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范文第1篇

本文要叙述的,就是围绕着这首《沁园春・雪》的发表,所发生的有趣故事。

1.“东征战役”前发出时代强音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12月,刚刚在陕北站稳脚根的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红军“东征部队”由长县出发,2月挺进至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进行了为期16天的休整,并了《东征宣言》,将红军奔赴抗日的消息通电告知国人。2月23日,红军以“中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司令员、政委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了“东征战役”。

在袁家沟的那段时间,经常彻夜不眠,他伏在小桌上,凭借如豆的烛光,谋划着红军东征的战略部署。此时陕北普降瑞雪,袁家沟的山岭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中。工作了一夜的信步走出窑洞,远远望去,高原似蜡象奔驰,山峦似银蛇起舞,一泻千里的滔滔黄河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目睹了雪后初晴的高原风光,一首《沁园春・雪》在的笔下流淌而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沁园春・雪》中,有扫六合,并诸侯,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始皇;有北控朔漠,西征匈奴,命张骞出使西域,令名将飞度关山的汉武帝;有一统江山,创造了巍巍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有在五代纷争中再度统一华夏,建立了赫赫功名的宋太祖;有策马弯弓,驰骋草原,曾建立横跨欧亚大陆庞大帝国的成吉思汗。这些中华民族的骄子,用他们的赫赫功绩讲述着东方巨龙的灿烂辉煌。请出这些历史人物,当然不仅仅是为了炫耀祖宗的功业,他的真实用意是要在历史的比较中,抒发出“数风流人物,还看共产党人”的时代强音。因为,中国共产党正在率领中国人民开创史无前例的新的民族奋斗之路,而这条道路将通向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难以企及的更加光明的未来。

2.赴重庆,词撼山城

1945年8月,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中国共产党人希望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国家;而则妄图凭借军事上的优势,维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制统治。在半个月内,连续3次电邀中共中央主席到陪都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的如意算盘是:肯定不敢到重庆来。

丝毫没有谈判的诚意,他根本没有料到真的会来。甚至连一个具体的谈判方案都拿不出来。而中国共产党不仅拿出了具体的谈判方案,还在军队、解放区政权等关键问题上作出了重大让步。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国共双方代表于1945年10月10日正式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在重庆谈判期间,与李济深、柳亚子等左派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一起,相聚共商国事。席间应诗人柳亚子的一再索求,于10月7日将9年前创作的这首《沁园春・雪》录赠给他。柳亚子读罢,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雄视今古,委为巨制,为咏雪绝响”,尊为词坛“第一国手”,并立即和了一首,连同原词一起送请重庆《新华日报》发表。报社考虑到发表原词须经他本人同意,故只将柳亚子的和词在11月11日《新华日报》上刊出。

在10月7日书赠柳亚子的这首词是写在一张“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未题上款,也未署名。后来应柳亚子之请,在柳亚子的纪念册上又题了一次。上款:“亚子先生教正”,下款:“”。

10月25日至28日,柳亚子与青年画家尹瘦石在重庆渝中区中苏文化协会举办了“柳诗尹画联展”。柳亚子将书赠的《沁园春・雪》的两个手迹公开展出,引起了轰动。

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主编吴祖光抄得《沁园春・雪》,读后十分高兴。决定在他主编的11月14日的《西方夜谭》上刊出,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却遭到当局的严厉斥责,被指为“为匪张目”。

11月28日,重庆《大公报》在显著版面,以《转载两首新词》为题,全文刊登了《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即在重庆引起不小的轰动,人们争相传诵,好评如潮。为了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不惜身系天下之安危,冒险亲赴重庆谈判,他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已深深打动了社会各界,为人们所广泛称道。而《沁园春・雪》一词又充分展示了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进一步征服了民心,使人们从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雄视古今的豪放词作,震撼了整个山城,感染了全中国。

“诗词唱和”彰显和平、民主与进步

《沁园春・雪》被转载后不久,重庆《新民报晚刊》在“社会新闻”栏上,以《一阕〈沁园春〉,词人寄感慨》为题,刊出第一位起来“步韵唱和”的爱国民主人士、国内财政专家崔敬伯的和词。这首和词的原稿标题是:《蒋管区所谓的大后方――调寄〈沁园春〉》。行文犀利,入木三分。刊出时被编者删去了标题,并对词句作了某些修改。

