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山洪;灾害;防治措施;成效

本文针对山洪灾害防治措施与成效研究,将从山洪的灾害与成因入手,结合山洪灾害的特点,提出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最后,本文论述了山洪灾害的防治成效。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提升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水平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山洪的灾害与成因

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搏击范围广,破坏性大。很多时候来不及预警就已经发生。山洪灾害多发生交通不便的山区,是我国防汛工作难点。我国每年由于山洪灾害而死亡的人数接近4000人。山洪灾害的成因主要包含三个因素,降雨因素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降雨量与强度大,很容易成为激发条件,成神山洪灾害。另外,地形地质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山洪灾害的重要成因。

二、山洪灾害的特点

山洪灾害经过不同区域性的大强度降雨,再加上地形地质和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几方面相互作用,能够发生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总结来说,我国的山洪灾害具有以下基本特点。第一,分布范围广泛、发生频率频繁。第二,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强,难以进行预测和及时防范。第三,山洪灾害成灾速度快,破坏能力强。第四,山洪灾害具有季节性,而且区域性质较为明显。

三、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加强当地民众防灾意识

既然山洪灾害不容易预测也难以估量,那么一定要加强当地民众的防灾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山洪灾害侵袭时,将人财损失的可能降到最低。加强当地民众防灾意识,要增强民众的额自救意识。可以通过在地区周边设计宣传和警示语,发放一些山洪灾害防范手册等资料,定期组织当地民众开展山洪灾害预警演练。加深群众对山洪灾害的认知与警觉性[1]。

(二)加强山洪沟道的治理

单独的山洪灾害预警和民众自救意识,不是解决山洪灾害发生的根本方法。想要降低山洪暮Φ姆⑸频率,必须要加强山洪沟道的治理。该工程的主要措施是,加强本地区的入渗作用,减少雨水的汇集,拦截洪峰,减弱洪水的冲击力度,同时要对护岸和堤坝进行加固作用。加强本地区的生态建设,多种植林草与植被。

(三)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山洪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山区地形地质的环境内因,和降雨与人类行为的外因。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从而改变当地环境条件,这是山洪灾害发生的前提。因此,加强本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山洪灾害防治的最重要的措施。要针对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的状况,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增大植被的覆盖率,抑制山洪灾害爆发[2]。

(四)广泛治理受灾地区滑坡

山洪灾害的防御措施,同样不可忽视滑坡治理。对于滑坡的治理要采用先进技术,对滑坡边缘进行防护,其应用到的水利技术包括排水、削坡、抗滑键、锚固等。以此来治理山洪灾害的国发区域,这样不仅能够增强特定区域的实际抗灾能力,还能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优化。

四、山洪灾害的防治成效

(一)构建出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网络

山洪灾害的防治成效,首先包括构建出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网络。该防治预警网络山洪灾害检测网络与检测预警网络。该网络建立后,山洪灾害多发地区的民众,就可以根据检测网络所检测的数据和内容,获取安全的避险点,从而减少人员伤亡。该网络还要能够对雨量进行播报和分析,使民众第一时间接受到该分析与预警信息,加大民众转移安全性。

(二)发挥出了显著防灾减灾效益

近几年,我国的部分山区山洪灾害多发地区,都实现了相应的治理工程体系,我国的山洪灾害检测和预警系统,都能发挥出防灾的效益。在应对山洪灾害时,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治郭勇,使伤亡人数大大降低,同时减少了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的损害,改善了防灾体系,发挥出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

(三)形成了科学高效的防汛体系

对于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通过建立灾害监测及预警网络,再加上先进的水利技术,形成了科学高效的防治体系,带动了地区之间的防汛决策能力。也弥补了过去山洪灾害的预警防范缺陷。在防治工作中,降雨量的检测和播报分析十分重要,高效的防汛体系的建立中,也少不了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术人才。因此,为了加强这种科学山洪灾害防治模式,必须注重科技人才培养,这是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五、结语

山洪灾害的防治工作,在我国的防汛工作中为重点内容。本文针对山洪灾害防治措施与成效研究,是从山洪的灾害与成因入手,结合山洪灾害的特点,提出了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当地民众防灾意识、加强山洪沟道的治理、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广泛治理受灾地区滑坡等。最后,本文论述了山洪灾害的防治成效。分别为构建出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网络、发挥出了显著防灾减灾效益、形成了科学高效的防汛体系等。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提升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水平提供一份借鉴。

