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会经济审查制度

工会经济审查制度

工会经济审查制度

工会经济审查制度范文第1篇

一、事前审计的涵义 事前审计通常是由本部门、本单位的专业审计人员,在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按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对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决策计划合同以及预测效果的审计工作。它是从企业的内控制度、生产经营计划的编制中以及有关的决策或合同中去发现问题,并督促各有关单位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可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事前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生产经营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方案、采用新技术和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管理的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分解落实,各环节完成任务的考核和评价制度奖惩方法,单位所签定的各种合同等。 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一般讲,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构成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部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内部控制是交叉结合形成各项经济业务完整的内控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按经济业务进行检查和按业务部门进行检查。 1.按业务进行检查,是指对某一项业务活动的全部处理过程所进行的检查。即检查整个业务处理控制制度程序是否完整和衔接。包括: ①审查材料收发业智力投资内控制度。 ②销售业务的内控制度审查。 ③工资结算业务内控制度审查。 ④审查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控制度。 ⑤会计核算内控制度的审查。 ⑥审查往来结算业务的内控制度。 另外,专项资金业务、工程项目业务和固定资产等内控制度均为可审查的对象。 2.按业务部门进行检查,是指对某一业务部门的某方面业务控制程序所进行的检查。检查某一业务部门内部控制状况,而不是查证某项经济业务的全部处理过程。如对开发新产品管理控制制度的审查,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在政策方面,新产品及其研制技术是否符合国家经济技术政策,是否符合国家技术改造的总体规划,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资源合理使用,保护生态和人民健康的要求。其次,在组织机构方面,新产品的技术要求、研究设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是否严格执行进度。最后,在财务成本方面,审计人员应要求研究设计部门及时正确地报告费用支出情况,并比较预算与成本之间的差异,判断新产品的效益前景。 三、决策审计 决策是企业的核心问题。开展决策审计,可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决策审计是由专业审计人员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生产经营决策的活动,包括对决策的程序、方法、基础资料及其结论进行审核检查,以评价和鉴定决策结论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决策审计可具体分为生产经营决策审计,采用新技术开拓新品种决策审计,投资决策审计。 四、计划审计 在经济体制不断深入改革的形势下,企业的计划管理是根据市场调节和国家有关的经济政策来组织进行的。企业经营计划的审计,以审查年度计划为主。其主要内容有:审查计划的科学合理性,即计划编制的依据、组织、程序的科学合理;审查计划前后年度和相关计划之间的衔接性,比例、数量的内在平衡性;审查计划可行性。各种计划的审计,包括: 1.生产计划审计。 2.质量计划审。 3.流动资金计划审计。 4.销售计划的审计。 另外,还有开发新产品计划审计、成本计划审计等。 五、合同审计 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经济合同法及涉外经济合同法是经济合同审计的主要依据。经济合同审计是根据经济合同法及有关经济法规的要求,由专职审计机关或人员对合同当事人履行权利义务的状况进行检查与评价,以确定或解除有关法人应负的违反经济合同的责任。对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管理、纠纷及违反责任的审查,是经济合同审计的主要内容。商品合同与劳务合同审计包括: 1.购销合同审计。 2.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审计。 六、达标审计 达标审计是生产工程专业审计。它是针对一些新建、扩建企业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经济效益较长时间达不到设计能力的单位进行审计。其工作方法以企业的设计方案为基础,审查实际生产情况,包括以原材料供应、设备技术、生产工艺、劳动组织、生产调度、奖励分配等方面和各生产环节进行审计。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各个环节实际达到的指标从低到高分档次进行排列和分析,找出各档次指标操作的特点和问题,然后有计划地总结经验在各环节组织推广。

工会经济审查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审计 内控制度

一、前言

审计是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对象进行审核查证。通过收集、鉴定、判断证据,以判断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件,以及反映经济活动有关资料真实性和正确性的一种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加强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管理,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财务审计的作用