紧接着,重庆《大公晚报》副刊《小公园》栏目,将崔敬伯和词改题为《沁园春》重新发表。词前由作者写了一段“小序”:“顷者读报,见近人多作《沁园春》体,怅触衷怀,辄成短句。顶天立地之老百姓,亦自当有其立场也。”

从此,在广大志士仁人中拉开了以《沁园春》为题,针砭时弊,步韵唱和的帷幕。

12月10日,重庆《新蜀报》副刊《蜀道》刊出了董维熙的和词。

12月11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全文刊出了郭沫若和词:

国步艰难,寒暑相推,风雨所飘。念九夷入寇,神州鼎沸;八年抗战,血浪天滔。遍野哀鸿,排空鸣f,海样仇深日样高。和平到,望肃清敌伪,解除苛绕。

西方彼美多娇,振千纫金衣裹细腰。把残钢废铁,前输外寇;飞机大炮,后引中骚。一手遮天,神圣付托,欲把生民力尽雕。堪笑甚,学狙公芋赋,四暮三朝。

12月15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刊出了吴景洲和词。

12月16日,重庆《国民公报》(副刊)刊出了昌政的和词。

12月19日,重庆《大公晚报》副刊《小公@》又刊出蜀青的和词。

由中国民主同盟陶行知任发行人,邓初民任主编的《民主星期刊》第16期也刊出了圣徒的和词。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时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的《民主报》记者、中共党员唐弘仁,在狱中读到的《沁园春・雪》后,倍受鼓舞,也和了一首,在难友中秘密流传:

大地回春,号角雷鸣,大纛飘飘。羡北阙干戈,势如山岳;南朝金粉,尽付滔滔。皇室崩颓,皇军披靡,解放声声此日高。中原地,看旌旗招展,分外妖娆。

休云民气方娇,令绝世奸雄也折腰。笑庙堂宵小,丑形毕露;帮凶滚滚,难卖。窃国枭雄,殃民四寇,已似南山落网雕。天亮矣,喜扬眉吐气,计取今朝。

与此同时,在延安的老教育家黄齐生读到后,与谢觉哉、钱太微诸位先生也步韵唱和。

在晋察冀解放区《晋察冀日报》工作的邓拓,也步《沁园春・雪》原韵填词一首,充分表达了解放区广大军民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北斗南天,真理昭昭,大纛飘飘。喜义师到处,妖氛尽敛;战歌匝地,众志滔滔。故国重光,长缨在握,孰信魔高如道高?从头起,果凭谁指点,这等妖娆!

当年血雨红娇,笑多少忠贤已屈腰。幸纷纷羽檄,招来豪气;声声捧喝,扫去惊骚!韬略无双,匠心绝巧,欲把山河新样雕!今而后,看人间盛事,岁岁朝朝!

在昆明的缪秋沉,因为他儿子在昆明“一二・一”血案中身受重伤,悲愤之余,“摭辞步韵,聊以写忧”,也于1946年2月16日和了一首。

这些词章,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的“为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的方针”的坚决拥护。

由《沁园春・雪》引发的政治较量

统治区的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过去对所知甚少,大多以为是草莽英雄。甚至还有人相信红军过贵州时在茅台酒里洗脚的谣传。《沁园春・雪》中所体现出来的博襟、气魄和文采,不能不令众多文化人震惊与敬佩。多么符合“圣”与“王”融为一体的人格思想!治国平天下不寄予这样的“风流人物”还去何求?当知识分子为的诗词所倾倒而纷纷提笔唱和时,这种心理上的倾向性,实际上已经不自觉地为日后他们在政治上接受共产党和的领导奠定了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沁园春・雪》真的是咏雪绝响、独领了。

据说,也认为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好词,该词借古说今意境不俗。于是他找来了有“内第一笔”之称的陈布雷问道:“你看这首词是他做的吗?”尽管希望陈布雷说出“不是”二字,但是陈布雷是一个忠实于主人的文人,他觉得不能对撒谎,于是回答说:“是的。”他的回答使有点感到失望。“你觉得这首词写得如何?”“气度不凡,真有气吞山河之感,是当今诗词中难得的精品啊!”“难道就没有不尽人意之处,譬如说音韵、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方面?”“据我所知,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古代历史是非常精通的,填词作诗,对他来说算不上什么难事。”“我看他的词有帝王思想,他想效法唐宗宋祖,称王称霸。”“这个嘛,倒是有。”陈布雷小心地回答着。“那好,你赶紧组织一批人,写文章以评论诗词的名义,批判的‘帝王思想’,要让全国人民知道,来重庆不是来和谈的,而是为称帝而来的。”

