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桂林市机构改革方案

桂林市机构改革方案

桂林市机构改革方案

桂林市机构改革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桂林环城水系;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两江四湖”是桂林市根据宋代城池图环城水系的基本构架,在尊重城市历史沿革和文脉的前提下,着眼现代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并考虑山水文化休闲旅游之需要而精心设计规划的一处成功案例。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程中,桂林两江四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滨水而居,环水而建”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人居“风水”喜好。也是世界各民族的人居选址通则

纵观世界各国的城镇选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几千年来人们对水的重视。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水也风景之魂,还是人类从远古到发明蒸汽机以来最主要的交通载体。“滨水而居,环水而建”,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居“风水”喜好,也是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人居选址通则。在我国古代,六千年前的朝歌城(今河南安阳)就开始出现护城河,北京核心城区也环绕着后海、什刹海、北海等大片水面,就连满清皇家的行宫圆明园、颐和园是依水而建,万寿山下的七百米长廊就建在美丽的昆明湖畔;六朝古都南京(古金陵城)不仅紧临长江,而且有秦淮河穿城而过;无论是滨临黄浦江的上海,还是西湖边的杭州,其美丽动人之处均与水相关;而宋代古都开封,我们则可以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看到那河岸及虹桥边的繁华街景。在西方国家,许多城市文明都是与水而伴生而发展的。从横跨尼罗河两岸的名城开罗到澳大利亚天鹅河穿过的花园城市珀斯,从塞纳河畔的巴黎到莱因河畔最宜居城市杜塞尔多夫,从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到瑞士的日内瓦,这些标志世界文明之巅的城市,无不以河为伴,以水为邻。

二、桂林的环城水系“两江四湖”工程既是城市功能布局需要,也是生态建设、环境整治和景观营造布局的需要

“两江四湖”工程是桂林市委、市政府为改善桂林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的档次与品位,全面恢复“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格局而实施的一项以山水为中心的大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两江四湖”工程构思于1998年夏,1999年5月8日,桂林市人民政府举办中心城区环城水系设计方案国际征集会,法国、美国、日本、东南大学、中国台湾等海内外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应邀接受了设计任务;7月31日至8月2日,由中国城市规划研究总院总工、教授级高工王景慧等几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征集方案进行了评审,评选出了优秀方案。随后,环城水系设计方案多次在中山路向广大市民展出,甚至以印挂历的形式,广泛征询意见。至此,“两江四湖”工程规划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了国际方案的各自所长和专家、市民的意见后综合成了一个既有国际水准,又能突出桂林特点,充分展现山水神韵的实施方案。

工程自1999年8月23日正式启动,2002年5月2日,通水并试航成功,2002年6月2日,两江四湖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通航。“两江四湖”所建设的环城水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由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与漓江沟通而构成的一环水系;二是桃花江与四个内湖相连通构成二环水系;三是恢复朝宗渠。沟通小东江、訾洲河构成三环水系。2002年完成的一期工程共建设有木龙湖、桂湖和榕、杉湖三个主景区。两年后完成了桃花江到春天湖的船闸和漓江到木龙河的升船机的建设,2008年完成了象鼻山下的桃花江水坝和象山升船机站工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漓江、桃花江与四湖的全线贯通,使中外游客得以乘船360度环绕桂林观光游览。

“两江四湖”工程通过实施木龙湖的开挖、引水人湖、内湖清淤、截污、生态护岸、新景桥、升船机、船闸、防洪排涝工程以及水系周边旧房拆除、文物古迹恢复、整理、园林绿化、景观配置等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整治,将漓江、桃花江与内湖水面连通;通过规划控制调整、完善了桂林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根本改善,使市政基础设施和功能格局趋于完善。

“两江四湖”的建设也同时营造了更美的城市景观。现在的桂林环水系工程布局分为五个景区:一是从文昌桥舍利塔码头启航上行的城市内河休闲漫游的桃花江景观区;二是以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山水城市的空间特征为特色的榕杉湖景区;三是以山水自然风貌为特色的桂湖景区;四是以宋代古城墙、仿宋城建筑群为主景。宝积山、仙鹤峰等为背景的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木龙湖景区。五是以木龙古渡、二江口七孔桥、明月峰、伏波山、伏龙洲、解放桥、象山水月、訾洲风光而一线穿珠的桂林市区漓江精华景区。

两江四湖五大景区的水路环游,大大促进了城市核心区的美化、绿化、亮化,使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和完善。

三、桂林两江四湖工程蕴含了西方早期“田园城市”的规划理念。幽静的水环境和休闲氛围可对现代“都市病”进行有效调治

18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这时候人们渴望有一个健康、有序而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于是对城市规划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急迫。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田园城市理论。如同英国一样,桂林“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的情况也在重演。1998年以前的桂林市区,虽然地曾经历过几次城市改造,如当时的中山南路建设改造,但从根本上来说,桂林城市原有的环城水系及相应的绿色生态环境未能得到修复,市中心的榕湖、杉湖、桂湖淤泥累积。各种污水和垃圾丢弃并沉淀于湖中,水质严重下降。于是,重新规划桂林的城市水系,实现环城水系游览,并通过城市改造显山露水,成了当年城市规划的主体方向,而当时有幸中标的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为桂林环城水系工程设计了多个方案,并三次放置正在建设中的桂林市中心广场向市民进行公示征询意见。桂林环城水系两江四湖工程除了对现在的三个主要市内湖池进行清淤处理之外,还特意从南洲岛筑水坝引漓江水分明渠暗管两路进入两江四湖的桂湖之西清湖,最大进水流量达到每秒3立方,即3个流量。