1.审查企业会计和其他经济资料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记录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合规性,核实查证其是否符合实际发生的内容,有无弄虚作假或非故意的差错,适用法规、准则是否正确等,同时还可以审查评价被审计企业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有无存在违反财纪法纪、损失浪费、贪污盗窃及其他违反经济、财政法规等的行为。

2.促进廉政建设的需要

克服现象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成败的一项长期斗争。要有效地遏制和惩治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腐败问题,除了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外,还应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并使这项工作法制化、日常化。

3.揭露企业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

会计资料及其他各种经济资料,应该真实、正确、合理、合法地反映经济活动的事实。但不少企业的经济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着有意造假现象,以图掩饰非法的经济行为。通过审计的检查监督,不仅可以揭露出经济资料的错误和舞弊,而且还可以揭发经济业务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从而进一步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和考查有关管理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4.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通过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影响被审计单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并针对问题的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这样就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改善物质技术条件和人员管理素质,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三、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依据

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依据作为审计人员据以对审计对象做出判断的根据,包括:

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如会计法、审计法、经济合同法、税法、公司法、票据法、民法等用于规范社会经济行为的法规。

2.企业财务通则、会计制度、财务财经规章制度等。

3.被审计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预算、计划、合同、决策目标等。

4.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如人员定额、原材料定额、技术规程等。

四、如何加强企业审计工作

1.认真进行审前调查

当前,审计越来越看重审前调查,通过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调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体制、内控制度、人员编制、财务机构工作情况以及审计年度涉及经济方面的工作计划等,通过这些内容的调查要能够搞清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范围、资金流向、当年的主要经济事项等。

2.注重对内控制度进行检查、评价

好的内控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错误及舞弊的发生,因此对内控制度进行评审应成为审计的一项基础工作。目前,由于企业核算流程越来越复杂,但往往忽视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给错误、舞弊留下了空间。因此针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这样既可节约审计时间,又可提高审计效率。

3.把握审前调查和审中内控制度测试环节

审计组应通过审前调查、召开进点会议、现场观察、交流询问等方式,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产物资、会计资料及内控制度建立、完善等情况,以确定内控制度的可信赖程度,从中发现财务薄弱环节,掌握审计重点。

4.注重对二级机构的延伸审计

目前,由于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对下属子公司或者部门资金的监管更加到位,导致一些主管部门在使用资金时没有以前“自由”了,于是一些主管部门为了逃避监督,会把本单位的支出转移到所属二级机构列支,同时也会把一些收费项目变相地让二级机构甚至是所管辖的社会中介机构代收,以方便以后开支。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一些主管部门收支事项的不真实,为贪污、腐化留下空间。

5.加强监盘工作

监盘是审计人员通过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等的实地盘点,同时实施适当抽查,以确定实物资产是否真实存在并与账面数量是否相符,查明有无短缺、毁损及贪污、盗窃等问题存在。

一般而言,实物资产的盘点应由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人员只进行现场监督;对于贵重的物资,审计人员还可抽查复点。尽管通过监盘通常能收集到最可靠的证据,但是监盘法有其局限性,它只能对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提供有力的审计证据,但却不能保证被审计单位对资产拥有所有权,并且也不能对该资产的价值和完整性提供审计证据。

五、小结

企业审计工作管理是企业经济工作的核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这是一个很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新趋势,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莉: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2009,(06)

[2]冯建伟:强化企业审计管理的建议[J].财政监督,2009,(01)

工会经济审查制度范文第3篇

    1.从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上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结合起来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有两类,一类是由上级审计机关布置的,比如同级财政审计,行业审计,重点建设项目审计,重点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另一类是本级审计机关自行安排的项目。由上级审计机关布置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具有确定性,一般考虑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形势在年初安排,着重于重点行业和重点资金,一般有充足的时间,为打造精品提供了时间保证。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则是本级党委、政府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由组织人事部门会同审计机关安排,时间比较难确定。因此,审计机关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主动、及时与组织人事部门联系,结合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计划。这些项目只要能同时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人事部门则下达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书,同时安排经济责任审计。这样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既完成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任务,又对重点领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作出阶段性结论,有利于减少审计机关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工作量,同时由于查得深,查得透,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降到较低的水平。至于自行安排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在内容上涵盖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因此审计机关自行安排项目可根据需要减少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留出审计力量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那么,为什么不把所有的财务收支审计项目都同时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笔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治性强、风险大的工作,要本着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负责的态度,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单纯追求数量,不可避免的要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2.通过审计资源共享把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

