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百货商场半年工作总结

百货商场半年工作总结

百货商场半年工作总结

百货商场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上半年完成的工作

1、销售指标的完成情况

上半年在公司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及经销商的共同努力下,**市场完成销售额157万元,完成年计划300万元的52%,比去年同期增长126%,回款率为100%;低档酒占总销售额的41%,比去年同期降低5个百分点;中档酒占总销售额的28%,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百分点;高档酒占总销售额的31%,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

2、市场管理、市场维护

根据公司规定的销售区域和市场批发价,对经销商的发货区域和发货价格进行管控和监督,督促其执行统一批发价,杜绝了低价倾销和倒窜货行为的发生。

通过对各个销售终端长时间的交流和引导,并结合公司的“柜中柜”营销策略,在各终端摆放了统一的价格标签,使产品的销售价格符合公司指导价。按照公司对商超、酒店及零店产品陈列的要求进行产品陈列,并动员和协助店方使产品保持干净整洁。在店面和柜台干净整齐、陈列产品多的终端粘贴了专柜标签,使其达到利用终端货架资源进行品牌宣传的目的。

3、市场开况

上半年开发商超1家,酒店2家,终端13家。新开发的1家商超是成县规模最大的**购物广场,所上产品为52°系列的全部产品;2家酒店是分别是**大酒店和**大酒店,其中**大酒店所上产品为52°的四星、五星、十八年,**大酒店所上产品为42°系列的二到五星及原浆。新开发零售终端城区4家,乡镇9家,所上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档产品区,并大部分是42°系列产品。

4、品牌宣传、推广

为了提高消费者对“**酒”的认知度,树立品牌形象,进一步建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根据公司规定的统一宣传标示,在人流量大、收视率高的地段及生意比较好的门市部,联系并协助广告公司制作各式广告宣传牌35个,其中烟酒门市部及餐馆门头29个,其它形式的广告牌6个。

5、销售数据管理

根据公司年初的统一要求完善了各类销售数据管理工作,建立了经销商拉货台帐及经销商销售统计表,并及时报送销售周报表、销售月报表和每月要货计划,各类销售数据档案都采用纸质和电子版两种形式保存。对xx年的销售情况按照经销商、各个单品分别进行汇总分析,使得的每月的要货计划更加客观、准确。在每月月底对本月及累计的销售情况分别从经销商、单品、产品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汇总分析,以便于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市场情况,指导以后的销售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尽管在上半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我从事销售工作时间较短,缺乏营销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技巧,使得有些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到位。鉴于此,我准备在下半年的工作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尽快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做好各项工作,确保300万元销售任务的完成,并向350万元奋斗。

1、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品

其一是抽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营销方面(尤其是白酒营销方面)的知识,学习一些成功营销案例和前沿的营销方法,使自己的营销工作有一定的知识支撑。其二是经常向公司领导、各区域业务以及市场上其他各行业营销人员请教、交流和学习,使自己从业务水平、市场运作和把握到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2、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市场的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大部分产品都是通过流通渠道进行销售的。下半年在做好流通渠道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向商超渠道、餐饮渠道、酒店渠道及团购渠道拓展。在团购渠道的拓展上,下半年主要对系统人数和接待任务比较多的工商、教育和林业三个系统多做工作,并慢慢向其他企事业单位渗透。

3、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对市场个进一步的调研和摸索,详细记录各种数据,完善各种档案数据,让一些分析和对策有更强的数据作为支撑,使其更具科学性,来弥补经验和感官认识的不足。了解和掌握公司产品和其他白酒品牌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整个白酒市场的走向,以便应对各种市场情况,并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4、与经销商密切配合,做好销售工

百货商场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目前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供应量持续快速增长;二是商业银行体系的资金过剩。截至2006年6月末,我国M2余额为32.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3%,增幅同比提高2.76个百分点。据国研中心测算,2006年一季度我国货币总体流动性同比增幅高达93.4%,说明境内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

更值得关注的是,2005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增速持续出现分化,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幅差距拉大,“喇叭口”现象明显。2005年M2与M1增速月均差值为4.35个百分点,2006年3~6月的差值分别为6.1、6.4、5.1及4.49个百分点。这说明经济运行中用于交易和结算的货币需求减少,资金流动性和活跃度降低。对此,常规的解释是经济增长放缓,如1998年我国经济陷入通缩时,M2与M1增速的月均差值为3.86个百分点,而1997年经济快速增长时该差值只有1.17个百分点。但2005年以来M2与M1增速分化的真正原因在于,受货币需求的限制,大量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以定期储蓄和存款等方式留在货币市场、资产市场及银行体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的流动性过剩。

事实上,从银行角度看,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更为明显。

人民币信贷增速持续低于M2增速。境内人民币信贷增速于2003年9月末达到23.5%的峰值,随后开始下降,与M2的增速差距缩小,并于2004年9月开始低于M2增速。尤其是2005年以来,M2增速和信贷增速之差不断扩大。截至2006年6月末,相对于18.43%的 M2增速,境内全部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增速为15.24%,仍有3.19个百分点的差距,绝对差额非常可观。