为了将《沁园春・雪》造成的影响压下去,内部暗中搞了个与《沁园春・雪》比高低的活动。秘密通知各地、各级党组织,要求会吟诗作词的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并告知,将在写得好的诗词中选出几首意境、气势和文笔超过的,以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公开发表,将的词比下去。通知下达后,虽然征得数量不少的《沁园春》词,可都只是些平庸之作,没有一首超过的。这使当局很伤脑筋。

这场诗词唱和,表面上是文人的风雅之举,实际上却是一场政治较量。事后,气急败坏地对其手下文人说:“你们的声音是从腐朽的棺材里发出来的”,“比打一个大败仗还丢脸!”

而让没有想到的是,请到重庆假“和谈”,却把鸿门宴变作一个大舞台,让中共领衔酣畅淋漓地唱了一出大戏,让大后方的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的《沁园春・雪》是一首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千古绝唱。他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一时众说纷纭。

沁园春雪教案范文第2篇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张义方

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6、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7、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大雪歌》李咸用

8、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9、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0、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1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1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14、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馀雪》

15、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杜甫《阁夜》

16、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商州客舍》孟郊

17、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独酌》杜牧

1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0、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21、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村雪夜坐》白居易

22、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杨载《到京师》

23、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南朝民歌

24、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其一》

25、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馀雪》

26、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27、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

2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29、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钟陵夜阑作》韦庄

3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32、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33、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送卢员外》薛涛

34、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35、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3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8、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刘禹锡

3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0、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1、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4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43、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4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適《别董大二首》

45、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4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48、蛾儿雪柳黄金缕。——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49、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50、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51、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唐寅《画鸡》

5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

53、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54、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学刘公干体》鲍照

5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56、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57、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8、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毛泽东《沁园春·雪》

59、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白居易

60、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1、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62、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寒梅词》李九龄

6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6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66、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7、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白头吟》

6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6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0、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71、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终南望余雪》祖咏

72、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73、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王维

7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75、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7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7、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卢梅坡

7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9、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80、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1、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82、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83、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风雪中作》白居易

84、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85、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86、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长安冬日》杜荀鹤

8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88、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89、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90、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沁园春雪教案范文第3篇

(海原县第三中学,宁夏 海原 755299)

【摘 要】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关键词 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探究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入中学语文课堂,必然地把语文教学带入一个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这个整合正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加上语文课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本质特征,使之成为素质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大新亮点、新突破。

1 创新教学结构,激励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教学,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认知功能作用、自主探究、交流协作、创新工具等功能,创新教学结构,运用“主导—主体”理念,再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演译出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讲—演示—讨论—试作—交流;观察思考—范例激趣—自主探究—创新实践;设疑—练习—演示—总结—创新;加上按兴趣重组学习小组,多向反馈,培养合作精神,人机对话,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挥创造性等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意识,习惯和能力。例如《沁园春·雪》一诗的教学,设计分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

1.1 诵读

教学中,通过欣赏笔者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此课件从网络中搜集大量能表现词作内容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的朗诵、古典音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然后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沁园春·雪》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配图朗诵欣赏(有画面、音乐和朗诵)或对照朗诵(有诗词内容、音乐,有朗诵)。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研读

首先对上一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练习在电脑上进行,即时在电脑上判定成绩,即时给出提示,教师可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可加以个别指导。然后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论坛上发表,教师即时在论坛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简单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上网搜寻资料、如何展示学习结果)后,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解决问题,交流、学习结果。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读,完善学习结果,将感想发表在论坛,有学生还在课后将结果制成网页,交给教师链接到个人主页上。

1.3 鉴赏阅读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沁园春·雪》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

2 注意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语文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主体性、自学性、操作性、协作性、循序性的原则,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训练,指导学生独立探求知识,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自主研究。分组讨论之后,讨论观点汇总后发到论坛,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小组汇报。这样的模式既符合新课程标准,而且特别受学生的欢迎。例如初中语文《枣核》一课用多媒体和网络支撑,把语文搬进网络教室,采用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创新了课堂教学结构。