    (1)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若其主要领导属于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点对象,审计实施方案要在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审计方法等方面考虑界定经济责任的需要。对与领导干部密切相关的经济事项,要给予足够的关注。(2)任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若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主要领导人员有关,就要注意做好责任性质和责任归属的取证工作,注意点面结合、重点查证,并将情况列入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档案。(3)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围绕真实性审计开展,它所查证的被审计对象的资产、负债、结余,即“家底”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加以利用,避免重复。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对已实施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任职时段一般不宜重复审计,应充分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进一步落实发现的情况和问题的责任归属,并与后面的任职时段审计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某些情况下其审计结果反映并不全面,比如因考虑本地区利益不反映某些问题等,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要注意是否有未全面反映而又与被审计责任人经济责任有关的情况存在。

    3.人员的结合

    经济责任审计要有效利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结果,必须考虑项目组成人员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一般而言,应尽量使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原班人马,若难以做到,组成人员至少应该有原审计组长或主审。

    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人格化,但并不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评人”的简单叠加,它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在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结果利用等方面的深化。

    1.审计重点要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重点是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密切相关的经济事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针对整个被审计单位,注重整个“面”的工作,其着力点一般是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来确定,审计评价一般只涉及事,不涉及人,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从属内容。而经济责任审计自有其规律性。它的审计重点必须在“摸清家底”这个财政财务收支的“面”和深入测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特点、职能,始终抓住资金走向这条线,在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相关的“点”上做足文章:一是单位内部职工、社会反映较突出的问题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反馈的问题,这是发现领导干部个人廉洁问题的主要突破口,在审计手段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结合财政财务收支查深查透;二是主要经济活动的关键环节,在这些关键环节上,领导人员必须尽到其职责,因此它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息息相关。比如,掌握财政资金分配权的行政单位,资金的投向就是该单位主要经济活动的关键环节,资金的投向是否合理,效益如何,与主要领导的经济责任密切相关;三是领导干部直接管理的单位和部门,直接体现其经济责任,也是必须查到的;四是领导干部直接决策的重大事项,包括对外大额借款、违规对外提供担保(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大宗资产的采购、基建投资等大额资金的输出,资产的整合等,反映其决策能力,有否决策不当造成损失浪费,体现直接经济责任和个人廉洁,重点检查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会议讨论,是否按市场规则操作,是否存在个人决定造成重大损失。经济责任审计特别要结合当前反腐工作的要求,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揭露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的个人经济问题。

