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粮食安全的看法

对粮食安全的看法

对粮食安全的看法

对粮食安全的看法范文第1篇

二、认真抓好粮食工作四项考评指标的达标工作。为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区的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储备、粮食风险基金四项考核指标的达标工作,在区财政财力困难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克服种种困难,千方百计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是坚持不懈地保护好基本农田。坚决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耕地使用占补平衡制度,切实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稳定全区年粮食生产能力。二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改善生产基础设施、良种补贴以及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及创办高产示范片;认真做好直接补贴的组织和落实工作,保证及时将补贴资金发送到种粮农户手中,有效推动全区粮食向高产、高质、高效发展,并全面完成市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计划。三是切实规范储备粮管理。严格按照储备粮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市下达的地方储备粮规模,健全地方储备粮食的调控功能,做到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在库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四是保障粮食风险基金落实。根据我区粮食风险的规模,积极筹措粮食风险基金,并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足额安排粮食风险基金,保证粮食储备和市场调控的实际需要。同时,完善对粮食风险基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的监管,切实做到专款专用。2007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2008年各项指标的预测如下:2007年度粮食播种面积xx万亩,完成市下达的粮食播种任务xx%,粮食总产量xx万吨,完成市粮食总产量考评指标127.5%,储备粮xx万公斤,完成任务100%。农保田(粮食部分)xx万亩,完成任务148%,粮食风险基金xx万元,完成任务100%。2008年粮食生产按统计部门提供的具体数(农业普查下达数),预计粮食播种面积xx亩,预计粮食总产量xx吨,预计完成储备粮xx万公斤,农保田(粮食部分)xx万亩,预计完成粮食风险资金xx万元。

三、规范粮食市场管理,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形成粮食价格机制。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工商、物价等部门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加大巡查力度,对全区粮食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实施监测,实时掌握粮食行情,并在全区粮食经营者中开展以“六查六看”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检查(即:查经营主体资格,看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合法经营;查进货票据,看进货来源是否合法;查粮食质量,看质量是否合格;查包装标识,看标识是否准确;查商标广告,看成品粮商标是否合法,广告是否真实;查经营台帐,看是否按规定如实填写进货、销售情况),有效整顿粮食市场经营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此外,研究建立和完善粮食价格干预制度,制订《xx粮食价格应急干预预案》,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二是加强粮源组织调度,千方百计确保我区粮食总量平衡,粮源充裕,市场稳定。三是建立严格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对《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审核发放,抓好粮食经营者建立经营台帐和粮食统计制度,定期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有关经营情况及粮食库存等工作。发改(粮食)、工商、物价、税收、安监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严格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依法严肃查处各种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粮食市场秩序。四是继续做好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在区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资金支持企业改制。改制后的区直国有粮食企业轻装上阵。xxxx年全区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盈利xx万元。

四、完善地方粮食储备和风险金制度。按照市政府下达我区的地方储备粮规模和粮食风险基金规模(每年地方储备粮万公斤贸易粮,粮食风险规模基金万元)的任务,严格按照储备粮管理制度和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并于2008年健全《xxx区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和《xxx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区级储备粮和粮食风险基金的管理。在储备粮管理上,做到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对储备粮的轮换、销售、购进严格按照程序,公开进行竞价交易,在购进环节中,严把质量关,确保购进的粮食质量、品种良好。在粮食风险基金使用上,做到严格审批,专款专用,保证了粮食储备和市场调控的实际需要。

五、转变职能,加强服务,力保全区粮食供求平衡。针对国家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管理工作面向社会化管理的转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切实转变职能,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方针政策,及时为基层粮食单位提供信息、协调有关问题,同时,鼓励和引导各种所有制经营者开展跨区域粮油经贸与技术合作,消除不利于粮食正常流通的障碍,促进粮食正常流通。鼓励建设粮食加工、储存、销售网络等基础设施。此外,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购销、保障军需民食和服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等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区粮食总公司与产粮区粮食部门建立长期粮食购销协作关系,全区各种所有制粮食经营者积极疏通粮食购销渠道,调剂市场粮食余缺,确保我区粮食不出现断供断档、抢购粮食现象。