银行人民币存贷款增速差距扩大,存差显著攀升。从1995年开始,我国银行体系从贷差变为存差,此后存差不断扩大,存贷比下降。除了不良贷款剥离与核销力度加大等原因外,银行资金过剩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2001~2005年各年末人民币存贷差分别为3.13万亿、3.96万亿、4.91万亿、6.32万亿、9.25万亿元,2006年6月末达到10.32万亿元,流动性过剩加剧的态势十分明显。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即便是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长迅猛,也跟不上存款的增长步伐。截至2006年6月末,境内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为67.6%,较2001年末降低了10.6个百分点。从区域看,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存差尤其明显。据上海银监局统计,2005年11月末,上海银行业的存贷差高达6200亿元。2006年6月末的人民币存款增幅比上月下降了0.73个百分点,但仍高出贷款增幅3.12个百分点。

超额存款准备金居高不下。2000~2004年,金融机构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由4050亿元增至12650亿元,年均增长高达32.94%。2005年1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4.17%,比上月末高1.18个百分点,表明商业银行约有2万多亿元的资金转存央行。2006年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3.1%,虽同比降低0.65个百分点,但环比又上升了0.58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近年来银行支付系统不断完善及商业银行资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3.1%的超额准备金率表明商业银行仍处于流动性过剩的困境中。

银行间货币市场资金非常充裕。据央行统计,今年上半年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量持续大幅增长,信用拆借和债券市场累计成交16.47万亿元,同比增长66.33%。四大商业银行的资金融出量尤为可观,2006年一季度,其在回购市场上净融出资金2.52万亿元,同比增加1.16万亿元;同时在银行间现券市场上,其现券购入量是上年同期的23倍。

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和国债收益率持续下降。2005年,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从最高时的2.18%下降至最低时的1.1%左右,部分期限较短的国债收益率不仅低于1年期存款利率,甚至还低于银行间拆借利率,利率倒挂问题突出。今年二季度以来,受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发行定向票据以及新股恢复发行的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开始抬升,6月末,信用拆借利率为2.1245%,比上年末上升49个基点;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为1.8984%,比上年末上升40个基点。出于防止热钱流入的考虑,央行近期恢复了数量招标,其稳定央票和回购利率的政策信号非常明显,货币市场利率和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推动境内资产价格飙升,积聚资产泡沫,加大了宏观经济过热的压力。此轮流动性过剩的一大特征是大量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通过准货币形式(M2与M1的差值)进入各种资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迅速上涨。近年来,国内债券、房地产、期货、石油、贵金属及艺术品的价格涨势惊人,其中尤以房地产为最。即便监管层从2005年明显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房价持续攀升的态势并未改变。据国家发改委统计,今年1~5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同比上涨6.1%,全国商品住宅平均售价为3199元/平方米,比前4个月的平均售价高77元/平方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涨幅更持续高达10%以上。

今年以来,国内股价也开始了新一轮上涨行情。资产价格的过快攀升积聚了资产泡沫。仍以房地产为例,房价攀升的同时,房屋空置面积亦在大幅上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6年5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8%。

在加大通胀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通缩的风险。从理论上讲,流动性过剩引发的资产价格膨胀将通过财富效应和托宾Q效应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推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加速上行,导致经济通胀。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即是典型的例子。

一般来说,货币供应高增长对物价推动影响大约有4~5个季度的时滞。2003年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开始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但从目前情况看,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都有加速之势,经济通胀压力加大。

从CPI看,今年4~6月涨幅分别为1.2%、1.4%和1.5%,预计下半年将呈加快之势。从PPI看,今年4~6月涨幅分别为1.9%、2.4%及3.5%。同时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购进价格涨幅则分别为4.9%、5.5%及6.6%,涨幅呈明显扩大趋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工业品出厂价与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增幅之间存在的“剪刀差”有缩小趋势。今年前5个月两者的差额均值为3.39个百分点,6月份缩小至3.1个百分点,说明上游价格上涨的成本推动在生产者物价指数中作用加大,下游企业对消化上游成本上涨的能力开始下降,成本推动的通胀风险上升。

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流动性或者流入各种动产和不动产投资领域,或者通过银行存款和资金的体外循环进入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并未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因此消费增速远低于投资增速,产能过剩现象加剧。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8%,增速同比加快4.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只增长了12.4%。消费增速近年来虽有所加快,但还远落后于投资的高速增长,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这种趋势如得不到抑制,中国经济就有可能经历过热到迅速过冷的振荡,最后陷入通缩。

