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范文第1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昨天上午,全市召开了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我们党政班子成员和支部书记们都参加了第一阶段的会议,湘云常务详细分析了我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形势,全面部署了后段防御工作;旭明市长、周辉书记分别进行了强调。下面,结合我镇实际,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重大意义

1、灾害人命关天,搞好防灾减灾就是对人民负责、就是讲科学发展。讲几个数据,昨天在网上搜的,国家防总统计,2015年,全国发生了116起有人员死亡、失踪的山洪灾害事件,共造成226人死亡、50人失踪,占当年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总人数的近七成。再往前看,2000年至2010年,我国年均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高达约1100人,防御形势十分严峻。去年,我省山洪及地质灾害造成33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7人,5人失踪,4人重伤; 山洪地质灾害成为我国汛期最大“杀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由不得我们不重视。因此,我们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抱着对历史、对社会、对群众认真负责的态度,从内心深处高度重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

2、形势十分严峻,任何时候、各级都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第一个形势严峻,就是当前气象部门的预警情况十分严峻。马上就要进入主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的强降雨集中在4月中下旬至5、6月份,总降雨要高于去年!同志们,这是一个什么情况?在这样一种形式下,我们该采取怎样的一个应对措施?最近的反常天气,大家应该都有体会,去年金洲村建林书记冒雨带着人在沩江河边抢修河堤的场景我是还历历在目的。第二个形式严峻就是,目前我们的战前准备还不够充分。今天来了我们的村(社区)书记都来了,大家扪心自问一下,哨子、铜锣、喇叭、包括防汛预案到位?自己村上的防御重点心中有数没?,应急抢险的志愿者队伍在哪里?住房不安全户是不是都找好了安置地点?恶劣天气来了,他又会不会积极自主的进行自救。第三个形式严峻,就是从全省发生灾害的情况来看,十分严峻。2005年1500多起,2006年9400多起,2007年、2008年均超万起,发生的频率之高、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是历史上没有过的。虽然死亡人数上,是下降趋势,但是从爆发的频率上,呈直线上升趋势。所以,我们务必十分清醒地认识到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严峻形势,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切不可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

3、防范胜于救灾,防灾减灾工作怎么重视、怎么严格要求都不过分。事实证明,山洪地质灾害往往既是天灾、也是人祸。说是天灾,因为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的一般都是暴雨等自然因素;说是人祸,一方面,山洪地质灾害很多源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挖山洗砂、乱砍滥伐,另一方面,灾害爆发前往往都有一些蛛丝马迹的线索,由于重视不够或措施不当、防控不力,应急措施不得力,导致严重后果。总之,天灾可防,人祸可控,从逐年下降的死亡人数说明了这一点。只有“平时”防灾得力,“战时”减灾才会有效。我认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是一种执政能力的体现,应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山洪地质灾害,对我们各级干部的能力是最一种巨大的考研。我们一定要切实把握工作主动权,对本辖区内的山洪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有数,对本辖区防控山洪地质灾害的职责和策略有数,做好防灾救灾的充分准备。

二、突出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重点工作

总的要求是:坚持始终坚持人民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不安全就转移,不安全就不回去,不安全就不松劲,确保不死一人,不垮一库一坝。

1、要提高防灾减灾的科学性,落实预案,主动应对。防御山洪地质灾害,打有把握之仗,做好防灾预案是关键;减少灾害损失,落实好预案犹为重要。要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抗击17年洪灾的经验,把应急预案做得更严密、更完善,提高预案针对性和操作性,确保预案真正用得上、有效果。要结合新的形式认真完善防治预案,科学组织抢险队伍,每个灾害易发区要成立应急抢险小分队,提高应急抢险能力;健全以人员转移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机制,明确预警信号的传递办法、群众安全转移路线和地点,落实人员转移包干负责制,把安全转移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头上,并组织群众转移演练,演练不要求复杂了,你就告诉群众一旦出现险情,会是以打锣的形式,还是吹哨的形式,还是其他群众都能听懂的形式进行预警,再就把避让的路线告诉清楚,让群众熟悉疏散路线就行;把所有的预案都做好了,把所有的责任都落实到人了,把所有的物资都准备到位了,哪怕十年不发生灾害,那都是我们的福气。

