明确农业发展的方向,了解大型连锁超市合作的意图及要求;同时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帮助合作社整合物流运作,尤其是加强冷链环节的各项建设,投资购买各种预冷设施或兴建各类冷藏仓库等。另外,各地政府还可以构建大型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帮助农超模式中的企业、组织及个人更快地了解生产收割的信息,更好地提高农产品采摘收割后的流通效率,并对市场的供需信息实时反馈,便于农超对接中的冷链环节进行有效的整合。

2.2第三方物流参与冷链合作

在现有的农超模式中,承接冷链联合的企业多为大型零售企业,但由于实力有限,冷链运作更多地局限于中下游节点。而对于预冷、速冻等也具备较高要求的上游节点却缺乏有力的组织者。因此应鼓励原有实力雄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冷链物流企业转型,帮助合作社及农户完成相应的冷链操作,又可以作为冷链合作中新的节点企业与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或是大型的连锁零售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地开展低温物流运作。通过专业化的冷链服务,有效地降低农超模式中上游储运环节的货损率,提高农产品生鲜度,并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因此应加快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整合上游资源,完善农超模式中的冷链合作。

2.3合作社与超市共建冷链体系

在农超对接模式中,超市采购价格下降约10%,农民收入增加约10%~20%[6],大大降低了原有流通模式中过多的环节成本,实现了超市、农户及消费者的多赢局面。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户、合作社与超市的长期合作,农户可以将一部分收益投资给合作社开展冷链建设。同时,超市也可以让渡一定的采购收益投入合作社,帮助其发展冷链设施设备。合作社作为中间组织,整合上下游资金,根据当地的产品特点,以及原有的物流基础,更好地发展预冷、速冻,农产品初级加工等环节,构建更为实用的农超模式下的冷链体系。另外这种冷链共建的格局也使得超市和农户、合作社形成更为牢固的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推动农超模式的深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世晴,李书华. 现代零售价值链提升现代化农业发展――论“农超对接”的机遇[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0-14.

[2] 刘永志,王侃. 共同配送策略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研究[J]. 物流科技,2007(10):1-3.

[3] 申瑞,阮文彪. 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改革探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9,74.

[4] 洪卫. 山东省果蔬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山东寿光蔬菜冷链物流为例[J]. 物流科技,2010(8):4-6.

[5] 王玉侠.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80-82,84.

[6] 李先国,杨晶,杜江.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战略构想[J]. 学海,2013(5):37-41.

冷链物流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管理;课程体系框架;冷链物流标准;物流仿真技术;

作者简介:兰必近(1976-),男,瑶族,副教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投资,冷链物流。

一、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及学科基础

目前学术界对“冷链物流管理”还没有共识性的内涵表述。参照《物流术语》(GB/T18354-2006)、智库百科、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给出的定义,本文对“冷链物流管理”内涵界定为:冷链物流管理(ColdChainLogisticsmanagement)指需要冷藏冷冻的物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为保证物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而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对其正向及反向的物流过程及物流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根据目前冷链物流的职业岗位、发展规模、发展趋势、行业影响、提供就业容量和经济拉动作用等方面分析考虑,本文认为“冷链物流管理专业”的提法或称谓具有一定合理性和针对性。

现代物流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形成的应用性新兴学科,是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下研究物质实体流动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是现代物流学的分支学科。冷链物流管理是在物流管理学科突破性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应用学科,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其应用领域受到冷藏冷冻类物品产地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及消费群体分布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从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内涵、行业领域和业务过程来探讨其发展的学科基础和涵盖的专业技术。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二、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规划需要,主要面向物流产业发展,在通用物流管理学科的基础上,培养跨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冷冻工程科学,具备现代冷链物流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制冷与冷藏技术、食品生物技术、保鲜技术、检验检疫技术、包装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冷藏运输技术等知识技能,在保持物品处于低温条件下,使用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和冷链物流监控追溯系统等,熟练地开展冷藏冷冻物品的采购、货物运输、仓储管理、库存管理、货物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业务,可从事冷藏冷冻物品的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流通加工、配送管理、物流控制、物流信息处理、物流市场营销、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包装和质量检验等冷链物流管理工作,适应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的知识技能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2]。

(二)冷链物流行动领域工作过程分析

冷链物流在整个业务环节中,具有通用物流各个业务环节的工作内容,如对上游供应商进行采购、对采购货物进行开展运输业务,入库后对货物进行仓储管理,接到下游客户订单,经处理形成有效订单后对货物进行分拣、加工与包装,配装后在指定时间内把货物配送到相应的客户手上。但是冷链物流具有自己独特的业务工作内容,如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在向上游供应商进行采购时,如果货物是刚摘取得到的果蔬,刚屠宰得到的肉类和刚捕捞得到的水产品等,需要去污处理或去内脏处理,然后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或食品卫生检验检疫,符合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或食品卫生检验检疫标准后,进行预冷或速冻操作,为以后的冷藏运输、冷藏储存和冷藏配送等业务做准备。并且在冷藏冷冻货物的整个物流关键业务环节中,采用相应的食品生物技术和保鲜技术进行货物品质和质量维护,同时需要进行质量或品质的检验或检疫工作,同时需要进行相关的信息处理和温度控制等工作[4]。冷链物流行动领域主要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

