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识别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而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则不具必然性。对风险影响因素的科学分析和有效控制是降低未来可能产生不确定威胁的发生率或危害性。因此,对改革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成为规避措施或模式选择的前提性条件。在高等教育改革领域,风险分析(RiskAnalysis)的概念,主要是指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高等教育发展所依赖的社会环境的威胁或负面影响的潜在频率和后果,所提出的各种前瞻性预测,做出评估和分析,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备选方案。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自身风险的潜在损失发生之前,相关主体要运用各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所引起损失的潜在原因。风险识别,应该是周期性、有步骤和系统完整地在改革周期内定位妨碍目标实现的因素[3]。高等教育改革风险因素的识别过程包含对风险因素的感知和分析两个环节。风险因素感知,即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自身规律和所受到的各种因素(尤其是制度、政策等)的影响,对影响改革效果的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有深入的了解,这是通观风险全貌的基础。只有发现形成和影响改革风险的条件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系统化地拟定风险处理方案,进行风险管理决策服务;风险因素分析,即是对形成或影响改革风险的各种因素的发生、成长或作用的理性意识,这是风险因素识别的技术性环节,为风险规避制度化建设提供规律性依据。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改革中问题或曰风险结果的发生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物质因素,表现为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对经费的使用等;社会道德因素,表现为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关心。社会道德因素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制度运行的环境,比如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等。社会道德是对教育改革科学认识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发展的支持力的源泉和程度;制度因素,表现为对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规范性认可,是社会对教育的理性认识,亦是基于我国现行社会制度的教育发展体制的存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因国情的特殊而有自身的特点,改革风险包含的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具有可变性。因而,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识别是一项持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注意原有风险的变化,并随时发现新的风险。把握识别和判断各种风险和机会,关键是根据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把主要风险识别出来,包括识别诱发风险的各种因素,并进行科学归类。识别高等教育改革风险,主要通过对各种客观的资料和改革成败的记录来分析、归纳和整理,从中找出各种外在和潜在的风险及其损失规律,用规律的稳定性把握风险的可变性,为风险因素的量化及综合评价创造条件[5]4。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在教育改革积极意义的前提下,识别潜在的风险及其特征。高等教育改革价值的社会公益性是改革的出发点和原动力,是风险存在的“合理性”理由。首先把潜在的风险作为识别的第一目标,旨在把握高等教育改革现实性的同时使改革更具前瞻性。同时,在现时的改革实践中把握风险嬗变的规律,而在未来的改革实践中利用这个规律,为改革发展服务。第二,从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高度出发,识别风险的主要来源。改革离不开战略部署,改革战略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来确定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和目标实施途径的近远期规划。应当分析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从各种影响因素的合力中度量风险的可能性和大小,从而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和控制。第三,在高等教育发展特定的制度体系中,从规范的角度预测风险可能会引起的后果。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因素所构成的对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形成的特定规范性框架。这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主体角色和地位,也规定着它的社会责任。以社会制度为基础预测和把握风险,就是强化高等教育的社会担当,以此来延伸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使命。

