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由此,使我想起“数学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实在难”的说法,当然,较之于语文课,数学课多是数字和符号,没有什么感人的场景和情节,但并非难以渗透思想教育,这里仅以应用题教学为例谈谈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做法,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数学中的应用题,是情节加数量关系的一种思维训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教学中的关键在于:

(一)数心设计、强化德育。教师对应用题的设计,是融思想教育于其中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以上题为例,如果教师这样设计:“公园里有5只熊猫,送给日本友人1只,还剩几只?”不仅不会产生上述尴尬局面,而且也使学生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又如,教分数应用题时,可设计以下例题:“我国地大物博。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东西相距的千米数是南北相距的1011。东西相距约多少千米?”这样一设计,就对学生进行了国情教育。总之,教师只要有了德育意识,就能将应用题包容进多种思想教育因素。

(二)结合实际,启发引导。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运用层的最高阶段是,即,会依题画图列式;会依式画图编题;会以图编题列式。让学生根据算式、图例编应用题,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教师可启发诱导,使学生结合实际编出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如算式1000×(3/5+3/5-1)教师可揭示:结合我校搞过的植树和“手拉手”活动编题,学生会编出以下应用题: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创新 游戏原则

随着时代的前行,小学数学教学以不能滞于传授基本的数理知识,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的创新,也要进行游戏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创新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新情景

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随着数学教学的升级,数学学科自身的单调、抽象的特征逐渐显示,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是数学教学应解决的首要环节。如何因课制宜,创设学生成熟或喜爱或惊喜的具体“情境”,是数学课堂设计的“切入点”。

二、创设引导

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教学“在创造”的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再创造,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引导。

1、做好新课的过渡引导,过渡要讲究“近”和“简”,“近”就是过渡内容和所学知识联系紧密,能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简”就是简捷明了,突出主题,找到与新知识的连接点。

2、做好解题的思路引导。数学的难点在于解题,特别是应用题,特别是应用题往往通过变换叙述方式,置换情节来迷惑学生,易造成学生解题受阻。教师此时可以通过“补明”条件改变叙述方式,画出图示或构造相关的模型等方法,增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兴趣和信心,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创新疑问

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是难有创造力的。小学数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善于设计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问题应注意两点:

1、从数学学科特性出发,善找关节点设问,教学中适时的运用概念对比法则对比、公式对化和解决对比进行设问,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联系和规律性,加强记忆,融会贯通。

2、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抓好集体设问、讨论解答。如围绕教学内容在班上展开以班为单位的提问比赛,教师适时的给予肯定和小结,这样,即可以培养问题的习惯和提问的勇气,便于老师即使掌握教学效果,进行知识梳理。

教学中游戏的设计:

教学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思想性,激励性

游戏必须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以正确的思想激发学生竞争精神,树立为祖国争光的学习动机。如游戏“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侧贴上题卡,选两队队员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其他学生当裁判,哪队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哪队先到达顶峰,哪队夺取山上的“先锋号”红旗。在游戏中,参赛队员像登山运动员那样坚忍不拔,勇往直前,裁判员们默默地抢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评判。全体学生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借此了解一项我国的世界之最,渗透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感,激发昂扬奋进的精神。

二、多样性,情趣性

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

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问号旅游”;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小鸟回家”;结合地理知识教学的“火车开往北京城”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三、直观性,形象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找兄弟”,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继续问:“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学生举起卡片“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四、针对性、启发性

数学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游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会思维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1)“数学接力赛”可以突出分析问题的层次,培养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如分析应用题:“桃树有8棵,梨树比桃树多3棵,梨树有多少棵?”请4名同学参加数学接力赛,每个学生完成一层任务。

第一棒:从“梨树比桃树多3棵”这句话里知道了谁和谁比。(梨树和桃树比。)第二棒:还知道了谁的棵数多?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梨树的棵数多,梨树的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和桃树同样多的8棵,另一部分是比桃树多的3棵。)第三棒: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怎样做?用什么方法计算?(求梨树有多少棵,应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第四棒:列式6+3=9(棵)答:梨树有9棵。

如此一来,一人只说一句话,突出了思维的程序,渗透了思维方法,分散了学习应用题的难点,对分析能力尚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低年级学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2)“猜一猜”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训练优良的思维品质。如“老师手里拿10根小棒,藏在背后,让学生猜老师左手拿几根,右手拿几根?”用此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10的组成,显然要比让学生反复背诵好得多。

(3)提供“小擂台”、“点将台”等游戏,也可以激励学生互帮互学,互相竞争。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字词教学 能力训练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5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如何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这是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以《去年的树》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及做法。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拟人体童话。本课需要学习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点很多,结合年段要求及本课的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