2、要增强防灾减灾的预见性,准确预警,把握主动。提高对山洪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测水平,并确保灾害信息及时预警到户到人,是成功避险的关键。那么我们的村村响、村组微信群要充分发挥作用,构建预警网络,特别是我们的重点区域。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及时根据预警信息,采用铜锣、口哨、喇叭、电话、微信等各种有效预警办法,组织人员紧急转移,特别是对居住在山体滑坡区的群众,要安排专人负责联系监测,不一定要是村组干部,就近物色一个责任心强的群众都行,熟门熟路,各项工作可能开展得还及时一些。为什么2019年,整个全市市就表彰了两个优秀共产党员,在还全市号召向他们学习,在例行巡查的时候,同志们,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要突出防灾减灾的重点区,加强排查,严密防范。我们镇历来都是农业水利大镇,13座水库,3200骨干山塘,虽然今年进行了一些处险,但我们的欠账也还不少,要密切关注。同时更要突出四类重点区域,一是多发易发山洪地质灾害的村组(油麻田、金洲、沿江、停钟邓村历年来是易发地区),二是在建的道路工程项目,金塘公路、宁韶高速也正在快速推进;三是正在开采和废弃的各类矿山,四是就是重中之重的削坡建房,要督促农户有针对性地强化落实防御措施。这里要跟大家强调一点就是各村(社区)要在已经上报至长沙市系统里的隐患点基础上,再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点,对发现的问题迅速整治,消除隐患;整个汛期都要实时监控,强化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隐患。

4、要注重防灾减灾的群众性,加强引导,群策群防。要抓好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引导广大干群增强避灾逃灾意识和防护自救能力。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特别是有防灾抗灾经验人员的作用,发挥群众智慧,吸取先进经验,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提高防灾减灾工作实效。切实避免转移之后再盲目回去导致的悲剧。这个事情,群防群策,请大家要高度重视。

三、切实落实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措施

1、要强化组织领导。镇里是由田书记任顾问,建华镇长为第一责任人,各村(社区)书记、村主任为主要责任人,也要设立村级防御指挥机构。主汛期期间,主要负责人必须坚守岗位,因工作需要必须外出的,要向镇党委主要领导请假。要严格落实值班巡逻制度,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及其他重点部位,要安排专人全天候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镇防指。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范文第2篇

今年以来,**县把防御山洪灾害作为防汛抗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特别是在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工作方面,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培训力度之

大,人员之多,效果之好,范围之广,是近几年来少有的。据统计,全县共花费20多万元,培训人员1100多人,其中县处级领导8人、乡镇长34人、水库下游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村组长120人。全县80多名水利技术干部参加了培训。在培训工作中,我县基本做到了三个结合:

一是培训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培训活动中,形式最多的是举办培训班。为使培训效果更有效,6月15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在袁家镇上大岭村举行了山洪灾害避灾实战演习,县四家领导、县防汛指挥部成员以及各乡镇长,分管防汛、安全生产的乡镇主要领导和重点地质灾害村、病险库下游村支书共计100多名代表观摩了演习。这一场情景逼真的演习,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各级领导干部的防汛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山洪;灾害;防御

一、基本情况

镇安县全县总面积3477平方公里,有耕地40.75万亩,林地417.66万亩,牧草地29.4万亩,水域面积6.5万亩,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全县辖19个镇、204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居委会、106个村民小组,29万人。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7.37亿元,粮食总产量9.25万吨,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820元。财政总收入3.04亿元,人均财政收入1070元。

据调查统计,全县山洪灾害防治区2201.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3.3%,涉及204个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达23.2万人,占总人口的80%。山洪灾害防治区主要分布在31条小流域内。受山洪灾害威胁的有45610户,189660人,房屋153945间。可能受山体滑坡、泥石流影响的有6476户、27714人、房屋22299间。

二、近十年来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

1、2002年:全县出现洪涝灾害4场次,其中:6月8日晚9时至6月9日上午12时,全县普降特大暴雨,最高达95毫米,旬河流域柴坪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达5490m3/s,是旬河流域千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洪水淹没柴坪街,造成2人死亡,2人失踪,1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1619万元。

2、2003年:出现特大暴雨山洪灾1次。8月27日8时至9月7日8时,全县普降中到大雨,局地出现大到暴雨和特大暴雨。东川镇35个小时降雨量达201毫米;木王镇月坪村5个小时降雨量达150毫米。全县因灾形成无房、无粮、无衣被的“三无户”1082户4105人,因灾死亡5人,失踪4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68万元。,