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识别程序的反馈与修正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改革风险存在的复杂性。虽然改革风险识别的方法有了长足的创新和效能的提升,但风险随环境的变化而生的规律性演进对其识别程序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识别程序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和修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断建构和优化风险识别程序。对改革风险的理解或解释常会带着不同的倾向,给客观的识别带来新的问题。风险识别程序的优化应当主要考虑筛选、监测和诊断的阶段性划分,归纳各主要影响因素作用的合力特征,在高等教育的特定发展阶段,对其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以掌握它们的活动范围和变动趋势。同时,根据高等教育改革某个节点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价,并进行程序性反馈。第二,风险识别以经常化为主要形式,逐渐系统化、制度化。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是连锁性的程序持续优化的过程,风险识别作为基础性前提影响着风险的度量、评估和应变(规避)策略的选择。经常化的识别形式为了保证最初分析的准确程度,可以通过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将改革风险进行综合归类,揭示其性质、类型及科学预测改革风险的损失。风险的识别融于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之中,是有较强制度依赖性的活动,也是改革风险规避策略选择逐渐规范化的阶段性要求之一。第三,风险识别功能的重新定位。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是一个有明显阶段性划分和极强逻辑性的程序化工作,改革风险的识别不仅是风险控制的开端,更是改革不断深入时持续发挥作用的工作启动器,风险识别程序不断接收风险控制各个阶段的反馈信息,结合放弃性的改革风险回避、主动性的风险损失控制、通过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完成的风险转移,以及利弊权衡后的风险保留等现实运作,而修正风险识别程序,使风险识别在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的环路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高等教育改革风险合理评估高等教育改革的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是指,对高教改革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给高等教育自身或社会带来的影响或损失可能程度的量化测评。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评估既包括识别改革工作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概率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包括高等教育发展的母体———社会承受风险的能力及确定改革风险控制的优先等级,甚至包括为实现改革风险的规避而制定措施和规划。对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进行评估,主要考量风险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高教改革风险主要由致使改革风险的各种因素、风险问题或事件的出现、给社会和自身带来的损失等有机统一的三个方面构成。对改革风险的合理评估,首先认清可能导致改革失败的成因或扩大损失幅度的机会和条件,即把握潜在性;兼顾改革进程中产生风险或造成损失的偶发事件,即把握直接性或外在性;在定量或定性的标准下,科学评价现实或可能的损失,即预测和控制危害性。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因所处环境、体制的特殊性而使改革风险的评估具备强烈的社会属性。评估方法的应用也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评估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操作方法:基于知识(Knowledge-based)的分析方法,即为以一定范围的知识建构为基础(社会知识、文化知识、高等教育理论、改革理论与实务等);基于模型(Model-based)的分析方法,即根据高等教育改革所追求目标的各种参数确立应然条件下的未来状态,使对改革风险的评估有一种确定的系统或概念的评估方法;定性(Qualitative)分析,即依照我国国情和对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愿景,对改革风险做出“质”的评判;定量(Quantitative)分析,即在高等教育现有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下,根据主要影响改革风险的指标量度,对各种指标的数量特征、关系与变化进行分析,在于从“量”的视角揭示和描述改革风险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要严格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保护社会对高等教育认可的价值观体系;第二,以危害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人文地位的风险为主要防范对象,注重挖掘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的风险;第三,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认真评估风险威胁的可能性和程度,并对可能遭受的改革损失有充分的准备;第四,如何利用现有的制度和社会资源规避可能到来的风险,一旦损失既成,如何有效组织并采取规范性的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第五,风险评估中要考虑到威胁源的多元性和间接性,某种风险威胁可能利用改革进程的一个或多个弱点。

二、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制度解析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的根本要求,即制度问题是风险规避操作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的规范性对于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目标的实现起到稳定和保障作用,风险规避制度的良好运行不仅是用来约束风险,更是为了推进改革进程。一个社会中的制度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各种制度的统称或曰制度体系,制度建设就是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的形成是所联系的各项事业规范化管理的集中体现,制度本身也具有鲜明的特征。第一,指导性和约束性。制度有相应的权威性和普遍性,相对于法律具有辅。即在效力上的说服性和参考性、功能上的从属性、效力位阶上的次级性和产生方法的有限性。在具体事务处理中,起到提示、指导和规范一定的权利和义务的作用。第二,鞭策性和激励性。制度是一种资源,能够迸发出追寻目标的强大动力。制度的功能在于有效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点燃主体的激情,释放其潜在的内驱力,最终实现最大愿景。第三,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是社会事务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重要载体。制度建设在于通过制定、和实施某种规程使管理过程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的管理秩序和社会效益。制度本身具有程序性,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制度理性,即制度的均衡状态,是社会对制度安排的逻辑预期。制度理性是基于正常的社会心理需要,根据判断、概念和推理,审视社会规范的形成和运行,是按照其发展规律,识别、评估社会行为是否符合特定目的观念。制度理性是从对社会使命负责的视角,对社会规范本质的、整体的和内部联系的概括和反应。制度理性从制度的设计、运行与变迁出发,以社会理性为基础,表现出对某种社会秩序和规则实现的诉求。