2.1 创设情境

(电脑主页面上以〈月之故乡〉的音乐为主,穿插表达展现祖国壮美河山的图片) 预备铃响后学生进入主页面欣赏。教师提问: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在座的同学,有哪些或者因为探亲、旅游等原因而离开过家的?离开家后,时间稍长一点,会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还会有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近《枣核》。我们看看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他做了些什么?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不嫌麻烦?[进入公共讨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在《月之故乡》的音乐声中齐读课文,思考后进入公共讨论区,交流大家的答案,将学生在公共讨论区的问题分析整理,在小组聊天室的主题上。

2.2 合作探究

教师启发:课前老师布置了作业:假如你是老师,在教《枣核》时,你会让学生首先了解什么?请你以老师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老师将大家的问题进行了整合,请大家进入合作探究页面,这里有五个专题讨论区,请大家结合对文章和背景资料的思考,将你的思考发表在专题讨论区。浏览课文与背景资料,在专题讨论区发表、交流对专题的探讨,展示自己的成果。

2.3 自主探究

教师简要小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我们来进行深层的自主探究:(1)亲近文学: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乡爱国则是人类众多美好情感之一种。在这个方面,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给我们保留了众多优美的诗篇。我们在课内外还读到过哪些表现思乡爱国这一主题的作品?请列举并结合课堂学习的收获谈谈你的感受。(2)设身处地:除了文中提及的通过布置家乡味道的环境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外,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呢?请通过网络搜集海外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方式,给文中的“友人”写封信,告诉她《除枣核之外……》。选择一个专题,浏览相关网页,在专题区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每个专题老师都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如一些思乡爱国的诗歌,如一些海外游子表达爱国之情的新闻,同学们可以浏览教师提供的资料,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网络中查找,然后在探讨区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针对同学们遇到的问题作出适当的指导,发表自己的自主探究专题的看法。这个环节集学生语文表达、思维训练、人文社会、思想教育、综合实践于一身,同学们乐于参与,善于实践效果很好,帮助同学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模式,对他们后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沁园春雪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 兴趣重点 难点 训练

随着电教媒体的日益普及和各级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投入的高度重视,现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已广泛地进入到中小学教室中,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教学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音、录像、电影、投影、挂图及电子计算机等设备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将传统单一传授的教学模式变为多渠道传递教学信息的模式,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真正做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下面,笔者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提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有关器官处于活跃状态,发动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自己主动、自强不懈地进行学习。导入新课时,笔者常运用电教设备投影一些图片或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录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先投影几幅白杨树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互相讨论这些树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作家眼中这些树的特点和如何描写这些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课本里去,并且很有兴趣地阅读和思考起来。这样运用图片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讲的词《沁园春・雪》,先播放一段北方大雪纷飞的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下雪天的情景是怎样的,并思考如何才能把这些情景表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归纳作者眼中的雪景和表达这种雪景的方法,从而较好地掌握文章内容。由于运用多媒体设备,使这种对南方人来说较新奇的雪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学习起来非常投入,热情非常高涨,效果特别好。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屏幕上出现的内容对象也注意进行有趣味的设置,如文字的呈现就有字形、字体、颜色、进出动态效果、声音配合等诸多变化,再加上恰当使用更加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动画和视频技术,使整节课自始至终都能强烈地吸引住学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每节课都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由于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极广,有许多知识、内容超出学生甚至老师的经验范围。如讲述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上地球之巅》,讲述去南极探险的《伟大的悲剧》等,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单凭老师的言语讲授,势必会显得较枯燥单调,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而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就能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有趣,让学生从感性入手,达到理性认识,从而化困难为容易,化抽象为具体,重点和难点会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朱自清散文《春》中的“写景中虚写的作用”这个知识点,笔者先投影几幅桃花、梨花、杏花的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些花朵的鲜艳夺目,美丽诱人,然后再投影几幅挂满桃果、梨果、杏果的令人垂涎欲滴的果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果子是从哪里来的?能结果的花朵好不好?这样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作者写眼前仿佛出现很多果子,其实是为了更突出眼前这些花朵的美好这个中心,从而也掌握了“写景中虚写的作用”这个知识点。又如讲授竺可桢《向沙漠进军》中沙漠危害人类的两种主要方式:“游击战”和“阵地战”这个内容,由于学生中绝大多数没接触过沙漠,理解起来有些难度。笔者就配合课文内容播放了电影《焦裕禄》中焦裕禄视察和治理沙漠时的一些录像片断,并据画面内容现场讲解,使学生对“游击战”这种“散打式”进攻和“阵地战”这种“步步为营式”进攻有较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较容易地化解了这个知识难点。