对粮食安全的看法范文第2篇

一、检查情况

(一)城区商品粮的监督检查

检查组通过对粮油储备购销公司福禄仓粮食批发市场、储备购销公司粮油三门市、××区源达粮食商场、食用油批发门市、部分个体粮油经营大户油进行检查,一看qs标识、二看生产合格证、三看出厂时间、四看保质期、五看进货检验单、六看是否建立粮食经营台账,通过“六看”所经营的粮食都有qs标识、生产合格证、出厂时间,没有超过保质期,未发现陈化粮。

(二)加工大米的监督检查

目前,××区区域内只有两家大米加工企业,即××中南米厂、区粮油储备购销公司精米加工厂。检查组通过对××区中南米厂、粮油储备购销公司精米加工厂车间的原粮、成品粮进行检查,原粮籼稻附有××市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验报告,该批粮食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并属非陈化粮(宜存)。加工出来的大米品质好附有××市综合技术检测中心检验报告,属合格产品。

(三)农村粮食市场的检查

检查组通过对洒渔粮食市场、乐居粮食市场、苏家院粮食市场上市的大米、玉米及小杂粮进行检查,没有发现陈化变质的粮食。

(四)学校食堂的检查

检查组通过对洒渔中学食堂、乐居中学食堂、苏家院中学食堂用的大米、面粉、油脂进行检查,没有发现变质的粮食和油脂,所检查的粮油都在保质期内,有进货台账记录,进货有售方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

对粮食安全的看法范文第3篇

古人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家有余粮心中不慌,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粮食一直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任何一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粮食安全基础之上。尤其是对我们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讲,只要做到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面前站稳脚根。

1994年9月,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布朗发表长达141页《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引起中国和世界的高度关注,布朗预言:中国农耕地减少难以避免,人口增长和粮食产量下降,中国将严重缺粮,到那时,即使中国有足够的外汇,也没有地方能买到这么多粮食,中国的粮荒将冲击世界,谁来养活中国?

孙政才同志在任农业部长时也曾讲:对于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讲,如果我们的农业和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

无论是布朗的预言还是政才书记的讲话,我都是深信不疑,为此,笔者拟就我国目前粮食安全的现状及今后我们该怎么办略表肤浅看法。

一、粮食安全的内涵与标准

所谓粮食安全,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世界粮食大会上有一个全球公认的定义,这就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这一定义涵盖两层意思:一是有足够多的粮食,二是每个人都有权获得这些粮食。只有这两点均能得到满足,才是真正的“安全”,有足够多的粮食即粮食生产能力,这是当前衡量粮食是否安全最常用的标准,他有一系列指标可以量化衡量,粮食自给率,人均占有量,耕地面积等。关于是否每个人都能得到粮食这一点则复杂得多,它涉及异国流通体制,贸易体系,政治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目前发展中国家连饭都吃不上,而发达国家却用粮食喂汽车,就是全球粮食分配不均的突出表现。

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我国粮食安全从静态来看有四条标准:一是粮食自给率不能低于95%,二是基本农田耕地面积不低于18亿亩,三是粮食人均占有量不低于400KG,四是粮食库存消费比率不低于18%,那么从动态来看还包括人口变化,消费结构变化等都会对粮食需求带来大幅度增长。

二、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根据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衡量标准,无论是从静态还是动态来评判,我国粮食安全都面临重大隐患。