(三)冷链物流行动领域典型任务分析

随着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逐步成为物流业务的重要组成。调查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系列岗位群,需要经过系统的知识技能学习与培训,从业人员才能胜任这些岗位群的工作要求。调查发现,物流专业毕业生从走上冷链物流工作岗位到成为一名冷链物流经营管理者,需要经过冷链物流业务员岗位、冷链物流业务主管岗位、冷链物流业务经理岗位等三个阶段的历练,每个阶段的工作历练一般需要通过相应岗位群的业务实践来完成岗位能力的提升。这些系列岗位群的具体构成如下:业务员岗位(冷藏冷冻仓管员/冷藏冷冻货物采购员/冷藏冷冻运输调度员/冷藏冷冻货物配送员/冷链物流信息员/冷链物流营销员/冷链物流客服员/冷链物流质检员)、冷链物流业务主管岗位和冷链物流业务经理岗位。各个岗位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2。通过分析行动领域职业岗位主要典型工作任务的冷链物流知识技能,是构建冷链物流专业课程知识技能体系的基础和条件。

(四)冷链物流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

典型任务分析表明,冷链物流岗位知识技能是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是需要把这些知识技能进一步优化,才能转化为冷链物流的学习内容。根据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兼顾物流行业的职业岗位操作标准,本文以冷链物流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参考,以冷链物流具体操作项目为载体,以冷链物流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驱动,以冷链物流职业岗位核心业务技能培养为目标,开设“学、教、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特色核心课程。再根据冷链物流岗位需要的其他辅助技能,开设冷链物流专业领域辅助课程或专业领域拓展课程,完成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冷链物流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如图2。

(五)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框架

根据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结果表明,冷链物流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可分为基础知识技能、核心知识技能、辅助知识技能和拓展知识技能。同时,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冷链物流基础知识课程群、冷链物流核心课程群、冷链物流辅助课程群和冷链物流拓展课程群。冷链物流基础课程群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冷链物流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冷链物流核心课程群是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必须具备的核心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包括具有一定食品工程学科知识,自觉运用食品安全规范对冷链物流过程进行管理;具有一定冷藏速冻技术,能够运用冷藏与速冻技术对物品进行低温处理;不但具有常规物流的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包装和配送等业务环节的知识技能,还要在各个业务环节过程中采用先进低温控制技术,对物品进行远程跟踪控制,使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物品的品质和质量;具有一定物流信息处理能力,采用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远程物流信息技术进行业务管理[5];由于冷库和冷藏集装箱是冷链物流重要的设施和设备,从业人员还应具备冷链物流项目的规划与设计能力。冷链物流辅助课程群是培养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其他辅助技术,以便顺利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工作。冷链物流拓展课程群主要培养综合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以上这些课程基本涵盖从事冷链物流管理业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通过这些冷链物流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具有物流行业特色的复合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才能满足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具体课程体系结构如表3。

三、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发展

(一)及时融入冷链物流前沿热点知识和先进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产地加工冷冻技术开发与应用、冷藏设备技术开发与应用和冷藏运输技术开发与应用是目前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也是目前构建冷链物流课程体系的难点,“难”的表现不仅是“应用难”,也是“教学难”。因为技术不成熟,没有广泛推广应用之前一般不能作为教学内容。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到冷链物流的知识有农产品冷链物流、储藏保鲜技术、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管理技术、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冷链物流监控追溯系统、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等,这些知识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但在国内还处于概念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跟踪和了解目前冷链物流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并融入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冷链物流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主要的冷链物流技术设备主要包括冷藏储藏技术设备和冷藏运输技术设备。冷藏储藏技术设备方面,目前国外已经广泛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应用自动化冷库技术的冷库,其产品保鲜期比普通冷库延长1—2倍。气调储藏是较为先进的、可广泛应用的果品储藏技术,目前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和德国等也在大力发展气调储藏技术,这些国家的气调储藏苹果平均总量达到苹果储藏总量的50%—70%[6]。在运输技术设备方面,冷藏运输技术设备主要包括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和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以上技术设备是开展冷链物流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之一[7]。为此,我们应当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基础上,及时跟踪和融入冷链物流前沿热点知识和技术,在内容上实现不断更新与优化。

(二)引入冷链物流标准,规范冷链物流知识技能体系

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标准已经出现在《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1年9月版)中。冷链物流标准分为冷链物流基础标准,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冷链物流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冷链物流基础标准包括低温作业分级标准、制冷术语和制冷设备术语。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包括冷库标准(7个子类标准)和冷冻冷藏设备标准(16个子类标准)。冷链物流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包括通用类标准(6个子类标准)、水产品标准(4个子类标准)、肉类标准(13个子类标准)、果蔬类标准(43个子类标准)和其他标准(2个子类标准)[8]。冷链物流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构建冷链物流课程体系提供了具有参考导向价值的内容框架。由于这些冷链物流标准涉及技术应用,随着技术更新,这些技术标准也会相应改变,即冷链物流标准具有一定时效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冷链物流课程建设时,应及时跟踪和掌握最新冷链物流技术以及这些技术标准化应用的发展态势,然后根据最新冷链物流的技术应用状况及其标准化内容,对冷链物流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调整和更新,保证冷链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内容能够跟上冷链物流业务发展的需要,使得毕业生的知识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冷链物流运营效率和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