大量资金追逐有限的货币市场工具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顺,并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成本。为缓解流动性压力,目前银行持有货币市场工具的期限有长期化趋势,这无疑降低了这些货币市场工具的流动性,从而使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难以落实。同时,除了巨额的存款准备金利息,央行每年还要支付日益增多的央票利息,公开市场操作成本加大。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债券发行量为4.18万亿元,其中央行票据2.75万亿元,占比接近60%。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期数和金额大幅上升,累计发行金额3.09万亿元,同比增长67.77%,其中发行央行票据45期,共计2.22万亿元,同比增长61.32%。

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被动负债快速增长,资金成本支出加大。2003~2005年,境内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1.7%、15.6%和19.4%。加之企业和居民定期存款偏好增强,银行的资金成本支出上升。截至2006年3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6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受股市分流影响,二季度存款增长有所回落,定期化趋势亦有一定程度好转。截至2006年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仍高达31.8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8.3%,其中企业定期存款占比仍达35%,储蓄定期存款占比更高达65.3%。

资产配置中外汇占款和有价证券及投资占比上升,但收益率持续下降。近年来,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中,贷款占比下降而有价证券及投资等资产上升的趋势十分明显。

从存量看,2003~2005年各年末及2006年6月末国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分别为15.90万亿、17.74万亿、19.47万亿、21.53万亿元,占比分别为70.57%、67.7%、64.4%、63.9%;同期外汇占款和有价证券及投资余额分别为6.51万亿、8.35万亿、10.62万亿及1.199万亿元,占比分别为28.86%、31.8%、35.07%及35.63%。

从增量看,2003~2005年年信贷增量在总资金运用中的占比分别为67%、50.1%及43.2%,外汇占款和有价证券及投资增量占比则分别为36.55%、50.29%及56.37%。2006年上半年信贷投放量增加,而外汇占款和有价证券及投资有所减少,前者在总资金运用中的占比为59.9%,后者为39.9%。据央行统计,截至2006年6月16日,商业银行在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约2.3万亿元,并持有7万多亿元流动性较高的国债、金融债券和央行票据等资产。但与此同时,近年来银行间货币市场的低利率直接使商业银行的国债、金融债及央行票据等资产的收益率走低,这对商业银行整体的盈利水平带来了严峻挑战。

利率风险加大。2005年,尤其是当年3月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后,商业银行的大量资金涌向债券市场,致使债券价格持续走高。随着央行加大收缩流动性的力度,债券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加大,利率风险突出。据估算,到今年年末,国债等长债品种的价格下跌可能会给商业银行目前持有的5万亿元市值国债带来数千亿元损失。

刺激银行的信贷冲动,在加剧产能过剩的同时积聚了银行自身的信贷风险。面对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许多商业银行不得不加大了信贷投放,尤其在地方政府新一轮投资冲动的背景下,银行信贷投放迅猛增长的势头十分明显。2006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5.24%,增幅同比高出1.99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更有加快之势。

信贷资金尤其是中长期贷款的过快增长为固定资产的高速增长提供了资金支持,加剧了产能过剩。同时流动性过剩还导致银行在信贷市场上过度竞争,盲目降低贷款条件和利率,在加大银行利率风险的同时,还给未来不良资产的上升埋下了隐患。

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盈利能力下降增加了商业银行主动战略转型的难度。

总之,目前商业银行外部正面临国内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等挑战,内部则面临经营模式、增长方式和经营结构等战略转型的重任,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配比及管理能力、产品定价能力和总体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流动性过剩成因

目前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是我国经济结构和区域失衡。相对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消费增速远落后于前二者。实际上,自20世纪末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投资增长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2003年以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上升期,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消费相对落后使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体系内部循环。

同时,投资也存在结构失衡问题。一边是大企业资金过剩,另一边却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极其紧张;一边是某些热门行业重复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另一边则是医疗、教育等部门投资严重不足。

世界经济失衡下的全球流动性过剩输入了中国。 “911”事件后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实行超低利率政策,导致各主要货币流动性空前增长,全球流动性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成为国内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2003~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每年分别新增1168.4亿、2066.8亿及2089.4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新增1222.4亿美元,人民币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而央行的公开市场冲销能力无法消化日益增多的外汇占款,货币供应量因此高速增长。

国内事实上的低利率政策也加剧了流动性过剩。从2003年至2006年7月,央行只各小幅调高了一次再贴现率、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利率、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以及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同时为了抑制境外热钱投机,央行还曾于2005年3月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1.62%调低为0.99%。总体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加快了流动性的膨胀。

金融市场不完善,特别是以股票和债券市场为主体的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也造成银行体系的资金过剩。截至2006年6月末,境内上市公司(A、B股)为1402家,流通市值只有1.67万亿元。而银行强化资本充足率约束,以及资金应用技术水平及风险掌控能力不高等因素也加剧了流动性过剩问题。