首先从国际背景来看: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矛盾,解决这些问题比在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1999年的数据表明:全球人口1804年达到10亿、1927年20亿、1960年30亿、1975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这一人口增长轨迹清楚地告诉我们,全球人口绝对量每增加10个亿所花的时间越来越短,用人炸来形容目前的地球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人口的增长必须带来对粮食需求的大幅度增加,难怪马尔萨斯早在1798就称:如果人口达到临界点,人类将面临等危机。要知道马尔萨斯讲这话时全球人口还不到10个亿,要是他生活在今天,还不知道会发出什么样的感慨呢!此外,目前全球的富余粮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那么发达国家在用这些粮食干什么呢?他们在用它造生物燃料喂汽车,例如美国造生物燃料消耗掉的玉米每年达1亿吨以上,欧盟60%的菜籽用于造生物燃料,这更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的供需矛盾。

其次从静态粮食安全标准来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第一从耕地面积来看,无论是官方公布的数据还是领导讲话都一再声称,确保18亿亩耕地是红线,但是现在有谁说的清我国耕地18亿亩红线是否已突破?又有谁说的清我国实际耕地到底是多少?恐怕是没有人说的准,要知道耕地是保障粮食供给的基础,近些年来,因城镇化,工业化及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耕地在不断减少是不争的事实,据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最新披露的结果显示:2012年84个重点城市土地质押177015宗,总面积为34.9万公顷(523.5万亩)这里仅涉及84个城市,那么全国一年侵占的土地又将有多少呢?我国人均耕地本来就非常有限,仅及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若照此发展下去,我真不知道我们未来的饭碗在哪儿。

第二,从粮食自给率来看,95%的标准我认为早已突破,因为我们的统计部门在计算粮食自给率时仅统计小麦、大米和玉米,而对我们中国人的一个重要食物种类大豆及豆制品没有统计进来,这一种计算合理吗?1995年我国还是世界第一大豆生产国和净出口国,仅这十几年的功夫,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大口进口国,据海关统计,2012年进口大都5838万吨。进口比例占到总需求量的80%,这意味着只要我们将大豆进口统计到粮食自给率里来,那么我们的粮食自给率实际已低于90%,我们有相当于俄罗斯总人口的国民吃饭问题完全依赖国外,这难题不危险吗?对此我真的不敢想。

第三,粮食安全的库存消费比不低于18%,对于这一点我心里根本没底,我只知道我们桃源作为全国有名的产量大县,却没有几座粮仓,仓里更没有粮食,那么全国又当如何?几年前袁隆平院士就建议中央政府把全国粮库好好的查一查,可是今年当中央巡视组到中储粮巡视,中储粮黑龙江的大火就发生了,这让我们怎么想?在此我能想象的是:我们目前的粮食库存量到底有多少?库存消费比是否早就突破18%的红线?

再次,从动态指标来看,尽管我们多年来把计划生育当作国策执行,但由于我们人口基数太大,目前我国人口绝对量仍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递增,多一张嘴多一份消耗,这是“刚需”啊,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仍须升级,这样,即使人口总量没有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会增加。

三、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鉴于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为确保国家的持续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我认为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粮食安全。

第一,提高认识,充分了解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作为政府决策者来讲,要真正把农业当作制造业和商业基础,要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从资金、技术、农副产品的储存,销售等给予大力支持,尽量避免“践仿农”

第二,严控人口增长,目前我国人口总量仍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长,因此,计划生育的国策绝不能放松,那怕我们现在过早进入高龄化社会也要一如既往。

对粮食安全的看法范文第4篇

事件曝光后,国家粮食局下发了对收储企业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情况进行重点检查的紧急通知。中国政府网4月22日消息称,国务院总理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此事性质恶劣,要求进行彻查、依法问责,并举一反三,抓紧完善监管制度,坚决堵塞漏洞,切实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如何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学者建议,在粮食流通领域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并加大反腐力度。与此同时,今年年初中央再次强调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民间称之为“省长管粮”),更被各界寄予厚望。

学者为管好“天下粮仓”开出“药方”――“省长管粮”、反腐、第三方监管

据央视报道,一些中储粮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每吨达700元,若买2万吨,差价可达千万。