两江四湖除清淤引水工程之外,还规划建设仿原生态的绿色驳岸及园林小品,沿湖建设的主题园林有榕树园、银杏园、棕榈园、水杉园、樱花园等。作为环城水系工程。湖之两岸连通的桥梁建设成为桂林两江四湖的又一亮点。一期工程建设的19座桥梁,几乎全都模仿中外名桥的结构和形状,旨在构建“中外

名桥博览园”以彰显桂林特有的桥梁文化,其中榕溪桥、古榕双桥、宝积桥呈现的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华,而丽泽桥、宝贤桥、西清桥等则彰显了西方名桥的多姿多彩。

在两江四湖的护岸景观设计时,能做到因地制宜,依自然地形、地貌、环境而设计。在设计思路上,以整体美为基本原则,突出特色美,体现意境美,进而增强沿江沿湖景观的变化,延伸水生态系统的空间,强化生态系统功能,体现和丰富生态文化:在植被选择上,注重基本草种、树种和花的选择,以当地适生品种为主,尽量减少从外地引进品种;在断面设计上。针对自然段断面、堤坝段断面、宽阔段断面和收缩段断面进行设计构思,随高就低,不拘一格。江岸湖岸工程建设中采用了生态亲水护岸、叠石驳岸、方块料石驳岸等多种做法,结合木质栈桥、青石栈桥、游船码头、观景平台,营造了形式多样、材质丰富、高低结合、亲近宜人的水际界面形态,为后来的环城水系游览构建了吸引游人的驻留区域。

正是这些主题园林,绿色驳岸、亲水步道和各具特色的桥梁,打造了幽静的水环境和浪漫的休闲氛围,为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营造了另一种慢节奏的休憩空间,这种休憩空间对于现代“都市病”有着不可低估的调治作用。

四、“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滨水环境。实现三个效益完美统一,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可展

南宋诗人刘克庄曾有诗赞桂林:“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里说的正是桂林山环水绕的奇丽景象。“两江四湖”的一期工程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内湖水环境质量,丰水期可以做到5天一换,枯水期限也可以10天一换;漓江的洁净水使内湖从劣于国家地表水5类水质标准,提高到国家地表水2~3类水质标准;通过“两江四湖”木龙湖、桂湖、榕、杉湖三个景区建设。以及文物古迹的恢复、挖掘、整理和修缮,使桂林中心城优美的自然山水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相互辉映;“两江四湖”工程也完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调整了城市的功能和格局。著名规划师勃南认为,城市环境应起到净化公众的心灵及塑造具有良好品德和善行的市民阶层的作用,他提出:“一切从湖滨开始,湖滨属于市民”。“两江四湖”景区采取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安居和道路管网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由河流、绿带、道路和建筑共同组成滨水景观,随形就势,从而形成了水、绿、路和文化四个圈。

桂林市机构改革方案范文第2篇

然而“是药三分毒”,衍生品带来的一大副作用便是交易对手风险,

这一风险在金融市场深度波动时会成为震荡的放大器,在衍生品盛行的西方市场其破坏力尤其巨大,这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充分显现。交易对手风险的治理、监控、缓释,

是后危机时代金融业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从事衍生品业务的金融机构需要正视的挑战。??

2011年10月底,高盛前董事长、新泽西州前州长科尔津(Jon Corzine)经营的知名衍生品经纪商MF Global倒闭,再一次使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备受关注。

在衍生品高度繁荣的西方市场,传统债务关系已远非风险扩散的唯一渠道,衍生品交易对手风险就像盘根错节的或然债务之网将金融体系连接起来。从雷曼倒闭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到美国政府救助AIG和各大银行,全球金融危机的跌宕起伏,都与交易对手风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欧债危机中,欧元区机构作为衍生品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陡增,欧元债作为衍生品交易押品的风险缓释作用失效,这些因素与大量持有本国国债的欧元区银行的信用质量恶化发生共振,是交易对手“错向风险”(Wrong Way Risk)的又一典型案例。

那么,交易对手风险有哪些复杂性?其宏观重要性何在?后危机改革在这一领域有哪些举措?这些改革如何影响了金融市场的行为和价格?中国金融机构正在日益活跃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国内衍生品市场也在不断发展,交易对手风险管理将是从事衍生品业务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无法回避的必修课,在这一领域西方的经验很有借鉴意义。

“无风险”套利的风险

套利是金融衍生品领域的重要交易策略,无风险套利的分析框架也为衍生品的定价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参照。以大家熟知的抛补利息套利为例,利率平价关系将汇率远期价格与汇率现价联系起来,价格关系的偏离将带来套利机会。设想美元对日元的1年期汇率远期价格偏高,就可以结合借入贷出以及远期合约实施套利(图1)。这一套利策略看似天衣无缝―只要布局实施精准到位,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其锁定的利润也不受影响,所以被认为是一种无风险套利。但它真的没有风险吗?其实,这一套利策略虽无市场风险,却仍有信用风险:其一是贷出的资金面临债务人的违约风险,其二是远期合约面临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当然,如果债务人和交易对手是实力雄厚的金融巨头,其违约的几率应该较小,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人们已不敢对此掉以轻心。

合成风险转让的阿喀琉斯之踵

金融衍生品强大的生命力源于人们对于风险转让的需求,借助于金融衍生品实现的“合成风险转让”,可以绕开现货买卖的各种不便,轻松复制现货买卖的功效,为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