3、2005年:全县出现了2场次局部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

7月17日22时 至18日4时,东川等6个小时降雨量达60毫米,特别是东川镇上游降雨高达160毫米,使川河河水暴涨,出现了超百年一遇洪水,山洪、泥石流遍布。因灾造成“三无户”537户1399人。导致2人死亡,5人被山洪泥石流掩埋失踪,6人受伤,其中重伤2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52万元。9月20日至10月6日出现连阴雨加区域性、阶段性暴雨天气,过程降雨量达246.3毫米,特别是10月1日当天降雨量达92毫米。由于地墒饱和,降雨强度大,山洪暴发、泥石流俱下。全县因灾致2人死亡、4人被泥石流压埋失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260万元。

4、2007年:全县遭受了3次严重暴雨洪水灾害。7月2日至7月8日全县持续降雨,局地出现大到暴雨,平均降雨量115.7毫米,最大降雨量达221毫米,使全县200余条河沟暴涨,出现185余处泥石流,有42处滑坡体出现险情。全县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600万元。7月27日至7月28日,全县普降中到大雨,局地出现暴雨,平均降雨量为40.7毫米,出现多处泥石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50万元。8月9日1时至8时,全县普降大雨,局部强降雨,平均降雨量65毫米,东川镇降雨量达199毫米,全县因灾造成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1200万元。

5、2010年:2010年全县遭受了3次暴雨洪水灾害,共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060万元。

三、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1、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气候多变,雨量充沛。局地降雨集中,强度大,来势猛。最大1小时降雨量达65毫米,最大日降雨达125.1毫米,属暴雨高值高频易发区,极易形成山洪灾害。

2、境内沟壑枞横,地形复杂,立地条件差。全县集雨面积在3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40条,其中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7条,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条,平均河沟密度为16平方公里1条。海拔最高点2601.6米,最低点344米,坡面陡峭,汇流时间短,具有极强产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的原动力,泥石俱下,破坏力极强。

3、人为活动频繁,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改河造田、修筑公路、开矿、取石等人为活动,破坏了自然形成的排水系统、破坏了坡面稳定和涵水功能,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

4、防御山洪灾害工程设施少,标准低,质量差,难以有效抵御山洪灾害袭击。

5、群众居住分散,防汛通信手段落后、单一,不能及时传送防汛信息;且群众多居住在河边、沟边、坡下,加大了防御山洪灾害的难度,加重出现灾害程度。

四、近年山洪灾害防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治理范围、规模较小。

2、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群众自我防范意识较差,对危险区域的严重性认识不到位,对预案内容了解甚少。通信手段落后,信息传递不畅。责任落实不到位,资金缺乏等因素仍将不利于灾害防治。

3、移民避险搬迁集中安置建设规模太小。

五、防御山洪灾害的对策探讨

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在村、组,关键在镇级政府。

1、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是做好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根本保证。县、镇、村逐级落实责任,实行分片包干、分级负责制度。

2、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是搞好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内在动力。大力宣传人为破坏自然地貌,改变坡角结构,侵占河、沟,破坏水流形态等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修路、建房等其他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人们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意识。

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加强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落实,坚决杜绝人为破坏自然搞建设的违法行为出现,从制度上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加强防御山洪灾害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转变观念,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自防、自救、自我避险的能力。

3、气象、水文部门提早预报、准确预报,及时迅速传送灾害性天气预报,做到提早防范,是减轻灾害的有力手段。

4、逐级、逐工程点制定各类预案和强有力的措施,是做好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重要一环。针对防洪工程现状、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制定符合实际、具有操作性的防御预案,逐年进行修订完善,确保防洪抢险工作有的放矢,有章可循。

5、加快防御山洪灾害非工程建设进度,是搞好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有效方法。继续实施防御山洪灾害非工程建设,扩大建设规模,进一步明确各级责任、危险区划分区域,再完善各类预案,加大防御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投资,形成“责任、预警、预案、通讯、物资”的五到位防御网络,及时有效防御山洪灾害。