    2.审计方法要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在形式上要扩展,在专门技术方法的运用上要提升深度。(1)具体审计方法多样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通过对会计资料的审计来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由于内容复杂,涉及面较广,既有经济活动,又涉及财务领域,应在重点审计会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从会计资料发现的线索,重视结合其他方法,如:要求被审计单位自查,审查合同,查阅会议记录,召开领导干部经济工作相关实施人员座谈会和谈话笔录,到外单位调查,到上级主管部门了解责任人经济职责(任期内上级的方针政策,责任考核指标,经济责任的范围,上级指定落实事项),抽样,系统分析,逻辑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了解相关情况,进而围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进行重点审计。有两点应当注意,一是审计会计资料应该以分析审查财务报表入手,在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控测评结果确定真实性审计重点。二是审计抽样应尽量有代表性,审计覆盖面要达到一定的量,要能说明问题。(2)全面实行制度基础审计,以新的视角把握专门技术方法的着力点和着力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从“单纯的手段”向“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转化。要注意发现和查处由于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为此,审计人员应树立评审有关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的新思路。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不仅是揭露领导干部的不廉洁行为,同时还要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的审计考核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具有价值的用人参考信息。内控制度包含财产物资控制、会计信息控制、决策控制,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有效执行,体现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管理能力及决策、驾驭能力,是领导干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廉洁自律的制度保证,决定着一个部门、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高低和影响着工作目标的实现,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内控制度健全有效了,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准确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不开对内控制度的深入评审。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实务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根据发现的问题“按图索骥”,延伸审计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合理性、有效性,其优点是易于操作,缺点是重“点”轻“面”,评审欠缺科学性、全面性。这种方法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果”;另一种是采用制度基础审计,首先对内控制度进行初步了解,再进行符合性测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及有效性进行评审,进而确定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并实施测试,验证收入、支出(成本)以及结余(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这种方法基于科学的抽样,能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易于发现薄弱环节。这种方法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切入点。从前述两种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方法的优缺点我们知道,经济责任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应采用制度基础审计的方法,并且应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切入点”定位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实施上,要降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扩展符合性测试的范围,把重点放在涉及重大经济决策以及堵塞经济犯罪漏洞的内控制度上,以达到内控制度评审的充分、完整和重点突出,从而发现管理上、决策上、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3.审计内容始终围绕着财政财务收支。财政财务收支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本质体现,经济责任审计只要围绕本质开展工作,就抓住了矛盾的核心,既实现审计目标,又节约了审计成本。经济责任审计在内容上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显着区别,在于经济责任审计强调摸清家底和对财政财务收支效益性进行审计。按“两个暂行规定”的要求,严格限定在与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有关的经济活动范围内,围绕财政财务收支,辐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执行财经纪律情况,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等方面,通过审计收入、支出(成本)、结余(损益),资产、负债的真实性、效益性,明确领导干部的决策在这里面所起的作用(是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金高效运作,还是导致损失浪费、资金运作效率低下)。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揭示领导干部个人廉洁方面的情况。

工会经济审查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经济效益; 内部审计; 企业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已基本建立。企业只有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现代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实施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经济效益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运用系统的专门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效益状况和影响经济效益的诸因素进行审查、分析并评价经济效益优劣和有关方面的经济责任,提出意见建议,以促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经济效益审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新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审计监督、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和研究,大力推进经济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企业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的核心是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经济活动保驾护航的有力手段,必须围绕现代企业核心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

(一)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时展的要求。上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和90 年代初,我国审计界对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一定经验,初步形成了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体系。但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传统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理论与经验已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国际经济效益审计方兴未艾,在发达国家,经济效益审计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如美国的绩效审计、加拿大的综合审计、德国经济性审计中横向审计方法的运用等,都是这些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审计为适应这种发展状况,在审计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发展。这些审计方法也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2005 年6 月初,原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四个字:“管理+效益”。2006 年1 月,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又进一步强调:“内部审计要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对内部审计做出的与时俱进的定位,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但是,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开展现代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时展的要求。

(二)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性质、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国家不再扮演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而完全成为投资者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而企业则完全成为经营者。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已不能满足经营管理需要。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的审计延伸,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前提,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诸方面展开有纵向、有横向并纵横结合的公正、客观、全方位审计,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我国的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把审计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科学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促进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维护国家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使现代企业查找漏洞、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审计方法上,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经济效益审计从评价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在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漏洞做出相应评价,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出积极性、建设性的建议。

(四)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控制现代企业决策、计划的实施,及时防范控制风险、减少执行损失,达到预期效果。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企业决策、计划实施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经济效益审计能有效分析风险因素,识别风险,帮助企业防范各类风险,实现经营目标。

(五)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开展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评价指标。企业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 (1)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2)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一)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作用。

经济效益审计是建立在财务收支审计基础上的延伸审计,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为前提,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诸方面展开有纵向、有横向并纵横结合的公正、客观、全方位审计。

