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革命传统教育培训

革命传统教育培训

革命传统教育培训

革命传统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最美的四月,我随市公司70余名党员来到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为期五天的党性修养革命传统教育,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深刻的洗礼。

在《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专题教学课上,我们回顾了1935年到1948年中国共产党自落脚陕北,到进驻延安,再到转战陕北的十三年,在那辉煌的十三年里,中共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整风运动, 开办了闻名世界的抗日军政大学,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创造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奇迹,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在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瞻仰了革命圣地,感受到了延安精神。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们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等老一辈革命家当时的工作、生活环境,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一改变历史的精神力量,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几天下来,我终于明白,当年延安枣园的点点灯光,为何最终能照亮神州大地,终于感悟到了中国共产党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最后革命胜利的精神源泉,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延安精神”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延安精神”的历史反思及当代价值,从记录中国共产党辉煌革命历程的延安革命纪念馆到杨家岭中央礼大礼堂,从延安河大桥到宝塔山的革命圣地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学习延安精神不仅包括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个方面的精髓,还有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奉献精神、随处可见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忘我工作精神。我被这些精神所感动,更为这些精神所焕发出来的力量所折服,我们敬重的先驱们正是用这样的精神力量与敌人对抗,尽管那时的物质与武器匮乏,他们用智慧,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敌人胆寒,让敌人退却!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我党精神力量的大胜利。

五天的参观学习,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让我感悟到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在这里,我真正懂得了共产党的伟大。延安之行,让大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增强了党性,磨练了意志。延安之行让大家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新时代的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革命传统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经验;传承;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发扬优良传统,高度重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并努力改进和创新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持,使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为我们党的真正优势。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提高党政干部执政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持的重要工作。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用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努力提高党政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使党政干部树立起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过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动党政干部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而共同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加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国际形势

从国际形势看,上个世纪末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给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使各民族和国家由彼此封闭和隔离状态走向全面交流、沟通和融合。西方敌对势力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加紧实施经济扩张、政治渗透和文化侵略。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灌输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歪曲的价值观念,破坏广大党政干部的理想信念,动摇党的领导地位。特别是伴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西方国家借助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广泛的特点,大肆污蔑和攻击我们的政治、经济、民族以及信仰等政策,妄图通过多种渠道干涉我们的内政,破坏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稳定大局,混淆视听、歪曲事实,错误的引导党政干部,制造社会混乱,使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环境,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去揭露、批判和斗争。

(二)国内形势

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上的多样化,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诸多的不适应、无所适从和力量上的分散。经济利益的多元化使一部分人包括党政干部思想道德滑坡,滋生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更有一些人铤而走险,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同时,由于分配方式改革,拉大了人们的收入差距,既有百万、千万、亿万富翁,也有人连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改革开放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部分贫困地区农民、部分下岗职工生活非常困难,与率先致富人的生活水差强烈。从而使部分人心理失衡,对现实不满,对党的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富民政策产生认识上的偏差,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这些问题要求加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的滋生蔓延和其它社会丑恶现象的存在,对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取得丰硕经济建设成果的同时,也使得西方的一些错误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出现了滋长和蔓延,造成一些党政干部贪污受贿、生活腐化,丧失了自身的理想信念,摒弃了正确的价值追求,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恶略影响,辜负了党和人民的培养和期望,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群众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损害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此外,对于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由于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和改革过程中的探索完善,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在一定利益上和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不平等现象,造成社会矛盾突出,群众反响大,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传统的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方式和方法上不能适应时展的步伐。主要是当今信息传递速度更加快捷,信息量空前增大,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如何运用高新传媒技术实现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传媒手段的科学化与现代化,进一步扩展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空间,就成为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从现在情况看,国内外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在扩大传播范围,要求我们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充分运用好各种新的传媒,拓宽渠道,提高实效性,增强影响力。

(三)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的桎梏

从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本身来看,其内容、形式、队伍素质、体制机制等存在着不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需要的一些问题。从内容上讲,存在着内容陈旧、理论和实际脱节、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不紧等问题;从形式上讲,存在着形式单调、方法简单、途径狭隘、灌输多、沟通交流少等问题;从队伍素质上讲,存在着自身素质不高和甘于奉献缺失等问题;从体制机制上讲,存在着开展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费、场地难落实,缺乏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的利益激励机制等问题。而且,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的高速发展,使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方式和方法上难以紧跟时代步伐,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和传媒手段开展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难以阻止网络不良信息对党政干部的侵蚀与毒害。