“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我国建立粮食储备制度,就是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现在粮仓里出了‘硕鼠’,不能不引发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党国英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4月18日上午,吉林省粮食局、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及相关部门召开了紧急会议。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在紧急会议上说:“在这个问题上,实实在在给咱们敲响了一个警钟,触目惊心。”据了解,经国家粮食局授权,吉林省粮食局将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对吉林省所有的粮食储备库进行普查,并预计于4月底前完成普查。据媒体4月20日报道,由国家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和辽宁省农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也已进驻事发粮库,现场查封该粮库收储的2.5万吨稻谷。

党国英认为,中储粮出现粮库和粮商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的问题,主要问题是监管不力。“在利益驱动下,有人就违法乱纪。监管漏洞非常明显的情况下,腐败就容易发生。”党国英说,“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粮食在流通领域质量的测定,应该有一个中立监管机构。同时反腐不能松懈,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在党国英看来,为了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近些年来,中央对粮食安全的投入越来越大,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就是突出地方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加大投入的体现。“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确立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这次是强化事权与责任。”党国英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尤其是在粮食主产区,省长的责任就更应该强化,如果政府部门的责任和监管到位了,也就减少了粮食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

“管好‘天下粮仓’的确任重道远。粮食安全可以说也一直是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之一。”党国英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现在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国内的需要,主要问题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中国的粮食安全要放在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来考虑。”

国务院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省长管粮”的事权与责任

新年伊始,“省长管粮”成为一个频繁出现的关键词。

1月22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第一次以专门文件明确各省级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2月1日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在第一部分第一条明确表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2月16日,国家粮食局出台文件提出:力争从2015年起把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列入省(区、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1994年,国务院首次提出了粮食省长负责制,即所谓“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此后在多个文件和规划中多次予以强调。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这次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是对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国务院第一次以专门文件明确各省级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

陈锡文表示,《意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进一步强调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第二,对各省级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规定更全面、更系统。《意见》明确的责任,涵盖了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重要内容,不仅强调了粮食的数量安全,还强调了粮食的质量安全、粮食产业健康发展,以及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等。第三,对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规定更明确、更具体。比如,在加强粮食储备能力建设方面,要求严格按照储备规模和完成时限,抓紧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定期将地方粮食储备品种、数量和布局等信息报送国家有关部门等。在加强粮食流通能力建设方面,要求将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作为重要农业基础设施抓紧建设等。第四,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机制上更严格、更严肃。《意见》通篇都在强调要建立健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各项制度与机制,特别是明确要求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强化了对各地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考核、追责和问责制度,增强了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严肃性,有利于形成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的长效机制。

“省长管粮”的十大责任

强化粮食安全意识和责任

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切实保护种粮积极性

管好地方粮食储备

增强粮食流通能力

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

保障区域粮食市场基本稳定

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治理

大力推进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

强化保障措施和监督考核

“省长管粮”管什么

“过去主要考核产能,这次主要考核库存”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不同时期,因国家粮食形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省长管粮”的主要任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据李国祥介绍,在粮食省长负责制建立初期,我国粮食生产多年徘徊,粮食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主要任务是增加粮食供给,平抑粮食市场价格过快上涨。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粮食供给过于充足,主产区普遍出现农民卖粮难,粮食省长负责制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主销区到主产区购进粮食规模。2003年我国粮食出现大幅度减产,2004年我国又进一步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粮食省长负责制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当地的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不能下降,并要求扩大地方粮食储备。但是,由于粮食储备需要占用大量资金,支付成本费用,很多地方没有储足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收储主要由中央承担。2015年又提出省长负责制,主要是这两年主产区的粮食又多得不得了,粮食库存积压得特别厉害,而主销区却不存粮食,实际上把粮食安全的责任主要推给中央政府来承担。“中央政府花了很多钱,但是粮食储备的矛盾仍然很突出。所以这次强调省长负责制是想让省长承担更多的责任,尤其是对于主销区来说。”李国祥说,“过去省长承担的责任主要是考核产能,这次主要是考核库存,要把地方库存存满,解决中央政府存量过多的矛盾和压力。”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连续12年参与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的宋洪远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粮食省长负责制不是只负责生产,主要讲的是以省为一个单元,由省长来负责粮食的供求平衡、市场调控,既有生产的问题,也有流通的问题,也有调控的问题,比如浙江省不是粮食主产区,是主销区,省长也要负责本省地域内的粮食供求平衡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徐小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粮食产销平衡区能不能采取措施保粮,能不能在省内自求平衡,特别是主销区不能认为我就是买粮食吃的地方,需要达到供求平衡的程度,才是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衡量标准。

