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特点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特点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特点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旧城改造 武进区 现状 必要性

引言

武进区地处江苏省南部,介于南京、上海之间。全区总面积1246.64平方公里,辖14个镇、2个街道、1个部级出口加工区、1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省级开发区,户籍人口近101万,常住人口160万。武进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5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2700多年的古城建设史和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自古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武进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县级区域经济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历届“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均名列前10位,是“中国明星县(市)”、“中国首批小康县(市)”之一。2010武进从全球近千个竞争项目中脱颖而出,一举荣获2010年度“迪拜国际改善人居最佳范例奖”。[1]

为有效改善武进区的环境面貌、提高武进区市民居住质量,必须走群众路线做好旧城改造,让更多百姓受益。近年来,武进区将提升城市品质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重点从构建和谐社区和提升城市宜居宜业程度两方面着手。在新城区,主要通过引进新项目,发展新产业,吸引新人群,营造新生活方式为重点,建设产城互融的魅力新城。在旧城区主要按照“以人为本,再造环境”的思路,按照“减量、增绿、留白、整容”的策略,逐步完善和改造旧城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净化、美化、活化旧城区主要街道和两侧建筑,在保留城市发展痕迹和历史记忆的同时,致力创造更宜居的城区环境,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文明素质。

本文从武进区旧城改造入手,主要介绍了武进区老旧小区的现状和问题,同时解读了旧城改造的相关政策,并重点探讨了武进区旧城改造的必要性。

1、武进区老旧小区的现状及突出问题

据统计,武进中心城区建于1998年前的老旧小区共有134个,建筑面积340万平方米。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心城区老旧小区与城市格局、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已明显暴露出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集中表现为楼道脏乱差、车辆乱停放、功能过度集中,房屋破旧、居住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市政和公共设施配套落后等问题。

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

(1)小区基础设施差。老旧小区建设之初主要是为解决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由于小区的规划设计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全,整体布局先天不足,导致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旧小区普遍绿化面积较小,没有园林设计,绿化功能单一,档次低下,管理维护投资不足。二是机动车停车位缺少,在改造中如果要增加机动车位,一般要占用便道。无自行车棚或自行车棚内卫生状况差。三是居民体育健身和文化活动空间较小。四是老旧小区居民楼的垃圾道极易造成鼠害或滋生其他传染病,而现在的住宅楼设计中已经取消楼内垃圾道。五是小区道路老化,有些小区没有路灯和庭院灯。六是上下水管网严重老化,化粪池无人清理,经常堵塞污水横溢,居民多有投诉。七是有的小区没有煤气或天然气,小区居民使用煤气罐,生活不便。八是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小区很难封闭或根本没有封闭,也没有物业管理,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小区,居民安全受到威胁。

(2)各项管理费收取难。老旧小区产权呈多元化格局,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差异大,承受能力强的希望得到全方位、高层次的服务;承受能力差的则认为只要不交费,有无管理无所谓。对于个别有条件实行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收费困难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除居民的住房消费意识淡薄等原因外,没有与小区管理情况相适应的物业收费标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3)治安隐患大。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小区,其进出口通道较多,四通八达,进行封闭整治后,虽然相应减少,但也只能做到半封闭管理。小区自行车棚无人看管,自行车电动车丢失严重。小区没有专职保安和监控设备,小区治安状况难以改善。

(4)物业管理介入难。对老旧小区实施物业管理,应该由开发单位按建安造价的1.5%提供物业管理启动资金,由于启动资金无法落实,加上基础设施老化、物业费收取困难,物业管理出现空挡,社区居委会只能勉为其难地承担环卫清扫保洁任务,小区物业管理无法良性循环。

因此,实施旧城改造已经成为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全面实施旧城改造,将直接惠及广大市民特别是旧城区的千家万户,必将极大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与此同时,实施旧城改造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阶段,是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造福人民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旧城改造的政策解读

实施旧城改造是全国上下的共同号召。新一届中央政府对旧城改造工作高度重视,总理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新一届政府决心进一步解决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

2.1国家有关旧城改造的政策解读

2007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的改造。2008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出台了两年总投资达4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并再次启动了“安居工程”。2009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提出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集中成片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的改造,有条件的地区争取三年时间基本完成。