1.学会生字新词;

2.练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

4.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练习对话描写。

一、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葫芦娃、小红帽、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等图片,让学生看图画说童话故事的名称。

2.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一幅幅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图片,唤起他们的回忆,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检查预习,落实字词教学

1.出示:

鸟儿 哪儿 一会儿 细条条儿

指导学生读准儿化音。

2.出示:

融化 剩下 伐木人 煤油灯

(1)学生齐读,正音。

(2)出示:

溶化 融化 熔化

钢铁开始( )了。

冰糖已经( )了。

冰雪开始( )了。

先让学生讨论三个“róng huà”的意思,然后教师小结:钢铁遇火熔化,冰糖遇水溶化,春天冰雪融化。根据字的偏旁能理解汉字的意思,记得牢固。

(3)出示“伐”字。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短刀长柄。(出示戈的象形字)这是长长的柄,上面横着一把大刀,这还有一个叉子,是装饰品。这就是古代的“戈”字。经过很多年的演变,它变成了今天的“戈”字。旁边侧立着一个人“”,这把刀正好横在这个人的脖子上,就是“伐”。 “伐”的本意就是“杀”。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指导学生读好带有儿化韵的词;二是复习四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三个同音词;三是理解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伐”。这样将字词教学落到实处。】

二、整体感知,训练概括能力

1.过渡:课文主要讲了个什么故事?根据老师的提示,同学们说一说。

2.出示:

小鸟和大树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鸟去南方之前答应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它四处寻找,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鸟儿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曲折。直接说出课文大意,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给予一些提示,学生即可在初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词句,指导朗读

1.读1-2自然段,抓住“天天”这一重点词语,反复引读,体会树和鸟儿之间深厚的友情。

师:一个天天唱歌给朋友听也不累,一个天天听朋友唱歌也不感到厌烦,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呀!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个美好的画面。

引读:(温馨地)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当春天来到树林里的时候――(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赞美地)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生读)

师:(深情地)不论烈日炎炎还是凉风习习――(生读)

2.品读第一次对话。

过渡: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分别前,这对好朋友是这样告别的。

出示对话:

树对小鸟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先让学生自由读,再引导学生抓住“请”“还”读出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抓住“一定”“等”读出鸟的信誓旦旦、坚决的态度。

3.品读2-4次对话。

(1)用“nnn”画出小鸟说的话,用“――”画出树、树根、门、小姑娘说的话。

(2)学生自主阅读,选择喜欢的角色与同桌练习对话。

(3)出示对话,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

4.出示下列句子,抓住两个“看”字,想象鸟儿会想些什么,并读出自己的体会。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深入体会,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五、回顾全文,畅说感受

过渡:读了这篇童话故事,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读读下面的提示,选择一个对象说说。

我想对(伐木人、大树、不守承诺的人、同学、自己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与各种角色对话,拓展他们的思维。】

六、拓展练习,仿写对话

过渡:本文的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把小鸟珍惜友情、信守承诺的特点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那树是怎样珍惜友情、信守承诺的呢?文中没有写,下面让我们仿照文中的写法,发挥你的想象,把对话补上。

出示:

鸟儿向南方飞去了。树苦苦地等待着朋友的到来。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相聚的日子就要来到了。

可是有一天清晨,伐木人来了。

树对伐木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

伐木人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

……

火柴运到村子里,有个小姑娘来买火柴,火柴对小女孩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孩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

火柴在擦然自己的一刻照亮了整个屋子,他对灯芯说:“____________________。”

灯芯回答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挖掘教材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很多题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题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思维、敢于大胆创新。例如小学数学第三册有一道思考题: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有3棵,该怎么种?学生知道,每行3棵,6行就需要18棵,可现在只有7棵树,缺11棵树,怎么种?这个超乎常规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时老师要把握机会,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老师可出示以下问题:①5棵树种成2行,每行有3棵,怎么种?②7棵树种成3行,每行3棵,怎么种?③6棵树种成3行,每行3棵,怎么种?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发现“公共树”的作用,掌握一棵树有时可顶上两棵树甚至顶上三棵树的不同排法,使上述思考题最终得以解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由此得到培养。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每位学生都有很强的创新欲望,他们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与幻想。因此在课堂上应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自学、去研究、去争论、去自己推理归纳、去做探究性实验;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例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在教学《十几减8》时,某学生这样说:“老师,14减8,4不够减8,我是倒着减,用8减4等于4,再用10减4等于6,可以吗?”当时我没有批评这位同学大胆的尝试,而是对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并与全班同学一起去探索,找到这种解答方法的合理性,把这个新的思路推广开来。这样,虽然学生不了解其中的算理,却让学生找到了新的解题思路,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带领学生走向生活,激发创新欲望