2001年“新粮改”给粮食流通增加了压力

将全国31个省份划分为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2015年,13个主产区的库存占到了全国的71%;主销区则粮食生产边缘化,粮食缺口不断加大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30个省份有21个是粮食输出区(即主产区,包括江苏、广东、浙江),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粮食可外销的省份只剩9个。

1994年,国务院在综合考虑了各省份资源差异和粮食生产传统等因素之后,依据粮食生产与消费量的多少,明确了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和海南等6省份为粮食主销区。同时,国家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此后,在2001年进行的新一轮粮改中,浙江因粮食产量和库存大幅度下降,也被国务院纳入到了粮食主销区。此轮粮改重新划分了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三大功能区的版图,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被划分为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基本平衡区。粮食主产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等;主销区为北京、天津、上海等;产销平衡区为山西、宁夏、青海等。

这样的划分使粮食优势产区能稳定地发挥地理资源优势,确保了粮食产能逐步提高。但是,作为主销区的地区由于没有了粮食生产刚性任务和硬性要求,主观上缺乏粮食生产积极性,导致粮食生产处于逐渐下滑、耕地面积处于逐渐甚至大幅减少的状态。数据显示,这些年占用耕地面积上升幅度较大的大多属于主销区。

根据国土资源部数据,1996年至2006年,全国耕地减少了约1.24亿亩,这些流失的耕地中有超过半数分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些良田沃土被征用后被转变用途,变成厂房、道路、住宅。

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东南沿海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减少。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5省区粮食面积9年减少1740万亩,产量下降19亿斤。在全国粮食增产的大背景下,粮食生产地域重心由南向北逐渐转移,“北粮南运”的粮食流通格局进一步凸显。

今年2月5日,国家粮食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颜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的一个趋势是粮食生产逐步向主产区集中,应该说这有利于发挥资源的比较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流通当中的矛盾和保持供求平衡的矛盾。”目前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特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7个北方的主产省份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差不多五成;13个主产区的库存占全国的71%,销区占到9%;主产区的消费量占到62%,主销区占17%。这种生产和消费的布局给粮食流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在国家确定的13个粮食主产区中,只有5个省份能够稳定地输出粮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5个省份只略有盈余(江苏、山东、江西、湖南、河北),而辽宁、湖北、四川已经成为缺粮省份。未来的粮食输出只能越来越依靠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少数几个省份,而我国7个主销区目前年粮食缺口在7000万吨以上。

13个粮食主产区和11个基本平衡区内部也在分化。在这些地区,以省城、地级市为重点的区域正在形成新的实力强大的“主销区”,粮食生产越来越边缘化,粮食缺口也会随着城镇化而不断扩大。“主销区”可能由目前的7个蔓延到大多数省份的省城,其中,成都最为典型,整个成都平原,粮食安全缺口近400万吨。

此外,据知情人士介绍,作为主销区的地方,往往是经济富裕地区,从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提升粮食科技支撑能力,到扶持支持农民种粮、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乃至构建现代粮食流通市场、提高粮食储备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财力人力物力基础,但现在这种能力并没有充分发挥。一些地方本来可以做到的可能做不到,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可能做不好,本来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可能难以解决,而一些粮食主产区由于财力所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粮食产能已接近极限。