参考文献: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网络信息化;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全球气温的逐渐升高,造成全球范围内的不规则天气不断涌现,极端天气灾害频繁发生。山洪灾害一般发生在丘陵或者山区,由于这些地方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再加上一定强度的降雨,就会造成山洪灾害的爆发。山洪灾害具有形成快、流速大、来势凶、破坏性大等特点,山洪灾害不仅会损毁道路、农田、水利电力设施,还会造成江河堵塞、道路被阻断等严重威胁发生山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山洪灾害的突发性强、不确定性大、防治的难度大、影响因素多,且工程治理的投入大,短期内难以见效,致使山洪灾害成为我国灾害防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对山洪灾害的重视,建立一套完整的山洪预警系统不仅是我国政府在山洪灾害防治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有效的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的关键。

一、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概况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是对山洪灾害的的预判断,通过对一些参数的追踪分析判断山洪发生的可能性,以便于及时的疏散民众,减轻山洪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同时也为山洪灾害的抢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可以使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及时的抢救受灾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中主要的技术包括时间、空间预警技术和灾害预报系统三个方面。

(一)时间预报技术

时间预报技术主要是指能够有效的对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进行跟踪,对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进行粗略的预测。时间预报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曾经发生的山洪灾害地段的山洪灾害发生周期和频率,建立相关的计算公式。并计算出两次山洪灾害发生的间隔时间,以便粗略的估算下次发生山洪灾害的时间,在该时间段内加强对山洪的实时监测,根据当地的地质地形特点建立相应的模型,针对降雨量和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情况运用专业的数理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山洪灾害时间上的预报。及时的山洪灾害时间预报,可以使防灾抗汛部门制定出完善的应急预案,及时的疏散群众,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对于受灾群众来说也可以及时的进行救援。准确的山洪灾害时间预报,可以将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有效的防治山洪灾害的关键措施。

(二)空间预报技术

空间预报技术则是指对山洪灾害发生的区域进行判断和预报,以便将山洪灾害发生区域内的群众全部疏散,做好山洪灾害的预防工作。通过对曾经发生山洪灾害山区的地质和地层的勘察,并运用相应的技术判断山洪灾害曾经发生区域的地表和地层运动情况,对山洪灾害的发生地点进行实时监控预报。利用网络信息化可将监测数据实时的进行,以方便做好山洪应急措施,及时的疏散灾害发生区域的群众,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山洪灾害预报系统

山洪灾害预报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山洪监测过程中使用专业的传感器实现对山洪灾害相关数据的实时监测,如雨量传感器、泥位传感器等,监测的数据包括当地的降雨量、山区土层的性质等。同时做好当地天气资料和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强对资料的分析从而做好山洪灾害发生时间和发生地点的预测,做好对山洪灾害的预警工作,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将所得的结果及时的传输给相关的管理部门和应急抢险部门,提醒管理部门及时的将灾害发生区域的群众疏散,对应急抢险部门制定应急措施和抢救方案提供指导。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将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存储,形成相应的数据库,以便于以后对山洪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二、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构建的重要性

随着近年来山洪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国家对山洪灾害的重视,做好山洪灾害的预警工作对于拯救人民的生命财产,降低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关重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构建涉及较多的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协调合作。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主要是通过对曾经发生山洪灾害区域的地质情况和降雨情况进行预报和监测,分析当地的卫星云图情况,从对降雨情况的预测做好对山洪灾害的判断预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水利、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协调,同时需要提供的数据准确无误。因此,在山洪预警系统建立的前期,需要对所有需要监测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同时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使数据的传输和更新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能够保证山洪预警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此外计算机技术在数据统计和整理过程中的应用,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利用相关的软件计算出来的山洪灾害的时间和空间也更精确,从而更好地做好山洪灾害的预警和防治。

三、网络信息化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管理中推广与应用

网络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山洪灾害预警过程中的数据及时的传送,并且通过计算机软件自动的计算,完成对山洪灾害的预测判断,同时可以第一时间将灾害警报传送到相关的管理部门,在山洪灾害发生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网络信息技术也将山洪预警系统和防灾应急系统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灾害的预防与抢救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的指导山洪灾害的预防抢救工作。