提高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有许多,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便是其中之一。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仅仅关注企业财务收支真实合规等,更为关注的是评价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同时评价企业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对于推进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审计监督、反馈与促进作用。经济效益审计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对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可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实现自我约束,为企业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另外,经济效益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以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监察控制,促进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促进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并有效执行,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和查处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从而督促企业遵守法规,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 审计评价与鉴证作用。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审核检查,评价与鉴证企业的计划、预算、决策、实施方案等是否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既定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好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由此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 审计控制与风险警示作用。对于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来说其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层次多级化,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企业最高管理层不可能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促进手段,及时关注企业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包括企业经营现状带来的风险和计划规划、发展战略所带来的潜在风险。经济效益审计同时将承担风险管理的作用,为企业规避风险服务,通过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控制系统的审查和评价,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因此,经济效益审计一方面可对潜在的风险提出警示,另一方面更可促进企业实现有效控制管理,最终达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4. 审计咨询的作用。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程序、风险及发展战略有较全面的了解,接触面亦较广,具有提供咨询的优势。因此,通过审计工作发现问题,可以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控制、制度、管理等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包括建议、协调、过程或流程设计等工作,给企业领导作为其在经营管理方面做决策的依据,防止出现较大的管理漏洞,促进企业资产增值并提高经济效益。

5. 审计参谋与沟通的作用。通过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及发展战略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同时亦可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把有关部门和下属单位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公正地反映给企业领导,发挥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因此,经济效益审计人员也是企业管理层可靠的情报提供者,是参谋,也是助手。

6. 教育的作用。从经济效益审计结论中吸取经验,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和通报,为各层次、各方面的经济活动提供借鉴。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作用。

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经营成果及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等,确定已经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是否真实;与计划进行比较审查目标完成情况;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存在差距;从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等多方面审查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开展此类审计还必须与同行业生产规模、环境相当企业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优劣,找出差距和影响因素,提出建议,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提供信息。

(三)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济活动控制的作用。

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经营活动审计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经营活动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作出评价。具体包括:

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四)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企业经营效果实现的作用。

所谓经济效益实现的结果就是对投入与产出、所消耗和所得之间比值的实现结果。审查评价这一比值的优劣主要包括生产成果、销售成果、财务成果、技术改造和更新成果等几个方面。审查时要按照相关标准,使用科学合理的相关指标,做出对经济效益实现结果质和量的定性、定量评价。这一评价要求尽量明确,并尽可能准确,更不能出现方向性失误。

三、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关注方向。

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审计活动,是未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顺应这一发展要求,从实际出发,调整审计思路,积极推进审计工作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在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深化和发展。为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出谋划策。现代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应关注以下方向:

(一)在注重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履行经济业务合法、合规性审计程序。

(二)在确定经济业务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利润实现的评价分析。审计人员应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分析利润实现的各项组成部分及影响利润实现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分析提高利润水平的成本费用控制的主要方面及增加收入的主要部分,提出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重点。

(三)在了解分析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上,分析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及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措施及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的主要办法。

(四)审计人员在熟悉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帮助被审计单位在利用国家政策方面争取有利条件。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广泛开展信息技术的审计应用工作,确保审计手段不断革新。

(六)变常规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逐步完善企业经营者任期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工作的重心,企业要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建立完善行之有效、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而经济效益审计旨在对企业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其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在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紧迫性。

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审计活动,是未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顺应这一发展要求,从实际出发,调整审计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整个审计工作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在经济效益审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深化发展,以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促进经济效益审计体系持续完善,为经济效益审计的全面、有效开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秦晓。 制度变迁中的实践与思考[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1.

