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途径和方法

组织教师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Q定》(国发〔2014〕19号)、《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教师[2016]3号)等多文件要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对实践的内容、形式和组织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高度重视,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探索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模式,提升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仍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高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

1.高职教师队伍现状

高职院校引进的教师 有不少都是直接从高校走向高校,没有教学经验,缺乏实践锻炼和高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经验。[1]也就导致了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缺乏实际案例,与实际生产脱节,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失去兴趣。致使学生毕业到用人单位不适应岗位,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产生质疑,会引起学校专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2.注重形式,评价考核机制没有落到实处

各学院都制定了相应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措施和制度,要求教师必须达到企业实践锻炼时长,但是学校单方面强制性要求,而不是教师自愿参与,有考核机制,没有激励机制,教师到企业实践也仅仅是带着任务,去完成任务,而教师没有实质性的参与到企业的研究生产过程中去,没有达到教师实践锻炼的根本目的。

3.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很多企业和学校合作是因为政府导向,在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锻炼更多的是为了争取国家税收的减免和迫于政府的压力,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并不愿意接受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一是教师更多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当代企业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都只是一知半解,企业处于从安全角度出发,不愿意教师到企业参与实际岗位生产。二是高职教师方向多偏重于应用型的知识和技能,对新产品的科研、开发方面偏弱,也就导致了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到科研部门实践锻炼。

4.成果转化率不高

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提升了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学习到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行业先进的知识,而部分教师对当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并不熟悉,就导致了教师企业实践的成果无法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形象生动展示在学生眼前,无法把成果得到完全的转化。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目前虽然从认识上、制度上、行动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学校、教师、企业三方共同努力,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下面将我校近几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情况,谈谈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二、相应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制度是高质量完成工作的重要保证,学校在制定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制度时不光要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从制度、机制上提高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从待遇、职称、绩效等方面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激励教师自愿到企业锻炼。[2]

2.提高教师意识,兼顾差异,分成推进

首先,要提高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意识,实践锻炼不光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还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兼顾教师在年龄、职称、有无企业实践经历的不同,分成推进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根据各专业教师各自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实践计划,分层次的各专业教师实践组,按需实践,以达到提高不同层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需求,提升专业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提升实践锻炼成效。

3.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专业建设之中最重要的一环。当前,全方位的和企业合作的高职院校还很少,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仅仅在企业接收毕业生方面进行合作,在校企合作的科研方面,高职院校的团队还处于弱势。因此,在校企科研合作方面,学校还处于被动状态,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太愿意学校专业教师的参与。[4]为此,深化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全方位,多途径开展合作,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训项目开发、教材编写、教学改革中来,教师参与产品开发、工艺革新、生产实践、标准制定中去,做到学校即企业,企业即学校,提升员工总体素质,推进专业发展,实现校企共赢。

4.提高专业教师成果转化率

专业教师实践锻炼成果的转化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同时也要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学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把实训室搬到企业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授课,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教师的锻炼成果得以完全转化。

三、结语

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更新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最好方式。通过企业实践,熟悉教师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等理论知识,实践锻炼,收集实际案例,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并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用人标准等相关制度做调研,对学校专业的建设,专业人才目标的定位有着重要意义。组织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丰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任务,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并强力推动专业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把企业实践成效渗透到实际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艾翠蓉. 高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与对策[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 0009 - 02.

[2]张琰,马必学.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方法和途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 117 - 120.

[3]孙社文.“固定蹲点式”教师实践锻炼柔性机制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3) : 62 - 66.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大学生

一、强化教师职业素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职业素质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要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多积累与更新专业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例如,高校体育教师要经常进行培训与进修,多参与学术研讨或讲座,从而了解和掌握当前国内外体育教育教学的新思想和新动态。此外,在体育教学中要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利用体验、探究、互动、自主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后,体育教师要多观摩体育教育教学优质课,吸收和借鉴同行专家的教学经验,从而运用到自身教学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升领导重视力度,加大体育经费投入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被轻视的现象非常严重,多数领导不重视、不关心、不支持高校体育工作,造成高校体育课程可有可无的现象。近年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文件,要求保证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遏制学生体质逐年下滑的趋势。国家政策的导向给高校体育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体育部门负责人和体育教师要向领导传达体育的重要地位,要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与中国梦和教育梦紧密结合,要宣传体育“育人”的功效,从多种渠道吸引资金投入到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和改善中,以期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激发学生锻炼兴趣