丰富的社会生活是人们产生创新欲望的基础和源泉。例如“年、月、日”的教学中,鉴于学生对新知识有部分了解,教学时我立足于学生的“现实起点”,先以汇报、交流的方式,请同学们说说“已有经验”。生:我知道一年有12个月365天。生:我知道有时一年有366天。生:我知道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生:我知道2月只有28天。 生:我知道2月并不全是28天,我就是2月29日出生的。……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但从发言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还有不少问题和困惑,老师欢迎大家提出来。教师的一席话拓宽了同学们的思维空间,他们纷纷投入到新的思考中,先后提出了许多问题:“我想知道为什么有时一年有365天,有时一年有366天?”“一年12个月中哪几个月是30天,哪几个月是31天呢?”“记住大月、小月有什么好的方法?”“老师,我的生日是2月29日,为什么我每隔四年才过一次生日?”……通过问题的提出交流后,学生想知道的就很多了,由于急于知道这些问题,他们就会把问题带出教室,有的问家长怎么回事,有的会自己去翻日历、发现奥秘,从而理解了上述提出的问题。这样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创新欲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实践,活跃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教学的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创新思维。例如,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方排在第6个,从后数小方排在第8个,做操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个?”此题的解法是6+8-1=13,部分学生对“减1”不理解。此时可以挑选13名同学排好队,指定其中一名同学代表小方,先让学生从前面开始报数,报到小方时,小方把左手举起来;然后从后面让学生报数,报到小方时,小方把右手举起来。这时学生会发现小方报了两次数,其他同学只报了一次数,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要“减1”了。

五、练习的精巧设计,是学生创新的靶场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森林计测学;林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206-03

1 引言

贵州大学林学院本科教育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林业、农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培养具有苗木培育、森林经营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遗传与改良、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城市林业建设和规划设计、自然保护区与园林管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森林计测学作为林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一方面国家各类森林资源调查的核心工作都主要包含于森林计测学的内容之中,另一方面该课程为林学专业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培育学等课程提供分析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在林学专业教学体系的课程开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1~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森林的认识和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各种现代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森林计测领域的应用,对森林计测学课程的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 森林计测学教学内容及特点

贵州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的森林计测学课程以孟宪主编的“测树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4月第3版)作为参考书,教材的主要内容为单株树木材积测定、林分调查、林分结构、林分蓄积量、林分材种出材量、树木及林分生长量、生物量测定、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模型、立地质量及林分密度等,同时附录中有多元回归模型和森林资源调查方面的内容[3]。课程内容涉及到林木的生长发育变化解析,森林资源调查的生长、数量、质量、结构、生物量等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在课程内容中涉及到数理统计、物理学、植物学、树木学、测量学、现代控制论、遥感及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森林生态学等相关基础知识[3,4]。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与林业相关的一些测定方法,能够到野外开展各种林业资源调查、作业调查规划设计,森林群落特征调查等工作。森林计测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测定与论证、综合实习及课程设计等诸多环节,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以及在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理论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较好地领会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测定的方法及计算分析技能。

3 社会需求和科技的进步对森林计测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顺应自然、探索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重要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秀美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经从生态文明理论孕育阶段走进了生态文明实践建设的时代。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主战场,必须切实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赋予林业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林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加之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测树仪器的使用,影像处理技术及地理信息科学、数理统计软件等各种新技术在林业事业中的应用,迫使森林计测学课程必须产生新的教学内容的变革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4 森林计测学教学内容的变革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阵地,林学学科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使本专业学生成为未来高级林业专业人才的主体,要发挥其专业优势,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认清形势发展变化,具备现代化林业的思想,能敏锐地分析当前林业发展的形势与面临的挑战,拥有相应的知识储备,以便更好地为林业发展服务。因此,在林业学科专业教育方面,作为一名大学专业教师,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围绕自己所承担的教学内容,积极开展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合格的适应林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林业专业人才。

4.1 融生态理念教育于课程教学内容之中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另外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价值追求。就人类生存的陆地生态空间而言,其生态环境建设的决定因素主要归功于植被、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建设的好坏,这三大系统共同构成的现代化林业体系,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决定了我国林业发展方向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期,林业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其林业发展战略思想观念的转变,预示着林学本科人才培养应由林木经营管理技术为主转向以经营管理技术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作为林学专业的基础课,森林计测学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当前林业变化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机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生态理念于课程内容当中,充分启迪学生在学习林木、森林生长变化等方法的同时,培植其生态文明价值观,对森林认识过程中经营技术和生态文明融会贯通,具备现代化林业思想,培养的林业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得以体现,发挥出其行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4.2 不同的测树方法改进与更新