2012年,住建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的通知》(建保【2012】190号)。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国发【2013】25号)正式出台,提出2013年至2017年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使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2014】36号),提出 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待改造棚户区的底数、面积、类型等情况。区分轻重缓急,结合需要与可能,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优先改造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棚户区。[2]

2.2 常州市有关旧城改造的政策解读

2010年,常州市政府印发了《常州市市区老住宅区整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常政发【2010】56号),明确指出按照“两全面、一结合”的总体要求,对我市市区已实施整治的成建制老住宅区进行“回头看”,全面开展提升工程;对我市尚未实施整治的非成建制(企事业单位职工宿舍、零星住宅楼)老住宅区,全面开展整治工程;结合停车设施建设和安防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老住宅区配套设施功能,改善居住环境,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构建和谐物管,创建和美小区。[3] 2011年,常州市政府印发了《常州市市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常政规【2011】3号),明确指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应当遵循政府主导、以区为主、科学规划、依法进行、成片改造、分步实施的原则。[4] 2013年8月,常州市政府印发了《常州市市区三改工作实施意见》(常政发〔2013〕125号)的通知,明确指出三改工作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重要民生工程;是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5]

3、武进区旧城改造的必要性

3.1实施旧城改造,节约土地、降低能耗、低碳环保。

旧城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旧城区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另一方面确保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旧城改造过程中,避免了大拆大建,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能耗。在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旧城改造也是拓展建设空间、保障发展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节约用地、低碳生活的重要内容。武进区旧城改造,不再是局部改造的小打小闹,而是结合所在地块的特点和控制性规划等情况,合理整合周边土地资源,实行连片整体改造,逐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百姓居住条件,并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约了资源。

3.2实施旧城改造,是民心所向,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

实施旧城改造,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提高城市品位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老百姓的殷切期盼。一个环境优美、安全舒适、文明和睦的生活空间,对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旧城改造的目标,是努力寻求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其意义不仅在于保障住户基本的居住条件,简单改善、维持社区秩序,还在于可以协调社区内各方面的关系,化解各种不平衡、不和谐因素引发的社会矛盾,从而构建和谐社区,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的居住环境。实施旧城改造,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普遍期待、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改善生存条件,努力顺应群众过上舒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更广泛群众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3.3实施旧城改造,是打造宜居城市、改善人居环境的具体体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设“生态、人文、精致、宜居”城市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武进区占据着常州城区的半壁江山,实施旧城改造工作是打造宜居城市、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建设魅力城市的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近年来,我们通过深入开展“三改”活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全面的综合整治,使老旧住宅小区原有毁损的道路及时得到修补,严重缺失的照明设施及时得到增设,方便了群众出行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同时,私搭乱建各类违章建筑被拆除,腾出的场地用来建设绿地、停车场和休闲健身活动场所等等。居民居住的条件改善了,环境优美了,心气也就顺了,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自然会得到提升。

3.4实施旧城改造,是加快新老城域融合,展示城市美好形象的需要。

小区是城市的细胞,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一批批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的新建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给居民们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已经成为展示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然而,一些老旧小区相比之下就黯然失色,老旧小区的“脏、乱、差”状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城市形象。可以说,老旧小区的居住面貌得不到根本改观,提升城市内涵和整体形象就是一句空话。从武进区已完成的改造项目来看,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都达到了整洁干净、亮化美化的要求,从而较好地融入了现代化的城市格局,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也为展示城市形象锦上添花。

3.5实施旧城改造,是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的有效手段。

一个地方投资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成败,也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些发达地区之所以能让大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其中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投资环境好,城市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舒适、便利、高效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旧城改造,致力于优化投资环境,引进了一批项目入驻。但是目前,城市功能不够完善,配套设施也不全,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投资商的信心。要想留住大客商、大企业,打造投资圣地,就必须大力实施旧城改造。也只有落实好旧城改造工作,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继续加速我区经济发展。