未来走势

今年二季度以来,监管层加大了收缩流动性、防止经济过热的调控力度,紧缩调控政策效应在时滞期后将逐步显现。二季度以来一次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两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2500亿元央行定向票据、强化窗口指导等政策措施可能在下半年显现收缩效应。8月18日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也将进一步抑制固定投资过快增长和银行信贷增速迅猛的势头。另外,国内股市总体回升有利于分流银行的流动性。

全球进入加息周期有助于缓解境内流动性过剩。2005年下半年尤其是2006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开始加息。美国、欧盟连续数次加息,英国和日本也相继提高基准利率,预计全球流动性将逐步收缩。

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因素制约流动性过剩的收缩。

经济结构和区域失衡短期内难以调整到位,影响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如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及收入和支出的预期不确定等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变,决定了消费增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上投资增速。

产能过剩导致投资利润率走低,从而限制有效投资需求增长,有效贷款需求增长可能受阻。2005年以来工业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水平等指标增速明显减缓,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增速均处于上升态势。同时近来工业品出厂价与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增幅之间的“剪刀差”的缩小趋势表明下游企业对消化上游成本上涨的能力开始下降,利润率趋薄。加之随着“十一五”规划项目的陆续开工及宏观经济逐步回落,未来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增长将走低。

贸易顺差还将高位增长,外汇占款增多。虽然今年上半年出口增幅有所回落,进口增幅有所回升,但贸易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在加剧。下半年从国际市场看,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向好使其进口需求走旺,我国出口市场空间增大,预计下半年出口仍将维持高速增长,全年贸易顺差可能达到1600亿美元。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等因素的刺激下,进入中国的境外短期资金又呈增多趋势。从外汇储备增加额-货物贸易顺差增加额-FDI增加额的数额看,2006年1~5月呈明显递增态势,外汇占款也居高不下,流动性过剩问题不容乐观。

百货商场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通过本次毕业实习,了解和熟悉超市物流,仓储,营销以及管理等相关知识。使学到的计算机,营销渠道管理,数据库,物流,市场营销,经济管理等理论知识跟实践相结合,在实习中检验,提高自己专业能力和技巧。

二、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本人实习具体岗位与负责事务

实习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实习单位:深圳市崇尚百货创业购物广场

实习岗位与负责事务:收货部收货员主要负责事物是接收供应商货物,收货单据的保存、整理、分类、归档,执行公司退货或报损工作,保证周转仓内商品码放有序,通道顺畅,重点商品管理盘点等等。

三、实习主要内容

(一)实习单位简介:

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4月。年跨入广东省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前列,年跃居中国连锁百强第18位,进入中国企业800强,截止年12月,人人乐在全国20多个市级以上城市,已拥有经营门店81家,签约门店100多家,员工人数超过1.8万人,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年1月17日在深成功上市。

深圳市崇尚百货创业购物广场(现代城店)下属人人乐连锁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人人乐第一家集大卖场、百货、生活体验馆于一体大型购物广场。现代城店实行“大百货(高档百货)+小超市(精品超市)”布局,百货为主,超市为辅,以超市促进百货,百货带动超市战略,提升公司整体销售额。现代城店分为一,二,三楼,一楼主要有周大福,肯德基,屈臣氏,蒸功夫等连锁,二楼和三楼一半都是百货区域,三楼另一半是超市区域,营业面积7万平方米。百货和超市均有适量的店铺招租。现代城店有收货部,商品部,防损部,促销部,客服部,人事部,财务部等等部门,部门健全,制度完善。

(二)实习具体过程

实习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学习,成长,相对成熟期三阶段。

第一个阶段,月11---月16日的学习期阶段,这一阶段,一边参加培训学习,一边工作。把学习到的知识马上应用于工作,在工作中检验,熟悉,改进,使我提升很快。这一阶段主要学习了接收供应商货物,退货,报损相关流程,学习机(无线终端速录机)和无线电子磅称的使用,残损仓和退货仓货物管理,相关单据使用公司泰斯码系统(一种主要使用数据库原理的系统)进行录入保存以及传财务单据等等。

第二个阶段,月17日---月31日的成长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重复工作进一步熟悉公司相关流程和工作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接受上司布置的一些比较重要工作进行锻炼,比如对制作退货单,报损单等有关单据进行审单,配合商品部进行重点商品盘点等等。

第三个阶段,月1日—月27日的相对成熟期。我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收货部80%的工作,这个阶段,上司对我比较信赖,可以放手我去做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事情。配合总公司对收货部一些工作的改进工作和仓储改造工作,让一个人独立上一个班次等等。这个阶段基本上把工作重心移到早上生鲜的验收,相关单据录入审核以及转送,重点商品管理等等,把相对于一些比较简单如接收供应商商品工作,报损,退货工作移交给新人或是其他员工。

四、实结与建议

(一)实习工作的总结

在这段将近2个月的实习时间里,从对超市物流,营销等迷糊的情况下,通过在收货部,由最基础的接受供应商商品到配合总公司对收货部一些工作改进等等相关工作的实践上,使我对超市物流,营销,仓储以及管理相关知识有了相对解和熟悉。现拣一些认识和经验总结如下:

(1)在现在零售业竞争如林的情况下,零售行业在品牌,服务,商品,素质等相持难分高下情况下越来越需要通过成本这一杀手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行业老大沃尔玛总裁就宣称,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完善先进的超市物流系统。在实习过程中,使我认识到,收货部是超市物流很重要组成部分。收货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成本,进而影响到公司其他一系列问题。比如,我在初次退货录单中,由于疏忽,把商品数量录错,在返配回配送中心后,又返配回了门店,在商品一来一去的运输过程中,这就增加了公司的运输成本。

(2)超市仓储是一门大学问,比如既要保持商品一定库存量保证卖场不会出现缺货少货,又要防止库存量过大加大仓库压力或是导致商品积压,增加商品因发现不及时出现临期过期等事情发生,这会提高公司损耗率,增加公司运营成本和损失。比如在月份底商品清场转场工作中,就发现到大量因商品库存量大导致的临期过期和盘点难问题。还有仓储管理上要使商品排放有序,易于识别,方便拿取,保重商品安全不能使商品遭到损害,以及合理利用仓储有限的空间等等。

(3)超市所有部门都是核心部门,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分工明确,协调工作,为顾客提供一个高质量服务,完美购物环境体验,最终增加超市营业额。零售行业最终收入来自营业额,这也是提供享受购物环境的物质保障。而每一个部门好坏都最终影响着超市销售状况的好坏。比如,商品首先要通过收货部验收,接受质量好的商品,根据商品条码等相关信息录入系统,为财务和收银等等提供相关信息。其次商品被商品部按照相关知识和规定进行上架排放,同时保障商场卫生等等提供一个舒服购物环境,经营管控部,对商品进行检查,防止商品质量出现问题或是标价出现问题。促销部,根据店总安排,举行一些促销活动,对顾客人流进行引导。顾客购买商品,这时候就是收银部的工作了。如果这中间出现什么问题,就需要客服部进行调节。

(二)毕业实习的体会、收获

这次毕业实习,使我受益匪浅,有很多收获和体会:

(1)心态上调整的体会收获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在学校接受年的教育,真正的和社会接触并不是太多,而这次毕业实习,则是由学校人走向社会人一个缓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调整的就是心态。我们并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资本,而从学校走出就直接到一个公司最基层上班,接受公司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以及体力,心力上等等的挑战,当然会使很多同学落差很大。这中间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自己心理上的调整。要有一切归零心态,从零开始,我们不可以改变环境,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环境。

百货商场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有位客户同我关系很好,他把一个推销生发乌发牙膏的厂家副厂长介绍给我。开始,我也不相信这个牙膏能把头发变黑。后来,他把一根头发拿给我看,有一半是白的发根那一半却是黑的,客户说这是广州邮局副局长老婆的头发,大概50多岁,用了三支就长出黑发。该业务员说广州很多商场他都进不去,知道我关系熟,所以想叫我做,基本要求是付50%的货款,广告费由我垫付,在另外50%的货款中扣除。由于我只有2万元存款,只能进2万元货,付1万给厂家,另1万用来打广告;进价17.50元/支,我31元/支卖给商场,商场卖38元/支,这么高价格的牙膏,当时被誉为中国最贵的牙膏。我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所以没有签合同。

随后,我把这些货铺进了10家商场,接着开始广告策划,原先准备做1次半通栏广告,1万元刚刚够,但市场营销理论告诉我,广告必须有连续性、重复性,才会有效果,所以我把1次广告改成8次象豆腐块一样小的版面登出,每周登2次,一个月内登完8次,在《羊城晚报》刊出,创业的第一炮打响了!

也许那个时候生意特别好做,广告才刊登2次,己经有几个大商场要求补货了,接着第一批货很快销售一空,于是马上进了第二批,又铺进另外几十家商场,如此生意越做越大、直线上升,进入良性循环。在广州市场基本覆盖完之后,又开辟了深圳市场,营销策略如法炮制,又用豆腐块的小广告开路,在《深圳特区报》频繁刊登,商场生意比广州更火爆,许多商场都由原来的代销改为购销,货到付款,由于要补货单位太多,送货不及时,经常出现断货,有些私人药店因等不及,干脆带着港币来广州提货,有多少要多少,今天刚到货,明天就一扫而光。广州、深圳两地共有近100家大大小小的商场、药店在销售乌发牙膏,下一步就准备开辟珠海、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市场。

正当我想继续扩大市场之时,不知怎么搞的,厂家供货却越来越少,自问没有欠厂家一分钱,都是货到百分之百付款,怎么会不给货呢?厂家总是以缺原料,无法生产为由推托,我信以为真,只有耐心等待,有些商场采购经理,怕我不给货,反过来要请我吃饭,当时面子可真大,好威风啊!就这样断货了一个多月,我还蒙在鼓里,后来商场客户告诉我,厂家直接向他供货了,供货价比我便宜,才20元,支,零售价25元/支,我才如梦初醒,原来他们见我赚这么多钱眼红,想自己赚多一点,于是把我给甩了。