传统的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已经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要,急需研制与开发新兴的体育锻炼项目。可借鉴国内985或211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也可借鉴国外知名学府的体育课程,引进受当代大学生喜欢与追捧的体育锻炼项目,例如:可开设美式橄榄球、高尔夫球、棒垒球等带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体育锻炼项目,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通过建立体育锻炼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会促进和增强自身的健康状况,缓解学习压力。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编制适合当地实情、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特色体育课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烘托高校体育氛围

高校应该组织和开展形式各样的文体活动,从而烘托高校体育文化的氛围。通过举办或承办体育赛事,树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让学生了解该项运动的历史与文化,建立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高校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秋季田径运动会、单项体育赛事等诸多活动,传承与发扬高校体育文化。此外,学校可组建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方式广泛动员全校大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宣传健康的重要性,以各类体育赛事带动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结交更多喜欢运动的同学,从而一同结伴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无限魅力。

五、改善体育设施条件,保障体育教学实施

高校体育设施陈旧,运动场地师生比例不均衡的现象是制约和影响高校体育的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体育设施和场地作为保障,那么体育教学工作将很难开展。所以,各级各类高校的相关领导应高度重视体育设施的维护与改造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应该从资金、政策上支持高校体育场馆的改建或扩建工作,高校应该抓紧维修破损体育器材,引进和配置相关体育设施器材,从而改善或缓解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紧张的尴尬局面。有条件的高校可新建综合性体育场馆,从而满足学生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需求。

六、建立学生体质档案,引导健康生活方式

面对当前学生体质逐年下滑的严峻形势,高校应该建立学生体质电子档案,根据学生期末考核成绩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来监督和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可根据学期和学年阶段性地反馈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强学生薄弱项目或指标的练习,可采取大一至大四动态跟踪的方式让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应该针对大学生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让学生从营养摄取、伤病预防、运动方式等方面建立科学的行为习惯。此外,可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健康科普知识讲座,让大学生建立科学锻炼、科学健身的习惯,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健康保障。

参考文献: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双师;顶岗锻炼;考核评价;指标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的实践与研究》资助 项目编号:163283

1 专业建设需大批双师型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发的目的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在其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各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要求不相匹配的问题越发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效连接,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指导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无法深入等方面,致使教学中许多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讲课不够生动,照本宣科,学生提不起兴趣,似懂非懂,知识没掌握,技能也没练成。这些问题反映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对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专业课程的教学与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和项目相结合,必须将专业技能的教学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双师型教师的大力培养将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有力保障。

2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状况

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专业,专业的建设的关键在师资队伍,教师的能力不但表现为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学科知识、企业经验、职业指导应成为教师素质的内涵,职业教育只有在内涵发展上花气力,才能制造出合格的高素质型人才。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师资结构中“双师型”教师数量达不到不到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在高职教育发达的国家,没有企业工作经历,是不能进入学校担任专业教师资格的。而在我们国家职业院校教师主要从高校毕业院校中招聘,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缺乏公司、企业工作经验,有高级职称的副教授或教授往往也没有实际工厂工作经历。大量的企业高学历专业术人才呆在各家福利待遇优厚的企业,不愿来学校工作,这种现状便造就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够,“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难以形成。

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工作经历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院校的发展来说就非常重要。而通过我院实践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的效果不好,很多教师为完成学校任务而参加顶岗锻炼,大多学校也没有较为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标准。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对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的考核任务就尤为重要。

3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考核评价指标的确立是一个漫长且需要不断积累过程。在确定考核评价指标时,首先可采用大家讨论的方式进行,要考虑到顶岗锻炼的各个方面。还需要对初步获得的所有指标进行归类和筛选,保证考核评价指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若太高,顶岗教师会认为要求太高,付诸全部努力也无法达到,指标就起不到的激励作用;若太低,教师则轻易即可达到,考核评价指标也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

起初得到的考核评价指标,也不能一成不变,因它们的科学性、有效性与否,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检验。如果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某条指标需要修改,可小组讨论通过后修正该项指标,同时也应在相关文件中进行更正。

4 考核评价指标

通过征集和筛选,我院确定教师自我考核评价、顶岗锻炼单位考核评价、同行教师考核评价、学生考核评价、校内教学考核小组组考核评价、动态跟踪考核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考核评价指标。

1、教师自我考核评价从顶岗锻炼教师是否保质保量完成顶岗任务、专业动手能力是否得到提升、锻炼成果是否提高教学了水平、实践过程是否做了相应的专业调研、是否对教学改革提供建设性意见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2、顶岗锻炼单位考核评价从教师顶顶岗考勤、顶岗过程中工作态度是否端正、专业实践技能是否提升、生产任务是否完成、是否对企业生产等做出贡献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3、同行教师考核评价从教学效果是否有提高、教学工作是否引入企业案例、教研活动中是否提出有益意见、动手能力是否提高、是否能带动教学团队共同提高等方面考核评价。