6、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发挥工程效能是提高防御山洪灾害能力的根本之策。根据山洪灾害的产生和危害特征,主要在集雨面积20―1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沟道和坡面较陡的地域,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加快中小河流(流域)的治理资金投入,实施山洪沟工程治理,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

7、继续实施移民避险搬迁是防御山洪灾害的有效途径。要扩大移民避险搬迁规模和范围,加大投资额度,结合国家农村集镇建设有关政策和精神,继续实施移民避险搬迁。

参考文献: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防御 山洪 预案

中图分类号:Q14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提高突发性暴雨山洪的应对能力,避免山洪造成群伤群死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结合我县防汛工作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巴彦县突发山洪灾害的应急抢险及人员转移。

自然情况

水系分布情况。巴彦县过境河流有松花江,境内河流有少陵河、泥河、漂河、五岳河、泉眼河、小柳河、猪蹄河、拉三太河、大荒沟、黄泥河、龙泉河、小金河、小银河和双林河等14条。除松花江外,较大的河流有4条:少陵河、泥河、漂河、五岳河。 巴彦县易受山洪灾害有7个乡镇16个村屯,影响3106口人。

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巴彦县地处中高纬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度至2.6度。历年平均降雨量为550―565毫米;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各季特点是:春季4到5月份,40年平均降水量为65.6毫米;6到8月季节水频繁,平均降水量407.2毫米。

经济社会情况

我县划分为18个乡(镇),包括1351个自然屯。全县有187069户,68.8万人,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219人。`巴彦县易受山洪灾害有7个乡镇16个村屯。

全县幅员面积313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0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8.31万亩。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1亿元。人均收入3700元。全县以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加工业、饮食服务业、劳务输出等为主。

灾害损失及山洪灾害成因

我县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及易发区及典型山洪灾害。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暴雨洪水,一般由较大强度的降雨而形成的洪水,一旦爆发山洪,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受到严重威胁。几年来,虽然没有山洪爆发,但是受山水冲刷和侵蚀,土地流失相当严重。

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造成我县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我县的降雨量集中,主要在6 一8 月份,并且雨量大;二是近年来采石、采沙、烧窑取土、伐木等建设与生产活动,对土地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三是化肥、农药对植被破坏相当严重。

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受地形、地貌影响,以及长期以来人类重用轻养,植被草场严重退缩,水土流失在区内程度不同的发生,流域上游山区,降水丰沛,土地条件差,植物种类单纯,极易形成暴雨径流,造成坡面冲沟,地表径流带泥土随水入河,由于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方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发挥整体效益。

二是防洪设施少,缺少整体堤防工程规划设计,防洪能力低,防御大洪水能力差。

三是防洪意识差,防洪标准低。现有的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防洪投入资金整体规模偏小,投资严重不足,筹措渠道窄。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危险区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及人员分布情况以划分了危险区。

安全区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气候、地形、地质条件及人员分布、历史洪水淹没情况以确定了安全区。

安全区基本情况

安全区总人口 55000人,土地面积255000亩,可容纳转移人口12000人。

职责和分工

防汛指挥机构工作职责

县级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部门各负其责,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县级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乡(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的工作职责

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在县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县体组织乡(镇)和村组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负责本行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具体负责监测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等信息。

信息组:具体负责对气象、水文等各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同时负责灾情统计,汇总上报。

转移组:负责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安全保卫搜救组:负责防汛抢险转移秩序和社会治安,督促撤离, 搜救被困群众。

后勤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度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资、车辆等。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抢险救援工作。

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报警信号。

监测通信及预警

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

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降雨情况,根据我县各地的暴雨特性、地质地形条件和前期降雨量等,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

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情况,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溪河水位值。

实时监测

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监测要求:各部门要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辖区内降雨、水位等信息进行监测,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气象、水文部门要加强短期天气分析、水情分析和预测预报工作,对可能发生的暴雨山洪灾害性天气,要及时报告,用最短的时间,通过电视、广播、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通知指挥部。一旦降雨量和过水量达到临界值时,以便及早做好人员安全转移和防范工作,争取抗灾工作的主动权。

监测系统的设立:摸清监测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现有监测站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布设测站或简易设施。

通信

通信方式

根据县实际和防御山洪工作的需要,发生山洪灾害时,县、镇、村、屯之间的通信可采用电话和专用警报系统等方式,屯内户与户、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可采用专用警报系统和锣鼓号等方式。