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党政干部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正确与谬误。在当代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正确的、进步的思想观念是整个社会思想的主流,这是毫无疑义的。而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尽管是支流,但必须认真对待。如果任其发展,就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这方面的教训不可忘记。越是改革时期,越要警惕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发生和给党政干部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越要加强和改进。

二、改革开放后党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新审视与重要举措

(一)中国共产党重新审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这些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有排忧、解难、释疑作用,是党政干部实现思想、认识进步的“清道夫”;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帮助党政干部树立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有益于党政干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可以增强党政干部的团结和凝聚力;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激发党政干部战胜困难和争取胜利的顽强毅力;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仅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而且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可靠保证;开展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掌握新形势下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规律;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与科学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后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因此走出一条不断改进与创新的新路子。

(二)遵循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内在本质规律,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

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有遵循其客观规律,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违背其客观规律,不仅会劳而无功,而且还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遵循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本身的规律,把着力点放在基层。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本质上是教育工作,是教育干部、引导干部、提高干部的工作。与此同时,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务必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不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搞“空头教育”。把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作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契机和切入点,只有这样,党的各项工作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群众性,才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保证我们的江山永葆红色,永不退色。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解决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育引导了党政干部,使得广大党政干部坚定不移的跟党走,听党的话。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党的工作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言人,党执政的最终目的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要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办事情、谋福利,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谈民情、解民生、顺民意,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赢的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巩固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与此同时,我们应当通过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党政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广大党政干部的政治判断力和鉴别力,不受西方歪曲理论的影响,杜绝错误价值观的侵害,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树立典型人物和事迹传递正确社会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提升广大党政干部的内涵和境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基层组织担负着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职责。俗话说的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坚强,事业兴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有机整体的细胞,细胞是否健康,是否有活力,直接影响到整个党的生机和战斗力。因此,党的基层组织要通过对党政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把所有的党政干部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形成整体的力量和组织力量,带领广大党政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政干部联系群众的基本渠道,要做好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必须紧紧依靠党的基层组织,这是我们党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个宝贵经验。

(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继承和发展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密结合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实际,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加强和改进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的首要任务,应当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理论在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把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学习现代化建设的新知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理论工作的水平。同时,及时总结党政干部在实践中创造出的新经验和获得的新成果,及时地回答现实生活中提出的、党政干部关心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理论界近百位专家学者,撰写了《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一书出版后深受党政干部的欢迎。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科学理论通俗化,让理论飞入正常百姓家,在加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党政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紧跟时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经济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情势新问题确定行之有效的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与途径。首先,充分利用传统宣传媒介和现代传播媒介宣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诉求,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及时、正确和有效的解答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提高始终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其次,及时、全面和真实的了解改革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突出问题、新型问题和负面问题,转变传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坚决杜绝回避矛盾、逃避现实,把执政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放到教育培训课堂上,找出症结所在,提高处置问题的能力。最后,我们应当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成果的转化,充分利用传统宣传媒介和现代传播媒介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决制止西方国家、恐怖团体和分裂组织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政干部的错误影响与歪曲引导,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歪路,不走邪路,高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旗帜不断前进。

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经验传承与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十分重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不断的加强和改进这一工作,既激发了党政干部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进一步突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做好党的各项工作的前提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由农村改革开始的,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决定,利用农村改革的经验,展开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重新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过程。我党正是通过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端正了党政干部对改革意义的认识,特别是使那些利益受到某种程度削弱的党政干部对改革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党政干部产生影响,也是通过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来排除的。

(二)加强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是做好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

年轻干部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不仅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作为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年轻干部,向来是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对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年轻干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了消极冲击和负面影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从事年轻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时应当引导广大年轻干部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蚀,逐步养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解放思想的健康的生活力式,进而提高广大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我们应当适应时展的需要,紧紧抓住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与外在需要,不断打造易于广大年轻干部接受的新形式,使得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根据年轻干部不断提高的各种精神需求,把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巧妙地融入到广大年轻干部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进而把满足年轻干部正常需求与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融为一体。此外,我们应当抓住新时期年轻干部的自身特点,把握年轻干部发展和需求的本质规律,找寻契合年轻干部自身需要的教育培养工作的方法与途径,用全新的方式与手段教育和塑造年轻干部,增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