4、学生考核评价从教学内容能否结合行业生产实际、实训教学中实践技能水平高低、教学效果是否比锻炼前提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5、校内教学考核小组组考核评价从顶岗考勤、顶岗锻炼计划及总结、顶岗锻炼总结专题报告会、教学过程中是否融入企业案例、实践专业动手技能是否提高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6、动态跟踪考核评价从顶岗教师是否承担相关教研科研项目、是否发表相关的论文、是否作出教学改革的贡献、是否通过实践建立相应校外实习基地、是否开发相应实训教学项目、是否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作出较大贡献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是高职院校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手段,建立全面且合理的教师顶岗锻炼考核评价体系,将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顶岗锻炼工作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能够规范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全过程,从整体上保障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高职院校应不断修订完善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成效的考核评价机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多元化、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机制,保障教师顶岗锻炼工作顺利进行。

上述考核评价指标内容还不够全面还有待细化,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以保证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获得更好的成效,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金虎,高职教师顶岗锻炼成效的评价机制研究,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张琰,马必学. 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方法和途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熊翔,高职学院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西南大学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挂职锻炼 青年教师 快速成长

通过参加有关会议,进行调查研究,选送外出进修,派出实地考察,组织学术交流等,快速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都是必要的。教师有计划地到一定行业岗位挂职锻炼则是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的挂职经历和体会,谈谈高校青年教师到相关专业单位挂职锻炼的重要意义。

1 挂职锻炼有利于拓展眼界,提高业务能力

对专业教师来说,要加强自身的培养,学历进修是很重要的途径,它可以增强教师的知识底蕴,更好地把握好教育的前瞻性,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除此之外,去与专业教学密切相连的单位挂职锻炼是另一个重要途径。

笔者是从原来就读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的,一开始总觉得实践功底不足,有心联系实际,但联系起来往往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由于对课程教学中所涉及的实际情况没有切身的体验,有时对于一些知识点自己也一知半解,吃不准,在讲课时就点不透,显得苍白无力。去年暑假,笔者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去学校合作单位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挂职锻炼。在这期间,笔者身体力行地介入航空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不仅见到了新的东西,学到了自己想学的知识,而且可以把自身相对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阅读内部参考资料及与航空业内专家和一线员工的交流,笔者了解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使本人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能够及时把握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选准“结合点”,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在教学中更加注重面向实际,注重与用人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适时调整授课内容,使教学与行业与时俱进,满足行业不断发展的专业人才需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适应市场,受到市场的欢迎。

在上航客舱培训部挂职锻炼期间,我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培训部教员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上航客舱培训部教员都是活跃在一线的优秀的空中乘务员和飞行员,他们不仅实践经验丰富,善用案例,而且上课前准备非常充分,教案详细到每一分钟的教学活动。教员授课时表情丰富,有亲和力,注重细节,重视比较,利用知识点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前后联系,加上使用PPT、CBT等授课,加强了直观性、动态性,使一些深奥的知识浅显易懂,使学员在短时期内就能够掌握。他们在讲解时的耐心细致,笔者至今历历在目,教员的社会责任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他们说,“我们的教学不到位,那可是人命关天的!”

结束短期挂职返校后,笔者及时归纳整理了挂职锻炼的记录,遴选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整改和完善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保证了教学的先进性,在授课时也觉得更加言之有物、论之有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挂职锻炼加快了本人从“书本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的转变。

2 挂职锻炼有利于培养自身的管理能力

在上航挂职锻炼时,通过与公司业务部门专家的交流,通过与以往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笔者进行了一些专业调研,亲身体会了企业的真实需求,了解到专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及发展趋势,获得了企业对于人才培养、对于专业课程设置要求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确定人才培养方案,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体系,在修订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时更能有的放矢,并根据市场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措施,努力解决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3 挂职锻炼有利于与相关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面向市场办学,走校企合作之路”。怎样进一步实现学校与企业发展的最优化,真正做到“学校离不开企业,企业离不开学校”?主动接轨企业,定期抽调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挂职锻炼可以加深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了解,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校企联合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的“ 双赢”。挂职锻炼是笔者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经历,不仅增加了实践经验,丰富了理论知识,熟悉了行政管理,提高了组织能力,而且开阔了心胸和思路,了解了行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与需求,为促进教学改革,加强产学研结合,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挂职单位的反应来看,他们觉得高校教师到单位挂职,带来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了职工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单位科学决策的水平。