设想银行A对客户C发放了一笔1千万美元贷款后,希望将对客户C的风险脱手,最直接的办法是出售债权,比如将这笔贷款卖给券商B,并一次性从券商B收到全款,这一交易可以实现风险的彻底转让。然而有些贷款在合同中约定是不可转让的,另外出售贷款可能会对客户关系、会计、税收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使现货出售不再可行或过于复杂,一个替代的解决方案是借助衍生品“合成”资产转让的效果,实施方法是通过CDS(信用违约互换)向券商B购买面值为1千万美元的关于客户C的违约保护。这样,CDS解决了风险管理目标与多种其他管理目标相互纠结的问题。

那么购买信用保护是否与出售贷款完全等效呢?其实不然,假如券商B不履行CDS合约的义务,则银行A仍将面临客户C违约的风险。可见,借助衍生品实现的“合成风险转让”并不彻底,它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风险―交易对手风险。与现货转让的干净利落不同,“合成风险转让”后银行与债务人仍藕断丝连,其中的“丝”就是交易对手风险,它是合成风险转让的阿喀琉斯之踵。

“合成风险转让”的方便性促成了金融衍生品的大发展,同时交易对手风险也在金融体系迅速积累起来,而这种新的风险带来了新的难题。对于做市商和衍生品用户而言,这一难题主要限于场外(OTC)衍生品或证券融通交易,场内衍生品的违约几率微乎其微,因为场内衍生品由交易所担保,而交易所一般会掌握充足的保证金和抵押品。

变幻不定的信用风险敞口

简单债权的信用风险敞口是静态的,例如银行A对客户C发放了1千万美元贷款,那么与债务人C相关的风险敞口就是1千万美元,而交易对手风险的敞口则是动态的。在前述抛补利息套利的案例中,设想银行A与交易对手B签订远期合约,约定1年后以A按锁定的执行价以美元与B交换日元。如果在合同到期日B违约,则A可以从现货市场以美元购买日元,如果现货市场的美元价低于远期合约执行价,则B的违约将使A蒙受损失,反之将使A获利,可见交易对手风险虽然给套利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并不一定带来损失。

推而广之,如果B在合约到期前违约,那么A需要结清与B的合约,并与另一交易对手签订新合约以替代结清的合约,这样B违约引起的损失应是新合约的价格,亦称为“替代成本”,这一成本等于合约的市值,它随市场而变化,可正可负。当合约的市值为正时,A担心B违约,而B不担心A违约;当合约的市值为负时,B担心A违约,而A不担心B违约。这一衍生品合约带来了A和B间随机变化的“或然信用敞口”(Contingent Credit Exposure),因而交易对手风险远比传统信用风险复杂。

交易对手风险的双向不对称性也使多笔衍生品交易风险敞口的汇总更为复杂。如果交易双方签署了轧差协议,则可以在汇总多笔衍生品交易风险敞口时将各笔衍生品合约市值正负相抵,使风险敞口对交易双方都得到压缩。例如,A和B 共有三笔交易,包括两笔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简称IRS)和一笔信用违约互换,从A的角度看它们的市值分别是5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在无轧差、单产品轧差、跨产品轧差的情况下,A面临来自B的交易对手风险敞口分别是50万元、20万元、10万元,B面临来自A的交易对手风险敞口分别是40万元、40万元、0元,可见跨产品轧差可以在单产品轧差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交易双方的风险敞口(图2)。

错向风险

交易对手风险不仅依赖于风险敞口,也依赖于交易对手的信用质量,如果两者存在关联并同时恶化,就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错向风险”。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把大规模提供信用保护作为盈利模式的债券担保巨头,它们自身的信用质量与所担保资产紧密相关,全球金融危机中资产质量的深度恶化将债券担保巨头的信用质量拖入泥潭。

对赌协议也常具有错向风险。根据碧桂园财务报告,碧桂园于2008年2月22日发行5亿美元(当时约合35.95亿元人民币)可转债,可转债规模因为超额认购于3月3日增至6亿美元(当时约合43.14亿元人民币)。同时,碧桂园于2008年2月22日与主承销商美林国际签署了2.5亿美元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掉期协议,约定若碧桂园股票最终价格高于锁定价格,则碧桂园将向美林收取款项;若最终价格低于锁定价,则美林国际会收取款项。

这一对赌协议的动机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合约使碧桂园得以在股价上涨、可转债转股的情况下从掉期协议获利以对冲转股的稀释效应;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实际上是碧桂园举债并“合成”回购本公司股票的投机易;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合约使美林国际得以为可转债投资者提供对冲股性的中介服务;也有观点认为,这一对赌协议是美林国际的陷阱,碧桂园则是因为资金紧缺而“饮鸩止渴”。撇开动机不谈,从效果看,碧桂园的状况越恶化,美林国际从对赌协议的获利就越丰厚,所以这一对赌协议是错向风险的又一典型案例。

单向信用支持的困扰

无论对于传统债权还是衍生品交易,保证金和抵押品都是一种常用的信用支持手段。在前述碧桂园对赌协议的案例中,美林国际面临严重的错向风险,为缓释这一风险,它要求碧桂园将可转债融得的金额中2.5亿美元缴付为股份掉期协议的押金,从而全额覆盖了掉期协议的风险敞口。这一安排可以说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美林国际在掉期协议上的交易对手风险,却有些“霸王条款”的味道,对碧桂园极为不利。