4、武进区旧城改造的进程

自2006年起,武进区政府将老小区整治工作纳入全区民生实事工程,每年投入300万元-1000万元不等资金,相继完成了老小区雨污水分流改造、常武路立面出新以及花园新村、北建新村、城中花园一期、湾里新村、花东一村、花东二村A区、B区、C区、花东三村、花东五村、武柴新村、中凉新村、欣达园、汽修公寓等共计约120多万平米的老小区综合整治任务。同时,结合老小区整治工作,在有条件的老小区同步开展停车位整治,在花东一、二村、城中花苑、丰乐公寓、中凉新村、欣达园、阳湖世纪苑等一批老小区中新增停车位2000多个,有效缓解了部分老小区的停车难问题。

2013年起,武进区全面启动成片式旧城更新工程。2013年列入年度计划的全区旧城改建项目共38个,按照计划实施完成项目25个,完成征收国有土地面积1216.03亩,征收户数1756户,征收房屋面积55万余平方米,征收费用约33.43亿元。其中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包括花园社区35万平方米、中凉社区10万平方米,共投入约4700万元,受益群众十几万人,真正做到花小钱办民生实事。还有古方路、人民中路、老花园街等道路的提升改造,湖塘老街等背街小巷路段的路灯亮化等工程,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2014年度,武进区旧城改造继续进行,总改造占地面积(范围内涵盖的建筑面积近120万平方米)约65万平方米(其中城中村22.3万平方米、商品房及其他42.7万平方米)。改造内容具体包括:单元楼道内墙涂料刷新、破损落水管整修和更换等房屋本体修缮及公共卫生设施、设备整修;小区内道路及道板整修,雨污管网检查、疏通、改造;增设报栏、健身点、文化站、宣传栏、告示牌等。

经过整治,老小区房屋本体部位进一步完好,功能设施、绿化环境、治安状况得到明显改观,特别是一些敞开式老小区整治后完全封闭,具备了引入物业管理条件,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些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了城市形象,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 语

旧城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旧城改造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创新的地方,我们要继续探索,找出更多适合武进区的旧城改造之法。从而进一步改善城区居民的居住环境,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功能,促进城市土地科学合理利用,全面提升我市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宜居新武进”。

参考文献

[1] 引用武进区政府官方网站,武进概况,引用时间2014年10月20日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2014】36号)

[3] 《常州市市区老住宅区整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常政发【2010】56号)

[4] 《常州市市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常政规【2011】3号)

[5] 《常州市市区三改工作实施意见》(常政发〔2013〕125号)

[6] 包永辉.周放. 新华时评:旧城改造不能“驱贫引富”[N]. 新华网, 2003-8-24.

[7] 来福裕. 旧城改造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J]. 特区经济,2008-02:48-49.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特点范文第2篇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老旧小区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部署,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迅速行动、合力攻坚,抢时间、抓进度,全面掀起老旧小区改造热潮,为我县开展创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强调两方面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意义

老旧小区环境好坏是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镜子,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大家务必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是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补短板工程,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2019年10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西安考察时强调,“老旧小区改造十分必要,要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出台了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相关政策,明确了标准要求、改造范围等。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重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好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提升城市内涵品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二)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急的问题”。各有关单位要从守初心、担使命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要求,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落实政治责任,全力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各项工作任务。

(三)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是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城市服务设施配套的还不够到位、不够完善,还没有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老旧小区的居民也期盼着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有丰富的文娱活动室、有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能够过上舒心舒服的生活。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强烈呼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均衡增长、紧凑发展的城市理念,切实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盲目铺摊子,不大拆大建,该拆的要拆,不该拆的坚决不能拆。要通过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改造提升,从而实现新老城区同步、均衡、高质量发展。

(四)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是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的重要举措。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是城市建设两项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也都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功能的有效措施。我们要奋力抢抓此次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把棚改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棚改安置改变现有城中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二、精心组织,全力确保老旧小区整治任务落实落地

老旧小区改造,既要“好看”,更要“好住”。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以铁的决心、铁的要求、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全力打好打赢这场攻坚战。具体要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要把老旧小区改造与部门联动结合起来。教育、卫健等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认真开展实地调查、入户走访,拿出底数清、情况明的改造数据资料。住建作为牵头部门,要科学确定改造项目区域范围,积极协调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抓紧完善老旧小区整治项目前期手续;发改要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立项;财政要做好资金保障;自然资源要为改造区域内提供用地调整审批;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吉视传媒要负责各自管线规整入地和设施建设工作,统一规划改造。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和既定分工,扎实推进改造工作。