当时我感到天晕地转,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真想把那个不讲信用的副厂长爆打一顿,以解心头之恨!后来细想,都怪自己当时没有签总协议,所以被他轻而易举夺走了我辛苦开采出来的金矿。原来生意红红火火,突然被人一个釜底抽薪,原来每天都在乐滋滋地数钞票,突然间没得数了,好像突然间一脚踏空,从高空中重重地摔在地上,那种耻辱、那种无奈、那种痛苦的感觉,难受至极,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这是我创业以来的第一次“失业。

不过,这次生发乌发牙膏的业务,我也没有白干,半年多时间一共赚了30多万元,对一个创业者来说,算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所以我又积极地寻找下一个项目。后来,我搞了一些进口化妆品放到各大商场,发现做这一行的人很多,大家都在斗价格,便宜的才能进商场。而且补货又少,每次补货都是3支、6支,最多一打12支,哪像乌发牙膏那样一补就是几箱,几百支。还不能做广告,所以很难赚到钱?结果亏了几万元。那个乌发牙膏副厂长也没有好结果,他根本不懂现代营销知识,只有农民意识,眼光短浅,他接手后又不按我的成功营销方式继续投入广告,只想不花钱趁机捞一把,一个月后,原来红红火火的生意马上冷却下来,销量急剧下跌,原来购销的商店,见形势不对立马改为代销,有的干脆不再补货了。

1991年初,正当我又失业又赔钱,走投无路之际,我发现了“斑牙净”这个产品,它具有迅速令牙齿变白的效果,我买了一支回去试试,真的一擦就白,连牙齿背后也能擦白,使用方便,效果明显。生产者是内地一个教授,没有销售能力,市场又没有同类产品,我心中不禁大喜,立即购销500支,进价10元/支,共5000元,这个教授高兴得要命,因为他一辈子也没有赚过这多钱,满口答应绝不向别的商户供货,并简单草签一份总协议,高高兴兴地数钱了。

进货之后,我又按乌发牙膏的营销模式,把货铺进各大商场,供货价25元/支,零售价33元/支。跟着又用豆腐块大小的广告在《广州日报》连续刊登,结果市场反应强烈,不到半个月,第一批货全部售完。于是,马上补了第二批货,从此,生意又走上了良性循环,一年多时间,获利80多万元,取得辉煌的胜利!不过好景不长,中国人的陋习改不了:只能共患难,不能享富贵,喜欢窝里斗。这个教授同那个副厂长一样,为了赚得更多,背信弃义,让他的亲属出面,一边以供货价15元/支、零售价19元/支冲击我的市场,一边又继续向我供货,两头赚钱,非常奸狡,比那个副厂长还坏,害得我后面的那批货无法出手,好在我收手得快,积压不多。本想到法院告他,但知道手续繁锁,劳民伤财,就算打赢了也没有用,因为法院执行难,此事只能忿忿收场。又一次含恨地离开自己开采出来的金矿,这是我创业以来的第二次“失业”。

两次“失业”使我深深感悟到的生涯很不稳定,心想如果自己有个工厂多好啊!在这个社会里,人缘好的人,困难的时侯总会有人帮你的。原来乌发牙膏厂家的另外一个管技术的副厂长,同情我的遭遇,无偿地把乌发牙膏的配方告诉我,并把他研制的与“斑牙净”有同样效果的产品配方、生产流程一五一十地全告诉了我,使我如获至宝,马上投资办厂,终于在1992年11月31日成立了自己日用化工厂。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工厂,心情无比激动,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百货商场半年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零售业态;结构;竞争态势;比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以业态变革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零售革命在中国爆发,零售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然而,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仅各地地理条件、自然状况千姿百态,而且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社会结构、消费习惯也呈现很大的差异性,各地区间不同零售业态的发展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本文以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年末从业人员60人及以上,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为样例,对我国零售业各业态在六大经济区域(不包括港、澳、台)的发展状况进行交叉比较分析,从而探究其在不同地区的区域性竞争态势。

一、我国零售业态在各经济区域发展状况的交叉分析

(一)我国零售业态在各经济区域门店数的比较分析

从表1可看出,2004年全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态中,百货商店在全国门店总数为2637个,比上年增长23.9%。其中以分布在华东为最多,约占全国总数的72.5%。华北分布最少,只占总数的2.1%。相比上年,各区域百货商店门店数增长最快的是华东,约31.3%,其次为中南地区,约22.5%,最少的是东北,呈负增长,为-2.8%。这说明百货商店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华东沿海经济区域,而且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老工业基地东北经济区的门店数正呈下滑的趋势。中南地区的门店数扩张也迅速,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中南地区将超过东北而成为我国第二大百货商店门店分布地。值得思考的是,传统零售业态百货商店在我国商业相对发达的华北竟然最少,而且增长速度也很缓慢。