3.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加大课堂的训练密度。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事先将较多的知识信息编排在一起,到需要时再快速地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向学生输出,因而可以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增加课堂的知识容量,加大课堂的训练密度。笔者常常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事先设计好一张张的幻灯片,需要什么内容幻灯片,就及时地投影出来,非常方便快捷。如讲《安塞腰鼓》时,就放映一些安塞腰鼓表演的的情景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安塞腰鼓有直观、形象的感受;讲《口技》时,就播放一些现代口技表演艺人口技表演的录音,让学生对“什么是口技”有生动、清楚的认识。讲完的词《沁园春・雪》上片时,就根据考试的题型投影下面练习题,让学生用练习本写出题号和答案。阅读《沁园春・雪》上片,回答下列问题:①选文文体是________。“沁园春”是本文的_________。“雪”是本文的_______ 。②选文写景顺序是______ 。③选文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请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④选文有很多词用的非常好,请举一例并说明其好在哪里。⑤你认为作者对眼前的雪景抱什么感情?请举一例说明。这样做练习,既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又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和进行更多的练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笔者通过收取部分学生的练习答案在多媒体展示平台上展示的方法,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做到查漏补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通过对学生书面作业的展示,并进行评价、指导,起到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规范化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语文考试的方向由注重课内基础知识的考查转变为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课外文章阅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训练。笔者常常运用幻灯片把一些课外文章及阅读思考题投影出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阅读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此处,笔者还在作文指导、小测、复习时运用多媒本技术,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要点

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确实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如果使用不恰当,不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度”。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较好的辅助工具,并不是教学的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为追求使用多媒体而去乱用、滥用,形成新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笔者在听一些老师多媒体课时,时常觉得那些老师的课件做得非常生动、形象,声、光、影、图,层出不穷,课堂气氛异常热烈,但正因媒体太多,令人目不暇接,往往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能集中精神掌握教学重点,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沁园春雪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经典诵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5至6年级的阅读作如下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可见,经典诵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经典诵读中,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此,笔者在六(1)班开展了词的经典诵读活动。下面,笔者结合案例,从六个方面谈谈师生经历经典诵读之旅的收获与感悟。

一、了解一段历史

2014年年初的一天,天空阴沉沉的,午后竟飘起了小小的雪花,尽管很小,却给正在上课的同学们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与欣喜。趁着兴致,师生一起吟诵起了的《沁园春・雪》。

的《沁园春・雪》被公认为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诗词作品之一。为更好地引导学生赏析,师生先一起初读,再了解创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1936年2月,国共进行了重庆谈判,立即发表了这首笑傲史上明君大帝,叙说中国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显示出建设好江山的强大信心的千古名词。重庆上下轰动不已,大江南北争相传诵。一时间,中国共产党在社会各界人士心中分量骤然提升。这令大为愤怒,调动了几十个御用文人作词“围攻”。可惜他的那些御用文人修养上过分着眼于个人得失,缺少为江山增添秀色的胸怀情操,文字里只吟些春花秋月,于是这场“围攻”只能草草地落败收场。

了解了这段历史,孩子们再读这首词时,就更能体会前无古人的巨怀与气魄,朗读时也就有了更多的豪情与气势。

二、体会一片情怀

前段时间,在诵读李煜的《相见欢》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同学们被题中的“欢”字所迷惑,在朗读时语调高扬,语气轻快,完全误解了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于是,师生一起首先了解李煜及他创作该词的背景,大家豁然开朗,原来该词是作者借以宣泄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的。然后再省掉题目来读词,同学们便能很好地抓住“无言”读出词人此时无言胜有言的孤寂与凄婉;抓住“残月”“梧桐”“深院”“清秋”读出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悲伤。最后,再来读题目时,大家的语速和语调明显起了变化。此时教师抓住时机追问:“既然李煜此时是如此的凄苦,为什么题目还要写‘欢’呢?”同学们思考片刻后,有的说李煜现在是无奈至极吧,只能强颜欢笑;有的说这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他是以“欢”来衬托内心的“悲”。师生交流至此,已无需教师作更多的评说,同学们对词人的一片情怀已体会得淋漓尽致。笔者不由得带头鼓起了掌。

三、感悟一段人生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一生饱尝人间甘苦。她把人生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化为一段段饱含深情的文字,咏唱出一首首不朽的幽婉词曲。可以说,李清照的每一首词,就是她的一段人生。