美林国际与碧桂园之间的合约细节没有公开,但很有可能信用支持仅由碧桂园提供,这种安排被称为“单向信用支持”。如果的确如此,碧桂园将面临美林国际的潜在违约风险:首先,假如美林国际倒闭,碧桂园如何收回其押金?碧桂园是否作为美林国际的无担保债权人排在大批债权人之后?其次,假如未来碧桂园在掉期协议上出现浮盈,碧桂园在美林国际上的风险敞口将进一步增大。2011年1月5日,碧桂园与美林对掉期协议的提前终止条款进行了修订,但这对上述结论并不产生实质影响。

有句话说得好,解决问题无非是把现有问题转化为新问题。从这一角度看,金融衍生品把风险转让问题转化为交易对手风险问题,而保证金和抵押品等信用支持手段则把初始的交易对手风险问题转化为新的违约风险问题。在“单向信用支持”安排下,缴付押品的一方被两大烦恼所困扰,其一是押品的安全,其二是浮盈的信用保障。根据国际掉期交易协会(简称ISDA)2010年保证金调查初步结果,全球场外衍生品交易中78%签署了抵押协议,抵押协议中16%约定单向信用支持,84%约定双向信用支持。

MF Global倒闭

知名衍生品经纪商MF Global最近由于豪赌欧债而倒闭,这是美国1980年以来规模第七大的破产案,也是继雷曼兄弟2008年倒闭后最大的金融公司破产案。与MF Global有场外衍生品交易的客户会面临交易对手风险,其浮盈很可能因这一倒闭案件蒙受损失,因为按常规,衍生品客户向经纪商提供“单向信用支持”。

另外,MF Global客户面临押品安全问题,客户的隔离账户出现了6亿美元以上的缺口,据称,MF Global违规挪用了客户资产,这可能最终造成客户损失,这一风险通常被称为“客户资金风险”。对于资金缺口的调查给客户资产的归还过程增加了复杂性,MF Global破产10天后仍有40亿美元客户资产被冻结。

欧元区风险恶化

在交易商与部门的衍生品交易中,信用支持附件常常约定交易商提供“单向信用支持”。欧元区债务危机凸显了部门的信用风险,但“单向信用支持”的条款约定部门不缴付押品,这就增加了交易商应用CDS对冲这一交易对手风险的重要性。

另外,交易对手风险所对应的信用估值调整(简称CVA)会随市场而波动,后危机银行资本监管新规《巴塞尔协议3》要求银行为信用估值调整计提资本,这也增加了交易商对CDS的需求(详见本刊2011年9月号《CDS:国家债务风险的解码器》)。当交易商有浮盈时,由于部门不缴纳保证金和抵押品,交易商不仅面临更高的交易对手风险以及相应的信用估值调整损失,也面临更高的资金成本。所以从理论上讲,单向信用支持会推高相应CDS的价格以及债务的融资成本。

宏观重要性

合成风险转让提供了风险分散和风险摊薄的捷径,从而可以熨平市场波动对金融机构个体的冲击,使金融机构获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悠然之态。然而风险可以转让,却不会消失,而交易对手风险更在这一过程中将交易双方绑定。合成风险转让的便捷使金融业陶醉于衍生品的盛宴,交易对手风险延伸为密布于金融体系的或然债务之网。系统风险悄然积聚,风险摊薄逐渐异化,金融体系终于在突发的市场逆转中分崩离析,这是我们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目睹的一幕,而事态的发展路径与《三国演义》中的“连环计”何其相似(图3)。

从上面的讨论看出,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角度看,合成风险转让带来了两种不利的影响,其一是交易对手风险使金融体系的关联度增加,其二是风险转移的便利使金融机构风险意识淡薄。后危机金融改革在消除这两种不利影响方面有诸多举措,如金融审慎监管以及《巴塞尔协议3》在资本计提和资本质量方面的新规都对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后危机信用衍生品全面改革新规的“大爆炸”、“小爆炸”协议书,则通过产品结构标准化和市场机制完善降低交易对手风险和强化风险控制(详见本刊2010年10月号《CDS:中国式创新》)。

在市场机制上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引入中央清算机制。根据国际监管机构的计划,在2012年底前所有标准场外衍生品都将实现中央清算。这一改革旨在借助中央清算和多边轧差,提高市场透明度,防止过度杠杆化,降低金融机构的关联,增进金融体系宏观稳定性。当然,关于中央清算机制是否确能增进金融体系宏观稳定性,理论界也多有存疑。比如斯坦福大学的Duffie和Zhu用理论模型研究了轧差效率,并指出从轧差效率看,单一产品的多边轧差并不一定优于跨产品的双边轧差,当同一产品的中央清算机构不止一家时,轧差效率会进一步显著降低。

另外,中央清算机构面临复杂而集中的风险,其安全性并非坚不可摧,但由于其独特地位,其潜在的运转失灵将威胁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可见,中央清算机制在解决现有难题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难题,其利弊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中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不断加快,从走出去的角度看,中国金融机构将日益活跃地参与全球衍生品市场;从国内市场发展的角度看,衍生品创新仍在不断推进,比如近期在资产证券化和外汇期权等领域都有新的进展;从提升管理水平的角度看,对于参与衍生品业务的中国银行业机构,在实施巴塞尔协议的过程中无法回避交易对手风险问题。可见,中国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增加对交易对手风险的关注度和管理水平。

桂林市机构改革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区域文化 视觉传达设计 教学 创新 应用

一、引言

我国创意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给艺术设计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体现区域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已成为衡量设计师自身素养和设计水准的新标准。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也顺应时展需要,与时俱进地开始同步跟进和调整教学改革的探索。由中国美术学院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构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它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很迅速。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需要结合“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及时研究和调整相关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将区域文化特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明确新时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探索,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人才。