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依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去完成的。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忠于党的事业、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且善于进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专职工作队伍,完善其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切实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上的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使他们全新投身于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去,创新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式与途径,提高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提升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活力与水平。各级党政干部应当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全局意识,把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到重要高度,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干部教育。这是我们党完成新的历史时期任务的重要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政干部队伍素质和做好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举措。

(四)把握新形势,利用新武器,开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途径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高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增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网络形同一把双刃剑,既包含实用、健康和正面的信息,也参杂负面、反动和错误信息。因此,网络已经成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迫切占领的全新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挑战。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各级党政干部要密切关注和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抓紧学习网络知识,善于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可见,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斗争的新领域,切实加强网上的宣传和管理工作,增强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认真把握导向,提高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堵住错误的东西以及危害党政干部身心健康的东西的传播渠道,使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这一手硬起来。

与此同时,应当注重机制建设和制度保证。建立并不断完善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制度、形势报告员制度、社会舆论快速反应制度等。此外,应当强化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考核机制、投入机制和奖励机制的建设。

总之,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应当在继承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传统宝贵经验的同时,创新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法与手段,开辟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途径,充分发挥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强大活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朱华仙 《经济发达地区干部教育规律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版。

[4]《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

[5] 王元新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助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大连干部学刊,2011年第3期。

[6] 赵耀宏 《论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史经验》[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7] 吴方社 《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之我见》[J],学习月刊,2011年第8期。

[8] 范义 《新形势下改革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1年第11期。

[9] 姚志文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J],今日浙江,2011年第21期。

[10] 霍永刚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

革命传统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教学形式 干部培训 效果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1大别山干部学院教学形式的具体表现方式

教学形式的选择,应该既注重提高干部理论素养和能力,又注重提高干部品德修养和传授新知识,同时还要综合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根据上述原则,大别山干部学院充分开发利用大别山地区的教学资源,坚持发扬传统,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着力开发课堂讲授、现场体验和社会实践特色课程,灵活运用现场教学、访谈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红色故事会、激情教学、情景教学、音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配合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多角度、多层面演绎大别山革命史,让历史与现实血脉相通,让学员真懂、真信、真用,努力打造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

1.1现场教学

大别山干部学院第一批开发了18个现场教学点,以参观、听讲解的形式,让学员对大别山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对革命先辈坚守信念、忠诚于党、服从大局、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有所感知,有所感悟。现场教学坚持寓理于情,寓理于史,把革命旧址旧居转化为新课堂,把丰富的实物史料转化为生动教材,在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首府革命烈士陵园、箭厂河乡红田等重要地点,教师们的生动讲解和精彩点评,大大增强了培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2访谈教学

以“大别山红旗不倒”为主线,采取主持人与嘉宾访谈、问答的形式,讲述大别山革命故事,配合使用音频、视频、幻灯片等技术手段,帮助学员理解“大别山红旗不倒”的时代价值。教学内容新颖、真实,嘉宾的访谈朴实感人,使学员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让学员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得到感悟和启示,达到以史育人、以情动人的教学目的。其中大别山劲松――刘名榜,由主持人与大别山“红旗不倒”的标志性人物――刘名榜的小孙女刘小妹和四孙女婿张予川对话,讲述革命前辈刘名榜的感人事迹。大别山满门忠烈一家人,由主持人与大别山著名跳崖女烈士――晏春山的外孙黄德跃对话,讲述其一家6人参加革命、3人英勇牺牲的动人故事。

1.3体验教学

以“探寻红色足迹、接受群众教育”为主题,让学员体验革命情境,感悟革命精神;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基层实情,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提升工作本领。“穿红军服,走红军路”,让学员感受革命艰辛,体验革命先辈坚定信念的高尚品格,培养团队精神。“走‘志仁小道’,听英雄故事,承先烈遗志,强党性修养”,让学员重走新县第一位共产党员、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牺牲的首位县委书记――王志仁,当年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时所走的崎岖山路,将红色拓展训练与绿色生态体验有机结合,让学员在感受革命先辈不畏艰难险阻、坚持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的同时,领略大别山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体验生态文明。“入农家,体民情,接地气”,安排学员入住农家,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基层实情,体验大别山民俗风情,增进群众感情。“跨越江淮岭,重走红军路”,组织学员到红十一军三十一师的驻扎地、战斗过的地方――江淮岭,体验红军的战斗生活,感受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领略长江、淮河分界地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