网络信息化通过网络可以将山洪预警及时的传递到相关的管理部门和各个村镇,可以使民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山洪发生的区域及大致时间,并为民众提供预防山洪的措施,在灾害发生前疏散群众,减轻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通过对所监测数据的统计整理,能够将山洪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区域信息等进行整理形成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山洪灾害的防御预警两部分,并分别传送到相应的部门,以方便制定出山洪灾害的应急方案,协调各部门进行合作,做好山洪灾害的预防工作。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也具有了通告和通信联络的功能,实现了警报的接收和通知、紧急公告的形成、应急通讯以及媒体信息的沟通。实现了警报的及时传达,为相关部门和群众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中的应用可更好的做好灾害的预测判断,使相关部门及时的采取措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需要相关部门不断的加强对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工作,不断的将网络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其中,提高灾害预测的及时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海沛,李中志. 基于云架构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软件,2015,05:97-104.

[2]王玄君,周冬桥.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06:63-67.

[3]涂勇,何秉顺,常青,睿彭,宏伟. 国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系统常态运行的思考[J]. 中国防汛抗旱,2014,S1:63-65.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

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5)水土保持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范文第4篇

关键字:疏附县非工程措施预警系统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疏附县地处新疆西南边陲,雨季经常形成大范围的洪水灾害。由于山洪沟所在的浅山区纵坡较大,植被稀疏,对洪水的滞洪作用很小,每年雨季遇较雨,雨水快速汇集,形成峰高量小的暴雨洪水,急速下泄,横冲阿瓦提干渠、引克济盖渠、二级电站引水渠,破坏水利工程、公路、桥梁等公共设施。预防和治理山洪灾害,减轻和避免其危害,已成为疏附县的防洪当务之急。

一、 县域概况

1.地理情况

疏附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帕米尔高原东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古老的喀什噶尔绿洲上土地面积3323.16km2,东西长113km,南北长91km,中央夹地区首府―喀什市。县城东北距喀什市15km,距乌鲁木齐市1482km。全县有13个民族,2010年底总人口数31.70万人,其中维吾尔族31万人,占97.79%;汉族6163人,占1.94%;其它民族有850人,共占0.27%。

2.河流水系

克孜河属典型的帕米尔高原融雪混合型河流,水源主要由冰雪融水补给,另外还有将水和泉水补给,水源补给情势比较稳定。克孜河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不均。盖孜河径流主要由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最突出的表现是年内分配极度不均匀,从克勒克站实测径流资料分析来看,四季变化为春季(3~5月)水量占14.4%,夏季(6~8月)占61.4%,秋季(9~11月)水量占18.4%,冬季占6.2%。

3.水文气象

疏附县地处殴亚大陆中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平均气温为12.3℃,气温年较差为30.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2℃,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2.3℃。年平均降水量71.6毫米,年最多降水量191.6毫米,年最少降水量16.2毫米。

4.历史山洪灾害

2003年10月11日站敏乡15村遭受山洪袭击,山洪共淹没29户27间房屋及36间圈棚,倒塌围墙1210米,冬麦885亩,玉米35亩,棉花295亩,青贮窖25个(青贮饲料219吨),冲毁土渠4800米,各级道路5000米,渠系建筑物9座等。

2010年7月28日塔什米里克乡遭受山洪袭击,山洪共淹没4户房屋、各类农作物50余亩、冲毁山洪坝2.5km,土渠0. 5km,供水管道100m,乡村道路1

二、非工程措施建设目标任务

1.建设目标

疏附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总目标是以山洪灾害信息监测与预警为核心,将数据采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和预报预警技术与山洪灾害防治业务需求紧密结合,建成一个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2.建设任务

为达到上述建设目标,本工程主要建设雨水情监测系统、县级预警系统、乡村级预警系统,初步形成疏附县山洪灾害防御监测预警体系暨防汛指挥决策系统,达到有效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三、预警系统建设

疏附县雨情监测系统以雨量监测为主,水位监测为辅同时辅以流量监测等。

1.监测方式

1.1 简易监测站。(1)简易监测站。为扩大水雨情信息监测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村组白防自救的作用,因地制宜地配置简易的雨量、水位监测站,采用有雨定时监测,大到暴雨或水位上涨加密监测,利用手机进行信息,达到群策群防的目的。