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不应该流于形式,应定期有计划地选派从学校到学校、实践经验不够丰富且所学(教)专业为公司所需的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锻炼。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校企合作办学的企业性和地区性,企业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学校实实在在地抓好教学工作:以培养适应本企业、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品德优良,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能立足本企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专业技术知识、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如何能使学生适应企业需要、专业过硬、思想品德良好,这就需要我们相关老师深入企业,先行了解、领悟,才能传道,才有传道基础。

可以说,挂职教师到企业锻炼,不仅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教师对学校产学合作办学特色的理解,增强学院与社会的联系,扩大学院的影响,在校企结合、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上迈出创新的步伐。

4 挂职锻炼有利于增强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在上航进行挂职锻炼的时间虽短,但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上航的企业文化氛围,了解到上航的规章制度;了解到上航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理念;特别感动于上航员工对公司事业的那份热情和执著。

笔者去上航挂职锻炼时,公司正处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年,按照规划,上航将立足上海航空枢纽港,不断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正朝着把上航办成“国内最好、顾客首选、具有国际水平”和“国际化、枢纽化、集团化航空公司”的目标努力奋斗。上航人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和努力拼搏使笔者感觉到这个伟大目标的真实性,思想上受到很大的触动,促使笔者对爱岗敬业作进一步的思考。

挂职的时间虽短,但留下的思考很多,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这些,很多东西可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为言语表达能力所不逮的东西。这段经历让人难忘,更重要的是,通过挂职锻炼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之中,真正体验社会实践的脉搏,在今后的教研中,就更能及时把握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选准“结合点”,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问题,讲出人们心中所有而又笔下所无的东西,从而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付瑶瑶等.多渠道全方位促进青年教师成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6):27-30.

[2] 李晓记.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体会[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25(4):60-63.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范文第5篇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根据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1、“嵌入式”教学法

把与职业岗位有关的身体素质练习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到普通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去,使体育课在完成锻炼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等任务的基础上,对“准职业人”进行必要的身体训练的教学方法。

1.2、专门性教学法

开设专门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合理选择与职业活动相近或相似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身体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的目的在于借助体育项目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1.3、职业实用性运动项目教学法

根据职业活动对身体姿势、身体状况的具体要求,选择在操作方式或身体能力方面与职业特点相似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的方法。职业实用性运动项目不仅符合职业活动的要求和特点,而且可以预防职业活动对身体状况和姿势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1.4、拓展训练教学法

拓展训练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培训中,它可以培养员工适应环境、克服困难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相互了解信任、团结协作的能力,还可以增强个人勇于挑战、不畏艰难实现目标的勇气和自信心。因为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难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中实现,所以合理将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引入到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中,更能够贴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达到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以及熔炼团队的教学目的。

1.5、职业实用性体能训练法

主要针对“准职业人”在未来工作过程中身体活动的特点来改造原有的体育教学项目与内容,或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身体练习内容,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能更好地适应职业活动中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效果的教学方法。

2、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评估结果的好坏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所以说要想客观地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评价要随着教学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可以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的内容不应该只考虑学生的运动成绩,而是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价。

3、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实际方案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改革与方案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打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三段式”的教学形式与“被动式”的接受与学习指定内容的单一课程内容结构休系,以社会发展、就业岗位需要和学生综合发展为出发点,积极构建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行的立体化课程模式,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平台,架构新的课程体系。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方案以个性化为基本的设计思路,它所依据的是高职院校的性质和特点、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与水平以及学生的体育基础等。

3.1、开始阶段

根据各个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目标。该阶段的教育特征是诱导性教育,课程方案的模式是职业实用性课外体育俱乐部或职业短期培训班。具体方案如下:一年级体育基础课教学;二年级进行体育选项课教学;“第二课堂”开设职业实用性课外体育俱乐部或职业短期培训班。设立一年级基础课教学、二年级体育选项课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俱乐部并存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课内外一体化”大课程模式。

3.2、发展阶段

该阶段的教育特征是强化性教育,课程方案的模式是“3+1”即:选修课+体育俱乐部(含职业实用性体育)。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强化性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在一、二、三学期实施选项课教学,整个选项课采用开方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来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掌握一至两项锻炼身体的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在项目设置上,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场地等情况灵活设置。在第四学期实施体育俱乐部(含职业实用性体育),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增加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可以某个专业作为试点,如“护理专业实用形体礼仪体育俱乐部。

3.3、成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