1.4红色故事会

以红军后代、烈士后人、将军子女为主讲人,真实讲述革命前辈的故事,使学员在故事中了解历史,在故事中感受精神。《爸爸的故事》,由开国中将范朝利的女儿,总医院普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范西红讲述其父亲“反对向组织伸手、反对占公家便宜、反对搞特权”,从严要求自己,对亲属子女言传身教的感人故事。《群众、群众利益和共产党》,由开国中将吴先恩之子,《人民铁道》报社总编室原首席编辑、经济部原副主任、特刊部原副主任吴铁壁,以大量生动的事例向大家讲述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关系。

1.5激情教学

又叫模拟破冰――红色国民大会,将学员分成三队,分别组成鄂豫皖根据地三大起义后成立的三支红军部队:红十一军31师、32师、33师,开展集体活动,让大家相互熟悉,消除陌生感,增强团队意识。唱红色歌曲,组织学员学唱大别山经典红歌,体验革命战争年代激情燃烧的情怀。

1.6音像教学

主要放映电影《五更寒》、纪录片《猛将传奇――和尚将军许世友》、纪录片《大别山的儿子》、电影《风雪大别山》、电影《挺进中原》等。

1.7情景再现

观看情景剧《红色大别山》,分序幕、唤醒、骨肉情、坚持、终章五个部分,以舞台剧的形式再现了吴焕先闹革命、周大娘用唯一的儿子救王树声、刘名榜坚持大别山游击斗争等历史故事,展现大别山革命历史,讴歌了大别山人民坚守信念,为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而前赴后继、牺牲奋斗的革命精神,让学员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大别山厚重的革命历史和风土人情。

1.8课堂讲授

有六个精品课程:由开国上将李克农之孙、总政治部原政研室主任李凯成讲授《红色管理》(或《群众路线》),原中国人民总参宣传部研究员、红色理论知名专家王立华讲授《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与领导艺术》(或《的领导艺术》),信阳党史专家讲授《大别山革命史与大别山革命历史地位》和《大别山精神及其现代价值与启示》。

上述各类教学方式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生动直观,使学员多次身临其境,多方面感同身受,不间断地接受精神洗礼,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培训效果。

2大别山干部学院教学形式的特点及效果

2.1大别山干部学院教学形式的特点

2.1.1最大限度挖掘利用自身宝贵资源

在教学资源开发上,以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首府新县为中心,涉及河南、安徽、湖北三省,空间上覆盖大别山各个地区,时间上包揽大别山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教学资源体系,初步形成点线面网状分布的现场教学点新格局。为抢救大别山不同革命时期宝贵的革命资源,学院以现代传媒手段,采访健在的老红军、老干部,力求以大量的鲜活生动的史实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再现大别山革命重要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决策,切实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2.1.2因时因地,科学设置班次

在班次设置上,以短期培训、专题研究和小班教学为主,开设有3天、5天、7天等菜单式课程表,供不同学员选学;在培训对象上,既有党政干部,又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军队干部。大别山干部学院建设以来,已成功承接了省委党校市厅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总部班等65个班次,截止到2014年7月培训学员5000余名。培训效果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的肯定,特别是受到了学员的好评。

2.1.3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专兼结合的方针,通过切实有效的培养措施,全力实施“名师工程”计划。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大力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老将军、老红军及其子女,党政领导干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高层专家学者和新时期的先进人物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开放的师资库。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拓宽引才渠道,创新引才方式,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完善知识更新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快培养学院学科带头人。

2.2大别山干部学院教学形式产生的效果

大别山干部学院,以参观革命遗址、倾听红色故事、体验革命情境等鲜活的教学方法,将党性教育融入故事、情境、行为之中。这种尊重培训对象的主体地位,让学员在潜移默化中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学员们纷纷反映来到了这里,才读懂了“信念”两个字的内涵,心灵得到了净化,精神境界得到了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倍加珍惜。