二是要把老旧小区改造与“创城”结合起来。要强化干部带动。各责任部门、党员干部要想在前、干在先,带头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当好治理工作实干家,种好网格“责任田”,做到随时随地不漏人。要强化媒体联动。既要利用广播、电视、条幅、宣传板等传统媒体进行专题宣传,又要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正面典型、曝光负面案例,让市民关注改造动态、感受改造变化、分享改造成果。要强化评选推动。积极开展最美楼栋、干净小区、文明社区、绿化先进单位等评选活动,营造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

三是要把老旧小区改造与群众依法自治结合起来。通过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质,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物质上的需求,也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上的需求,更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党委政府工作的宗旨。我们要通过建立文明和谐小区,着力提升群众依法自治水平,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到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共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四是要把老旧小区改造与物业管理结合起来。整治改造完成后,要落实物业管理措施,巩固整治成果,坚决杜绝先改后乱。要坚持因地制宜,一区一策,继续推行专业物业管理、保安保洁准物业管理、居委会协调物业管理、业主自治管理等多种模式,不断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县委组织部要加强街道、社区及物业服务公司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体制,坚持以基层党建带动社区治理。要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树立有偿物业服务的观念,确保物业服务领域公平公正。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杭州 危旧房改善 旧城改造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02

近日,危旧房改善工程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2011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国家住建部为表彰在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城市、村镇和单位,积极推广各地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创造的有效经验和做法而设立的一个政府奖项。国家住建部为何将橄榄枝伸向杭州的危旧房改善工程?做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在历经多年的旧城改造后,如何将“民生改善”、“名城保护”与“城市环境更新”有机的结合?

1 危旧房改善实施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老城区经过了前所未有的大拆大迁,城市的历史面貌已所存无几。以改造老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为基本内容的旧城改造方式留下了许多问题,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据2006年统计,杭州六城区尚有非成套危旧房面积约181万m2、涉及3.6万住户。这些危旧房星星点点分布于杭州老城区,大部分为前期旧城改造遗留的边角地块,普遍存在“三多一小两缺乏”问题,即砖木结构房屋多,房屋安全隐患多,违章搭建多;房屋面积小;缺乏厨卫设施、缺乏市政等基本配套

设施。

与此同时,危旧房居民大多属廉租房够不上、商品房买不起、拆迁房盼不到的夹心层,多年来投诉不断。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团结的不稳定因素,成为“生活品质之城”的短板之一。

为改善居住在危旧房里的居民的居住条件,完善杭州住房保障体系,2007年,杭州市开展以非成套住宅为实施对象的危旧房改善工程,通过维修、拼接、重建改善等多种形式,消除“破、危”隐患、增配厨卫设施、保护历史风貌、改善消防条件,成功走出一条推进“民生改善”、“名城保护”与“城市环境更新”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对低收入群体共享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保护历史文脉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 危旧房改善实施的难度

“住房难”是杭州“七难”之首。作为破解“住房难”的攻坚工程,危旧房改善的实施面临三大难题。

(1)保护改善兼顾难。现存的老房子因风貌原真性保护要求,不能按现代住宅设计标准推倒改建,但受原建筑格局和功能设施的局限,常规维修整治又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品质需求。如何有效实现文脉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共赢,成为首要课题。

(2)民意不一实施难。“家门里的工程”是危旧房改善的最大特点,住户间因产权性质、居住面积、经济条件等的差异,利益诉求五花八门、错综复杂、极难统一,同时,住房结构、管线又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一个住户的不同意见都能使工程搁浅。如何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统一住户意见就成为改善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3)空间制约改善难。危旧房大多坐落于城市建筑的夹缝之中,据统计,仅维修、拼接项目就有357处,而每处平均面积仅约1000 m2,点多面广、空间狭小、建筑密集,严重制约改善方案的确定和工程施工,实施危旧房改善堪比“螺蛳壳里做道场”。如何因地制宜地实现改善目标,成为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