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制度建构理性诉求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体现为现实的政策才能更深地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设计反映的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但高等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改革还必须充分考虑利益调整与冲突所带来的制度建构的可接受性。利益调整与冲突,正是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问题的重点指向。只有使改革风险规避的制度建构反映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并在体现其科学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人力资源建设的作用,改革才会有生命力。高等教育改革是对其价值的重组,改革中的风险规避则是主导改革的力量对价值体现的评判与引导。理解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制度建构的理性诉求,必然要求对改革所形成的价值方向进行深刻把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隶属关系上讲,要遵循和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目标层次讲,要遵循和处理好高等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又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变化作出适时的调整和改革。第二个方面,理性诉求要以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现实国情为基础。发展离不开交流,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工厂没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壁垒,在发展中更便于输出和融摄各种信息,风险常在改革所需的各种信息交换中因发展阶段或模式的不同相伴而生。世界上高等教育先进的改革理论和成功实践会极大地推动本国高等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那么,在择适而从、研究消化、取其精华的过程中,风险规避就成了必需。高等教育的发展显然有深刻的、鲜明的民族根基和特点,却因社会的不同需要而具有相异的发展要素。从民族传统的根基出发,去构建高等教育发展的蓝图,是每一个制度环境下教育发展的不变追求。因而,在坚持有价值的本土精华中深化批判与创造就成为风险规避的诉求之一。第三个方面,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继承中的创新和扬弃中的突破。改革与发展,是内在逻辑紧密相连的可持续的活动。高等教育的改革,是对现有制度的思考和完善,对值得继承的资源进行创新性拓展,避免因制度的稳定性带来僵化的固步自封。对高等教育制度的革新,是与时俱进地去创造新的理论和实践,同时,用社会体系的整体眼光避开制度优化中产生的不和谐,更加理性和充满激情地为高等教育优秀素质的继承和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风险规避是改革的内在要求,理性诉求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风险规避的制度建构则成为以理性眼光审视改革轨迹和成效的“护航员”。然而,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复杂而又具体,有多元经济的制约,又有文化价值的时代要求。改革必然地要保持一元与多元的适度张力,理性分析不同社会主体的需求,因地制宜,分类协调,以高教改革规律本身和具有逻辑性的可操作思路使改革能更好地从理论走向实践。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制度的建构,依赖制度规律性和教育规律性的契合。风险规避的实践,在于理性诉求力量的积累和应用。力量的源泉不仅源于改革氛围的渲染,更源于教育基层需要的推动和顶层制度设计革新的有效互动。

高等教育改革风险规避制度建构目标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企业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财务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利润分配活动及其货币关系的总称。企业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的管理与运行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能产生较大影响。当前,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很多,科学的认识与应对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规律,规避投资风险,实现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举措。

企业财务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通常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潜在的、难以预料或难以控制的不利因素影响,造成财务运行状况的不确定性,致使企业发展具有遭受相关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在资金过程中,筹资渠道的不同、筹资数额的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产生财务效果的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经营风险、利益分配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外汇风险和资本营运风险等相关形式。具有以下特征:

1 客观性:企业财务活动具有能够实现或者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 两种可能性结果,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

2 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资金分配等多种财务关系上。

3 不确定性:由于财务风险的形成受各种因素影响制约,企业财务风险可以进行科学预测,但财务风险的程度却不能准确地定位。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式及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而进行的科学管理与控制的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及其管理也面临着相关问题:

1

企业财务的筹资投资风险相对增大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竞争机制下,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进一步规范。针对企业资金的筹集投资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增大了企业的筹资风险。此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企业资金投入回收期变长,加大了投资风险。

2

企业财务的外汇风险进一步加大

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多种金融货币的大量外汇结算业务,导致外汇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增加,同时,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拓宽了我国企业的筹资方式和渠道,也增加了外汇风险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