1.2自动监测站。

为及时掌握山洪灾害威胁区的雨水情信息,在人口较多、经济发达、受山洪灾害威胁严重的镇、村,设立雨量、水位自动监测点,采用增量随机自报、定时自报、事件加报和召测兼容的工作体制;采用有人看管,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配置相应的雨量、水位传感器,以及遥测终端及通信终端设备,使用公网组网,实现水雨情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

2 .站网分布

在山洪灾害严重的区域按照20 ~100 km2/站的密度布设自动雨量站;在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山洪灾害特别严重的乡(镇)、山洪灾害频发及人口密度大的村组、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暴雨中心,按照20~30 kin:/站的密度布设自动雨量站。流域面积超过100 km 的山洪灾害严重的流域,且河流沿岸为县、乡政府所在地或人口密集区、重要工矿企业、小型水库等布设自动水位站

通过对乌帕尔乡牙勿山洪沟、吾鲁瓦提山洪沟、塔什米里克乡吐孜塔格山洪区、铁日木乡山洪区、萨依巴格乡山洪区、站敏乡15村山洪区、兰干乡山洪区、木什明尧勒山洪区山洪河沟进行了现场勘察了解,在对这些山洪河沟内的天气、水文、地形、人口、耕地、影响范围等特征做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次疏附县山洪灾害防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水雨情自动监测系统,拟布设8个雨量自动监测站、5个自动水位监测站共13个自动监测站;拟布设10个简易水位监测站,对疏附县主要的8条主要山洪河沟、涉及7个乡(镇)、25个村庄的雨量、洪水进行实时有效地监测。

3.信息采集传输通信网

通过对疏附县公共通信资源的调查,根据现有通信状况以及可利用的通信资源,在疏附县境内,移动、电信的信号覆盖都比较好,以及运行费用计算,所以选择采用GPRS信道实现本系统的雨水情信息传输,采用SMS信道作为备用信道,将数据传送到达疏附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四、预警指标的确定

临界雨量等预警指标的确定是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历史暴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初步确定临界雨量,并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修订完善。疏附县预警指标分为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指标。

1.雨量预警指标的确定

由于疏附县的暴雨资料及灾害调查资料有限,在进行河沟洪水引发的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推求时,采用合并进行分析计算,主要以河沟洪水为主。

考虑到实施区内雨量站点稀少,临界雨量分析计算难度很大。因此,在计算临界雨量时,首先确定典型区域,在分析计算典型区域内单站临界雨量的基础上,再分析典型区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

2.水位预警指标的确定

疏附县恰热克镇、亚喀艾日克乡、喀群乡、达木斯乡、霍什拉甫乡等,由于所发生的山洪灾害多为暴雨所引起,加之山洪沟缺少水位流量等历史数据,所以重点考虑降雨预警指标,其水位流量预警指标待项目实施后,在实际运行中不断的完善。

五、结语

山洪灾害防治预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 TV87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9

和龙市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部,图们江上游北岸,境内国境线长164.5公里,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100公里,全市幅员面积5069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农村人口7.37万人,占总人口的36.85%。

1地形地貌及气象现状

1.1地形地貌

和龙市属于长白山东北麓的一个边境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多、平地少,大体有山区、高原、丘陵、台地、河谷盆地、沼泽地等。山地面积3631.5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为71.6%,高原面积585.0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为11.5%,丘陵面积75.6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为1.49%。受长白山脉影响,地形从西南向东北走向,逐渐倾斜,海发高度相对差距较大,以东城镇碧岩村最低海发高度为250米。全市植被面积680.6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619.65万亩,占植被面积为91.05%,草地面积59.4万亩,占植被面积为8.7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为89.5%。据不完全地质灾害统计,地质灾害点共有106处,其中:泥石流69处、崩塌27处、滑坡7处、地面积塌陷2处、地裂缝1处。

1.2气象情况

和龙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5.6℃,极端最高气温36.2℃,极端最低气温-31.5℃,年平均日照2387.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73.6毫米,年降水量的变化大,雨量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份,占年降水量的65%,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雨量的7.4%。

全市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68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为4870立方米。径流量空间分布不均变化很大,而平水年为6.59亿立方米,丰水年为18.68亿立方米,枯水年为3.67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为1995年17.9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1992年6.31亿立方米。各季节径流量的分配与降水量相近,6~9月占全年径流量72%左右,4~5月占全年径流量15%左右。