国家粮食储备应主要放在主产区还是主销区

“让主产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埋单是不公平的”

2013年12月14日,以“粮食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国家安全论坛上,吉林省原省长洪虎表示,把维护粮食安全的责任都加到粮食主产区的头上,是不公平的。

洪虎称,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财政是包干的,就给固定的数量,库存粮食增加的时候完全要地方资金配套,而粮食的主产省份大多是“财政的穷省份”,本来财政就困难,一旦出现卖粮难,还要自己掏钱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承担责任去存多余的粮食。

“像这样的责任应该转到粮食主销区。这个地方发展经济把大量种粮食的农田改种经济作物,种经济作物的搞水产养殖,城市化建设推进很快占用了大量农田,你富起来了,粮食责任全部交给了主产区,我觉得这个是维护粮食安全责任的不公平。现在我们主产区能调出商品粮的越来越少了,如果不采取差别化政策,不增加粮食主产区种粮积极性,从全国形势来看这对维护粮食安全是不利的。”洪虎说。

在洪虎看来,国家应该在粮食主销区多建立粮食储备库。“现在把大量粮食存在主产区而不是主销区,存在主产区的粮食损耗费用利息要求主产区承担。一旦发生粮食安全或者粮食风险问题的时候,你得长途调运,从主产区把粮食调到主销区。为什么不能在主销区国家有意识多建立粮食储备库,在主销区加大它的省长米袋子责任?这样才有利于从两头来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

谁来监管“省长管粮”?

今年2月,国家粮食局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各地要分别于2015年6月底和11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意见》进展情况报送国家粮食局,并及时反馈贯彻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况是副部级单位的国家粮食局如何监管正部级的省长们?况且具体的考核标准并没有公布过,理论上是每年都要考核。比如储备粮的情况,主销区不能仓库里面完全没有粮食,全部让主产区来储备;主销区的耕地面积不能减少,各省份做到了没有?类似的可以有很多指标。

“省长怕国家粮食局吗?不会怕。省长管粮的直接约束手段就应该是总理过问。”上述人士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徐小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要考核省长管粮不是国家粮食局、国家发改委哪一家能管得了的。抓生产的事是农业部来抓,基础设施、各项政策补贴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搞项目,最终还是要靠国务院来把关。

而宋洪远则表示,不论什么级别,针对指标和任务都会有分工和分解,就可以进行考核了。按照政府发的文件,就得是国家粮食局对省长管粮进行考核。国家粮食局是具体落实单位。

此外,在李国祥看来,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得通过法律途径来实现。据其介绍,国家目前还在进行粮食立法,在国内粮食领域,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法律予以约束,现行粮食管理依据的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对粮食安全的看法范文第5篇

一、思想认识上绝不能放松

粮食安全问题是事关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民生安全的十分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国际上看,没有哪一个国家不是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吃饭永远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从这些年的实践看,粮食安全问题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粮食安全也是影响国际国内经济、社会、政治形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粮食安全工作,我们要始终把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始终要把它和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紧密结合起来超前谋划。当前,国际国内粮食市场走势复杂,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搞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责任十分重大。一方面,国际国内粮食市场形势严峻。从国际市场看,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偏紧,粮食库存不断下降,总体粮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国际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不仅刺激了粮食的能源化利用,而且增加了粮食运输成本,全球粮食贸易地理格局正在改变,局部地区粮食供求失衡状况逐步加剧,由此引发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在扩大。从国内市场看,粮食产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原来盈余的省份现在只能自给,原来自给的省份现在只能进口。随着与国际粮食市场逐步接轨,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关联度增强,不确定因素增多,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我市的粮食安全基础薄弱,产需平衡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和产粮区,近四年来粮食生产也呈现了“面积、单产、总产”稳中有增的喜人局面,200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12.8万亩,总产达84.32万吨。但从供需情况看,当前我市已从粮食主产市转变为缺粮市,年缺口达50万吨。而且由于土壤地力下降、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较重等因素,再加上近年来种粮成本大幅提高,种粮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滑坡的隐患依然存在。今年,作为粮食储备用的早稻数量已无法满足我市地方储备轮换的需要。总之,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估计得多一些,把措施想得更周到些,自觉把抓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从保安全、保稳定的高度,把粮食安全的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二、保障措施上绝不能动摇