3

企业财务的资本营运和管理风险加大

为了扩大规模,很多企业采取兼并、收购和重组的方式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以便实现资本运行。同时,由于无价的波动上涨,许多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资本营运风险以及管理风险增加。

导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市场、资源、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等属于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宏观环境的多变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如果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 企业财务的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很多企业资金结构中的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3

缺乏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有财务活动,就必定存在企业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会避免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4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管理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影响着企业的协调性发展。很多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相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资金管理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管理混乱现象,造成企业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安全性能得不到有效保障,资金流失严重,

5

企业营销策略缺乏财务控制

市场竞争的加剧,致使企业产品滞销,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采用大量赊销方式进行促销,导致企业赊账资金的大量增加,往往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产生企业财务风险。

当前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对策

规避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1

深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受企业外部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客观因素等诸多因素制约。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要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增强企业财务运行的适应能力,提高财务风险意识,规避财务风险。

2 规范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技巧

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技巧方法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创新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分散、回避、转移、降低等有效的财务管理技巧方式,通过企业多元化经营方式进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3 强化落实企业内部管控措施

有效地内控制度可以规范和约束企业不良运作行为,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划化,避免企业在财务信息的生成、成本控制、财务决策等方面出现低效现象,有利于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4

科学财务预测风险监控机制

科学精确的财务预测,能够促使企业立足于详实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与规划企业生产的经营和投资,同时完善财务风险监控机制,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对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过程监控,避免或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5

优化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素质

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国际化,企业财务将面临着各式各样可能出现的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的高效运行。

结束语

总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促进了企业发展的多元化发展进程。科学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措施,能够促使企业不断优化和加强财务管理,探究规避风险的措施,提高市场应变能力,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奇光《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对策》 科技咨询 2006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税务管理;税务风险;规避措施

我国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5月5日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该《指引》指出:“大企业应根据需要设置与企业财务部平行的税务部门和配备专业税务人员。企业内部税务人员应深度参与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包括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与重组、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等,使经营决策从一开始,就能保持正确运作,有效控制税务风险,从而达到企业税付最优化目标。”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军,世界经济洪潮汹涌袭来,在激流中求企业发展,掌握好税务管理这个黄金舵手才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深入了解企业税务管理情况,找出其潜在风险,及时进行规避,这才是现今企业增大盈余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主要风险

1 外部风险

(1)宏观环境。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政策、法律、制度、资源、投资等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及运行,进而影响着企业的税务情况。企业中对于风险的规避防范措施,主要是基于常见的、有迹可循的风险现象。而宏观环境云谲波诡、变幻无常,令人无法意料,因此企业无法对应其风险性进行可持续预见并提前做出应对方案及最好的税务筹划。宏观环境的变化,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可能给企业带来飞跃性的发展前景,也可能严重的挫伤企业,使其无法招架。企业若无法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地应对,则很有可能导致税务风险加大、规避风险失败等状况的出现。

(2)税务执法不规范。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由此定义可知,税务筹划并不是偷税避税,它是一种合法的,符合立法者意图的方案。但是,税务筹划虽从合法的起点出发,但是其合法性还是要由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确认后才能确定。

在税务行政执法部分中,自有一套判断企业税务筹划是否合法的规范制度。但是人为检查确认以及规范可能并不全面就容易造成企业的税务筹划审核失败,或者审核非法税务筹划为合法,也是审核失败的一种。这两种行政执法不规范带来的风险都会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发展。

除了规范不合理以外,人为性的贪污受贿,也会给企业单位带来风险。人为的恶意审核,将合法税务筹划制定为非法,也会打击企业税务管理以及企业的正常运营。

(3)税收优惠政策使用不当。在国家的整体规划中,总会根据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情况,对企事业单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正确地运用这些优惠政策,自然是锦上添花,有推波助澜之功效。但是错误的使用这些优惠政策,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2 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重要集中于不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按照《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大企业应设置与财务部平行的税务部门和配备专业税务人员。当然,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也完全可以把这部分工作外包出去。”这点要求是基于企业税务管理制度的专业化而言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就无法为营造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打下基础。专业化的税务部分以及专业的税务人员,方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税务管理制度,才能更有效,更高效的规避税务风险。