通信网络建设

县、镇、村、屯以及各观测站、监测组、信号发送员之间的通信,在现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均设置固定联系电话。各村、屯联系电话为现用电话号码,一旦换号,要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预报预警

预报启用时机:根据暴雨天气预报,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将暴雨预警信息;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将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预警方式:当灾害预警信息后,各村应利用广播、鸣锣或用手提喇叭的方式向群众预警信息,并向镇、县防汛指挥部报告灾害情况。

预警启用时机

1 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暴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暴雨预警信息。

2 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即时向下游预警信息。

3 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 水库及池塘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相关信息。

预警及程序

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警报。其预警程序和启用条件如下:(1)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县防汛指挥机构,可参照县―镇--村―屯―户的次序进行预警。(2)如遇紧急情况,如局地突降暴雨、滑坡、山洪超过临界值或水库溃坝等,村委会可直接报告县级防汛指挥部和镇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预警方式

我县发生山洪灾害的强度分为三级预警,即:黄色为Ⅲ级,橙色为Ⅱ级,红色为Ⅰ级。

(1)黄色(Ⅲ级)警报:当24小时内降小到中雨,预报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来水流量有可能达到临界水位值和临界流量值时,而且降雨可能持续,预报将可能发生山洪灾害时,启动山洪预警系统,进入防灾状态,发出黄色警报信号。

(2)橙色(Ⅱ级)警报:当24小时内有中到大雨发生,预报降雨强度可能接近或达到临界雨量的1-2倍,来水流量达到临界水位值和临界流量值时,而且降雨可能持续,启动山洪预警系统,进入紧急防灾状态,发出橙色警报信号。

(3)红色(Ⅰ级)警报:当24小时内有大雨或暴雨发生,预报降雨强度超过临界值的2倍,来水流量超过临界水位值和临界流量值时,而且降雨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启动山洪预警系统,进入特别紧急防灾状态,发出红色警报信号。

6转移安置

6.1 转移安置

6.1.1 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发生山洪灾害时,根据危险区基本情况,我们要按照预案选定的路线迅速将山洪灾害可能危及的区域内所有人员转移到安全区。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转移责任人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因地制宜挖好排泄山洪渠道,防止屯内积水以至危及房屋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宜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在遇到特大山洪时,要做好相关重点村屯的群众转移工作。根据人员分布情况,转移以组为单位。

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送信息发放到每户。制作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

工作要求

一旦发生险情,工作组和村委会应及时向镇、县防汛指挥部报告,同时应急抢险队立即投入抢险救灾,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发生灾情首先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同时作好卫生防疫工作。

抢险救灾

抢险救灾准备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 TV87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9

和龙市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部,图们江上游北岸,境内国境线长164.5公里,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100公里,全市幅员面积5069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农村人口7.37万人,占总人口的36.85%。

1地形地貌及气象现状

1.1地形地貌

和龙市属于长白山东北麓的一个边境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多、平地少,大体有山区、高原、丘陵、台地、河谷盆地、沼泽地等。山地面积3631.5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为71.6%,高原面积585.0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为11.5%,丘陵面积75.6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为1.49%。受长白山脉影响,地形从西南向东北走向,逐渐倾斜,海发高度相对差距较大,以东城镇碧岩村最低海发高度为250米。全市植被面积680.65万亩,其中:林地面积619.65万亩,占植被面积为91.05%,草地面积59.4万亩,占植被面积为8.7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为89.5%。据不完全地质灾害统计,地质灾害点共有106处,其中:泥石流69处、崩塌27处、滑坡7处、地面积塌陷2处、地裂缝1处。

1.2气象情况

和龙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5.6℃,极端最高气温36.2℃,极端最低气温-31.5℃,年平均日照2387.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73.6毫米,年降水量的变化大,雨量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份,占年降水量的65%,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雨量的7.4%。

全市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68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为4870立方米。径流量空间分布不均变化很大,而平水年为6.59亿立方米,丰水年为18.68亿立方米,枯水年为3.67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为1995年17.9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1992年6.31亿立方米。各季节径流量的分配与降水量相近,6~9月占全年径流量72%左右,4~5月占全年径流量15%左右。