同时,危旧房改善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组织协调工作涉及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相关部门,如仅项目审批一个环节就涉及发改委、建委、规划等10余个部门。如何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是改善工程面临的基础课题。

3 危旧房改善的实施

3.1 实施部门

危旧房改善采取“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由市职能部门和各区政府组成的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和危旧房改善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危旧房改善办公室,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房管局局长任办公室正、副主任,负责全市危旧房改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并通过组织联席会议的方式,研究和协调解决危旧房改善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各区政府成立区危旧房改善专门机构,负责危旧房改善的具体组织实施。各市直部门作为危旧房改善工程涉及的工作职能部门,发挥积极配合、主动指导作用。

3.2 改善工程分类

危旧房改善工程分成“两大类+三

小类”。

首先针对危旧房改善项目不同的资金来源,将工程分为“非项目带动类”和“项目带动类”两大类,“非项目带动类”指以危旧房改善立项,以市、区财政资金为改善资金来源,由各区危改办牵头组织实施的项目。“项目带动类”指以公建或房地产开发等其他城市建设项目立项,建设资金由项目建设单位筹集,通过项目实施一并改善危旧房居住条件的项目。

其次,在区分“非项目带动类”和“项目带动类”的基础上,再根据危旧房的建筑结构特征、规划条件及改善需求,将改善形式分为“维修改善”、“拼接改善”、“重建改善”三小类。其中,“维修改善”是指通过对木、砖木结构危旧房的维修改善,每户基本能实现拥有独用的厨、卫设施,住房的整体居住条件与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拼接改善”就是通过对砖混简易结构危旧房拼接改善,为居民拼厨、拼卫,并结合住房环境的整治,综合改善居住质量。“重建改善”就是对用地性质、规划指标(采光、通风、日照、消防等)均符合条件的危旧住房,实施拆除并在原地新建住房、住户原地回迁的改善形式。

通过“两大类、三小类”的科学合理分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幢一策、有针对性地实施改善,使危旧房在功能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上有明显提升,不仅使老百姓住得安心、住得舒心,还较好地保护了老房子的历史风貌,实现了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和谐统一。

4 危旧房改善的创新点

4.1 住房保障手段创新

综合采用“配备厨卫、改善结构、整治环境、保护风貌、跨带结合”五种方式,并与立面整修、上改下、平改坡、环境整治等有机结合,使住房的空间利用更为合理,有效提升了危旧房居民的居住品质,彻底改变居民“有房似无房”的现状,且与经济适用房申购、房改政策等相衔接,实现住房保障体系由“租”、“售”形式向租、售、改“三位一体”的转变,在国内率先建立住房保障新途径。

以上城区城隍牌楼127号项目为例,该项目建筑面积约500 m2,住户18户。改善前房屋结构差、密度高、布局乱,以往的修缮整治都未能彻底解决“脏、乱、差、缺”问题。通过本次改善,实现“三进一优一加固”,即厨卫设施进户、排污设施进院落、消防设施进墙门,区域环境优化,房屋结构全面加固,建筑的历史风貌得以恢复,住房的功能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明显提升,取得了1+1>2的良好成效。

4.2 旧城改造模式创新

变传统“拆、建”为主的“旧城改造”模式,为“以保为主,改、建结合”的有机更新模式,实现老房子、老街巷的“应保尽保”,有效保留并延续传统社会居住文化,同时实现住房设施的“升级换代”,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积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城区五柳巷危旧房改善工程为例,该工程占地面积约135亩,危旧房面积6.5万m2,涉及住户1170户。通过对街区内房屋和街巷实施因地制宜的梳理、整修、改善,街区原有的“一纵、二横、五地块”的空间肌理和格局及整体和谐、特色各异的“建筑历史博物馆”景观得到有效保护,原有居住为主的使用功能得到保留,住房的厨卫等生活设施全面配套,街区道路、管线、绿化全面配套改善,房屋质量和居住功能显著提升,实现了地方传统特色居住文化的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4.3 项目实施政策创新