二、企业税务管理风险的规避措施

主要规避措施如下:

1 在企业进行税务决策和日常经营的管理和业务中,加入对风险的控制。

2 选择有重大影响的税种。企业经营的范围大小,决定着税负大小。企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复杂的决策,导致企业所涉及的税种也不尽相同。因此要着重选取重要税种,在重要税种上重点规避税务风险。

3 正确地使用税收优惠政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大潮,许多企业都将面临站战略性的企业调整。在调整中,正确且充分地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便能最大地增加企业盈余。

4 正确减少企业税负。从减少税基,降低税率,减少税额三方面合法的减轻或者是解除税负。

5 与税务行政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企业的发展总是不乏新事物的出现。但是,税务行政规范却不能动态的及时更改。因此,加强与税务管理部门的联系,增进双方的理解,有助于规避行政不规范风险的发生。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发生变动,导致企业或者相关部门在进行不同货币兑换或者折算的时候,实际收益与预期成本发生冲突,进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一种可能性。加大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力度,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企业的规模,促进企业的长效稳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为了发展经济,近些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开放人民币的汇率政策,人民币的汇率波幅加大,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这种现象给中国发展经济带来了机遇,然而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的风险也随之而来,想要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势态,必须加强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

对现阶段我国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的问题进行分析可发现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汇率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汇率管制,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影响较小,因此多数出口企业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的认知能力和规避能力较弱,进而导致企业缺乏对外风险管理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也无法正确的判断汇率在未来的发展势态,出口业务中涉及的很多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隐蔽的汇率风险可能会影响未来的生产经营。第二,运用避险工具能力较弱。出口企业缺乏使用金融工具进行避险的观念和经验,对于当前外汇市场上被广泛应用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工具,出口企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应对汇率风险的措施相对单一,对可以用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等工具了解及运用甚少,对国际贸易单证业务品种等也都不是非常熟悉,从而无法从多角度多层面采取合理的汇率风险管理措施。第三,缺乏专业的汇率风险管理人才。由于认识的不足,导致企业内部落实汇率风险管理的人员“非专业”,非专业的人员难以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式进行正确的判断,更不会合理的利用金融工具落实风险的规避,并最终导致防范汇率风险的相关措施无法有效的落实。管理人员对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决定着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由于对汇率风险管理机制了解不够,缺乏外汇风险管理的专才和经验,企业运用避险产品的能力受到了限制。

三、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可采取的策略

第一,提高企业的思想重视程度,强化汇率风险管理的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汇率风险的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的工作,并逐步将汇率风险管理战略纳入到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之中,实现汇率风险的合理化规避。此外,从人才角度出发考虑,吸收汇率风险管理操作的专业人才,建立汇率风险管理机构,打造专业化的汇率风险团队,全面落实企业对汇率风险的有效规避。第二,多样化外汇交易产品和贸易融资产品。加大企业的学习力度,学习国际上风险管理先进的管理模式,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增加外汇交易产品的种类,拓宽汇率风险规避的途径。第三,维护贸易环境平稳。出口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有着重要的影响,及时观察并且顺应环境变化对于及时准确的预测汇率变化趋势、采取措施抵御汇率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稳定的贸易环境对于出口企业客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及时洞悉国内政府机构关于金融、外贸等方面的最新政策,以及贸易伙伴国或地区的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情况,积极制定、规划和实施预防方案。第四,运用多种结算币种。我国的大部分出口企业都选择美元结算,其实选择单一外币来结算具有较大的风险隐患,在一种货币上孤注一掷,一旦该种货币汇率下跌,则企业将面临无法收回货款的风险。企业在签订交易合同时可供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包括可自由兑换货币,争取用本币计价结算。人民币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出口企业应该利用这一良好局面,继续深化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实现人民币结算的良性循环,有效抵御汇率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五,优化结算产品结构。出口企业应根据所签订的各项贸易协议的具体情况来搭配使用结算产品,包括分析贸易金额、期限、结算币种行情走势等。出口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对结算产品结构进行优化,通过规划设计结算产品的结构,更好的规避汇率风险。