传统教学参考书中介绍的测树工具如测量树高、树木年轮、树干解析等测树方法仪器操作简单,且大都采用人工肉眼或手动操作去完成,测定方法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测量误差较大。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新型电子仪器技术等的不断完善与改进,新型电子测树仪器在林业工作上得到了发挥。林木树高的测定方法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布鲁莱斯测量高器的原理和应用,还应该加强学生掌握超生波测高器的原理和使用,林分速测镜的原理和使用。在树木生长量测定过程中,采用年轮分析仪,结合高分辨率的扫描成像技术,对树木生长锥芯或树木圆盘进行树木年轮与密度测定,然后将仪器分析测定的数据,结合相应专业技术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准确快速地得出相应的测定结果[2]。采用林木冠层分析仪,通过成像技术在野外对森林林冠层进行成像,找准其空旷地对比参数,结合图像投影设置其相应的成像参数,能准确地测出森林群落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冠层空隙度的变化。利用无棱镜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电子仪器扫描林木,结合激光扫描成像系统,利用专业系统软件可对立木的直径、树高、冠幅、冠长等测量因子进行测定,结合相应的软件分析功能可计算出林木树冠体积、森林的材积、生物量等结果[5]。冯种科[6]在利用角规测树过程中,考虑了林分蓄积量空间分布不均匀,用Voronoi图―泰森多边形法代替常规的算术平均法去估算林分的蓄积量,对角规测树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使林分蓄积总量在测定过程中达到的精度更高。上述这些测树方法的更新与改进,不但提高了测定的精度,同时在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中提高了数据测算的效率和准确度。

4.3 各种数理统计软件及“3S”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森林计测学课程内容中,数理统计的分析与应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测量的误差,抽样调查、估计,林木生长变化过程分析,各种林木材积表的编制和材种出材量表的编制,地位指数表的研究等,这些统计分析都属于传统的森林计测树内容,在分析计算过程中主要以笔算为主,由于其计算速度慢,在应用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限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大量数理统计分析软件的出现,若还是采用传统的笔算方式去培养学生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将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就很难胜任时展的需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就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于被社会淘汰。各种测树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森林认识的逐渐深入,在对森林进行全面、准确的测定与分析已成为可能与必然,所获取各种复杂数据的表达、分析,要更多地应用各种统计分析软件去完成。 如在森林计测学课程中讲授“树干解析”时,传统的方法是要求学生除了应用计算器一步步地对树木的生长量、生长率、材积等的计算,还要在方格纸上画出树干纵剖面图、林木生长变化图等,顾丽[1]利用Forsat软件,运用其软件模块下的“树干解析”功能,直接实现了树干、材积、生长量、形数等的计算,还直接输出了课程内容中所需绘制的各类示意图。张雄清[7]利用森林一类清查不同年限的样地复查数据,利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北京山区的油松生长模型参数进行研究与分析,构造了林分的年生长变化预测模型,对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3S”技术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在林业领域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林业信息化和数字化已成为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3S”林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林业工作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李登秋[8]利用遥感驱动的生态过程模型,结合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调查数据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的调查数据,分别对江西省吉安市的森林生态系统生长量估算进行了对比分析,为认识研究区的森林生长空间分布差异及更新森林生物量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再如,在实践生产中,林业土地利用监测、植被类型划分、森林资源生长动态变化监测与管理、林火预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都可利用以“3S”技术为基础的各种遥感信息资料进行预测与分析,结合实际所测的信息资料进行具体的计算、分析,根据实际所需,实现林业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促进其林业资源数字化,更好地为林业建设服务。

5 结语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重要职责,大学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人才的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随着知识体系的多元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大学专业课教师,在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与传授过程中,应具有前瞻性的眼光,结合自己涉及的专业实际和社会时代背景,对自己承担的教学内容应定期跟踪和分析其发展趋势,了解专业实际情况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需求或应用的研究成果,紧跟社会发展需要,所传授的专业技术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

参考文献:

[1]顾 丽.Forstat软件在《测树学》实践教学“树干解析”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论坛,2015,(33):231~232.

[2]吴文友.测树学研究进展及教学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6):59~62.

[3]孟宪宇.测树学[M].3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4]白晋华,郭晋平.“测树学”课程教学环节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2):68~70.

[5]谢鸿宇,赵耀龙,杨木壮,等.基于无棱镜全站仪的树冠体积算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1):12~17.

[6]冯仲科,郭清文,朱 萍.Voronoi图―泰森多边形法在角规测树中的应用[J].林业资源管理,2006,(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