针对危旧房改善的难点、重点,从政策创新着手,着力破解困扰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为圆满实现危旧房改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创新搬迁安置政策,实行“鼓励外迁、允许自保”。允许住户自行选择不同安置方式,对选择货币安置和外迁安置的给予一定奖励,对选择原地回迁的可实行同一搬迁范围内等面积安置,允许产权人按规划自行保护修缮等。从而保障了产权人合理的选择权,变传统的政府包揽为多方参与,极大地推动了成片危旧房屋的改善进程。以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为例,该项政策的实施直接促成285户原住民在短短2个多月完成自主安置选择。类似经验还体现在五柳巷、十五奎巷、桥西等众多历史街

区中。

二是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实行“因地制宜、因房而异”。制定区别于一般建设项目的规划控制、土地利用、方案设计等管理办法,实行“因地制宜、一幢一方案”,保障改善工程的可行性和改善成效的最优化。如沈塘新村1、4、5幢改善项目,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户均面积仅30 m2,房屋年久失修,却因地处住宅区夹缝地带,场地狭窄,迟迟无法改造,住户改善呼声强烈。2006年,该处住房根据危旧房改善政策,对建筑间距、停车位、绿地率等规划控制指标进行了优化。经改善,每家每户都用上了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每户建筑面积均达到了48平米以上,改善成效十分显著。

三是优化项目审批机制,实行“联合会审和委托审核”相结合。结合危旧房改善项目“规模小、内容杂、变动多”的特点,创新项目审批管理机制,出台《危旧房改善项目相关事项审批的意见》,实行“联合会审和委托管理”相结合制度,即重点项目由市组织联合会审,一般项目(六层以下)由市属职能部门委托各区政府实施审核管理,极大优化了危改项目审批流程,实现“时间周期缩短、服务质量提升”的目标。如上城区政府在《意见》下发后半年内就组织危旧房改善立项、规划审批共计125项,大大加快了项目审批进程。

4.4 公众参与机制创新

实行以“三部曲”确定方案、“三位一体”社会参与为主要特点的“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是危旧房改善对“四问四权”民主机制的丰富和完善。

创立入户沟通、方案公示、住户听证的改善方案确定制度,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科学确定实施方案。

对于改善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率先尝试“网络、媒体构建平台、社会市民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实践“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模式,实现了政府引导、社会监督、居民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推进工程进度。

5 危旧房改善的实施成效

5.1 有效改善3.5万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截至2012年,六城区累计按规划实施危旧房改善面积177万m2,受益住户约3.5万户。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了老建筑、新功能,彻底终结了“拎马桶”、“拼厨房”等滞后生活现象;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老房子、新生活,解决了困扰多年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危旧房住户居住水平的大步提升,进一步紧密了党、政府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谐。

5.2 修复挖掘50万m2老街巷,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梳理整修了五柳巷、十五奎巷等40余处、约50余万平方米老街(巷),恢复了一批“老字号”建筑,修复发掘了崇仁庙旧址、中心茶材会旧址等老房子(老街)的文化价值,提升了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位和文化软实力,为西湖成功申遗添上宝贵的一笔,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繁荣。

5.3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花小钱办

大事”

181万m2危旧房,除通过项目带动改善90万m2外,由财政资金投入23.5亿、以三种形式改善的91万平米项目,若全部按拆除重建测算,预计总投入约68亿元以上。以较少的投入实现了住房改善目标。

同时,改善前相当部分危旧房一遇台风、暴雨、暴雪等灾害性天气便险象环生,各级政府每年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搬迁、过渡和排危抢险,严重影响了住户的日常生活。改善后的房屋,结构安全,排水通畅,抵抗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能力显著增强,有效降低了政府和社会的抗险投入,保障了住户生活的安宁与稳定。

6 危旧房改善的影响广度

6.1 各级领导充分肯定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对我市的危旧房改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致函我局肯定危旧房改善工作的示范意义,并向全国专题推广改善工作的做法及经验。

危旧房改善工程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典型项目,获得2011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6.2 专家、媒体高度评价

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新社、新华社、文化中国、浙江电视台等中央级及地方影响力媒体都对危旧房改善进行宣传报道,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6.3 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据2011年危旧房改善“回头看”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危旧房改善综合评价满意率为94.2%,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同。沈塘新村1、4、5幢、董家西路49号等一大批改善住户,通过写信、致电等形式,表达了对改善工作的赞同和肯定,认为党和政府为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将改善工程誉为“老百姓家门里的民心

工程”。

参考文献

[1] 宁越敏.中国城市研究[J].(第4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2).