2 历来的山洪灾害防御回顾

和龙市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山地多,河谷盆地稳定性差,地表分化物和松散堆积物厚,降雨分布不均并且时段集中,同时群众居住分散。据历史资料记载,仅1960年~2000年发生洪涝灾害共18次,累计受灾面积7.65万亩,倒塌房屋2600栋,受灾建筑物308处,受灾人口60093人,死亡8人,各类畜禽1404头(只),直接经济损失2.43亿元。危害最严重的为1979年8月16日,受9号台风影响,连续降雨45小时,边境地区降雨量较大,南坪降水量82.1毫米。图们江右岸西头水洪水暴涨,漂浮着从上游冲下来的木材等迅猛注入图们江,江水剧增。最大洪峰流量达2380立方米/秒,洪水将龙渊堤防上端的两座过堤进水闸整体冲出10多米,图们江堤防决口6处,长度600米,拦河坝、过堤涵洞各3处、电灌站4处,电井1眼,公路桥5座,冲到邮电线路3公里,成灾面积174公顷,倒塌房屋3栋。

3 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的成效

3.1 建设项目雨情、水情监测预警平台

2011年08月,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和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的《和龙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2012年05月,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408万元,用于和龙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项目建设,当年完成机房及会商室改造,建设项目自动雨量站40处、简易雨量站23处、自动广播预警站23处、自动水位站3处、简易水位站10处,铜锣、手摇报警器共92套,加强监测预警系统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此于主汛期来之前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水雨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2012年11月,省、州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水利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气象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验收组,充分肯定了和龙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此系统经历了三次台风的大考验,其设备整体运行正常,降雨量能实时反映到平台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雨情、水情及时做出应急措施,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理,落实人员转移安置预案,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2 加强广泛宣传与培训,发挥防灾减灾效应

一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项目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详细系统的培训,并开展多次演练,全面掌握项目整体运行原理及过程。并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对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进行造势宣传,制作山洪避险知识宣传栏(警示牌)144处,印制避险宣传手册20000份、知识卡15000份、宣传光碟100盘。同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利用8天时间对各镇、村防汛部门及村民共计300余人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从山洪灾害预警知识到我市山洪灾害概况,从简易雨量站原理与使用到无线预警广播原理与使用,使培训人员能够独立进行简易操作;二是为保证我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中各类设备正常运行,我市定期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整改,确保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充分利用预警信息发挥防灾减灾效应。

3.3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与开展防汛实战演练

按照国家防总印发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要求和和龙市山洪灾害危险点的分布情况,编制完成了市、镇、村3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共编制完成了山洪灾害防治市级预案1个,镇级预案8个,村级预案30个。同时,加强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应对突发性山洪灾害能力。通过对山洪的防灾避灾宣传,可提高深化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达到自觉防灾避灾的目的。我市分别于2012年6月19日、8月23日进行了由200余人参加的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演练从模拟突发暴雨的情况下,根据预案,启动预警,应急抢险队及时到位,实行抢险、救灾,安全转移群众,后勤保障人员及时做好转移人员的后勤保障和安置。通过演练,不但能检验我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运行情况,更能提高干部群众和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必须实现群众转移演练全覆盖,确保让危险区内每位群众都掌握山洪灾害防御基本知识,熟记转移路线,能顺利到达安全地点。

4 工作建议

4.1 全力做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

以沿河重点镇、村、屯重点设施与重点工矿企业为对象,制定全市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山洪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有重点、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全市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努力减轻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岗不离人、信息畅通、反应快速,随队伍转移的群众根据所学习掌握的防御山洪灾害基本知识,不慌乱、听指挥,及时安全转移到位。

4.2 防灾自救宣传普及要进一步深入

防灾宣传工作要做到全面普及,不但是城镇里人口聚集地需要宣传,边远山区的群众也同样需要。如何普及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力求宣传工作横到边纵到底,不仅依赖于群众的防灾自觉意识,更依赖于地方政府的使命与责任,以及平时对群众开展的防灾自救宣传教育。

4.3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应配备以水利专业为主,熟悉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熟悉防汛工作的高、中级技术人员。要能够管理或者亲自研发山洪灾害预警计算机软件。采取现代化手段,进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从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但工作任务是十分艰巨。要开发建设覆盖所有山洪区域且服务对象,具体到市、镇、村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而且所需信息量很多。

[1] 成自勇.甘肃泰安县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效[J].中国防汛抗旱,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