作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词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尤其是其写作技巧及意蕴。相反,一些词曲背后的故事却总能勾起他们无限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很好地了解词的内容及词作者的情感。

基于此,在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时,笔者先从读通顺词入手,再让同学们找出词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个字,大家很快找出了“愁”字。笔者接着追问:“作者为什么而愁呢?”这下学生就找不着北了。于是,笔者介绍了李清照创作该词的背景故事,即婚后与丈夫分离,在重阳佳节即兴创作此曲以表达思念之情。这时,有学生质疑:“既然李清照和自己的丈夫感情这么好,那他俩为什么要分离呢?”听到此言,笔者知道此时学生已对李清照的生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边介绍李清照,边引领同学们赏析她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词。从少女时期创作的《如梦令》《双调忆王孙》,到与丈夫赵明诚结合,遭遇种种磨难,新婚分离,相思难挨创作的《一剪梅》《醉花阴》;从遭遇“靖康之变”,途经项羽庙,作《夏日绝句》,以表达爱国之情,到丈夫早逝,孤苦伶仃,一首《声声慢》成了她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当同学们边听着词人那坎坷的人生故事,边赏析着一首首冰莹玉润的词时,内心早已被女词人那杰出的艺术才华以及那“凄凄惨惨戚戚”的人生境遇所深深感动了。最后,师生一起把李清照的六首代表作连起来诵读,大家仿佛置身于八百多年前的宋朝,眼前仿佛呈现那红藕香残、那满地黄花、那鸥鹭分飞的情境,耳畔仿佛响起词人那一阵阵深深的叹息。

可见,一首词只要用心赏析,就能赏出一个个故事,悟出一段不凡的人生,这就是词的独特魅力。

四、体验一种意境

为引导学生能全面、深入地体验词的意境,在诵读、赏析完一部分词后,师生一起作了整理、归类。以落花意象为例,笔者和学生一起体验意境。

先出示一组落花词:《蝶恋花》《浣溪沙》《卜算子・咏梅》《青玉案・元夕》《一剪梅》,然后师生细细品读,找出它们在描写对象上的共同之处。然后思考:“落花这种意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有的说有些萧条,有的说很悲凉,还有的说带有无奈的感觉。接着笔者总结:“落花,虽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自然景象,但在词人的眼中,它却以忧伤之美带来了更多创作的灵感及感情的慰藉,有的借落花感叹春光不再、青春不再,有的借落花表达怀念之心、闺怨之情和命运之观。因而,落花便由一种单纯的自然事物,转变为了一种富有丰富艺术内涵的意象。”随后,大家再次来体验这几首词的意境,侧重体验了落花词的代表人物晏殊的作品 《浣溪沙》和欧阳修的《蝶恋花》。同学们在一次次的交流、赏析、体验中,不断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也激发了对词的兴趣。

五、鉴赏一种艺术

以《沁园春・雪》为例,笔者引导学生鉴赏词的文学艺术。

《沁园春・雪》是最具挑战的词之一。笔者在诵读最后引导学生细细鉴赏那独具魅力的文学艺术。如格律中严格的排律要求,“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与“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对仗,“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与“唐宗宋祖,稍逊”对仗。再如,句尾押“ao”或“ang”韵,很有节奏感。这些韵律与对仗的句式更凸显了作者强大的文字驾驭能力。同学们在鉴赏中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再次读来更觉朗朗上口。

六、走进一个时代

有人说,只有一个唯美的时代,才会出现一种绝美的艺术。词,不仅是一种文学体裁,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始于梁,形成于唐而极盛于宋。

在赏析宋词前,笔者先让同学们猜猜:“为什么词到了宋朝便能达到鼎盛呢?”大家一下子来了兴趣,有的说大概宋朝皇帝很喜欢词吧,有的说可能是宋朝经济比较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了,才有闲情雅致来吟诗作赋吧。在一番猜测后,笔者才作最后总结:“这大致可概括为三点,一是宋朝是一个重文抑武、优渥文人的时代;二是宋代形成了长治久安、商业繁荣的新局面,为宋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通过柳永和苏轼两大词人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学们有了这样的整体认识,再来诵读宋词时,便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时代感。

当然,经典诵读之旅才刚开始。我们说,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通过历史的沉淀,它仍能动人心魄,并为之感怀,为之倾情……因此,笔者坚信,词这一千古流芳的璀璨经典,一定会成为我们风雨人生路上最好的伴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相关期刊更多

钦州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钦州学院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警后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