[2] (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蒂姆・希思//(土)塔内尔・厄奇,译者:张玫英//董卫.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改造;老旧小区;雨污分流

中图分类号:X7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社会水平都在不断发展,新建筑建设如火如荼,但是部分老旧小区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使用时间已有三十年有余,并且由于当时的建筑设计特点,卫生间面积都不大,当时的经济水平也决定了建筑没有预留洗衣机的空间,进入新时期后,原来的住房面积已经远远不够,住户将洗衣机放置在阳台上,造成污水排放不规范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卫生,因此,对老旧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至关重要。

1、老旧小区雨污现状调查

我们针对部分老旧小区进行了调查,发现住户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将拖把池或者洗衣机放置在阳台上,有些甚至将阳台封闭,当做厨房使用,雨水排放系统和污水排放系统混淆,部分住户甚至将阳台当做卫生间使用,将污水排放到雨水系统中。我们调查了某市的五个老旧小区,数据显示,将阳台当做污水排放通道的住户比例是45%、56.5%、78.6%、76.7%、81%,第一个小区相对于其他小区建设时间较短,因此,老旧小区普遍存在污水排放问题,从这个角度将,进行老旧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2、雨污分流改造的必要性

对于老旧小区来说,污水或者雨水会对其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我们可以直接使用雨水,例如进行道路清洗、植物洒水或者洗车等,但是我们不可能直接使用污水,必须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排放,从这个角度将,处理污水和处理雨水的成本是完全不同的。老旧小区的住户将雨水排放和污水排放混在一起,水量较大,因此污水处理也较为困难,即使能够处理,成本也不容乐观,因此,雨污现象也是现在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当雨污流入河流、水道后,对水质会产生严重影响。部分老旧小区周围存在工业区,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水影响更加严重,这也是造成当前城市环境问题的因素之一,同时,也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对老旧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核心思想是分离污水和雨水,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污水处理系统的负担,而且能够减轻污水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为老旧小区居民带来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3、两种雨污分流改造方案分析

目前常见的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方案有两种,下面分别展开分析。

3.1改造方案一

我们以某老旧小区为例,本小区原本有排水管网,我们可以将排水管网作为雨水管使用,并且在小区内加设一条污水管网,切断原有的污水接入管并进行改造,断开重新利用的排水管,和新的污水管相接。但是存在的问题是老旧小区设计方案较为落后,使用时间也已经很长,污水接入管数量很多并且寻找比较困难,对于部分老旧建筑,我们无法针对其设计资料展开分析,并且大多数是使用暗井接入污水管,造成寻找更加困难。在改造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污水管接入点展开调查,不仅严重拖延工期,还会大大增加施工成本,由于污水接入管数量较多,很难保证全部改接,因为部分污水接入管的改造问题而影响整体改造质量,在改造过程中,还可能对居民的正常用水排水造成影响,从这个角度将,这种改造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较差。

3.2改造方案二

第二套改造方案实际上是对第一套改造方案的改进,我们仍然利用小区的排水管网,当做污水管使用,然后新增一套雨水管网,主要作用是将地面上和屋面上的雨水收集起来,将从前用于收集雨水的落水管接入到雨水管网中,相对于上一套改造方案,这部分改接工作难度不大,因为雨水落水管大部分都在建筑物外,分辨和寻找都很简单。即使因为落水管数量较多,出现遗漏现象,污水管网中也只会进入少量的雨水,整体影响并不大;如果要收集地面雨水,我们可以改造原有的雨水收集设备,将这些设施接入到雨水管网中,这些设施大部分是露天的,不论是寻找还是改接,都没有较大的问题。相对于上一套改造方案,这套方案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施工周期短,在施工前不需要大量的考察,改造过程中居民的用水和排水都基本上不受影响。小区原来的排水管可以仅做污水管,将收集雨水的工作交给新铺设的雨水管网,小区的排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3方案对比