[2]任红林。 关于起我国审计机关效益审计实践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7,(5)。

工会经济审查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审计;韩国农村审计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60%左右的国家,农村是国家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的基石,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深入,农村审计工作也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同属东亚的韩国农村审计,挖掘其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启示,对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实践和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韩国农村审计监查

韩国农村审计体系主要由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构成。目前主要主要负责对农、林、牧、副、渔产品等流通市场以及农产品进出口等的监查工作。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检查资金的使用是否合规及投资的效益。其农村审计的内容包括经济效益、投资效益、审计财务收支情况等等,审计的方法主要通过查账和社会调查实现,监查效益审计的范围主要是根据监查政府投入农业资金数额的使用情况,是否用于政府规定的必须投入的项目上;另外,还负责监查农产品价格、农村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农村生产者和购买者之间的关系利益情况等多个方面。农村审计监查根据作用不同可以分为一般监查和特殊监查。一般监查主要是针对各个部门行业财政预算情况及政府投入资金数额的使用状况进行审计监查,年限一般为每年一次;而特殊监查主要是针对比较复杂的重点部门展开审计监查。如对于农林、副产品、渔业等流通市场政府资金使用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查时。在监查工作中,被监查单位和相关部门的经济活动及其责任人的行为同样也受到监查人员的监查。

在监查工作中,监查人员还到被监查部门或单位进行会计查账或者暗访等其他活动,一旦发现被监查的责任人有问题,视情况可以对被监查的责任人实行24小时以内的拘留、询问等。

二、我国农村审计情况分析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状况目前比较严峻,20世纪90年代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在国家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得以确立和实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起步晚,大规模的农村审计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且全国三十多个省区的农村状况不均衡,国家相关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缺位,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也只有一些地方性的规章制度,因此法制建设很不健全,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滞后的重要原因。此外,审计操作不规范,各地区农村经济审计业务各行其是,与农业有关的部门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不够重视,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不多。

三、中韩两国农村审计对照参鉴

第一,农业资金审计。在农业投入方面中国的农业资金审计和韩国有些区别,中国审计和韩国相似处是以农业贷款为主,但是中国除了农业贷款为主外还包括对农业财政拨款、农业专项资金贷款、拨款进行审计,而韩国仅仅通过农业专项贷款资金数额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第二,农村审计的范围。从审计的范围来看,韩国主要是通过对使用国家投入贷款的部门和单位进行相关的审计。而中国的审计主要是在农村国有企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农业贷款、拨款等进行审计,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行业。

第三,审计结果的处理方式。韩国审计部门监查结果的处分方式有:身份处分、财政处分和行政处分。其中身份处分是指告发、警告、惩戒、职位解除、人事措施。财政处分指变相、退赔、回收、附加征收、追加支付、减额等等,行政处分指施政、通报、改选等。韩国农村审计监查不但对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查,而且还有包括罚款、查封、决定移送、收缴违规违法资金、决定暂缓拨款、停止拨款等在内的行政处理处罚权,同时在审计执法过程中,还包括将处理问题与追究个人责任相结合,对其当事人进行处罚的同时还对与当事人相关的机关和上级主管负责人等追究其相应责任。一般在监查中对查出问题的责任人查处力度较大。往往将其送交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法律机关加以查处。韩国农村监查审计的这种行政执法性使韩国的国家审计权也具有行政执法和经济监督的特性。

第四,农村审计监督。目前,韩国农村审计已经具备良好的管理基础,如韩国政府为了新村运动的实效,制定出了村民监督制度、奖罚分明的新村建设考核制度、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审计人员公务员管理等一系列科学的农村建设管理理制度,并以年为期限,监查院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从以上的方面进行严格的实绩考核评定,并对评定的实绩结果进行奖励、惩罚,或是晋升转任的主要依据,韩国目前这种规范化的农村审计监查管理极大的督促、监查公务员,以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自1992年以来,韩国审计监查院对监察对象的各种统计资料、基本现状资料、研究报告书等进行了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并派出机动监察小组进行工作,之后对其工作量进行评价,实行制度化、等次化管理,通过这下方法使韩国监查的有效性和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以于农村审计监督,应根据国情,参考借鉴韩国的监督制度与措施。

四、结束语

通过借鉴韩国农村审计的经验与我国农村审计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并从职能、主体、范围、现有的基础、处理形式等方面提出了韩国农村审计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启示。韩国农村历史文化、经济起点与我国较为相似,适当借鉴韩国农村农村审计的制度、法规和操作机制,应用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可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审计工作、审计事业少走弯路,加快提高。并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阳新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