从每期学员对教师的评测结果看,优秀率、满意率均在98%以上,学员对访谈式教学、现场教学印象深刻,评价很高,许多学员纷纷赋诗谈感想、感受。为了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要求学员在培训结束后给自己写一封书信,谈感想、谈体会、谋未来,使学员真正由阶段性学习向长期学习、个人受益向群体受益、院内培训向社会辐射的转变,得到了广大学员的积极响应和一致赞誉。

在访谈式教学和红色故事会中,无论是年纪大的,还是年轻的;无论是本县的,还是县外的;无论是厅级、处级,还是科级、一般干部,学员几乎无一人退场,更没有人交谈、走动。生动鲜活的教学形式,让党性教育深入人心。学员普遍认为所学知识能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有学员具体总结为活、新、真三个字:

“活”:一是授课不拘一地,授课地点涉及河南、安徽、湖北三省。几天时间里,辗转新县、光山、湖北红安,教学点上还有罗山何家冲红25军长征出发地、大悟县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等。二是不争论英雄人物所属地。在过去听讲课时,有时总争论英雄人物所属地。但大别山干部学院教学实事求是,视野宽广,共同缅怀、研究、弘扬大别山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相信这些对今后的宣传和影响都会有长远的意义。三是形式不限于课堂。多角度、多层面演绎大别山革命史,让历史与现实相通,让学员真懂,真信,真用。

“新”:有创新思维,敢于创造特色,创造品牌,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感染。访谈教学、红色故事会、“红色足迹”体验式教学、“入农家,体民情,接地气”体察式教学等,创造了品牌课程,增添了吸引力。

革命传统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遂宁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从四个方面入手,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群工作上水平。

优化组织体系,实现组织联建。在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的同时,同步开展工会、共青团、妇女等组织的组建工作,对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党组织为核心,建立群团组织,以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工作联动。工作做到“三合三分”。“三合”即:在研究党群工作时,合为一体规划部署推进;在党群组织有重大任务时,党群组织合在一起参与;在党员职工有困难有问题时,党群组织合力一同协调解决。“三分”即:组织生活分头进行,组织发展分头研究,人员管理分头实施。同时,加强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大力选派党群工作指导员,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新党员发展工作和党员教育管理,指导群团组织组建和开展活动,达到组织建立和工作全覆盖。(叶虎)

阆中市:“党务红领”进驻规模以上非公企业

为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8月以来,阆中市采取“一推、双选、一考核”的办法,在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遴选了10位退居二线干部“带薪”进驻10家规模以上企业,从事党务工作,成为“党务红领’:他们的经验是:领导重视,夯实基础,确保“党务红领”向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派得出”;严格标准,重视培训,确保“党务红领”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站得稳”,明确任务,把握重点,确保“党务红领”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喊得响”。(罗英杰)

巴中市: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培训党校主体班学员

为加强党员干部革命传统教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切实把争先创优活动落到实处,近日,巴中市委组织部组织党校主体班学员120人前住省委组织部授牌的爱国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学员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歌唱红歌、重温入党誓词,并参观了博物馆展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参观中学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词,详细记录珍贵的展示资料,仔细浏览着每一幅革命先辈和烈士们留存的老照片和历史资料图片。通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张张感人的历史图片,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大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的人生追求。图为党校主体班学员到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苏伟)

乐山五通桥区:组工干部“四学四比”带头创先争优

乐山市五通桥区委组织部以“四学四比”活动为载体,激发全体组工干部带头创先争优:学理论比觉悟,学业务比技能,学传统比奉献,学先进比差距。他们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和“基层夜话”活动,带头建立基层工作联系点7个,结对帮扶22人;欠,落实帮扶物资40余件、1.5万余元,协调解决问题17个。(陈智良黄霞燕)