超级市场在全国的门店总数为14073个(含港澳台),比上年增长20.1%。其中以华东分布最多,占总数的59.7%。分布最少的是东北区域,只有121个,仅占总数的0.9%。与上年相比,超级市场门店数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华北,约29.9%,最少的是西北,只有12.8%,但却是西北发展速度最快的零售业态。

专业店在全国的门店总数是25867个,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在华东分布最多,占总数的39.5%,但是华东地区增长最缓慢的零售业态,仅为9%,这说明占据华东总门店数三成多的专业店发展速度开始趋缓。在西北分布最少,只有822个,仅占总数的3.2%。与2003年相比,西南地区的专业店门店数增长速度最快,达到56.7%,成为西南门店数最多(占83.7%)的零售业态。然而,一个区域零售商业的发展过分依赖于单一的零售业态终究是一种畸形的不健康的商业发展,因此,西南地区如何积极发展专业店以外的零售业态将是摆在他们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虽然也是华北门店数最多的零售业态,但与上年相比,专业店在华北却呈负增长,为-0.6%,说明在华北处于相对饱和的专业店开始慢慢进行调整和转型,向专卖店等业态进行转化。另外,在东北经济区内,专业店门店数也最多,有1319个,占整个东北总数的半数多。

专卖店在全国的门店总数为4493个,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华东分布最多,占总数的37.4%。分布最少的是东北,只有144个,仅占总数的3.2%。与上年相比,专卖店门店数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中南,约39.7%,西北呈负增长,为-6.1%。另外,在华北增长速度也很快,达到31.8%,是华北各零售业态门店数增长最快的业态。

便利店在全国的门店总数是7755个,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在华东分布最多,占总数的69.4%。在西北分布最少,只有30个,仅占总数的0.4%,其次是西南116个,只占总数的1.5%。与上年相比,中南地区的便利店门店数增长速度最快,达到35.5%。在东北发展也迅速,成为东北各零售业态门店数增长最快的业态,增长速度为26.1%。但在西南、西北却均呈负增长,分别为-7.2%、-59.5%。这说明便利店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在西南西北分布很少,而且在这些地区便利店门店数正急剧下降,几近消声灭绝的地步。

(二)我国零售业态在各经济区域销售额的比较分析

表2显示,2004年全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各业态中,百货商店在全国销售总额为7447315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在全国六大经济区间,以华东营业的销售额为最多,约占全国销售总额的40%,西北营业销售最少,只占总数的1.2%。相比上年,各区域百货商店销售额增长最快的是华东,约34.8%,其次为中南地区,约24.1%。最少的是西北,呈负增长,为-3.4%。这说明百货商店全国销售额主要集中在华东沿海经济区域,而且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中南地区的百货商店销售额的扩张也很迅速。而原本就很少的西北营业销售额呈下滑趋势,可见百货商店在西北的发展正不断萎缩。

超级市场在全国的销售总额为24,099,402万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以华东销售额最多,占总额的59.4%,这说明超级市场已占据华东半个江山,虽然相对其它业态形式增长幅度较慢,但仍保持喜人的增长趋势(约24.9%)。销售额最少的是西北区域,仅占总额的0.8%,但相比该地区其他业态来说却是最多的,将近是西北总额的一半,并且是增长最快的,达到23.7%,这说明超级市场在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内都是西北地区的主要零售业态形式。与上年相比,超级市场销售额增长最快的是华北,约34%,大有赶超该地区主要业态形式专业店之势头;最少的是西南,只有11.9%,说明作为西南主要零售业态形式之一的超级市场已减缓发展势头。

专业店在全国的销售总额是22,066,942万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华东营业销售额最多,占总额的56.6%。在西北销售额最少,仅占总额的0.6%。与2003年相比,华东地区的营业销售总额增长速度最快,达到58.3%;华北增长速度最慢,但也有16.7%,而且专业店是华北经济区内销售额最多的零售业态。另外,专业店也是西南地区销售额最多的业态,占了整个西南总额的36.9%。

专卖店在全国的销售总额为796,661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华东销售总额最多,占总数的48.1%。最少的是东北,只有3,951万元,仅占总额的0.5%。与上年相比,专卖店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华东,约33.1%,其次是西南,约28.4%,说明该地区销售额最少的业态专卖店已开始迅猛直追;而在中南呈负增长(-7.9%),以致专卖店成为中南销售额最少的业态,仅占其总额的2.1%。