二、区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相互融合发展的作用

当代艺术设计正朝着繁荣多元的方向发展,专业间的交叉、整合将成为未来的主题。中国设计的前进方向也将在融合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的基础上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探索“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展现“东方设计学”风貌,是中国现代设计人的职责所在。充分发挥地区文化优势,将其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之中,通过本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能使其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璀璨多姿的区域文化特色在艺术设计领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研究,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现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内蕴丰厚,形态多样,是我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藏。在研究国内外先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区文化优势,将其融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之中,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来进行区域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在探索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办学特色的基础上,让区域文化特色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应用,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探索构建“东方设计学”学科教学体系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区域文化特色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与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根据区域特色在原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加强课程设置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以及多样性。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区域文化特色,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工作,与本地区其他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互补发展,减少在专业建设中的重复设置,注重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交叉专业建设发展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如何适时将区域文化特色元素引入教学内容之中,探索区域文化特色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的利于发挥个性特点的空间,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构建独具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品牌,能有效丰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与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三)区域文化特色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发展,是提高师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

区域文化伴随着民俗民风而发展和完善,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生存环境和民族、民俗等诸多因素基础上所形成。把本土文化特色的相关内容融入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学之中,建设科研和教学水平较高、结构合理、适应专业发展要求,具有实施素质教育活动能力的创新型师资队伍,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建设,将研究经验和探索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施,并通过与区域相关特色企业的接洽,加快科研成果向行业产出转化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艺术设计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融入区域特色文化,让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丰富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在帮助学生丰富和提升设计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传承和宣传区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应用实例分析

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教学方法,将区域文化特色融入培养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过程之中。根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特点来研究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创新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应用技术型设计专门人才。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了解区域文化特色,提炼出适合进行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的元素,并将其融合在教学内容和设计实践之中,探寻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和应用的有效途径,一直是笔者所研究和关注的教学改革探索方向,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现以笔者所在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包装设计》为例,对桂林区域文化特色在课程教学中的两个应用实例进行分析探讨。桂林位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的民族融合区域,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根据这一特色及相应的市场发展需求,在《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与桂林旅游相关的产品包装设计上,切实为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桂林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应用技术型设计人才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实践。

(一)竹制材料旅游工艺品或纪念品包装设计

桂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湿润,雨水充足,气候宜人的环境下竹子生长茂盛。竹子质地可塑性强,易于雕刻,使得竹材料在桂林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中得到大量的使用。根据这一特色,在进行《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竹制材料的桂林旅游工艺品或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作为课程作业的具体设计对象,引导学生们在对桂林的本土文化特色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一定的对象进行相关主题的设计实践。

设计效果展示在一次《包装设计》课的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对桂林区域文化进行充分调研,有意识地让他们注意到由于桂林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大量文人墨客的聚集,使得桂林地区饮茶和饮酒盛行,而竹制器具正是桂林当地常被使用的盛茶、盛酒用具,也是作为馈赠和旅游纪念的不错选择之一。进而以竹制茶具、酒具作为设计素材,让学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再结合桂林特色文化做更深层次的了解,提炼出可供拓展的元素来进行竹制茶具或酒具的包装设计实践。如图1和图2的包装设计作品――“竹韵”茶具系列包装设计,是为一套竹制茶具所设计的包装,包括有茶壶、茶杯、茶匙等竹制茶具的内外包装。设计者从竹制产品的原生态这一特色出发,选用了桂林当地的土麻布作为包装的主要材料,以纯手工进行缝制和制作。桂林土麻布可以选择的颜色相对单一,所以设计者加以南印花布作为点缀,并将这一套茶具包装的外包装盒盖参考我国的传统服饰“唐装”的形式做了一定的设计处理。

(二)特色食品包装设计

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有一种说法是桂林因“桂树成林”而得名。在桂林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见很多的桂花树。秋天走在街道上,一阵一阵的桂花香味扑鼻而来,也为桂林增添了一道独有的风景。桂花茶、桂花糕、桂花酒等由桂花所制成的各种食品健康味美,也和“桂林三宝”一样是受到旅游者们欢迎和喜爱的食品。这些食品的包装设计也是融合桂林区域特色进行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桂”食品包装设计(D3)就是学生根据桂林区域特色所设计的一套桂花食品系列的包装设计。设计者从桂花食品的选料天然和桂林争创绿色环保旅游城市这两个立足点出发,选用清新而充满生机的绿色作为整体包装设计的基调,并将桂林传统南糖包装所常用的牛皮纸、麻绳运用于包装之中,设计出来的“桂”食品礼盒包装桂林地方特色浓郁。

山水文化、藩王文化、史前人类文化、古运河文化、抗战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桂林地区还有很多区域特色文化可以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创新应用。如何更好地将桂林区域特色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区域特色文化应用到设计实践之中,对区域文化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实践中去领略这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培养应用技术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适应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构建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在桂林地区的一种探索。

四、结语

区域特色文化内容丰富,是我们华夏儿女所共同拥有的珍贵文化财富。区域文化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在传承和创新区域特色文化的同时,为不同区域院校具体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利用元素和引导学生发挥创意的拓展空间。将区域特色文化合理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与时俱进地契合了地方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为艺术设计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急需的走在行业尖端的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也是“东方设计学”学科体系构建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桂林市旅游局.桂林旅游志[E].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2]吕胜中.再见传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3]陈旭.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改革与思考[C].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008(12).