射洪县:依托党校电大打造教育培训平台

近日,“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揭牌仪式暨电大发展座谈会在射洪党校隆重举行,标志着射洪电大跻身全国一流基层电大之列。近年来,射洪电大始终坚持“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措施,打造品牌’'自勺办学方针和“学习改变命运,教育就是服务”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射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办学能力和发展活力,着力构建起职前职后一体、学历非学历并举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体,成人教育、电视中专并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模式,提升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成为本地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学校先后荣获“四川省教育厅质量评估优秀奖”,“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电大先进单位”,“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等殊荣。截至目前,射洪电大已培养本科生1800余人,专科生4200余人,中专生3600余人,教育培训干部人才上万人次,成为射洪县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白怀湘)

合江县:编织“三链条”促进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

革命传统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三大课堂;构建

一、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课堂的新要求

1.国际方面。多极化趋势明显,地区性经济、政治、军事合作加强,美国依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我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总体稳定,但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围堵与遏制,处于半月形包围中。世界总体形势和平稳定,地区性局部战争不断,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恐怖组织局部猖獗,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新的挑战。

2.国内方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时期,国内形势稳定,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复杂,各种不良势力想方设法进行渗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局部泛滥,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试图挑起地区和民族矛盾,安全稳定任务责任重大。

3.社会角度。社会形态向全面信息化方向转变,信息化在未来的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和斗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美国对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展现的现代军事战斗力令人深思,预示着信息化战争将成为未来军事战争中的主要形态。

4.高校方面。从2007年起,大量90后学生进入高校学习,90后学生将成为高校学生主体。他们好奇心强、知识面广泛、信息处理能力高,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他们个性化强、责任感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二、高校国防教育课堂发展现状

1.主要内容。《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全民国防教育大纲》规定,高等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防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与技能,树立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适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高等学校应当设置国防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国国防概况;世界新军事变革与军事高科技知识;信息化战争知识;国际战略格局与我国安全形势。时间不少于35学时,高等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之外,应积极开设国防教育选修课,举办国防知识讲座。高等学校应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实际训练时间为=至三周,高等学校应经常在学生中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

2.实施的具体情况不容乐观。当前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传统的国防教育有两种基本形式:军事理论课程教育和军事训练教育。军事训练普遍安排在第一学期,之后不再系统进行。据调查,截止2004年10月,广东、湖南两省的高等学校50%以上没有开设军事理论课;已开设军事理论课的高校中没有一所学校按《大纲》规定36学时开足,达到20学时学校只占32%。从军训教材订购使用情况看,两省高校订购比例只占应订数的47.2%,52.896的学生没有教材。各高校将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军事技能训练上,军事理论课教学处于应付状态。即使在军事技能训练中,也有很大差距,许多学校更看中通过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作风养成,在课程的实施安排中,强调的是队列训练、内务整理和射击训练,甚至部分民办高校不进行射击训练。

3.实施效果有待提高

(1)大学生的满意度不高。有数据表明,社会和媒体是我国高校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要来源,其次才是学校和老师,这说明国防教学并不是大学生获取国防信息最主要的途径。这说明高校在国防教学中有所欠缺,效果不佳,认可度不高,高校国防教育需改进和加强,提高大学生的满意度;另外,我们可以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其他教育途径的特点和专长。

(2)军事训练效果偏离。在军训效果的评价中,冯虹的调查显示,有34%的人认为“体能得到了锻炼”,27.5%的人认为“培养了坚强意志”,17.5%的人认为“培养了协作精神”,16%的人认为“提高了自理自立的能力”,15.6%的人认为“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14.4%的人认为“增长了国防知识,培养了国防观念”,还有7%的人认为“没有多大收获”。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印发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教体艺(2007)7号)中规定,军事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磨练意志品质,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军事训练仅仅让14.4%的人认为“增长了国防知识,培养了国防观念”,实际效果与根本目的出现偏差。