便利店在全国的销售总额是1,382,632万元,比上年增长65.5%。其中在华东销售总额最多,占总额的63.7%。西北销售总额最少,只有1,096万元,仅占总额的0.1%,其次是西南8,929万元,只占总额的0.6%。与上年相比,中南地区的便利店销售额“爆炸”式的增长,达到431.5%,其次是华东地区增长49.4%,东北、西南增长趋同,分别为43.1%、43.3%。而西北呈负增长,为-26%。这几乎以实际数据宣告便利店在西北地区的死刑。为什么便利店在西北地区没有市场?究其原因,也许西北地广人稀的客观条件不宜便利店的发展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我国不同经济区内零售业各业态的竞争态势分析

上述对我国零售业态在各经济区域发展状况的交叉分析,为我们分析不同经济区域内各业态的竞争态势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框架。将表1、表2的统计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处理,得表3。

从表3可看出,在华北地区,首先,无论是从门店数比重,还是从销售额比重来看,零售业态专业店比其它的业态形式都占有绝对优势,成为华北地区的第一零售业态。其次,居第二位的是超级市场,它紧随专业店之后,欲与专业店平分华北市场。从门店数比重与销售额比重的比较来看,百货商店虽然门店数比重最低,但销售额比重居第三,说明百货店的店效明显要高于专卖店和便利店。

在东北地区,专业店在门店数比重、销售额比重上依然是独领,远高于其它业态形式。其后是便利店的门店数与销售额各占几近同样的比重。在门店数比重中,超级市场处于最小比重5.1%,但销售额比重占据了21.3%,可见东北地区的超级市场店效较高。相反,专卖店拥有6.1%的门店数比重,却只有0.4%的销售额比重,其店效水平相对比较低。

在华东地区,专业店门店数比重依然是老大,但销售额比重却让渡给了超级市场。从这点上讲,专业店的店效比超级市场的较差些。店效水平比较差的还有专卖店和便利店。

在中南地区,专业店在华东的情况在中南表现得更为突出,其门店数比重接近一半,而销售额比重只有18.1%。超级市场门店数比重只有27.7%,但销售额占了将近一半,为48.9%。店效水平更为突出的是百货商店,虽然门店数比重最小2.8%,但销售额比重占了整个地区的28.5%。专卖店和便利店的店效水平依然相对较差。

在西南地区,专业店的门店数比重、销售额比重均具有绝对优势。但权衡比较,专卖店、便利店,乃至专业店的店效水平依然不高,相比之下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的店效较高。

在西北地区,专业店、专卖店在门店数比重上占有绝对地位,但专卖店营业的销售额比重仅占6.8%。占有较少门店数比重的超级市场获得了最大比重的销售额比重。百货商店依然不是主流业态,但其店效较高,而便利店门店比重、销售额比重均很低。

三、结语

本文采用交叉比较的分析方法,对我国零售业态在不同地区的区域性竞争态势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零售业各业态门店主要集中在华东、西南。华东地区集中了我国各主要零售业态,而且发展势头良好,不愧为我国商业零售集散地。但西南主要是靠专业店支撑门户,一些新型零售业态如便利店等刚刚才“萌芽”,还没来得及充分发展却已开始凋谢。虽然就零售商业的发展来说这是很不健全的发展,但考察西南的地理、社会人文条件,实是西南地区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西北也同样面临如此困境。东北、西北总体相对来说是我国商业零售的薄弱地区,传统零售业态百货商店在我国华北、西北已逐步衰退。因此,华北、东北应认真研究考虑其零售商业的发展大业,振兴其零售商业。令人欣喜的是,虽然中南地区目前发展仍显滞后,但蓄势待发,在一般的基础条件下积极寻找发展空间,不时寻求突破,展现其蓬勃发展之好势头。

2、我国零售业各业态销售额主要集中华东、中南、华北。总量上,华东集中了零售业各业态营业销售总额的大半部分;发展前景看,华东比其它任何地区的销售额增长速度都要快。如果把华东比作我国商业零售业的龙头,那么中南和华北则是其两翼,与华东一起共同推动我国零售业的迅猛发展。然而,我国东西部零售业发展的巨大差距和不平衡,将是目前乃至以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零售商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的实际。因此,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是如何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发大西北的契机,抓住机遇,努力推动我国东北、西北的零售商业的发展,同时,努力寻找突破西南零售商业发展之瓶颈,使我国零售业各业态在各地区间尽可能平衡发展。

3、全国六大经济区大都以专业店、超级市场为主要零售业态,其它如专卖店、便利店等在各个地区所占具体比重均不一样,但共同的是它们都很难成为某一地区的主流零售业态。百货商店在较发达地区,如华东、华北所占比重较小,而在相对不发达地区所占比重有所提高。这或许是因为在发达地区百货商店遭到专业店、超级市场的挤压,市场逐步萎缩,而在相对不发达地区因历史传统因素及专业店、超级市场等新型业态还没来得及进入,以致百货商店仍盘踞有相当大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年度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005.

2、叶燕,郭向阳.我国零售业态结构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04(10).

3、成景秀.我国零售业现状及竞争态势分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