桂林市机构改革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桂林市;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093-02

1 桂林市进行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桂林作为一个旅游名城,以旅游接待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是桂林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对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桂林市产业结构高度化转换和合理化调整,已成为桂林市经济建设和发展中一个重要、迫切任务,产业结构发展规划势在必行。着重探讨桂林市第三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2 第三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2.1 从总体规模方面来分析

桂林市第三产业GDP一直以来持续稳定的发展,这是由于桂林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一直以来比较重视的结果。但其总体发展水平与速度和发达国家或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是滞后的,尚不能满足社会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2.2 从内部构成方面分析

笔者收集了近几年的统计年鉴资料,从中发现,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是全市第三产业中的主要支柱。合计占第三产业GDP的60%左右。房地产业近几年有一定的增长率,但总体水平低,只占第三产业的5%左右,不足以快速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是桂林市第三产业中仅次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的第四大行业,在2002年时比重就已达到11.7%,而且这几年发展速度较快。这是由于国家对教育文化的重视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居民都已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今后,这一行业将有大幅度的提高。

科研综合技术服务所占比重过小,应加大投入力度,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金融保险业比重偏低,主要是因为近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金融危机,企业效益下降,以及国家存贷款利率下降的宏观货币政策导致金融企业效益降低,今后,随着企业效益的好转,对货币资金需求增加,金融企业货款增加,金融企业效益也将有所回升。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存在着一个合适的比例,它是在各经济部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构成第三产业的四大类行业商贸业、交通邮电业、金融和房地产业、公共和社会服务业GDP之比为25:10:30=35左右。从统计年鉴资料获悉,桂林市商贸业占25%、交通邮电业占24.6%、金融和房地产业占8.5%、公共和社会服务业占35.7%,可见,桂林的商贸业与公共和社会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较为合适,但交通邮电业所占比例过大,而金融与房地产所占比例太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主要是由于高档次的、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如金融、保险、咨询、技术服务、风险基金等行业的规模过小,而第三产业中为生活服务的商业、餐饮业比重又过高。因此这些行业也出现了过度竞争的迹象。

3 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1)桂林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工业的发展作后盾和支持。

一个城市要真正建成重点风景游览城市,必须比较理想地解决吃、住、行、玩、购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一系列问题。这一方面需要经济实力作后盾,另一方面则需要发展相应的产业来支持。作为一般综合性城市,桂林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是工业;城市人口和旅游流动人口所需的消费用品,很大一部分要由工业提供。作为旅游收入重要来源的购物,也需要工业提供各种丰富的旅游产品。此外,接待旅游人数的多少也与经济发达程度直接相关。因此,桂林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工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工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2)桂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同时也是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对旅游商品的需求,为工业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市场l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则能为工业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非贸易创汇;由旅游业发展而形成的大规模人流,也带来了大规模的信息流,为工业和其它部门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智力、寻求合作和开拓市场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桂林优美的环境则已经并将继续吸引中央和区属的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在桂林市落成和发展,使桂林市在科技和教育领域具有其他中等城市所不多见的优势,使工业的一些部门行业形成科研――教育――生产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4 调整对策

(1)处理好第三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

商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最大服务行业。它为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提供流通服务,是生产与消费之间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现代各发达国家第三产业部门构成中,商业服务业的产值都占1/4左右,近20年来,这一比重是趋于下降的。如果就劳动力的比重看,商贸业在第三产业中地位也显得十分突出。由于商业服务业技术进步相对缓慢,资本密集程度低,同样数量的资本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满足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商贸业自身素质提高的要求,未来桂林商贸业的发展应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主要目标,在第三产业中的产出比重保持稳定或略有下调。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部门,它的巨大发展是社会经济进步的结果,同时它对现代经济生活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中介,它们分别是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资金融、结算债权债务、人身和财产保险以及房屋土地等不动产的交换和租赁服务。其突出特点是三个部门都集中了大量社会资金,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近年来,发达国家金融、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约在25%~30%,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就是新兴工业国家的韩国进人90年代以来,这一比重也超过了30%。而桂林金融和房地产业只占第三产业的产出比重的8.5%,比重太低,且这些行业的经营效率与发达地区,特别是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必须推动这类行业的高效发展,并发挥其对各种社会服务业的带动效应。桂林市需大力加强这些部门的投入与发展,尤其是注重房地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2)促进传统第三产业的现代化。

桂林传统第三产业,例如商贸、文通、邮电等行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发展基础。但这些产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备、市场发育程度低、技术和信息含量不高、人员素质低的问题。未来实现这些行业的现代化,以提高其质量和效益对桂林第三产业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意义更为重要。传统第三产业的现代化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生活服务系统,实现生活服务的社会化。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流通机制。用先进的科技和装备改造流通领域,实现流通过

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和网络。形成沟通城市内部各区域,以及与其他城市间的公路和铁路网。并逐步建立现代化的交通管理体系;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邮电通信网络,采用先进技术更新邮电通信方式,大力发展无线通讯、移动电话、可视电话、网络通信。

(3)持续发展旅游业。

根据产业结构结构调整方案,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要进一步加快。旅游业一直是第三产业名符其实的主导,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旅游业无疑必须持续向前发展。由于有近十年来的重点建设发展的基础,未来时期里旅游配套没施建设的压力已大大减缓。旅游业可以进一步向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方向发展。其一要在以漓江“黄金水道”为重心的大桂林旅游区的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开拓新的旅游景点,丰富旅游项目,扩大旅游容量。推出一批新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离娱乐、知识、健身、消费于一体的较大型的旅游新项目;其二要进一步拓宽旅游客源市场,加强国际、国内旅游开发力度,在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增强桂林旅游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使桂林旅游业不断走向成熟。