2 历来的山洪灾害防御回顾

和龙市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山地多,河谷盆地稳定性差,地表分化物和松散堆积物厚,降雨分布不均并且时段集中,同时群众居住分散。据历史资料记载,仅1960年~2000年发生洪涝灾害共18次,累计受灾面积7.65万亩,倒塌房屋2600栋,受灾建筑物308处,受灾人口60093人,死亡8人,各类畜禽1404头(只),直接经济损失2.43亿元。危害最严重的为1979年8月16日,受9号台风影响,连续降雨45小时,边境地区降雨量较大,南坪降水量82.1毫米。图们江右岸西头水洪水暴涨,漂浮着从上游冲下来的木材等迅猛注入图们江,江水剧增。最大洪峰流量达2380立方米/秒,洪水将龙渊堤防上端的两座过堤进水闸整体冲出10多米,图们江堤防决口6处,长度600米,拦河坝、过堤涵洞各3处、电灌站4处,电井1眼,公路桥5座,冲到邮电线路3公里,成灾面积174公顷,倒塌房屋3栋。

3 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的成效

3.1 建设项目雨情、水情监测预警平台

2011年08月,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和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的《和龙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2012年05月,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408万元,用于和龙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项目建设,当年完成机房及会商室改造,建设项目自动雨量站40处、简易雨量站23处、自动广播预警站23处、自动水位站3处、简易水位站10处,铜锣、手摇报警器共92套,加强监测预警系统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此于主汛期来之前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水雨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2012年11月,省、州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水利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气象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验收组,充分肯定了和龙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此系统经历了三次台风的大考验,其设备整体运行正常,降雨量能实时反映到平台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雨情、水情及时做出应急措施,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理,落实人员转移安置预案,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2 加强广泛宣传与培训,发挥防灾减灾效应

一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项目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详细系统的培训,并开展多次演练,全面掌握项目整体运行原理及过程。并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对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进行造势宣传,制作山洪避险知识宣传栏(警示牌)144处,印制避险宣传手册20000份、知识卡15000份、宣传光碟100盘。同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利用8天时间对各镇、村防汛部门及村民共计300余人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从山洪灾害预警知识到我市山洪灾害概况,从简易雨量站原理与使用到无线预警广播原理与使用,使培训人员能够独立进行简易操作;二是为保证我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中各类设备正常运行,我市定期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整改,确保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充分利用预警信息发挥防灾减灾效应。

3.3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与开展防汛实战演练

按照国家防总印发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要求和和龙市山洪灾害危险点的分布情况,编制完成了市、镇、村3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共编制完成了山洪灾害防治市级预案1个,镇级预案8个,村级预案30个。同时,加强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应对突发性山洪灾害能力。通过对山洪的防灾避灾宣传,可提高深化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达到自觉防灾避灾的目的。我市分别于2012年6月19日、8月23日进行了由200余人参加的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演练从模拟突发暴雨的情况下,根据预案,启动预警,应急抢险队及时到位,实行抢险、救灾,安全转移群众,后勤保障人员及时做好转移人员的后勤保障和安置。通过演练,不但能检验我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运行情况,更能提高干部群众和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必须实现群众转移演练全覆盖,确保让危险区内每位群众都掌握山洪灾害防御基本知识,熟记转移路线,能顺利到达安全地点。

4 工作建议

4.1 全力做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

以沿河重点镇、村、屯重点设施与重点工矿企业为对象,制定全市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山洪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有重点、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全市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努力减轻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岗不离人、信息畅通、反应快速,随队伍转移的群众根据所学习掌握的防御山洪灾害基本知识,不慌乱、听指挥,及时安全转移到位。

4.2 防灾自救宣传普及要进一步深入

防灾宣传工作要做到全面普及,不但是城镇里人口聚集地需要宣传,边远山区的群众也同样需要。如何普及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力求宣传工作横到边纵到底,不仅依赖于群众的防灾自觉意识,更依赖于地方政府的使命与责任,以及平时对群众开展的防灾自救宣传教育。

4.3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应配备以水利专业为主,熟悉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熟悉防汛工作的高、中级技术人员。要能够管理或者亲自研发山洪灾害预警计算机软件。采取现代化手段,进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从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但工作任务是十分艰巨。要开发建设覆盖所有山洪区域且服务对象,具体到市、镇、村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而且所需信息量很多。

[1] 成自勇.甘肃泰安县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效[J].中国防汛抗旱,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