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精神,粮食安全有三项最基本的要求:一要确保居民口粮安全,保证全市人口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有饭吃;二要保障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包括口粮、工行业用粮、饲料用粮、种子用粮与自然消耗;三要有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突发严重自然灾害、公共事件时,做到粮食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为此,我市粮食安全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做到“四个保”,即保耕地,就是要确保20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确保120万亩标准农田的保有量以及相应的地力;保生产,就是要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5万亩、总产量17亿斤以上;保储备,就是要确保3.38亿斤地方粮食储备规模、仓储、费用“三到位”;保供应,就是要确保全市10多亿斤产需缺口通过多渠道组织粮源予以弥补,并在应急时确保粮食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为确保上述目标实现,特别是贯彻落实好今天省里会议精神,下步我们要重点抓好生产、储备、流通、应急四个环节:

(一)抓粮食增产,确保口粮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一是要落实任务。省、市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任务,不仅要落实到责任书上,更要分解落实到田到户,千方百计完成生产任务。二是要政策支持。今年中央、省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大幅增加,力度前所未有。各地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总结前几年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中一些好的做法,尽早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创新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三是要主攻单产。长远看,发展粮食生产既要保播种面积,也要努力提高单产。各地要科学选定和推广主导品种,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四是要创新机制。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粮大户、种粮能手流转,加快培育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主体,推进粮食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五是要优化服务,加快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度,优化技术服务。六是要强化基础。粮食生产的根本是土地。要严格保护耕地,用养结合,培育地力。据市农业局调查,全市现有的124万亩标准农田中,一等田(高产田)占6.91%,二等田(中产田)占81.81%,三等田(低产田)占11.28%,且大部分耕地存在养分失衡、污染加剧以及土壤酸化严重的情况,地力情况不容乐观。对此,要高度重视,抓紧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力培育,力争到2012年全市耕地地力提高一个级数。

(二)抓完善储备,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粮食储备是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市场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根据国家确定的“主销区地方粮食储备要达到6个月销量规模”的要求,我市地方粮食储备规模要从6.55万吨增加到7.76万吨,新增储备根据市场行情分年逐步到位。各县(市、区)要认真落实市政府下达的地方储备粮储备计划,不折不扣落实粮食储备任务,确保储备规模、资金、仓库三到位,确保储得进、调得出、用得上。同时,要加强储备粮管理,确保质量安全、轮换正常、管理规范。

(三)抓搞活流通,多渠道掌握粮源。在全国粮食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粮食市场化程度越高,流通产业越发达,我市的粮食就越安全。各地要建立推进粮食产销合作协调机构,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积极支持各类粮食经营主体多渠道组织粮源,鼓励他们到省外粮食主产区建生产基地、兴办实体。对列入政府调控计划返销市内的粮食,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要按照粮食物流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推进集粮食储运、加工、批发、信息为一体的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力争把我市建成区域性的粮食物流中心,从根本上保障我市粮食安全。

(四)抓提高应急能力,确保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各地对本行政区域的商品粮油需求,要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粮食安全预案,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落实应急供应网点,完善粮食应急加工、储运网络,确保应急时有粮可用、有粮可调、有粮可供。要严格落实粮食经营企业保持必要库存量的有关规定,加强市场粮油价格动态监测和预警,对粮油库存下降较快地区和价格涨幅较大地区要及时发出预警和通报。同时,要建立健全粮食应急指挥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做到制度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确保一出现苗头性问题,快速出击,迅速平息。

三、落实责任上绝不能含糊

相关期刊更多

对联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粮食问题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