桂林市应围绕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突出策划、改革、建设、管理四个重点,以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为中心,以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主线,重点抓好市场整顿、宣传促销、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咨询服务、信息化建设、行风评议等项工作,促进旅游业的改革和发展。根据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提出的要求,在产业结构上做些大的调整,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会展旅游方向发展,实现成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

(4)鼓励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

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是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储存、传递的服务活动体系。目前信息服务业在我国新兴第三产业中已成为发展较为迅速、规模较大的行业。另外,咨询服务业和广告服务业也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行业。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效益,对改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促进科技的发展,提高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还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生活需要,形成合理的社会消费结构。目前,桂林信息、咨询业规模偏小、市场化程度较低,信息咨询业机构和服务较分散,各信息系统之间未能形成网络化和共享性,还没有形成行业优势和规模优势。

因此,需大力发展信息、咨询业,强化经济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建立信息市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

(5)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建立有效的科技与经济建设结合的运行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逐步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全社会都要提高科技意识,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加强软科学研究,倡导决策者和分析者之间的决策对话,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在教育,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桂林市机构改革方案范文第5篇

美丽的新郑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区位交通优越,位居省会郑州、古都开封、洛阳等中原城市群的腹地。多年来,新郑市紧紧抓住交通发展这个中心,交通建设突飞猛进,交通运输日益繁荣,交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1997年,中原地区最大的航空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在新郑建成通航,目前已开辟航线70多条,通达全国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要旅游城市共计54个,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及空中交通枢纽。这些年来,新郑市的干线公路、县乡公路及通村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公路面貌明显改观,路网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增强,已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辐射全市、联结周边省、市的公路网。目前,新郑市已经建成中原一流、全国独特的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成为中部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主要汇集地。

2011年12月贾桂芬挂帅新郑交通运输局,任局长兼党委书记,从此开始了她人生的新篇章。

1983年开始参加工作,贾桂芬就一直工作在基层岗位,这一干就是29年。这29年,不管在哪个新的岗位,贾桂芬始终都凭着敢想敢干、敢于担当的精神,凭着扎根基层、真情为民的温情,真正地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真诚。干部优不优,民心用秤称。凡是知道贾桂芬的人,无不由衷的爱戴和尊敬。贾桂芬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践行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一心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这29年,贾桂芬从事了多个工作岗位,跨越了多个行业和行政部门,先后历任新郑市新村乡妇女主任、龙湖镇副镇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梨河镇镇长,新郑市人劳局副局长、水利局党委书记、南水北调移民局局长,林业局局长,具茨山管委会主任,到如今新郑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党委书记。工作有方法,她总结为“三板斧”。

三板斧之一 明理为本

从乡镇到职能部门,面对每一次工作岗位的变换,贾桂芬都能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有人问她秘诀是什么,她回答说没什么秘诀,只要坚持向书本学、向同志们学、向工作实践学业务知识,就能做到。

2011年12月,贾桂芬由新郑市林业局调任新郑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面对工作形式和内容陡然转变,截然不同,她迅速开始学习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等有关方面知识、法规,同时带领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一线,摸实情、理思路,从具体实践中找真知。寒天九月,从不畏缩,孜孜不倦,虚心求知。为了尽快融入并适应新郑市交通运输事业未来的发展,其艰难是显而易见,贾桂芬觉得加强学习不是个人的要求,而是现实的一种必然选择。为了把知识学通学透,她常常是深夜攻读,不知疲倦,直到把难题弄懂才会入眠。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贾桂芬便迅速融入到新的工作岗位。

这种勤奋好学的劲头不是此刻一时,而是多年来一贯作风,她每到一处,自身的良好学风都演变成了该部门的浓厚学风,影响和带动了大批有志青年。

三板斧之二 言行合一

“说到就要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这是贾桂芬常说的话。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基层日常管理上,贾桂芬做到了科学安排、精耕细作。她科学组织开展工作,确保各项计划保质争优的完成;对于成本管理,贾桂芬做到 “开源节流创效、精打细算当家”。她坚决要求下属部门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杜绝浪费现象;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对办公和招待费严格把关,带动大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贾桂芬常说:“好风气是领导带出来的。”在任何时候,领导都要以身作则,贾桂芬也是这么一直要求自己的,在工作上她坚持民众监督,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在日常生活中,从不搞特殊化,除了参加会议和下乡调研,日常上班从不无故迟到;食堂就餐,她从不搞特殊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同事下属们的信任与拥护。

付出总有回报。多年来,贾桂芬以优异的成绩给组织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众所周知,南水北调是一项跨流域的宏伟工程,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此工程纵贯新郑境39.6公里,对新郑影响可想而知。在担任新郑市南水北调移民局局长期间,为全力配合做好这项事关国家大计的重点工程,打造“世纪工程”、“精品工程”,贾桂芬带领全局工作人员,深入实际,对每一座桥、每一条路、每一个村庄进行实地摸底调研,为科学规划干渠两侧居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可靠依据,为移民安置和干渠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本人也获得“2008年度南水北调工程省级先进个人”荣誉。

在新郑市林业局工作期间,她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林业生态县市”的要求,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工作。2009年,新郑市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枣业十强县市”,始祖山部级森林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顺利通过评审,林业公安派出所升格为森林公安局,新郑森林覆盖率从23.2%提高到25.9%,提升了2.7个百分点。2011年3月新郑市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林业生态县市”,同年8月份,新郑独特的林业产业发展也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的充分肯定。贾桂芬本人也先后获得“河南省绿化奖章”、“郑州市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三板斧之三 满怀激情