规避风险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以黑龙江对俄罗斯边境贸易为例的边贸企业发展分析

1.黑龙江对俄罗斯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边境贸易的对外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大。以黑龙江为例,黑龙江已经和全球15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边贸交易,其中,对俄罗斯边境贸易占据主要地位。黑龙江与俄罗斯在地理位置、资源要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自双方贸易交往以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双方经济上的共同发展。黑龙江与俄罗斯贸易合作不断扩展还体现在贸易领域上,从最初的农业、矿业等一直发展到现在的高新技术、机电产品等,黑龙江对俄罗斯的边境贸易连续保持高速增长。

2.黑龙江对俄罗斯边境贸易存在问题

虽然黑龙江与俄罗斯边境贸易稳定发展,贸易领域不断扩大,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商品结构不平衡。黑龙江对俄罗斯贸易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资源类商品较多。对俄罗斯的出口主要以电子、机电产品为主。由于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商品加价率较低,科技含量不高。而且,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边境贸易出口商品形式较单一,投资发展规模较小,出口贸易额对本地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这主要是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贸易商品结构失衡导致的。其次,俄罗斯进出口关税较高。俄罗斯的进口商品和部分出口商品都设置较高的税费,而且连年增长,从重质商品如石油、煤炭,到轻质商品如木材等,进出口关税都大幅度增长,制约了双方经济贸易的发展。最后,黑龙江与俄罗斯贸易程序不规范。贸易程序不规范严重阻碍了双方贸易发展,因为没有建立健全的贸易管理体制,导致贸易经营市场混乱,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等现象,产品质量和信誉受到影响。此外,边贸法律制度不健全也导致双方经济贸易无法得到保障。加上俄罗斯政局紊乱,严重影响双方贸易关系,制约其经济发展。

3.黑龙江对俄罗斯边境贸易建议

针对黑龙江对俄罗斯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优化双方商品产业结构,改善进出口经济模式。提升中国产品质量及升值空间,丰富进出口商品种类,扩大投资发展规模。深化改革贸易交往方式,坚持“走出去”边贸发展战略。其次,调整双方进出口税率,寻求共同发展。针对关税较高项目进行协调或减少贸易,开辟新的贸易往来方式,发展新的商品交易,促进经济发展。最后,规范边贸程序,建立健全的法律政策,改善双方贸易环境,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二、边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原则及现状

规避汇率风险对于边贸企业来说非常重要。边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包括全面重视原则,就是在经济交往活动中要对汇率变动充分重视,认识到汇率风险对经济贸易的影响;灵活性原则,边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较多,边贸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和对风险的认知程度选择合适的规避汇率风险方法。边贸企业可以选择多种方式组合,根据国家外汇管理政策进行规避汇率风险策略调整;重在规避原则,汇率变动有利有弊,由于汇率变动的不可预测性,因此要企业要制定一个套期保值策略,重在规避,在汇率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发展生产和经营。

目前,我国企业在规避汇率风险过程中,由于我国汇率相对稳定,所以许多边贸企业缺少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对汇率变化反应缺少较高的敏感性。还有的边贸企业单纯注重生产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存在汇率风险意识,没有意识到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观念较为传统。大多数企业所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策略较为单一,对相关的规避风险策略了解不够,不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汇率规避风险策略。总体而言,当前边贸企业对规避汇率风险的认识有待加强。

三、边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策略

规避汇率风险策略形式较多,下面针对常用的几种方式进行简单介绍:第一,通过各种结算方式进行汇率风险规避。国际间的结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等,根据汇率变动情况,进行结算方式的转变来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经济损失。第二,通过贸易融资手段进行汇率风险规避。贸易融资手段优于结算方式在于其应用更加灵活,增加主动性,不仅能够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增加流动性,还能很好的进行汇率风险规避。第三,通过金融衍生物产品进行汇率风险规避。金融衍生物也是一种金融合约,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期权等,通过这种金融衍生物产品能够固定交易价格,确定交易成本和收益,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