方案二由于施工周期短,难度也不大,所以要由于第一套改造方案;但是如果从成本的角度看,方案二的造价要略微高于方案一,但是程度不会很大。老旧小区的规模一般都不大,所以略微的高成本影响并不大,综合看来,方案二更适合老旧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

4、施工方法简介

首先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前设置好警示围挡,防止出现安全事故;然后开挖沟槽,进行测量放样,一般使用水准仪或者全站仪进行,开挖时要预留一部分土层,出现问题要先处理地基,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安装管道一般要使用机械设备,严格控制管道材料,施工前检查管道材料的说明书和出厂日期等参数,材料有问题一定要及时更换,防止拖延工期或者产生安全隐患,检查接口是否对齐。对于雨水口的施工,施工前要做好砂石的质量检查工作,一般使用一体砼作为砼基础;井的施工要保证管道和井壁连接处饱满充实,没有裂缝和鼓泡问题,当天配备的砂浆一定要使用完毕,不可隔日使用,施工一定要保证在规定误差范围内。

在施工中还应该注意几点,首先,老旧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量较大,环节繁多,较为复杂,需要处理好后期的维护工作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因此,整体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改造应因地制宜,在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矛盾,协调好这些矛盾才能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做好成本预算,控制好管理费用和解决各方矛盾、问题的费用也非常重要,简单来说,做好雨污分流改造工作需要做好成本管理;三分改造七分管理,相对于改造施工,更重要的是做好后期维护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以规范住户的污水排放,为城市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结束语

综上,每个小区的地理条件、住户情况不同,我们应坚持因地制宜的观念进行雨污改造工作,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和后续的维护管理,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特点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的重要精神,深刻认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下大力气抓好老旧小区安全生产工作,以保民平安、为民造福的实际成效践行“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工作目标

对全县列入省住建厅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消防设施现状、消防能力及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对消防安全短板做好前期设计规划,并切实解决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提升消防安全防控水平。

三、工作原则

(一)全力保障消防通道畅通。

按照“一区一案”的原则,住建、消防、城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拆除消防车通道上的违法建筑及障碍物,保障生命通道畅通。

(二)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统筹规划消防安全设计。

针对老旧小区建筑消防设施缺失、不完善等问题,与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及年度计划设计工作同步进行统筹规划,并将消防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后成立的封闭小区实施方案中,合理调整道路系统和出入口、按标准施划消防车通道和消防救援场地标线标志,全面改善提升老旧小区消防安全条件。

(三)建立消防管理长效机制。

坚持建管并重,将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后引入的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等参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建立消防隐患上报信息渠道,能及时将居民反映的消防问题及时反馈,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四、改造任务

(一)按标准施划小区消防车通道和消防救援场地标线标志,全面打通消防生命通道,保证消防车道与净高均大于4米,车道转变半径满足消防车转弯要求,消防车道建筑物之间没有妨碍消防车操作的障碍物,消防车道的路面能够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二)具备条件的小区设置消防供水干管和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池和消防取水口。

(三)不具备条件的小区要保证在市政消防水鹤辐射500米半径内;不在消防水鹤辐射500米半径内的小区要增设消防栓,保证设计流量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四)在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设置移动灭火器材点。

五、方法步骤

(一)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

对拟改造的老旧小区建筑消防设施进行调查摸底,对消防设施损坏缺失、不完善等问题进行登记。对市政配套的消防设施进行登记。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

1、与老旧小区改造设计单位进行消防设计交底。

2、将初步完成的老旧小区消防设计方案报消防设计监管部门审核。

3、根据消防设计监管部门审核方案,制定老旧小区施工设计图。

4、按施工图设计要求组织施工。

(三)第三阶段:备案验收

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联合消防等相关部门对工程进行消防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

成立县老旧小区改造消防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住建局,办公室主任由县住建局局长兼任。住建部门负责老旧小区改造中消防设施的规划和实施,消防部门负责跟踪和验收。

(二)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

老旧小区改造消防设施建设要建立起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的改造资金保障措施,相关部门和企业按消防要求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相关期刊更多

老龄科学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远洋航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北矿金属循环利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