“不断地确立目标,才有不断的创业激情。”贾桂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1年底调任新郑市交通运输局后,贾桂芬深知“交通的发展是以公路建设的发展为前提的”,于是,她结合新郑经济和交通发展的特色及具体实际,响亮提出“社会管理创新,交通当先行;推进新型城镇化,交通必先行”口号。在她的带领下,一幅为民、惠民的交通新蓝图迅速绘就,即在十二五未基本建成“贯通城市、放射组团、连接乡镇、覆盖社区(村)”的“大交通”体系。

目标已经确立,重在狠抓落实。为此,贾桂芬带领局一班子人对各项工程早规划、早安排、早施工,在工程立项、可行性报告和资金等程序上,解放思想,把握尺度,大胆实践,确保新郑市的各项公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将郑新快速通道和107国道拓宽改建工程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大力实施,强力推进。如今,双向8车道的郑新快速通道正如火如荼建设,双向6车道的107国道拓宽改建也已全面启动。这些道路的建成,将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交通保障。

贾桂芬就是这样,敢于挑战,富有远见,传递给别人的永远是一种勇争一流、昂扬向上的力量。

民生民意比天大

作为一个干部,同时也是女人,贾桂芬始终保留着女性的善良和真诚,总是用炙热的心为民服务,总是把民众的愿珍藏心间。

2007年底,正处三九寒天,天气非常寒冷,按照上级的部署要进行全市大范围的移民人口调查登记工作,为了保证移民核定登记准确,贾桂芬克服了水库移民历史久远、资料丢失不全、情况复杂等难点,带领移民干部深入到各个乡镇、各个村组和农户,认真查看历史资料,调查搬迁遗址,走访座谈群众,逐户逐人核实移民身份,坚持做到“不漏登、不错登”,真正摸清实情,把党的惠民资金毫无折扣的发放到群众手中。贾桂芬同志说,“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女,知道农村、农民的不易,过年了,一定要把补助资金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

在林业局工作期间,她始终把老干部的冷暖放在心间,她常说:“没有老干部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今天的一切美好都是老干部给我们打下的基础,现在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了,更不能忘记老干部”。于是在老干部工作方面,她一改往日老干部活动少、关注少的局面,不仅安排了平常的慰问、座谈、旅游等日常性活动,同时,还在每位老干部的生日的时候为他们送上生日蛋糕,表达对老干部的关怀。尤其是在2011年,当贾桂芬得知,老林业局家属院年久失修,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却无人过问时,贾桂芬说:“那里住得都是像我们自己父母一样的老职工,他们为林业发展都贡献过自己的力量,我们一定要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方便他们的生活出行。”于是,她带领林业局干部职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老干部家属院院落进行重新规划,对下水道进行全面整修,对院落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使老干部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也赢得了老干部们的高度评价。

贾桂芬不仅对老干部关心,对其他干部职工也非常关心,她经常深入职工中间,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多年来,正是凭着对同志的关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贾桂芬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和爱戴,也赢得了同志们给予的“好大姐”的亲切称呼。

敢打敢拼勇改革

2008年12月,郑韩大地,寒风凌冽。

贾桂芬到新郑市林业局上任的第一天,在那间陌生的办公室案头看到局情资料后,贾桂芬才意识到林业局已进入生存和发展的“沼泽地”。 面对林业处天大好发展机遇,而林业局却“人心涣散”的被动局面,她感动内心有一种强烈的痛楚。痛定思痛后,她认为必须抛开一切顾虑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否则,林业局就没有出路!

于是,领导班子集体“会诊”,进一步解放思想,查摆问题,针对“症结”,自己给自己动“手术”。

一刀开在“大脑”。局党组组织干部职工掀起一场思想大讨论。贴近新郑市委市政府三年实现新跨越的精神,抢抓林业发展新机遇;贴近实际,重拾信心,负重奋进,彰显“树”的精神;贴近时代,跳出新郑,在全国先进地区同行业中找标杆,对照先进找差距。

一刀切在“自身”。出台《新郑市林业局机关改革的实施方案》,按照精简、规范、高效的改革原则,精简机构,并通过公开竞聘选拔出22名同志担任中层,建立了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管理队伍。同时出台《新郑市林业局机关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管理,以制度约束行为。

大刀阔斧地改革给新郑林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巨大活力,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单位也走上了良性、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在贾桂芬任职的三年间,新郑林业各项工作均走在郑州市前列。

清正廉洁作风正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贾桂芬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坦坦荡荡工作,清清白白做人,不居功、不自傲,一身正派、两袖清风,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爱戴。

自从她担任领导干部后,就没断过找他办事的人,但无论在乡镇、还是在职能部门,无论是面对干部、群众,还是老同学、老朋友,都能做到不论亲疏、不分贵贱、不讲人情,坚持按规定程序办事。

在新郑市林业局时,有一次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找他,请她帮助承包造林绿化工程,贾桂芬说:“不行!组织纪律有规定,你还是按正常渠道办吧。”在造林绿化工程中,她始终坚持公开招投标,坚持不接受任何一家吃请,不接受任何一家礼品,本地外地一视同仁,大、小单位一般对待,老队伍新队伍一样关心,质量监察一把尺子量到底。公生明,廉生威。在她走过的部门,许多同志都有这样的感觉:与贾桂芬同志交往,需要严谨和忠诚,但一定会感到自信、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