(3)国防教育模式有待创新。目前,各高校国防教育以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课程为主,国防讲座为辅助。一是,军事训练普遍存着“内容单一”、“内容枯燥”等情况。这一方面因为军事训练本时间短、任务重。除了基本的队形等训练外,无法开展更深入的训练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无法突破;另一方面,观念僵化,各高校在组织集中军训时,大都约定俗成,凭着老感觉、老思维、老经验运作,认为计划只是用于上报,用不着太细、太认真,有的在制定计划时,片面强调学生必须在计划时间内完成队列、轻武器射击、战术及方队等课目的训练,认为军训就是让学生吃苦没有重视国防知识尤其是国防观念的灌输和提高。二是,国防教育课程形式简单呆板,课程目的决定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影响着教学途径和形式。冯虹的调查显示,国防教育形式在大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35.0%的人选择“防空演习、逃生技能训练”。34.5%的人选择“听取知识讲座和形势分析、观看教育纪录片”,23.9%的人选择“军事体能训练、军事技能比赛”,18.896的人选择“参观国防科技成果展”,16.296的人选择“多媒体教学、网上交流答疑”,14.3%的人选择“有奖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目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教材不一、内容雷同,以纯理论介绍为主,在形式上依然采用普通的课堂讲述模式,未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三、高校国防教育三大课堂模式的构建

1.正确处理高校国防教育课堂中稳定性、系统性、开创性的关系。《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对国防教育的内容形式已经做出了十分详细的规定,这一规定是符合我国具体国情和高校发展现实情况的,可以说高校国防教育体系从“有章可循”的角度已经是成体系化的,从稳定性来看,目前国防教育的内容,如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中

国国防概况等都已经经过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具备了规律性特征,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具备一定的稳定性。我们还应看到,国际和国内的形势不断发展变化,高校国防教育的主体也是动态的,应该尝试和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用创新性思维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这样圆满的完成高校国防教育的各项任务。

2.总框架。各高校立足学校本身,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学校发展现状制定国防教育体系。将军事训练、国防教育课程、军事理论课程、国防知识讲座、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活动整合成为三大课堂,互辅互助、共振共赢,贯穿大学始终,圆满完成国防教育各项任务。

3.具体思路。第一课堂包括大学生集中军事训练、日常训练等;第二课堂包括国防教育课程、军事理论课程、国防教育选修课、国防讲座、国防教育主题活动等;第三课堂包括模拟演练、实践性教育、社会性军事教育等。

(1)立足第一课堂。充分利用大一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好的特点,除了日常训练外。增加军事情境模拟、演练,将军事理论渗透进训练,增强军事训练的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开展适度军事训练。一方面强化他们的国防意识;另一方面增强他们的体制,提高意志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生动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以课程教育为主。西点军校第30任校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课程建设中一直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必须精选课程;二是教学内容现代化。他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是停止不变的,因此西点军校必须精选课程,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使学员所学知识跟上日趋复杂、不断变化的世界形势。,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坚持统一原则基础上的多样性,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统一的培训,鼓励教师采取体验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满意度测评,随时掌握课程教学状况,及时改变落后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

(3)拓展第三课堂。当前的高校国防教育存在“形式单调,手法单一”、“内容空洞”、“渠道不畅,宣传不到位”、“知识陈旧、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造成了大学生普遍对国防教育兴趣不高、参与性差、教育效果不佳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开设第三课堂,实现国防教育从学校到社会的延伸。

第一,深入军营。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一个“军人梦”,这也意味着让大学生走进军营有着很强的兴趣基础。大学生深入军营,体会军旅生活并与崇拜多年的军人共同生活和工作时,可以学习无私奉献的博怀,激发爱国意识,增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报效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忠于党、忠于人民、纪律严明、勇于献身的良好政治素质。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并非所有的学生和学校都有机会参与,可以通过每年公开征选的方式选取少部分学生参与,通过学生的个体带动、军营报告等方式传达到普通大学生身边。

第二,深入革命教育基地。每个省份,甚至每个城市,都有纪念意义的革命教育基地,这为学校开展革命教育活动提供了现实可能。充分利用就近的旅游资源,寻找具有历史和军事意义的革命纪念场所,组织学生学习革命历史、军事思想、军事战略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使他们在了解革命史的基础上,明白社会主义制度是几代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直观感受革命老前辈在战争年代里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从而肩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效国为荣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种特殊的课堂上,同学们在长见识的同时普遍受到了一次难忘的革命传统教育、吃苦耐劳教育、组织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价值观教育。

第三,深入社会,开展社会性国防教育自我发展模式。依然通过“走出去”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拟定国防教育主题。通过“项目制”的模式向大学生公开“招标”,选取若干个团队,深入农村、深入城镇社区、深入革命根据地、深入老区,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向村民、居民宣传国防教育相关知识,实现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上海革命史资料与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近代中国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中山学社

苏区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